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6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到一处,李广都会亲自给伤兵换药,并且为他擦拭身体。
  这也是李广的性格。
  不同于其他汉军大将的高冷范,他走的从来都是平民风格。
  无论是一开始的骑都尉,还是后来领兵平吴楚之乱,还是出任卫尉,或者在朝那塞训练新兵。
  他都是如此。
  跟士兵们打成一团,毫无架子,也没有将军的脾气。
  他的部下,也都非常信赖和依赖他,视他为亲人,如同父兄。
  也正是如此,李氏家族,才会在他这一代兴盛。
  曾经的历史上,李广虽然屡屡无功而返,外号迷路大将军。
  但,李氏家族却越发兴盛。
  其兄李蔡,官至丞相,其子侄皆为汉军高层。
  所以,太史公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讲的就是李广数十年行伍生涯,收获的军心和人望。
  而李广的这些遗泽,是如此深厚,乃至于其亡故二十多年,依然有人愿意为他的子孙后代铺路、引路,一度,李氏将门,居然可以卫霍相提并论。
  毫不夸张的说,李氏将门,就是第一代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当然,现在的李广是不知道也不清楚这些的。
  他也没有那个野心和期望。
  他心中所想的,也只是守住虒奚,完成天子交托的任务。
  正如他现在,蹲着身子,为一个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至今依然昏迷不醒的伤兵喂药一般。
  “让军医好生照料……切不可让一个士兵因为医药问题而亡……”站起身来,李广叮嘱着负责此处的军官说道。
  与其他汉军大将不同,李广除了是军人外,他还是一个医术不错的医生。
  甚至在没有入伍前,李广本人就是一个医生。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他可以倒背如流。
  这是他的家传,他祖上是老子之后,传到他这一代,虽然已经是支脉了。
  但,家教还在,基本的教育还在。
  等到李广去了朝那塞,负责练兵,彼时,汉家的军医制度初建,李广就干脆通过关系,从太医署要来了十几个军医,然后,自己带队,带着亲兵们,学会了许多战场救治之术。
  旁的忙可能帮不上,但紧急包扎和止血,还是可以的。
  所以此次大战,李广的亲兵们,就是战场上的军医。
  三百亲兵,救回了无数重伤员。
  这也让李广在军队里的人气和人望越发的高涨起来。
  到现在,不仅渔阳郡兵,就连来援的楼船军队和燕国的豪强,也对李广高度认可。
  所以,李广命令一下,将官们就连忙道:“诺!必不负明公之望!”
  在李广走后,这个伤兵营里的士兵和军官们更是纷纷议论着:“向使将军皆如李公,何愁匈奴不灭?”
  不过,也有许多人对李广这一套不太感冒,甚至反感。
  在这些人眼里,军队,本是一个等级森严,上下尊卑有序的地方,军法无处不在,等级无处不在。
  但李广的所作所为,却将这一切打乱。
  堂堂郡守,燕国中尉,天子亲自点的将,却跟士兵们打成一片,甚至一起喝酒吃肉,如同家人。
  士兵们和李广倒是爽了。
  但军队的秩序和纪律,却也因此荡然无存。
  但……
  这些人看看了军中,再看看了那些士兵们,只能乖乖的把这些话埋在肚子里。
  不过,雪花般的弹章,却也已经在前往长安的路上了。
  ……
  李广对这一切浑然未知。
  他本就不是什么会玩政治的人,不然,他也不会放弃长安的繁华和九卿的风光,跑去朝那塞练兵,还甘之如饴,乐此不疲了。
  过去这一个多月,李广觉得,比他过去六年还要过的舒坦。
  每天与士兵寒暄,看着铁马金戈的战场,闻着硝烟的味道,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年轻了起来。
  “李将军……”一骑从远方奔驰而来,来到李广面前,翻身下马,拜道:“车骑将军紧急飞鸽传书!”
  说着他就将一个密封的竹筒,交给李广,李广连忙郑重的接过来,打开竹筒,倒出里面的信件,粗粗看了一眼,李广立刻对身后的将官们道:“走!去虒奚!车骑将军有令:我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缠住北上的匈奴主力!”
  “诺!”将官们闻言,全都是大喜。
  他们和整个燕国的军民,等待这条命令,已经很久了。
  就像久旱逢甘露一般!


第1335章 李广出击(二)
  随着李广的一声令下,从犷平一直到滑盐,长达百里的蜿蜒长城上,超过三万汉军,向前推进。
  一时间,整个长城,风起云涌,人仰马嘶,仿佛回到了百五十年前,燕将秦开率领燕国军队北击东胡时的场面。
  一面面旌旗飞舞,一声声战鼓隆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还复来!”高唱着燕地的战歌,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沿着长城的关塞和烽燧台,从各条蜿蜒小道和山路,向着直道进发。
  而在通向直道的大道上,爷爷辈、爸爸辈的战车,再次焕发生机。
  大大小小,总计五百乘战车,浩浩荡荡的驶向战场。
  这些战车,都是被藏在了燕国武库里,已经至少十年没有动过的老旧装备,甚至,有些战车还是在卢绾乃至于臧霸时期制造的。
  老是老了点,旧是旧了点。
  但好歹能用,能动。
  可以运载重装备,这就够了。
  更何况,这些战车,还可以作为在野战时,面对匈奴骑兵的防御手段。
  面对骑兵突袭,步兵立刻将战车和马车,放置到外围,形成屏障,现在是汉家武苑材官和强弩学员的必修课,更经历过高阙之战的考验,确实可靠。
  而紧随在战车周围的,则是李广手里为数不多的骑兵。
  李广所部,虽然号称拥有骑兵一万。
  但,实际上,真正的拥有作战能力的骑兵,不过三千余人,绝没有超过四千。
  骑兵,可不是骑一匹马,能够弯弓射箭就可以叫骑兵的。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兵,更不是随便在家里练一两年骑术就可以的。
  事实上,哪怕是在草原上,一个合格的骑兵,也是受人尊重的。
  通常一个邑落之中,能有一个男子可以骑射作战,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在汉室,通常,十个士兵里能有一个训练成才,就很不错了。
  因为,骑兵不仅仅是要会骑马。
  就像你会开车,但你能开重卡吗?
  骑兵也是如此,怎么调节战马的速度,如何适应高速的奔驰状态,怎么与同袍保持队列,选择什么时机提速,在什么情况下又该减速。
  每一项,都是考验骑兵的关键。
  特别是在骑兵对战之中,倘若兵源良莠不齐,很可能敌人一个冲锋,找到你的薄弱点,就可以将你的队形扯得稀巴烂。
  马邑之战,汉军能够击败折兰骑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胸甲冲破它的队列,打散了它的组织。
  河阴之战,郅都麾下的骑兵能够屡屡击败甚至歼灭匈奴骑兵,靠的就是完整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
  灞上军的骑兵,甚至损失超过一半,也依然顽强作战。
  所以,汉家军队,有铁律,士不教不得征。
  没有接受过严格训练,拥有组织和纪律的军人,让他们上战场,不仅仅是对他们不负责,也是对汉军本身不负责。
  其实严格说来,就是这现在的三千多骑兵,李广其实也不满意的。
  他们中,起码有一半,在李广眼里是不合格,至少还要训练一年以上的。
  但没有办法,战事紧急,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而且,此战,骑兵只是辅助力量。
  真正作为主力的,还是步兵,还是材官。
  站在一座长城前的小山坡上,李广望着从山下走过的一支汉军陌刀兵,非常满意的点点头:“护濊军真是精锐啊!看着军容,已经不逊于灞上军和棘门军了……”
  在李广身边,刚刚从蓟城跑来,准备蹭点战功的陈嬌矜持的一笑,道:“一般一般……比不上棘门军,更无法与灞上军相比……”
  但心里面,他却早已经乐开花了。
  这支军队,就是他的西北都尉部。
  全军两千三百人,全部装备了最好的陌刀——直接从少府的作坊里运到安东的。
  没办法,谁叫他有钱有势,还是皇亲国戚呢!
  至于这些士兵身上所穿的甲胄,也是大有来历。
  这些甲胄,全部都是少府衙门在平壤开设的两个皮甲作坊里所产的装备。
  由三层鲸鱼皮组成,每一层之间,还嵌了一层筋,现在也就唯有陈嬌,才能如此壕的将这种轻甲,武装到他的每一个士兵身上。
  而这种皮甲,自然防御力也是惊人的。
  对五十步内的一般弓弩,具有很好的防护性,哪怕到了三十步的距离,箭矢也很难传统鲸鱼皮和筋的防护。
  李广望着陈嬌,心里头,却也是感慨不已。
  当年,他当卫尉时,可领教过陈嬌和他哥哥陈须的手段。
  这两位当年在长安可谓是臭名昭著,人称长安小霸王,混世浪子。
  三天两头就要搞一个大新闻。
  去廷尉喝茶,到丞相府接受再教育,被内史点名,这两兄弟习以为常。
  却不想,数年之后再见,当初的恶霸,纨绔子,现在居然已经可以与他平起平坐,谈笑风生,甚至还能有所见地。
  陈嬌却是懒得管李广的看法。
  这些年,随着他的地盘和买卖,越做越大。
  陈嬌的心态也慢慢的变化起来。
  假如当年,刚刚开始捕鲸的时候,他还只是想要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势力小人知道他的厉害和手段。
  但现在,旁人的看法和议论,在他心里已经无足轻重了。
  他就是陈嬌,他要做的事情,不需要跟人解释。
  在本质上来说,他依然还是那个长安的二世祖。
  不过,只是将兴趣从欺负其他纨绔,在市井欺男霸女,斗鸡走狗,转变成了对外扩张和奴役他人。
  毕竟,在长安,他能欺负得了多少人?
  而他现在,不仅仅手底下倭奴以数万计,还养了鲜卑和乌恒这两个狗腿子,更有丁零、扶余等数个部族为他驱策。
  真真是安东一霸。
  而且与过去需要依赖他母亲和外祖母的威名不同。
  现在,他隆虑候的车驾出巡,两侧官民士绅,谁不是恭恭敬敬,侍立道路两侧?
  而这些人尊敬和畏惧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手里的万贯家财和无数打手。
  但,这些还不够!
  陈嬌现在有更大的野望!
  在安东,做那个西北都尉,在元海捕鲸,终究也只能爽一时。
  想要真正的爽一辈子,还是得混军功,未来去西域或者身毒某个地方,化地为国,称孤道寡,才是王道!


第1336章 长安的重新规划
  长安,又是一年考举开启时。
  和往年一般,这个汉家神京,再次陷入了考举经济的浪潮之中。
  在短短数日内,整个市面,就已经繁华的不似人间。
  长安九市,从昨日开始,就全部日夜开启。
  大量的商品,被摆上了各个店铺的货架,然后流入千家万户。
  不过,在如今的长安,在考举期间,卖的最好的,永远不是各类商品。
  而是茂陵的赌马劵。
  尤其是那些面额为五十钱、一百钱的小额赌马劵,卖的尤其多。
  没办法,关中自古好赌。
  特别是汉兴以来,博戏之风,就在关中根深蒂固。
  斗鸡走狗之风,兴盛于从贵族到庶民的各个阶级。
  自茂陵的赛马场开始开盘赌马以来,整个关中的各个阶级,就都陷入了赌马的狂热之中。
  而少府也由此赚的盘满钵满。
  在现在,少府的岁入之中,起码有一成,来自于赌马的利润。
  而少府去年全年的全部收益,哪怕算上盐铁利润和铸钱之得,也不过三十余万万。
  换句话说,仅仅是茂陵的赛马场,就为其提供一年至少三万万的收益,以至于有人开玩笑,少府若再开个七八个赛马场,那汉家就可以免除田税了。
  虽然是玩笑,但却也可能是事实。
  因为去年一年,国库的收入,哪怕加上口赋和商税、矿税,也才不过三十万万左右。
  单纯的田税收入,甚至很可能已经不足七万万了。
  这是因为,现在的汉室田税,已经恢复到了太宗时期的三十税一。
  某些地方,譬如代国和云中郡,今年和明年的田税,甚至已经全免。
  汉家现在已经不大看得上田税那点小钱了。
  真正的大头,还是依靠口赋。
  当然,不是农民的口赋——泥腿子能有几个钱?
  天下的大商贾和大作坊主以及大矿山主,去年一年缴纳的口赋钱,就已经超过五万万!
  算上商税和矿税,国库从商人和作坊主那,一年狂收七八万万,已经超过了田税所得,甚至逼近了曾经汉室的第一大财源——天下百姓的口赋。
  这还是主爵都尉衙门人手不足,只能在长安、茂陵、雒阳、睢阳、临淄、平壤、新化等主要城市蹲点的缘故。
  这样的变迁,让朝廷里不少人难以适应。
  但却让中下层官员,尤其是地方上的巨头,欣喜若狂。
  毕竟,比起从泥腿子碗里抢东西吃,又麻烦还容易惹上一身骚,还是从大商人那里刨食更便利。
  况且,农民,那是国本,商人,贱民而已。
  欺负了老百姓,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是章丘之变,乌纱帽跟脑袋一起搬家。
  还是商人好欺负,也更好说话。
  所以,下面的官员的吃相,竟也因为商业的兴盛而好了不少。
  某些喜欢作秀的家伙,甚至取消了不少摊派和苛捐杂税,一时间,天下涌现了许多廉吏,许多清官。
  不过,商人的钱财和官僚的权力的结合,却也开始紧密起来了。
  挥舞着五铢钱的大商贾,开始在懵懵懂懂之中,尝试利用钱来涉足政治。
  托拉斯和行业联盟的雏形也渐渐浮出水面。
  不过在这个长安城,还是一切如旧。
  列侯外戚勋臣们,住在城市最安全最奢华的几个闾里。
  大商贾豪强以及官僚的住宅,则围绕在其周围。
  从戚里到尚冠里,富人区的住宅延绵不绝,街道干净整洁,治安井然,而在这之外,大片大片的贫民区环绕着渭河两岸。
  这些地方,是这座汉室神京的黑暗面。
  贫民、游侠、落魄士子、破产商人,混杂在一起。
  有些偏僻的闾里,又脏又乱,街道上污水遍地,游侠们主宰着这些地方。
  偶尔会有官吏和军队来这里清理一次,抓走不少人,但没过多久,一切如旧。
  刘彻带着自己的亲卫们,便装打扮,走在一条这样的闾里之中。
  许多生活在此的困苦百姓,见到来了生人,纷纷侧目以待,游侠们则紧张不已的在闾里的院墙之中打量和探视着刘彻这一行。
  “也不知道这又是哪家的贵公子,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跑来俺们这里采风来了……”这一片的游侠头子王猛在听到手下报告后,立刻就紧张起来了,吩咐下去:“都给俺用心盯着,别让人冒犯了……还有,下去收高利贷的人,都给俺叫回来,这些人没走,不准乱来!懂吗?”
  这年头,能带着家臣和家仆,跑到这种又脏又乱的地方来的贵公子,不是被墨家的大爷,就是法家的祖宗。
  哪一个,他都惹不起!
  前者,同情心泛滥,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而后者……
  就爱主持公道,用律法为绳,拿他们这些底层的游侠当小白鼠……
  这也是这几年,长安城的贵族公子哥们出现的一个典型的分化情况。
  在过去,列侯外戚的子弟们,不是斗鸡走狗,就是欺男霸女,许多游侠,甚至就是靠依附这些大人物才能讨饭吃——当然,现在也依旧如此。
  长安城里,大凡有点名头的游侠的背后,都站着一个贵人。
  没有这些贵人保护和当靠山,游侠们也混不起来。
  但,在如今,在贵族公子哥的群体里,却也分化出了好几个派系。
  其中,最让游侠们头疼的,就是墨家的大爷和法家的祖宗了。
  这两个,没有人能惹得起。
  王猛的前任,在长安城里薄有威名的杜陵人张奉之,就是因为遇到了一个跑来找案例的法家公子哥,然后悲惨的被人家当成了实验的小白鼠给抓起来,然后按照汉律,逐一审判,最后送给了廷尉,一刀两断,那尸体现在都在乱葬岗躺着呢,估计现在只剩下骨头了……
  王猛可不愿意自己也成为那样的悲剧!
  刘彻却是漫步在此,手里拿着地图,到处走走看看,同时,命人画下草图。
  张汤跟在刘彻身边,看着这些情况,轻声笑道:“陛下这是想重修长安?”
  刘彻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事实上,想将长安城重新规划一下的念头,自登基以来,就一直萦绕在刘彻心头。
  这些年来,屡次出宫,察看长安市井,尤其是贫民区的情况,更坚定了刘彻的想法。
  毕竟,这座长安城,自惠帝五年竣工以来,就一直没有变化。
  而当时,整个长安才多少人口?有三十万了吗?
  但现在,长安人口,已经逼近一百万了!
  若算上宫廷人口,则妥妥的突破一百万,成为当世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而人口增加了,但城市规划却依然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
  贵族区、富人区,倒是还可以维持下去。
  但这贫民区却实在太挤了!
  就拿眼前这个闾里来说吧,不过四五百步长的闾里,却塞了差不多四千多口人。
  各种生活垃圾和废品,到处都是,苍蝇蚊子老鼠,随处可见。
  闾里的尽头,更是恶臭连连。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民的健康很成问题。
  另外,这些地方也很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温床。
  以现在的长安人口密度,若来一场鼠疫,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长安城的重新规划和扩大,已经迫在眉睫。
  这不仅仅是为了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百姓考虑,也是为刘彻和他的贵族大臣们考虑。
  疫病可不会管你是皇帝还是庶民,染上了,该死的还是会死!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刘彻面前——长安城若要重新规划,并且扩大城区,改造下水道,这钱从哪里来?
  这个城市,倘若重新规划和设计并且予以改造,花的钱,可不是几千万。
  起码是几万万!
  这还不包括人工!
  当然,刘彻可以发徭役,但,征发徭役这种事情,刘彻现在是能免则免。
  因为,免费的劳动力,看上去确实是国家占了便宜。
  但其实,最终是双输。
  百姓输了身体健康和收入平衡,而国家则输了民心和经济。
  还是雇工模式好!
  老百姓得了钱,生活更宽裕,国家看上去花了钱,但实际上刺激了消费,让经济得以良性循环。
  当然,刘彻之所以会这样选择,是因为,他给老百姓的钱,老百姓最终会连本带利的还给他——譬如褒斜道工程和龙首渠工程,发给百姓的工钱,最终都变成了水车、曲辕犁、牲畜甚至布帛食盐粮食。
  仅仅是因此,可以养活的人口,就超过十万。
  更不提因此带动的商业发展和经济繁荣了。
  但在现在,刘彻却真的有些发愁资金的问题了。
  少府做过预算,假如按照刘彻的想法来重新设计规划整个长安,需要的资金起码是二十万万以上。
  但现在,内库的资金,却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做这个事情。
  而这几日,刘彻实地考察和巡视了之后,也不得不承认,事实确实如此。
  不过……
  谁说搞城市建设,一定要自己出钱?
  在别的地方,可能刘彻没辙。
  但这里可是长安城!
  汉家神京!
  猬集百万人口,云集天下财富。
  土豪满地走,狗大户不如狗的长安!
  随随便便想个办法就可以空手套白狼,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出钱。
  譬如,给长安九市换个位置……
  商人们不是成天嚷嚷,现在长安九市地方小,市集太拥挤,买卖不好做吗?
  行!
  给你们一块大地盘,还紧邻在富人区和贵族区。
  譬如,把一直在城外的柳市,挪到此地。
  此地附近二三十个闾里,则全部拆迁,到渭河南岸,再建一片新的闾里。
  如此一来,刘彻相信,柳市的商人,肯定会高兴的跳起来。
  而此地的百姓,相信也是乐意给自己换一个新家的。
  仅此一项,通过各种手段,刘彻相信,起码可以解决几千万资金的缺口。
  而长安九市,若挨个如此,就是几万万钱。
  刘彻也不怕他们不给钱。
  不交钱,你怎么可能变得更强?
  另外,店铺的租税什么的,也可以借机涨价一波,这又可以收割一笔。
  百姓闾里的重建……
  嗯,这个倒是捞不到什么油水,甚至可能倒贴钱。
  没办法……
  刘彻环顾四周,也没发现这里的百姓像那种家里面有个几万钱积蓄的那种中产阶级。
  倒是戚里和尚冠里以及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