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九原郡,这个秦赵故郡,却依然陷落在匈奴人手里。
  赵武灵王营造的高阙要塞和秦始皇下令建造的阴山防线,至今为匈奴所用。
  这让刘彻看了,也有些恨意。
  当然了,除了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自然也有喜事。
  今日汉家疆域,比起秦朝,扩张了一大半!
  主要疆域扩张,来自于安东都护府。
  今天的安东都护府,下辖四郡三国,地方方圆三千里,几乎是半个中国了。
  它的疆域包含了整个半岛,以及后世天朝的辽宁省大部、黑龙江省的全部以及吉林省的一部分和乌苏里江流入远东境内的部分领土。
  这还只是有汉人到达过的范围。
  刘彻地图开疆画的那条线,几乎将整个后世的勘察加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河流域统统划到了自己的碗里。
  甚至很可能画到了白令海峡里面去了……
  保守估计,仅仅只是勘探这些地区,派个汉军过去插个旗子,立块石碑,恐怕都要十几二十年的功夫。
  所以,刘彻也不敢真的将那些连半个人都没有的地方,堂而皇之的画进了自己与群臣们要阅览的汉室堪舆图里。
  不然,还不被人笑话死?
  当然了,在太学和武苑里,刘彻毫不客气的将包含了那些地区的地图挂在了太学和武苑的地图室内。
  哪怕,离开怀化郡,汉室就对外面的一切,都茫然无知。
  去怀化控制线以西,整个地图,就是一片空白。
  只用了个大大的西瀚海作为名字。
  但这就够了。
  不管是按照中国人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规则,还是后世欧罗巴的谁主张,谁发现,谁拥有的主权原则。
  这些地方都是大汉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有本事来抢啊!
  然而,即使刘彻没有将目前还不知道到底包括了那些地方,是不是画进了白令海峡或者太平洋的西瀚海也画到这副地图。
  汉家今天的疆域,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
  最起码,今天的汉室实际控制地区,是北起云中,南到交趾,西及巴蜀,东到朝鲜,幅员至少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强大帝国!
  任何看到这张地图的人,都会为大汉帝国的伟大和辉煌,顶礼膜拜。
  刘彻更是每看一次就爽一次。
  在西元前,很少有人类能达成这样的伟业。
  以刘彻所知,当世,除了匈奴帝国外,并无第二个拥有这样疆域的帝国。
  但匈奴人已是手下败将,不足为勇。
  在刘彻眼中,匈奴人的土地和牧场,其实就跟当年晋献公送给虞国的宝马和良壁一样,只是暂时让匈奴人帮忙保管而已。
  三五年后,就要拿回来的。
  其他群臣,看着这幅巨大的地图,也是人人都面露喜色,纷纷说道:“壮哉大汉,明哉陛下!”
  刘彻却挥挥手,说道:“今日,朕诏诸卿前来,也是想与诸卿先商议一下,本月朔望朝的政务!”
  刘彻走下御阶,走到那副巨大的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关中区域,双手从函谷关开始,向前,一直推进数百里,直到弘农郡的新安县,才停下来。
  “朕欲广关以强本!”刘彻闪烁着兴奋的神色,对着自己的大臣们说道:“迁函谷关于新安,并弘农为内史所属!”
  他抬起头,告诉自己的大臣们:“此其一也!”
  广关,当然不会只广函谷关!
  刘彻的手放在萧关上,然后向前推移,将之一路推到常山脚下。
  这里在过去一直是代国的土地。
  但是,今天,刘彻已经决意,要将这片土地纳入大关中的范畴。
  “朕意迁代王登王彭城,奉高帝庙,为徐王!”庞大的楚国,并不符合刘彻的心意,所以,他学习当年自己祖父的故智,将楚国一分为三。
  彭城以东为徐国,彭城以北依旧为楚国,剩下的化为郡县,以此保证,中央政府能管控这些地区。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举措,关中同时向南北扩张了三百里。
  但这依然只是个开始。
  刘彻抬起头,看向了地图中巍峨的太行山。
  假如,函谷关东移,萧关北移。
  那么临晋关岂能不动?
  既命临晋,当然要名副其实!
  刘彻大手一推,将它越过黄河,直接推到了上党郡的东南方,太行山脚下!
  这样,汉家关中的地盘,就大大增加了。
  从此,关中中部,向东方扩张到新安,中部地区的北部,直抵太行山,与井径古道相依从,北部扩充到代国,循着常山(恒山)山脉,越过太原,抵达了常山脚下。
  关中面积因此扩大了一倍多!
  县治从原先的六十八个,变成了一百五十一个。
  下辖人口,从五十万户,变成了一百余万户。
  关中可动员的兵力上限,从最多三十万,变成了闭着眼睛也能拉出五十万。
  更重要的是,广关之后,关中将拥有一个庞大的可以养马的地方——太原和附近的地区,非常适合养马。
  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以当地为基地的。
  而且,汉家的苜蓿草种植基地也在那里。
  群臣看着都是目瞪口呆。
  唯有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能稍微镇定一些。
  因为,在事实上,过去四年,他们不止一次与天子、尚书们商讨过广关一事。
  汉家国策,强本弱末!
  在实际上来说,历代天子都曾经做过广关的美梦。
  将函谷关东移,萧关北移,临晋东移,这都有过设想。
  但,此事的难度,却非同小可。
  假如放弃函谷关,没有了函谷关天险,万一关东出了乱子怎么办?
  就像吴楚之乱时,若无函谷关之险,吴楚乱兵就可能会去雒阳了,没必要渡过黄河去跟梁国死磕。
  另外,移关这种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新起关隘,想要修成要塞,花费可不是一般大!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终于,周亚夫不得不问道:“陛下欲广关,强本弱末,以实社稷,臣等皆拜服,唯陛下高瞻远瞩……只是……”
  周亚夫咬着嘴唇问道:“若函谷关天险不在,一旦东方有事,国家如何?”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唱双簧了。
  因为,周亚夫与刘彻早就研究过了函谷关东移后的问题了。
  事实上,当年河东之行后,回来,再到登基,刘彻一直没有放松过对函谷关东移的调查和仔细取证。
  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先后派遣使者和官员数百人次。
  终于,被刘彻找到了解决办法。
  函谷关东移,新安之险,显然不足以为凭据。
  当然,刘彻可以说,我可以在关内起潼关,镇钥关中!
  但,关中人和大臣们并不这么看。
  因为,比起在关内的潼关,关外的关隘显然更重要。
  几百年了,关中人习惯了函谷关保护自己。
  要是一下子没了,哪怕你拿出比函谷关更坚固和更险要的潼关,人家也未必买单。
  毕竟,长久以来,函谷关就是人们心中的信仰和底线。
  函谷关不失,哪怕关东打的再厉害,大家也权当看戏。
  但函谷关一失,关中人马上就会人心惶惶。
  所以,需要给关中百姓和士民吃颗定心丸。
  让他们知道,虽然函谷关东移,但其依旧是保护关中的门神。
  怎么办?
  刘彻将手指在地图上的新安县以东,大概在弘农郡的东界上一点:“朕将在此设一关隘,为函谷关之犄角!”
  群臣定睛一看,此地,正是弘农郡的陆浑县,与新安县恰巧就在一条直线上的南北两端。
  假如控制了此地,并且建立起要塞。
  那么,它就将与新函谷关,一道成为了全新的路上门神。
  任何从东方来的敌人,都必须要面对是打函谷关还是陆浑关的考虑。
  他们甚至不得不分兵。
  因为假如只攻击一个地方,那么,关内的汉军就可以从另外一侧进行增援。
  所有将军都知道,假如在攻击坚城时,被敌人援军打扰,会有多么尴尬。
  自古以来,想要攻克坚城,必先解决其援军。
  但问题是,关中大本营就在后方,想要攻克这两个关隘,并不会比原先的函谷关更轻松。
  但,群臣们还是不放心。
  “陛下所虑,确是详细,只是臣恐百姓担忧……”有人弱弱地说道。
  刘彻也点点头,知道,这是民心民意的问题。
  这就好比后世,忽然有一天,天朝领导说:东风快递不合时代发展了,俺们将推出全新的西风系列快递业务,保证比东风快递更好更安全。
  但人民群众已经习惯被东风快递的真理保护,恐怕一时半会也很难接受所谓西风快递。
  倘若天朝领导还告诉大家伙,大蘑菇也不合适了,西风快递将使用吨位更大更强的歼星蛋,保证一发糜烂数万里。
  但人民群众恐怕会更加难以接受。
  大部分都会在看到了实际爆炸效果后,才会选择接纳这个西风快递。
  现在也是这么个道理。
  而且与后世不同。
  此时大部分百姓,基本上都活动在自己家乡,很少离乡。
  想要让他们知道地理概念和军事发展变化,难于上青天。
  他们已经认准和信赖了函谷关几百年。
  皇帝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想要让他们接受。
  有些难度。


第938章 广关(二)
  所以,就需要宣传,就需要动员。
  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刘彻微微一笑,从御案的桌面上拿起一叠厚厚的奏疏。
  交给周亚夫和晁错和群臣们阅览。
  “诸卿请看,这些都是弘农诸县父老的泣血上奏!”
  足足三四百份上书,堆起来,差不多有一本书那么厚。
  这些奏疏上的名字,一个个也都是如雷贯耳。
  “老臣故弘农郡守林泣血上奏,昧死以闻……”
  “新安野人鄙臣光,顿首百拜,昧死以奏……”
  “故京辅都尉老臣慎昧死以奏……”
  一个个地方名宿,知名的士大夫的名字,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这些人很多人认识,但也有大多数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但,这些上奏的人里,地位最低的,也是一位乡三老。
  地位高的,甚至有关内侯!
  他们一起,构成了整个弘农郡的统治阶级的全部。
  他们就是父老的代名词!
  面对父老们的泣血上奏,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关中百姓难道要跑去跟邻居们说:你们的死活干我鸟事?
  关中人素来豪爽,好义,有侠风。
  根本就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更何况,历年以来,关中士绅与弘农、河东、太原等地的地主士大夫,联姻非常频繁。
  双方之间早已经沾亲带故。
  至于你要问刘彻是怎么动员这么多的弘农和河东父老的?
  这还不简单吗?
  随便派几个尚书郎,拿着天子节,照着名单,一家家的过去拜访。
  进了门,别的先不说,就问一句:今天子欲广关以实本,心忧百姓或有不便,故命臣等广采众议,还京以闻!老大人德高望重,还望不吝言之!
  关中想要广关。
  沿路的所有人,无分阶级,当然都是四肢都举起来支持!
  这就好后世帝都说要吞掉河北,魔都举着叉子想要吃松江,南京看着马鞍山说——别留在安徽了,到哥碗里来吧。
  甚至,比这些例子还要夸张。
  现在,关中人的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可是羡煞了天下郡国。
  哪怕是过去,关中户口本也是天下人趋之若虞的。
  不然,老刘家也没脸面强行迁徙天下豪强到帝陵之侧。
  至于如今,关中户口本就更值钱了。
  当今天子即位以来,很多政策,目前都只在关中执行。
  譬如,粮食保护价政策。
  譬如新式农具和耕作技术的推广。
  更何况,关中人的负担,向来是天下最轻的。
  而且有个关中户口本,还可以优先被选拔到虎贲、玉林、南北两军以及细柳营和灞上军这样的王牌主力部队里。
  这对信奉“以武一切”的北方地主士大夫们,简直是天大的诱惑!
  几乎没有人反对关中扩张到自己家门口的提议!
  甚至于,绝大部分的地方名流,在使者走后,琢磨了一会,觉得,万一要是因为自己的表态不够坚决,使得这个事情黄了。
  恐怕十里八乡的父老们能撕了自己。
  所以,很多人几乎是立刻就动用了自己的特权,写起了上书。
  汉家三老和地方名望之士,是拥有上书君王,评论时政的特权的。
  譬如,武帝晚年,就有三老令狐茂上书谈论太子刘据谋反之事。
  当然,皇帝听不听,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的。
  所以,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
  看着眼前这些一封封,一份份,署着一位位地方名流,三老,致仕千石以上官员,或者封君以上贵族的奏疏。
  周亚夫和晁错,一时间都有些沉默了。
  甚至于,内心深处,还有了一丝丝的不安和惊俱。
  当今天子不声不响,就拿出了几乎覆盖了整个弘农郡,甚至还有部分河东郡父老的上书。
  而在这之前,身为三公的他们两人,却一无所知,被蒙在鼓里。
  这是不是意味着,当今还有更多的事情,根本就不通过丞相和御史大夫,自顾自的就去做了呢?
  甚至,往深处想——天子既然可以绕开丞相和御史大夫,自己搞定一个郡的父老。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假如他有需要,完全可以不甩三公九卿,自己另起炉灶?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还真有这么个可能!
  旁的不说,现在的兰台,拥有着一个超过五百人的尚书郎队伍。
  同时,为了服务兰台的尚书们的工作,另外还有上千名九卿各个衙门的中下层官员,常年与兰台尚书郎对接业务。
  换句话说,现在的兰台,实际上已经有可能将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的饭碗抢走!
  这样想着,周亚夫和晁错相互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心里深吸了一口气。
  对于熟知历史的两人,他们很清楚,在实质上而言。
  无论是丞相还是御史大夫,都是君王为了更方便统治天下而发明的官衔。
  尤其是御史大夫这个官职,出现的时间,不过百来年,是秦始皇为了制衡丞相权力而设置的。
  换句话说,假如当今天子觉得,丞相与御史大夫执政的体系用起来不舒服,他确实可以随时调整。
  “这是警告还是震慑?”晁错在心里思虑了起来。
  作为法家官僚的他,非常清楚,一个法家大臣想要取得成功,必须紧紧依靠君王。
  自李悝以来,所有法家大臣的成功,都有赖于君王的信任。
  同样的道理,一旦离开君王的信任,他们就将堕入地狱。
  而周亚夫则是另外一个想法了。
  丞相位高权重,职责太多。
  自从当上丞相后,他就已经发现,除非他有三头六臂,不然,其实单靠他自己,是完全无法将整个丞相府上上下下的事务捋顺。
  当然,他可以学习萧何曹参,放权给属下。
  但是,在实践过后,周亚夫不得不放弃。
  他虽然自认为能力不亚于萧何曹参。
  但,在识人和用人方面,他却是远远不及。
  况且,如今的天下情况,与萧何曹参之时,完全不同。
  萧何曹参的时候,天下刚刚走出战乱,百姓普遍渴望安定,而且,因为授田制的存在,社会矛盾无限接近于零。
  但,现在,却是天下承平日久,户口与土地,比之国初增殖了不止一两倍。
  在许多地方,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野。
  而且,现在的汉室疆域,也比国初大了一圈。
  至于工程……
  先帝时,除了吴楚之乱外,就只有帝陵工程需要注意。
  现在呢?
  包括刚刚全面竣工,交付使用的龙首渠工程,仅仅在关中,大型水利工程就有四个之多!
  仅仅是这四个大型工程,在过去数年,就几乎耗尽了他的精力。
  更别提,他这个丞相还要管军队、民政和经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有三百天是连喘气的功夫也没有的。
  因此,对于天子一直以来唆使兰台揽权,他倒并不是太在意——忙都忙不过来,有人愿意帮忙,他当然乐意之极。
  只是……
  “陛下若要改动朝政,吾必不同意!”周亚夫在心里想着。
  他是一头犟驴,认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对周亚夫来说,现在的国家体系和政治制度,已经很不错了。
  皇帝要是想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对国家体制开刀。
  那他就不得不动用自己的丞相特权,予以封驳。
  国家大事,不是儿戏,不能由着皇帝自己的性子胡来,想一出是一出。
  哪怕,在汉家历史上,所有曾经封驳天子诏书的丞相,下场都不是那么好。
  带着这样的心思,周亚夫与晁错草草的看了看所有上书。
  然后,他们与其他列侯勋贵,相互商讨了一下,交换了意见。
  最终由周亚夫出列拜道:“父老盼望陛下雨露滋润,臣等皆能理解!”
  “只是事关重大,请陛下为臣等详释之!”
  周亚夫看了看地图,地图上,已经有尚书郎,在其上标下了天子广关后的关中边界。
  “陛下广关,益关中千里,百姓数十百万,臣敢问陛下,广关及建关之费,由何而出?”周亚夫抬起头,直勾勾的看着刘彻,问道。
  讲道理的话,广关这个工作要是完成了,他周亚夫死后,必然其盖棺论定上要加上一段“佐天子,广关千里,收功雍州”。
  但周亚夫并非是那种会为了政绩而不顾民生的人。
  假如只将函谷关东移,周亚夫是没有意见的。
  左右不过新立两个要塞而已,所耗钱粮最多只是一个龙首渠的花费。
  以当今天子找钱的功力,这点钱,毛毛雨。
  但,现在,广关工程却是如此的庞大。
  函谷关东移,不仅仅需要在新安和陆浑重设关隘。
  更要在关中重选一个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军事要塞。
  其他方向也自然如此。
  即使只以函谷关东移工程的量来算,汉家为了广关,需要新设至少十座大型军事要塞来拱卫关中,阻隔关内关外。
  这些钱,从哪里来?
  总不能还是从天子小金库里出吧?
  天子的那点私房钱,这些年,又是修渠道,又是训练骑兵,又是支出边塞军队和官吏以及天下官员的津贴与补助,早就哗啦啦的流掉了大半了。
  尤其是马邑之战。
  表面上汉室大赚特赚。
  实则,真正的收益,那些牲畜,根本没有变现,反而被蓄养在天下的马场之中。
  至于被俘的匈奴战俘,虽然可以作为免费劳动力使用。
  但他们也是吃喝拉撒的。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当今天子虽然搞钱很厉害,点子多。
  但是,周亚夫很清楚,铸钱和盐铁之利,已经基本上全部投进了马场和军队身上。
  不然,去年,齐鲁儒生鼓噪封禅,天子说不定就要成行了。
  以周亚夫来看,老刘家向来骚包。
  封禅这种事情,若是经济条件允许,当今岂会不行?
  太宗孝文皇帝和先帝,给当今天子留下的府库积蓄,实际上应该正在不断消耗。
  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天子的小金库,不足以支撑这次广关。
  他拿什么来广关?
  毋庸置疑!
  肯定是加税!
  首当其冲的,很可能就是恢复田税十五税一。
  但周亚夫却是坚决反对这么干的。
  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不轻松,尤其是关东地区,自耕农的负担,非常沉重。
  晁错当年上书太宗皇帝,就说的很清楚了。
  一个农民家庭,一岁所得,哪怕是按照最理性的情况来看,总收入也不过数千钱而已。
  刨除所有开支后,一个正常的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家庭,还要亏欠一千多钱。
  所以,百姓常常都会选择在农闲时给人帮工,或者由妻子带着孩子们养蚕织布,洗漱衣服,收割牧草来填补家用。
  再加重负担,老百姓还要不要活了?
  太宗以来天下的稳定繁荣,还要不要维系了?
  在周亚夫看来,假如天子为了扩大自己的基本牌,而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加税。
  后果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曾经做过郡守的周亚夫,太清楚下面的官员的脾气了。
  皇帝加税一钱,到了郡,就会变成两钱,到了县就会变成四钱。
  地方官员们有的是办法敲骨吸髓。
  以天下之兴衰,以奉一人,这是傻逼!
  而傻逼则必然失掉天下!
  “这个问题,丞相不用担心……”刘彻却是笑眯眯地说道:“朕将加征海税与金税,皆为十五税一!”
  “以此收益,为广关之费!”
  “海税与金税?”群臣都是莫名其妙,什么时候有这个税了?
  “嗯!”刘彻点点头,说道:“朕已经下诏给楼船将军,所有出海捕鲸之商民士绅官吏,皆需得到‘捕鲸许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