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7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也就是如此了。
匈奴骑兵在过去的两次西征之中,摧枯拉朽一般的击溃了所有拦路的敌人,攻克了大夏重镇,然后带着数不清的奴隶和财富东返。
如今,匈奴人虽然在燕蓟一战,遭受重创,其绝大部分主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但只需要凑出一支作为骨干的精锐骑兵,就完全可以在中亚如入无人之境。
除非,汉军能够不远万里,前去支援……
但这是不可能的。
汉军到现在为止,根本就不具备跨越上万里的地域远征的能力。
甚至,直到目前为止,汉家连幕南地区也没有完全掌握。
实际控制区域,到昨天为止,只不过是长城之外的数百里土地以及散落在广袤草原上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水源。
剩下的地图依然是全黑。
许多部族,只是明面上说效忠龙城,朝拜长安,实则就是个土皇帝。
汉室料理和控制幕南,都已经忙不过来,哪来什么精力去关心匈奴人对中亚地区的征服?
但,若是就这样让匈奴人这么愉快的西征吸血,刘彻怎么都觉得有些不爽。
为了让自己的念头通达一些,刘彻想了想,下令道:“尚书录诏,传诏忠勇军、归义单于及楼烦军,命令其等于今岁秋八月至秋九月,进军至浚稽山一带,展开骑兵演练……”
浚稽山是目前汉室与西匈奴、北匈奴之间势力交叉的地盘。
三家没有一个能完全控制此地,也不会有人愿意放弃此地。
一旦汉军在浚稽山周围集结重兵,恐怕无论是西匈奴还是北匈奴,都要坐卧不安,反侧难眠了。
特别是北匈奴的句犁湖,他若是不想自己西征后,被汉军从浚稽山放一条黄鳝进自己的菊花,那就得在幕北留下重兵防备汉军的突袭。
毕竟,汉军没有跨越大漠的远征能力是一回事情,汉军要不要跨越大漠去远征,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面对两三万的汉骑集结,匈奴人敢不加强戒备?
要是万一汉军真的顺着浚稽山突袭,那一路可是能够捅穿弓卢水,甚至捅到狼居胥山的单于庭的!
不要多,只需一个汉军骑兵,登上狼居胥山,匈奴帝国的仅存的余威和威信,都将荡然无存。
到时候就是——莫道汉骑千余人,挑动西域天下反。
整个西域都会开始摆脱匈奴控制。
所以,北匈奴不敢不留下一支重兵来防备从浚稽山方向北上的汉骑。
当然,这种做法,其实也就是只能恶心恶心匈奴人。
浪费他们一点精力和资源罢了。
匈奴的西征,已经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能够派出军队,象征性的牵制一下匈奴的力量,刘彻觉得,自己已经很对得起广大中亚人民了。
对中亚人民来说,这次的匈奴西征,很可能只是一个灾难的开始。
对他们来说,艰苦的岁月,已经开始了。
匈奴人必定会不断的通过西征,来获得人口、财富,以维系其存在和统治。
因此,刘彻在心里给中亚王国默哀了一秒钟,然后他就站起身来吩咐道:“马上去通知所有在京两千石,两个时辰后到宣室殿,参与廷议!”
“诺!”左右连忙恭身领命。
匈奴西征一旦开始,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哪怕一切顺利,匈奴主力和精锐都会离开幕北至少一年。
虽然汉军不具备跨越大漠的能力,贸然远征很可能血本无归。
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室就要站在原地,等着匈奴人西征归来。
匈奴主力西征,对于汉室来说,利好也是空前的。
这意味着,刘彻和汉室,终于可以不用顾忌,不用忌惮,可以大刀阔斧和铁腕的清理幕南各部和那些三心二意的墙头草。
抓住匈奴人无暇南顾,力量空前衰弱的机会,将整个幕南彻底纳入汉室的疆域。
无论是建立一个个列侯贵族把持的所谓牧区侯国,还是扶持和建立起一个个定居部族城市,都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甚至很可能是足以改变未来千年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大事!
……
“朕手里面,现在有多少牌可以打呢?”刘彻坐在御座上,思考着如今汉室手里掌握的牌。
想了想,刘彻低声说道:“朕手里,现在应该有两张王牌……”
第一张,自然是龙城的归义单于夏义,这个归义单于有着大义名分在手,背靠着汉室,拿着孪鞮氏宗种的名头到处忽悠人。
至少在明面上来说,幕南各部,都必须服从他和他的命令。
当然,这些部族可以不承认夏义的地位和他的单于威权。
但问题是——既然你不承认夏义和汉室对幕南地区的控制权,那么你还留在幕南做咩?
意图顽抗中国?
大逆不道!
这种人直接可以用军队洗地,或杀或囚,他的部族成员,统统可以抓起来,送去挖运河!
渭河漕河在上个月正式开工,关中的包工头们,对于廉价的劳动力,可是望眼欲穿啊!
所以,夏义这个傀儡是很有用的。
其二,当然是军队了。
忠勇军和楼烦军,镇压整个幕南,万族俯首。
在这两支精干勇敢忠诚的汉化胡骑面前,幕南各部根本就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只要他们不能团结,任何单一或者几个部族联合起来的反抗,都如同鸡蛋碰石头,注定要粉身碎骨。
有着这两张王牌,幕南地区虽然情况复杂,局势动荡,但汉室依然牢牢控制着局面。
若非忌惮过于急切的改变和变动,会导致这些部族用脚投票,刘彻早就已经要下令洗地了。
现在,匈奴主力西征,这些部族全部失去了最后的唯一依凭。
他们已经是待宰的羔羊。
可以被汉室随意拿捏,让他们身不由主。
但刘彻很清楚,铁腕和高压政策,只能稳定一时,不能稳定一世。
压力越大,最终反弹的力量也越大。
要想汉室能够长久的控制幕南,光靠杀人,无法解决问题——除非学习米帝,直接上种族灭绝,杀光和屠光所有部族。
这样做,不是不行,刘彻也考虑过这样做的可能性。
但思量许久后,被他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首先,现在不是排队枪毙的年代。
米帝能够屠灭印第安人,靠的是燧发枪以及大炮。
即使如此,为了灭绝印第安人,米帝也是花了百余年时间,最终通过一次西进运动,才得以解决问题。
在这个没有排队枪毙的年代,想要进行种族灭绝,对汉室来说压力太大了。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完崩。
再说了,中国与诸夏民族,自古以来,就不是靠着屠杀和种族灭绝来统治世界和主宰天下的。
文化与制度,才是中国和诸夏的最大优势。
放着好好的祖宗制度不用,去学欧米鬼畜,那不就是间接的拉低了中国的逼格,说不定,三代先王们若知道这个事情,会在坟墓里打滚,在墓穴中哭泣。
杀人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方法。
在异族问题上,屠杀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
更何况……
中国的士大夫,中国的人民,中国的士兵,中国的贵族,中国的将官们,未必会同意和愿意进行这样惨烈的种族灭绝。
汉室和刘彻,一直以来告诉天下人,特别是告诉汉军士兵和将军们的事情是——匈奴稽粥氏率兽食人,朕受命于天,天命朕以保诸夏……伐无道,诛暴政,三王之所昌……
总的来说,就是击败匈奴,是为了复仇,也是为了正义,为了三王五帝和王道教化。
忠勇军和楼烦军,以及其他许多投诚和投靠汉室的部族,也都是在这些口号和理念下,为了汉室而战。
一旦,刘彻和汉军开始在草原上玩什么无人区,种族灭绝。
叫忠勇军和楼烦军的士兵们怎么看?
叫天下人如何看待?
叫诸子百家怎么去评论?
到时候,别幕南没搞定,自己内部倒是烽火四起,辩战不休。
所以,还是那句话。
一手拿诗书,一手拿刀剑。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愿意当中国人,愿意学习中国文化制度的,那就给与优待,给他们政策,给他们出路,让他们生活变好。
不愿意当中国人的。
瀚海没加盖,狼居胥山依旧在。
滚回幕北去!
既不肯当中国人,还不肯滚回幕北去吃沙子。
那刘彻只能说,运河欢迎你。
大汉帝国在未来十年,会需要成千上万的劳动力,来开凿运河,建设水利,甚至于建设工业。
这也符合自古以来中国的价值观,更加符合普世承认的真理。
夷狄需要教化,教化的成的,那自然转化为诸夏。
屡教不改,顽劣不堪,那是无可救药,需要人道毁灭的渣滓!
想到这里,刘彻忽然停顿了一下,因为他发现,自己似乎貌似还有第三张王牌——肥料!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不仅仅农业需要大量的肥料,畜牧业想要发展,想要兴盛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肥料。
如今,汉室在农家学者和官僚们的带领下,已经走向了精耕细作的时代。
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以及全新的耕作方式不断被推广,粮食亩产一增再增。
但草原上的牧场,却是几千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
自从地球上出现第一个游牧民开始,这些游牧部族就是逐水草而居,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他们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不得不与人斗,与天斗,与自己斗。
这些特性,决定了游牧民的桀骜不驯和反复无常。
但倘若——假如说,一块牧场生长的草料,就已经足够一个部族一年不需要迁徙呢?
楼烦军的定居模式,已经被证明,可以在这个时代,用技术和新的牧草草种实现定居的目标。
虽然,这是在长城之内,肥沃的牧场上取得的成绩。
但问题是——草原的环境,并非不可改变。
只要草原的牧场土壤有着足够的肥力,那么草料的生长,自然会迅速而繁荣。
“鸟粪石!”刘彻从嘴中吐出一个名词。
他确信,这是汉室控制草原的最大王牌,更是让游牧民再也无法威胁到中国的最大保障。
只要有足够的鸟粪石供应,草原的游牧民就可以定居下来,至少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定居,不再需要逐水草而居,他们的牧场会不断生长青草,供给他们的牲畜所需。
假如不需要迁徙,也可以吃饱肚子,谁会去迁徙呢?
第1501章 权衡利弊
除了王牌,汉室手里现在还握有多张可以打出去的好牌。
其中就包括了盐与茶。
早在去年燕蓟之战结束之初,夏义前往龙城的时候,刘彻就已经命令忠勇军和楼烦军,将幕南地区那几个著名的食盐产地彻底控制。
北方草原,本就缺盐很厉害。
现在,仅有的几个盐场,都在汉室控制之中。
他们想吃盐,就得到龙城去买。
盐这个东西,无论是对于牧民还是他们的牲畜,都是生命之源。
没有盐,人畜都要患病!
至于茶叶……
任何熟悉游牧民族生活习性的人,都会清楚这种神奇的植物饮料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性。
没有茶喝,牧民或许不会死,但肯定会难受!
控制了盐与茶,就等于控制了很多部族的软肋。
此外,中国产的粟米和小麦、酒类,也是汉室目前可以对幕南地区部族施加影响的商品。
至于铁锅这种奢侈品,更是从元德三年开始,就一直被匈奴各部追捧。
刘彻可听说了,拥有一只铁锅,一把菜刀,在匈奴各部之中,就是身份的象征。
这样想着,刘彻就敲了敲案几:“或许还可以加入五铢钱……”
汉室铸造的五铢钱,因为其外观精美,重量适中,同时含铜量很足,不仅仅受到了汉家臣民的追捧和信任。
就连三越和西南夷之中,也蔚然成风。
至于匈奴,刘彻也曾经听说过,有匈奴某部与汉家榷市贸易,坚持要五铢钱的故事。
在悄然之间,五铢钱就像一道飓风,横扫了世界。
短短八九年间,就占据了信用货币的头把交椅。
可惜,五铢钱的流通盘子,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严重缺铜的现实,在事实上使得,每年的铜料产量,远远赶不上货币的增发速度。
去年的铜锭产量甚至不足新增货币的两成!
这真是太尴尬了。
少府为了铸钱,几乎都快疯掉了。
要不是齐鲁五王和长安官僚集团们送的大礼包,恐怕现在,少府卿刘舍已然疯掉了。
“继续增加金五铢的铸造量吧……”刘彻在心里盘算着。
金五铢自元德四年问世以来,走过了坎坷而艰辛的道路。
与五铢钱不同,中国自古从未有过什么金银流通货币。
黄金在过去千年,一直被视为贵重金属,而不是一般等价物。
秦汉两代,虽然开始重视黄金的作用。
但其流通范围,却一直被限制在贵族士大夫之间。
直至马邑之战后,少府铸造了第一批一百万枚金五铢,作为犒赏给将官士卒的赏赐。
刘彻本以为,这会开一个好头,为黄金货币流通打下基础。
但哪晓得,他差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绝大部分士兵和军官,拿到了金五铢后,没有将之用去消费,而是跟地主老财一样,将这些黄橙橙的小可爱挖了个坑藏了起来。
而且,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将来自己死后,让儿孙将这些金五铢作为陪葬品给他带进棺材之中……
这可真是让刘彻气的几乎吐血。
他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从列侯大臣手里,一点点的抠出来,打算作为未来金本位货币的储备金的黄金,结果到最后,依然逃不了当陪葬品的命运……
当时,刘彻几乎就想要放弃了继续发行金五铢的想法。
还好他咬着牙齿坚持了下来。
而且不断的扩大和增加金五铢的发行量。
元德四年,整整一年,汉室只铸造一百万枚金五铢,耗费黄金大约八千金(在理论上来说,黄金一斤只能铸造九十六枚五铢钱,甚至可能更少,但少府在铸造过程之中,挖空了心思往金五铢里掺各类杂质,在事实上来说,如今的金五铢之中掺杂的杂质约占三成)。
元德五年,为了支付高阙之战的赏赐和犒赏,少府再次铸造了两百余每金五铢,加之当年,由于五铢钱铸量减少,为了发工资,刘彻授意少府额外铸造了两百万枚金五铢用于给官员发薪水。
元德六年一年之中,少府的金五铢铸造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六百万!
而今年到现在才不过十个月,金五铢的铸造量就已经达到了七百万!
庞大的金五铢存量,终于使得这种高级货币具备了流通市场和条件。
至少在长安和雒阳,商人在日常交易之中开始使用金五铢了。
民众也由此接触到这种黄金货币。
百姓开始接受并且乐于使用。
至此,汉室的金本位战略终于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该是霓虹的金矿开发了……”刘彻在心里盘算着计划,霓虹列岛,在目前来说,对于汉室,唯一的利用价值,或许就是这个群岛之地,那些因为火山爆发、地震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被从地底深处带到地表的贵重金属了。
不过,开发霓虹的金矿资源,让刘彻始终无法最终下定决心。
因为他很清楚,霓虹的黄金固然可爱,但霓虹的江河水源之中,却潜藏着一个巨大的魔鬼——血吸虫!
事实上,汉室现在的血吸虫,就是从霓虹被不知道是谁带回来的。
后世的考古证明,在汉初之前,中国本没有血吸虫病。
汉初之后的某一天,忽然,出现了血吸虫病。
之后数十年,这种可怕的寄生虫迅速繁殖,占据了吴越地区的广大水网,并且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扩散。
好在刘彻发现及时,已经命令会稽和江都等血吸虫重灾区开始消灭和控制这些可怕的寄生虫。
轰轰烈烈的夹竹桃栽种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
成千上万株夹竹桃,栽满了田间地头和水塘、河流小溪。
每到夏秋,夹竹桃的落叶和果实,落入水中,杀死了大量钉螺。
这种可怕的疾病,开始得到了初步控制。
但想要消灭,却需要医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至少也得研究出专门针对这种寄生虫和它们的宿主的药物才有可能。
刘彻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将血吸虫病限制住。
结果为了点黄金而前功尽弃。
这太不划算了!
第1502章 积极的大鸿胪
宣室殿大汉帝国无可置疑的权力中心和决策核心。
此刻,一场关乎未来的廷议,已经开始。
“朕刚刚得到情报,匈奴伪单于句犁湖,正在西域集结重兵,准备经由大宛之土,再次西征大夏……”刘彻缓缓的对着群臣介绍着局势。
匈奴人的西征,汉室其实早有准备了。
武苑之中,甚至每天都在讨论,一旦匈奴西征后汉室的对策和战略。
只是可惜,汉室现在连河西走廊具体情况都还在摸索和侦查之中,西域那边干脆就是两眼一抹黑,大约只知道一些知名的山脉以及有名的河流。
再远的话,就不是此刻的中国所可以掌握的情报了。
目前的汉室,除了大约知道大夏、康居、月氏在遥远的西方这些模糊的认知外,对于那个远方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
所以,推演和讨论,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自己画个靶子自己打。
但这依然无法让将军们胸膛之中的战意稍微冷却一些。
刘彻话音刚落,执金吾郅都就出列拜道:“陛下,既然匈奴伪单于西征,那么其老巢必定力量不足,臣愿率轻骑一万,自龙城出浚稽山,直取伪单于庭!”
其他将军列侯也都是激动万分。
有说要跟郅都一样去抄匈奴人的老巢的,也有觉得可以开启河西战略的,甚至还有人觉得,干脆把两个伪单于政权一次性全部消灭。
听着这些话,刘彻眉头微微一皱,摆手道:“如今,已是秋八月,塞外大雪将至……所谓出兵之言,可以休矣!”
这也是匈奴人为何选择在秋八月西征的主要缘故。
在这样的季节,匈奴主力西征,汉室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和拖延。
塞外的风雪会帮助匈奴人,将汉军留在茫茫草原上。
平城之战的教训,刘彻可没有忘记过。
当然了,真要去打匈奴,也不是不行。
将护濊军从安东调出来就可以了,这支扎根在安东的军队,如今已经完全习惯了在冰天雪地之中生存。
塞外的风雪,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日常而已。
再把忠勇军和楼烦军的精锐龙骑兵加强给护濊军,这样就完全组成一支一万四千骑上下的尖刀,直插匈奴心口。
不过,现在再去调护濊军,时间上来不及了。
而且,即使可以,刘彻也不会出兵。
因为,幕南都没有消化掉,就去灭亡匈奴的话,刘彻承担不起因此而导致的连锁反应。
自古以来,草原上都是一个强权倒下,另外一个强权崛起,彼此交错。
在汉室没有做好准备和熟悉怎么治理和统治草原前,贸然将一个腐朽的旧王怼死,只会给新王制造一块崛起的土壤。
所以呢,将军们想要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看到天子的态度,将军列侯们都明智的选择了服从,纷纷拜道:“伏唯陛下圣裁!”
这个时候,大鸿胪公孙昆邪终于找到了机会,出列拜道:“陛下,臣昆邪有奏!”
“讲……”刘彻微微笑着,看着公孙昆邪。
最近几年,大鸿胪衙门不断被边缘化,权柄和权责不断缩小。
甚至就连衙署编制和官员也不断被裁撤。
曾经,大鸿胪衙门强盛之时,拥有大小官吏数百人,仆从杂役以千计。
更握有许多优渥的政策。
但在现在,大鸿胪衙门已经不比死鸭子硬多少了。
如今的大鸿胪衙门,虽然依然名为九卿,但实则基本上丧失了过去所拥有的全部特权。
他的衙署从鼎盛时期的五个,被直接砍到两个。
衙门中的官员,从高峰时期的数百人,变成了现在的小猫小狗加起来也才百来号人。
在这长安城之中,莫说是其他人了,就是大鸿胪衙门的官员也都看不起大鸿胪。
出门在外,几乎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大鸿胪的官员。
每年考举,一旦有人被分配到大鸿胪,那必定是撒泼打滚,死也不肯去上任,即使去了,过个两三天,也自动挂印逃亡。
实在是这个衙门,既没有油水,也没有权力,甚至没有存在感。
眼瞧着大鸿胪在自己手里面,日渐衰微,公孙昆邪和他的左右丞急的满头大汗。
倘若,在他们手里,大鸿胪衙门画上句话。
那么,青史之上,他们的大名必定铭刻其中。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公孙昆邪为了不让自己变成最后一任大鸿胪,只能是拼命做最后的挣扎了。
刘彻可是听说了,公孙昆邪在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