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潇潇雨歇-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魏征来说,他并不是在刻意地结交唐瑛,只是为唐瑛的奋斗而感动、真心想帮帮这孩子而已,但唐瑛却始终对魏征若即若离。因为她不清楚,魏征的这种行为是自发的,还是李密授意的。对于前者,她感激万分,对于后者,她却想避而远之。
虽然唐瑛刻意与魏征保持了一定距离,但在李密的心腹之中,魏征还算最能和唐瑛聊在一起的人了,因此,李密今天才会让魏征来找唐瑛。
“唐瑛,我给你送点东西。同时想跟你谈谈。”笑呵呵地跨进门,魏征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意。
唐瑛愣了片刻,笑了:“成。先生请进吧。”
魏征也是一笑:“你真的很聪明,义军中少见你这样的人才,怪不得密公天天念叨你。”
唐瑛叹口气,面对魏征,她的语气怎么也冷漠不起来,毕竟,历史上的魏征给她的印象太好了:“先生要说什么,我很清楚了,密公太费心了。”
魏征小心地将手中捧着的包裹放在院里石案上:“石子河一战,你功劳甚大,过后又将分得的财物全部送了属下,我们都很敬你所为。不过,密公说了,你不要封赏,有功不赏,有违天理。密公和翟首领他们商量后,决定将这张弓作为战利品分给你。”
“弓?”唐瑛一听,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她本能地马上打开了那个包裹,里面果然是她想的那张弓,刘长恭的弓。
当日杀了刘长恭后,刘长恭的亲卫就将这张弓奉给了她。作为战争所获,瓦岗军有规定,统一上缴,按功劳大小进行分配。唐瑛不是财迷,对一切都不在意,唯独看上了这张弓。出于对规矩的遵守,当日她还是恋恋不舍地将弓上缴给了翟让。
轻轻抚mo着弓体的每一寸,唐瑛心中说不出的滋味。这张弓与普通的弓不一样,它是用上等黄竹精心雕铸而成,韧性非常好,弓弦更是用乌金丝所作,弹性比任何弓弦强上十倍。最好的是,整张弓比一般的铁弓轻了一半,射程却在一般弓之上,对于臂力不足的唐瑛来说,这张弓简直是最佳武器。
不止唐瑛,任何懂弓的大将都喜欢这张弓,特别是李密的手下。但李密能说服他们将这张弓给唐瑛,唐瑛很清楚这里面的含义。李密,果然是个会笼络人心的天生领袖型人物呀!只是……或许,自己该换个角度来考虑将来的危机了。
轻轻抚mo着弓弦,唐瑛没有忽视魏征的目光,抬头对魏征淡淡地一笑,她第一次松口了:“先生,请回去禀报密公和翟首领,唐瑛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该怎么做,心里很清楚。只是,我还未满十六岁,单将军的大恩也还未报,请密公耐心一些为好。”
魏征笑了,松了一口气,拍拍唐瑛的肩膀:“好小子,我们都不会看错你。不过,作为虚长你几岁的人,我想建议你,你不适合当上战场。记住,当将军不一定亲自杀敌,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军很多,好好学吧。”
唐瑛感激地点点头:“唐瑛明白。”
(这段剧情到此告一段落,明天会转到太原方向。)
瓦岗三年 第二十九章 赏花
晋阳东校场内,一队队军士正在进行操练,校场四周三三两两地站着一些人正在观看,其中多是李世民和刘弘基等人在太原结交的各路豪杰和贵族子弟。校场北面的将台旁,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正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不时对士兵指指点点,互相交流带兵经验。
窦琮是最近才来投靠李渊的,也是一亡命之徒。李渊喜他勇武,特让他到李世民卫戍中暂时栖身。
“二公子好。”“二将军好。”
“二公子,哈,日头快到晌午了,公子前来,莫非中午要请咱们?”和李世民相交的那群狐朋狗友见李世民到来,纷纷起哄起来。
听到乱哄哄的声音,长孙等三人转头去看,只见李世民一身飞扬神采走进校场内,沿途不断和相识之人打着招呼,脸上带着从心里发出的喜悦笑容。这笑在此时的李世民脸上出现,却显得不是那么稳重,略带上点轻浮。见李世民兴奋莫名地冲他们大步走来,三人不敢怠慢,急忙迎了上前。
长孙顺德沾着长辈的光,半指责半开玩笑地冲李世民道:“二郎脚步为何如此匆忙?呵呵,不像唐公府中的二公子,倒和你那些朋友一般了。莫非是有什么好事?”
李世民知道长孙顺德是在责怪他不稳重,却只是笑笑,带着一丝恭敬,上前道:“舅父猜对了,世民来找三位正是有好事相告。”
刘弘基淡淡地笑笑:“二公子就别吊我们的胃口了,快说吧。”
“父亲命我亲自来请三位入府享宴。”李世民笑着,把亲自两字咬的很重。
“哦?”长孙顺德等人互相看看,有些疑惑。
李渊经常设酒宴招待心腹们,长孙顺德等人也吃惯了,但让李世民亲自来郑重地邀请,却是头一回。
刘弘基低头沉吟一下,笑了:“二公子,莫非北面好消息来了?”
李世民大点头:“弘基兄猜对了。父亲已经让唐俭去打探清楚,估计没什么意外。”
刘弘基和长孙顺德相视一笑,果然是好事,怪不得李世民如此兴奋,而李渊如此着急让他们前去……三人不再多说,跟李世民一起告辞众人,匆匆赶往唐公府。
唐府中,酒宴已经摆设到位,李渊坐在正中,两边依次是他请来的客人,裴寂、刘文静、段志玄、刘政会等都已入座。李世民和长孙顺德等三人进来后,大家客气一番,也都就座了。
“呵呵,今天天气不错,所以请大家来喝酒赏花。”李渊笑得一脸灿烂。
三月初的天,还比较寒冷的太原地区,哪里来的鲜花?众人闻言都是抿嘴一笑,纷纷举杯附和。赏花,赏花,是赏李渊脸上笑开的花吧!
唐俭跑进唐国公府的时候,李渊正和这群“志同道合”者干杯。看到唐俭笑嘻嘻地进来,李渊也笑呵呵地站了起来:“唐俭,呵呵,你来晚了,要罚酒三杯。”
“呵呵,臣的酒量唐公知道,您不说,待会儿臣也会喝个痛快。”唐俭顺着李渊说了两句玩笑话之后,神情却放尊重了,继续道:“唐公,那边的消息确定了,刘武周不仅仅占据了马邑、雁门关,这家伙还勾结了突厥人,被始毕可汗封为什么定扬天子,就把汾阳宫当成了自己的行宫,哈,想当皇帝了。”
唐俭是李渊父子的心腹之人,他的父亲与李渊是禁军中的铁哥们,两家关系非常好。而唐俭与李世民更是投缘,两人是发小外加死党。不仅仅如此,唐俭还有着一般年轻人不具备的智慧。跟随李渊来到晋阳后,唐俭大胆地建议李渊造反,是李渊集团中第一个怂恿李渊造反的人。此时唐俭被李渊任命为参军校尉,是李渊智囊中的一员。
一个月以前,李渊刚从大牢里出来,就得到了刘武周在马邑造反的消息。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刘武周的大军就拿下了马邑郡、雁门郡和楼烦郡,并占据了汾阳宫。在占领地盘的同时,刘武周对内开仓济贫收买人心,对外联络投靠突厥,现在则更是被突厥封为“定扬天子”,成为隋末造反大军中第一个称“天子”的人。
按理说,刘武周占领了雁门关,拿下马邑郡,李渊等人应该担心才对,但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包括李渊在内,所有人脸上都是笑容,似乎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王仁恭的确死了,被刘武周亲手杀死的。”唐俭沉声继续汇报:“唐公留给王仁恭的兵马肯定是没指望了。唐公,刘武周占据了汾阳宫,马邑被夺、雁门郡成为刘武周的地盘,太原城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您该找高君雅、王威谈谈了。”
李渊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唐俭既然已经提了开头,也该谈正事了。大堂上的众人在李渊眼光的环视之下,个个也严肃了起来,知道李渊将要与他们商量如何利用刘武周造反一事,这才是今日酒宴的真正目的。
李渊官复原职后不仅没有对赦免他的隋炀帝产生感激之情,反而坚定了他的造反之心。隋炀帝的反复无常,让李渊感到头上一直悬着一把利剑,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这种生活状态,他再也不想继续下去了。出狱后,李渊主动将造反大业提上了日程,当然,这张日程表只有李渊的心腹才知道。
只是,大业十三年的春天注定是多事之春。就在李渊庆幸自己躲过一劫,并下定决心和表亲斩断情义的时候,一个令太原城震惊的消息传来——刘武周反了,而且勾结了突厥人。
得到刘武周造反的消息后,李渊智囊团里的刘文静最是郁闷,他郁闷的原因很多,除了有些不满李渊的行动迟缓外,也在为李渊起事后将要遇到的困难担忧。要知道。刘武周造反的地方距离太原城可不算远。而在河北地区,还有一个强悍的人物刚刚宣布建立政权,这人就是窦建德。
瓦岗三年 第三十章 谋定
窦建德是隋末造反大军中比较出色的人物。他本就是个老百姓,但却不怎么遵纪守法,喜欢袒护和帮助某些专门与朝廷过不去的人。这种事情做得多了,自然就惹火烧身了。于是,窦建德的族人被朝廷砍了头,这位仁兄自然就成了反隋的健将。
大业十二年十月到大业十三年的一月间,窦建德率领着河北义军,大败隋军大将郭绚,又聚拢了被打散的高仕达等残部,造反队伍一月间扩大到了十万人,成为河北义军中的佼佼者。窦建德眼见前途一片美好,就于大业十三年一月在乐寿(今河北献县)建立政权,称长乐王。
在刘文静看来,李渊是唐公,论出身是世代豪族,论名望,在大隋官场、民间都有很大的声望;论能力,是文武全能。这是一个天生就该当帝王的人,却迟迟下不了造反的决心。就连窦建德这样的小人物都敢抢在前头称王称霸,这让他这位一直想依靠李家名扬历史的人,怎么能不唉声叹气。这下更好了,对窦建德的怨念还没消,又出来一个刘武周,这样下去,留给李渊的地盘可就越来越小了。
与刘文静的想法不同,李渊在知道刘武周造反时,心里掠过的却是一丝窃喜。因为刘武周的造反给了他一个上佳的借口,他现在正需要这样一个借口去招兵买马。
看了一眼正衿而坐、用期望和臣服的目光望着自己的众人,李渊故作严肃地问:“刘武周勾结突厥,马邑失守,雁门关失守,太原可就危险了。眼下太原的防守力量太薄弱,我们必须要开展征兵工作。志玄,你看,现在说这个不晚吧?”
李渊看似在征询段志玄的意见,其实是在发布他的命令。征兵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了,你们赶紧行动起来。
其实,李渊的手下早就开始行动了。
李渊从大牢里出来后不久,一则消息就在太原地区的老百姓之间广为流传,说是皇帝又下旨征兵了。这次征兵的范围是整个太原地区,凡十八至五十岁的男子都在征召之中,征兵的理由是皇帝又要打高句丽了。
上年年末,突厥进犯马邑,太原城的百姓就惊慌了一阵,这才过了新年,又来了这么一道征兵令,太原府顿时就炸锅了。突厥侵扰、盗匪横行,家园都快守不住了,皇帝还要去打高句丽,简直是不给百姓活路了。一时间整个太原府顿时陷入了对皇帝万分不满之中。
百姓激愤,官员就要做好安抚工作。于是,太原城的几大官吏纷纷出面向百姓许诺,皇帝征兵你们不要怕,唐公为了太原百姓已经向皇帝诉苦了,请求皇帝延缓太原的征兵工作,并进谏,请皇帝不要去打高句丽了。不过,大家也要为唐公着想,咱们先登记一下,做做表面文章,最后去不去,那是唐公说了算。
这下好,皇帝的名声臭到家了,唐公的名望却在太原地区达到了最高点。李渊相信,太原城的民心已经归他了,只要他吆喝一声,肯定有不少百姓踊跃参加李家军,前提是,他的吆喝必须到位。
阻碍李渊公开招兵买马的人就是他的副手,皇帝的两个亲信——高君雅和王威。这两个家伙听说皇帝要打高句丽,简直是莫名其妙。两人跑去问,所有的人却都是一问三不知,听说、听说。两人犯嘀咕了,赶紧找人去扬州打探打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君雅和王威卡在这里,招兵工作就进行不下去,因为朝廷法令,私下招兵等同于造反。李渊可不能在起事之前就让人给黑了,造反不成,先掉了脑袋。因此,造势是造势,行动依然无法展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了李渊和智囊们的烦心事。
李渊他们解决不了的难题,有人出面帮忙解决了——刘武周造反了。不仅造反,声势还搞的这么大,于是,为了保卫太原,征兵可就名正言顺了。所以,这群人听到刘武周的造反运动闹的如火如荼,个个都喜出望外。
李渊既然提到了行动问题,段志玄想了一下才回答:“没有朝廷的旨意,突厥人和刘武周也没打过来,发布征兵令还是不符合规矩,就怕高君雅和王威也不会答应。”
“这两人的确比较难缠。”李渊捋着胡须眯着眼睛慢慢道:“可是,不预先准备一二,一旦突厥人打过来,太原城就危险了,我们身为晋阳和太原的守卫官,不能不为百姓考虑呀。”
段志玄躬身点头:“属下明白。属下的人马肯定是唯唐公马前是瞻,只是,太原府上上下下的口舌不少,明面上的手续还是要办一下比较好。”
李渊点头,眼睛看向了刘文静:“文静,你怎么想?”
刘文静嘴角微微上翘,一副得意且踌躇满志的样子。要知道,皇帝为打高句丽要在太原征兵的消息就是他的主意。此时听了李渊的问话,他欠欠身:“属下身为地方官,自然也要为百姓着想。属下回去后马上拿出必要的手续来。二公子,您可要抓紧了。属下召集的人马毕竟是普通百姓,不可能挑大梁。”
能造皇帝的谣言,那么,造谣说刘武周和突厥人要来打太原,那还不简单。刘文静话中的含义大家都听懂了,不由地都笑了起来。刘文静得意地看着李世民,我可是为你扩大势力做好准备了。大家都在为刘文静的话而高兴,除了裴寂。没人注意到李渊眼里闪过一丝意义不明的光芒,而裴寂,也绝对不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揣摩心得。
李世民此时很兴奋,他一直强迫自己正衿而坐,稳重再稳重。长孙顺德和刘弘基平日里便经常对他说,做大事的人不可轻易冲动,外露情绪。虽然一直让自己稳住再稳住,听了刘文静的话,明白刘文静的暗示,李世民还是坐不住了,猛地站起来冲李渊大声许诺:“父亲放心,孩儿的手下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那就好。”李渊对李世民的表现很满意,这个儿子是自己打天下最好的帮手。
笑呵呵地望望众人,李渊举起酒杯:“我已经让人通知建成他们了,等他们来到晋阳,咱们也该行动了。裴老儿,你办的事情也要快点。来,大家干了。”
裴寂马上站了起来,带着神秘的笑容回答:“唐公放心,误不了事。干。”
“干。”万丈豪情都在这一个字上。
瓦岗三年 第三十一章 征兵
美酒下肚,众人的情绪也在高涨。征兵工作顺利完成后,预示着他们渴盼了几年的宏图就要开始绘制了。从这天开始,这些人的人生目标都会发生重大转变,每个人的心里是既紧张又期待。李世民也是如此,兴奋,他浑身上下都透露出这两个字。
与李世民和这些人有所不同,唐俭的神情却十分沉稳,他也兴奋,但他却把兴奋放在了胜利之后。宏图刚刚展开,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这是一个冷静型的人物,是一个越是面临重大事件和抉择、越是沉稳冷静的年轻人,这正是李渊看重他的原因。
放下酒杯,唐俭没有坐下,而是冲李渊道:“唐公,李密在东都那边闹的很欢,瓦岗军势力不容小觑,我们可不能忘了他们。”
唐俭能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zhan有一席之地,可不仅仅是凭借了与李世民铁哥们的关系。在李渊太原起兵的前前后后,唐俭为李渊出了不少蓝图规划方面的好主意,与李密联盟,不能不说是最好的一个。
李渊被唐俭这么一点,马上意识到东都方面的问题,那里可有隋军精锐部队近二十万。略想了想,李渊把目光看向唐俭:“依你之见,我们应如何与李密相处?”
“不妨把姿态放低一点点。”唐俭的回答很简单,却一针见血。
李渊马上点头:“好。与李密联系的事情就交由你来负责。”
“臣遵命。”
刘武周造反了,他勾结突厥人正在往太原这边打,不日就要打到太原城了。随着消息的传播,整个太原城弥漫出一种恐慌情绪。高君雅和王威再也坐不住了。本来,他们还是相信李渊的本事,只要李渊不反,太原城就不会有事。但是现在,刘武周可是勾结了突厥人的,万一出事,他们也跑不掉了。两人还是决定过问一下,毕竟有使命在身嘛!
没等高君雅和王威来找李渊,李渊先派人来找他们了,请他们第二日一早火速赶到唐公府,要与他们一起商议如何应对刘武周的造反和突厥的入侵。
“两位,眼下这情形可有些不妙呀,刘武周这小子越闹越大,称起王来了。”李渊面对高君雅和王威也不客套,话题直奔主题。
“是呀,反贼胆子真大。唐公,您觉得太原城牢固不?”王威赶紧询问。
高君雅也不甘落后:“唐公一向是突厥克星,这次也一定能保护住太原城吧?”
李渊肚子里冷笑数声,嘴上却唉声叹气:“今时与往日不同呀。往日,太原城有马邑和雁门这两个关隘阻挡突厥人,我们打突厥也是到马邑外面去打。现在可不行了,马邑和雁门都被刘武周占了,突厥人是随便进进出出。我们只能依靠太原,自己防守了。问题是,这边平原多于山区,有利于突厥骑兵不说,咱们手头的人马又……唉,去年损失过大,已经没有人马可以调用了。”
李渊这一诉苦,高君雅就把头低下去了。正是他把李渊的六千精骑兵给玩完的,李渊叫苦了,他也不敢说话了。
王威看了一眼高君雅,冲李渊笑笑:“唐公,您有啥好主意?”
李渊的眉头都皱一起了:“我倒是有个主意,但不是好主意,还要两位一起斟酌。”
“说来听听。”
看了一眼伸长脖子等着自己发话的王威,李渊很想笑,忍住:“我想,为了预防万一,我们是不是可以启用临时征兵之法?”
临时征兵,是指地方留守在战争已经危及到守地的情况下,为了保护领地,先发出征兵令,同时报请朝廷同意,而不是朝廷规定的必须等皇帝同意后再征兵。
王威根本不作其他想法,立刻点头:“唐公谦逊了,此法甚好,甚好。”
高君雅也在点头:“不用斟酌,就这样办吧。”
李渊达到目的,却故意苦着脸:“我才蒙皇上恩赦,这先征后奏是不是……再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府库里的军械和粮草也……”
高君雅一听,哦,你是怕皇上怪罪,没事,好办。他一拍胸脯:“唐公放心,属下马上奏请皇上批准征兵之事。危机时期嘛!”
王威也拍胸脯:“唐公放心,军械粮草一直是属下在负责,属下一定尽快筹集到军队所需。咱们三人齐心合力,确保太原平安。”
李渊这个感动呀,和两个笨蛋共事真是好。站起来拱手施礼:“有两位帮忙,本留守一定确保太原无事。”
征兵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与李渊等人设想的一样,太原地区的百姓一听是唐公府为了保卫太原而进行征兵,纷纷踊跃报名。李渊又命李世民将王威等人筹集的粮草财物等摆放在征兵现场,给百姓一个来参军就有饭吃的现场展示,顿时,太原城里城外的那些流民全都跑来了。而一些被李家父子暗中收留的亡命之徒,朝廷罪犯等,也趁机进入了唐府亲属部队中。短短两个月,李渊他们就征到了三万青壮。
如火如荼的征兵工作要告一段落了,后知后觉的高君雅和王威此时却终于发现问题了。并不是李渊他们暴露了什么,而是李渊的某些做法引起了两人的怀疑。除了粮草物资一把抓牢以外,李渊将征来的精壮全部分配给了自己人。除了他的儿子李世民以外,段志玄和刘政会算是太原的守将,兵马分给他们带领也算说得过去。但,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也成带兵大将了?这两人可是朝廷通缉犯,我们不举报你李渊窝藏罪犯已经很给你面子了,你怎么敢如此重用他们?
高君雅和王威左想右想,想来想去感觉不对,他们两人官职上也是武将,是李渊的副手,可李渊却没有分给他们一兵一卒,这说明……不对,李渊的心思不好猜了。
拿不准的高君雅和王威商量了一下,决定找人打听商量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找到李渊的把柄或者解除自己的疑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