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泥腿子盘剥半天也才几百块,还要惹上一身骚。
卖地多快啊!
轻轻松松入账几千万几十亿。
宝马奔驰奥迪随便开,堂皇大气的大楼随便修。
所以,刘彻已经做好了,跟这些家伙长期拉锯的准备。
这也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这就像拔河比赛。
皇帝跟中央在这头,官僚地主权贵在那头,小民就是中间的那个红花。
皇帝用点力,小民的生活就舒服一点,官僚地主权贵们再加把劲,他们的生活又窘迫一些。
若是皇帝把绳子一松手,就像东汉和宋明那样。
结果当然是小民嚎啕痛哭,大量破产。
刘彻看着大臣们,继续说道:“四条:夫两千石及地方官,选任官员,私相授受,违规任用,胡乱提拔!”
这也是一个顽疾了,同样是无法杜绝的。
谁不玩裙带关系呢?
就是皇帝也玩!
所以,这个事情,也只能是能打击一点就打击一点,能限制一下就限制一下。
做了,永远比不做强!
“五条:两千石及列侯子弟依仗权势,横行不法,鱼肉乡里!”刘彻将眼睛在在场的列侯大臣们身上一扫:“及私自受请,乱法度,坏律令者!”
讲道理的话,二代们靠着老爹和家族的权势给自己捞好处,这很正常。
有些家伙甚至因此混出了名声来了。
因为拿钱办事,童叟无欺,而被称颂。
譬如馆陶啊馆陶啊馆陶啊。
但这是刘彻所不能忍的。
权力和国家是朕的,你们居然侵朕之权?
想做咩?
“六条:地方官阴结豪强,收受贿赂,妄议国政!”
阴结豪强,这是刘氏一直以来的打击对象,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这收受贿赂,妄议国政,则让群臣感觉有些菊花微恙。
谁又没有受过贿赂?
谁又没有私底下吐槽过国策呢?
第941章 刺史之制(二)
受贿这个事情,这个风气,刘彻是忍了很久了。
直到现在才算表露真正的态度。
老实说,其实刘彻也属于给自己的祖父擦屁股。
其实,在三十多年前,汉家的受贿风气,远没有现在这样浓烈。
当时从地方官到朝臣,大都是不敢乱受贿的。
但,刘彻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在亲信张武一案上开了一个特别不好的头——张武受贿被抓了现行,结果,太宗皇帝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连任何处罚也没有,甚至还赐金五百金。
说是要“以愧其心”。
张武有没有愧疚,刘彻不知道。
但,从那以后,汉家从宫廷到朝堂到地方,收受贿赂就蔚然成风了。
连皇帝身边的宦官,拿起皇子贿赂,都面不改色,甚至认为是正常。
至于那些侍从官和尚书郎们,拿钱通风报信,是常有的事情。
八卦党们因此活跃无比。
宫廷之中甚至没有了隐私。
而邓通受宠,假公肥私,邓通所铸的钱,甚至于吴王刘濞的铸钱平分了天下铸钱市场。
这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
毕竟,官场就是一个染坊。
假如大家都在受贿,你不受贿。
那你岂非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以至于连丞相北平候张苍,也受贿,也玩裙带关系。
于是,就连刚正不阿,暴脾气的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为相之时,也只能保证自己不受贿。
但他的属下和亲信受贿,却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徒呼奈何。
乃至于刘彻当初还要给他老爹身边的宦官章德送礼和拉拢……
至于现在,刘彻的朝堂上,刘彻能确定没有受贿的官员,十个手指都能数的清楚……
而剩下的,哪怕是晁错,其实也是拿过钱的……
吏治败坏至此,刘彻也是不得不挥起重拳了。
受贿之事,刘彻清楚,自己同样是杜绝不了的。
别说是他了。
就是后世那些以清廉闻名的政府,其实内部也有贪官,也有受贿情况,只是比较少而已。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这是人类的天性。
但,朝野和宫廷,受贿居然是半公开进行。
大臣和官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至于妄议国政吗……
老百姓,士林舆论,批评国家政策,评论时政。
这是他们的正常权力。
而身为官员,尤其是拥有上奏权力和直奏权力的千石甚至两千石,封君列侯们。
有问题,不向皇帝报告,不在朝议提出来。
自己悄悄的私底下跟人吐槽?
你想干嘛?
往重里说,你这叫阴谋对抗天子。
哪怕是轻点说,也是心怀怨怼,非臣子所为!
刘彻不把这些人的狗脑子都打出来才怪!
“此六条,为刺史之职也!”刘彻看着群臣们,大大咧咧的乾坤独断了:“朕已经制诏,将于朔望朝颁行天下,诸卿若有疑虑,可现在提出!”
群臣相互凝视了一会。
天子要分州以监天下郡国。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必然的结果了。
所以,大家都明智的放弃了掣肘和非议。
皇帝劳资想做的事情,除非大家能占据道德制高点,不然,根本拦不下来。
现在,天子已然占据道德制高点,更狭三代之威。
臣子们当然没有对抗的心思了。
至于那些条款,其实也颇合大家心意。
作为中央大臣,他们当然早就看不惯地方郡守权大难治,不甩中央,自行其是了。
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也是众人的心声了。
反正,刺史监察的是地方,管不到他们这些中央巨头的脑袋上。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死道友不死贫道。
“臣错敢问陛下,这刺史,归属何衙?”晁错在思虑了一番后,站出来问道:“其属官与其制度如何?”
瞬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刺史的职权,非常诱人。
假天子之权,周行郡国,省察不法,黜陟能否,断治冤案。
这个刺史,几乎就是中央伸向地方的触手。
甚至可以成为中央敲打地方的重要工具。
换句话说,谁掌握了刺史职权,谁就掌握了在政治斗争中的先手。
譬如两人相争,掌握了刺史的那人,实则已经占据了天大优势。
哪怕干不掉对方,也可以借刺史之力,弄死他的小弟们。
“刺史,既是假朕之权,自然由朕任免……”刘彻看着晁错,又看向丞相周亚夫。让这两者在心里一咯噔。
刘彻微微一笑,当然清楚,假如他将刺史权力全部收归己有,这两人估计要颜面尽失。
因为那意味着皇帝一巴掌抽在丞相和御史大夫脸上——想想看,天子置刺史,周行郡国,省察不法,但却甩开了“礼绝百僚”的丞相和接受百官奏事,监察天下官员的御史大夫。
这岂非是说明天子已经不再信任和相信丞相与御史大夫的能力。
这在汉室,只会导致一个情况出现——丞相及御史大夫必然自杀谢罪。
尤其是周亚夫和晁错这样性格刚烈,自尊心极强的人。
“不过属官,朕将自丞相东曹令史及诸御史中选拔!”刘彻表达出自己依然信任和重视丞相与御史大夫的态度:“丞相及御史大夫,朕之肱骨,佐朕以治天下,请自各自衙署,遴选刚正不阿,能奉法用事之能吏,举于朕前,朕将以之为刺史及刺史中丞!”
“诺!”周亚夫与晁错闻言,顿时放心悬着的那颗心。
“自今以后,诸州刺史及中丞,选官,皆如此!”刘彻看着两人道:“由丞相及御史大夫,自本衙署之中选人,报于朕前,定其上下之署!”
这就是为了防止刺史最终变成州牧的设计了。
西汉之刺史,其实从来不曾为祸。
甚至,是国家监管和控制地方,打击豪强的一柄利器。
到了东汉,却成为了地方门阀与中央对抗的武器。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不过,这正是官僚们最擅长的手段了。
去掉那些对他们有威胁的东西和制度,留下和形成有利于他们的东西和潜规则。
一个个原本立意不错的制度,在漫漫长河中,最终成为了天下的弊病。
所以,刘彻已经决定,在一开始,就不给他们留下太多渗透和演变的漏洞。
通过丞相与御史大夫的联合推选制度,来杜绝可能的私相授受。
又通过皇帝来决定谁是正谁是副来强化君权。
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还要通过对刺史制度的本身设计来规避风险。
“刺史,任期为四年,每一位刺史及刺史中丞,不可连任!”刘彻将自己构思的刺史体系说出来:“刺史及刺史中丞,不可插手除六条核查之法外的任何事务,更不得干涉地方正常官员任免,尤其不得干涉军政!”
文官不干军,武将不干政。
这是刘彻一直在努力的工作。
将文武分野,各司其职,互不统属,更是刘彻的理想。
武将带兵打仗,文官治理民政。
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以文御武,或者以武凌文,都可能发生灾难。
当然,在汉室,武将永远会占据先手和优势。
因为,丞相只能出自列侯,而列侯只能靠军功。
所以在实际上,未来将会形成武将占据一定优势和有利局面的情况。
这也是汉室政权的天性。
“刺史,有员五十五人……”刘彻却是接着说道:“皆以尚书郎选任!”
这五十五个刺史属官,当然指的是有编制的有秩。
这些将协助刺史及刺史中丞,完成各项工作,同时,尚书郎因为是刘彻的近臣。
在实际上,刘彻或者他的子孙后代,可以依靠此制,在需要的时候,绕开丞相和御史大夫,直接对刺史下令。
跟历朝历代一样,有编制的官员之下,必然有大量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在汉室,临时工们,统一被称为斗食。
但,刺史情况有些特殊。
因为,一般来说,斗食官都是当地人。
有点类似后世天朝的乡村村支书和村主任等等。
有事的时候,官员下令,他们就要出工。
然后按照出工的时间,结算薪水。
但刺史,却是远离本地,而且因为其工作特殊性,刘彻并不打算,让刺史就地雇员。
所以,刺史们的斗食官的人选,就比较有意思了。
“其斗食之属,自九卿各衙门选拔,年四十以下,有能力,善律法之人!”刘彻意味深长地说道:“刺史之斗食,随刺史诸员赴任,任期结束,有司当优先以之为有秩!”
这就不得了了!
群臣听了,都是面面相觑。
众所周知,九卿各衙门,拥有的斗食官。
这些人来自最基层,没有靠山和背景,纯粹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被九卿各衙门选用。
在一般情况下,斗食想要转为有秩,非常困难。
然而,这些斗食官,都拥有丰富的基层行政经验,善于对付突发事件,尤其熟悉基层的事务。
他们一旦有人能转为有秩,因其在基层锻炼出来的能力,常常升官速度,都将如同火箭。
汉家历史上,不乏有斗食官,最终通过努力,成为六百石,八百石甚至一千石,两千石的例子!
当今的廷尉赵禹,南阳郡郡守张汤,都是自斗食而为两千石的例子!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政策一公布,九卿各衙署的那些老油条们,都要暴走了。
人人都会争相想要进入刺史体系。
这样,刺史立刻就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基层的那点子破事,官僚们能忽悠的了权贵和朝臣,但绝对瞒不过这些积年老吏的双眼。
而这些基层官员,在汉室政坛,素来以搅屎棍和大炮著称。
因为他们来自基层,沾染了许多基层的毛病。
对朝臣和贵族们的游戏规则,压根就不认。
常常横冲直撞,根本不怕得罪人,也从来不惮于弄个大新闻。
现在,天子居然打算放这些进场?
许多大臣都是感觉背脊发凉。
有人立刻就想起了太宗朝时的张释之虎圈劝谏的故事。
只是……
张释之当年能劝得动太宗皇帝。
一则,是因为那是太宗临时起意的行为,并无深谋远虑,纯粹是看到那个小吏办事认真负责,而且做事勤恳,所以想要提拔。
张释之一劝谏,而且是占据道德制高点后,太宗自然会放弃。
天子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吏的去留而去跟一个两千石闹脾气。
二则,当时的风气,就是少说话,多做事,社会和天下舆论,都还没有忘记秦朝的教训。
天子也不敢担负重蹈秦朝命运的决定。
但现在就不同了。
秦朝都死了六十多年了,秦始皇的骨头都烂成渣渣了。
新生代们,完全就不知道也不清楚所谓的“暴秦”究竟哪里残暴了。
甚至,坊间和舆论界,还有着一股翻案风,在暗流涌动。
法家的巨头和大臣们,都在暗中推动和议论。
说什么,秦之亡,二世、李斯赵高之责也。
非吾法家之过,实乃奸佞昏君,乱法度,坏先王之制。
这些家伙还拿起了干货。
你说暴秦?
孝公至始皇帝并天下,用法公正,严明,不恤私情,不用私法,哪里“暴”了?
甚至,还有几个“有良心的历史学者”,举证陈胜吴广起事,其实是忽悠和欺骗百姓——他们当年失期,按照秦法,根本不是死罪!
加上,马邑之战带来的影响。
以及儒家那个大喷子停止对法家的攻仵,开始与法家休兵,联手对抗来自黄老派和墨家的威胁。
现在,士林舆论,虽然依旧喷暴秦。
但是抨击的对象,已经从全面否定秦,变成了有条件的否定了。
就是朝臣们,假如不是需要,也不再去随便喷暴秦无道了。
秦,终于成为了一块擦脚布。
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它才会成为世间一切罪恶的化身。
但在多数时候,舆论和士林,对秦的认知,已经与三四年前,有了天壤之别。
毕竟,现在,儒法两派的读书人,在考举士子中占据了超过八成。
人多势众嗓门大。
黄老派和过去的反秦分子,再也压不住这些人的声音了。
第942章 西进的匈奴
法家的崛起改变整个汉室政坛的生态。
大约在十年之前,整个朝堂之上,意识形态倾向法家的两千石,不过两三人而已。
但在今天,法家已经完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布局。
御史大夫晁错,控制着监察权。
廷尉赵禹拿着执法的大棒。
执金吾郅都,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一切企图祸乱国家的人。
执金吾的大棒之下,死者已经不是一百两百了。
而是成千上万。
甚至有四位诸侯王,五位宗室列侯子弟和十余位两千石子侄的血,在执金吾的大棒下绽放。
血能带来恐惧,也能带来威势。
法家的势头,现在在朝野直追已经垂垂老矣,几乎后继无人的黄老派。
现在,在中央,三公九卿的席位里,法家占去三席。
至于在地方,汉家七十余郡,也已经有十余郡落入了法家大臣控制之下。
最典型的,就是张汤坐镇在南阳郡。
两年来,靠着严刑酷法或者说“说到做到”,张汤将整个南阳治理的井井有条。
上上下下的官员,没有一个敢徇私枉法和胡作非为的。
南阳郡,于是大治。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不管是官僚还是地主豪强或者游侠,全部都夹起尾巴做人。
于是,出现了一个奇观。
南阳郡虽然执法严格,冠绝天下。
但,社会经济和民生,却赶超了雒阳和河东,成为了仅此关中的富郡。
便是一般的小民,居然也能消费得起做工精良的铁器。
甚至,南阳郡现在是整个天下耕牛和挽马保有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根据丞相衙门统计的数字。
南阳郡,平均每五户,就拥有一头耕牛或者挽马。
家家户户的仓储之中,堆满了谷物。
张汤得意洋洋的报告丞相周亚夫——今南阳已无饿殍矣,老有所依,少有所养,此诚商君之所谓“尽地力之教”也。
虽然,在这些光鲜的数字背后是,刘彻每年拨款超过两万万给南阳郡,用于发展粗钢冶炼基地。
南阳郡的现在,其实是依靠了中央的不断输血。
但,随着冶炼基地的渐渐投产。
南阳郡已然拥有了自身的造血能力。
至少,从今年开始,刘彻就已经不需要再砸钱给南阳了。
反而,可以从南阳获得大量财税收入。
张汤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政绩,向着天下人证明了——俺们法家玩经济,从来都是一把好手。
前有李悝吴子,中有商君申韩。
受此刺激,天下郡国,纷纷侧目,许多“有心人”纷纷派出子弟或者家臣,前往南阳,学习张郡守的“先进经验”。
法家大臣和巨头们则在其中上跳下蹿,好不热闹。
在中国,从来都是成王败寇。
只要能成功,别说是法家了,墨家的模式和经验,大家都会愿意去学。
想当年,战国初年,魏国首先变法,带动了整个天下的变法狂潮。
就连旧贵族势力强大无比,地方封君权重的楚国,都请了吴起过去主持变法。
而秦、赵、韩、齐、燕,更是无国不变。
当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明明白白的情况,摆到天下人面前时。
法家自然翻身把歌唱。
只有刘彻这个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最详细信息的皇帝,才知道,张汤的成功,或者说南阳模式的成功,是成功在那里。
南阳的富裕,是建立在超过五万名刑徒、奴隶和罪犯的血泪之上的。
这些刑徒、奴隶和罪犯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从无到有,在南阳建立了一个初步年产生铁二十万斤,粗钢五万斤的大型工业基地。
他们还疏通了整个南阳的河道和道路,用血泪和尸骨,铺成了两条贯通整个南阳的轨道运输道路。
超过一万条生命,在过去两年,倒在修桥铺路的过程中,消失在沸腾的铁水和深邃的矿山里。
现在,南阳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国最大的奴隶收购方。
每年,西南夷诸国“出口”到蜀郡的奴隶,有七成是去了南阳。
现在,张汤甚至将视线瞄准了南越交趾郡丛林里的野人。
他派去使者,前往交趾,跟当地的越人贵族和官员广泛接触,开出高价,收购一切“蛮夷”。
他甚至还盯上了马邑之战被俘的匈奴战俘。
要不是刘彻对那些匈奴战俘还有用处。
恐怕这些可怜的家伙,现在不是带着镣铐在煤矿或者铁矿里劳作,就是真正熊熊燃烧的高炉被监工们鞭子逼迫着冶炼矿石。
而有了这么多的免费劳动力。
假如南阳郡都不能成功。
刘彻就想不到有谁能成功了。
南阳的经验,当然是很好学习的。
以刘彻所知,现在,在蜀郡,在长沙国诸郡,在安东诸地。
大家伙都掀起了学习南阳经验的热潮。
奴隶制这个可怕的制度,在死而不僵数百年后,似乎出现了一丝回光返照的现象。
不过,这一次,中国的官员和贵族,选择将他们投入到工程建设和工业建设上。
……
刘彻走出宣室殿的正殿,站到殿前的台阶前,凝视着眼前繁荣的长安城。
“第一批祭品,已经送上祭台了……”他在心里想着:“但这远远不够!”
西南的群山和交趾的丛林里能有多少人抓呢?
撑死了抓个一百万就了不起了!
哪怕算上霓虹列岛的倭奴,也不过多加个十万而已。
这么点人口,想要让如此庞大的中国孵化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有些痴人说梦了。
最多,只是发个芽。
了不起,再长两片嫩叶。
真正的希望,还在西方,还在广袤的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地区啊!
那是一个人口不亚于中国人口的广阔世界。
也唯有那里的人口和资源,才能帮着中国,催生出真正的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
“不知道,军臣的西征,到了哪里了?”刘彻想着:“大宛国,还在坚持吗?”
……
大宛国,当然还在苦苦支撑着。
不过,这个曾经辉煌的城邦王国,现在已经频临灭亡的边缘了。
在今年春天的时候,大宛国还拥有七十多个城市,数十万人口。
但现在,却只剩下了首都卡萨等七八个坚城还在坚守。
剩下的城市,已经全数沦陷了。
“奥斯匹林诸神,难道已经抛弃我们了吗?”大宛王狄奥多特忧心忡忡的望着卡萨城下连绵不绝的匈奴大帐,叹着气:“大爱奥尼亚王国,就要毁在我的手里了吗?”
事实上,大宛,只是汉语的转译而已。
大宛国的真正名字,它的希腊国名,是爱奥尼亚。
在古印度的典籍里,他们被称为耶婆那。
大宛也正是自耶婆那转译而来的名字。
此时,并没有中国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