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长姐难为-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李紫玉要走,屋里人除了杨老爷子和小七都送了出来。
李紫玉在门口让大家留步,说自己还有事急着上城里,就上车先走了。说着,李紫玉真就上了马车,步九鞭子一扬,马车就向前驶去。
因为救大虎娘耽搁了时间,李紫玉让步九赶得稍微快了点,一会儿就看见了张口镇那高大宽阔的城墙。
二人在城门口接受了检查,徐徐进了城。
城里不像年前来时那么人多,但也不冷清。街上出入采买的各府管事,出摊儿卖各种吃食、杂耍的小贩,上街闲逛的各色人等,使整条街显得热闹不已,过年的气氛也看着浓厚了很多。
张口镇作为南辉县的县衙所在地,街道规划的很是齐整。东西南北各四条主要街道,其间还夹杂着许多的小胡同和小街道。
县衙坐落在东西大街广华街上,从松溪大街一直往前走穿过春风路,再穿过书林街、青云路就到了广华街,县衙所在的街道。
这里的街道,南北道以路命名,东西道以街命名。在大路和大街之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小胡同和小街道。
这里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各种商铺林立。倒有做买卖和定居的氛围和环境。
李紫玉饶有兴趣的观察着四周围的环境,心中想要在这里买房的念头越加的强烈。
这时,马车在县衙门口徐徐停住了。李紫玉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已经到了县衙门口。
李紫玉下了马车。就被眼前的这座县衙镇住了!这也太大了吧?
只见面前的这座县衙面南背北,高耸威严,占地颇广。上面那宽大的门楼成品字形,错落有致的高高耸立在上面。那高出云表的飞檐反宇,显示出精美绝伦的整体建筑的奢华。
县衙的门口是一片视野辽阔的开阔地。地面平整,上面没有什么浮土,显然是经过夯实过的。这片地应该是县衙召集民众开会的场所,粗略估计能容纳几万人。
最让李紫玉惊奇的是县衙的门口,用红底金字镌刻着一副对联。
上联写: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下联写: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县衙门口站着的两名衙役见李紫玉对这对联感兴趣,不但没驱赶反而挺直了脊背,脸上满满的自豪和骄傲。
李紫玉正在门口品味着这幅对联,就听一旁有人叫道:“哎呀,李小姐,你可来啦!大人在里面都等半天了。”
李紫玉回头一看,原来是林天舒的随从林兴。
林兴招呼完李紫玉,转头喝斥道:“没眼色的东西!不是告诉你们李小姐来了后要赶紧进去通报吗?下次长点颜色!”
两名衙役吓了一跳,急忙唯唯呐呐的答应了。他们心里暗暗诧异,不是说来的是个小姐吗?可眼前的人分明是一个乡下小丫头啊!难道大人等的就是这个小丫头?
林兴说着就把李紫玉往县衙里面让。步九把马车栓到了县衙一边的一棵柳树上,也跟着步入了县衙。
进入县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壁。照壁是青砖组成的一字型建筑群,正中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叫“犭贪”,主要是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照壁对面的牌坊叫“宣化坊”,它面南书写着“菊潭古治”,面北书写着“宣化”二字。是知县每月初一、十五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
县衙的大门是面阔三大间,明间是百米甬道的过道。东稍间的前半间置喊冤鼓一架,共百姓击鼓鸣冤之用。西稍间的前半间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增加了县衙的严肃性,使人不敢随便亵渎律法。
进入大堂,是面阔五大间,纵横通透,一览无余。两端各有一根两人合抱粗的圆体木柱,木柱光滑圆润,通体泛着大红色的光泽。
两根圆柱上也分别镶嵌着一副对联,金字红底分外引人注目。
上联是: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
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大堂中间悬挂着“南辉县正堂”金字大匾,匾额下是知县审案暖阁。阁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放置着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其左为令箭架,其右为一把黑折扇。
暖阁前左右铺两块青石,左为原告席,右为被告席。在暖阁的两侧,放置着仗、刀、枪、剑、戟等各种刑具,也是知县审理重大案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暖阁中间还有一张八卦图,周围的三十六只白鹤栩栩如生,好似展翅飞翔一样,最是引人注目。
李紫玉看的是津津有味,倒忘了来此的初衷。
这时,林天舒笑着从大堂的后面走了出来;还是那么丰神俊朗,意气风发,那么的潇洒恣意。奇怪的是,在这大堂里一站,却是那么的融洽、谐和,好像天生就是官老爷一样。
“小玉妹子是不是看傻了?和我刚来时一样,我也是对当初的县令崇拜不已。”林天舒收敛了脸上的笑意,话语里带着衷心的敬意。
“是啊,若是大叶朝的官员都能做到和对联里说的一样,那大叶朝何愁不国富民强?”李紫玉也感概地说,“当初做出这幅对联的人一定是个对朝廷忠心耿耿,对民众鞠躬尽瘁的好官。”
“你说的很对!他叫罗一峰,是当初跟随太祖皇帝打天下的军师之一。大叶朝立国之初,百废待兴,民不聊生。他自愿放弃了京城中的高官厚禄,来到了当初还一片废墟的边城。
南辉县就是他一砖一瓦的建起来的,也创建了第一任县衙。听说刚开始的县衙就是两间草房,连一张床都没有。每晚罗一峰都睡在荒草上。现在的县衙建筑规模,是后面的几十任县令逐渐建起来的。
这几副对联全部出自罗一峰的手笔,从中就可看出他拳拳的爱民之心。当时他说,民也,国之基也。民不稳,则大厦将倾也。这话一度成为大叶朝官员行事的准则,只是几十年下来。。。。。。”林天舒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
☆、第一百七十八章 买庄子(一)
李紫玉听完,心里深受震动。
在古代就有这么远见卓识的官员,委实是大叶朝的幸事。也难怪大叶朝能历经三代,原来是基础打得好。
可惜现在大叶朝的形式却不太妙,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唉,她一个小老百姓就不要操心国家大事了,把自己的小家顾好就不错了。
“好啦,林大哥,我今天可是冲着好地来的。咱们看看去?”李紫玉开门见山的说。
“哈哈。。。。。。”林天舒不禁大笑起来,“妹子你放心,林大哥保证让你满意。”
两人说着,就一起从县衙大堂里走出来。
县衙门口,林兴早就准备好了马车,马车旁还跟随着六个衙役,手拿棍棒很是威风。
林天舒皱了皱眉说:“又不是去办案,去这么多人干什么?留下两人,其余人去当值。”
林兴无奈,只好点了两个人,其余人就都回去了。
李紫玉和林天舒分别上了自己的马车,两辆马车一前一后的顺着广华街向城南驶去。
李紫玉在马车上观察着街道两边的建筑,发现它的建筑风格古韵浓郁,很有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是门窗雕刻的精美绝伦,简直和艺术品相媲美。还有就是房顶和屋檐。房顶几乎都是一字尖顶,顶的两端都是飞檐反宇,栩栩如生。两面的屋脊覆盖着黑灰色的瓦,给人以年代的厚重感。屋檐延伸至少有半米,这个俗称为滴水檐。就是碰上下雨阴天的,在外行走的路人也可以避到屋檐下,连伞都不用打。
这个张口镇她越来越喜欢了,看看城南的土地怎么样再说吧。如果有剩余的钱,真应该买上一套房子,就当做一个退路吧。都说狡兔三窟,她连一窟都还没有建呢。唉,先看看再说吧。
马车驶出南城门时。兵士例行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后,两辆马车相跟着就出了城。
出了城门,迎入眼帘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远远望去,阡陌纵横。田畴千里,竟然连一个土坡都没有。田野上稀稀疏疏的生长着干枯的荒草,在寒风的凛冽中瑟瑟摇摆,越加显得初春的萧条和冷肃。两只野狗在辽阔的田野上奔跑追逐,不时传来几声犬吠。倒使得田野里有了几分生气和动感。
马车顺着官道没走多远就停了下来,李紫玉四下看了一下,这里离城门也就三四里地。
林天舒下了马车,伸手指着官道西侧的一大片土地对李紫玉说:“妹子下来看看,这片地你觉得怎么样?”
李紫玉下了马车,抬头向西面看去。
只见西边的这片地甚是辽阔,平平展展的连成了一片。整个田野上荒僻寂寥,渺无人迹。这片田倒像是上坡地,种植玉米正合适。
在他们下车的地方,有一条通往田地的土路。修的倒还平整。
只是在这条土路的尽头,约莫也就一二里地的地方,好像有一个小庄子。庄子上空飘浮着袅袅的炊烟,间或夹杂着几声狗吠,让这小庄子增添了几许人气。
李紫玉信步顺着这条土路走了过去,不时地在地里抓几把土看看土地的成色。那样子就像是一个老农一样,在评估着这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
步九把马车拴在了道边的一棵树上,交给林天舒的车夫照看着,自己赶紧跟了上去。
林天舒、林兴和两名衙役紧跟在李紫玉后面,饶有兴致的看着李紫玉的各种动作。林天舒虽然早有准备知道她不简单。但心里对她的认识又高了一层。
也是啊,能够大手笔的买下番外种子,能够出手就买一百亩地的人,怎么可能不懂种地呢?这个小姑娘越来越让人觉得是个谜了。你说她小小年纪怎么能懂这么多呢?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李紫玉看完地里的土也没说什么,继续往里走去。边走边问道:“林大哥,这里是不是一个小庄子?”
林天舒回道:“是啊,有十几户人家。我想你买了后也不可能自己打理,就找了这么个带庄子的一百多亩地。我想你可能会喜欢这样的,省事啊。”
“这庄子和地是谁的?为什么要卖?”
“这庄子是一个南方的童姓商人买下的。也许是急需资金周转,这地要价并不高。其实,县里也有几块地,可我觉得还是这块地合适。”
“哦?这块地有啥出奇的地方吗?”李紫玉好奇地问。
林天舒突然神秘的一笑,卖了个关子,指着前面说:“谜底就在前面,你看看就知道了。”
李紫玉让他勾起了兴趣,不禁加快了脚步。
小庄子里在道边玩耍的几个十余岁的男孩子,也不认生,好奇的跟在了他们身后。
等到几人越过小庄子,顺着一条小道来到庄子的西面时,大家都被前面的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
这条小河也就和李紫玉家的那条差不多,岸边生长着不知名的各种水草。因为还没解冻,水面上是一层厚厚的冰层,冰层上面有一道道孩子们滑冰留下的轨迹。沿着河边栽种着一行垂柳,垂柳下间或放置着几块石头,看样子是夏季乘凉用的。
李紫玉看见这条小河,心里对这块地更加满意。
她心里正在发愁若是遇到旱年这块地该怎么办?打井其实也是一个办法,就是有这条小河将来也得打井。只是有了这条小河生活会比较方便不说,她将来也会对这条河加以利用。比如养鱼,比如种藕,比如开发出一个旅游景点等等。当然这都是以后考虑的事情,眼下,她得去见见这土地的主人,看看他到底什么价可以卖。
“林大哥,那位童先生在哪里?”李紫玉问。
林天舒一听就知道李紫玉满意这块地,就说:“童先生住在平化城,前天我就通知了他,也不知现在来了没有。走,咱们去他的庄子看看去。”
几人就顺着小道往回返,当走到小庄子跟前时,就见一名三十多岁的穿着细布靛青色长衫的男人快步走了过来,后面跟着一名十四五岁的小厮。
“不好意思林大人,童某有些事来晚了,还请林大人和诸位多多海涵!童某待会儿在祥安阁一定给各位赔罪,还望诸位大人大量原谅童某一回。”
这位童姓男人说着一揖到地,很是认真的行了一礼。
“没事没事,童兄太客气了!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庄子的主人,童牧。这位姑娘叫李紫玉,就是她想要买童兄的庄子。”
☆、第一百七十九章 买庄子(二)
“童先生你好!晚辈李紫玉这厢有礼了!”李紫玉作为小辈先给童牧施了一礼,以示尊敬。
童牧看见李紫玉先是一愣,似是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小姑娘。再看见李紫玉这么懂礼貌,忍不住暗暗点头。嘴上却说着客气的话:“好说好说,李小姐大方知礼,可是少见的聪慧啊!”
寒暄过后,童牧对林天舒和李紫玉说:“林大人,李小姐,请两位到庄子里寒舍稍坐一下,我详细给李小姐介绍一下我这个庄子,也让李小姐心中有个数。”
林天舒看了李紫玉一眼,李紫玉点点头,表示同意。
在这里吹着冷风不说,也不是谈事情的场所。所以,一行人走了几步就到了一座院墙高耸的宅院里。
这所宅子靠最西边,紧挨着小河。看样子应该是童牧在庄子里的住所,正房是面南背北的三大间。房子中间是小客厅兼厨房,东西屋是两个卧室,典型的北方建筑。
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客房,西厢房是客房兼书房。在靠南门的地方,有三间倒座房,也是门房。
西南角是厕所,紧挨着厕所是牲口棚、车棚和柴房。最让李紫玉满意的是,在院子的东南角有一口水井。周围用青石板砌成,并用青砖垒成了高台。水井上面还用木头搭了个凉亭,凉亭下面是冲着井口的辘轳架子。一条粗粗的麻绳缠绕在辘轳把上,麻绳的顶端拴着一只铁扣,用来栓水桶。
步九、林兴和两名衙役被童牧的小厮安排在了东厢房,下面谈论的事情也不适合他们在场。
童牧、林天舒和李紫玉进了正房的小客厅,里面设置着红色楠木桌椅、精美的茶具、茶叶罐等物品。
大家分宾主落座后,一个三十多岁干净利落的妇人端着茶盘走过来,把刚刚砌好的茶水仔细地端到每个人面前,然后恭敬的退了出去。
童牧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对大家说:“林大人。李小姐,这是年前刚刚采摘下来的‘冬片茶’,量很少,口感还不错。你们尝尝。”
李紫玉一听是新采摘的茶叶。感觉很新鲜,冬天也能采摘新鲜的茶叶吗?便端起茶盏放到鼻前轻轻闻了闻,顿时一股浓郁的香气沁入心脾,感觉通体舒泰。忍不住轻轻啜了一口,没想到入喉的茶水甘甜醇香。久久不散,令人回味无穷。
“啊,童兄,你这茶叶可太香了!不行,你得给我一点,这么好的茶叶把我的馋虫都勾了出来,你可不能藏着掖着。”林天舒喝了茶水后,立即惦记上茶叶了。这么香的茶,他要不打劫那是傻子。
童牧好像早就知道林天舒会这样说一样,把手边的一个精美的陶瓷茶罐推了过去:“呐。都在这儿了,你拿着吧。”
林天舒赶紧抱着茶叶罐,那样子好像有人抢一样,喜得眉开眼笑的:“哈哈,我就知道童兄够意思。好好好,等你什么时候回南方,临走我请你大吃一顿,不醉不休!”
“可别。。。。。。你现在的身份还是要注意一些,喝酒什么时候不行?我又不是不回来了,等你把这身上的官职卸了。咱们再一醉方休。”
“一言为定!”
李紫玉笑眯眯的捧着茶杯,不时的轻啜一口,心里也不着急。两人寒暄够了一定会转换话题,什么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只是这个度的掌握却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驾驭的了得。
眼前的两人显然是个中高手,他们只是想要用茶叶这个话题活络气氛而已,林天舒哪里会缺这区区一罐茶叶?
果然,童牧首先开了口:“林大人,今天既然是你带着来了,我也就说一个实在价。连庄子带人总共七百两。李小姐,你看怎么样?”
李紫玉没说行也没说不行,问道:“童先生,你这庄子一共多少亩地?这庄子里一共多少人家?他们是你的家奴还是你雇佣的佃户?青壮劳力有多少?老人孩子有多少?你这里有没有花名册?”
童牧的脸上随着李紫玉的各种问题微微起了变化,最后变为郑重和敬佩。他从身后的一张桌子的抽屉里取出了一个本子,递给了李紫玉说:“李小姐,这是这个庄子里的所有人员的名单。他们不是我的家奴,是我雇佣的流民。但他们已经和我签订了雇佣契约,只是契约还没到期。我希望你仍然雇佣他们,因为若是他们失去了这份工,有可能连住处都没有了。”
李紫玉拿着那份花名册,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没有说话。她在等童牧进一步解释。
林天舒靠在椅背上,微微合着眼睛品着香茗,似听非听,好像睡着了一样。
“这个庄子总共一百零二亩,就按照一百亩算。好良田一般十两银子一亩,中等田还要七八两银子一亩。我这可都是好良田,但价钱却按照中等田算的。所以,李小姐我可是赔钱卖给你了。若不是家里急等用钱,我也不会这么贱卖。李小姐你给我个痛快话,到底中意不中意?”
李紫玉心里合计了一下,觉得还是很划算的。她刚才看了土质,上好的良田谈不上,但却比中等田要好一些。再加上村西的那条河,其实七百两挺便宜的。
最最关键的是村里的佃户,做生不如做熟。这里的佃户对地里的情况一定熟悉,也省的她在操心再去别处雇人。
“好!这庄子我买了!只是,我想问问,你和佃户之间签订的契约还有多长时间?你们之间的分成是如何定的?还有,佃户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他们自己的还是你给他们买的?”
李紫玉虽然决定买了,但有些事情还是得弄清楚。毕竟她对这些佃户并不了解,这中间有没有刺头?有没有心术不正的?自己今年种植的可是番外种子,不能有一点闪失。
童牧见李紫玉说的头头是道,而且还都是行家里语,不禁对这小姑娘刮目相看。
一开始他对这小姑娘并没有重视,以为是家里环境不错让她出外锻炼的。反正自己就是卖地,只要出得起价钱谁买不一样?
他这庄子在中人那挂了很长时间了,可就是卖不出去。要说南辉县境内有钱的人家那是真不少,想买这样一个庄子谁都买得起。可就是越有钱的人家,自己的庄子就有很多,谁没事买庄子啊?
若不是他正好遇见了林大人,知道他想卖庄子后,来庄子里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后,说会给他找个买主,他这庄子且难出手呢。
☆、第一百八十章 买庄子(三)
此刻,他见这小姑娘眼神清亮、话语条理清晰,并不是不事稼墙的闺中小姐。和自己想象的差了十万八千里去了,不禁收了轻视之心。
于是,童牧在回答时语气里带了丝恭敬:“李小姐,我和佃户之间签的契约还有两年半。佃租是三七分成,我七他们三。至于生产工具之类的,都是我购买的。这个花的钱虽然也不少,但一件农具也能使几年,这个也不算什么大的花销。还有就是每年的种子化肥也都是我提前准备好,一百亩地的肥料需要的可不少,李小姐最好有个思想准备。”
李紫玉听了后,暗暗感激童牧的提醒。自己还真是把这个茬忘了,这要是到种地的时候才想起买肥料,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李紫玉感激地说:“谢谢童先生不吝指教!我虽然也懂一点种地的事,但毕竟还年幼,有些事情想的难免不周到,会出现一些疏漏。童先生肯定对庄子的种植情况很熟悉,有些种地的小窍门还请童先生不要藏私对我多加指点,我将不胜感激。”
童牧让李紫玉几句话说的面上放光,得意之色溢于言表。嘴里却谦逊地说着:“哪里哪里,童某也是熟能生巧,比李小姐多种了几年地而已。李小姐如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和这里的佃户询问一下,他们可是真真正正的老庄稼把式,懂得的比我可多多了。哈哈。。。。。。”
李紫玉虽然和童牧寒暄着,但手里的花名册也随手翻看了一下,对这十几户佃农心里也有了些底。
既然双方对价钱都比较满意,李紫玉就准备把买卖契约签了,好了一份心事。
童牧吩咐随侍在旁的小厮准备笔墨,就要写契约。不料半天没说话的林天舒开了腔:“且慢!童兄,你这价钱是不是高了点?”
童牧扭头看着林天舒懒洋洋的样子,眼皮不禁跳了跳。心说这货这是要干什么?买家都没说话,他这是闹的哪一出?
李紫玉在一边静观其变,林天舒一开口。李紫玉就知道这一百亩地里一定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岔口。自己因为相信林天舒,所以并没有把这一百亩地全部看完了。难道地里还有什么死角不成?
“林大人,我这给的可是最低价了。你四处打听打听,哪里有我这个价钱就把良田卖了的?你这还说高。那这买卖就谈不下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