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唐(营候)-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要再耽误时间了,免得被他人发现。你赶快逃出去。你只要走了,我自然有办法,你不用管我。”
翟让这才流着眼泪逃到牢外,不敢呆在洛阳城内,逃回家乡。他有一个堂兄,见他私自逃回来,知道躲在家里也不是事儿,官府早晚会找上门来,再把他拘了去。便连夜和他一块逃到滑县瓦岗,落草为寇。
随后,王伯当,单雄信,李绩,贾雄等人先后上山,组成团伙,打家劫舍,树起了反隋大旗。
其实,翟让此人对大隋仍有很深的感情,他本人在骨子里并不愿意造反,也没有什么宏远的志向,只在瓦岗附近打家劫舍,能保住山内喽罗有吃有喝,他自己安安稳稳当一名山大王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那李绩却是一名饱读诗书之人,心中很有丘壑,有不世之才。便劝翟让不要总在瓦岗附近打家劫舍,这样早晚会引起瓦岗附近的居民的反感。要劫就要做一笔大的买卖,去劫隋朝的朝供和粮食。捞一笔便够瓦岗寨吃几年。
翟让信以为然,便到运河附近专门劫掠来往的隋朝供银船只。那些挥动的府兵一见贼军便望风而逃,只顾自己的小命,而置大隋官银而不顾。他们尝到了一次甜头,便屡次劫掠,对大隋坑害不浅。
杨广听到这里一声喟然长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士气丧落到这等程度,实在是让孤颜面失尽,无法向列祖列宗交待。
李栋又道,这还算不得严重的。
杨广惊异地问道:“难道还有比这更危险的?”
李栋又说道:“杨玄感此人,圣上还有印象否?”
怎么会没有印象,杨广记忆太深刻了。正在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此逆贼倒打一靶,如果他听信了李密的建议,不是攻打洛阳而是占据幽州的话,孤差点就回不了长安,回不了洛阳,而只能在北面称孤了。
李栋大喝一声:“对!我要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当时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三个计谋。上谋就是攻打幽州,截断圣上回洛阳的路。使圣上和大隋境内数百万的府兵失去联系。如果这一招被杨玄感采取了,现在大隋还有没有这样广袤的疆域还不知道。
第二个计谋便是夺取长安。那可是大隋的帝都,一切重要的人物全在那里居住。如果长安被攻打下来,天下为之震惊,人心骚动,恐怕天下举旗之人不会像现在这样稀疏的吧?
杨广不得不点头同意李密所出的计谋非常具有远见。
李栋又道:“这第三计才是攻取洛阳。洛阳是东都,刚刚修筑不久,城高且坚,还有城内精兵把守。本来是很难攻打下来的。但因为洛阳附近有三个粮仓,黎阳仓,兴洛仓,洛口仓。尤其是洛口仓,里面存储着大隋数百万石的粮食。上亿斤。如果洛阳攻打下来,这上亿斤的军粮被逆贼夺了去,因守一个洛阳城,十年也打不下来啊!而且大隋没有军粮便无以征发军队,这等于是断了自己的一条大腿,血流干而亡。”
杨广心有余悸,脸色苍白称道:“幸运的是来将军和宇文述将军为孤灭了此贼。才没有让他成事。到现在提起杨玄感此贼,孤的心里还是一个劲的跳。好险啊!”
“经过此事,圣上领悟到了什么重要的信息?”李栋反问到。
稍一思考,杨广便称道:“那就是我大隋江山固若金汤,任谁树起不臣之旗,也难以撼动根本。”
李栋此时变得十分大胆,称道:“圣上此言差矣!”
天下群盗峰起,却始终不能成大气候,只因一个原因,唯一的原因:他们只是农民军,没有远大的志向,只在起义附近的地盘上,求一口温饱就满足了。毕竟他们是农民,不是和圣上争夺江山的。
但杨玄感和李密却有着明确的目的,攻打国都长安,攻打东都洛阳,从根本上动摇大隋的基业。杨玄感此人志大才疏,实不足虑。真正可怕的倒是李密。
杨广这时想起来了,李密此人年轻的时候,还在父皇杨坚的身边作千牛备身。此人面黑而眼光犀利,看人的眼神十分不舒服。自己曾暗地里告诉宇文述,要李密回家,不要让他在身边做千牛备身。
宇文述也做到了这一点,让他回家读书,通过科举考出来再出仕。不知道为什么却被杨玄感给笼络到手里。
李栋道,这话还得从丞相杨素说起。
李密读书很用劲,经常一边放着牛一边读书。一天他回城的时候,因为读书特别用心,无意间冲撞了杨素的队伍。那些府兵大骂不止,杨素听到一些消息,便探出头来问到底是何事。
府兵告诉杨素,说一名黑丑的小儿,骑在牛背上,撞进了府兵仪仗队。杨素感到非常好奇。一般的百姓,见了自己躲避还来不及,恐怕被府兵给误伤,此儿竟然如此大胆。
第202节:天子跪平民
杨素当面和李密交谈,李密的见解独到,震聋发馈。杨素愈发喜欢,把他带到府中,促膝长谈。据说二人谈了三天三夜也不知疲倦。
后来,杨素对儿子杨玄感称说,他们的才华已远超普通人,但和李密相比,犹如天上的星辰与日月比光华,犹如一碗水和大海比深邃,简直不值一提。李密的成就,甚至在他自己之上,要杨玄感好生对待李密,绝不可以轻慢。
杨玄感深以为然,私下与李密交情甚密,二人相处如鱼得水,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隔几天不见面,便觉缺少些什么,只差没有穿一条裤子睡一张床了。
圣上初登基,杨素因从龙有功,位高权重。圣上掌大政日久,随着杨素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圣上一心盼着杨素早死,好将他手中的大权削弱,加强统治。
杨素得到消息后,便称病不上朝。他的病其实是假,心病才是重要的。他害怕圣上将有对他不利的举措。
圣上当时派亲兵给他送药,亲兵回来以后,圣上问病得如何。亲兵说病得很重,你的一句话,千万杨素之死,也是杨玄感起兵造反的主要原因。
杨广道:什么话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孤已不记得了。
圣上当时说的是“病得要死了嘛?”几经转折,杨素听说这句话以后,什么药也不再服,拒绝配合治疗。只求速死。他心中最明白,若是他多活一天,他们杨家便多一天的危险。他死了。儿孙们兴许还能保全。结果不久,他便不治而亡。
杨玄感便是从这时候,产生了对圣上的不满,造反之心也是从那时候潜滋暗长的。但他心府很深,一直不带到表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同时在寻找机会。
圣上北征高句丽。百万大军精锐开到北方,国内空虚。杨玄感便召集杨素生前的旧部,称说来将军谋逆。借口举兵。
虽然杨玄感起义已被灭四年之久,但恶劣影响却没有随着他的死去而淡化,反愈演愈烈,大有席卷天下。囊括九州之势。
“为什么杨玄感举旗造反影响如此强烈?孤难道真的做错了?”杨广脸色苍苍。眼神迷茫而辽远,似乎回到了千里奔取幽州,那惊心动魄的一夜。
李栋称道:“知世郎也好,杜伏威也罢,甚至瓦岗寨都不值一提。只因为他们全是农民义军,没与圣上争取天下逐鹿中原之野心。杨玄感身为大隋世袭公爵,在大隋内部撕开了一道伤口。这道伤口是致命伤,内伤。很难治愈。瓦岗只不过是皮肉伤,对身体康健并不起重要的作用。”
“现在。代表大隋内部不满势力的杨玄感和李密,及大隋外部势力的翟让,两种势力内外结合,才是致命的危险。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大罗神仙重生,也束手无策,难以治愈。”
李栋一躬到底,不敢抬头:“这也是草民屡次见诏而不敢奉诏的主导原因。”
杨广听到陈年旧账,往事如潮,一幕一幕涌上心头。经李栋鞭辟如理的分析,杨广坐不住了。眼下大隋病入膏肓,表面虽仍是一只庞然大物,实际已步履蹒跚,举步维艰,轰然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了。
杨广两手神经质般战战栗栗,端茶以掩饰不安的内心,茶盏也因双手抖擞剧烈发出清晰的“嗒嗒嗒”声。想端到嘴边喝一口,怎也喝不下去,干脆重重地放到面前长形条桌上,眼神迷离,神情恍惚:“依你所言,孤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逆贼猖獗而不能奋起作为,只能坐以待毙,坐等别人的刀爷加身了吗?”
李栋默然不语,事关重大,不敢轻易发言。要说必震动杨广内心,使他不得不同意自己的要求。
杨广突然起身,快走两步,来到李栋面前,屈膝下跪,抱着李栋的双腿哭求:“孤有错!孤对不起先帝百战创业之苦。孤有错!错在不该疑心过重,逼死杨素,更不该举全国之力北征高句丽,致使民不聊生,反旗遍地。孤不想落个亡国之君的恶名,使千载之后,仍不得片刻安息。”
“先生之才如九耀,上可光辉日月,下可普照万众,前可齐肩古贤尧舜禹,后可覆盖悠然千载。还请先生不吝教诲,拯大隋免毁于一旦!”
杨广身为大隋帝皇,给一介平民跪倒叩首,抚腿大恸,大诉衷肠,声嘶力竭,其情甚哀,使人不能不动容。
身为一介平民,李栋受不起那一拜。只得同样跪倒下来,请求杨广起身说话。
“不!先生若是不答应,孤……我……跪死在先生面前也不起来!”杨广此时哪还有天子之威风,倒像撒泼耍赖的乡间小儿,向陌生人要糖吃一般。
李栋知道,刚才自己的一番话,惊动了他的内心。杨广切实认识到了,眼前已到了不得不出手,再不出手彻底无药可救的地步。如果能够将杨广从濒死的边缘扯回来,对整个历史进程来说,也不失一步好棋。
杨广初登基的时候,毕竟很是励精图治,作出一番利国得民影响深远的大好事。如开科举,影响千年以后的各朝各代取士制度。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民族融合和团结,也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的步伐。穿越以前,南方经济发达固然有多重原因和历史条件造成的,但杨广开发江南,使南方人口激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杨广不随着功高赫赫而不思进取,只一味贪图口舌身体之欲,千百年以后,也能落个英明君主之名。可惜他步入岐途,直闹得身亡国灭,骂名千古。
现在杨广给自己下跪了,可见他的内心对自己所求十分强烈。希望自此以后,能痛改前非,洗头革面,重新为君做人。
“好吧,我答应你出面做事,为你荡平天下。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以后绝不可以贪恋宫帏,远贤而近佞。也要奋起直追,有所作为。”李栋不知不觉间把杨广的天子身份给忘掉了,不再称圣上而是以平等的视角称“你”。
杨广听到李栋终于答应了,才破涕为笑,被李栋和亲兵搀扶起来。亲兵其时已经傻眼了。高高在上,位至九五至尊的皇帝杨广,竟然给一介平民下跪,这岂不是滑天下之稽?
只有司空星云一人心中雪亮,李栋的本事才刚显出冰山一角,他远绝不止这些。别说杨广,假以时日,全天下的人都要臣服他的脚下,倾身跪拜,山呼万岁。他是李栋安排的人,绝不轻易泄露这个秘密,除非他有第二条小命。
其实司空星云和李栋都没有从眼前看透杨广。为保护他自己的江山社稷,他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包括将来李栋影响了他的统治,他也会采取措施。
杨广起身以后,心情有所缓和,不似刚才那样激动,缓缓称说:“但不知你如何安排作战,将瓦岗一举歼灭?”
李栋想了一想,才说道:“安排安排,就是根据对方的条件,做出相应的举措。这得要根据瓦岗的动向布局。我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将采取什么行动。等我到瓦岗附近了解一下军情才做安排。”
其实李栋自然知道大海寺一战才是关键。但李栋不能轻易说出来。秘密就那么一点,讲出来别人也能做到。可是,李栋不放心别人会出手拯救张须陀。因为张须陀的存在,衬托许多大隋将军,成为酒囊饭袋一头。
也只有李栋秦琼罗士信兄弟三人,对张须陀是真心实意的。也只有从大海寺一战,扭转张须陀对大隋同僚的美好印象,使他警醒到底该怎么做。这样一个契机,李栋不会轻易拱手让给他人。
“既然这样,孤就悉听尊便了。孤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只要将瓦岗胎死腹中,不使他们呈燎原之热就心满意足了。”杨广说道。
然后,杨广给李栋亲手写了一封旨意,要李栋带着这封旨意,到东都洛阳找于仲文。在大方面上,于仲文作总调度,具体细节,于仲文也必需听从李栋的调度。无形之中,于仲文倒成了李栋的助手,成为偏将了。
杨广在李宅盘桓数日,才依依离去。李浑和陆离儿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内心震动无比。他们怎么也闹不明白,李栋年龄不超二十岁,还没有弱冠,何德何能让杨广屈尊下驾。
自然的,这一切都是李栋在高句丽就暗中安排好的。司空星云功不可没,于仲文也在一边煽风点火。
杨广走后,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停当,李栋孤身一人赶赴东都洛阳。
途经瓦岗的时候,李栋打量瓦岗丛山,山高水险,林深谷峻,端的是易守难攻,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但是,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只要利用有利的条件,便可以转化,使对自己不利的,转化成有利的。在这于运作,也在于谋划。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何况瓦岗发展史上,本身便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203节:东都大阅兵
李栋抵达东都洛阳,已是十月末,天气加凉,穿双层衣服才觉身上温和。从章丘起程,嫌东西多不太方便,李栋几乎没带什么,只带所需盘缠资费,轻装上路。天气加凉时,吃了些小苦头,只他身体年轻强健,无甚大碍。
于仲文老将军只知道李栋要来洛阳,却不知道他在路上耽搁多久,何时能到。每天派人在洛阳东门迎接他。
李栋不认识于老将军派的人,二人在上东门擦肩而过,直接进了城。
洛阳城是座古城,许多朝代国都都在此建立,城墙修筑当然坚固。洛阳城分南北两部分,洛水从西到东把城一分两半。南部居住的是普通百姓,而北城是皇城,许多王公大臣的家眷都住在城北。
按照杨广指点的地点,李栋赶到于老将军的府上,说明来意,要府兵禀报。
不一会儿,府门中门大开,为首一人须发皆白,但步履矫健,浑不似年迈之人,正是于仲文将军。大概从高句丽谈判归来,于将军受到杨广的重视,越活越年轻了。
他身后带着一帮管家仆人,隆重迎接李栋。
于老将军见李栋身上衣服单薄,站在风中强自镇静,当时脸色一唬,称道:“我派人在上东门接你,你没遇到?”
李栋羞涩一笑,上前给老将军施礼,礼毕才称道:“我不认识他们,他们又不认识我。大概错过了。”
“赶快取上等湖绸给李栋披上,天气这样凉。小心着凉。”于老将军吩咐身边的管家。
管家稍怔一下,转身回府去了。一路走,一路琢磨。听于老将军一直谈起这李栋,对他夸奖有加。没料如此年轻,已是于将军的副手,真是后生可畏啊。自己一辈子到顶看来也就是管家的命了。
于老将军说话间,把李栋请到府上,在正堂居坐,命人看茶。李栋接了茶。一杯下肚,才觉身子不那么冷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把你盼来了。你也真是的,不挑好时间,偏挑这大冷天出门,岂非自找苦吃?一路还平安吧?父母身体康健?孩子还招人喜欢吧?”于老将军半是埋怨半是关心。从里到外问个遍。只字不提行军布阵之事。
李栋猜测他不愿在府上谈论政事,便回口称说家人一切都好,也向于老将军的家人请安。
二人正在闲聊之中,管家匆匆进了正堂,手中托着一件上好的紫绸袍,大概于老将军平日不常穿,看上去一团簇新。来到李栋面前,管家陪着笑脸称说:“于将军。衣服似乎有些宽大,不知小郎穿在身上。是否合体。”
于将军脸色一沉:“嗯——怎么说话的?这位虽然年轻,却是用兵好手,即便是我,也自觉不如。他是受诏命帮助我大隋平叛,官位仅次于我。假以时日,绝会在我之上。前途不可限量,以后见他要尊重一些,要称……”
于将军沉吟着,考虑以什么称呼称李栋更合适。
李栋赶忙接过话称道:“于老将军抬爱了。我年纪轻轻,何德何能?错把章丘一干民众的功劳按在自己身上,没的让在下脸红惹人笑话。什么大将军的,对我来讲,弃如敝履。只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位置,为朝廷效一份臣子当尽的绵薄之力,已经是感恩不尽,还敢奢求什么高位呢。于老将军就称我李郎吧。”
其实临来的时候,杨广封李栋为右翊为大将军,稍稍次于左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左将军之职。于老将军年逾花甲,做自己的爷爷也绰绰有余。李栋不想在他面前卖大,况且他只口不提军务,李栋也不愿意在这里攀高低。有倒是客大不压主嘛。
于仲文一辈子行军打仗,对军务之事捻熟。名字可以随便叫,职务却不能乱了套,该叫什么就叫什么,不然依李栋新来乍到,根基不稳又寸功未立,底下那些虎贲郎将也不服气。官职一旦落实了,嘴上叫着,军令行着,自然而然就捋顺了。
“先前攻打突厥的时候,我节制天下诸军,攻打高句丽,我名义上节制诸军。托个老而无耻的话,实际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上次托圣上旨意,到章丘请你出山的时候,便嘱咐我,许你担任我的副职。依老夫愚见,便称你一个副帅之职,你看意下如何?”
李栋一听这样可不行,大将军之职满把抓,这元帅称号却不是任何人想摘就能摘。弄不好就给人留下谋逆的口实。自己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谨慎些才妥当。
“圣上有旨意,嘱我任右翊卫将军之职。随老将军左右,出谋划策,做个狗头军师。主意还需于将军拿,我只不过是一个参将。哪敢以副帅自居,这真是折煞在下了。”
李栋说着起身,从管家手中接过紫绸袍,穿在身上。在管家的帮助下,左右转了一圈,果然觉得衣服有些肥大,所幸并不十分宽大,毕竟里层还套有两件秋装。
于老将军也看出来了,李栋年轻,身材挺拔瘦削,穿自己的衣服显得很是宽大。呵呵一笑道:“今天就凑和着穿,老于连夜去制衣坊订制十件绸衣,要他们连夜加点,不能耽误李将军的正事。”
于管家连连称是,然后退出正堂,屋里只留下李栋和于将军二人。
于将军饮一口茶,缓缓称道:“实不相瞒,我春秋已老,不似你们年轻人,正当盛年。这次名义上我仍是主帅,实际上圣上之意,是以我的老脸面,替你压住阵角。一切军务都依你的安排。我想知道,你用什么办法对付瓦岗以及诸逆的?”
李栋听完以后,抱手回话:“我骤然就职,对这军旅之事,十分陌生,我想……最近几天,先检阅一下府兵情况,再做定夺。至于老将军所言,要我主拿,这是万万不可的。没有您的军威,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带兵出去啊。”
离张须陀和瓦岗发起总终的战役,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总算及时赶到,没有误了季节。要想拯救张须陀安危,必需抢在十二月一日之前,提前埋伏在大海寺附近。等张须陀和李密相互攻伐的时候,出其不意引军攻打出来,才能起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如此这般,接手府兵之职必需越快越好。最好是明天便整顿军务。可稍一考虑,李栋便觉得冒然提出明天检军不大好。给人一种急于抓军权的错觉。只得改口称说,最近几天,到底是哪天,还要看于老将军的安排。
于老将军一辈子带兵,岂会听不到李栋话里藏话。当即表示,只要衣服赶出来,明天便可把军务交给李栋。李栋推脱几次,见推辞不掉,也没再客气。
第二天一大早,于管家带来了四件秋装,一色的紫色湖绸,光滑细腻,摸上去像处子的肌肤。管家称说,这是制衣坊所有坊工连夜赶出来的,十件数量太多,一时赶不出来,便先做秋衣四件,不耽误李栋的政事为要。
于老将军见了满心欢喜,李栋也十分高兴。看来马上就可以阅兵了。
饭毕,于将军和李栋各骑一匹好马,一前一后奔向城外府兵大营。赶到营中,于将军给执衣传令,让各将军聚结府兵,排好队伍,等新任将军训话。
也就一顿饭的功夫,执衣便跑来报信,称已经结集完毕,问于将军何时开始。
于老将军把证询的目光看向李栋。李栋稍一沉思,便起身称道:“既来之,则安之。趁早不趁晚,那就现在吧,省得让府兵站久了心烦,以为我这个新来的将军故意折腾他们。”
于将军哈哈一笑,带着李栋来到检兵方台。老将军和李栋客气几句,让李栋先上台,李栋哪敢托大,坚辞不同意,老将军才率先登台。
李栋站在台下打眼一望,遍地黄澄澄的,队伍整俨如林,犹如熟透的麦浪。台下人数约有三万,府兵虽然众多,却都静悄悄的,连咳嗽的声音也听不到。每支队伍前面,站着威武挺拔的一名虎贲朗中将,目光都盯在了李栋身上。看这位年轻的副帅,到底有何出类拔萃的本领,如此年轻,便统领这样一支府兵。
清一清嗓子,于将军中气十足,朗声说道:“圣上有令,自今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