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长姐难为-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说得好!我们一粒粮食也不给他们留下,就这么办!”傅云章激动地说道,“唐云生,按照李姑娘说的做,今天夜里发动百姓连夜把粮食藏起来,赶快行动吧。”
    “是!”唐云生答应一声,迅速带着人执行命令去了。
    李紫玉心里惦着傅小霜,就告辞了傅云章,和步九匆匆向县衙后院走去。
    穿过三堂后面的小门,李紫玉和步九和门房问明了后宅的方向,赶紧到了后宅。
    守在内宅门口的妇人曾经见过李紫玉,别看天色已经晚了,但还是能看清李紫玉的模样。
    李紫玉和她简单交谈几句,那妇人招手叫来一个小丫鬟,带着李紫玉径直去了傅夫人所在的院子。
    此时傅夫人所在的院子也是灯火明亮,人来人往。丫鬟仆妇们正在傅夫人的指挥下收拾细软,做着逃离的准备。
    门口停着几辆马车,似乎连夜要去往哪里。丫鬟仆妇们不停地往马车上放东西,虽然气氛紧张,但所有的人都训练有素的没有一丝慌乱。
 
  ☆、第二百九十八章 准备撤离(三)

李紫玉和步九跟着带路的小丫鬟走进了傅夫人居住的院子,正看见傅夫人站在正门的台阶上,对着院子里的一个嬷嬷细声叮嘱着:
    “古嬷嬷,你是自小就跟着我的,现在我把小霜和英杰交托给你了。虽然说走夜路不安全,可是在这里安全更没有保证。你们连夜回京城,在路上也多加小心。现在昌东镇肯定已经把城门关了,你们就在城外先委屈一宿,等天亮再进城。。。。。。”
    这时,傅小霜从东厢房里急急地走了出来,大声说:“娘!我不走,要走你和我爹咱们一起走!”
    傅夫人走到女儿跟前,柔声说道:“傻孩子,说什么傻话呢?你爹若是舍下百姓自己逃走那是杀头之罪。好啦,你是姐姐,一会儿英杰来了。你就先带着英杰走,现在是走一个安全一个,听话啊!”
    “娘!。。。。。。”傅小霜的眼圈倏地就红了,强忍着悲伤点了点头。
    她何尝不知父母的难处?父亲作为一方父母官,在这生死关头若是弃满城百姓于不顾,轻则杀头,重则满门抄斩。父亲不走,母亲肯定也不会走的。
    可是,留下的后果她都不敢想,只能暗暗祈祷白山城能够守住。那样父母亲就会能够保住性命。
    “傅夫人!小霜!”
    李紫玉没等带路的小丫鬟禀报,就率先开口走了过去,边走边说:“傅夫人,与其奔波一百多里地去昌东镇,还不如先去我家里歇一宿。明日再去也不迟。”
    “小玉!?你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吗?”小霜惊喜的扑过来,紧紧抓住李紫玉的手,浑身害怕的都在抑制不住的颤抖着。
    李紫玉安抚的拍拍她的手,非常理解傅小霜此刻的心情。和父母面临的可能就是生离死别,任谁也不会坦然处之。
    尤其傅小霜就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父疼母爱一直顺风顺水的。骤然之间面临残酷的选择,她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
    “李姑娘。你现在过来可是有事?你看我家现在乱糟糟的,如果没有要紧事,你也赶紧回家吧,没听说要打仗吗?”
    傅夫人比女儿冷静了许多。话语间丝毫不带慌乱;浑身带着大家族当家主母遇变不惊的从容气度。
    不过,却没有接李紫玉所说的去她家住一宿的话茬,可能也是觉得一个小山沟并不见得比县城里更安全。
    李紫玉当然也听出了傅夫人话里的意思,可是她实在是不放心傅小霜她们的安全。
    只得往前走了几步,压低了声音说:“傅夫人。我今天来就是来接你们去我家的。你放心,我家目前来说在石岩镇算是最安全的地方。您没听说我家新建了住宅吗?您也跟着一块去吧,傅大人身边有护卫之人,你要是留下,会成为他的累赘的。”
    李紫玉最后一句话击中了傅夫人的软肋。是的,丈夫身边有傅家派来的暗卫,而且丈夫也不是文弱书生。
    丈夫展现在人前的文弱气质,只不过是迷惑人的假象。实际上丈夫的武艺比身边的暗卫只高不低,自保应该富富有余。
    可是,如果自己跟在身边。丈夫就会顾此失彼,真的会成为他的累赘。也罢,既然李小姐诚心相邀,那么她家一定会有保命的良方也说不定。
    傅夫人正想答应李紫玉去她家避难,就听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跑动声。她抬头一看,随着脚步声进来的是儿子傅英杰,身后跟着傅冲和两名护卫。
    傅英杰过了年就已经十三岁了,因为自幼练武,已经长成一个身材修长的翩翩美少年了。
    此刻,平素稳重的他心急的走了进来。对母亲说:“娘,你和妹妹先走吧,我和爹爹留下。我不能把爹爹一人留下,再说。我的身手也能給爹爹帮点忙。再不济,也能自保。”
    “不行!你必须走!和你姐姐一起,马上就走。”傅夫人脸色沉了下来,不容置疑的说道。
    “不!我要留下!我倒要看看辽国的兵马有多厉害,我要让他们也知道知道大叶朝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傅英杰一脸正气凛然的说道,稚气的脸上是一片热血沸腾、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放肆!你以为你是谁?你知道辽军有多少人马吗?你知道咱们大叶朝有多少人马吗?你就是再厉害。能抗得过十五万兵马吗?听话,现在只要你们都好好的,你爹和我就都放心了。”傅夫人苦口婆心的劝道。
    “傅夫人说得对!傅少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明显就是敌强我弱,我们不能拿鸡蛋往石头上碰,那不能撼动辽军的任何根基。我们现在要避其锋芒,不要硬拼,打不过,我们就走。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就是要牺牲,也要牺牲的有价值。到必要关头,这座镇子都可以放弃,都转移到深山里。那里辽军不熟悉地形,咱们就可以和他们兜圈子,寻机消灭他们。。。。。。”
    “说得好!”
    李紫玉话还没说完,就被院外傅云章的声音打断了。
    李紫玉扭头一看,见傅云章和县衙的其他同僚一起走了进来,这么多人一下子占了半院子。
    傅云章欣赏的看了李紫玉一眼,对跟进来的下属们说:“大家都听到了吗?告诉所有的百姓,马上转移进深山,如果等天亮怕是来不及了。还有把青壮年都组织起来,护卫着百姓转移,让熟悉山里地形的向导带路。”
    “是,大人!”
    有两名属下急匆匆领命下去安排去了。
    “唐云生回来了吗?”傅云章环顾了一下人群问道。
    “大人,我刚刚回来。”唐云生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接口道。
    “你去北城门告诉沈参将,如果敌众我寡,在百姓们都安全转移的情况下,就迅速撤离,保存住有生力量,才能有望收复失地。”
    “是!”
    这时,主薄莫焙深走了过来说:“弟妹,你们赶紧转移吧,现在整个县衙就剩你们还没行动呢。”
    傅夫人关心地问:“其他家属呢?都走了吗?”
    莫焙深说:“早就都走了,就剩下你们这里了。”
    傅夫人这才恍然,为什么丈夫和县衙里的同僚们一起都过来了,原来如此。
    傅夫人立即对院子里的丫鬟仆妇说:“把细软和贵重物品能带就带着,不能带的就留下,所有人都一起跟着我走。。。。。。”
    傅夫人忽然想起什么似得,扭头看着李紫玉问:“这么些人,你家住得下吗?”
    李紫玉看着院子里惶恐不安的丫鬟仆妇们,点点头说:“没问题,都一起走吧。”
    傅云章诧异的问:“不是回京城吗?”
    傅夫人就把李紫玉邀请去她家避难的事情说了,傅云章知道李紫玉家新建的宅子是怎样的,因为曾经有人提过好像有违制的地方。
    与其让妻儿奔波一百多里露宿在城外,还不如去李紫玉家暂时避一下。
    于是,傅云章郑重地对李紫玉施了一礼,说道:“打扰贤侄女了,谢谢贤侄女危难之中伸出援手。本官万分感激,拜托了!”
    说完,傅云章给李紫玉深施了一礼,表达自己心里的感激之情。
  
  ☆、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山城保卫战(一)

“傅大人放心,我会尽力保证大家的安全。”李紫玉郑重承诺道。
    傅云章看着傅冲说:“傅冲,到了李家,你要一切听从李小姐的吩咐。我只能给你十人,这十人要配合好李小姐的行动,不得有任何异议,记住了吗?”
    这一刻的傅云章浑身散发着一种威慑力,以前赖以伪装的书生之气一扫而空,让人不由自主的臣服在他的威压之下。
    “是!奴才记住了!”傅冲单膝跪地,大声应道。
    “夫人,辛苦你了!”傅云章看着妻子,强自压抑着不舍,重重的拍了一下妻子的双肩,说道。
    傅夫人眼睛倏地潮湿了,她紧紧凝视着丈夫,哑着嗓子叮嘱道:“夫君,你答应我,你一定要活着!”
    傅云章郑重承诺:“好,我答应你!一定活着!”
    傅云章又叮嘱了儿女几句,就让傅冲护着前后五辆马车驶出了县衙后院,向着石岩镇南门快速奔去。
    李紫玉临出门时,把手里的五颗手雷都交给了傅云章,并详细解说了一番如何使用,威力如何大等等。
    她只是不想傅云章这样的人才死于非命,也不希望傅小霜、傅英杰失去父亲,但愿这五颗手雷在关键时刻能救他一命。
    此时的石岩镇里到处是人挤人人挨人,各种叫喊声、孩子的哭叫声混杂在一起,使整个镇里弥漫着一种大战前夕的紧张气氛。
    镇上的百姓在县衙捕头和镇上青壮年有秩序的组织下,正在向南门推进。
    李紫玉、步九、傅英杰和傅冲带领的十人卫队,行走在队伍的两侧,也在走出后门的时候加入了南行的行列。
    当走出南门的时候,李紫玉往北看了一眼,也不知现在白山城里是个什么情形。
    。。。。。。。。。。。。。。。。。。。。。。。。。。。。。。。。。。。
    而此刻的白山城,却刚刚经历过一场残酷的生死搏杀。
    白山城,是大叶朝与辽国之间最后的屏障,不算边境驻军,拥有常驻人口五六万。
    虽然是大叶朝最后一座城池。但近几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整个城池各种商铺林立,经济很是繁荣。
    自从辽军屯兵压境。作为守卫白山城最高军事长官的任长青,就和白山城的知府方战墉、府丞裴昊远商议,把城里的百姓尽快的转移出去。
    因为涉及到好几万人的迁徙,再加上城里百姓过惯了安逸日子,对迁徙到陌生的环境很是抵触。
    不过。也有条件不错的人家知道北边的辽国兵强马壮,战争的前景不容乐观,所以,就早早地携家带口的去了相对安全的城市。
    这一部分人带头一走,大部分人就都慌了,于是也纷纷跟风,到处投亲靠友的走了相当一大部分。最后无处可去的一部分人躲进了深山。这让任长青松了一口气,心里的压力也减轻了一半。
    此时,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夕阳的余晖洒在白山城北边高大厚实的城墙上,似在安抚刚刚为守城死去的英魂。
    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厮杀。自从昨天夜里辽军差一点偷袭成功,这已经是辽军第三十次的攻城了。
    城墙上到处是喷溅的鲜血、折断的弓箭、剑戟和来不及抬下去的士兵的尸体,四周弥漫着阵阵血腥味和糊焦味。
    一些士兵和穿着百姓服装的青壮年,正在登城马道上来来回回的奔走忙碌,清理战场,抬走自己兄弟的尸体。
    每个人脸上虽然都很疲惫,但表现出来的却都是斗志昂扬的精气神。
    不为别的,只为大将军每次都冲杀在第一线。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一当十。大将军的行为,把大家隐藏在身体里的血性都激发了出来。人人奋勇杀敌,丝毫不顾及个人安危。
    所以,尽管辽军气势如虹,在人数上占了优势,但他们却以逸待劳,和对方杀了个旗鼓相当。
    此刻。在一人高的城垛口,站着一位年约四十余岁、身材高大、神采英拔,眼神锐利,身穿大将军服的英挺汉子。
    此人浑身上下污迹斑斑,连头上的铁盔都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那身大将军服,也即是银色盔甲,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他浑身散发着摄人心魄的杀伐之气,一双深沉漆黑的眸子正紧紧盯着对面辽军的驻地。
    他,就是大叶朝三品昭武大将军任长青,也是任逍航的大伯父。
    现在任长青正暗自观察着远处辽军的情况,思索着辽军突然攻城的原因。
    此次辽国的兵马大元帅是大皇子耶律洪真,此人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在兵法上也颇有建树。
    他身边有两个得用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在辽国拥有不小的势力。
    二皇子耶律洪贤,惯于做表面功夫,哄得老皇帝耶律楚机对他另眼相看,很是得老皇帝的欢心。
    这次耶律洪真领了帅印,耶律洪贤却负责前线的粮草。难道是辽军内部出了什么问题?
    这一次之所以辽军差一点偷袭成功,是因为辽军在白天佯攻了一天,到了傍晚才消停下来。
    守城的士兵以为夜里肯定不会再攻城了,就都松懈下来。没想到半夜时分,辽军却架着云梯攻上了城墙,杀了大叶朝士兵一个措手不及。
    若不是正好任长青带着人按例巡视发现了情况,恐怕辽军就攻进来了。
    辽军攻城以后,他已经用八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去了京城,请求朝廷增兵。
    这里距离直隶守军只有一天的时间,不过,没有朝廷的兵符谁也不敢发兵。从这里到京城一刻不停的骑马最快一天一夜,朝廷的兵符到达直隶也得一天一夜,而直隶到这里也是一天一夜。
    也就是说,他只要坚守三天,朝廷的援兵就能到来。
    可是,经过三十场残烈的守城攻坚战,不仅损失了大批士兵,兵器折损也非常严重。
    怕就怕朝廷不按时增派援兵,到那时,白山城破,自己也成了千古罪人。
    自己倒是不惜这条命,没了就没了,就怕连累家里父母双亲和诸多的兄弟儿女。
    他现在体会到了当初欧阳靖德宁愿冤死也不愿造反的原因了,实在是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在皇帝手心里攥着呢。那么多的亲人,他可能做梦都没想到皇帝说啥就都杀了吧?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的信任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这份信任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变成弑你的利器,令你防不胜防。

  ☆、第三百章 白山城保卫战(二)

任长青左边站着一名三十余岁、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黑红脸膛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的环视着四周,紧紧地护卫在任长青四周。
    他身穿一身副将的战袍,正是任长青的左副将伍定远。
    伍定远是任长青一手提拔起来的,在边境大大小小的与辽国的摩擦之战中,任长青曾经救过伍定远两次性命。
    伍定远的家就在白山城里,不过家里已经没啥亲人了。曾经娶过一任妻子,也因为难产去世,倒也无牵无挂。
    家里仅存的三间房子也因为无人居住而荒废着,就在白山城的西南角。
    任长青的右边同样站着一位副将装扮的人,此人和任长青年龄差不多,面庞清瘦、一双细长的眼睛偶尔闪过神秘莫测的精光。
    此刻,他薄唇轻抿、神情略冷,寡淡的目光也在注视着对面辽国的军营,一双清冷的眸子里不时闪过一丝阴鸷。
    这个人叫孟庆伟,是当朝兵部尚书孟荻权的亲侄子,也是孟家在军中的代表人物。
    十几名亲兵成拱形护卫在他们三人周围,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一切动静。
    任长青收回视线,扫视了一圈城墙上新换上来的严阵以待的士兵,转身走下了城楼。
    两位副将和亲兵紧紧跟在了后面,城墙上的士兵们,纷纷向任长青恭敬的行着军礼,表达着他们的仰慕之情。
    任长青并没有把全部兵力一次性的都投入进去,而是采取轮换方式。这样既可以减轻士兵的伤亡,又保存了士兵的体力。
    面对数倍的辽军的进攻,每次他只安排了一万兵力在城墙上面对面的和敌人交锋。
    可尽管如此,伤亡还是很大。因为辽军采取的战术和任长青是一样的,而每次派出的士兵都是大叶朝这边的三倍。
    虽然辽军伤亡的比朝廷士兵要大得多,但架不住辽军兵多将广啊,长此以往,根本就挺不住。
    任长青边走边问:“这次损伤多少?”
    “死了三百多,伤了五百多。其中重伤三百多。”伍定远黯然的回道。
    重伤意味着没有了一点战斗力,甚至于生命都无法保证。
    现在军营里的军医已经都快忙不过来了,还是城里各大药铺、医馆都派出了大夫、学徒,在军营里义务帮忙。药材也在源源不断的远送过来,这才使受伤的士兵们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三十场战斗下来,已经消耗了将近一半的兵力。按照最快的时间估计,还得要在坚持将近两天两夜的时间。
    也多亏城里不少青壮年自愿的加入了进来,运送伤员、打扫战场、烧水烧饭。
    在城里挨家挨户的搜寻没有带走的各种油。烧成滚热,在辽军攻城的时候,冷不防浇下去,烫的辽军鬼哭狼嚎,损伤了不少战斗力。
    可是,武器却消耗的太厉害,弓箭、长短刀、戟损耗的最厉害,有的已经都卷刃了,根本就没有杀伤力。
    城墙上安置着数台投石车,旁边堆放着一堆堆石块。只是在这之前的战斗。双方都没有使用投石车。
    “伍副将,你派人把附近的石头全部运到城墙上,速度要快。”任长青看了看城墙上的石块,吩咐道。
    “是!末将这就去安排。”说完,对身后跟着的士兵一挥手,马上就有一个士兵跑步传达命令去了。
    三人走下城墙,进入了城墙边上的行军大帐。身后的亲兵立即散在四周警戒起来,并没有跟进屋里去。
    这座大帐是昨夜打退辽军偷袭之后,任长青要求搭建的,城里的官邸自从出来后就没有回去过。
    任长青在辽军偷袭之前已经把所有机密信件都销毁了。包括边境城防图。他不能让辽军在攻破城池的时候,还利用城防图大做文章,他可不想犯欧阳靖德犯过的错误。
    “任将军,你先眯会吧。有情况我叫你。”伍定远轻声说道,眼里闪过一丝心疼。
    自从昨晚辽军偷袭,任长青就没合过眼。其他人都在轮换的间隙偷偷眯一觉,就是伍定远和孟庆伟也都抽空眯了一觉。
    任长青也确实有些疲惫了,就答应休息一会儿。
    伍定远和孟庆伟见任长青要休息,就都退出了大帐。回到了自己的军帐。
    伍定远在自己的军帐绕了一圈就出来了,他想去看看军营的每个环节,是不是都万无一失。在这关键时刻,不能在任何地方有丝毫大意,他想要再仔细检查一遍。
    于是,先去了军营的伙房。伙房可是军中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士兵的战斗力。
    此时,伙房里军营的火头军们正有条不紊的忙碌着,馒头、大米饭热气腾腾的已经蒸了出来,摆放在一边。
    锅里正炖着大锅猪肉,和大白菜混杂着炖在一起,红白相间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伙房班长抬头和他打了个招呼,就继续忙碌。
    从伙房出来,伍定远刚想要去军医那看看去,却发现孟庆伟登上了城墙。
    他心里有些疑惑,明明刚从城头下来,孟庆伟又去城头干什么?难道和自己一样不放心城头的布防?
    孟庆伟抽着一支烟蹬上了城墙,和坚守岗位的士兵简单交谈了几句。士兵还在奇怪孟副将不爱抽烟的人,今天咋还抽起来了?难道是今天杀敌累着了?
    他们谁也没理会孟副将拿着烟头随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把烟头随手扔了下去。
    而此时的行军大帐里,任长青并没有睡觉,而是端坐在书桌前写了几封家书。
    他把几封家书用火漆密封好,对着屋顶低低的唤道:“步七!把这几封家书派人送去京城,不要耽搁!”
    “是!”随着话音,从屋顶无声的飘落下一人。
    此人身材修长、面目清冷,浑身带着一股生人勿进的气息。他就是任逍航派到任长青身边的暗卫步七。
    步七身边还有四人可供驱使,他们的任务就是护卫大将军任长青的安全。
    步七按照吩咐安排了一名手下去京城送信,自己仍然回到了帐顶。
    这时,伙房的饭菜熟了,大家轮换着在一起快速的吃了饭。因为不知什么时候辽军就会进攻,所以大家吃饭的速度就跟抢的一样。
    众士兵还没来得及把碗筷放下,就听远处传来潮水般的吼叫声,紧接着就听一道声音由远及近的传了过来。
    “报!辽军又攻上来啦!”
    随着声音的临近,一名个子不高的士兵踉踉跄跄的奔了过来,直奔任长青跟前。
    “慢慢说,什么情况。”任长青稳稳地站在饭桌前,沉静从容的问道。
    士兵稳了稳情绪,喘了一口气说:“禀大将军,这次辽军人数众多,好像把所有的兵力都用上了。还有,辽军这次用上了投石车和攻城车。”

  ☆、第三百零一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