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6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泽趴在地上,嘴角流着鲜血,无力的向前伸手,可惜他什么也抓不到。
  他现在终于开始悔恨了。
  “有罪啊!”他想大声的喊出来,但他的声带根本发不出声音,只能咿咿呀呀的嚷嚷着。
  最终,他整个身体耷拉下来,眼中光泽淡去,停止了呼吸。
  一个刽子手提着长刀,走到他的尸骸前,翻动了一下,然后大声说道:“罪人薛泽已然气绝身亡!”
  “弃市!”廷尉赵禹肃穆地说道。
  “诺!”
  ……
  连续五日,长安人民都目睹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处决。
  这次处决的烈度,仅次于当年诸侯大臣共诛诸吕后,清算吕氏党羽的烈度。
  几乎每天都有着列侯、贵族、官员被集体处决。
  尸体一度堆满了刑场,惹来无数苍蝇。
  百姓们犹如过了一场盛大的节日,每天都在庆贺,都在欢呼。
  但对于皇帝来说,却已经到了收拾烂摊子的时候了。
  这一次,刘彻玩了个开心,但却也留下了无数的问题。
  首先就是,这次内史基本瘫痪了。
  整个长安城的集市、闾里,到现在都还是执金吾和中郎将在接手。
  换句话说,其实现在,长安实现的是军管。
  军人控制基层这种事情,短时间还可以,长时间肯定不行。
  所以呢,怎么解决长安的官僚缺口是个大问题。
  那些千石、两千石级别的官员,倒是好解决。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想上进的官员。
  从燕蓟一直到南越,想来长安镀金的官员,可以从萧关一直排到函谷关。
  所以,丞相府也没费什么力气,就将一个多达百人的备选名单放到了刘彻面前。
  但问题是,基层官员,特别是经验丰富的事务官,真的难找。
  特别是,当这个数字多达上千的时候,就很令人头疼了。
  刘彻只能从关中各县,特别是茂陵、华阴等地抽调大量基层官员。
  甚至,不惜从墨家控制的墨苑地区抽调官员来填补空缺。
  然后,在今年考举之后,分配一大批新嫩去填补这些人的空缺。
  换句话说,今年考举的扩大已经是事实了。
  而在另一方面,刘彻已经下令,废黜了内史衙门。
  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汉室九卿之中的内史,已经成为了过去。
  取而代之的是尚书令,成为了新九卿。
  汲黯由是成为了汉室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九卿——二十七岁就成为九卿,就问你怕不怕!
  这也是对黄老派的补偿。
  毕竟,砍掉了人家的一条大腿,怎么着也得发瓶营养快线吧!
  内史衙门废黜以后,曾经辅佐天子,治理整个大关中,管理一切的最强官僚系统,自然宣告瓦解。
  由之而来的是全新的三个衙门: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皆是两千石,地位等同郡守,享有朝臣待遇。
  其中,京兆尹地位最高,最重要,享有直接入秉未央宫的特权。
  其管辖区域为包括茂陵、鸿固原等以长安为核心的大京畿地区。
  辖区人口超过两百万,为汉室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自然,首任京兆尹得选一个既能干又有着足够威望,同时有着足够手腕的大臣。
  刘彻想来想去,最终决定调回安东都护府都督薄世回朝,用外戚来弹压长安。
  薄世在安东干的不赖,政绩斐然,人所共睹,他回来担任京兆尹没有任何问题。
  最重要的是,薄世归来后,就可以在朝中形成一个新的平衡。
  既薄氏外戚与义氏外戚的平衡。
  而继任的安东都护府都督,刘彻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最好。
  选来选去,刘彻最终选择了宋子侯许九。
  于是,许九人在家中坐,不曾想,天降大礼包,砸的他晕晕乎乎的,几乎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办法,他这个宋子侯的食邑数量,甚至还比不上许多封君。
  区区五百户,在这个长安城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而安东都护府,却是一个顶格的大机构。
  都护府都督秩比中两千石,紫绶银印,论逼格比拟王侯,论权柄远迈郡守,甚至比九卿的地位可能还要稍高一些。
  而安东都护府,更是如今天下公认的热点和焦点。
  下辖护濊军这支顶格的野战军,装备了胸甲、陌刀等一切汉军先进装备。
  且境内还有着丰富的资源,繁多的领土,时人称之谓:都护府都督,受命天子,出纳王命,坐镇一方,代天守土、牧民,实诸侯王之姿也!
  以许九的地位、位格乃至于逼格,正常情况下,自然是永远没机会坐到那都护府都督的宝座上。
  但既然是刘彻开口了,这就不同了。
  无视规则、地位,直接提拔一个大臣,这是皇帝的特权。
  但许九闻讯,却是战战兢兢。
  他深知,都护府都督这个位置,有多么的烫手。
  旁的不说,他在军队和朝中,都没有什么根基,也没有什么地位。
  只是靠了天子信任和宠幸,才得以入朝参政,一直以来靠着机灵和小打小闹,混出了点成绩。
  骤然被放到安东都护府的都督位置上,别说其他人,就是他自己也是心里打鼓啊!
  旁的不说,安东都护府是大汉帝国情况最复杂的地区。
  其辖内,南有朝鲜君刘明,此君虽然只是封君,但却实为诸侯王。
  更重要的是,他的背后是梁王刘武、东宫太皇太后!
  以前薄世在安东,刘明自然不敢跳,也跳不起来。
  薄世背后也有着太后,且深得天子信任,便是刘明也只能老老实实做人。
  而自己呢?
  压得住那个朝鲜君吗?
  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
  更何况,除了朝鲜君,安东境内还有着陈须陈嬌兄弟这对混世魔王。
  不用去看这两兄弟过去的光辉名声,只看他们在安东这些年做的事情,就可以知道这两兄弟是什么人了?
  陈须在安东,把鲜卑、乌恒、扶余、丁零人跟猪狗一样的驱使,隐隐就是一个太上皇。
  陈嬌更威武,他的捕鲸船队,遍布元海,麾下的水手、工人数以千计,舰船以百计。
  他脚下的尸骨,更是无法统计。
  从前薄世在的时候,这两货自然是被表兄一只手就可以吊起来打。
  打了还得认错!
  长兄为父嘛,打你是为了你好!
  但自己又凭什么去管教这两个混世魔王?
  只要一想起这个,许九就一个头两个大。


第1473章 人事调整(二)
  许九要就任安东都护府都督的消息一传开。
  整个贵族圈都如同发生了地震。
  “这宋子侯……”无数人面面相觑:“除了会拍马,他还会做什么?”
  很显然,在多数人眼里,这许九显然对天子PY了。
  一时间物议非非,朝野内外,市井之中,无数段子漫天飞舞。
  没有人敢非议天子的决策,更不敢质疑天子决定的英明。
  所以,火力点全部集中在许九个人的道德操守、行为和过去做过的事情上。
  这些段子真假莫辨,模棱两可,但却将许九的整个人,甚至他爹许不疑都给黑了个底朝天。
  总之,就是一句话——许九当都督,怕是要糟!
  转瞬之间,许九就被人架在了火炉上。
  身下烈焰炙烤,许九只感觉皮开肉裂,难受至极,但偏偏发作不得。
  但,在未央宫之中,刘彻却笑的前仆后仰。
  “许不三……”
  “真是个好名字!”
  此番,众多黑许九的段子里,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且人尽皆知的莫过于“许不三”这个绰号了。
  这是不知道是谁创造的一个段子里的结论,将许九黑的连刘彻都深以为然。
  因为,许九做事,不会数三啊!
  而且,人家还真不是瞎说,有理有据,有图有真相!
  当初,许九游学天下,到西南夷之中,与僰君结识,共同将僰奴这一伟大产业引入长安。
  但许九总共就做了两次交易,就再也不去僰国了。
  他宁肯将大好的买卖,拱手让给其他人做。
  这不是智障是什么?
  然后,他在先帝时期,结束游学回归家乡宋子县。
  在当地开始修桥,但总共就修了两座桥梁,第三座却打死也不肯修了。
  当初,宋子侯在巨鹿郡,认识了楚人伍被,两人打赌,看看谁读的书更多?
  连续两年,两人都是不分胜负。
  但到了第三年,伍被在巨鹿郡却再也找不到许九的踪影了。
  ……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着许多,但所有事情的结局,都必然是没有三次的。
  所以,段子手质疑,宋子侯许九大约是天生脑子有坑,不会数三。
  进而引申出许九算术成绩很渣,连三都不会数!
  毫无疑问,这个段子非常成功。
  不管,它的逻辑有多崩,但却脍炙人口,人尽皆知。
  现在,就连长安城的三岁小孩子都已经知道了有个宋子侯许九,天生不会数三,人称“许不三”。
  而做到这一点后,这个段子手自然成功了。
  他将许九的形象固定为了一个不会数三的智障加神经病。
  虽然,只要稍微仔细一思考,就知道,这完全是生搬硬套,但广大人民群众,大多数都懒得去思考为什么?
  看热闹和跟风无疑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
  “马克吐温若是在此,恐怕,少不得写一篇《任命都督》来讽刺一二了……”刘彻笑完,在心里想着,但决心却是丝毫未变。
  许九去安东,这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不然,换一个法家、儒家、黄老派的支持者去安东任职,他们不把安东给翻过来才怪!
  刘彻也并不需要许九能在安东干出什么成绩。
  薄规许随就已经是阿弥陀佛!
  倒是,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安东都护府之事吸引的同时,刘彻悄悄的将整个京兆尹衙门的权责、系统和组织确立了下来。
  全新的京兆尹衙门,将下辖七个部门。
  主管民政的长安令、负责维持工商秩序,同时监督长安九市正常秩序的市坊司、主管消防、治安的备盗贼都尉、专责收税的税曹令吏、负责长安卫生的城管司、专门负责农稷事务的农稷令以及主要负责包括茂陵在内的广大京畿地区事务的都邮令吏。
  换句话说,刘彻是打算在京兆尹这个新的官僚系统上实验专业化和职业化官僚系统的道路。
  就算走错了,也没有关系。
  完全可以随时调整。
  当然,京兆尹的权责,还不止如此。
  毕竟,若只是如此简单,那薄世回来,就不是来平衡力量的,而是来受气的。
  所谓: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所以,京兆尹还将同时兼任监军使,都督南北两军、羽林卫、虎贲卫等长安驻军,其实就是个政委的活计。
  这个安排,在刘彻看来非常不错,为将来薄世进位九卿铺平了道路。
  同时,顺便在军队之中,增加了一股新力量。
  而在另一方面,这两日,刘彻已经同时任命了第一任的左冯翊和右扶风。
  主爵都尉左都尉主父偃,被任命为左冯翊,山林苑苑监司马安调任右扶风。
  南阳郡郡尉宁成调任河内,担任郡守。
  龙首渠大使严熊调任南阳郡,担任郡尉。
  而公孙弘则如愿以偿,终于独揽主爵都尉的大权。
  如此一番人事变动之后,刘彻终于完成自己即位之初,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满朝内外,大小机构和主要负责人,都是他的亲信和心腹,要不就是他的走狗和鹰犬了。
  这让刘彻非常有成就感。
  于是,就决定去炫耀一波。
  跟谁炫耀?当然是祖宗喽!
  所以,刘彻这两天分别跑了高庙、太庙、顾成庙和仁庙,在祖宗面前,牛逼哄哄的好好的炫耀了一波。
  当然,对外自然是打着忏悔啊、谢罪的幌子。
  炫耀完了,自然就得开始干正事。
  “去传宋子侯入宫……”刘彻吩咐一声,身旁一个年轻的尚书郎连忙点头称诺。
  如今,汲黯已为九卿。
  自然,再不可能跟过去一般,天天待在他跟前,伺候来伺候去。
  毕竟,九卿有着九卿的尊严。
  哪怕是天子,也需要尊重一位九卿的人格。
  但问题是,刘彻已经习惯了由汲黯来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出行娱乐。
  君臣之间,也早已经配合的非常默契,所以,这一时半会,刘彻还真有些无法适应。
  这几天,身边负责侍奉的尚书郎都已经换了好几个了。
  每一个人的平均侍奉时间,最多半天。
  这个年轻人,大约也做不长。
  想起此事,刘彻也是叹了一口气。
  他如今终于明白,为何历代帝王,都会习惯性的使用自己的近臣了。
  实在是,难以离开对方啊!
  “要不,将颜异召回来?”刘彻在心里寻思了一会。
  觉得这个主意大抵不错,反正,颜异在会稽郡忙活了两三年,也没有见他干出什么成绩。
  搞得还需要绣衣卫去帮忙和支招。
  颜异与其在会稽浪费生命,不如回来伺候他,当他的参谋和管家,这辈子就不要去做什么三公九卿的梦了。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政治家的!
  ……
  刘彻的传召,让已经焦头烂额的许九如蒙大赦。
  闻讯,他连忙立刻穿戴整齐,随使者入宫。
  在未央宫司马门前,许九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赤泉候杨不害。
  杨氏曾经背负项羽诅咒这个debuff数十年,被折磨的奄奄一息,全家上下,都只能躲在未央宫北阙城楼下,借着天子气“自保”。
  直到近几年,杨家才敢出门活动。
  杨不害更是成为了未央宫宫门卫尉,给天子看守司马门。
  不过也因此与许九有了纠葛。
  毕竟,在马屁精眼里,最大的敌人,毫无疑问,就是另外一个马屁精。
  特别是现在,在杨不害眼里,许九这个仇敌,居然走了狗屎运,要被任命为安东都护府都督?
  这怎么了得?
  所以呢,杨不害的语气,也是阴阳怪气:“这不是宋子侯吗?听说公不会数三,某家正好刚刚请了一位长安城之中知名的明算大师来教导子侄,不若公来某家府上,请益大师?”
  许九闻言,整个脸都垮了下来。
  所有对他抹黑的谣言里,这个谣言的伤害最大。
  因为,这个谣言基本上讲的都是事实。
  所谓“不会数三”,基本没有说错。
  只是,事情的真相,往往超乎想象。
  譬如僰国吧,当年他本来是想继续的,但问题是,当僰奴贸易的利润被其他人知晓后,他一个区区五百户食邑的列侯,根本守不住,只能拱手让人。
  不然,他今天就不可能站在这里。
  再说那桥梁之事,宋子侯侯国总共就五百户食邑,即使这些年来人口自然增殖,但问题是,地盘就那么大,盘子就那么点。
  两座桥梁,就已经完全覆盖了整个侯国,想修第三座,也得有地方修啊!
  伍被之事,就跟简单了。
  当年,他与伍被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两人都立誓为杂家兴旺而奋斗,自然不需要再赌。
  且因为当世的舆论和环境,不容许杂家的人招摇过市,他们低调都来不及,怎么敢高调?
  但在世人眼里,特别是百姓眼中,这却成为了他不会数三的铁证。
  虽然,大多数人都清楚,这其实就是个调侃,一个乐子。
  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不黑的谣言,反而最具杀伤力。
  老百姓们跟风一传,顿时,天下皆知。
  知道段子的人,或许将之当成一个笑话,但不知道的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却都以为他宋子侯是个智障,连三都不会数!
  此刻,看着杨不害那可憎的嘴脸,许九几乎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个段子,十之八九就是杨不害的手笔。
  这个家伙,做梦都想挤掉自己和其他人,成为天子的四大金刚,而且一肚子坏水。
  “不劳宫门卫尉挂记!”许九负手说道:“在下不才,蒙陛下不弃,命为安东都护府都督,未来若有空,君若来安东,某当尽地主之谊!”
  杨不害一听,脸上一变。
  他的加恩封国,可也是在安东的。
  万一这许九到任后,给自己穿小鞋,怎么办?
  “哼!”但杨不害却也是不肯服软,他鼻子一哼,说道:“君候到任之后再说吧……”
  杨不害根本就不相信,许九可以稳坐都护府都督的位置!
  一个区区五百户食邑的列侯,也敢统御安东都护府三千里河山?
  要知道,都护府治下,可是藏龙卧虎!
  去年燕蓟之战,护濊军就诞生了列侯数人,其中有人食邑达到了两千户!
  而原本,安东治下,就躺着堂邑候世子陈须、隆虑候陈嬌、朝鲜君刘明、真番王刘忠汉、韩王萁准这样的巨头,这些人每一个人的地位都远在宋子侯之上!
  他许九凭什么压得服那些战功卓绝、地位尊贵、桀骜不驯的人物?
  杨不害相信,要不了半年,许九就得灰溜溜的滚回长安。
  许九听了,脸色自然不喜,但却也发作不得,只能负手道:“尽管吾不谋其位,但吾心日夜以谋国为重!今陛下圣明,明见万里,某虽自乐田园之事,但王命在前,却也不得不放下私心,接纳王命,以圣命为准则,将天子的仁德传给安东之民……”
  杨不害听的一头雾水,直到许九离开,他才反应过来:“许九!安敢戏我?”
  这不就是变着法在他面前装X吗?
  可恨!
  ……
  一路前行,许九在未央宫的花园之中,见到了刘彻。
  此刻,刘彻正抱着长公主桃桃在玩耍。
  见到许九,刘彻也不避外,依然抱着长公主,只是朝许九挥挥手,道:“朕的都督来了啊!”
  许九却再也没有了方才的镇定和沉稳,一见面就跪下来,磕头拜道:“陛下,臣人微言轻,何德何能,可以都督安东?请陛下收回成命!”
  旁人不清楚,他许九还不明白安东环境的复杂和多变吗?
  他与杂家的巨头,每月都会定期通信,交流朝廷变化和安东变迁。
  他自是清楚,安东的池塘里有多少条鳄鱼和鲨鱼。
  别说陈须陈嬌、刘明萁准这样的BOSS了,就是下面的虾兵蟹将,也没有几个好相与的。
  安东的淘金潮,将天下超过七成的绿林好汉、知名游侠吸引了过去。
  这些人,过去在家乡,就已经是横着走的可怕存在了。
  他们现在在安东,更是如鱼入大海,鸟飞长空,得到了充足发展。
  若非是护濊军和屯垦团的双重钳制,这些家伙甚至可以将天都翻过来。
  即使如此,安东至今每年死在野外的人,依然数以百计。
  这还是找到了尸体的人。
  那些连尸首都找不到的可怜人或者说英雄豪杰,不知道有多少!
  如此复杂的情况,他去做这个都督,若天子不给几颗定心丸,他怕是站着过去,躺着回来!


第1474章 期许
  刘彻抱着桃桃公主,看了一眼许九。
  他如何不明白,这货是在暗喻要求更多更强的权力。
  但可惜,这个权力刘彻不能给他!
  甚至,说不定,刘彻还可能削弱他的都护府的权柄。
  如今,汉室的都护府都督与唐代的节度使之间的差距,只在名字不同而已。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护府都督,实际上就是唐代的节度使。
  权力极大,有着极大的自主力。
  不过,与唐不同,汉室对军队,尤其是野战军,实行了严格的管控。
  如今,包括护濊军在内的所有野战军团,就连伙夫的军饷和补贴、津贴,也是由御史发放。
  兰台的尚书郎和侍中官们的群体,每年都在扩大。
  如今,仅仅是挂着尚书郎和侍中名头的文官,就已经多达五百!
  其中,有一半人,终年奔波于外,或者被派驻在野战军之中。
  专门掌管军饷发放、监督和辅佐军法官统计军功。
  另外,军队之中,一般情况下,都有着护军使。
  这是由刘彻从宗室、外戚以及信得过的元老大臣家族之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监军。
  主责军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其实就是洗脑。
  一手拿钱,一手拿着晋升、嘉奖,由此刘彻牢牢控制住了军队。
  至少野战军之中,连个卒子也知道,军饷、俸禄、津贴,都是天子发给他们的,不是别人发给他们的。
  除了这个不同之外,如今汉室的都护府都督与唐代节度使的另外一个不同在于,现在、过去、未来,所有的都护府都督都只会从汉人之中选拔。
  此人必须经过严格的政审——他的家族祖上三代,都得是汉室臣民。
  除了这两点外,都护府都督的权责,与节度使并无二致。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越节度使。
  至少,唐代初期的节度使,绝对没有如今汉室都护府都督这样大的管辖区域。
  有着这样大权力的都护府都督,将来,三五十年后,难保尾大不掉。
  且也不符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