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6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年,天下各郡能分配到的名额,常常是个位数。
  云中郡因为是天子所称赞的“豪杰之郡、忠义之乡”,每年分配到的名额,稍微多一些。
  但也不超过十五人。
  这还是老郡守魏公的面子和车骑将军东成候说了好话的缘故。
  在全天下,独有关中每年能有一百个胸甲骑兵的征兵名额,其次就是北地郡,每年可以有三十个。
  竞争激烈至此,基本堵死了一般人,通过正常途径,入选胸甲的可能性。
  除非,你自信自己勇如孟贲,忠如蔺相如,智比白起,不然,就不大可能被选入。
  像邵荣的那个堂兄之所以能选入,是因为他弓马熟练,而且身高八尺,能在马上开五石弓,臂力超人!
  即使如此,他也是打败了无数的竞争者,并且顶着强大的压力,才得以被选。
  而邵荣现在,深知自己既没有资本,能如自己的堂兄一般,买到一匹战马,每日训练——到现在为止,邵荣的马术,全是在每年一个月的冬训时练出来的。
  更不可能如堂兄一样,顿顿能吃肉,生的膀大腰粗,力沉如牛。
  所以,他想要逆袭,想要成为一个光荣的被天下人敬仰和崇拜的胸甲骑兵。
  就只能走一条勋贵子弟不会选择,一般人吃不得苦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就是屯垦团。
  “若吾能加入一个比较好的屯垦团,就有机会了!”邵荣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屯垦团入选胸甲的机会,远远大于其他地方。
  旁的不说,一个屯垦团,不过三五千人。
  但,若是像羽林卫和虎贲卫这样的顶级王牌,他们每年都会从屯垦团里挑选上百名年轻人培养,这样的竞争的烈度,自然要小得多。
  更何况,邵荣知道,自己是有优势的。
  一般去屯垦团里的年轻人,大都是家里困顿得揭不开锅的贫民。
  少有如邵荣这样,出生于中产之家,接受过一定的文化和武技训练的人。
  毕竟,邵荣的祖父,曾经是云中郡中的司马,祖父去世也才十年,多多少少,还留了些遗德。
  ……
  不过,当邵荣跟着队伍,抵达了云中郡郡城北侧的一座军营时,他发现,自己似乎想的过于乐观了一些。
  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密密麻麻,足足有四五千人。
  这意味着什么,邵荣很清楚——必定有人如他一样,抱着相同的想法而来。
  甚至,很可能有勋贵和士大夫家的子嗣,也会出现。
  果不其然,入营后没多久,邵荣就听到了那位带领他们的军官惊呼着:“怎么搞的,连魏家和陈家的子侄,也来参加屯垦团!他们吃的了那个苦吗?这不是胡闹吗?”
  而这句吐槽,被邵荣听得清清楚楚,让他手足冰凉。
  这云中郡之中,没有列侯封国。
  但却有着关内侯。
  另外,老郡守魏尚的家族,在本地的势力也很强大。
  毫无疑问,现在,老郡守的家族的子侄和那位关内侯的家族的子侄,也参与了屯垦团了。
  他们来屯垦团,想要做什么?
  自然,肯定是冲着屯垦团里的胸甲名额来的。
  “怎么办?”邵荣在心里焦急的想着,他知道,若他不走运,与这些贵人家里的子侄分到了一起,那恐怕就糟了。
  这些家伙的权势和关系,必不是自己能比的。
  但他更知道,急是没有用的。
  当务之急,还是要弄清楚,事情究竟会怎么样?
  邵荣知道,汉家屯垦团制度,是按照隶属的军队来分配的。
  如在那安东,有大大小小数十支屯垦团。
  其中,汉家五大王牌主力,以及代表了天子意志的南北两军、羽林卫、虎贲卫,是所有人打破了脑袋,都想要挤进去的。
  加入这些屯垦团,虽然训练会很苦,开始也会艰难一些。
  但,最后收获的好处,也会很大。
  安东那边,甚至有幸运儿,因为在屯垦团里表现出色,而被屯垦团里的主事者赏识,嫁给女儿或者收为义子。
  而且,强大的屯垦团,会保护和庇护自己的成员。
  若是这样强军的屯垦团,哪怕日后解散了,编户齐民,但与这些军队的联系却不会断。
  依然会被这些军队视为自己人、家人甚至是兄弟同袍。
  出了事情,绝对会护着。
  哪怕是地方官,也轻易不敢欺压。
  不然,鬼知道哪家的主人,曾经与大汉军队里的哪位大人物一起开过荒,猎过野鸡?
  万一惹到这样的人家,他们的家人跑去告状,惹来军队的关注,岂非是吃不了兜着走?
  这些年来,军队里面的将军和校尉、都尉,出手帮自己的麾下勇士的家乡,讨伐和声讨贪官污吏,可是常常发生的事情。
  而遇到这种事情,除非占了道理,不然,那个地方官就等着倒霉吧!
  连郡守都未必敢顶着来自军队的压力,倒行逆施。
  至于一般的县令、县尉,遇到这种事情,立刻就会服软道歉,表示是一场误会。
  那些不这么做的人,都死光光了。
  汉军的校尉、都尉、将军,可是有着许多关系,甚至可以直接见到廷尉、御史大夫乃至于丞相的。
  不过,考虑了一下当前的情况后,邵荣明智的放弃了这些赫赫有名的王牌和天子亲卫的屯垦团。
  原因很简单。
  他不仅仅只是想要做一个农民或者富农。
  他要做当世的豪杰,世人崇拜的英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避开那些来自贵人家族和士大夫家族里的精英!
  若是内地长安的士大夫贵族,邵荣或许可以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但是,这边郡的士大夫贵族,每一个家族成员,都是文可考举,武能杀敌的真正丈夫。
  许多人从出生一直到长大,都在父祖的督促下,磨砺自己的武技和各种技战术。
  他们受到的是最正统,最好的训练和教育。
  若无意外,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潜力,不是自己这样的寒门家族里的破落户可以比拟的。
  一念及此,邵荣就有了决定。
  两天后,就是选择屯垦团的时候。
  而他会放弃那些竞争激烈的屯垦团。
  “忠勇军屯垦团或者楼烦军屯垦团,是我最好的选择……”邵荣在心里默默的做出了决定。
  忠勇军和楼烦军,虽然都是夷狄为主的军队。
  但他们也是汉军的野战军,也可能拥有一些胸甲配额。
  只要表现好,邵荣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赳赳武夫之中的一员,成为被人崇拜和敬仰的光荣的大汉骑军之中最强的胸甲骑兵!


第1419章 河套的开发(三)
  两日后,邵荣如愿以偿,加入了忠勇军屯垦团之中。
  在一张云中郡郡守衙门以及大汉廷尉、大农衙门共同盖章的契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他就成为了忠勇军屯垦团的一员。
  而他签名的举动,毫无疑问,立刻就引起了忠勇军派来的一个军官的注意。
  “你识字?”这个满脸刀疤,在以前肯定是匈奴人的军官特别好奇,连说话都似乎有些颤抖。
  没办法,忠勇军在今年被天子准许建立自己的屯垦团。
  在忠勇军上上下下的人眼里,这毫无疑问,是天子接纳并且承认,他们已经洗清自己的罪孽将升华为诸夏子民的具体表现。
  每一个人,都是兴奋、紧张、惶恐之中还带着一些不安的。
  无疑,对于忠勇军的成员,特别是那些旧战俘们来说。
  这一次的屯垦团的事情,干系到了大家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被天下认可和接受的诸夏子民。
  为了办好这个屯垦团,同时让天下人知道,忠勇军已经不是夷狄了。
  忠勇军都尉韩孺,直接下令,让自己麾下的干将,同时也是忠勇军之中公认“有文化”“有士大夫之行”的校尉秦远,退出现役,来担任首任忠勇军屯垦团校尉。
  除此之外,还从全军上下,精选了特别能战斗,汉化程度最高的三十余人,一起退出现役,这些人共同组成了忠勇军屯垦团的教官架子。
  当然,有了教官,还远远不够。
  忠勇军上下,在过去,除了打仗和杀人,别的事情,基本不会。
  至于农耕和指导百姓,更是两眼一抹黑。
  但没有关系。
  忠勇军有人罩!
  车骑将军东成候的弟子田建,有一个狗腿子,名为巴列,过去是折兰的骨都侯。
  在武周塞时,第一个投降,第一个跪下来,于是,他被东成候赏给了自己的弟子作为奴仆。
  无疑,这是极高的荣誉和赞赏。
  而这位巴列,如今就在长安。
  更加让人振奋的是——天子的长子,帝国未来最有希望问鼎王座的皇子,与巴列的主人,如今是同窗。
  所以,韩孺通过巴列的关系,联系上了安东那边。
  然后,开出了很大的价码。
  用了整整五百个大夏女人,从安东都护府之中,挖来了一整套的屯垦团班子。
  从丞令,一直到农稷官、铁匠、蒙师、医师,一应俱全。
  当然,忠勇军的关系,还不止于此。
  光靠一个皇子的同学的奴才,也干不成这样的大事。
  在这个过程之中,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也出手帮忙了。
  此人,才是忠勇军在朝堂里的真正靠山。
  特进元老,弓高候韩颓当!
  忠勇军都尉韩孺,正是他的庶子!
  若无这位德高望重的特进元老以及武苑的祭酒出手,忠勇军也搞不定这么繁琐的事情。
  只是,虽然教官什么的都搞定了。
  但屯垦团的成员素质和成色,也是干系着屯垦团事业成败的关键啊。
  忠勇军上下,没有任何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屯垦团被其他军队骑在脑袋上。
  因为那意味着失败,更意味着自己等人的赎罪之旅,还没有结束,他们还没有洗清自己的罪孽,升华为光荣的诸夏臣民。
  所以,韩孺严令忠勇军要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发掘和拉拢所有高素质的移民。
  自然,像邵荣这样,居然能写自己的名字的移民,绝对属于屯垦团里的高素质人才啊!
  这就好比后世改开之时,你去深圳的一个公司应聘,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英文,保证公司老板都要惊为天人。
  邵荣却是早知道,会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他在这几个月里,通过打听和了解,知道了很多安东那边屯垦团的情况和消息——虽然他的情报大部分是从商人那里听来的,水分很大。
  但有一个事情,他是确信的——一个识字,并且能基本的读写的人,无论在哪个屯垦团,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是重点培养对象。
  安东那边的屯垦团里,曾经有在故乡不过是一个穷困潦倒,有上顿没下顿的穷酸甚至是失败的方士,到了安东,才能一展现,立刻被重点培养起来。
  三年之间,就跨越了官民的界限,成为了屯垦团里的重要一员,并且备受尊敬。
  虽然邵荣志不在此,但他也明白,曾经在家里读过两年书,能基本识字,并且会简单的算术的他,肯定能得到重视。
  而他需要的正是重视。
  毕竟,倘若无人赏识,他基本不可能获得资源。
  邵荣知道,想要成为一位胸甲骑兵,有多么困难。
  他的堂兄,靠的是自己天赋异禀,加上家里的全力支持——为了培养堂兄,他的伯父,甚至舍不得吃穿,其他昆仲姊妹,也都是倾力支持,甚至有出嫁得姐姐,不断的从婆家拿来粮食、钱帛以及酒肉补贴。
  即使如此,堂兄也是用了三年,才被选上去。
  很显然,邵荣知道,自己没有堂兄那么好的条件,也不可能获得那样的资源。
  而且他的天赋也远远不如堂兄。
  是以,当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匈奴人的矮小男子一问话,邵荣就立刻答道:“学生曾经在家中侥幸读了两年书,算是开蒙了……”
  这样说着,邵荣也是庆幸不已。
  正因为伯父家全力栽培堂兄,是以,曾经请了先生,到家里教授。
  邵荣得以搭上便车,免费跟着堂兄上学。
  虽然只有两年,但却让他也算是开蒙。
  虽然算不上什么文化人,但却也是能识字。
  那匈奴男子闻言,大喜过望,对忠勇军来说,每一个识字的人才都弥足珍贵。
  他们想要升华为诸夏,一个关键条件,就是自己也得识字。
  而,几乎很少有学者愿意教他们识字。
  譬如此人,自己就是不识字的。
  此刻,见到了一个能识字的中国人,他的心情就好比后世的互联网CEO,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技术大拿。
  其中的激动和兴奋,自然立刻溢于言表。
  他立刻就道:“俺是忠勇军屯垦团队率折纹……过去是匈奴折兰的一个渠帅,幸蒙圣天子不弃,愿意给俺一个机会赎罪,俺感激万分,于是奋勇作战,为天子斩杀了十五个邪恶的匈奴骑兵……”一边说,他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邵荣,心里面忐忑不安。
  折纹擦着双手,抽动着脸颊,非常忐忑地问道:“君既然识字,能不能以后教教俺……”
  若让曾经熟悉此人的人,见到他的这个模样,恐怕会大吃一惊。
  他在草原上,曾经叫胡力也都,在折兰部族里,也属于疯子和暴徒。
  曾经带人,血洗了整整一个部落,将男女老少,统统砍下脑袋,插到木桩上。
  但他现在,在邵荣面前,却如同一个孩子一般,充满着赤诚。
  这就是游牧民的两面性。
  他们可以是疯狂的魔鬼,也能是热情好客,慷慨大方的朋友。
  而在忠勇军之中,不断洗脑后,这位过去的折兰勇士,现在,已经彻底的成为了一个为了洗清自己的罪孽,升华为诸夏一员的践行者。
  为了洗清自己的罪孽,他曾经在战场上,连斩了五个匈奴卢候部族的骑兵。
  通过这样的努力,他觉得,自己的罪孽应该是差不多洗清了。
  但想要升华为诸夏,避免子子孙孙,继续在草原的地狱,被匈奴稽粥氏残暴奴役和剥削,他还需要学会中国的文字。
  在忠勇军上下的宣传里,想要洗清罪孽和升华,都是有程序的。
  一般来说,想要洗清自己的罪孽,只有两个办法。
  一,为天子而战,在战场上斩获十个邪恶的堕落的稽粥氏爪牙,或者解放一百个被奴役的罪人。
  二,在战场上,为了王道和忠义而死。
  折纹自然早就已经满足了条件一。
  他的罪孽算是洗清了。
  但是,想要升华为诸夏一员,却不能只靠杀人了。
  只有三种方法,可以升华为诸夏。
  一:大汉天子亲自接见,嘉许,或者下诏提升。也唯有圣天子这样的神皇才有这样的威能,可以无视其他条件,直接为一个人洗清所有罪孽,并且升华为诸夏。
  显然,这个办法,大多数人没有办法做到的。
  二:得到大汉朝廷的敕封,爵位提升到公乘以上,最好是封君。
  这样,罪人的罪孽,就会在天朝的光芒之中被洗净,灵魂也得以升华。但同样,这样的办法,只适合少数的高级军官。
  一般人想要做到这样的程度,起码需要在军队里服役十年以上,屡立战功。
  而第三个途径,则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那就是学会中国文字、礼仪,能够读写。
  这样,周公和召公等圣人浸入中国文字和礼仪里面的能量,就会洗涤罪人的身心,使其灵魂升华,彻底洗去他身上和血脉以及灵魂里的一切罪孽。
  他和他的子孙,将永远的脱离被诅咒和唾弃的地狱,成为受到中国圣天子保护的诸夏臣民。
  本来,以折纹的勇武和地位,他三五年就可以满足条件二。
  但他却等不了了。
  因为,他的孩子,属于他的血脉,即将诞生了。
  为了避免孩子在出生后,依然被那个可怕的诅咒所浸染,未来走上可怕的命运。
  折纹只能尽快的升华自己。
  而最佳途径,当然是找个人教自己读书写字,让周公和召公,以及诸子百家的先贤的光芒,浸入自己的身体、血脉和灵魂之中,彻底洗涤一切诅咒与不洁。
  为了儿子,为了后代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些日子以来,折纹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但可惜,愿意教化夷狄的,现在唯有儒家的学者。
  而这些人,早就已经不堪重负了——一位来到忠勇军之中教化的学者,甚至在同时给三百人上课,以至于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这位备受尊崇的老师棺椁归乡的那一天,整个忠勇军上下都哭了起来。
  他的三百位弟子,亲自抬棺,一路送到他的家乡。
  甚至还有十五人决定,就在老师的坟墓边,仿照着儒家的传统,建起了茅屋,他们对天地发誓,要给老师守墓三年。
  而出了这样的事情后,忠勇军就有规矩,一个老师,最多只能教三十个学生。
  而整个忠勇军,在扩编后足足有接近两万战兵和数万待改造和赎罪的牧民。
  僧多粥少,可想而知,竞争是何等的激烈。
  偏偏,折纹比较笨,学习文化知识,非常困难。
  他到现在,连怎么拿笔都没有学会。
  这真是个悲剧。
  但为了后代,为了子孙,为了即将出生的儿子,他却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可能来尽快学会读写识字,让周公和召公的光辉,照进他的内心和灵魂。
  无疑,邵荣在此刻,成为了他的希望。
  邵荣却是微微一笑,说道:“足下既然有这个心,那么,在下自然随时恭候……”
  折纹听完邵荣的回答,脸都笑成了一朵花,他立刻就拜道:“劳烦阁下了!”
  只是请此人教自己写字和识字而已,倒用不着拜师。
  在折纹心里,他有一个拜师对象——天下知名的大学问家,公认的当时文豪之一,天子钦封的两千石《诗经》博士申公或者其弟子诸贤。
  嗯,在这一两年中,楚诗派的影响力在忠勇军和广大的匈奴战俘甚至是大宛、大夏战俘之中,影响力日益扩大。
  甚至,有许多人,都已经被楚诗派学者的魅力和胸怀以及人格所感动,成为了他们的狂信徒和虔诚信徒。
  若这是一个DND世界,就靠着这些人的信仰之力,楚诗派的精神领袖申公,就足以封神,而且是强大神力!
  ……
  在折纹的宣传下,很快,屯垦团里来了一个识字的年轻人的消息,就传遍了所有的忠勇军军官,让大家兴奋莫名。
  没多久,就又有数人找上门来,请求邵荣也顺便教他们识字。
  邵荣自然满口答应。
  但很快,邵荣就发现,哪怕是在这忠勇军屯垦团之中,也是藏龙卧虎。


第1420章 相亲(一)
  半个月后,邵荣跟着忠勇军屯垦团,驱赶着牛车和驴车,来到了一处平原。
  “此地,方圆百里,就是我忠勇军屯垦团之地了!”屯垦团校尉秦远站在一处高坡上,对着众人宣布。
  现在,整个屯垦团,已经初具规模,有了一千多名成员。
  其中,来自云中郡的移民,只有两百多人,剩下的都是上郡、北地郡以及太原郡的移民。
  随着秦远的一声令下,两百多辆牛车和驴车上的物资,就被迅速卸载下来。
  在一位来自安东的灞上军屯垦团的调来的十几个官吏的指导下,大家伙甩开膀子,就在这广阔的平原上,选择一处临河的地点,开始建设自己未来的家园。
  一根根木桩,被深深的锲入土地之中,一块块的石头,被小推车推来。
  屯垦团上上下下,齐心协力,用了三天时间,建起了一个简单的营地。
  这是一个类似草原上匈奴人居住的穹庐群,只不过在外围,围起了一条低矮的石墙。
  很简单,但却可以很有效的御寒,让屯垦团上下,不再惧怕草原上夜晚的降温。
  接下来几日,都是繁重的劳作。
  大家集体出动,将附近的土地上的杂草清除掉,然后开始挖掘第一条沟渠。
  同时,一辆辆马车,从远方而来,运载着农具、零件以及粮食、衣物、过冬的被褥。
  到第七天,有几个少府的工匠,带着一队汉军的隧营士兵,来到了屯垦团之中。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屯垦团的建设速度,开始增速。
  隧营的士兵们,带来了大量工具,在工匠的指导下,众人在附近的一个山丘下,用泥砖和土石,建起了几个简单的砖窑。
  用了一个月时间,赶在九月之前,砖窑里烧出了十几万块红砖。
  在这个过程里,屯垦团的其他人,则到处伐木,运回来一根根坚固的梁木。
  还有人在河流和溪流里用各种方法捕鱼,满足上上下下的新鲜肉食需求。
  然后,利用这些砖石,大家伙齐心协力,赶在冬天来临以前,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坚固、温暖,有着火坑和壁炉的小城镇。
  由于现在屯垦团基本都是单身汉。
  所以,三人分到一个房子。
  邵荣与另外两个同样是云中郡的老乡,分到了一间屋子。
  在温暖的火坑和壁炉温暖的火室之中,吃着屯垦团配发的鱼肉干以及面饼。
  邵荣感觉幸福而充足。
  过去两个月,在这屯垦里,所有人,包括校尉和丞令,都是集体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