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4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选来选去,最终,刘彻选择了江都国丞相袁盎。
只是,袁盎愿不愿意去南越国?
这还真是个未知数。
讲道理的话,袁盎曾经官至太仆,列为九卿。
现在被踢去江都,已经算是贬嫡了。
再外放南越……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再往外推,那就是厌弃和嫌烦了。
向来爱惜名声的袁盎能不能接受?
这可是个大问题。
但,刘彻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当即就下令,道:“朕意以江都王相盎为南越王太孙太傅,兼任南越国监国大使,赐节杖印绶!”
袁盎要是不去,正好周亚夫现在在齐鲁,让周亚夫去做袁盎的工作好了。
比起南越之事。
长安的问题,显然更加迫切。
跟梅绢一样,内史田叔公,也终于撑不下去了。
今年以来,田叔在内史衙门视政的时间,加起来也才半个月。
便是太学那边,其实,田叔也不怎么管事了。
毕竟,他年纪太大了。
不过,田叔能帮刘彻拖到今天,已经是大功告成了。
今天,昔日曾经庞大的内史衙门,已经被分裂为四个互不统属的衙门。
他们分别掌管长安、关东、关西,以及即将被划归为关中的新安等八县。
他们现在所欠缺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但,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假如刘彻想要他们现在就脱离内史,很简单,一个诏书就可以了。
但,肢解内史容易。
内史衙门分裂为四个部分后,四个互不统属的衙门之间的协调以及治安联防问题,却立刻就凸显出来了。
以前内史在的时候,关中人犯罪,不管逃到哪里,除非背景通天,逃出关外,否则,插翅也难飞。
但现在,四个互不统属的官衙,彼此内部虽然干事很积极。
但,对其他人的麻烦,却都不怎么想管。
譬如,茂陵邑的人犯罪,现在只要跑去岐山原或者鸿固原。
官府常常很难抓捕。
越境抓捕本来就很麻烦,何况,当地官府未必愿意其他人把手伸到自己地盘里来。
近来年余,类似的案子和事情就发生过许多次了。
所以,现在,迫切需要一个能总管关中治安和刑事案件的机构。
而且,现在汉家各级政府这种既当运动员,也当裁判员的事情,多多少少,让刘彻不舒服。
三权分立,固然是天方夜谭。
但,行政与执法甚至是审判绑在一起,肯定会滋生出问题。
而且是大问题!
所以,刘彻在与自己的智囊们,商讨了大半年后。
到今天,终于将一个全新的衙门的构架,给描绘了出来。
这个全新的衙门,名为司隶校尉。
名字很熟悉,但实则,却跟历史上的司隶校尉是两回事情。
刘彻的这个司隶校尉,将统合京辅都尉以及五官中郎将的治安权责还有故内史衙门的执法权。
总督关中各县,大小公室告以及非公室告,抓捕罪犯,并进行审判。
而关中各县的执法权和审判权,将被剥离。
这也算是考举的好处了。
在以前,秦汉的统治者早就察觉到了地方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
所以,秦汉法律里,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区别。
尤其是汉室,贯彻民不举而官不究的原则,对民事诉讼,网开一面,禁止官府乱伸手。
但,这只是人手不足,官员力量不够的无奈之举。
到了现在,官员的数量,尤其是低级官员的数量,再也不缺了。
反而,刘彻还得费劲心思的给他们安排工作岗位。
剥离地方官的民事和刑事执法权和审判权的条件终于成熟。
当然,考虑到,这种事情,自古以来还没出现过。
所以,刘彻决定,先在关中实验实验,摸着石头过河。
等将这个制度完善,再逐步推行到天下郡国之间。
今天,要商讨的重点,也在于此。
谁来担任司隶校尉?
群臣们都是虎视眈眈。
“司隶校尉,秩比两千石,督查关中民间不法,察捕罪犯,宣扬法令,通达刑务!”复阳候陈嘉念叨着司隶校尉的秩比与职权,心里跃跃欲试。
哪怕只是为了司隶校尉的级别,陈嘉也觉得,自己应该博一博。
更何况,这司隶校尉,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汉室九卿的一员。
但,盯上这个职位,可不仅仅他一个人。
舞阳侯樊市人、中水候吕马童,也在旁边窥视着。
甚至还有故丞相,故安文候的长子申屠蔑,也在盯着这个职位。
申屠蔑,别的不说,单单是他爹是申屠嘉这个条件,就已经抢占了太多先手。
所以,想要抢到这个位置。
陈嘉知道,自己必须用出绝招了。
他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悄悄的给对面的使了下眼色。
陈嘉是列侯,能与列侯对坐的,在汉室,除了太常衙门的博士官外,不可能有其他人。
然后,陈嘉的博士官中,一位博士官就出列拜道:“陛下,臣《商君》博士钱统以为,复阳候臣嘉,精明豁达,明晓律法,遵奉制度,可为司隶校尉之选!”
紧随此人之后,数位法家的博士,纷纷出头,说陈嘉的好话。
在这些人的话里,陈嘉成为了一个法学的学霸,三岁就开始学汉律了,十岁就判案了。
这司隶校尉的人选,还真是非他莫属。
“复阳候!”坐在陈嘉身侧的舞阳侯樊市人忽然拉了拉陈嘉的衣袖子,轻声道:“君候怎可如此?”
列侯圈子里,没有秘密。
谁不知道,现在出来,说陈嘉好话的这些博士,统统都是法家巨头张恢的门徒?
而张恢的河内学苑,每年都会收到陈嘉百万钱的资助。
拿人钱财,当然要替人办事了。
事实上,今天,天下的知名学苑,哪个背后,没有几个列侯金主?
列侯们,与时俱进的很。
尤其是这些能在这个朝堂上安坐的列侯们。
他们中的多数,自从被当今吊打了以后,就开始资助学苑了。
最开始,或许只是想买个好名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这资助学苑,一本万利。
不仅仅名声好听,更能得到许多臂助。
还可以罗织人才,助益家族的兴盛。
于是,这学苑与列侯之间的关系,在今天就变得颇为复杂了。
儒法黄老各派,也乐得与列侯们关系更近,更紧密。
陈嘉回头看了看樊市人,笑道:“君候也可以如此嘛……”
在这个事情上,大家自然是各凭本事办事。
你嗓门没我大,自然要被我抢先!
“哼!”樊市人冷笑一声:“君候休要以为,只要君候才有法家的巨头支持!”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对面的博士群体中一个从未在朝会上发言的老者巍颤颤的站了起来,来到殿中,恭身说道:“老臣《尚书》博士伏敬,谨奏陛下:老臣以为,这司隶校尉之职,舞阳侯臣市人更佳!复阳候臣嘉或许明于律法,但其于制度,却颇有不足……”
“你!!!”陈嘉回首看着樊市人,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君候何时与伏公有了关系?”
场内这位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天下诸子百家共同尊崇的尚书的嫡系传人,济南伏生之子。
伏生在汉家天下,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是诸子百家共同认可的先王传人。
无论儒法黄老,都恭敬的尊崇其为“老师”。
太宗皇帝时,更曾六次遣使,就国家大事,请教伏生。
毫不客气的说,济南伏生,哪怕是天子,也要执子侄礼,尊而崇之的名宿!
“呵呵!”樊市人笑而不语。
但在心里,他却是肉疼不已。
祖辈的余萌,在今天将彻底消耗。
从今以后,他和他的舞阳侯家族,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了。
樊市人这次请动伏敬,动用的不是钱,而是比钱更宝贵的人情!
当年,樊市人的生父樊哙过济南,与伏生有过交情。
但这情谊,却在今朝一次用尽。
这不得不让樊市人感到惋惜。
不过,这没有关系。
他又没有儿子,辛辛苦苦,自己连绿帽子都捏着鼻子戴上,生下一个儿子,结果还被人发觉了。
将来舞阳侯这个爵位,肯定是要传给侄子们的。
这人情,与其便宜了那些侄子,倒不如用在自己身上。
“吾也要选一个学派,进行资助……”樊市人在心里也琢磨着。
将来,列侯们恐怕不仅仅需要军功来支撑自己的地位。
更需要来自舆论和士林的摇旗呐喊与助威之声!
……
刘彻端坐于上,看着自己面前上演的这出闹剧。
贵族们,如他所料,与学派之间,产生了关系。
这是历史的必然。
掌握了权力的人,肯定想要控制思想和学术。
明朝的东林党和浙党甚至阉党,本质上来说,就是一批官僚和学霸与地主们的利益共同体。
而接下来,资本和资本的力量,也会加入进来。
然后,他们会彼此纠缠,最终演变成一个个代表不同利益和价值的派系。
对此,刘彻是乐见其成的。
当然,在背地里,刘彻也对此充满警惕。
列侯们可以影响思想界,可以对舆论进行渗透和影响。
但不能控制。
谁企图控制舆论,操控舆论,谁就是刘彻和汉室的敌人!
至于今天?
刘彻站起身来,看着这些博士和列侯们。
司隶校尉这个位置,事关重大,可不是给马屁精们彰显自己地位的玩物。
第1007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司隶校尉这个职务,从一开始的规划,就是奔着成为未来的内务部去的。
所以,必须任用一位有法家背景的可靠重臣。
此人,必须熟悉所有汉室法律和其制定的背景,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民政经验。
换句话说,这个人选必须是法家或者倾向于法家的刑律专家。
同时,他至少要做过四年以上的郡守或者郡尉。
而且,司隶校尉初立,以万全计,这人还必须是老派官僚。
简而意之,就是那种熟悉法律条文,经验丰富,知道什么时候该严格执法,什么时候又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老油条。
这种人,在如今的天下可不好找。
刘彻熟知的记忆里,也没有此类大臣的记忆。
但好在,皇帝并不需要知道并且清楚,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才。
他只需要勾勾手,就有的是人才愿意为其奔走效命。
更别提司隶校尉这个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九卿的职位。
所以,在刘彻放风之后,九卿大臣们,就已经纷纷举荐了自己的知己或者说关系户。
最终,刘彻选择了执金吾郅都推荐的人选。
郅都推荐的这个人叫严平。
在十年前,曾经做过蜀郡郡守。
正是在他的治下,卓王孙和程郑婴捞到了第一桶金。
也是在他的治下,邓通混的风生水起,邓通铸钱跟吴王刘濞的铸钱,平分了天下的金融市场。
不过,很可惜,蹦的太高,是会被拉清单的。
等到刘彻的老爹上台,先是弄死了邓通,然后驱逐了张释之。
最后,将邓通和张释之的党羽同志,一个个的拉出来点名。
严平因此被牵连,被赶回家种田去了。
而郅都跟严平是老乡。
他们都是河东人。
甚至,两者还是同一个蒙师启蒙的。
因此郅都跟严平关系很近。
刘彻一看严平的履历,立刻就决定了以他为司隶校尉。
原因很简单,此人是法家的官僚,但在他治下,邓通和卓王孙还有程郑婴,都混的很好。
这证明了,他对商贾没有什么歧视。
也不觉得商人或者说工业会祸国殃民。
其次,当年严平治蜀时,尽管当地的作坊成堆,矿山无数。
但蜀郡的社会生产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
这证明了,他懂得平衡,也知道轻重。
这样的官员,简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朕已意以故蜀郡郡守严平为司隶校尉!”刘彻看着殿中诸人,缓缓说道:“卿等勿复再议!”
至于陈嘉和樊市人的面色,刘彻连看都懒得看。
两个马屁精而已,并不需要安慰。
再者说,马屁精要是连皇帝打脸都不能忍。
那要他们何用?
将这个决定宣布完,刘彻坐下来,看着群臣,道:“下一个议题!”
群臣也迅速的收拾好烂摊子,纷纷回到各自坐席,眼观鼻,鼻观心。
至于私底下他们在腹诽些什么,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
下一个议题,自然是跟考举有关了。
今年的考举,参考人数,最终突破了少府的预期。
总数达到了两万两千余人。
光是为了给他们准备考场,汉室就将长安内外的一切演武场都腾了出来。
甚至,还征用了少府的不少场地。
勉勉强强,才算将这么多的士子的考试用地搞定。
然后,为了印刷试卷。
少府光是买纸,就花了一百多万钱!
整场考举,前后支出,多达数千万。
这还不算,为了维护治安和秩序,汉室出动的军队成本。
但,这些支出都是划算的。
也是合理的。
在现在,朝堂内外,没有任何人敢提议说考举一年一次太麻烦,改成三年一次,再提高门槛什么的。
因为,他们只要敢提出这个建议。
保证他们不敢走出未央宫。
长安士民的鸡蛋和石头以及唾沫肯定不会在他们身上吝啬。
考举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整条产业链。
每年考举,长安房租大涨,各种商业繁荣,各种赚钱赚到手筋疼。
几乎所有长安士民,都从考举之中收益。
哪怕只是个普通的百姓,只要家里有几间空置的房间,都能赚钱!
以至于有人开始盯上了长安的闾里,甚至是平民区的房子。
会不会出现西元前的房地产商人,刘彻不知道。
但西元前的倒腾房产商人和炒房团,却已经出现了。
当然,国家付出这么多,得到的回报,自也是惊人的。
旁的不说,今年考举,总计录取士子八千九百余人。(现在前两轮已经结束,换句话说,事实上录取数字已经统计出来了)
这个数据,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
相当于给国家挑选出了将近九千名可用的公务员。
他们将在未来,撑起大汉帝国的骨架。
但现在,却是大汉帝国的头号敌人!
近九千人的录取人数。
但是,哪怕刘彻将商贾子弟全部塞进主爵都尉衙门里,也还有六千多号人等着分配。
而现在,国家绞尽脑汁,也才腾出四千来个岗位出来。
这意味着……
“今岁考举,尚有两千余士子亟需分配!”刘彻看着这些大臣们,将手一挥,道:“卿等皆朕肱骨,当此之时,当为天下之先!”
“九卿诸衙,必须再清理出一千个职位!”刘彻站起来,严肃的道:“有司诸漕,皆需立军令状,限期清理到年龄,还恋栈不去之人!”
被点到名字的人,都是低下头,咬着牙齿。
清退官吏,可不是什么好干的事情。
这是要得罪人的!
但,皇帝的板子高高举起,谁敢不顺从?
于是,大家扭扭捏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然后不情不愿的你三十我五十的领了名额。
却是苦了宗正和太常。
这两个衙门本身官吏比较多,但老年化的趋势也更大。
很多司曹内部,都堆满了老臣。
甚至还有从高皇帝一直干到今天,还在发光发热的积年老吏。
按照制度,他们早就该退休了。
但,问题的关键是——太常衙门和宗正衙门,有很多职位,其实并不需要劳心劳力,甚至可以说,都不需要上班。
只需要每个月点卯的时候去报到一下。
譬如,太常衙门给惠帝的安陵守陵的官吏以及负责惠帝神庙的工作人员。
还有就是宗正衙门,负责那些诸侯王的工作人员。
这些人一年到头也未必能干一件事情。
既然可以躺着在家吃皇粮,那他们自然不愿意退休了。
很多人都是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汉社稷”。
而且,宗正和太常也不愿意他们退休。
因为他们一退休,别的不说,很多职位和编制,恐怕就要拜拜了。
而在官僚眼里,一个部门是否有权力,是否有威风,与本部门的雇员和人数是息息相关的。
像是少府,雇工加上官吏,数以十万计。
于是横行霸道,视其他九卿为无物。
所以,本来宗正和太常是打算宁死不从的。
但可惜,这不是他们不愿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因为,其他九卿,将宗正和太常,毫不犹豫的卖了。
纷纷说:臣等皆以为,宗正、太常诸司曹,积年之吏破多……
他们还拿出了证据——人事档案。
看着那些一堆堆六十岁、七十岁,甚至八十高龄的老臣。
在看看天子和同僚们。
宗正与太常,只能是捏着鼻子认可和接受了各自要清理三百以上官员的军令状。
但他们却不知道,趁着朝臣们议论纷纷,争论不休的时候,刘彻悄悄的让汲黯将所有商贾子弟出生的士子,塞到了主爵都尉衙门和盐铁官署。
这也算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一个变种。
第1008章 托付重任
齐都临淄。
丞相周亚夫站在临淄城头,望着城外的风光。
在他身侧,刚刚从江都国国都广陵城而来的江都王丞相袁盎,笑意盈盈。
两人轻声的交谈着。
“丞相,陛下放我于江都,吾已觉惭愧难安,今又放我南越……”袁盎满脸的委屈和不服:“请恕臣宁死不从!”
“丝公!”周亚夫呵呵一笑,拍拍后者的肩膀,说道:“您这些话,还是留着写在给陛下的奏疏之中吧……”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而且都是政坛上的老人了。
当了五年丞相,周亚夫最大的收获就是——人不可貌相而话不能尽信。
尤其是官员在正式场合说的话。
谁信谁傻逼!
就好比当初,列侯们串联,要反对天子。
结果……
好吧,等到正式的朝会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列侯都当了缩头乌龟。
当初跳的很欢的舞阳侯,现在甚至成为了当今四大狗腿子之一。
而,现在袁盎的话,周亚夫连一个字都不信!
因为……
现在,周亚夫的袖子里,就放着绣衣卫报告的许多袁家的动静。
两年前,袁盎指使其长子,将袁氏在关中的家产土地,尽数变卖,然后大举借贷。
从无盐氏、田氏,甚至是章武侯等人那里借来了黄金三千金。
然后拿着这笔巨额资金,从楼船衙门那里租赁了一支捕鲸船队。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
袁氏将所有欠债一笔勾销,本息全部偿还!
其捕鲸之所得,竟是如此丰厚!
以至于很多长安贵族和豪强,都起了心思。
但,袁家却已经想换个地方了。
绣衣卫报告,袁盎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南越布局了。
他甚至与南越王赵佗还有信件往来。
长安的天子,担心袁盎不肯去南越?
但事实是:以周亚夫观察和判断,人家早就想去南越了。
从南越出海,向南方航行,哪里是一片未被人开发和利用的处女海。
海中鲸鱼群的数量,并不少于齐鲁外海。
甚至,当地的环境和港口情况,还要优于齐鲁。
特别是日南郡和九真郡。
袁盎被周亚夫戳破自己心里的算盘,也是颇为尴尬。
他确实想去南越。
因为,在这几年里,通过对南越的了解。
袁盎发现,南越国不仅仅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地区。
更是一个极具财富和价值的地区。
旁的不说,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之中的丛林里的野人部落。
就是一个几乎永不枯竭的廉价劳动力来源。
袁盎的次子,袁勇,现在就已经在日南郡的卢容县(今越南顺化)跟夜郎王还有南越国丞相吕嘉的孙子吕夷,三家合伙,做起了贩奴生意。
这些家伙,打着夜郎王的旗号,悄悄的从日南和九真还有夜郎国周边的群山里,大抓特抓各种野人。
然后,将他们高价卖到了临邛。
要不是绣衣卫查出了这个事情。
周亚夫做梦也想不到,袁盎这个谦谦君子,天下瞩目的道德楷模。
丢了节草后,居然能干出这么没下限的事情。
因而,周亚夫毫不怀疑,等袁盎去了南越后。
他必定会学习陈嬌,将交趾以南丛林里的野人,变成如同倭奴一般的免费劳动力。
只是……
这个事情,跟周亚夫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在周亚夫这样的传统贵族眼中,夷狄蛮夷,等于两条腿走路的野兽。
根本就没有人权。
骄傲的中国士大夫贵族,甚至连正眼瞧瞧对方的兴趣也没有。更别提去关心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