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6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是朋友,那就无所不谈了。
司马迁的很多疑惑,都从这“长安侯”口中或者他的家臣口中得到了答案。
首先,自然是老卢家这几十年在草原上的经历,被司马迁弄清了。
虽然说,在这“长安侯”与他的家臣口中,那燕王卢绾与卢它之,自然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角色。
不过为小人所害,不得不远走匈奴以保全自身。
但在匈奴,他们却是一直矢志于报效朝廷和天子,世代都为长安提供情报、预警。
更帮助了包括韩颓当、章尼等人在内的许多忠臣,逃回中国,真真是一曲忠诚的赞歌。
这种事情,作为史官,司马迁当然知道,听听就好了,不能当真。
至少,在没有找到第二方甚至第三方的证据和事实前,这“长安侯”的话大约只能信一半——那就是卢家确实在过去为汉室做过事情。
至少,“长安侯”所说的几个事情,司马迁是知道的。
譬如,吕后时期,曾经以宾客礼遇,招待过卢绾的遗孀和子女。
也譬如,太宗时,卢氏确实帮着韩颓当等人打通了回归中国的道路。
但其他事情嘛,就呵呵了……
而除此之外,司马迁也搞清楚了其他一些事情。
譬如说,这当代“长安侯”姓卢名安字思国,只比司马迁年长一岁。
更弄清楚了,如今汉室控制下的草原的现状。
自燕蓟之战,车骑将军义纵便派人在太原筹建起了“安北都护府”衙门,统领北地汉军的全权指挥权力。
如今,安北都护府草创,具体的架子还没有搭起来。
所以呢,各方各面,都在忙着划地盘,抢蛋糕。
燕蓟方面,暂且没有人去理会。
但在云中郡…上谷郡这一带,各个郡之间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草原上的部族,就成为各方争抢的对象。
是以,在各个方面没有理顺之前,或者说安北都护府以及长安方面没有派人来协调前,各方面都没有空来理会草原,大家都在忙着互相对喷。
但草原上的事情,也不能没人管。
所以,这个时候,大鸿胪公孙昆邪跳了出来。
公孙昆邪告诉各郡和有关各方:今幕南初定,而国策未明,诸胡各部,当如旧故事。
什么旧故事?
自然是受他这个大鸿胪衙门暂时管辖喽!
在这个事情上,没有人愿意与当朝九卿别苗头——哪怕这个九卿其实是九卿之中排名最后,最没有权力的。
但九卿就是九卿,九卿的威权必须维护。
再者说,公孙昆邪说的名正言顺,且理由充分,正大光明!
最重要的是——诸胡各部,由大鸿胪管辖,这个事情本身并不伤害有关各方的利益。
说到底,云中、太原、上谷诸郡,争夺的只是各自可以影响的地盘而已。
更确切的说是草原上的诸胡各部手里面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牲畜。
所以呢,如今草原诸部,特别是汉室实际控制和掌握的地区游牧的部族,都是由大鸿胪在管理。
而大鸿胪只是一个外事衙门,人少资金少权柄少。
草原又这么大,即使想管也管不过来。
怎么办?
大鸿胪宣布,其他各部暂且不管。
先厘定那些曾经帮助过汉室,曾经为汉室流过血、出过力的部族的名分。
于是,大鸿胪衙门就从故纸堆里翻翻倒倒,搞了一个名单出来。
名单上的部族,哪怕只是过去曾经协助过汉室军民、救助过汉室臣民的,统统给一面黑龙旗。
意思就是——这是自己人。
好嘛,得了黑龙旗的部族,腰杆瞬间就硬了起来。
由于有着汉朝爸爸当后盾,他们在面对没有黑龙旗的部族时格外硬气。
这也就是司马迁等人路上所见的情况——一个小部族,就敢于驱赶一个实力远胜于他们的强大部族!
自然,有人不服。
但不服的家伙,很快就被汉军教做人了。
这样,草原上立刻鸦雀无声,人人都服从了这个制度。
这可真是让司马迁等人目瞪口呆,大开眼界。
甚至有人在得知了此事后,忍不住问道:“若有人狐假虎威,胡作非为,该当如何?”
却不料遭了白眼。
卢安的一个家臣甚至说道:“即使有人狐假虎威,胡作非为,那也是他们应得的赏赐!”
一副就该如此的模样,真是有些让人无语。
而一路上的见闻更是让司马迁等人隐约感觉到,似乎连这草原的各部都认可和接受这样的规矩,这样的制度。
这真是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直到,在前往龙城的路上,再一次看到类似的情况,司马迁忍不住去问卢安:“何以诸部皆遵此法?”
卢安闻言,哈哈大笑:“这在草原上本就很正常啊!而且,如今的规矩,比过去可仁慈和宽松多了!从前匈奴人为政之时,可比这要残忍的多!”
“匈奴本部,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可以驱赶一个数千人的部族,迁徙数百里,让出他们的牧场!”
“稍有不从,即行屠灭之策!”
“从前,草原上的所有肥美牧场,甚至是中等的牧场,统统都与如今的这诸部毫无干系!他们只能游牧在那些贫瘠的沙地、鲜有水草的丘陵之间!哪能像如今,最差也可以占一块河流之地!”
“况且……”卢安指着那些被人赶着不得不离开的部族说道:“贤弟难道以为彼辈离开了就不会回来吗?”
这个解释,真是让司马迁听的一愣一愣的。
过去,他常常听人说“匈奴稽粥氏率兽食人,暴虐人民”,但却没有什么感受。
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终于让他知道,匈奴人的残暴统治残暴到了什么地步了!
与之相比,如今汉室执行的这个策略,不能说仁慈,但起码公平公正。
亲汉派,理所应当的得到了赏赐,而其他部族,也有生活的空间,日子也能过下去。
“若能衣食足,便是夷狄,也可以为顺民……”弄清楚了这个事情后,司马迁忽然有所明悟,感慨了起来。
其他人闻言,也都是若有所思。
中国自春秋以来,数百年的诸子百家争鸣,争来争去,其实说到底,争的就是衣食足这三个字而已。
区别只在于,诸子百家企图实现衣食足的道路各不相同罢了。
……
从南池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进了三日后,龙城——今天的顺德城就出现了司马迁等人的眼帘之前。
只不过,与众人想象中略微有些不同。
龙城,过去曾经是匈奴的祭天之所,也是数百年来,匈奴单于的归天之地。
包括头曼单于在内,所有有名有姓的单于,最终在死后都被葬在此地。
司马迁曾经看过石渠阁记录的档案,知道,匈奴单于送葬的规模,虽然不及汉天子,但也比中国诸侯王要强。
且,匈奴人保留着人殉。
每次单于驾崩,其大臣、妻妾以及奴婢,会有大量人陪葬!
譬如,十余年前,老上单于去世,汉室遣使致哀。
使者回来后报告朝廷:单于崩,匈奴以国葬葬之,其棺椁以金银为饰,虽无封树丧服,然其近幸妻妾从死殉者数以千计。
这样一个巨大的陪葬人数,足以使得其墓葬区成为一个庞大的地域。
匈奴人虽然没有立冢树碑的传统,但再怎么说,单于的陵寝区也得保持庄严吧?
但在现在,整个龙城附近,都是人仰马翻。
数不清的人头攒动,不知道有多少个部族,在这广阔的大地上驻扎着,喧哗声十里内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些匈奴人,似乎压根也不在乎,自己脚下就可能埋着自己的祖先和先王。
甚至有着熊孩子,骑着羊,满大山的乱窜。
“匈奴俗如此……”见到司马迁等人诧异的模样,卢安解释道:“莫说如今这位单于了……就是过去军臣在时,诸部大会龙城,也无人理会什么先王不先王的……”
……
此刻,在龙城之内,这过去原本非本部的首领不能进入的神圣龙城,许多曾经连来此的资格都没有的部族首领们被安置在城中的房屋里。
这些住惯了穹庐的游牧部族贵族,一时间很难适应这龙城之内被改造成汉室宅院的住所。
但,他们不习惯也要习惯。
因为,至少在幕南地区,天已经变了。
这个世界的主宰是汉朝!
曾经威风凛凛,镇压万族的匈奴,现在已经北遁到了燕然山(杭爱山),汉军接连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每一个部族都不得不俯首。
更何况,现在,诸部都有求于人。
再找不到粮食回去,很多部族就要死人了!
而且是成片成片的死!
而这龙城之内,却有粮食。
不仅仅有粮食,还有着大量的奶酪!
成千上万的奶酪!
汉朝的奶酪,在过去就以质量好、口感佳和价格廉,驰名草原。
马邑之战前,匈奴曾经每年要从汉朝进口奶酪上千石。
为此,军臣甚至拿着从西域搜刮来的黄金珠玉付账。
哪怕马邑之战后,匈奴人也依旧大量从汉朝进口奶酪。
许多人都说,汉朝人的奶酪之所以能有那么多,是因为汉朝皇帝能命令鬼神,祂命令鬼神让汉朝的牧场之中生长出一种鲜嫩而且多汁,产量还高的鲜草。
这种鲜草,除了冬天外,一年四季都在不断生长。
而且,无论是牛马还是橐他都爱吃,吃了还能长膘,下奶。
且,汉朝的牧民,在冬天无须迁徙。
这也是汉朝神皇下的命令。
总而言之,诸部族,甚至连匈奴人现在都觉得,自己败给汉军,实在是非战之罪啊!
没办法,哥们就这小胳膊小腿的,哪里能是有鬼神相助的汉朝人的对手?
是以,输给汉朝人不是耻辱。
当然,有不少野心家,心里面觉得,汉朝人虽强,但也未必能在草原上立足。
此番来这龙城,大家伙都是来探探口风打打秋风的。
总不能说,咱们千里迢迢来朝觐单于,却不赏点吃的吧?
哪成想,到了这龙城,吃的确实有——每一个部族,都发给了一百石粟米五十石奶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归义单于表示——想要粮食可以!自己去买!
在经过他的努力恳求后,伟大的汉天子批准了,所有臣服于汉的部族,都可以随时来龙城交易。
大黄、花椒、铁锅乃至于青铜器、粮食、奶酪、食盐。
只要是愿意听话的部族,人人都可以拿东西来换。
什么皮毛啊黄金啊宝石啊牲畜啊奴隶啊,什么都可以。
实在不行,还可以把自己抵押给汉朝商人。
甚至,还有汉朝商人在放贷。
一个姓杨和一个姓田的家伙,愿意直接给那些缺钱缺物资,但亟需粮食救命的部族贷款。
一个一千邑落的部族,可以最高贷到一千石粟米、一百石奶酪的物资。
仅仅需要签一张契约,再把自己的人民带到这龙城来,让他们看看。
看上去,这个条件很不错。
但实则……
除了那些实在没办法,没有粮食就要灭绝的部族外,没有人愿意考虑这个选项。
因为,这些汉朝人,素来狡诈无比,谁知道他们怀的是什么心思?
说的好听,带部族人民牲畜来此,就可以拿到粮食,甚至草料。
但万一,这些汉朝人使诈呢?
全族岂非都得交代在这里?
这几天,更有着消息传来,连龟缩在幕北和躲在河西的两个单于庭,也悄悄的派了人,带着黄金珠宝来到了这龙城。
他们似乎也想买点什么东西?
总之,现在的情况,已经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但看不懂归看不懂,买东西归买东西。
没有粮食,部族就要饿死人。
这是铁的事实。
所以,这些日子,龙城内外,都已经变成了一个集市。
汉朝商人源源不断的运来粮食和其他物资,而各部也源源不断的拿来了汉朝人需要的皮毛、黄金、宝石。
看上去,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买卖。
但实则,所有人都知道,等到龙城大会那天,恐怕要出事。
各部族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在龙城之会上发难!
但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开了——有汉朝商人居然在卖武器!
虽然是青铜武器,还是汉朝库存的那些旧武器。
但是,这对于诸部族来说,却跟地震一样!
第1449章 魔爪
坐在一个房子里,彭由微微的笑着,嘴角露出丝丝笑意。
他是卓王孙手下的三大干将之一,更是西南夷列国闻之色变的大魔王。
自元德三年开始,他就一直活跃在西南夷群山列国之中,只要有利可图,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他手下的亡魂,成千上万,在西南夷列国,他的名字足以让小儿止啼。
但如今,在这草原上他依旧籍籍无名。
没有人听说过他的事迹,甚至连他的来历,也无几人知晓。
这对于一个军火贩子加战争狂来说,简直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他可以随心所欲,不用遮遮掩掩,光明正大的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
“明公……”一个穿着常服,戴着儒冠,看上去是一个斯文的士大夫,风度翩翩的君子的男人对着彭由拱手拜道:“此番,你我两家当如何分工?”
彭由看了这人一眼,面带微笑:“张先生何必如此心急嘛……还是坐下来,尝一尝这今年的新茶,看看味道如何……”
张先生闻言,微微一笑,连忙稽首告罪:“是某失礼了……”
然后自己就找个位置,坐下来,端起侍女奉上的茶水,如一个士大夫一般品茗起来,还不是赞叹出声:“好茶!好茶!必是今岁的江南新茶!”
彭由冷眼看了这人一眼,并不怎么想搭理他。
甚至,假如有可能,彭由会找人做掉这个家伙。
原因很简单,他就是彭由最大对手,程郑婴的养子张文。
据说,此子的父亲旧为程郑氏的管家,曾经为保护程郑婴而死,是以程郑婴将之视若己出,不仅仅悉心培养,还在十几年前出巨资,将他送到了关中,拜长陵人王居为师,学习《论语》《易经》和《法经》。
本来,他的人生轨迹,应该是学有所成,然后拜入某位贵人门下,最终举荐为官,爬到高位再来照拂程郑氏,反哺之。
但……
七年前新君即位,改变了整个世界。
首先就是,卓文君与程郑萱都从储君的妃嫔,变成了天子的妃嫔。
卓氏与程郑氏,成为了皇亲国戚,背靠皇室,自然也就不需要有人做官来保护家族了。
且,作为商贾,还是皇亲国戚,再把一个养子送到官场上,哪怕别人不说闲话,皇宫内部也会有人乱嚼舌头的。
自然,这张文就回到蜀郡。
然后一路走来,成为了程郑氏在西南夷地区事务的总管。
作为老对头,彭由很清楚自己面前这个笑意盈盈,看似温文尔雅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衣冠禽兽这个词语,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在西南夷诸国之中,张文的名字,甚至足以让人闻风丧胆。
以至于列国的贵族和国王甚至百姓,看到有戴儒冠的人,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连大气都不敢出。
实在是此人做过的事情,太过于“辉煌”了。
他是第一个发明了“先卖军械,后买人口”模式的人。
今天西南夷列国之间超过七成的矛盾,都是他和他的手下挑拨起来的。
更让列国恐惧和害怕的是——他做事情,素来光明正大,直来直往。
譬如,他曾经告诉西南夷的强国滇国国王说:大王,您的邻国邛王在我这里买了三千柄弓弩,我觉得有必要告诉大王……
这自然是事实,邛王在他那里确实购进了大批军械。
虽然数量没有这么夸张就是了。
但问题是滇国和邛国乃是世仇。
当年,滇国的先王奉楚王之命先西南进军,就与邛人大打出手,数百年来,两者的恩仇加起来能写出一本书。
滇王怎么敢不重视这个情报。
没办法,只能倾其所有,在张文这里买了四千柄弓弩。
然后,拿到武器以后,滇王觉得机会来了——虽然邛王其实根本就不想与滇国开战。
但,拿到了精良的武器后的滇国,朝野上下却都觉得,很有必要打一场,做过一场。
于是,滇国军队对邛国开战,花了半年时间灭亡了邛国,将邛国的人民、贵族以及财富全部吞并。
然后,周围各国都吓死了。
一边联合起来,一边哭着喊着找张文买武器。
而吞并了邛国后的滇国,也是膨胀起来,滇王甚至傲慢的宣称要统一西南。
然后,貌似强大的滇国军队被西南夷诸国联军暴打。
一直有传说,当初那场战争,有两千名汉军化妆成西南夷诸国的军人,加入了战场……
但不管怎么说,滇国在那一次损失惨重,不仅仅刚刚抢回来的邛国土地没有了。
还丢掉了大片领土。
没有办法,滇王只能又找张文,求爷爷告奶奶,拿出了国库最后一点棺材本,买了一批甲胄和刀剑才算稳住了战局。
而吃到战争甜头后的各国,却也都各自生出异心。
还没等战争结束,彼此就开打了。
打了三年,原本在滇国的南方和东方,有大小列国十余个,部族数十。
到元德六年,就剩下三个国家了。
滇、白马以及祚国。
这三个国家,至今依然战事不断。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读着孔子文章长大的张文。
原本,彭由并不知道,为什么最终会变成这样的局面。
但后来他终于想清楚了。
答案是人性!
西南夷地区的特殊环境,更是放大了这种人性。
当地数百上千年来,都是各族混居,国家大小不一,一盘散沙,彼此实力接近。
即使是夜郎、僰国和滇国这样的强国,对周围诸国也没有碾压的力气。
这个时候,当有一个国家的力量,因为外力的缘故而暴涨,立刻就打破了平衡。
于是,为了自保,列国不得不寻求这外力的帮助,买来武器,或是自卫,或是扩张。
但问题是——你买了,别人也会买。
而且,武器的价格不菲。
哪怕为了自卫,你也必须想办法去抢别人。
于是,各国就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
因为敌国买了武器,所以你也必须买,因为武器很贵,你买不起,所以你必须想办法去打别人,拿别国的俘虏和财富换武器。
而其他国家看到你买了武器,灭亡了敌人,他们就会恐惧,恐惧就不得不买,买了就不得不打。
最终,西南夷各国的财富、人口和劳动力,都流入了张文之手。
为了讨好他,滇王每年都派军队向南方探索,以其找到前往身毒的陆路,换取赏赐;为了讨好他,僰国人千辛万苦的灭亡了一个列国,将其国中最美丽的公主调教的温顺而乖巧,然后作为礼物送给他。
而彭由则其实被迫不得不去学着张文的手段去干那些事情的人。
没办法,假如不学,那西南夷各国的财富、人口,尤其是廉价的劳动力,就都要成为程郑婴家的了。
这可不好。
再说,谁会与钱过不去呢?
可惜,可能是他们在西南夷玩的太过火了,也可能是因为压榨的太狠了。
所以,从去年开始,西南夷各国就开始串联了。
滇、僰、祚、夜郎、白马甚至更远的一些王国,都开始准备遣使,不惜一切代价前往长安,给天子朝觐,请求内附。
卓氏和程郑氏,虽然可以暂时阻止一二,迟滞一二。
但他们知道,他们在西南夷兴风作浪的时代终结了。
再说,西南夷土地贫瘠,人口稀少,被他们折腾到如今的这个地步,已经是油尽灯枯,再也不能榨不出太多油水了。
所以,早在元德五年,卓氏和程郑氏都开始了转型。
当然,只是转变劳动力的输入区域。
南越人都被他们带坏了,在交趾郡和日南郡丛林里拼命抓野人生番,送去临邛的矿山和冶炼场。
但南越的丛林里,也终有一天,会无人可抓。
怎么办?
只有身毒才能解救卓氏和程郑氏日益扩大的胃口。
但身毒之路,却是遥远而神秘。
从滇国向南,出发的探险队到现在已经有十几支了,最远的甚至跋涉上千里,深入原始丛林之中,却一无所获。
当然,也有可能有人找到了身毒。
但,这些人没有一个能回来的。
至少在现在,从滇国前往身毒的道路,依然是一片荆棘。
当然,曾经有身毒商贾和僧侣从海上来到中国的这个信息,自然也被重视了起来。
卓氏和程郑氏,每年都会雇佣商船,出交趾和日南郡的港口,向着南方和东南风探索。
茫茫大海上,危机重重,常常一出海就是半年。
而且,回来者聊聊,即使偶尔有人幸运的归航,也只是报告说:大海之上一望无际,除了岛屿外,很少有见到陆地。
出日南一千里,全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