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小院的极品生活-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镏砣馊榍侨镉衩椎募矍也荒瓴唤诶慈艘采岵坏酶匀猓剿胰プ约捍盍四敲炊嘤阋裁患剿且辉狻
大东和小萍打起来,说姨姥姥给孙子孙女挟的肉多了少了的争起来了,小萍说姨姥姥偏心,站起来扒拉盆里的菜,她妈赶紧给她挑肉,老妗子家的两岁的小子也喊肉,屋里这个乱,也没有杨柳和大山的地盘,杨柳一看这家人实在不像话,各家都给各家的孩子挑肉,丢人现眼回自己家丢去,一个个的脸皮怎么那样厚呢。
杨柳也不客气了,大山眼巴眼望的瞅着那几家子抢肉,杨柳就拿了铁勺子,爬到炕上,从盆子地下舀了两大勺子。
就下了炕,盆底的还有肉:“给。”杨柳端了菜碗到厢房,就去盛饭让大山吃,肉被挑光了,捞了两勺子就捞到两小疙瘩肉,杨柳就挟给了大山。
几家子是来接俩老太太,屋里正在议论,大妗子小嘴嘎嘎的,细声细气的正说着:“你大姑,你看,你大姨还没住够,明个就收秋了,家里忙了也得回去几天,等闲在了再来住吧。”
杨柳一听这个气,忙时给你们家干活,闲了到别人家吃,不说不是你们家的女儿,就是你们家的女儿也没有这样办事的。
真是拿土坯。
姨姥姥对谷舒兰说:“哦人的。”这句话好像是她的口司令,说话这几个字摆在前边:“舍不得大姨走,也得过些日子再来了。”这个语气好像是谷舒兰不舍她走,还真是有倒打一耙的本事。
直到姨姥姥上了车,谷舒兰一句话也没说,脸上只是淡淡的,也看出来不高兴。
“姥姥!”几个妗子都喊。
太姥姥没有出来,在外地说道:“我给你姐姐收秋,就不回去了。”老妗子过来拉太姥姥:“姥姥,家里得忙几天,没住够忙完了再来。”
这话说的,杨柳狠狠的瞪了老妗子一眼
太姥姥回道:“两家的地差不多多,你们六个大人,你姐姐才俩人,还拉我去?”
太姥姥执意不走,老妗子没奈何,谷舒兰也不插言,她其实不想让姥姥给她干活,和张士敏一起过二十亩地就是俩人干。
她是不想让姥姥走,多给她做好吃的,大姨在这里,每天都买一斤肉,俩孩子和他奶奶三个人都扒拉光了,大姨一点也不知道给她的妈吃,杨柳也看在眼里,何况是谷舒兰。
太姥姥是真心的疼这个外甥女。
六个人和姨姥姥嘀咕,杨柳看看车上的口袋,心里已经明白。谷舒兰没有答应麦子的事儿,她们一定是知道了,临走没有提麦子的事儿。
一大帮人一走,这个家里立时就肃静,杨柳和杨天祥赶着驴车去打鱼,再卖一车鱼,就要收秋了。
杨天才的新房子已经盖好,看着房子一个劲儿的发呆,心里不是滋味,因为裴秋兰自己的袜子机没了,收入也少了,下庄漆了几次柜,挣的钱也都贴给了裴秋兰,虽然也是心疼,可是舍不下裴秋兰,这个女人和张士敏真的不是一个滋味儿。
要是裴秋兰没有那四个儿子,自己一定会借张士敏蹲笼子的机会离婚娶了她,这四个小子是大麻烦,成了他们的爹自己就得倾家荡产,骨髓也得被榨干,再加上自己这三个,以后还得再生,自己还是没那个胆量。
新房子盖的还是砖墙瓦盖,质量很好。两大间房子间壁了三间,东西俩屋还有个外地做厨房,
裴秋兰母子住着最合适,西屋四个小子住,东屋裴秋兰自己住,也是他们私会的房间。就差窗户门上油,整治完了就可以让裴秋兰搬家。
他哼了一声:“杨光碧!和我争?还没有那个资格,裴秋兰不住他的房子见不被他控制,归自己一人所有,气死他杨光碧。
杨天才得意洋洋的端了油漆碗刷好了窗户,小弟儿背着书包回来了:“爸!明天我可以住进去吗?”
杨天才就是一怔,看看小弟儿没有说话,低头往回走,小弟儿眉头一皱:“爸,你怎么不说话?”杨天才很不耐烦的说了一声:“没你什么事儿。”小弟儿一听这话不对劲儿:“什么叫没我的事儿?”
。
☆、第79章 收秋
杨天才也不理她,直接进了厢房,扔下了油碗生起了气:这个丫头真是个碍眼的,不如把她送走,送哪里去呢?
就送到她大姨家,吃他的喝他的这么多年,给他养几年孩子还不行?杨天才打定了主意。
次日,是城关集,杨天才告诉小弟儿要去赶集买东西,让小弟儿跟去看车,小弟儿本来对读书不感兴趣,一听赶集才高兴起来,她到了集上要买的东西多了,她爹一向有钱,她想要什么她妈都给买,等她妈进了笼子,她要了多次她爹都不舍钱,今日可要赶集去了,到了集要是不如愿,她会一直闹,闹得她爹没了脸,看他给不给买?
小弟儿高高兴兴的穿了新衣服,坐了牛车去赶集,到城关集就从她大姨的村子过,杨天才就约了小弟儿的大姨、表妹、表兄一起去赶集,小弟儿今天的收获丰盛,自己就花了二十块钱,买了很多心爱的小东西。
她大姨也得了实惠,蹭了有十几块钱的东西,杨天才也给了小弟儿的表兄、表妹买了礼物。小弟儿很高兴,她爹说啥就是啥,让她在姨家住,她高兴的答应了。
也不想上学的事了,塌心的住在姨家。就这样她就辍学了。
杨天才赶了牛车愉快的回来,送走了一块病,他心里惬意。
怀里揣着给裴秋兰买的礼物,心里痒痒的如猫抓。狠劲的抽着牛屁股,恨不得那牛变成了老鹰,瞬间就飞到家。
裴秋兰搬进新房,在那个新屋子就算他们的洞房花烛夜吧。人比人就得死,货比货就得扔,自己地起娶的要是裴秋兰多好。
感觉就是不一样,现在才觉得赛神仙,进家就要喝小酒。让硌応炒肉,炒鸡蛋,端到了厢房里,摆上了酒壶酒盅。
裴秋兰闻到了香味儿就很快进了厢房,硌応看到了,也没敢管。硌応可没有小弟儿泼辣,还好面子,前几天她去看她妈,一句也没敢说她爸的事儿,一是怕她妈气的犯齁。二是不敢惹她爸的怒气,再者硌応比小弟儿奸,她也知道自己管不了,只要她妈出来她就想赶紧的嫁出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裴秋兰和杨天才都喝醉了,借着酒劲俩人疯狂了一个小时,厢房的哼唧声和狂放的叫声满院子都能听到,硌応干脆蒙上了大被堵耳朵。杨天会的媳妇孟秋英带了一帮孩子跑到了西院杨天祥家,孟秋英不大好串门子,突然把孩子们都带了来。让谷舒兰很意外。
忙给孩子们找吃的,孟秋英一个劲的推辞,她虽然不像谷舒兰一样豪爽大气,也是个不好占小便宜的人,语言很少,总也不发脾气。
待了一个钟头才走。都让谷舒兰感到意外。
孟秋英带着孩子在当街又待了有一个钟头,快做晚饭了才回家。
杨天会串门子回来看媳妇没在家也没做饭。也是奇怪,就到北当街去找。正好媳妇回来,头一遭这样晚的饭,杨天会就问:“今天怎么这样闲心大,饭也不做了呢?”
孟秋英苦笑一下,啥也没说,把孩子给了杨天会,自己就开始做饭,她这个人不好说闲情,要说只是一句话或是半句话,多了是没有,她说完了你就得分析了。
孟秋英闷闷的做饭,再也没有一句话,可是她的表情带出了并不是没有事,杨天会已经看出来了,自己的媳妇啥性情他怎么会不知道,直到晚间两口子睡觉,孟秋英在杨天会的追问下才说了一句:“二哥和裴秋兰喝醉酒了。”
杨天会很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
次日因为太姥姥在家,大山和杨柳都跟着下了地,她家的地离家里很远,有四里多地,在两个村子的中间。
这片地种的只是高粱谷子黍子,分家给了他们这块地,都说是:远亲近地家中宝,杨天才要了近处的地,离家近,也能照看得到,庄稼也不易丢,干活也不用走那么远的道儿。
今天就是割谷子,杨柳和大山只是跟来玩,俩人就可地的打蚂蚱,抓了一大串蚂蚱驹子,用火一烧特别香,肚子里是满罐的籽。
杨柳捡了些干柴叶,给大山烧了两次,大山香的一个劲的吧唧嘴,逮了四串子大袋钩、菜娘子,现在的蚂蚱都是满肚子的籽,大山都吃打饱嗝了还想吃:“不要再吃了,啥好东西吃多了都不好。”
大山问:“姐,你为什么不吃呢?”
“我比你大好几岁,那么馋有些丢人吧。”杨柳怎么会吃蚂蚱呢,她的心灵是大人呐,小的时候她也吃过啊,那时她是饿呀。
大山就呵呵呵笑起来:“姐,你笑我馋呢?”
“哪能啊,你多小啊,小孩子馋没人笑话。”杨柳一说,大山还是呵呵的笑:“还是说我馋呢,其实真的很好吃,比炖肉都香。”
杨柳一笑:“就是比炖肉好吃。”
“姐,你吃过啊。”大山喊一声。
“当然了,很小的时候。”杨柳想到自己的亲娘给她抓蚂蚱的事,她就记住了这一码,因为她年年抓蚂蚱就想到这个事儿,所以就一直没忘,其他的已经忘了个干净。
谷舒兰和杨天祥每人割了一条垅,垅头很长,都是三条龙一亩地,能望到很远。
俩人把割完的一边捆一边往车上装,到了地头正好高高的一大车,杨天祥赶车回家,谷舒兰继续割,谷舒兰比杨天祥干活还快,赶杨天祥回来,谷舒兰已经割了两垅,俩人还是继续装车,装了一车就回家,谷子车上装出了一个小窑窝,杨柳和大山就坐在了里边,把她俩没进了半截,不管车怎么晃,坐在里边也是安全的。
杨柳可坐做过这样舒服的牲口车,后妈可不给她这个机会,这样的车坐着也很好,杨柳感觉自己真是个小孩子了。
到家卸了车,太姥姥已经做熟了饭,沾卷子锅底是猪肉炖豆角,还有煎的鱼,一小盆子芫荽汤。
太姥姥是给地主扛活做饭的,技术还是练得不错,菜做的也好吃。这样的生活比在张士敏一起就是天地之别。
下午,谷舒兰就不让杨柳和大山去了:“在家好好看孩子,让你太姥姥歇歇,杨柳自然是听话,大山还想去坐车,就跟了去。
太姥姥这人也太勤快,把小丫头交给杨柳就开始掐谷子,她干活也特别的快,没有一个小时就掐了一车,把谷子秸捆好,把谷穗子扔到房上,一下午她就掐了好几车。
这个活儿杨柳前世也干过,没有手劲儿掐不下来。杨天祥又拉回了好几车,两车谷子两车黍子,次日就去砍高粱,西北的地就算收完了。晚的玉米还没有熟,听谷舒兰说还得十天八天的。
家里的活已经干完了,西屋的三大娘的眼睛都红了一圈,慢声拉气的和谷舒兰搭搁:“你四婶的命可太好,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姥姥可沾大光了,姥姥扛活的时候一定也是个好手,这么大岁数了还这样能干,我要是有这样一个人帮着也不会有病了。”
杨柳觉得她说的好笑,她的病好像是干活累的,从小就有病,是累出来的吗,真是可笑,她的意思就是让谷舒兰帮她干活,还不上赶着求人,让人上赶着给她干,她也就是想抓谷舒兰这样的土坯,孟秋英那里她就不敢凑合。
谷舒兰没有吱声,她也不是傻子,能想不通崔秀兰的心思,麦秋的时候她都没有出过屋,杨天志割回来的谷子黍子,都在那儿堆着呢,割两天了,也没见她掐一根谷子。
杨天会家里的高粱谷子也收拾利索了,谷舒兰帮了半天忙,五婶人也很能干。
谷舒兰和杨天祥、杨天会就给杨玉兰收,杨玉兰家只有七亩地,只种了一亩谷子半亩黍子,等王振清星期天一天就收了上来,赶黑把穗子也都掐了出来。
次日,杨玉兰、谷舒兰、孟秋英三个人帮忙把杨天志的高粱谷子都掐了,崔秀兰嘴角翘得老高眼里闪过了鄙夷,给她干活她也瞧不起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丫头的命,不上赶着给她干,她也不屑去求,有能干的丈夫干活儿,自己并不着急。
大伙干完了活,听到了她的几句话差点都没剜她两眼:“我说不急,又是石头他爸找你们帮忙吧?你四婶帮忙做做饭,都留下吃饭吧。”杨柳差点没有呕吐,不怕得肺痨的,才敢吃你们的饭。
几个人齐声说:“家里的大人孩子还得吃饭呢。”就这样杨天志是一毛钱不花,抓兄弟和弟媳妇姐姐的劳工,就不用雇人花钱收庄稼了,杨天祥一个毛驴车拉了四家的秋,干脆杨天祥和谷舒兰到任何时候都是土坯。
给大伙拉秋一点儿草料都没人搭,杨天才的牛车只拉自己家和裴秋兰家的,也没人敢求他,忙完了这几家,杨光碧就找上了杨天祥,召集大伙给他收秋,他也是七亩地,一亩谷子半亩高粱半亩黍子。
杨天祥没有答应伺候他,杨天祥没分家的时候,杨光碧年年是雇人收秋,他倒会找便宜,自己干的那破事儿,还想利用人,真够个不要脸的。谷舒兰更不伺候他,他说了等于白说,谷舒兰都没有搭理他。
☆、第80章赶集
没人理他,杨光碧有些讪讪的,杨天才从他手里抢走了裴秋兰,昨天搬到了杨天才的新房,杨光碧气得眼冒刺刀,恨不得一下子杀了杨天才,他也要盖新房子,他要盖四间,看裴秋兰住谁的?
要盖新房子得有钱,他早就惦上了杨天祥赶驮子的钱,使不动杨天祥,他就得好好的算计他。赶紧的雇人收秋把粮食卖掉一半儿,再讹杨天祥一头子,快速的盖新房,让杨天才挤到这个份上,他的尊严都没了。
一定要找回这个脸面。
他有间半厢房,间半正房,一口价就要了三千块,就卖给杨天祥。
杨天祥气得都不理他,爱卖给谁就卖给谁去,自己也没那个钱,有钱也不会要他的,他都没有敢和杨天志说,他可抠不出杨天志的钱。找了几个中间人劝杨天祥留下他的的房子:“杨天祥说道:“我的房子不少了,多了没用。”杨天祥也不多说,斩钉截铁的回了他。
杨光碧见杨天祥不上当,就往下落价,最后降到一千块,加一起也不值四百块的房子,愣是要了十倍的价。
杨天祥不买,杨光碧还非得卖,最后大伙说和到了六百块,让他找二百多块钱的便宜谷舒兰不干,僵持了十几天突然就卖给了杨天志,谷舒兰就断定价钱高不了。
崔秀兰可不会去吃亏的,不比别人的房价低崔秀兰不会要,她只能捡便宜。
杨光碧是要讹杨天祥一头子,没找到侄媳妇的便宜还被扇了嘴巴,便宜了怎么会卖给他。
杨天志两口子扬言是六百买的。鬼才信呢。
这个小院儿一下子少了两家人,裴秋兰进了杨天才的新房子,杨光碧住进了他前院的旧房,立即就请人帮忙盖房,像抓劳工一样抓杨玉兰、孟秋英帮忙给盖房子的做饭。
抓谷舒兰。谷舒兰也不伺候他,抓杨天祥的毛驴车,杨天祥实在没有办法帮他拉了两天土,还有玉米没有劈到家,也不能老给他干,杨光碧就四处求人帮他拉土拉砖。
村里的人晚庄稼少。闲人倒是很多,盖房子也都是大伙帮忙盖。二十多天房子也交活,砖墙瓦盖的新的房子让杨光碧嘴角翘起,以胜利者的姿势望着杨天才的两间房。
种完了麦子天气见凉,转眼就到了冬天。杨柳也没有别的事情,就是和杨天祥打了一秋后的鱼,一个月下来爷俩就挣了一千块钱,赶到十月连夏天算起来打了有五个月的鱼,如果总能这样干,一年可以成了万元户。
不能单调的打鱼,杨柳想做些点心卖,这个时期有饼干。只是单调的那一种长方块的,集市上也有卖点心的,那些老牌子蜂糕麻糖。江米条,炉果之类的点心样子也不少。
面包蛋糕现在还没有,杨柳就准备做这两样点心,农村人的生活虽然不算很富裕,也是丰衣足食的时候,点心卖的很快。相信蛋糕和面包一定会受欢迎。
杨柳和谷舒兰一说,谷舒兰信杨柳的办法可以挣到钱。整天到处打鱼也不总能打到那么多,四外八庄也不少打鱼的。打的鱼一天比一天少,挣惯了钱的人就不会心里那样平淡了,不挣钱就受不了了。
一家人一商量都同意,只是杨天祥和谷舒兰不大信杨柳会做那两样点心,这么小的孩子从哪儿学来的。
杨柳找了一个最好的借口,都推到了许青枫的哥哥身上,他在上海读书,那里有面包蛋糕,那里的人很多会做的。
一听上海,谷舒兰就深信不疑,杨柳很快就蒙混过去,说过了年让许青枫的二哥帮忙帮忙寄过来奶油。
到了十月,河里和坑里逐渐结冰,不能在打鱼了,杨天祥就推了手推车串庄修锁头配钥匙,每天也是十里二十里的走,配一个钥匙五毛钱,一天也能挣十几块钱,挣的全都是零钱和钢镚,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一毛钱的就是纸票,一元的两元的纸票是最大的钱。
一个多月,家里就攒了一大匣子钢镚,银白色闪光锃亮的新钱。
谷舒兰一直没有让太姥姥走,住了一冬,家里的柴禾也够烧,太姥姥没有多少柴禾,那个大屋子也是很费柴禾的,也烧不暖和,谷舒兰怕她受罪,就极力的挽留,太姥姥就和杨柳住一个屋。
太姥姥每天手也不闲着,还出去捡柴火,谷舒兰都急眼了,强令她不要出去捡,家里的小毛驴吃的少,谷草就够它吃的了,八亩地的玉米秸家里烧不了,太姥姥闲不住,谷舒兰就非得让她闲着。
营绳也不让她做,农闲的时候都不够谷舒兰干的,做饭她也抢,谷舒兰也不让她干,一冬天天天吃大馒头,到了腊月,就开始推黍子准备包年饽饽。
在这里腊月十三就开始蒸饽饽,有黄米面小米面搀和的,还有玉米面黄米的,还有糜子饽饽,里边全是爬豆糁。
发酵的粘面皮,面糊的爬豆糁,大多数的人家都不放糖,那时后白糖可是稀罕物,红糖倒是有,也没人舍得放。
就是没糖也特别的好吃,味道跟后世的粘豆包就是不同。
家家的饽饽都要蒸上几大缸,冻到院子里的墙根下,要吃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那日的饽饽就叫龙蛋。
家里有了毛驴,再也不用人推碾子子拉磨,这些日子碾道都排队,到了腊月初十才排到杨柳家,起早天还没亮,谷舒兰就喂饱了毛驴套上了碾子,杨柳帮着端了几个簸箕筛子和箩,腊七腊八冻死鸡鸭,腊九腊十冻死小人儿。
早晨起来,干巴巴的冷,杨柳的手冻得像猫咬的疼,谷舒兰打发她回家,搓了好一阵子,手还是木的。
这时候的人还不懂戴手套,不娇气的就那样冻着,娇气的有做了套袖戴在袖头,杨柳就想到了织手套。
她小的时候织手套的还很多,后来卖手套的就多了,也就没人织了。
杨柳在小学时就织过手套和大毛袜子,上学可是冻手冻脚的,自己疼自己,年年给自己织,还给姥姥织过。
这个时代哪来的毛线?连腈纶线也没有,只有用棉线了,棉线都是很金贵的。
过大年前,杨天祥赶了毛驴车到县城采购,大姑和表兄王振清也一起去。
冬天集上没有卖青菜的,只是买一些山货海鱼之类的,没让大山跟着,在这样冷的天怕他冻坏,让杨柳跟去看车,其实杨柳不慌慌赶这样的集,让她看车不得不去。
新棉花的一身厚棉衣倒是不冷,用绒布做的头巾也不算冷,冬天新作的棉鞋,可是坐在车上久了也是浑身冰冷,杨柳想下车跑跑,毛驴车跑得太快,自己也追不上,车上有个小被子,谷舒兰就给她蒙上了,才缓解了一点儿。
可盼到了集市,赶紧下车跑步,脚已经冻僵了,搓着手,踱着脚,一个劲的活动,好容易才暖和了一点,这时代可比后世冷得多。
太阳都老高了还是很冷,集上的人真多。
驴车停在了人稀的地方,杨柳就一个劲的运动,停下就冷。
感到时间过得真漫长。
总算回来了,杨天祥背了个大口袋,谷舒兰抱了个大包袱,杨柳摸了一把,里边就是棉花和布,杨天祥买的都是吃的。
谷舒兰拿了三串糖葫芦,交给了杨柳,这怎么拿,赶到家手还不得冻掉。
路过卖瓷器的地方,谷舒兰买了一轴碗,杨柳就解开了捆碗的草绳,擦干净了一个碗,把糖葫芦放到碗里,谷舒兰没说什么,只是抿嘴一笑。
杨天祥把碗拴好,这样不容易颠坏碗。
把东西放置妥当,招呼大姑和表兄走。
大姑也买了不少的东西,表兄只是买的笔墨纸张,这时的学生都是自己用白纸钉的本子,城关卖的一定比小铺卖的便宜。
要不王振清不舍得浪费半天的功夫。
赶中午就到了家,太姥姥早就做好了饭等着,谷舒兰也不让大姑做饭了,就到一起吃,雪白的大肉包子,满满的一大屉,太姥姥赶紧的往上捡了一大干粮筐,端上一盆白菜粉条汤,大山捧了两头大蒜,大白菜猪肉馅就着大蒜吃,味道真好。
一顿饭表兄也没说一句话,这个家伙可真蔫,这样的人心眼儿多,等吃完了告辞走才说了一句话:“四舅、四妗子,我吃饱回去了,太姥姥慢慢吃。”
太姥姥说道:“你别不吃饱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