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尚书令,汲黯知道,他们真正获罪和该死的原因在于:他们居然企图串联,营造声势,怂恿天子封禅,而且居然还敢插手皇室内部的政治倾轧。
  所以,他们非死不可!不死不行!
  真要是只是鱼肉乡里那么简单。
  需要出动执金吾和廷尉吗?
  派个郡守,甚至一个县令,就足够杀的他们哭爹喊娘,朝廷还不用背负任何负担了。
  所以,汲黯只好恭身道:“诺,臣者就去拟诏!”
  “尚书令是觉得朕太残酷,太不近人情了吗?”刘彻却没有让他立刻去执行命令,说道:“朕非嗜杀之君,也非那种不知人情世故之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刘彻背过身子,长笑而去。
  不需要解释太多了。
  只要将讯息传递出去就好了。
  让其他地方的地主和士大夫们知道:不是朕太心狠手辣,实在是齐鲁的渣渣们作死!
  这样,其他人应该就能理解了。
  当然,他们不理解也可以。
  反正,历史上小猪玩告缗,几乎玩死了天下百分之九十的地主豪强和士大夫,也没见他们敢有那个跳出来作乱的。
  手握枪杆子的刘彻,自然也是无所畏惧。
  不服?
  用拳头来讲道理吧!


第931章 封王
  诏书下达,顿时天下一片哗然。
  齐鲁一片哀嚎。
  但随即,欢呼声四起。
  比起被朝廷论死和下狱以及流放的那四五百个家族。
  整个齐鲁地区,两千里河山,超过一百二十万户。
  一百二十万与四五百,谁的数量更多,毋庸置疑。
  而且,汉家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将天子即将授田的这个“大好消息”到处传播和宣传。
  而齐鲁地区交通发达,水网密布。
  消息传递速度,如同在关中一般。
  常常临淄城发生的事情,用不了四五天,全齐都能知道。
  自然,百姓和其他士大夫们,立刻就抛弃了自己的同乡和同学。
  比起实打实,马上就要落到自己手里的土地,什么同乡、同学,该卖还是要卖!
  更何况,大家本来就不是很熟。
  刘彻却不再关注此事了。
  他开始琢磨起来,应该怎么改造齐鲁了。
  齐带山海,膏腴千里,鲁滨洙泗。
  这一地区,自春秋以来,就是天下的经济热点和中心之一。
  更是一个巨大的兵源来源地。
  更重要的,当地有着无比发达,并不逊于关中和雒阳的手工业和工商业。
  别看齐鲁的士大夫们天天嚷嚷着:上农除末,奇技淫巧。
  但实则,他们比谁都喜欢和善于利用工商业,为自己牟利。
  毕竟,口号什么的,喊喊骗骗人就可以了。
  把自己都忽悠和洗脑了,那岂非是白痴?
  而齐鲁之人,从来不蠢。
  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只不过,他们现在是把心思和天赋点歪了。
  一旦他们回到正路,他们能爆发出来的力量,肯定超乎天下人的想象。
  应该怎么引导他们呢?
  刘彻现在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移民。
  军事移民!
  于是,他随即给楼船将军下诏:驻齐之楼船诸都尉之下,凡有欲定居于齐者,皆许授田!
  在刘彻看来,齐国的地主和士大夫们,之所以外忍内残。
  喜欢窝里斗,胜过外战。
  主要原因就在于,因为历史的缘故,齐鲁一带的士大夫和地主贵族们,很看不起和瞧不上其他地方的士大夫和地主。
  总觉得是天下人有负于他们(项羽和田横的死造成的影响)。
  因此,在汉室,齐鲁地区的士大夫和贵族,基本上都只会在本地打转,很少有人能出齐境去其他地方看看。
  而儒家在当地,又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在儒家占尽优势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排斥和驱逐其他学派。
  现在的齐鲁地区,连法家都难以生存,黄老派也是奄奄一息。
  就更别说墨家、纵横家和农家了。
  也就是风水先生和神棍们,能在当地吃的开。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齐鲁年轻的士大夫和贵族们,当然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
  简单的来说,他们是偏科太严重。
  这不好!
  将楼船将军在齐地的三个基地的数千官兵的户口落到齐地,等于刘彻在齐地渗了许多沙子进去。
  至少,这数千有着冒险精神和对世界有清晰认知的官兵,能够矫正一下他们的邻居的三观,甚至,说不定还能影响许多人改变他们的三观。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齐鲁的士大夫和贵族们,需要更大的刺激。
  来自最直观的视觉和触觉以及感知上的刺激。
  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遥远的世界的财富有多少。
  钱是赚不完的,土地也是兼并不完的。
  与其把力气用在窝里斗,不如拿出去打外战。
  要让他们知道,对外扩张和开拓,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这样,才能改变当地的风气。
  而沧海君和真番王去云阳山祭祖,在刘彻看来,就是这么一个好机会!
  “行文安东都护府都督:遴选齐鲁之地,淘金而富或者行商而富者五十人,以备用之!”刘彻于是朝着安东都护府发出了这么一条命令。
  但,齐鲁之事,其实也就到此结束了。
  剩下的,无非就是廷尉和执金吾砍脑袋,分田地,流放和迁徙那些犯罪官吏和士大夫家的工作。
  这些事情,是郅都和赵禹的职责。
  身为皇帝,刘彻要做的不过是让晁错去监督,让丞相周亚夫督管和核查,同时让绣衣卫闻风奏事,防止玩脱就可以了。
  身为皇帝,刘彻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因为,春天即将结束,盛夏将临!
  而依照自三代传下来的制度:季夏月,可以封诸侯,立大官!
  换句话说,夏天是册立诸侯王的时候。
  元德四年春三月二十七(壬午),车骑将军东成候义纵首先上书刘彻说:车骑将军臣纵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躬行先帝之遗德,嘉大惠于天下,臣纵诚见陛下忧老天下,哀怜百姓,亏膳贬乐,损宫室以利天下,永不加赋,用文行德布武,可谓圣王也……
  在巴拉巴拉了这么一大堆后,义纵图穷匕见,终于提出了他的重点:先帝遗有二子,皆陛下手足骨肉,陛下爱之,不欲远手足,强留京师……而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臣窃不胜犬马之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早定先帝遗子位……
  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册封至今未立为王的刘彘、刘寄兄弟。
  奏疏抵达刘彻御前,刘彻随即批示:下御史。
  随即,整个朝野沸腾。
  比起之前齐鲁那些破事,稍微碰一下,不小心就要惹上一身骚。
  这个事情,无疑是大臣们非常有兴趣的事情。
  自从刘彻登基之后,群臣就一直在喊着:先帝遗子,安可留神京?宜早封建之,以定君臣名分!
  对大臣们来说,先帝什么的,已经是过去式了。
  现在在皇位上的天子,才是至尊。
  既然是至尊,那么,那些碍事的家伙,就应该赶快滚蛋!
  滚的越远越好!
  总之,别留在长安碍眼就行了。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稳定的可以继承皇位的天子血脉。
  可怜刘彘刘寄兄弟,还没有成年,就被这些家伙轮番轰炸。
  大臣们恨不得马上就让他们滚去某个地方,自生自灭。
  但刘彻一直拖着,拖到今天。
  终于,车骑将军义纵带头发起了冲锋。
  而天子也事下御史。
  而不是跟之前一样留中不发。
  这其中的意味,让人玩味不已。
  自然,是个傻子都明白,天子要封自己自己最小的两个弟弟为王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立刻就有无数人跟风。
  首先跟上义纵节奏的,是刘彻新提拔的那七八位千石的九卿副手们。
  少府丞司马安、宗正丞文禁,上大夫番训、丞相长史商容等,旋即上书,纷纷在引用了义纵的奏疏原文后,再给义纵点了个赞,然后说什么“古者裂地立国。并建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庙社稷”现在,先帝遗子彘、寄,已经足够大了,“陛下当以天下为重”。
  这些家伙的奏疏,自然是被留中。
  一般皇帝留中,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朕不同意你的说法,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另一个就是: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作为皇帝,我还是傲娇一下的。
  而刘彻这次留中,无疑是后一种意思。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当然不能再观望。
  再观望,就是意图对抗天子了。
  所以,这两人在元德四年夏四月初三(已丑),联名上奏,谈的还是同样一个事情——先帝遗子,是该是时候立为王了。
  而且,这两人的引申论述,更加精彩。
  在他们嘴巴里,假如刘彻不赶快立刘彘和刘寄为王的话,那天下人都要失望了。
  所以,为了安天下“陛下当舍手足之情”。
  于是,为了让天下人不“失望”。
  刘彻就只好在隔天下诏答复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说: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上奏堪舆地图,他如前故事。
  这就是要分封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也有些不那么河蟹的声音。
  譬如,有些家伙,悄悄的趁机在上书之中掺杂私货,说什么“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
  这些投机犯,当然是被刘彻一巴掌拍了回去。
  但却也吓坏了馆陶。
  让她一日三惊。
  好在,皇帝似乎信守了当初金屋藏娇的承诺,依旧对皇后陈阿娇甚至宠溺,甚至宠溺的有些不像样子。
  以至于陈阿娇虽然当了四年皇后,今年也已经差不多十三岁了,但依旧如同五年前般,天真无邪,宛如一张白纸。
  馆陶进宫看了几次,才稍稍放心了一些。
  四月十二(乙卯)。
  史官所选的吉日。
  刘彻命令御史大夫晁错,在太庙举行礼仪,迎回在长陵的刘邦衣冠,然后,让刘彘、刘寄兄弟跪在刘邦衣冠前,封刘彘为胶西王,定都高密,王十三城,立刘寄为济南王,王济南十五城。
  但因刘寄年幼,所以暂留长安两年。
  而刘彘被要求立刻就国。
  十五日(已亥)胶西王刘彘之国胶西。
  四月十八(辛巳),刘彻再次下诏,授权御史大夫晁错,在太庙再次举行礼仪,改封刘彭祖为赵王,刘胜为淄川王,济北国并入城阳光,城阳王刘喜依旧王城阳,不过地盘扩大了几乎一半,衡山王刘赐为城阳王,庐江王刘勃为衡山王。
  淮阳、临江、庐江废为郡县。
  通过这一套组合拳,刘彻成功的调整了天下诸侯王的势力。
  同时,在齐鲁安插下了四颗大钉子。
  刘彘、刘寄未来会不会恭顺,刘彻不知道,但现在,这两个小屁孩,不过就是刘彻的牵线木偶,通过他们,刘彻实际上可以对胶西和济南进行垂直领导。
  类似于后世的直辖市方法。
  这两国的一切内政和民政事务,在实际上全部操盘于刘彻之手。
  而新任淄川王刘赐和城阳王刘喜,向来是长安的哈巴狗,长安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会干什么。
  这四国,占据了旧齐几乎一半的地盘。
  治下百姓,接近四百余万。
  无疑,是一个刘彻可以操作和改变、实验的平台。
  所以,刘彻也毫不客气的在三天后再次下诏宣布:自今岁起,城阳、淄川、胶西、济南四国,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皆以考举士子而充任,非考举士子,不得为吏。
  中央集权,再次加强。
  同时,也让整个天下侧目。
  这四国,足足有着三千多个岗位的坑。
  虽然很多坑都有主人了。
  但,前番齐鲁动荡,起码空出了一千多个岗位。
  自县尉以下,直到蔷夫。
  这一千多个编制,可能大贵族和大地主们,完全不会放在眼里。
  但是……
  其他人却是流着口水垂涎欲滴。
  更何况,既然县尉以下由考举士子充任,那县尉以上出缺呢?
  是不是也是考举士子优先。
  长安城里可是云集了许多在两百石到四百石之间蹉跎数年的人。
  这些人,立刻就兴奋的开始运作起来,想要将自己运作去胶西四国。


第932章 薄世的麻烦
  夏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而夏天,对安东都护府全境来说,都是一个财富的季节。
  在春三月末,远方的冰雪还没化掉前。
  整个怀化郡,就已经沸腾了起来。
  无数来自四面八方,来到怀化淘金的人们,背着各种工具,三五成群的,就不顾冰雪险阻,深入荒原中去了。
  当然,各位列侯和大人物、贵人们的淘金团队,就更庞大了。
  常常是数百人结群成对,前往富含金砂的那条金沙河。
  而安东都护府都督薄世来说,当冰雪融化,他的工作就百倍的加重了。
  尤其是今年。
  安东都护府的工作,重的超乎他所能负担的极限。
  首先,他要帮陈须、陈嬌兄弟擦屁股。
  去年冬天之前,陈须、陈嬌兄弟,打着“丢了巡逻队”的旗号,一声不响,就将鲜卑征服,让鲜卑王臣服。
  结果鲜卑王献上“玉龙”和疑似的“河图洛书”情报。
  现在,玉龙已经在长安天子御前。
  但这河图洛书,却必须着手寻找。
  那陈须、陈嬌兄弟,折服鲜卑,让鲜卑王臣服,这功劳算谁,谁的功劳更多。
  这又是一个琐碎而复杂,甚至棘手的工作。
  好在,不久前长安传来消息:东宫太皇太后下达懿旨,避居永寿殿西厢,从此不再干政。
  这才让他压力稍微轻了一些。
  能够大一点嗓门,让那两个逗逼兄弟不那么吵闹。
  但,其实也没有多大用处。
  太皇太后毕竟还活着,必须给她老人家面子。
  总不能说,因为人家下诏不理政务了,就可以随便欺负人家外孙。
  万一,太皇太后发飙,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除了这些破事。
  安东都护府今年的本职工作也很繁重。
  除了各屯垦团和各加恩封国之外,安东全境之内,还有一大半的土地,一是一片荒野,连个名字都没有。
  需要派出官吏和军队,巡视这些地区,并且设立界石,官衙,进行命名——最少,也得立个牌子,写个名称——哪怕当地现在连一个人也没有。
  这项工作,在安东都护府成立前,薄世就一直在搞。
  搞到今天,也才堪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
  换句话说,安东境内,尤其是这个大的不像话的怀化郡境内,还有至少一半的地方,没有绘制地图,设立界石和规定疆界和名称。
  汉家不过是用了一根巨大的,连天子都不知道他到底划在那里的粗线,就将这数千里山河,闭着眼睛划到了自己的碗里。
  天子这么一划,当然是很爽了。
  地图开疆,闭着眼睛,划了几千里国土。
  回头死了报告列祖列宗,面子上也光彩的很。
  只是……
  天子动动嘴,臣子跑断腿。
  从当今地图开疆至今两年了,怀化郡和整个安东都护府上下,包括了濊人、真番王国以及韩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才勘探了不过一半的地区。
  不过……
  薄世望着悬挂在自己官衙正中的那副地图。
  地图上,出现了一条新的河流。
  这是去年夏天,才被发现的一条全新河系。
  它磅礴而雄浑,奔流向前,似乎流向了另一方的世界。
  根据探索的探险队回报,当地的气候严寒,只有夏天,而且是盛夏,才能进行活动。
  但物产富饶,森林和沼泽密布。
  更重要的是……
  当地也发现了类似黑水河的大规模鱼群洄游!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消息。
  在这以前,整个安东都护府上下都认为,黑水河中的洄游鱼群,是天下独一份的。
  是上帝的恩赐和嘉赏。
  但现在,一个全新的与黑水河完全不同的河系之中,也出现了规模巨大,甚至,根据报告,比黑水河规模还大的洄游鱼群。
  这打破了安东上下的固有印象。
  但同时,也带来对远方探索的热情。
  寒冷不是问题!
  在怀化住了这么久,早期迁徙至此的汉室军队和官员,都已经习惯了此地的严寒气候,也知道和学会了在冬季取暖和避寒的方法。
  一个个针对寒冷社稷的火室和壁炉的出现,使得人们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和燃料,完全可以整个冬天都待在室内。
  只为等待夏季和秋季的财富。
  而且,去年秋天,陈嬌从长安请来了十几位工匠和两位梧候的后人,他们在遥远的饶乐水附近,开始设计建造全新的“归化”城城堡。
  据说,建成后,哪怕外面大雪纷飞,城市内部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足以保证城市在极度严寒之中,居民依然可以在室内安全的生活。
  所以寒冷根本不是问题。
  只要有钱赚,汉家的丈夫和商贾,连掉脑袋都不怕,还会怕冷?
  即使当地果真不适合人居。
  也可以选择在春天出发,夏季到达,在秋天回归。
  无非就是麻烦一点。
  为了赚钱,麻烦算什么?
  现在,薄世纠结的问题是——那条有着洄游鱼群的河流,该怎么处置?
  是跟金沙河一般,交给天下人一起开发?
  还是安东都护府自己吞下这块肥肉?
  讲道理的话,薄世觉得,安东都护府吃下这块肥肉,一点问题也没有。
  要知道,楼船衙门在新化城旁边年年夏秋都拉开围网,大捞特捞,岁贡鱼干数千石到长安,还售卖数千石,变成黄金铜钱,最后成为了自己的小金库。
  安东都护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吃肉,自己只能捡点残羹冷饭。
  早就不爽了!
  若有机会自己也能找到这么一个聚宝盆,安东都护府很多事情都好办了。
  但,想了想,薄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这块肥肉,安东都护府是注定吃不下去的。
  无论是捕鱼所需要的巨网、楼船,还是天子授命的许可。
  对安东都护府而言,想要要到这些资源都很困难。
  没有错,当今天子,是非常支持在安东地区进行屯垦和开发。
  但那只限于目前可以开发和屯垦的地方。
  其他的冰雪世界,天子似乎不想浪费精力。
  没看到连金沙河都放弃了吗?
  所以……
  还是只能学习金沙河的故事,将它的存在暴露出去,从而吸引民众前往。
  假如说以上两件事情,还只是棘手和麻烦的话。
  那么,现在遍及怀化各地的加恩封国和屯垦团,才是真正的麻烦!
  看看那些加恩封国吧!
  丞相长平侯、少府桃候、车骑将军东成候,特进元老章武侯窦广国,平阳侯曹寿,一个个大人物,大贵族,巨头林立。
  而那些诸如复阳、深泽之类的小侯国,更是满地开花。
  而屯垦团呢?
  羽林卫、虎贲卫、细柳营、句注军、飞狐军……
  一个个威名显赫的山头林立。
  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过去还不错。
  但随着开发的深入和扩大,矛盾自然难免产生。
  这些家伙实在太聪明了……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过去两年里,他们开始了悄悄的搬界石运动。
  常常是几十个人,趁着晚上,偷偷的在官员或者家臣们的带领下,将原本固定的界石,向前方挪个几十步。
  一天几十步,一个月下来就是几百步。
  安东都护府却对他们无可奈何。
  因为怀化郡太大了,以至于很多地方,实际上并且没有明确的地图和界限标志,换句话说,他们哪怕向外挪个几里地,其实也拿他们没辙。
  在早期,薄世甚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这些举动视若无睹。
  但现在却不行了。
  因为他们挪的太嗨皮了。
  以至于,许多原本有着足够缓冲的地区,现在已经彼此交错在一起了。
  然后,这些家伙就开始相互挪对方的界石。
  同样是晚上悄悄的带人过去,将对方的界石往回挪,将自己的界石向前挪——某些家伙甚至吃相难看到了,明明自己的地盘都没有开发,成天就想着挪界石,比赛着开疆。
  这样做的结果,显而易见,只会导致械斗。
  今年才刚刚入夏,安东都护府衙门禁止的械斗就已经多达十几起了。
  而,更多的械斗,却无法阻止。
  譬如,飞狐军跟句注军干架了。
  安东都护府敢插手吗?
  就更别提细柳营和羽林卫和虎贲卫在相互较劲的时候了。
  丘八大爷们脾气暴躁的很。
  械斗玩起来,那叫一个精彩。
  官吏敢插手?他们连官吏也一起揍了!
  特别是句注和飞狐,最近派来一批马邑之战受伤退役的军官来这里指导屯垦。
  人家开口闭口就是“某为社稷流过血,某为天子负过伤,尔等渣渣敢动劳资一下,劳资杀你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