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奔腾的黄河,从河套而下,它从河套平原,直奔汉室的北地郡而来。
  从北地郡郡治富平县溯源而上,穿过青龙峡,就是匈奴控制的河套地区。
  正因为有青龙峡的存在,北地郡才没有成为汉匈冲突的热点。
  因为,这里有险峻的山峦,而且,黄河千百万冲击的伟力,让这些山峦变得极为危险,不易通过。
  在北地郡的上方,是上郡,上郡再往上,就是雁门。
  雁门与云中郡,是在南北两端的两个路口。
  其中,雁门郡直面着辽阔的草原,而云中郡就像一颗钉子,扎在了汉匈的最前沿。
  刘彻不知道,当年灌婴是费了多大力气,才将云中郡拿回来的。
  但,从地图上来看,今天的汉室能够在汉匈斗争中占据上风,应该感谢这位滕公。
  原因很简单,在地理上来说,匈奴占据的河套是居高临下,直面着汉长城的。
  但是,云中郡却在河套的侧翼,居高临下,对准了河套。
  云中也因此被匈奴人三面包围。
  所以,魏尚驻守云中二十余年,天下敬仰。
  任何一个将军能率军在敌人的三面重兵围困中,坚守城池不失,还能有所反击,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功勋!
  而越过云中的汉家边塞,向西是河套,向北是蒙古高原,向南,则是汉匈势力犬牙交错的所谓长城驻屯牧区。
  这些地方的部族,有些今天是倒向汉室的,但明天就可能跟着匈奴人一起入侵。
  有奶就是娘的特点,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这些家伙的问题就在于,离天堂太远,汉匈太近。
  汉匈拉锯,对峙,他们还有骑墙的空间,还有左右逢源卖队友的时候。
  但,一旦汉匈力量失衡。
  他们的下场,不言而喻。
  就像东胡部族那样,不是匈奴人为了自己安全,会对他们下手,就是汉室觉得他们屁用没有,干脆杀了的好。
  现在,他们还能安逸。
  仅仅是因为,刘彻打算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以,这些家伙可以暂时不管。
  重点,还是在云中的侧翼的西方,富饶的河套平原上。
  从云中的最北端,折向西方,就是后来武帝辛辛苦苦打造的朔方郡。
  现在,就必须回过头再说黄河了。
  奔涌的大河,千百万年来,不断冲刷着河套的土地。
  有些汛期强大的时候,河水就会淹没平原,并且在平原上形成沼泽地区。
  在如今的朔方郡,就有这么一个沼泽。
  这片沼泽,根据汉军探子和收买的匈奴部族报告,东西长约一百里,宽约数十里。
  这个沼泽,匈奴人称之为申屠泽,后来的汉室也继承了这个说法,依旧名为申屠泽。
  申屠泽,一年四季,都是泥泞不堪,人畜根本无法通行。
  而梓岭,就在这个沼泽的正南方。
  梓岭山脉并不高,但也不矮。
  大约平均有个几百米的样子。
  它就像一条天然的防线,将北河以及高阙,保护在它的身后。
  在以前,梓岭的存在,一度限制了匈奴从河套动员的骑兵,攻击云中。
  因为,假如它要从河套调兵,就要越过梓岭。
  但在今天,它却成为了汉室想要控制河套的障碍。
  在梓岭的身后,黄河的支流或者说曾经的主河道,如今,汹涌澎湃的向着东方流去。
  但它在梓岭附近,拐了一个大弯。
  所以,一旦汉军拿下梓岭,并控制住该地。
  立刻就要面临强渡北河的问题。
  且不说强渡北河,现在,就是梓岭,也不好啃!
  因为,在历史上,武帝开拓朔方郡时,就将朔方郡的西部都尉的治所,建立在梓岭附近。
  史书上大名鼎鼎的鸡鹿塞,就在梓岭的西北方向。
  所以,想要拿下梓岭,绝非易事。
  匈奴在梓岭及其附近经营数十年。
  虽然没有筑城,但,却在梓岭两侧的山峦之上,设立了许多的营地。
  如今,更是将一个名为若卢的部族,全族都迁到了梓岭。
  总计有将近九千个邑落,总人口不少于四万,作战兵力大约是五千到七千之间。
  若是发起狠来,全族动员,估计能拉起一支一万三千骑左右的兵力。
  他们据险而守,一旦汉军攻击受挫,立刻就能得到后方的增援。
  从高阙到梓岭,哪怕算上过河的时间,匈奴骑兵也能在三天内赶到。
  对于攻击方而言,这是一个噩梦。
  换句话说,三天内必须解决梓岭,至少也要控制住主要的制高点。
  但问题就又绕回来了。
  河套平原,地势开阔。
  梓岭又属于这个平原上少数几个制高点。
  站得高,就能看得远。
  汉军若是大摇大摆的过去,恐怕隔着百里,匈奴的若卢部族,就能发现危险。
  强攻的话,汉室可能要在梓岭付出惨重的伤亡。
  别说汉军现在的装备跟匈奴人之间,拉开了巨大的代差。
  就是拉开好几代的差距的英国大兵,也曾经被黑叔叔用弓箭教做人。
  隐藏在密林和山峦中的匈奴射手,完全可以做到,虽然无法击败汉军,但却可以恶心死汉军的地步。
  就像当初狭天下第一强军的威势,进入岭南的秦军那样。
  你再牛逼,还不是一板砖就能撂倒?
  所以,刘彻和汉军高层的计划,就是让被俘虏和洗脑的匈奴战俘以及带路党们,用血肉去帮汉军冲开梓岭的防线。
  只要冲破梓岭的封锁线。
  那么,在梓岭背面的匈奴营寨、牧场和穹庐,就是汉军骑兵的猎物。
  然而,梓岭好破,梓岭之敌难剿灭。
  倘若若卢人横下一条心,窝在梓岭和申屠泽的密林与沼泽,时不时的出来刷刷存在感。
  那么,汉军就不得不在梓岭和其附近留下重兵,保护自己的粮道和补给线。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俘虏和带路党们,真的可靠吗?
  这些问题,近日来,让汉军上下,愁的眉毛都快掉光了。
  当然,自古,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七八个月的不断讨论和商议。
  现在,汉军已经拿出了全套的梓岭攻防方案。
  沙盘上,则已然清晰标注出了汉军的梓岭计划。
  看着沙盘,再听着将军们的讲解,刘彻在心里慢慢的浮现出了汉军对梓岭的攻击路线和兵力部署,微微思虑了片刻,感觉没有太大问题后。
  刘彻问道:“被俘的匈奴士卒,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跟在刘彻身后的少府令刘舍立刻答道:“回禀陛下,在陛下的圣德感召之下,所有被俘之故匈奴胡骑,皆感恩戴德,恨不得为陛下走狗、鹰犬!”
  专门负责此事的少府丞司马安也报告说道:“桃候所言,句句是实!”说着他就捧出一份厚厚的帛书,呈递给刘彻,道:“陛下,此乃被俘胡骑贵人的联名血书!”
  刘彻接过来一看,顿时就吓尿了。
  只见一张张帛书上,一个个扭扭歪歪的汉字遍布其上。
  一位位曾经与汉室不共戴天的匈奴贵族,纷纷赌咒发誓:天子爸爸一定要批准我们去教化那些还在愚昧无知之中,不懂王化雨露恩泽的同胞啊,天子爸爸要是不答应,我们活着也就没意思了,请准许我们自尽,以此证明我们的心意!
  当然,这是翻译过来的意思。
  实际的血书上,当然是引经据典,慷慨激昂的从《春秋》《尚书》《诗经》多个角度来阐述。
  毫无疑问,这是有人先写了范文,然后让这些家伙照抄的。
  而他们能抄对这些文字,已经是很不了不起了!
  刘彻看了看这些血书,点点头,道:“夷狄经过教化,知道了王化,这很好!”
  他拿着这些血书,递给周围的将军列侯们看,然后道:“教化寰宇,使王化泽及鸟兽,此三王五帝之所为也!匈奴稽粥氏,残忍暴虐,倒行逆施,自长城以北,西域三十六国及塞上千百万生灵,皆苦其暴政!朕为天子,受命于天,岂因一山之阻而不拯之乎?”
  将军们闻言,纷纷拜道:“陛下圣明!”
  这也是没办法。
  河套和河西,毫无疑问,是两根难啃的硬骨头。
  靠汉军去打,尤其是高阙要塞和阴山,天知道要填多少人命进去。
  还是冠军侯霍去病的办法好。
  让汉军为主力,胡骑为辅助。
  遇到麻烦,让胡骑去填坑。
  中国历代王朝,都曾经或多或少的用过外籍兵团或者类似的招数。
  连满清都曾经玩过所谓的华尔的洋枪队,北洋舰队里,也曾经遍布洋人。
  至于汉唐宋明,曾是夷狄或者敌国的贵族,后来变成天朝走狗鹰犬的数都数不清楚。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安禄山的祸害,却忘记了高仙芝、满挂等名将的功勋。
  而且,如今,民族主义和国别意识,除了汉室外,整个地球几乎就不存在这样的思潮。
  所以,以夷制夷,用胡骑打胡骑,自然大有可为。
  刘彻和汉室所需要做的,只是控制好力度,注意好政策就可以了。


第988章 俘虏的改造(一)
  在长安城以南三百多里,这里属于上林苑。
  此地名为卾县,卾者,边界也。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上林苑的边界之一。
  过了这里,再向南,就不是上林苑的范围了。
  但,在今天,卾县之名,徒有其表。
  因为,上林苑早已经越过了卾县,向南方的牦县和郁林县渗透。
  但,卾县的位置却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卾县的地理优势太大了。
  沣水从它的东南流出,淆水则从其北部流过。
  在卾县的下游,就是现在关中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昆明池的施工地。
  汉家今天的昆明池工程,受到天下瞩目。
  它的规模庞大无比。
  按照设计施工进度,建成后,不仅仅昆明池附近的沣水和潏水最终都要被它调控和管理。
  就是淆水和涝水也能影响。
  它将成为一个调配附近方圆三百里的旱涝的巨型水利工程。
  既然能量如此大,那么,它的规模和用工人数,自然也是空前的。
  为了开凿昆明池,汉室不仅仅连续两年,在农闲的冬季,征发了十万民众。
  即使是在平时,也雇佣和驱使了大量劳动力,在此劳作。
  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当年城长安。
  但,其施工时间之久,却超越了当年的长安城城墙的建设。
  如今,正是农忙时节。
  所以,昆明池工程的主要劳作人员,不是为了丰厚的报酬而来的贫民,就是那些犯罪的刑徒或者奴隶。
  自然,也少不了,两年前在马邑之战被俘的匈奴战俘。
  而卾县,是少府看押管理匈奴战俘的地区。
  在两年前的冬天,汉室在马邑地区取得大胜。
  总归俘获了接近两万的匈奴战俘。
  这些战俘被俘虏后,他们首先在晋阳和太原的战俘营里被甄别。
  拥有一技之长——主要是善于放牧或者善于给牲畜接生的,那些过去在匈奴属于奴隶的人,被送去了汉军的各个牧场,成了宝贝。
  甚至,很多人在今天都获得了汉室户口本,成了一个光荣的汉朝百姓,甚至分给了土地和田宅,还安排了妹子做老婆。(一般主要是女奴或者花街柳巷洗手不干的姐姐妹妹)
  而剩下的人,主要是战士的精壮男丁,被统一送来了长安,安置到了少府的各个机构中。
  运气好一点的,机灵一点的,被选去了汉军,充当了汉军骑兵的陪练对手。
  但这种人很少。
  两万战俘里,只有几百人有那个运气。
  至于其他人?
  少府表示,自己正缺人手呢!
  被散置到卾县的战俘,大约总数在八千左右。
  这些人,主要是原先折兰部族和白羊部族的战俘,当然还有少量的右贤王本部的战俘。
  为了安置这些战俘,汉室在卾县的东南方的沙地上,建立起了一整排整排的战俘营。
  这些战俘营,一般都是用木头或者土石堆磊而成。
  当然,每隔百步,都会有一间用竹木搭建,铺了砖瓦的平房。
  这里是监工们的住所。
  与其他地方不同,在此出任监工的,也是匈奴人。
  不过不是战俘。
  而是几年前跟着北海阏氏嫁来汉室,被当做添头的那些歪瓜裂枣和杂胡。
  当然,也有少量出身更加高贵的归义胡人。
  李哲,就是这样一个归义胡人。
  归义胡人,在汉室的政治地位很高。
  他们被视为贵族,享有很多特权。
  爬的最高的两个,甚至成了九卿和特进元老。
  其他的,也有列侯和封君。
  当然,归义胡人也分两种。
  一种是自己确实是胡人,另外一种则是迫于生计或者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到匈奴去的中国人。
  李哲属于前者。
  这从他的相貌就能看出来,他生着一张匈奴普遍的圆脸,眉骨隆起,鼻翼肥大,嘴唇边的胡须和头发有些浅浅的黄色。
  为此,小时候,他没少被同伴讥笑过,说他是“黄须奴”。
  但在此刻,那些匈奴战俘眼里,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汉朝梦的代表和象征。
  微微低头,看着一个满眼热忱的看着他,用着崇拜的眼神,膜拜着他的匈奴战俘,李哲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他很清楚,这些战俘在渴望着什么。
  于是,他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盘子里的一块麦饼,递给那个战俘,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夷入夏则夏之,加油改造,有一天,你的子孙或许也能如我一般,冠带羽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诸夏之民!”
  “改造”这个词汇,是某个不知名的匈奴人发明。
  据说,那人是当今天子的夏夫人的陪嫁奴隶之一。
  在来到汉室后,有感于圣天子的慈悲怜悯以及恩德,于是发誓,要为做一个汉室忠奴。
  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当初的那批匈奴陪嫁奴隶,于是,将汉天子奉为神明,天天早晚朝拜未央宫,如在匈奴拜日月一般。
  同时,他们还每天积极工作,认真学习汉室语言。
  天子闻之,大喜,赐其为五大夫,还给他赐了汉姓汉名。
  从那以后,“改造”这个词汇以及其意义,就在少府内广为人知。
  尤其是,马邑之战后,少府将“改造”这个词汇,列为了对匈奴战俘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像李哲这样的监工,都被培训和灌输过有关“改造”工作的重点和要点以及主要思想。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三条。
  第一条:所有匈奴人,或者说所有胡人,都是有罪的。
  因为罪孽深重,所以上帝(太一神),惩罚他们,让他们出生在没有中国天子雨露恩泽的四夷。
  让他们被匈奴单于和贵族的暴政虐待和鞭笞,子子孙孙,都不得自由。
  甚至还要被匈奴贵族,剥皮抽筋,极尽侮辱。
  这第二条紧接着第一条的主旨了。
  主要是说,虽然四夷之民,获罪与天,但,上苍有好生之德,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所以汤武网开三面。
  中国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治天下。
  道德Max,胸襟Max,使命感Max。
  所以,中国天子不忍四夷之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决定将自己的雨露恩泽,也施加给四夷的百姓,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但是,四夷之民,获罪于天,有罪孽,没有偿还。
  要想沾染到中国天子的雨露恩泽,成为一个光荣的大汉子民。
  他们就必须先赎还自己的罪孽。
  那怎么赎罪呢?
  这就是第三条的重点了。
  当然是通过劳动或者恭顺,或者为中国天子作战,拯救更多的被匈奴暴政统治的四夷之民。
  这样,上苍就会认可他们,进而,使得他们的罪孽被洗清。
  在这个“改造”政策下,不仅仅许多的匈奴战俘都被洗脑了,接受了这种说法。
  毕竟,大多数的匈奴战俘,本来在匈奴就不是什么贵族。
  他们也属于被统治和被剥削的阶级。
  他们也承担着繁重的贡献负担。
  更生活在朝不保夕的草原上,日子过的,远比中国最穷困的百姓还苦。
  中国百姓,遇到灾害,至少还能政府救济和赈灾。
  但在草原上,一个氏族或者部族遇到天灾,经常会死掉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牲畜。
  当年的新生儿,更是不可能成活!
  以前,他们在匈奴,就经常被萨满祭司和部族的头人告知:这是天神发怒,你们得罪了天神,所以才会遭灾,赶紧向天神祷告吧!
  现在,到了汉室,再被同文同种的“同胞”们这么一教育。
  那当然是恍然大悟。
  更何况,监工们,一边用着皮鞭,驱使着他们劳作。
  但另外一方面,却用着食物和偶尔的关心和关怀,悄悄的笼络着他们。
  皮鞭+笼络,足以让多数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对方的说辞和洗脑。
  现在,这些匈奴战俘,大部分,都确信了自己,生在草原上确实是前世有罪,因此被惩罚。
  于是,人人都忙着改造。
  而且,榜样也就在他们面前。
  那些与他们同样肤色和说着同样语言的监工和贵人们,就是改造成功的最好的榜样。
  没有战俘,不想跟这些贵人一样,穿上舒适的丝麻直裾深衣,吃着香甜可口的美食,住在宽敞舒适的房屋中。
  妻妾子嗣,更是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得了病,有医生诊治,有了麻烦,有官吏帮忙。
  更重要的是,还有汉天子的册封和嘉奖!
  尤其是汉天子的册封和嘉奖!
  在战俘眼里,甚至超越了一切!
  这些战俘,从未像现在这样,有着这样的具体目标和具体的人生规划和精神寄托。
  在他们的眼里,改造成功,洗清自己的罪孽,让自己也能享受和沾染汉天子的恩泽雨露,这是第一步。
  获得汉天子的册封和嘉奖,才是终究目标。
  原因很简单。
  这是匈奴人或者说所有游牧民族的特征。
  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一个主人。
  主人越强大,他们才会越安心。
  还有什么比给汉天子当家奴,做爪牙、鹰犬,更可靠,更稳定的工作吗?
  没有了!
  哪怕是李哲,也在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被天子接见,嘉奖,然后给与册封。
  即使只是最低级的爵位!


第989章 俘虏的改造(二)
  正所谓,洗脑者,终会被人洗脑。
  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的三观,都是由其自身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耳闻目濡的事实所影响。
  像李哲这样已经完全汉化,彻底接受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第二代中国匈奴人,更是如此。
  现在,李哲自己也确信了,自己身上的发须颜色以及样貌,是低下的,罪孽的象征。
  于是,李哲现在比所有中国人,都更希望看到匈奴帝国的灭亡!
  他相信,只有用匈奴的稽粥氏的血,才能彻底清洗他身上残留的罪孽,使得自身升华,让下一代,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大丈夫!
  不用再被人从小奚落和侮辱,更不需要被人拿着异样的眼光指指点点。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将到来!
  李哲直起身子,看着三五一群,蹲在各个木棚里休息的战俘们。
  “诸位……”李哲开口,对着他们说了一声。
  顿时,属于李哲监管的两百多号匈奴战俘麻溜的爬了起来,纷纷列队,站到了木棚两侧。
  比起从晋阳送到长安的时候,这些战俘的精气神,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甚至比起被俘前,还要精神。
  这说起来似乎很可笑。
  但事实就是如此。
  在匈奴,多数战俘,都只是牧民,只是蝼蚁。
  在匈奴的部族贵族眼中,他们只是炮灰和帝国的细胞罢了。
  他们的一日三餐,所吃的,除了奶酪,就是各种野菜了,甚至,很多牧民,都要经常挨饿。
  在草原上,一个人倘若不能学会在饥饿中生活,那他就必死无疑了——草原民族,在迁徙途中,常常会挨饿,有些时候,食物的紧张会持续整个迁徙过程,直到部族抵达新的牧场前,牧民要在饥饿中生存半个月。
  在这过程里,他们只能靠一点微不足道的奶酪以及为数不多的淡水维持自己的生存。
  也就只有出征的时候,他们能填饱自己的肚子。
  即使是,所谓的匈奴三架马车的折兰和白羊、楼烦,也是如此。
  贫穷、饥饿,造成了匈奴人的野蛮和残忍。
  但反过来,也使得他们能很轻易的就被一顿米饭,一碗残羹收买和收服。
  对草原民族来说,谁给他们吃的,谁就是他们的老大!
  这一点,亘古以来,不曾变化。
  现在,在汉室的战俘营。
  他们虽然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劳作。
  但是,少府对他们却宝贝的很。
  只要不闹事,认真干活,吃这个方面,必然不会亏待他们。
  旁的不说,标准的刑徒套餐管饱。
  刑徒、赘婿和城旦司空吃什么,他们也是吃什么。
  在过去,汉室用麦子、大豆,这样的廉价粮食作为刑徒和赘婿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