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不周)-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同等数量的魏军,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就算骑兵数量不落下风,可是指挥这么大规模的战事,依然需要极高明的运筹能力。
“没有?”魏霸提高了声音,脸色变得很严肃。他厉喝一声:“耻辱!懦夫!”
众人惊骇莫名,不知道魏霸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火,而且口出恶言。只有陆逊猜出了魏霸的用意,不由得苦笑一声。
“你们恨陆将军,是因为他曾经在战场上击败你们的父辈。你们如果想复仇,就应该在战场上击败他。可是你们做不到,只能像小儿女一般的怒目而视。这样你们就能击败陆将军,洗清自己的仇恨?”魏霸厉声道:“错!你们这样只会让人耻笑。如果有机会再一次在战场上相遇,你们会比你们的父辈输得更惨,输得更加彻底。”
冯进、张威等人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我可以不谦虚的说,我是唯一击败过陆将军的人。”魏霸放缓了口气,一字一句的说道:“你们一定很好奇,我为什么能击败他。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进入武陵之前,我就知道有一天我将面对他,不得不与他为敌,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研究他。当我们在战场上相遇的时候,我对他以前的一切了如指掌,而他却对我知之甚少。”
“所以,我赢了他。”魏霸环顾四周,冷笑一声:“现在,我把他请到你们的面前,让你们来学习,来研究,你们却只会像个没长大的小儿一样撅着嘴,坐在一旁生闷气?知耻而后勇,你们连学习的勇气都没有,还想建功立业?”
第0874章 世家之心
众将被魏霸说得无地自容,却也没有人能拉下脸面,现在就来和陆逊推杯换盏。魏霸也不强求,一边喝着酒,一边和陆逊聊起了古今战事,天文地理。
说到精彩处,两人相视而笑。
冯进等人虽然没有插嘴,却竖起耳朵听着。他们也都是有实战经验的战将,心里有强烈的建功欲望,平时也比较留心这些事,多少都有点自恃其能,总觉得自己没能飞黄腾达,并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没有机会,跟着孟达、李丰这样的庸将,只好自认倒霉。现在听魏霸和陆逊谈论,这才发现他们的眼光境界都大大不足,同样的战事,经过陆逊和魏霸一分析,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感觉。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概就是冯进等人现在的感觉。嘴上不服气,心里却不得不承认,如果再次和陆逊相遇,他们还是没多少取胜的机会,报仇雪恨基本上是痴心妄想,能不像十年前那样一败涂地已经是福星高照了。
到了这时候,他们也理解了魏霸的用意。请陆逊做主将,一方面是他的确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是让他们有个观摩的机会,看看真正的名将是怎么用兵的,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接风宴有些沉闷,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说话,其他人都竖起耳朵,闭上嘴巴听。沉默间甚至有些冷漠,可是当局者却知道,今天这顿酒喝得大有收获。
宴后。魏霸轰散了众人,把陆逊留下。重新摆上茶,然后让人铺开了地图。
水开了,茶香四溢,魏霸提起铜壶,给陆逊添了一杯茶,笑道:“将军尝尝,这是我蜀中的国茶。”
陆逊接过杯子,笑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我知道的那点东西,将军都已经知道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又何必再这么客气?”
魏霸也笑了:“将军误会了,这可不是有求于你。这是替刚才那帮竖子向将军道歉的。”
陆逊笑了笑:“无妨,他们的心情我能理解。”
“那倒也是。”魏霸在陆逊对面坐下,捧起一杯茶。浅浅的呷了一口。“令弟子璋已经入宫为郎,他学问不错,为人沉稳,丞相和大将军对他印象都不错。”
陆逊眉毛一挑。
“闻说你的从妹为了弟妹,至今未嫁。皇后颇为赞赏,想征她入宫为女官。不知道陆将军意下如何?如果愿意的话,她可以把弟妹一起带到成都,与子璋作伴,也是一件好事。”
陆逊抬起眼皮,静静的看着魏霸。魏霸含笑不语。低头呷茶。
“将军,你的一片好意……”
“不是我的一片好意。是丞相的一片好意。”
“丞相?”陆逊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孔明果然是滴水不漏。”
“将军,这也是一片好意啊。你刚才也看到了,诸将对陆将军可是恨之入骨。其实,最恨将军的不是他们,而是陛下,你说是不是?丞相这么做,也是为了凸显将军的地位,让那些人不能轻举妄动。”
陆逊斜睨着魏霸:“这件事里面,有没有你的功劳?”
魏霸掐起指尖,得意的笑道:“实不相瞒,有那么一点点。”
“果然。”陆逊仰天长叹,“我陆逊何德何能,居然能让丞相与将军两位奇才如此在意。看来,我不认命也不行了。”
“将军这就对了,人不能与天斗。顺天应人,大吉。”
陆逊撇了撇嘴,没有接魏霸的话头。被诸葛亮和魏霸联手算计了,他并没有什么不安,相反倒有些释然。有成都朝廷出面,他以后脱离吴国,归入大汉是顺理成章的事,就连孙权也不能说什么。与其说诸葛亮和魏霸给他下了一个套,不如说他们帮他解开了一个套。
而他的报答只能是努力作战,确保对曹魏的压力,实现成都朝廷预定的战略目标。
陆逊的肩上仿佛卸下了一个千钧重担,整个人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他一口将杯中的茶饮尽,伸手提起壶,给魏霸续了一点,又给自己添了一杯。
“将军,听说你在成都讲天下之势,精彩纷呈,我恨不能身逢其会。今日无事,将军能否让我也开开眼界?”
“你真想听?”
“当然。”
“那好。”魏霸起身,打开旁边的一个箱子,从里面拿出一部书来,小心的放在陆逊面前。“这是丞相让人入胡市收集来的资料,我说的那些尽在其中。我魏家书坊刻版出品,首印三百部,一抢而空。我特地给将军留了一部。”
陆逊惊讶不已,放下茶杯,拿起书,翻了两页,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他从头开始看起,先看了目录,便已经惊叹不已。三国以前的书,是没有目录一说的,只有看完了全文,才能明白究竟讲些什么。有了目录则不同,看一遍目录,就能知道大致内容。陆逊虽然不知道目录是怎么回事,可是他聪明过人,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地理,风土人情,兵力,矿产,这部书很全面啊。”
“内容够广博,深度却不够。毕竟都是些道听途说的,没有经过实际考证,其中错误必然不少。”魏霸却有些不以为然,淡淡的说道:“不过,能给天下读书人打开眼界,这本书将来必然会青史留名的。”
“将军的战舰之会也会青史留名。”陆逊笑了起来,将书放在肘边,轻轻的拍了拍:“以后不怕军中寂寞了。”
“将军,可不要将此书当成消遣之物。”魏霸提醒道:“武帝开西域,由张骞出使起。我大汉能不能再一次迈出脚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就从此书起。若是只当成一本茶余饭后的闲书,那将军也许会错失良机。”
陆逊目光一闪:“将军放心,我会留心的。若真如将军所说,我纵使不能躬逢盛事,也会让我儿陆抗附将军骥尾。”
魏霸松了一口气,举起杯,和陆逊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他费了那么大的心血,又是演讲,又是编书,为的就是打开读书人的眼界,让他们把注意力投向四海。同样是读书人,像陆逊这样的读书人自然影响力更大,也更能左右朝廷的政策。要灭掉世家千难万难,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海外,却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世家有能力,也有经济实力,由他们来做开拓先锋最合适不过。
后世欧洲启蒙运动,文艺复兴,骨干就是那些有钱有闲的贵族。他现在撒下了种子,能不能开心结果,尚未可知,但是他至少努力过了。他相信,与曹操、诸葛亮、孙权单纯的压制世家相比,疏导也许更容易成功。
当然了,要想改变三四百年来儒家的内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个两三代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能不能亲眼看到都是个问题,更别说陆逊了。眼前最迫切的还是和诸葛亮争夺世家的支持,就当前的局势看来,在对吴郡陆家的争取上,他有先发优势。
……
姜维勒住缰绳,回头看了一眼长安城。
长安城巍然不动。
“唉——”姜维轻叹一声,收回目光,看着身边的桥月。桥月在他身边呆了几年,已经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只是心思依然很单纯,到哪儿都忘不了那个熬粥的陶罐。
“将军,你怎么了?”桥月被姜维看得发毛,摸着自己的脸道:“我脸上有什么?”
“没有。”姜维收回目光,轻策战马:“你知道我们要去哪儿么?”
“知道,将军去敦煌做太守嘛。”
“你知道敦煌有多远?”姜维低着头,身体随着战马起伏,心也似乎跟上一上一下。“敦煌没有关中富庶,也没有关中热闹,到了那里,你也许几年都回不了一趟家,也许……”
桥月打断了姜维。“可是那里有将军。”
姜维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他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桥月,去敦煌之前,我们去一趟冀县。我带你见见我的母亲,可好?”
“为……为什么?”桥月突然明白过来,脸上飞起两抹嫣红。
“没什么,我就是想告诉她,我不是一个人去敦煌,让她放心。”姜维回过头,看了桥月一眼,展颜而笑。笑容灿烂,仿佛破云而出的阳光。桥月低下头,紧紧的抱着她的粥罐,下巴搁下罐子上,脸红如天边彩霞。
“走!”姜维大喝一声,催马扬鞭,战马“希聿聿”长嘶一声,撒开四蹄,向西奔去。五百余亲卫骑扬鞭策马,紧紧跟随。他们被姜维突然爆发出的高涨情绪所感染,大声呼喝着,大声说笑着,没有一丝落寞,只有无限的豪情。
李丰站在城头上,看着姜维消失在远处,撇了撇嘴,下了城,穿过宽阔的庭院,来到李严的面前。
李严打量着李丰,打量着他脸上的不屑,突然问道:“你说说看,丞相为什么要把姜维送到敦煌去做太守?”
李丰离开江陵之前就得到魏霸的点拨,知道诸葛亮这么做别有深意,可是他并没有真正明白深意在哪里。听了李严的话,他有些局促。
李严叹了一口气:“丞相这次是真的要重开丝路啊。”
第0875章 海阔凭鱼跃
李丰愣了半晌,这才恍然大悟。
蜀汉在朝堂上互相倾轧的同时,还面临着经济上的争权夺利。
这件事的引子来自于魏家研制的新式织机。织机据说是由李譔设计的,魏霸可能也在其中起过一定的作用。新式织机一面世就显现出了不小的威力,其效率几乎以倍数增加,很快就将旧式织机全部淘汰一空,并因此推动了蜀锦的迅速发展。
现在蜀地织锦的年产量是新式织机出现前的五倍,如果不是受限于原料生丝,估计可以达到十倍以上。产量的大幅增加,必然导致价格的下降,可是这些年蜀绵价格不降反升,就是因为海外市场的开拓。
那些增加的产量基本都被交州来的商人消化了,与此同时,大量的利润也进入了魏霸的腰包。
魏霸为什么财大气粗?都是这么来的。他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聪明才智赚来的。
最近这几年,交州、荆州出现了不少富甲一方的豪强,交州以士家为代表,荆州则更多,武陵有廖家、潘家,五溪蛮部落首领,长沙有桓家,襄阳有习家,都是附着在魏霸身上一起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名声不显,可是实力却增长迅速,让人咋舌。
现在魏霸坐镇江陵,他肯定会想办法利用荆州空闲的土地种桑,一旦解决了原料问题,丝绸行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如果魏霸再占领了以丝织品扬名天下的兖州、青州一带,钱途更不可限量。
诸葛亮在关中的时候就注意与魏霸争夺财源。他大量收购生丝,在关中开办织坊。并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关中、汉中世家依附。现在,魏霸通过并州之战议功,费了好多心血,把诸葛亮拽回成都,并把姜维挤出了关中,关中的好处大部分由李严接收了。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全部放弃,他把姜维安排到敦煌做太守,看似把姜维贬到了边远地区。实际上是让姜维牢牢的控制关中的外销途径。
丝织品是奢侈品,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的,要想发财,只有外销。关中能够外销的市场主要以西域为主,姜维做了敦煌太守,就卡住了这条丝路的咽喉,可以将大量的财赋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有了钱。他就能办很多事,或是联络草原上的胡人为已所用,或是征伐西域,将西域重新收回。这是诸葛亮之前就想让魏延做的,因为战事拖延,没能完成。现在交到姜维的手上,算是交给了一个最贴心的人。
如果能收复西域,姜维就有足够的战功升迁。他强大了,诸葛亮就有了倚仗,在朝中说话更有底气。
这么一来。对大将军府的威胁就很大。
想通了这一层,李严还能对入主关中兴奋不已吗?胜利只是暂时的。关中就是一个坑啊。难怪魏霸不来,他在荆州、交州多舒服,诸葛亮根本控制不住他,而到了关中就四面受限,想要发展,大不易啊。
统一天下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三路大军都已经在做前期准备。魏霸担任了东路大军的主将,陆逊担任了中路大军的主将,李严自然就是西路大军的主将。可是细细一思量,就会发现李严这一路其实是最弱的,不仅发展空间有限,背后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姜维,身边有一个摸不清底细的吴懿,成都有一个时刻注意他的丞相。比起魏霸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李严觉得自己就像是养在鱼缸里的鱼,就是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也被坚固的鱼缸限得死死的。
要说李严不着急,那都是谎话。可是最让他着急的还不是面临的局势,而是眼前的儿子李丰。
这智商真让人着急啊。就这本事,以后还怎么和诸葛亮、魏霸斗?就算诸葛亮活不到那时候,魏霸也足以把李丰玩死十几回啊。
一想到这件事,李严就有些后悔。当初因为对诸葛亮的恐惧和对关中的贪婪,他离开了成都,现在关中入手了,却无法真正掌握,而失去的却非常明显:他没有了足够分量的智囊,马谡身为大司农,他不可能跟着李严到关中上任。
诸葛亮,你够狠。李严恨得牙痒痒。
“你来关中之前,魏霸有没有对你说什么?”
李丰得意的笑了:“当然,我得到了他的承诺,赵素等人将会全力支持大将军府。”
李严诧异的看着李丰,有些不太相信。
李丰泰然自若:“父亲,这件事,你就交给我吧。”
李严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
……
五月,魏霸带着一万水师赶到了广陵,随行的不仅有夏侯玄、诸葛直,还有不少由海盗江贼改编成的水师将士。这些人立功之后,在南郡、襄阳一带安了家,落了籍,有了土地,成了有恒产的正经百姓。有一些人厌倦了刀头舔血的日子,不愿意再从军,有一些人却怀念杀戮的生活,安顿好了家小,又跟着魏霸杀奔东海。
魏霸的队伍中只有一艘巨舰,其他的楼船都是从豫章船厂缴获的楼船,也是经过改装的,大概有十来艘,气势依然不可小觑。来迎接的孙韶等人看了,不禁暗自叹息。那些楼船都是孙权准备用来对付襄阳水师的,没曾想成了魏霸的战利品,全是白忙。
孙韶已经收到了孙权的命令,知道这次共同出师,广陵郡将成为东路大军的基地。魏霸是主将,他是副将之一,要听魏霸的指挥。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孙韶就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若非意外,吴国没有翻身的可能了。现在的孙权只想保住他的王爵,也只能保住他的王爵,对成都朝廷已然没有还手之力。
一看到魏霸,孙韶就报告了一个消息:曹魏已经派人封公孙渊为燕王。
魏霸听了,无动于衷的嗯了一声。孙韶不解的追问了一句:“将军,你不觉得失望么?”
“失望什么?”魏霸反问道:“相反,我觉得很开心。”
孙韶狐疑的看着魏霸,不知道他是自欺欺人,还是掩饰。
见孙韶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魏霸叹了一口气:“听说将军是曾经打得曹丕弃车而逃的猛将,什么时候把希望寄托在谈判了?我等既然大张旗鼓的要远征辽东,曹睿、司马懿岂能没有对策。他们如果想不到这一点,我才觉得失望。对手太弱了,赢了也无趣,你说是不是?”
孙韶无语。这样的狂话,也只有魏霸有资格说,他是没资格说的。
“一个燕王的虚名,公孙渊真能放在眼里么?最后决定他怎么选择的,还是实力。”魏霸握起拳头,曲起手臂,比划了一下。“现在公孙渊接受曹睿的封赏,并不代表他就愿意依附曹魏,更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制服他。当然了,在此之前,我们可能要先亮亮肌肉。”
孙韶忍俊不禁:“那将军打算怎么亮肌肉?”
“先派人取夷洲。”魏霸扶着栏杆,远眺波光粼粼的大海:“以战代练,不能让这些人闲着。”
孙韶眉头一挑,连连点头:“将军所言甚是,正当如此。”
“得将军一声赞,我心甚慰啊。”魏霸哈哈大笑。
孙韶也笑了。经过短暂的相处,他觉得魏霸蛮有意思的,虽然少年富贵,却不似那些依靠父辈遗荫而骤贵的少年郎一般骄纵,他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气度,不愧是凭实力打出来的名将。他的成功,不是运气二字就能解释的。
“将军,有没有兴趣出一趟海?”
“我?”孙韶很意外。
“将军水陆皆能,坐镇广陵多年,曹丕十万大军也不能前进一步,将军的威名我早就听说了。这几年打得也不错,王凌接连败在将军之手,若是有铁骑,你只怕已经攻占整个青徐了。见识过了你的陆战能力,也让我们看看你的水战能力吧。”
孙韶想了想,慷然道:“不知与何人为伍?”
“我的内兄。”魏霸将夏侯玄拉了过来:“洛阳名士夏侯玄。”
看到夏侯玄,孙韶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来夏侯玄不久前刚刚从他的驻地经过,把沿途的吴军水师打得落花流水。二来魏霸能放心的用夏侯玄为将,孙权却不能放心的作用孙氏宗亲,这两者的胸怀一比,那差距可真不小。难怪魏霸一出道,孙权就没好日子过了。
“得将军器重,韶愧不敢当。不过,我若出征,能否带上几个子弟?”
魏霸笑了起来,眼睛弯成了一条缝,像一只狡猾的狐狸。
“将军想带什么人?”
“孙绍,孙松和孙泰。”
魏霸捻了捻手指:“可以。孙绍如果能凭着战功封侯,也算不辱没他父亲的一世威名。孙松嘛,我和他见过几面,一直觉得他是个人才,在朝中做个散官太可惜了。至于孙泰……”魏霸笑了笑,转过头看着夏侯玄:“太初,他和你一样,身上都有曹家的血脉啊,你可要和他多亲近亲近。”
第0876章 鸠占鹊巢
孙韶很意外,半晌无语,最后佩服的看了魏霸一眼,躬身施礼。
他说的这三个人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三个孙家子弟。
孙绍是孙策的儿子,一直闲散在吴,不仅谈不上封侯,就连一个提得上嘴的爵位都没有,更别说是领兵征战了。他就是孙权心里的一根刺,谁也不敢轻易去碰。即使孙韶身为孙绍的义兄,也轻易不会提及此事。
孙松是孙翊之子,他比孙绍强一点,算是做了官,封了侯,马马虎虎的有点体面。不过他也没有领兵,还是个闲人。
孙泰是孙匡之子,他的母亲是曹操弟曹德的女儿,按辈份说,他和夏侯玄平辈。孙匡因为和曹氏联姻,在孙氏兄弟之中也是不受欢迎的一个,他一直未能出仕,二十岁就死了。孙泰成年之后,做了长水校尉,和孙松一样是个闲职。
这三个人,是孙权宗室中受到压制最厉害的几个人,孙韶要求带他们几个出征,有两重意思:一是表示对孙权既往政策的不满,二是试探魏霸。这些人如果出征立功,孙家的势力就有可能重新抬头,通常来说,魏霸出于谨慎的考虑,一定不会同意他这个要求。
没想到魏霸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答应了。孙韶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要么是麻木,不通世故,要么就是肚量过人,容得下任何一个人。
从种种迹象来看,魏霸似乎不像麻木的人。后一种解释更合乎情理。
孙韶非常满意。
魏霸随即又叫过两个人:“将军,你出征海外的时候。这两个人将接管你的防区。你们先认识一下,待会儿就可以做一些交接了。”
孙韶定睛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周胤?你怎么……”
周胤撇了撇嘴:“横海将军周胤,见过孙将军。”
孙韶打量了周胤片刻,冷笑道:“原来升职了,怪不得,怪不得。”
周胤冷脸以对,夏侯玄却接上了话头。笑眯眯的说道:“孙将军,他可是凭战功升职的。”
“是么,真没听说他入汉之后立了什么样的功,可以一跃而成为横海将军。”
“不瞒你说,我军能从吴郡一路打到豫章,周将军是首功。”
孙韶大吃一惊,头皮一阵发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