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公主传(岚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赡嵌懦阂谰墒且桓辈欢缟降哪Q辜て鹆私跖搴驮美嫉亩分荆拖肟吹降兹绾嗡呕崞乒Γ橇┒挤⑾至苏飧黾一锇啵谑嵌懦航裉觳恍⌒谋唤α艘磺敖蟮哪魈烀涣粢獗桓蝮≡谛渥由喜攘思父鼋庞⊥饧硬湟欢瞧さ哪喟停阄誓睦吹那嗤埽空獾梦实ㄗ泳薮蟮脑美迹跖迨遣桓遗稣舛裥牡耐嬉舛摹�
  小小年纪的杜澈就这样被两位公主锻炼出了一身好涵养,少年时就能喜怒不形于色,人人都道这孩子颇得其曾祖精髓。当然,这是后话。现在的杜澈也快被这两个公主弄的崩溃了,可是很快,他就解脱了。
  是怎么回事呢?前文我们说到太子殿下就要大婚,定的就是今年秋天,礼部选了又选,终于选定了九月初二这个吉日。本来太子大婚和几个年幼的孩子没啥关系,可是因着太子大婚,自皇帝亲政后就定居东都洛阳的益阳长公主要回来了,不光是锦佩,她的几个姐妹都对这位姑母充满了景仰崇敬之情,所以她们也就没心情和精力去捉弄杜澈了。
  皇帝再三派遣官员前去迎接长公主,希望长姊能早些回来,一起过个团圆中秋节。这天得到消息说益阳长公主已于八月初六启程往长安而来,皇帝很高兴,一会问送信的人跟着服侍的人妥不妥当,一会问皇后长公主府收拾的怎样…。实际上路上跟着服侍的有大半是皇帝派去迎接长公主的,长公主府更是平日就有专人打理,长公主回府就能住得舒舒服服。
  实在是皇帝五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益阳长公主一手带大的,对长姊感情很深。皇帝亲政之后,长公主为了避免群臣还习惯性的凡事问她意见,分散皇帝的权威,造成不必要的矛盾,直接去了东都洛阳居住,对外只宣称是为了调理宿疾。这一去就是十五年,如今姐姐终于肯回来,如何不激动忘情!
  所以在益阳长公主在路上的这几天,谨言、锦佩和悦兰没少听她们老爹讲姑母的故事。皇帝是先帝的嫡幼子,年龄比他长兄先恭太子的长子还小三岁。先帝晚年,恭太子病逝后,诸皇子为争夺储位明争暗斗,拉拢朝臣,弹劾下毒,无所不用其极。
  先定康皇后中年生子,本就身体有亏,一直养病,长子一病死了,皇后病弱的身体如何受得住,就这样恭太子的丧事还未完,皇后就薨了。当时皇帝才只五岁,先皇暮年接连丧子丧妻,已是有些支撑不住,皇后和太子的丧事一办完就病倒了。
  谁料儿子们却以为机会来了,开始肆
  无忌惮的争储,竟无一个为嫡母长兄伤心难过、宽慰老父、照顾幼弟,只知到他面前假装孝顺,争着抢着要来给皇父侍疾,生怕这表现的机会被别的兄弟得到了,幸好先皇还生了几个懂事的女儿。
  益阳长公主是长女,年长皇帝十七岁,便禀了先皇将幼弟接到长公主府照顾,又向先皇进言,既然兄弟们如此孝顺,不如就叫诸王都留宿宫中,并召诸公主入宫侍疾,每日分两班轮流侍疾,每班安排一位皇子一位公主,其时先帝留存下来的子女共有六子五女,除了锦佩她爹都已成年,益阳长公主就把这些人排了五班,她和老二郑王排了第一班。然后下令禁军严守宫禁,任何人等无皇帝旨意不得出入,政事则交由尚书令和中书令全权处理。
  就这样一头照顾幼弟一头宽慰老父,还要监视着兄弟们的属臣戚族有无异动,三个月后,先皇终于病愈,能够亲自视事,决定快刀斩乱麻,发下敕旨言明:储位至重,须依古礼,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其余诸王不得以任何形式谋夺,有违反者以谋逆论处。并册封排行第九的锦佩她爹李峻为太子,命尚书令郭喻为太子太傅、中书令杜翼之为太子少傅辅佐教导太子。
  后来还把乱搞小动作的三儿子吴王贬斥到了黔州,诸王才算是暂时安份了下来。可惜先皇身体实在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只撑了一年多就一病不起,遗命太子继位,长女益阳公主摄政,尚书令郭喻、中书令杜翼之辅政。其时太子李峻年仅七岁。
  公主摄政前所未有,先帝碍于当时情势,若换另一人再也没有比益阳合适的,益阳若身为男子,那也就没有这许多的烦恼,直接叫她继位即是。且当时益阳与徐勉和离,不曾再婚,她只有一心向着同母幼弟的。再说益阳自小就是和皇子们一起上学读书,论才智寻常男子都比不上,先帝驾崩前这一年多,已经叫益阳接触政事,这时摄政,虽难免手忙脚乱,但有两位能臣辅佐,料不会有什么大事。这已经是先帝所能做的最好的安排了。
  他的儿子们却不乐意了,让一个七岁的孩子当皇帝也就罢了,谁让他托生在皇后的肚子里,可凭什么摄政的居然是个公主?比先帝的儿子们更不乐意的是先帝的侄子们。这里面又有一个故事,当年太祖皇帝打下江山也是封了长子为太子,奈何太祖皇帝活的太久,而太子愣是没活过他,太祖伤心之下就没再立太子,致使太祖晚年诸王争储异常惨烈,先帝是太祖第十一子,太祖已经登基称帝之后才出生,其时还未封王娶亲,既无军功,又无外戚支持,只得老实窝着,只求诸兄弟不要伤及无辜就好。
  结果闹到后来,先帝的四哥楚王联
  合老六齐王在某一晚发动宫变,在延政门外埋伏人手,射杀了要进宫面见太祖的老二越王和老七赵王,并试图逼宫要太祖禅让,太祖皇帝戎马一生,即帝位三十年,哪是这么容易被儿子就弄垮的,没几个回合就把两个逆子拿下,鸩酒一杯赐死,两王子孙尽皆废为庶人。
  此事牵连甚广,太祖对一干有军功军权的儿子都不再信任,令往属地,无诏不得回京。折腾了一年多,太祖老人家七十多岁高龄,终于折腾不起来了,就在儿子里挑了一个最听话、他看着最孝顺的立为太子,就是先帝。
  先帝无能力时自然韬光养晦,即位后却极有主见,任命贤能,安抚老臣,交好世家,打压幸存的兄长们,对越王和赵王留下的子侄辈却宽容仁慈。等到先帝去世,越王府和赵王府却对先帝临终的安排很不满,诸般联合之下就爆发了“七王之乱”。
  其时皇帝的二哥郑王联手老四鲁王率先发难,声称公主摄政不合祖制,牝鸡司晨国将亡矣,五哥燕王联合八哥秦王、七哥魏王串联越王、赵王附和声援,各自组织了一帮最佳辩手,呃,就是御史,开始撸胳膊挽袖子吵架,他们的目的嘛,也简单,先制造舆论,然后再以民意如此,顺理成章的取缔益阳长公主的摄政之权。
  益阳长公主根本没给他们时间,先以妄议君父的罪名将郑王、鲁王拘禁在王府,又着人调查参与的御史,以结党营私的罪名一一关进大理寺严查。鲁王一看形势不妙,就给他小舅子也是他妹夫韩驸马……就是榆林长公主嫁的那位送出消息,让他执行B计划。先帝在时还是很顾念这些跟着太祖打天下的老臣们的,鲁王的正妃就是韩孝诚的姐姐。
  本来榆林长公主和驸马倒也算恩爱,又生了一双儿女,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可惜这一切都叫她家鲁王哥哥的B计划给毁了。那么B计划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韩孝诚和榆林长公主借进宫探视小皇帝的机会与郑王安插在禁军里的人接头,然后一方面从宫里把小皇帝偷出来,另一方面联合郑王鲁王的亲信把他们从王府解救出来,与此同时早有协议的另外几王安排人手去围困益阳长公主府,使她无暇他顾。
  接着嘛,有了小皇帝在手,什么事情都好说了。如今七王已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掉,共同的目标都是先把益阳搞掉。这韩孝诚实在不负他的名字,他把这一切如实告诉了榆林长公主,一是因为他们夫妻感情不错,二是榆林和长姊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三是他入宫需要榆林的帮助。
  榆林没想到平日只是个纨绔青年的驸马居然敢掺合进这样的大事里面,她自小接受的教育让她觉得这简直就是大
  逆不道!是要谋反!先帝的遗命她是一清二楚,这些兄弟们怀的心思她也知道,但她并不想搀合进去,谁当皇帝她都是长公主。但是,现在驸马被牵涉进去了,不行,她不能让这件事发生,她悄悄令公主府的人软禁了驸马,自己亲自进宫,将这一切说给益阳知晓,益阳即刻行动,把郑王安插的人清除个干净,又调左羽林卫入宫保卫,令右羽卫军包围各王府,京城戒严。榆林只有一个要求,留她家驸马一命。
  最终“七王之乱”以郑王自尽、其余诸王被贬为庶人发配边地了结,至于韩驸马因为“揭发检举”,功过相抵,平安无事。锦佩之前听说的什么亲手捆了驸马的版本明显是经过演绎的,ORZ~经此事后榆林长公主与驸马就鲜少出现在人前,锦佩出生到现在也没见过这两位。当然现在她皇帝老爹也没有讲的这么细致,他哥哥们做了什么好事他都是一略而过,重点是讲他姐姐如何英明神武,待他如何尽心竭力。皇帝没讲到的部分,锦佩和谨言、悦兰都是从其他渠道打听得来的。      
  

☆、回来了

  就这样在锦佩听了无数关于益阳长公主的故事后,八月十四这一天上午,长公主的车驾终于进了长安城。本来皇帝要亲去城门外迎接的,被群臣死说活说劝了下来,只好命太子连同诸王百官去城门外迎接益阳长公主,当天凡在京官员正六品以上都须到城门口迎接长公主回京。当时的阵势锦佩自然没有亲见,可是跟着太子去的老二和老三回来自然向一干弟妹们吹嘘了一番,什么旌旗蔽日啊,什么人山人海啊,估计还有尘土飞扬。
  长公主到京自然先进宫城见皇帝,皇帝携同皇后及剩下的子女们在宫门处等候。锦佩几个今天的课都免了,一早起来就被打扮好了在皇后宫里等着,待到消息传来说长公主已经入城,就随着皇后一起去宫门处与皇帝汇合等候。等了足有小半个时辰,才看见了长公主车驾,太子及诸王骑马跟随在侧。到了宫门前,车驾停下,太子下马,亲自去扶长公主下车,另一边一个华服少年也过去一同去扶长公主。
  皇帝不由得又往前迎了几步,从儿子手里接过长公主的胳臂,长公主本要行礼,却被皇帝拉住,就只是冲着皇帝一笑,说:“九郎真的是长大了。”
  皇帝只觉得鼻中一阵酸意,“阿姐,你总算回来看我了。”两人正执手相看泪眼,锦佩就借机打量这位传奇女性。只见益阳长公主身着一件浅紫齐胸襦裙,梳着倭堕髻,发上斜插了几只梅花簪,脸上轻施脂粉,画了远山眉,额间贴着梅花钿,正是再端庄不过的一个仕女装扮。
  益阳长公主今年已经五十岁,可这样看上去却觉得也就三十多岁不到四十,长公主和皇帝长得有七分像,都从母亲身上遗传到了丹凤眼,长公主是一张鹅蛋脸,皇帝却是李家人多有的长脸。好险锦佩长得像她娘,希望小八弟也要像阿娘才好,不要一张长脸啊。
  那边姐弟两人已经将初见的激动平复下来,长公主一拉身边的少年:“还不快给你舅舅磕头!”
  那少年恭恭敬敬的跪下磕头,口称:“外甥于荣安见过舅舅。”
  皇帝很高兴,亲自扶了于荣安起来:“这就是康儿?长这么大了!”想来康儿应是于荣安的乳名。又问:“姐夫呢?怎地不见?”
  “还不是你催的紧,我和康儿先走一步,他将洛阳的事情打理妥当了再来,不过他骑马比我们走得快,估计明儿一早也就到了。”
  皇帝携着姐姐的手,转头招呼皇后和孩子们来见过长公主,皇后见了长公主就要行礼,长公
  主赶快伸手扶住,“这可不成,没这样的道理,该我给皇后见礼才是。”
  皇帝就笑说:“都是一家人,虚礼就都免了吧。”锦佩等按着排行都来见过姑母、表哥/弟。然后这才簇拥着一路向皇后宫里去。到了宫里大家坐定,各宫嫔妃都来见长公主,又吵嚷了一会,皇帝就叫大家先回去,晚上在麟德殿开家宴给长公主洗尘,那时候再叙。又叫太子几个招待于荣安,他自己自然是要和久别重逢的长姊一叙别来故事。
  太子拿出长兄的派头,带着表弟和一众弟妹回了东宫,叫人上了新鲜蔬果和各式点心招待。长公主卸任摄政之职后才再婚,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于荣安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一下子见了这么多表兄弟姐妹也很新奇,这些皇子公主们大多都没出过宫城,即便是太子和老二老三也只是跟着皇帝去过京郊御苑打猎,再远就没有去过。就围着于荣安问一路行来的景况以及东都洛阳是何样子。
  于荣安口舌伶俐,遣词用句清新脱俗,将这一路的风光讲的活灵活现,听的众人都仿佛跟着走了一遭似的,正说起洛阳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皇帝那边来人叫去吃午饭,于是这一伙人一边走一边说,就这一会儿的功夫,几乎是人人都喜欢上了这位表兄弟。
  皇帝和长公主看他们相处的好也都很高兴,吃了午饭,长公主本要回公主府整理一下,但皇帝死活不放,先时长公主摄政的时候,时常要留宿宫中,就住在清晖阁,如今也收拾好了请长公主先去那里梳洗安歇。长公主不忍拂了弟弟的美意,就带着儿子去休息了。
  至于锦佩一干人等自然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折腾一上午也累了,锦佩好好地睡了个午觉,睡醒了又去逗弄了一会小八,那家伙还处在无意识的啃拳头吐泡泡阶段,对锦佩的调戏采取无视的态度。锦佩无趣,就跑到院子里去荡秋千。自这个秋千架好以后锦佩的访客倒多了起来,比如谨言和悦兰,就连双胞胎也喜欢来玩,只有李曜持不屑的态度,认为是女孩子玩的东东,有时皇帝来了见他们玩的高兴,也去凑个热闹,把他们推得高高的,欢笑声能传的很远,倒给这略显冷清的后宫添了许多生气。
  锦佩正玩着,就见双胞胎噔噔噔跑了进来,“我就知道你在玩这个。”李昂很得意的说,后面气喘吁吁的跟了好几个人,都是伺候的宫人们。
  李昊直接跑到锦佩后面:“四妹,我来推你。”别看他人不大,力气倒不小,又不管不顾的,把锦佩推得荡的老高,锦佩一吓叫
  了一声,荡到高处,已能看到院墙外的景色,高兴的叫李昊再荡的高一些,李昂也跑过去一起推。
  谨言午睡醒了之后去找她大姐,发现她阿娘皇后殿下正在对大姐耳提面命,什么你是长女,要为妹妹们以身作则,女子以贤淑温柔为要,不要学几个姑母惊世骇俗,马上就要选驸马了,可不能出差错,今天晚宴上要如何如何,不能如何如何,元华满脸不耐,只是不敢打断。
  谨言就赶快溜了,出了门就自然的往锦佩那里去,走到半路正看见悦兰在研究蚂蚁搬家,这个姑娘真是特别喜欢动物啊…,就拉着她一起去,离的远远的就听见院子里的欢笑声,甚而能看到荡起来的锦佩,锦佩看见她俩还叫她们快来。几个孩子玩了半个下午,就被各自的妈打发人找回去,要准备收拾收拾参加晚上的接风宴。
  估摸着快到开宴的时间了,淑妃又检视了一边母女两人的衣着,确认没问题之后,叫乳母好好照顾小八,就带着锦佩往麟德殿赴宴去了。
  今天是给益阳长公主接风洗尘,皇帝把各长公主、诸王都邀到了宫中。整个麟德殿是衣香鬓影,异常热闹。伺候的宫人引着淑妃和锦佩到安排好的食案后坐下,此时益阳长公主和皇帝皇后都还没到,诸王和王妃已然都到了,庐陵和淮南、清河也到了,正聚在一堆说话,淑妃自然要带着锦佩过去寒暄。这三位是年年初一家宴都见得到的,只是皇后不爱搭理这几个姐姐,她们平时也就少进宫。正聊着,皇帝并皇后、益阳长公主到了,众人都起身迎接。
  皇后在安排座次的时候,度皇帝心意,在上首设了两个食案,一个自然是她和皇帝坐的,另一个给益阳长公主,这样既显出益阳的地位,又方便皇帝和益阳说话。皇帝自然高兴,益阳却推辞,要与妹妹们坐在一起,终究硬是被皇帝和皇后按在上首的位子上坐了。大家正要按序坐下,就听宫人通传榆林长公主到了。于是座上除了皇帝皇后和益阳,大家又都再次站起来迎接。
  锦佩伸长脖子想看看这位深居简出从没谋面过的姑母的样子,就见一个身材高挑苗条的中年女子当先走了进来,以现时的审美眼光来说,这位姑母有些太瘦了,但却生的极美,云髻高耸,皮肤白皙,虽然能够见到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也自有一股成熟的韵味,她的五官轮廓比一般人要深一些,锦佩恍惚听说榆林的生母有胡人血统。榆林穿了一身杏黄宽袖襦裙,外面套了一件浅色半臂。她走了几步,就停下对着皇帝福了一福说:“榆林来迟了。”
  皇帝见榆林这样捧场,今天肯来就已经很高兴了,忙说:“我们也才到,二姐快请入座。”
  榆林入了座,又对益阳说:“阿姐远行辛苦,别来无恙?”
  益阳笑着答:“我还好,这些年在东都倒养的比先时身体好多了。外甥和外甥女儿可好?”又叫于荣安来见过几位姨母。益阳快四十了才生了这一子,如今才十二岁,而榆林的长孙也都有十三岁了,榆林心里不知怎地有了一种平衡感。      
   

☆、关于JQ

  那边皇后已经吩咐开宴,宫人川流不息的送上佳肴和酒水。锦佩只是兴奋的看着那几位传奇公主聚会。庐陵和淮南早年不合,这许多年来却成为姐妹中感情最好的一对,外间谣传这两位连男宠都可以分享,咳咳。清河还是一贯的冷淡。她正琢磨着,皇帝已端起了酒杯,要致祝酒词了,说的不外是“朕冲年即位,幸得益阳长公主多番护持,才有今日,今番亲人团聚,不胜欢喜,请众卿满饮此杯,共祝长公主安康”之类。
  然后大家喝了之后,鼓乐齐奏,就有舞姬随着乐曲涌入殿中翩翩起舞,这些歌舞锦佩已经看的惯了,就有些百无聊赖。淑妃给她夹了一些菜吃,来了这地方几年,就这吃的实在太憋屈了,品种少不说,基本都是面食,好想念香喷喷的白米饭啊,这地方吃的大多是粟米,肉食呢以蒸的居多,现在还不大流行炒菜,食用油也以动物油居多。勉强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左右张望就看见悦兰也正在无聊的画圈圈,就和淑妃说了一声,溜去了悦兰那里。
  姐妹俩凑一堆开始叽叽咕咕的说悄悄话,那个舞姬很轻盈,那个舞姬转圈慢了一点点,指指点点,又评论诸王妃,一个说:一段日子没见,怎地赵王妃瘦了这么多?另一个说:听四娘说,最近有个侧妃特别受宠,和王妃闹得厉害。
  呀,四娘怎么什么都说呀?
  这个嘛,她又不是这任王妃生的,就当笑话说了。
  两人聊的正热乎,一曲终了,舞姬退下,主菜上来,席上的气氛热烈起来,大家纷纷给益阳敬酒,悦兰眼尖的发现对面的四胖同学在对着她俩挤眉弄眼,发现悦兰看他,就用手指了指门外,然后就和他娘说要出恭,带着人一溜小跑出去了。悦兰就拉了拉锦佩,两人说出去透气,张昭仪叮嘱说不准走远,快点回来,又叫人跟好了,才放她俩出去。
  出了殿门,见李曜身边常跟着的一个小内侍在那等着,见她俩出来就引着她俩去找李曜。两人跟着那个小内侍绕到西偏殿一间供临时休息的厢房里,一进去,就见李曜指挥跟着的几个人各自站定几个方位,一见她俩就也给她俩安排位置,悦兰哪是那么容易听指挥的人,非得问要干嘛,李曜神秘兮兮的从身后一个宫人手里拿过来一个东西给她俩炫耀,锦佩定睛一看几乎要出声嘲笑了,不就是个皮球么!而且还不太圆。
  白天那会他们都听于荣安讲了洛阳富家子弟流行蹴鞠的事,李曜听了就很心动,回去磨着他阿娘到底弄了一个,这会儿宴席上哪有什么事能
  吸引他,就想溜出来玩,顺便拐两个玩伴。锦佩和悦兰闲着也是闲着,就跟他一起玩了。
  现在外面天已经黑了,只能在屋子里玩,好在这偏殿里屋脊高,他们只是几个人围着踢球,只要球不落地就行。两个姑娘提着裙子玩的很起劲,总比留在殿里听那些大人让来让去、你吹嘘我我吹嘘你有趣。
  踢了一会,球正向李曜的方向飞去,李曜也喊了一声:我来,然后用力一脚抽射,球顺着窗户飞了出去,就听窗外“哎哟”一声,锦佩和悦兰立刻放下裙子躲到一边装淑女状,李曜满不在乎的叫人出去捡球,就见门吱呀一声开了,已经有人拿着球进来。李曜一看来人也有点蔫,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今天的主客之一,他们的好表哥于先生。
  于荣安左右瞧了瞧,“刚才谁踢得,劲儿倒不小。”
  锦佩和悦兰一起伸手指向李曜。李曜抵赖不得,只好摸着自己的后脑勺傻乐。
  “怪不得殿里面找不到你们几个,原来躲在这里玩,怎地不叫我,我蹴鞠可是一把好手。”
  李曜眼睛一亮,“表哥,你可得教我几手。”
  “好啊,不过现在不行,圣人已经问你们了,明天白天咱们找个空旷的地方,再叫上三表哥他们一起玩。”
  约好了明天的活动,几个人就悄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