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呼衍当屠在心里想了想,觉得确实如此。
  如今的大单于根本就不想看到中行说回归,若被他知道了此事,不止兰陀辛要被贬为奴隶,中行说和其他被救出来的从前右贤王的幕僚们要被杀光。
  就是他,怕也要吃上一顿鞭子。
  他点点头,道:“我可以答应你,但……”他伸出一根手指:“我只能为你们保守一年秘密,一年之后,我就必须禀报大单于!”
  兰陀辛想了想,一年时间,确实有些紧。
  但他也知道,能让呼衍当屠能瞒着军臣一年,几乎是极限了。
  这头单于的猎犬,外表粗鄙疯狂,实则心思细腻至极,而且忠心耿耿。
  不然老上单于也不会让他辅佐军臣单于。
  而一年时间,虽然紧张,但也应该足够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弄出一些成绩了。
  譬如,用重金在汉朝的商人里收买一些人,通过这些人,从汉朝弄到许多技术,甚至工匠!
  譬如,在被汉朝赎回的人中,安插一些间谍,重建被破坏殆尽的情报网。
  甚至于,窃取一套汉朝在武州塞外,击破了折兰部族的骑兵装备。
  兰陀辛相信,大匈奴以前能吊打汉朝,以后也一定能。
  汉朝无非是仗着装备先进而已。
  只要匈奴也能拥有和获得汉朝的装备,能懂得生产制造,那必然就能武装出一支比汉朝的那支骑兵更厉害的骑兵,然后就能报马邑之战的一箭之仇了!
  即使做不到这些,也要尽可能的为匈奴帝国积蓄力量。


第889章 和亲确定(一)
  且渠且雕难走进单于大帐之中,他几乎是立刻就丢掉了他方才的心态,匍匐到地上,用最谦卑的姿态拜道:“伟大的撑犁孤涂,您的奴才回来了……”
  其他匈奴贵族,立刻就将视线集中到了他身上。
  实在是,他肩负着与汉朝媾和的使命。
  倘若失败,对匈奴而言,就意味着西征不再可能。
  匈奴帝国根本不可能冒着丢失整个幕南的风险投入重兵去西征。
  最少有十个万骑,将不得不长留幕南,防备汉朝突袭。
  军臣一见且渠且雕难立刻就露出笑容,道:“我的奴才,告诉我,汉朝皇帝怎么答复本单于的?”
  且渠且雕难顿首三拜道:“伟大的撑犁孤涂,奴才在长安见到了汉朝皇帝,奴才对汉朝皇帝说:右贤王尹稚斜不请,假传单于之命,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如今,右贤王之罪已得惩戒,愿重修和亲,除前事,复故约,休兵罢战养马,使汉匈两国恢复和平,边塞之间,鸡犬相闻,百姓相安,使少者得其长,老者得其安,愿陛下明鉴!”
  这番话说的军臣是心花怒放。
  为什么?
  当年汉匈河南之战后,老上单于就是这么遣使与汉太宗修复和亲的。
  马邑之战,匈奴空前失败,损失惨重,单于庭的脸都几乎丢光了。
  但,现在,且渠且雕难却在汉朝,用语言和外交的艺术,帮助匈奴扳回了一局。
  至少是面子上扳回了一局。
  不仅仅告诉汉朝——一时胜败,其实不算什么。
  当年,河南之战后八年,老上单于亲帅十四万骑南下,兵临萧关,火烧回中宫,攻陷朝那塞,将整个汉朝北方打烂。
  创造了汉匈战史上匈奴最大的胜利与辉煌,并且底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是:匈奴哥哥,汉朝是弟弟。
  同样的道理,马邑之战比起当年的河南之败,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当年河南战役,匈奴可是丢光了整个长城内的势力。
  还被汉朝军队逆推数百里,建立起云中郡,将探头深入河套草原,使得长安不再暴露在匈奴的骑兵的直接威胁下。
  同时,也让军臣有了借口了。
  本单于卧薪尝胆,八年后必报马邑之仇。
  不管八年后能不能报仇。
  最起码口号先喊出去再说。
  至于到时候怎么办?
  当然可以装作不记得了啦!
  但,这种嘴炮,其实军臣也知道,只能是高兴一会。
  真正决定汉匈未来的是汉朝皇帝的答复。
  军臣于是急切地问道:“那汉朝皇帝怎么答复?”
  “回禀撑犁孤涂……”且渠且雕难对军臣的问答,甚至自己的话语,早就有了全盘的草稿了。
  这些草稿不仅仅有他自己想好的部分,甚至还有汉朝皇帝命令他的侍从官们帮忙补充的部分。
  整个环节天衣无缝,完美无缺!
  此刻,且渠且雕难就按照着已经规划好的剧本说了起来。
  无非就是汉朝君臣如何自大,向他展示了缴获的匈奴武器和战旗。
  而他又是如何的见招拆招,在汉朝君臣面前,描绘匈奴骑兵的威猛,无非就是“陛下您击败的只是一小部分的匈奴骑兵,大匈奴还有十倍于此的兵力,单于出于两国友好,才约束部下,没有报复”。
  通过类似这样的语言艺术和恐吓,加上他又“悄悄的联系上北海阏氏,北海阏氏对汉朝皇帝陈述厉害关系,终于使得汉朝皇帝回心转意”这样的故事桥段。
  为了增强说服力,他甚至抄袭了在汉朝流传的冒顿单于与陈平的故事。
  绘声绘色的对军臣和其他匈奴贵族描绘北海阏氏是怎么按照他的说法说服汉朝皇帝的。
  “匈奴,亦天地神明所保之国也,匈奴单于,亦有神助,陛下察之……”
  听着且渠且雕难的描述。
  军臣顿时就眉飞色舞起来,这些话,每一个字,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挠到了他的痒痒处。
  所谓“匈奴单于亦有神助”然后汉朝皇帝还认可了这个说法,因此才同意和亲。
  这岂非是间接的承认了他的地位?
  军臣看着且渠且雕难的眼神也因此变得怜爱起来了。
  好奴才啊!
  这么困难的任务,这么艰巨的使命,他都完成了!
  嗯,北海阏氏也不错!
  也不枉他这个当爹的生养她十五年!
  要知道,军臣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汉朝皇帝的这么一个认可了。
  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他都亟需这样的肯定。
  不然的话,没有汉朝皇帝背书,他也没办法请来先祖和神明下凡,等到明年五月的碲林大会,万一有人想要他证明自己,那该怎么办啊?
  更可怕的是,军臣真正担忧的是——一旦他这个单于没有得到先祖和神明庇佑的事实被所有人所知。
  那将发生可怕的灾难。
  你想想啊。
  就像后世,假如只有天朝手里有蘑菇,而米帝手里没有。
  那米帝该怎么办?
  如今,汉匈之间的神棍演义,也是如此。
  在汉朝皇帝证明了自己确实有神明之助后,作为另外一个霸主,匈奴单于也必须证明自己有神助——不管用什么办法,无论用什么手段。
  不然,一方有,一方没有。
  在这西元前的世界,这游戏还用玩吗?
  就匈奴内部的那些迷信神明和崇拜天神的下层牧民和奴隶。
  恐怕汉军一来,立刻就跪迎“神王的神兵”了。
  甚至,都不要汉军出动,就会有部族,整部整部的越过长城去朝觐“神王”,趴在“神王”的脚下大喊“伟大的陛下啊,请接受我卑微的供奉吧……”
  这并非担忧,而是现实。
  自古以来,所有的游牧帝国,都是建立在血腥残暴与宗教迷信之上的帝国。
  它们对外掠夺和征服,以此喂养和拉拢部族中的贵族,然后用宗教迷信来强化对下层奴隶和牧民的控制,使得他们听话。
  这也是游牧帝国的先天缺陷。
  他们不可能也建立不起中国王朝那样的统治系统。
  只能用宗教迷信来麻醉和忽悠下层奴隶与牧民。
  正因为如此,后世的黄教才会在蒙古族拥有那样的地位。
  活佛们的日子才过的那么的潇洒与惬意。
  本来,这个制度是没有太大漏洞的。
  但,匈奴人万万没想到,对面的汉朝出了个开挂的皇帝,宣称自己得了神启和神谕。
  还证明了自己的神启与神谕。
  这就等于是在全世界面前公开证实了神的存在。
  而匈奴信奉萨满教,对萨满教来说,别说是汉朝皇帝成神了,就是一块石头成神了,他们也会跪舔。
  倘若,军臣不能应对,不能也证明自己。
  那么,下面的牧民、奴隶甚至贵族,很可能,汉朝皇帝一声招呼,他们就全部跑过去,跪到他的脚下了。
  没办法!
  人,怎么可能对抗神呢?
  万一神明发怒,降下冰灾、蝗灾、瘟疫甚至火山爆发,惩戒大家,那可怎么办啊?
  没看到,最近一年多,许多靠近汉朝边塞的部族,都已经跟单于庭离心离德,甚至有些人悄悄的跑去长城内给汉朝人表忠,甚至当起了带路党吗?
  就是昆邪和休屠这样的大部族,立场也动摇了起来。
  而能对抗神的,唯有神。
  就像后世,能对抗流氓的,只有流氓。
  五大流氓不说话,蓝星任何事情都办不成。
  而五大流氓的流氓霸业,是建立在三位一体的蘑菇打击体系之上,尤其是大蘑菇的爆炸吨位之上。
  所以,蓝星上稍微有点志向的国家,都会拼死去研究蘑菇。
  连三胖帝国,都懂,没有蘑菇,就是死路一条,要被任人宰割。
  正是因此,军臣才不得不跳大神。
  可是,一场马邑大战,使得他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他的表演,在事实面前,成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就如同后世的那个三胖一样,为了证明自己拥有蘑菇打击能力,于是,PS了一个潜射导弹的发射背景来摆拍,可那成想,因为后勤克扣和贪污,结果请来的是一个民工,搞出来的背景摆拍照,连个小孩子都骗不了,在国际上闹出一个天大的笑话。
  变成一个笑话的军臣,就跟三胖一样,他现在亟需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汉朝皇帝的认可。
  这种认可,相当于天朝、米帝或者毛子,站出来说:咳咳三胖那个蘑菇,我们认可是真蘑菇,绝无假冒伪劣之事。
  这样,他才能勉勉强强混淆过关。
  不然,下面的部族心里面都会打小九九。
  甚至产生比他跳大神之前更可怕的灾难。
  如今,得到了汉朝皇帝的间接认可——他要是不认为匈奴单于也有神助,那他为什么会相信北海阏氏的说法,从而同意与匈奴和谈?
  军臣当然立刻就打蛇随棍上。
  他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对着帐中的贵族们说道:“汉朝皇帝神人也,此乃先祖与神明,所告本单于的事实……”
  “大匈奴与汉朝,兄弟之邦,两国君主的神明与先祖,在天堂上也相互认可,本单于命令:……”军臣挺起胸膛,拿起鸣镝下达命令:“从今日,无本单于之命,敢有匹马南下,越过草原者斩!”
  这其实也就是遮羞的话。
  现在的匈奴军队,那里还敢南下?
  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生怕变成第二个尹稚斜!
  想想看,连折兰人都全军覆没了!
  这个匈奴帝国的脊梁骨和勇气之源,都不能逃出生天。
  其他部族,那里还敢对南边的长城有什么想法?
  大家现在一门心思,都在西征上!
  尤其是卢候王现在证明了:抢西边大有可为!
  于是,绝大多数贵族都跪下来,拜道:“遵命!”
  军臣转过身来,对着且渠且雕难笑着道:“我的好奴才,说说看,最终,你与汉朝皇帝达成了怎样的和亲条约?”
  且渠且雕难看着帐中的军臣单于,还有那些大笑不已的匈奴贵族们,他在心里说道:“一群蠢货!”
  这些过去高不可攀,看似强大无比的大人物,如今,被他这个过去的小贵族,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种感觉,使他在心里面奇爽无比的同时,对这些人深深的鄙视。
  连他都可以将整个匈奴帝国玩弄于股掌之间,难怪汉朝皇帝轻而易举的就取得那样辉煌的胜利。
  “丑陋的匈奴人啊,你何时能觉醒?”且渠且雕难在心里感慨着,他恨不得大声宣扬出去。
  只是,他知道,他不能。
  不仅不能,还得保持谦卑的姿态。
  不过这样也好,如此,就能仔细观察这些丑陋的蠢货的丑态了。
  “伟大的撑犁孤涂,奴才与汉朝皇帝经过仔细的商量,现在已经达成了最新的和亲条约……”且渠且雕难无比恭谨的从怀里掏出一份被写在白纸上的国书,然后念了起来(匈奴单于和贵族们都不识字,给他们看也白看):“皇帝敬问大单于无恙:前者,单于使郎中令且渠氏遗朕书:两国休兵,约为兄弟,计社稷之安,为万民之生,朕甚嘉之。去岁,右贤王不请,背两者之约,使兵祸连接三月不止,两国兄弟之邦,因此背离,今单于明大义,为两国百姓计,重倡和亲之议,朕甚嘉之,闻单于有女,甚为贤良淑德,朕欲效舜帝之志,全娥皇女英故事,特向单于求娶之……”
  且渠且雕难念完这份国书,然后恭敬的将他献给军臣。
  军臣笑眯眯的接过来,大笑着扶起且渠且雕难,大声道:“好奴才,没有辜负本单于的信重!”
  汉朝皇帝既来国书,愿意恢复和平。
  那么,这至少说明,汉朝皇帝也不愿意打仗。
  最起码,最近两三年,他没有开战的计划。
  既然如此,那么他与他的王庭主力就可以放心西进了。
  当然,南方,也不可以放松警惕。
  所以,此番西征,他不会抽调幕南部族的兵力,以此以防万一。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汉朝人都是要脸面的,一般不会随意撕毁自己签字的条约,哪怕是当年的河南大战,导火索也是匈奴人先侵扰汉朝的城市,汉朝人借题发挥,趁着匈奴主力不在,发起攻击。


第890章 和亲确定(二)
  等到曲终人散,大帐之中的贵族都离开后。
  军臣站起身来,对且渠且雕难问道:“将和亲条约的具体细节,给本单于说说……”
  方才,那么多贵族都在。
  这些具体的条款,自然不能当众说。
  不然,万一出个侮辱性的条款。
  怎么办?
  过去,匈奴人可没少用这种方式给汉朝添堵。
  现在汉朝只要愿意,当然也会报复回来。
  “回禀伟大的撑犁孤涂……”且渠且雕难当然更加懂事,他站起身来,满脸的肃穆和屈辱,说道:“汉朝皇帝要求嫁过去的阏氏,陪嫁乌丸山以东的全部地域……”
  军臣闻言,嘶的深吸一口气。
  且渠且雕难立刻跪下来,哭着说道:“奴才无能,使大单于蒙羞,请大单于责罚!”
  “当年……冒顿大单于之时,东胡人勒索宝马,冒顿单于许之;东胡人又索要阏氏,冒顿单于也忍痛割之;然,当东胡人要牧场时,冒顿大单于说: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与之!于是尽斩敢言与者,起兵战之,遂有今日……”军臣也是颤抖着说道。
  这个条件,确实是让他为难。
  他很清楚,此事一旦传将出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挛鞮氏和四大氏族内部的那些保守派,必不可能放过他。
  哪怕是顶着个陪嫁的噱头!
  但若是不同意……
  现在的情况是,假如匈奴不答应,这和亲不成,明年汉朝要是出塞,匈奴怎么办?
  匈奴人至今都没弄明白,马邑城下和武州塞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战无不胜的折兰部族怎么败亡的?
  那支传说中的神之骑兵,真实面貌如何?
  匈奴一无所知,只能从一些逃兵和汉朝人的片言只语之中得知一些事情的轮廓,也只能通过兰陀辛的回忆,对那支汉骑做一些猜测。
  但,那支骑兵的实际作战能力如何?到底强大到什么地步?
  这都是不能脑洞空想。
  倘若不能弄明白那支汉骑的底细,匈奴人就可能还要遭遇第二个,第三个马邑之败。
  反正,在没有找出对付那支汉骑的办法前。
  整个匈奴,包括军臣在内,都没有与汉朝一战的信心。
  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
  “大单于,奴才有一计……”且渠且雕难看着军臣,忽然说道:“不若,大单于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不留文字,不做许可,只是不再派人去管那乌丸山以东……汉朝人若能拿下,那就让他们去拿下,反正,我大匈奴在那边也没有什么利益……若拿不下来,那就更好……”
  “大单于甚至可以暗示那鲜卑王与乌恒王,让他们抵抗汉军的侵袭,等待单于庭援兵……”且渠且雕难笑着说道。
  军臣听了,也是点点头,觉得这个主义好!
  不留文字不做承诺,只给默许。
  这样,他就可以规避许多风险。
  至于暗示怂恿乌恒王与鲜卑王去跟汉朝人拼命,那就更妙了。
  若他们拼命,侥幸成功了,那只能说明是汉朝人没用,更可借此机会试探汉朝的军力。
  他们要是连乌恒跟鲜卑都摆平不了。
  那匈奴可高枕无忧了。
  即使他们失败。
  对匈奴也没有任何损失。
  甚至可能因此将汉军注意力吸引到乌丸山那边。
  对匈奴而言,越过乌丸山,就是世界的边缘了。
  当地,冰天雪地,崇山峻岭,实在没有什么利益和油水。
  汉朝愿意将自己的力量消耗在那里,匈奴人其实是高兴都来不及的!
  “好奴才!”军臣高兴地说道:“本单于果然没有看错你!”
  “这都是大单于圣明,奴才只是拾遗补缺而已……”且渠且雕难立刻拍马说道。
  “你继续说……”军臣坐下来说道:“汉朝人还有什么要求?对本单于要求赎回折兰和白羊以及尹稚斜本部的贵族的提议,汉朝人怎么回应的,都一一告诉本单于……”
  “是……”且渠且雕难跪着继续道:“大单于,汉朝皇帝原本并不想交出被俘的折兰与白羊王,更不要说其他贵族了……”
  军臣点点头。
  换了是他,俘虏了汉朝的高级文官或者贵族,也是不愿意交的。
  单凭能借着这些羞辱汉朝,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但是,在他的立场上,这折兰与白羊和其他贵族却必须赎回来。
  折兰与白羊的主力,虽然在马邑全灭。
  但是,人家在草原上的部族,却还存在着。
  这两个部族,虽然损失了大部分的青壮和精锐。
  但留守在后方的骑兵也还都有两三千。
  这意味着,只要赎回那折兰王与白羊王,匈奴就可以重建强大的折兰骑兵与白羊骑兵。
  汉朝人打不过,打西边应该是绰绰有余!
  而且,还可以借此从西方抢掠人口和奴隶,让这两个部族再次兴盛,恢复成为匈奴三架马车之二的威风!
  在草原上,死灰复燃的部族,太多太多了。
  只要有奴隶和部众,那么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能卷土重来。
  然而,若是不能赎回那些贵族。
  这折兰与白羊就没有重建的意义了。
  重建他们,给自己添堵吗?
  要知道,现在,折兰和白羊的留守贵族,就已经在嚷嚷要脱离匈奴,威胁假如单于庭不给个交代,他们就不干了。
  虽然明知道,这只是他们在闹腾,在故意要挟单于庭。
  但军臣心里当然不会高兴,也不会屈服他们的闹腾。
  但若是赎回折兰与白羊的被俘贵族,那就不一样了。
  这些被赎回的贵族,肯定会誓死效忠他这个将他们赎回来的单于。
  借他们的力量,重建部族,自然指日可待!
  “还好,奴才拼命游说,许诺说,若汉朝愿意放归被俘的折兰王与白羊王,那大单于就愿意给付三千名过去被大匈奴所俘虏的汉朝百姓,还愿意给与每人马五千匹,牛羊一万头的赎金,那汉朝君臣才勉强答应……”且渠且雕难跪下来说道:“奴才自作主张,请大单于赎罪!”
  但在他心里,他却早已经乐开花了。
  原本,他跟汉朝人说的是匈奴愿意给汉朝支付一万匹战马或者十万头牲畜,作为汉朝释放全部被俘贵族的谢礼。
  但到现在,他嘴里却变成了一个折兰王就等于五千匹马,牛羊一万头的价格……
  实在是回扣动人心啊!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这么干,离谱的很,估计军臣不会答应。
  所以,他立刻补救道:“经过奴才的周旋,汉朝皇帝同意,若阏氏嫁去,而单于愿意以三千被俘汉朝百姓、官吏作为陪嫁,那么,汉朝皇帝就愿意立即释放一百位被俘的贵族……”
  “这还差不多……”军臣点点头,说道。
  三千个奴隶,换一百个贵族。
  当然是匈奴赚了。
  “这一百个贵族,本单于要全部是挛鞮氏和四大氏族的贵族……”军臣对且渠且雕难说道:“至于三千被俘的汉朝百姓?本单于马上就能准备好……前不久,呼揭王不是送来了七千多东胡部众吗?这些卢它之的部族和臣民,本就是汉朝人,本单于就从他们中挑选三千人好了……”
  “圣明不过大单于……”且渠且雕难立刻拍马说道。
  他接着道:“只是大单于……汉朝皇帝想要过去所有被俘被掳的汉朝百姓和官吏,不然,他们大概不会释放其他被俘贵族了……”
  且渠且雕难将他在甘泉宫与刘彻达成的协议内容与细则,粉饰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