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举鞍齐眉-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了,作为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分封的十大功勋之一,宁国府乃延绵百年的世家,大房仅立嗣一项,关乎齐氏一族的生存大计。将来承爵也好,立嗣也罢,岂能简简单单的事?

    宁国公齐屹这辈有兄弟四人,上一代有兄弟三人,沧州老家还有众多同根同源的本家。哪里是一位没有生养的妇人说了算的。那些宗族长老们,到底干什么吃的?

    高家即便再权倾朝野,能干预朝政,也不能对百年世家宗族的内务指手划脚。况且,沧州老家那边的长老们,显然不怎么卖对高家人的账。

    这延续千年的宗法制度,乃为整个社会的根基。就是有人想达成目的来动摇,社会上也有一股强大势力,阻止此事发生。毕竟,齐家不是蓬门小户,只不过这代兄弟子嗣稀薄了一点,但高氏想让她一介女流说了算,岂不是有些过于乐观?

    蚂蚁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舒眉清醒过来后,上前忙朝郑氏行了一礼,恭敬地答道:“母亲请放心,儿媳这就去安排。去年冬至,妾身跟夫君返乡祭祖时,叔祖太太还跟儿媳提起,说是当年先祖有遗训,每年冬祭时,后嗣子孙都要当着祖宗坟冢背诵一遍。”

    说完,她朝妯娌若有所指地扫了一眼。

    被她射过来的目光瞧得莫名其妙,高氏一时怔住了。

    齐家祖训以前她似有耳闻。只不过当年她借助圣旨进的门,这些年没人敢提那碴儿,可她也少了跟沧州祖籍那边本家的互动。

    甚至成婚这么久,夫婿齐屹从未带她回乡祭过祖。前些年,齐屹远在边关,后来府中又出了不少大事,没人顾及得上。就是每天冬祭,通常也齐峻代兄回乡,她倒没太过在意。

    那么说来,别人称她一声宗妇,也不过让她过过干瘾了?

    想到有这可能,高氏面上顿时就成了灰败一片。

    这妯娌面上的变化,哪能逃过舒眉的眼睛?!

    她忍不住暗自猜测,难不成到如今,高氏都没得到过宗祠那边的承认?!

    此想法,让舒眉倏地兴奋起来,就像无意中在路边踩到金元宝似的。

    如果是那样,只要稳住本家那帮人,凭高氏如何折腾,也伤不了齐府根基。除非她有本事,让其他女人生出有齐屹兄弟血脉的正宗嫡子来。

    她有怕的东西便好,以后交手里,已方不至于处处被动挨打,舒眉心里思忖着。

    她们婆媳眉来眼去,看在高氏眼里,让她有些心烦气躁。只见她突然起身,连声招呼都没郑氏打,便气呼呼地出去了。

    望着她离开的背影,舒眉有片刻怔忡。

    她一直没弄明白,自从大伯兄离府后,高氏似乎对婆婆失去了耐性,就连面上的敷衍都赖得做了。

    舒眉不禁纳罕——她倚仗的到底是什么呢?若元熙帝此刻真有个好歹,撒手西去了,齐府恐怕没谁愿维系这段联姻了。难道她真的在乎?!

    她还在那儿瞎猜,刚才安置二房仆妇的范婆子回来了。

    范婆子正要跟郑氏禀报什么,一抬头便发现,四夫人还在屋里头,面上便有了些犹豫。

    郑氏扫了儿媳一眼,转身对老仆妇温声嘱咐:“舒娘不是外人,你就尽管说吧!让她听听也好。”

    得到指令,范婆子面上松驰下来。她人精式的人物,哪能还不明白,刚才自己不在时,有人将事情告诉四夫人。

    于是,她也不避忌舒眉,将她刚才从那人口中打探到消息,原原本本告诉了郑氏。

    “那位哥儿,是二夫人嫡出的。说是刚到徽州时就怀上了。一直不知是哥儿还是姐儿,就没好往京城报信。还说了,去年本来准备了年礼,怎么山东一带有雪灾,再没到临沂就被难民哄抢一空。家仆在半途中被打死了……”

    一番解释下来,郑氏脸色稍霁:“还有这事?怎地都没听人提过?街面上也没见过有流民啊?”

    范婆子一拍巴掌,答道:“哎,我的夫人,即便有流民,也是山东江淮一带,定不会让他们进京的。依奴婢看,那洪婆子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二房一家子想来也过得不算太好,毕竟单独开府建宅,花费怕是小不了。偏偏他们又没现银。”

    听了她的猜测,郑氏眉峰舒展开来,没有再出声询问了。

    见她态度似有松动,范婆子忙为二房一家求情开脱:“虽说二老爷趁着外任分的家。可他毕竟文举出身,断没有不敬嫡母的胆子。他若做出那等事,都察院一帮御史,都把他骂得不敢继续为官了。”

    听她分析利害,郑氏唇边露出些许笑意。只见她点了点头,朝范婆子挥了挥手:“由他们去吧!离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咱们自己府里的都操心不完。哪有功夫管他们?!你赶紧配合舒娘,给洪婆子准备些干粮,再安排一些回礼,让人家即刻赶回去。没得让她年节都在路上过吧?!”

    范婆子见她被说通,心头一喜,忙应道:“那奴婢就代洪婆子谢过太夫人了。”

    郑氏摆了摆手,示意她们出去。

    跟着范嬷嬷出来,舒眉问起二房的情况:“他们过得真的艰难吗?”

    范婆子神色一滞,道:“差不多吧!当初分家时,他们分得的田产都在山东一带,恰好那里去年遭了灾。今年开春有些捉襟见肘。老婆子想来,可能是周转不灵吧!”

    舒眉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下去。

    晚上齐峻回府时,她特意将此事跟相公提起,末了,还建议道:“……不如咱们悄悄派人拿了银票,跟着洪嬷嬷一起去看望他们吧!毕竟是亲兄弟,能帮一点是一点。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齐峻微微颔首,赞成她这主意:“就按娘子说的办!若大哥还在京里,他定然也会这样安排的。正好,为夫有一封信要托人带到在江南一带旧友那儿,不若派一名家丁,跟着那位仆妇一同前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百七十六章 雪中赏梅

    舒眉听他答应了,心里稍稍安定,正准备跟他打探一下,有关高氏跟沧州本家那边的关系,岂料齐峻将她一把拉到暖炕上坐下。

    “今日为夫在外面时,顺道到孟府去看望了三妹。没想到她却告诉我,孟妹婿前些日子被派往辽东镇守去了。”齐峻扫了妻子一眼,若有所指地提到。

    “啊?”舒眉还未反应过来,怔怔地望着他,“有什么不妥吗?”

    齐峻蹙了蹙眉头,犹豫了半晌,才告诉她:“没什么,只是为夫最近观察军中动态,发现许多跟咱们府里,还有林家关系不错的将军都调离了京城。你说,大哥会不会……”

    他的猜测虽然未完整说出口,可是,舒眉就是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

    是担心齐屹在边关出了问题吧?!

    舒眉不懂军国大事,但是她相信,齐屹临走前,殚精竭虑的安排,定会提前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遂安慰他道:“相公不必担心,想来大哥之前早有防备。不然,临走前,他为何还那样一副非去不可的样子?”

    想起兄长开拔前一晚,私下给他交待的来,齐峻遂不再言语。

    屋里重新陷入沉寂,也不知过了多久,舒眉几乎以为他已经睡着了。谁知,突然就听到齐峻的声音重新响起:“你若觉得府里闷得慌,不如在府里办冬宴,招待招待你那些朋友什么的。正好湖边的几株梅树,都结满了花苞,想来过不了多久,全都会盛放吧!”

    舒眉微怔,心头感到有些意外,她一脸困惑地抬起头,不解地望向对面。

    齐峻避开她的视线,兀自解释道:“除了上次在为夫及冠礼那日,见你招待过女宾。这几个月,也没见到有人再来拜访。想来定是娘子没邀她们吧?!”

    “相公无缘无故。今日怎会提议这事?”舒眉道出自己的疑问,随后双唇紧抿,盯着他不放松。

    齐峻摆了摆手,道:“没什么!咱们府未守制之前,跟其他府也是常走动的。如今你掌着府内家务,自当要张罗这些事。早日融入那个圈子才好……”

    他这解释没有让舒眉释去信窦。不过。她一想到自己不能出府,请客人上门,也不失跟人交际的方式,遂没有再多问什么。欣然应了下来。

    第二日,在施嬷嬷的陪同下,舒眉给二房的新生儿,准备了许多成长所需的物资,和着郑氏交待的回礼,让洪嬷嬷一并带了去。齐峻则派了他身边小厮尚驰,一路护送洪嬷嬷回徽州。

    竹韵苑随后就开始即将的宴请忙碌起来。而丹露苑那边。自打从霁月堂回来后,高氏就开始坐立难安。

    那日,她被舒眉当面点醒,府里将来即便承嗣,也不会是她一人说了算。

    高氏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些年来,虽然她把宁国府的后宅牢牢掌握在手里,一日没得沧州那边承认,自己又没生下子嗣。只要朝堂有什么大的变故,先被扫地出门的。反到成了她。

    这天,她正在堂内的暖炕上发呆,就被匆匆进门的程婆子打断了。

    “什么事?”瞥见老仆妇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神情恹恹地问道。

    程婆子走到跟前,朝她福了一礼,道:“邯郸那边有消息来了,说是过不了几天,就会有重要消息传到京里来。”

    高氏听闻,猛地直起身来。盯着老仆妇道:“此事当真?给信的人原话怎么说的?”

    程嬷嬷忙将屋里侍候的打发下去。走到高氏身边,挨近她的耳朵。轻声说道:“……董兴派人带话,说那人已打入死囚牢房,让他大儿子进去探过一次监。柯家人现在心里清楚,谁才能救他们父亲性命。”

    高氏满意地点了点头,遂没有再做声了。

    程嬷嬷有些不解其意,忍不住问道:“拿捏住柯家人有何用处,像他家那种小门小户,哪里需要夫人您劳神……”

    高氏怔愣片刻,又扫了她一眼,过了半晌才解释道:“这些你就不懂了。到时拿住了她娘家人,就等于拿住她肚子里孩子,不由得她们不把孩子记在本夫人名下……”

    听了这话,程嬷嬷颇为诧异,问道:“夫人?!”

    高氏嘴唇朝下撇了撇,扯出一抹苦笑:“你没猜错,我要保住那孩子,到时逼柯氏离府,或者自行了断。到时府外的情形,由不得那老虔婆不答应。”

    她的打算把程婆子吓得不轻,只见她走到窗边,朝外面左顾右盼张望了良久,才关上窗户回到高氏旁边,压低嗓子问道:“夫人,真要这样做?万一那孩子长大后,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心里起了疙瘩,到时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你之前可不是这样筹划的。”

    高氏摇了摇头,伸出手来制止她再说下去。

    “你不懂,还是先让她把孩子生下来,到时有她们求到我眼前的时候,本夫人跟她打交道十几年,难道不比你了解她的心性。”

    见主子这般自信满满,程婆子只得将要劝的话咽了下去。

    ※※※

    进入十一月,京城连着下了好场大雪。天气一日冷过一日,等枕月湖边的梅花开了小半的时候,又碰到一大雪,舒眉筹备已久的赏梅宴,终于开起来了。

    这日清晨,雨润一打开窗帘,外面就射进一道刺眼的光芒。让她连连后退几步。

    “小姐,赶紧闭上眼睛!”雨润转过身来,对走在后头的人提醒道。

    舒眉转身回到屋里,叫人取来一顶紫色帏帽,戴在自己头上,道:“这可不用担心雪盲症了!”

    雨润见状,忙学她的样子,也找了块带丝巾,搭在前面遮光。

    主仆俩众丫鬟、仆妇的簇拥下,踱出竹韵苑,朝霁月堂走去。

    雪后初晴的早晨,空气特别洁净,屋顶、庭院、树枝上全披着洁白素装,围墙像一条白脊背的巨蛇,四下里变成白茫茫一片。

    从婆母那回来后,舒眉见这雪的势头,一两天不会立即化掉,就派人给几户府里派请柬。

    此次宴请,她不仅邀请齐峻同袍家的女眷,还有秦芷茹那儿新近结识的,一些官宦家的闺秀,加上以前认识的一些旧友。

    等开宴时,枕月湖边赏梅的地方,满满当当坐一院子。

    宁国府的枕月湖畔,靠近听风阁的地方,有一处高出的土丘,种植了数十株梅树。

    有的是几十年的老树,身姿苍劲,枝杆似戟,形态傲铮。有的花繁枝茂,竞相怒放,如霜似雪,粉白、嫩绿、嫣红,争奇斗艳,还不时发出阵阵幽香。还有的,生得比较偏,稀稀疏疏的绽出了几个花骨朵。

    因多是年轻女子,没有长辈在旁边约束,大家进园子后,玩得还算随意。虽有些业已出嫁,多为新妇,跟那些尚待字闺中的女子,也还算说得到一块去。

    赏梅过后,舒眉派人将湖边水榭收拾出来,请众位女宾在里面,围着火炉观赏湖面的冰嬉表演。

    “你安排得还挺周到的,没想到京城里首屈一指的冰嬉班子,竟然被你给请来了。”齐淑婳眉眼含笑地望着她的表妹。

    上次齐峻及冠礼,因离待预产日太近,舒眉并未请表姐来赴宴。齐淑婳此次算是头回见到表妹单独张罗这么大的场面,忍不住夸上她了。

    舒眉抿嘴一笑,指着秦芷茹对表姐道:“我哪有那帮能耐?是秦师姐跟他们的班主熟,借着她的面子,才把人家请来的。”

    一旁秦芷茹听了,也不敢居功,忙解释道:“还不是舅舅的缘故!每年那帮文人墨客,都要到撷趣园里开诗酒会,歌舞剑琴都耍腻了,就有文渊书院的弟子向舅舅献上这新鲜玩意儿……没想到,他们倒借着园子里的宴会一炮打响,现在抢手得很。整日被高门大户请去表演……”

    秦芷茹的话音刚落,旁边五姑奶奶齐淑娆接口道:“还是秦姑娘见多识广,想我在宁国府住了十多年,就从来没见过这玩意。”

    旁边的华碧纹见状,说道:“不说你们宁国府了,就是我小时候常进宫,也是没见过的。听说是从辽东那边传来的,原是北蛮部族的舞蹈。咱们中原人自然是没见过了……”

    提到辽东,舒眉抓住这个机会,跟表姐问道:“姐夫来信没有,他在辽东那地方还好吧?!”

    听表妹关心她的家人,齐淑婳扯了扯嘴角,道:“他一到地方,就派亲兵送来过一封家书,说一切都好。大半个月都过去了,想来那里更加寒冷了,也不知带的衣物够不够。”

    舒眉忙接口道:“想来军中到时会安排的吧?!那地方听说是都是穿皮袄的,咱们普通的棉衣,根本抗不住那寒气。”

    不知怎地,齐淑娆突然想起了吕若兰。对方刚回京时,曾跟自己哭诉过在辽东流放的那三年,跟家人一起挨冻的经历。

    “三姐,你若是要知道那里有多冷,得问问兰姐姐,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齐淑娆出声提议道,突然她扭过脸来,朝舒眉问道,“怎么今日没见到兰姐姐,小嫂难道没有请她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百七十七章 郑氏训女

    此话一经问出,几位知道内情的女子,面露尴尬之色。作为女主人的舒眉,不能让家丑让更多人知道,只得想办法,将小姑子引偏的话题,给带返回来。

    只见她轻咳一声,望着齐淑娆道:“入冬以来,吕姑娘好似病了,大嫂将她送到昌平的温泉庄子上养着去了。这不,大嫂回府打了转儿,又返回昌平庄子那儿歇冬去了。”

    作为知道些内情的一员,华碧纹忙在旁边,替舒眉掩饰道:“可不是?!听说你家四姑奶奶入冬以后也病倒了。上回我到端王府探望老王妃,就听说她一直没好……”

    齐淑娆听了这话,脸上顿时有些发烧。

    想以前尚未出嫁时,从来都是庶姐黏着她。这几个月,齐淑娆在夫家为婆婆侍疾,没怎么回娘家走动,齐淑娉生病的消息,甚至中秋佳节那晚上齐府发生的事,她也是无从知晓的。

    是以,当华碧纹提起此事,齐淑娆稍显尴尬一下,口里却埋怨起四嫂舒眉来:“四姐病了的消息,小嫂也不派人递个信儿让我知道,还要妹妹从别人口里得知。”

    舒眉忙解释道:“四妹知道你们宋府规矩严,她不想让你操心,特意叮嘱我不要告诉你们姐妹的……”

    齐淑婳忙解围道:“我是进门时,没见着四妹,问起来才听说的。要不,咱们姐妹俩等散席后,打道回府时一同去看望看望她?”

    舒眉在旁边连连赞成:“咱们姑嫂一同去吧!说起来,我也有七八天没亲自看到她了。只派了一些丫鬟婆子前去送药问候。”

    齐淑娆点点头,见事情掩饰过去了。遂没有再出声。

    随后,大家话题不知怎地就拐到,身边亲人染疾一事上面来。

    “今年冬天冷得出奇,也不知是咋的。我娘家的长辈,连着病了好些天。”唐府三奶奶岑氏提道。

    “可不是?!不见三奶奶娘家伯父,身子现在见好些没有?”出声相询的。是吏部侍郎家的千金凌含蕊,凌大人跟岑尚书在同个衙门为官。为了父亲前程,对岑氏伯父的病情,也要多关心上几句。

    岑氏见后,神情讪然,只见她叹了口气,答道:“前日里娘亲去看望伯母。听说还要养好一段时日。今年也不知怎地,事情特别多。华家妹子,大长公主的身子骨还好吧?!”

    华碧纹正跟她的闺友秦芷茹,小声聊着画作,听到旁边有人叫她。一回头见到是岑氏,忙含着笑,答道:“她老人家健朗着呢!前日还想亲自爬上潭柘山。”

    岑氏听了,会心一笑,道:“公主殿下宝刀未老,毕竟当年跟先帝爷一起出去狩猎的。”

    一旁众人听了,朝华碧纹纷纷望了过去。

    华碧纹见她们神色间满是好奇之色,忙笑着解道:“这不是什么奇闻,听家里长辈说起过。祖母乃高祖皇帝的长女,从小跟先帝爷相厚,年少获准跟那帮皇子们一道练习骑射。后来成年了,还经常跟先帝爷一起狩猎。”

    听了她的描述,齐淑婳不知怎地,突然想起什么事。

    据说。这位大长公主跟华驸马,就是在狩猎时相识,后来才下嫁到华府,成就了一段佳话。不知道怎地,她突然起她大堂兄齐屹和高氏。

    小时候听祖母跟母亲聊起过,那女人跟大堂兄第一次见面,也是秋围场子里。

    原来是想依葫芦画瓢,却没想到成了东施效颦,没得耽误一对有情人。

    想到这里,齐淑婳不由朝舒眉望去,心里颇为她感到惋惜。

    若没有高氏横插一竿子,表妹怕是这京城风头最劲的贵女之一了。姨父是一代鸿儒,姨母据说生得天姿国色。

    她神思一溜号,再回到座上听她们聊天时,却惊异地发现,桌上众女已经聊到朝政上来了。

    “……前儿听陈家滢容表妹提起,她家好像准备离京了。听说她祖父陈阁老,因老祖宗上个月病逝,请旨要回乡丁忧,圣上以夺情为由,尽力加以挽留,陈阁老硬是没留下来。”凌含蕊小声说道。

    听了这话,唐三奶奶岑氏面上一惊,忙问道:“这是为何?陈家现在如日中天,现在退下来岂不是可惜?”

    凌含蕊摇了摇头,道:“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听说姑父他们几房兄长,都从各地任上离任,赶往庐州老家。”

    见她们竟然议论起朝政来了,齐淑婳忙帮主人家将话题岔开,引到冬日滋补养颜和穿戴上面来。

    但凡女人圈子里,只要是提到养颜、夫家的话题,一般都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一时间就聊到了吃喝玩乐上来了。

    冰嬉和歌舞表演看完了,舒眉引众人入座,吩咐旁边丫鬟仆妇,准备开席。

    筵席过半的时候,突然,霁月堂的范嬷嬷匆匆来到花厅门口。

    等丫鬟把舒眉叫出去后,齐淑娆望着小嫂的离开的身影,心里咚咚打鼓,她忍不住朝堂姐那头望了一眼。

    齐淑婳也是不停朝门口张望,神色间颇为忧虑。

    一盏茶的功夫过去了,舒眉才返回厅内,坐下来继续招呼大家吃好喝好。

    席后,舒眉将众女客亲自一一送出垂花门。返回竹韵苑时,就听到施嬷嬷告诉她:“三姑奶奶和五姑奶奶,结伴去霁月堂了。”

    舒眉倏地抬起头来:“说与她们知道没有?”

    施嬷嬷摇了摇头,道:“到太夫人那儿,她们自然会知道的。虽说作为亲戚,端王爷过世,是不该瞒着她们。只不过,中间牵扯到四姑奶奶跟吕姑娘。不该由咱们口里说出来。”

    舒眉点了点头。

    表姐都好说,可齐淑娆这小姑子就难讲了。也不知如今她是个什么态度,跟高氏姐妹的情谊,是否超过自家姐妹的切身利益。

    也不知郑氏会不会将家丑,说与两位出嫁的姑奶奶听。

    舒眉果然没料错,此刻霁月堂里,郑氏正跟女儿、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