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5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太突然了!
  “大人,就不再考虑考虑了?”义纵劝道:“陛下与天下,恐怕离不开大人的辅佐……”
  周亚夫这些年的功劳,人所共见。
  他虽然脾气犟,但有立场,有原则,同时还敢跟天子顶牛。
  这些年来,天子的政策,基本上都要先找他谈谈,或者支开他,才开始推行。
  他一旦去位,继任者恐怕再也没有办法跟他一般做的如此好了。
  周亚夫却是心意已决。
  他摇头笑道:“东成候不用再劝了,我意已决!”
  他望着义纵,郑重的道:“而且,吾已经决定,向天子和群臣,举荐你为我的继任者!东成候,且好自为之!”
  义纵闻言,却是大惊。
  他今年三十岁都不到,怎么敢指望丞相之位?
  他连忙摇头,道:“请大人收回成命,小子才疏学浅,难以担当如此重任!况且……”
  义纵望向远方:“小子志不在庙堂之上,与庙堂相比,小子更希望率军为陛下开疆拓土!”
  当然了,他还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希望,用自己的军功,为自己的外甥,建立起一个坚固的底蕴。
  至少让小病已,可以触摸到储君的位置。
  周亚夫看了看义纵,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他方才其实也是一半真心,一半试探。
  如此,试探的结果出来了。
  这让他忧心忡忡。
  历来,掺和到刘氏内部的纷纷扰扰之中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贾谊贾长沙那样的天才,都忧愤而终了。
  对于义纵,他实在有些不看好。
  不是不相信义纵,而是不相信刘氏的尿性。
  而周氏如今跟义氏外戚,其实是捆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时,朝阳升起,北阙的城门,缓缓打开。
  周亚夫也不得不停止了与义纵的对话,登上自己的马车,朝着城门而去。
  ……
  在宫廷之中,刘彻也已经穿戴整齐了。
  对于今天的朝议,刘彻并不怎么担心。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就像水到渠成那样。
  与之相比,刘彻反而更关心另外一条刚刚到手的情报:河东平阳县中,确有一名名曰卫青,为平阳侯放羊的马童!
  这就对了!
  未来的军神啊,终于出现了。


第1185章 直臣
  “臣等恭迎陛下……”
  在一片恭迎声中,刘彻在侍中谒者以及武士的簇拥下,升阶而上,坐到天子之位上。
  “陛下万寿无疆!”
  丞相周亚夫为首,带领文武百官,大礼参拜。
  刘彻坐在御座之上,张开双手,长袖一卷,道:“诸卿免礼,平身!”然后又对殿中给事郎吩咐:“为诸卿赐坐!”
  于是,文武百官,以及诸特进元老,纷纷入座。
  一时间,整个宣室殿之中,羽冠林林,手中芴板正立。
  朔望朝不比常朝,这是汉室仅次于一年一度的大朝议的最重要朝会。
  每月朔日(初一)望日(十五)举行,所以又称为朔望朝。
  刘彻即位后,对此制度进行改革。
  将原本只是纯粹的嘴炮和议论朝会,改成了对重要政策和基本国策调整的朝会。
  同时也宣布某些改变律法,制定某些新法律的朝会。
  至今,在朔望朝上通过的影响力重大的法律,已经有三部了。
  《平律》《工律》以及西汉版的宅地法案《屯垦令》。
  每一部都是影响深远,甚至足以改变世界。
  同时,朔望朝还见证了齐鲁四王的覆灭,鲁儒一系的溃退和衰弱。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将朔望朝视为游戏娱乐之会了。
  这,才是汉室真正的,决定天下走向和国策变化的会场。
  一如往常,在百官落座之后,尚书令汲黯站到御阶之前,捧着一张诏书,宣告群臣:“稽粥氏虐老兽心,侵犯盗寇,加以奸巧边萌,於戏!朕命王师伐之,先胜马邑,再胜高阙!千夫长,万夫长,三十二长尽没,骨都侯、大当户,二十五奴酋束手!稽粥氏丧胆,王师北伐,战无不胜,已得高阙,再取阴山,广山之川,至河之源,皆为汉境!中山王非,朕之肱骨,手足兄弟!书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呜呼!中山王,先帝之嗣,朕之肱骨手足!今朕承天序唯稽古,命尔为蒙王!王自高阙以北,阴山之间!”
  “三公九卿,士大夫诸侯列侯,左贤右戚,如有异议,可上庭直言!”
  在宣读完诏书后,汲黯停顿了大约三个呼吸,然后接着问道:“如有异议,可上庭之言!”
  如是三次,确认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汲黯才推到阶侧,恭身道:“陛下,三公九卿,士大夫诸侯列侯,皆无异议!”
  端坐在御座之上的刘彻透过琉珠,俯视群臣,然后清声道:“命有司则吉日,告于高庙!”
  “诺!”太常窦彭祖和大鸿胪公孙昆邪立刻出列,持芴而拜:“臣等谨奉诏!”
  移封之事,不似封王,不需要去高庙请列祖列宗的神灵见证,只需要选个好日子,备上三牲,告诉祖宗们:啊呀,某某已经移到了某地去为王了,这就可以了。
  直到此时,中山王刘非,这才激动的走到殿中,跪下来,拜道:“臣非蒙天恩,敢不为陛下效死?”
  移封到高阙和阴山之间为王,可能对别人来说是折磨,但对刘非来说,这就是天籁!
  已经一本满足,别无他求了!
  刘彻于是站起身来,开始执行刘氏天子封王或者移封诸侯王后的传统——训诫!
  后世对于刘氏这个内部的训诫所知不多,残留的史料也只有武帝的三王之封时的记载。
  但可以确信,起码在文景之时,这个制度就已经确定了。
  封王必训,这是刘氏为了维系宗室团结,同时告诉天下人,自己给与这位诸侯王的使命的举措。
  就像刘氏政权的无数法律和政策一般。
  丑话要说在前面,制度和牢笼也必须先立起来。
  一般来说,没有诸侯王敢于违背皇帝册封他时训诫的内容。
  因为那跟找死没有区别。
  皇帝三令五申,晓瑜清楚了,你还犯,那就是目无君上,大不敬,当死!
  刘彻持着天子剑,走到刘非身前,对着匍匐在地的这个弟弟,严肃的道:“秦人云:大河之间,阴山之中,沃土千里,阡陌万亩!於戏!奚尔心,备事于耕,用政于勤,战战兢兢,乃惠乃敬,毋弃尔民,毋失尔土,毋近宵小,维法维则!书云: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於戏!保国艾民,王其戒之!”
  刘非连忙恭身拜道:“敬闻圣命,敢不用心谨奉?至死不改!”
  “善!”刘彻点头,然后走回御座。
  丑话已经说在前头了。
  刘非要是敢跟刘仲一样,看到匈奴人入侵就夹着尾巴跑,不顾其国家和百姓。
  那也就别怪刘彻不认兄弟之情,手足之义!
  “臣必永为汉辅!”等到刘彻回到御座坐下,中山王,哦,不,蒙王刘非才再次拜道。然后,他恭敬的退回自己的位置。
  从今天开始,中山王国,至少是刘非的中山王国不复存在。
  其百姓,或将与刘非一起,迁徙到遥远的新国家,也或将继续留在原籍。
  能带走多少人?
  这要看刘非这些年来,在中山王国做的怎么样?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刘非的王宫官吏宦官侍女以及王宫卫队、大臣及其附属的佃户、工人,都将随他一起迁徙。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刘非就是他们的主君!
  刘彻半闭着眼睛,坐在御座之上,思考片刻后,忽然出声,道:“御史中丞!”
  他的眼睛看向那位御史中丞。
  其实,最开始刘彻是不愿意任命张寄为御史中丞的,他跟属意出生齐鲁,曾经担任齐国内史的牛抵。
  因为牛抵听话,而且有能力。
  但奈何晁错坚持要求选用张寄。
  最后没有办法,刘彻只能同意。
  现在看来,晁错这个家伙还真给刘彻出了个难题!
  可能有人会觉得,刘彻跟张寄在演双簧。
  但实际上,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了解汉室的运作。
  在整个汉家王朝体系之中,天子虽然至高无上。
  但有三个地方,皇帝的命令不管用。
  第一是丞相府,丞相要是觉得皇帝的命令有错误,那就可以不鸟。
  有本事,皇帝可以换相。
  但没换相之前,还是乖乖跟丞相商量吧!
  当年,北平文侯,故安文候,乃至于平阳懿候,都是靠着丞相的特权,将君权搁在一边。
  而皇帝除了换相外,无可奈何。
  这就是中国式的封建王朝的特色。
  君权,看似至高无上,但其实,也有掣肘者和平衡者。
  而第二个地方是东宫。
  东宫之中,皇帝的命令基本上不起作用。
  太后才是东宫之主!
  而第三,就是这御史大夫的副手,御史中丞面前。
  御史中丞,虽然仅有千石,但却是专门设计来跟皇帝唱对台戏的,给皇帝泼冷水的。
  自汉兴以来,历代御史中丞,都做过拿着皇帝的脸当洗脸盆的事情。
  而御史中丞存在的意义,也是给皇帝找茬的。
  历来,非直臣不用。
  当然,皇帝也会想方设法的塞一个自己的大臣进去。
  但是,历代以来,历任御史大夫,都会拼死抗争,维护自己的威权和传统。
  哪怕当年张欧这样的软蛋当了御史大夫,也是选择了出名的直臣来担任御史中丞。
  本来,刘彻以为这张寄既然是列侯,想必也应该是个识时务的俊杰,哪里知道,这也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不把他说服,今天这个事情,大概是没完了!
  而更可怕的是,丞相,皇帝可以换。
  但御史中丞,皇帝却很难换。
  因为,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提名的。
  皇帝只能罢免,但无法决定人选。
  而刘彻确信,假如他罢免张寄,那么晁错这个家伙,必然会从持书御史中选择继任者。
  刘彻在晁错身后瞄了几眼,看到那一个个视死若归,随时准备接班的持书御史,顿时头大。
  为了避免落下一个赵盾的尴尬处境,刘彻决定还是跟张寄好好谈谈。
  “朕前日下诏,张卿驳回……”刘彻淡淡地问道:“不知张卿可有解释?”
  御史中丞张寄抬起头,看着刘彻,满脸从容和肃穆,就像一个烈士一般。
  刘彻一看,就心知不好。
  因为,刘彻忽然想起来了,这位繁候的先祖是张瞻。
  张瞻的谥号是庄候。
  庄是严的同义词,在谥法解之中,给与张瞻庄侯之谥,是因为他好强!
  他的一生,甚至都是不屈不挠的一生。
  想当年,张瞻甚至敢跟舞阳侯樊哙顶牛,与平阳侯曹参争功。
  临死了,甚至还跟合阳候刘仲打起了嘴仗,两人相互指责对方失礼。
  而刘仲是谁啊?
  高帝的堂兄,吴王刘濞的父亲。
  要不是他弃了代国,恐怕就是一系诸侯王之祖!
  张瞻死后,他的儿子康侯张独也是犟脾气,跟周吕候的孙子,郦候吕台争风吃醋,然后被人家手起刀落,砍掉了一条胳膊。
  从此,张独就走上跟吕氏不对付的道路。
  当初诸侯大臣共谋吕氏,张独就是卖肝卖肾在支持的。
  他甚至提供了前期的主要联络经费……
  祖宗们如此给力,这个张寄恐怕脾气好不到哪里去。


第1186章 讲道理(一)
  张寄的脾气,自然是又臭又硬。
  若非如此,也轮不到他来做这个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在汉室的地位是仅次于三公,位在九卿之上的巨头。
  但自有汉以来,从未有御史中丞能够更进一步,爬到九卿或者两千石的位置。
  基本上历任御史中丞,最终的结局,都是很凄凉的。
  譬如,北平文侯为相时,御史中丞张璧就跟着北平文侯冲锋陷阵,最终因为被牵连,而被罢官。
  又如吕后时,御史大夫周昌任命的两任御史中丞,都因为跟吕氏顶牛,而下场凄凉,其中一位甚至晚景凄惨。
  但这并不能阻止,数十年来御史中丞们前仆后继的跟皇帝唱对台戏。
  这是他们的天赋职责。
  就像史书之上的晋国史官董狐一样。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法律和制度就是如此。
  皇帝或者外戚你想乱来?
  对不起!
  杀了我再说!
  而跟后世不同,汉室数十年来的御史中丞,全部都是出自黄老派和法家。
  事实证明,不止儒家有清流。
  诸子百家都有。
  不过,黄老派与法家的清流跟儒家的清流,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不会去捕风捉影的乱喷。
  御史中丞们每次出手,都必然有着明确的目标。
  他们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不过,这也是汉室的体制所决定的。
  其实换了个儒家的人在这个位置上也是一般。
  因为,假如你想捕风捉影,为了反对而反对。
  那么,皇帝的屠刀,肯定不会手软!
  区区一个御史中丞而已!
  老刘家连丞相,扶保社稷的大臣,都敢下狱!
  你算个什么东西?
  想当年张释之还名满天下呢!
  先帝一即位,还不得自动自觉的滚蛋?
  邓通富有天下,还不是要饿死?
  所以,此刻张寄其实心里也是忐忑的。
  老刘家的皇帝,虽然历来演技比较好,但真要惹毛了,不要脸皮了,那神仙也拦不住啊!
  想当年,太宗皇帝被新恒平忽悠的团团转,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固争之而不得。
  最后,还是被太宗强行通过了黄龙改元的诏命!
  虽然很快,新恒平就被人拔了底裤,证实是骗术。
  但……
  其实新恒平没有被人拔掉底裤,可能事情还要好一些……
  黄龙改元,自然半途而废,太宗皇帝也洗心革面,再也不谈鬼神之事。
  然而,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全部鞠躬下台。
  持续长达十五年的张苍时代终结。
  今天他张寄争的好,可能下场要好一点。
  但一个不小心,就是回家种田,甚至封国被撸,从此变成路人的节奏!
  然而……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吾辈执法大臣,岂惧生死?”
  自汉以来,屈原大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士大夫贵族。
  加之贾谊的早逝,更让汉室士大夫从内心深处,生出根深蒂固的殉道情绪。
  就像贾谊的《鵩鸟赋》中所言: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在不少人看来,自身是无所谓的。
  反正迟早要死,不如以自身为燃料,用道理做原料,铸造出长存万世的真理之剑。
  不过呢,在另外一个方面,贾谊和屈原的书和诗赋读多了,感同身受之余,多半也难免会与这两位大文豪一般,陷入不能自拔的抑郁和困倦之中。
  除非他们胸中的抱负和理想能够施展,不然,很多人常常难以活过四十岁。
  此刻张寄也是如此。
  一方面,他有些担忧自己的脑袋和爵位。
  另一方面,他又感觉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真理不能得到坚持,天子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从而导致朝纲混乱,天下失衡。
  到时候就真是百死不能赎罪!
  死了也没脸面去见先帝和太宗。
  只能以发覆面!
  在这样的心理情绪中,张寄出列,持芴对着刘彻拜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
  “乃尚书录诏之事,有字词,用之不对!”他附身拜道:“行文有误,臣不忍陛下圣德蒙羞,故此驳回!”
  这是很正常的。
  在汉室,天子永远不会有错,假如错了,那肯定是这个世界的问题。
  至少,在大臣,在朝会上,必须如此。
  除了皇帝可以自己悔改错误,其他人都不可能让皇帝认错。
  但大臣们也得劝谏啊!
  怎么办?
  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应对之法。
  拿着文法或者语法错误说事是最常见的。
  因为,中国文字的写法多种多样。
  即使是古老的甲骨文,一个字,也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鸡蛋里跳骨头,总能挑出错。
  即使真的没错,兰台尚书们难道还敢来对质不成?
  这套游戏规则运行了几十年,君臣之间早就清楚,对方要说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刘彻也不跟张寄啰嗦——真要跟一个御史中丞绕圈子,绕到天黑,估计也没有用。
  刘彻于是直接说道:“朕欲命名匠为官,以劝耕百姓,督导农事,诸卿可有异议?”
  既然张寄要反对。
  这是他的天赋职责。
  没有办法,刘彻只能想办法绕开他。
  在汉室,有一个地方通过的法律和政策,是所有人都没有办法阻拦和阻止的。
  这就是廷议。
  经过百官公议,文武百官列侯勋臣共商,得出的结论,就是皇帝都无法轻易推翻。
  至于皇帝临轩,亲自主持的廷议通过的结论,更是可以成为维系数十年的国策!
  毕竟,这是群体的意志,是整个国家和天下的呼声。
  谁反对,谁就是贼子!
  谁就是挑战国家,挑战社稷,挑战宗庙。
  肯定会被拉出去弹鸡鸡弹到死!
  刘彻话音刚落,张寄立刻就拜道:“臣有异议!”
  这也是自然的。
  他不站出来首先表达反对,那就是言行不一,就是心怀叵测,就是故意给天子添堵。
  罪该万死,罪无可赦!
  而御史中丞,作为御史大夫衙门的实际控制者,天下诸郡监郡御史的大佬,他确有这个资格和能力,首先表达异议。
  “卿请试言之!”刘彻站起来说道。
  廷议的作用,就是拿来让人说话。
  不让人说话的政权,是不能长久的。
  刘彻也没有傻到去干可能沾染上“独夫民贼”名声的事情。
  事实上,在一开始他就打算跟群臣好好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事情是靠做出来的,而道理是靠讲出来的。


第1187章 讲道理(二)
  张寄却是长身一拜,同时心里回忆起自己这些天来想好的腹稿。
  以前百试不爽的机变械饰,机械之心是不能用了。
  公休仪的那些说法,自然也不能用了。
  但没有关系!
  他望着刘彻,挺直了胸膛,开口道:“启禀陛下,臣昧死以奏曰:《商君书》曰:凡人主之所以劝民,官爵也!今陛下以匠人为官吏,充之入县道,岂非令天下人皆勤技巧之事而忘耕作之本?贾子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臣寄顿首,再拜陛下!”
  他的话声调虽然不高,但却慷慨激昂,顿时感染了无数了大臣。
  人人交头接耳,都在议论着。
  “御史中丞说的对啊……”大农的几位司曹主官们道:“农,天下之本,本不可动!向使匠人为官,天下人皆思技巧之事,长此以往,阴阳倒转,五行离乱啊!”
  也有列侯点头赞道:“工匠,赐之以钱帛爵位,以慰其劳即可,官爵!国之重器,不可轻授啊!”
  刘彻却是稳坐钓鱼台。
  等到殿中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他才站起来,望着张寄,道:“卿之言,不无道理……”
  张寄闻言一喜,正要说点谦虚话给皇帝一个台阶。
  但哪成想,刘彻话锋一转:“可惜……失之偏颇……”
  “朕尝读商君书,闻商君曰:以强者必治,治者必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刘彻微微笑着,问道:“朕可有说错?”
  张寄闻言,拜道:“陛下圣明,此《商君书》立本之言!”
  “你知道就好……”刘彻在心里道,嘴上却是笑着问道:“卿以为农无工可强乎?可富乎?”
  “昔者,李悝奏魏文侯曰: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叁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矣!”刘彻袖着手笑道:“卿可知如今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为粟几何?”
  对付大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当然是甩数据。
  这些年下来,刘彻已经有一条与大臣斗争的经验了。
  这条经验就是——他跟你说法律,你与他讲道德,他与你讲道德,你与他讲政治,他与你讲政治,你跟他说传统,他与你说传统,那你就与他谈先贤,他跟你说先贤,那你就与他说说现实,说说实际。
  总之,就是耍无赖。
  当然是有道理的耍无赖。
  而大臣们,受限于得到的信息和情报以及阅读量和眼光。
  永远都无法斗过拥有绣衣卫,宅在未央宫也可知天下事。
  同时背靠着石渠阁浩瀚藏书和茂陵图书馆数不清的藏书,诸子百家,尽在掌握的他。
  只能说,大臣们斗不过他,不是没能力,实在是非战之罪!
  当然,要是出现一个贾谊贾长沙那样的BUG。
  那也没有办法。
  不过,整个汉室迄今,也就一个位贾谊贾长沙。
  果不其然,张寄顿时有些哑口无言。
  这也不能怪他,他是御史中丞,管的是制度、礼仪、法律和地方不法。
  地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