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重生农家乐-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生桃源柳乡》作者:桃花露
文案:
重生贫寒农家,人多嘴杂,干活累到死,稀粥不管饱,常年不知肉味儿,怎么办?只好全家亲人齐团结,先散伙,再致富,辛勤劳作创造属于他们的锦绣生活。
阅读提示:
本文绝对日更,不定时加更,如果看不到更新那是晋江抽了,大家把WWW换成MY刷新试试。
内容标签:种田文 乡村爱情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秦秀瑶 ┃ 配角:秦大福,柳氏,一干家长里短必备亲戚 ┃ 其它:种田,乡村,田园,爱情,致富,发家,极品,
☆、1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对手指,大桃花鸟悄地开文来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俺。
大桃花的坑品是有保证的,入V的文绝对会速度搞定的,另外那个坑,是个宅斗文,也准备差不多了,之后会写的。
所以,亲们,能不能多多支持,给大桃花点动力?新人新文木有动力码不动字不是。
那个,就多给俺撒撒花吧,看到大家的留言,就算没有多少,也是有动力的不是。
嘿嘿,群么么哒,谢谢了。
春寒料峭,天却格外晴朗湛蓝。煦暖的阳光下杏花颤巍巍的吐着清蕊,遥看草色酥嫩,近观水波粼粼。
不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牛马嘶鸣。
肩锄荷担牵着牲口的农人穿过绿烟披拂的乡间小道上,一边互相招呼着各自归家,俨然一片悠然恬淡,让人心醉神迷的田园风光。
突然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了这份静谧安详,惊得路上农人和牵着的牛马同时扭头去看。
“啊——”
入耳却是稚嫩的童音,似乎因为恐惧变得非常尖利,路上的农人纷纷交换着神色,一人猛地大喝:“不好,是不是哪家娃儿掉河里了!”
村南头那条河跟村里其他河可不一样,那河是村里为了抗旱特意挖的,又深又陡,看一眼都胆战心惊的,就算大人每次打水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脚滑跌进去。
这个季节恰好有孩子们挖野菜,万一一个失足,大家都不敢想象,忙纷纷往村头南边的河沟子飞奔。跑在前头几个几个年轻人能看见一个小不点男童在河边“嗷嗷”地哭,而河面有个小身影起起伏伏,小手拼命地扑通着,一边喊着救命,眼瞅着就要不行了。
“快,快!”大家纷纷喊着,扔了各自的农具加快速度往河边跑。先到岸边的年轻人赶紧把河边哇哇大哭的男孩儿拎去一边,免得他不小心也掉下去。
一面相和蔼的老人急得道:“扬扬,是你瑶瑶姐姐啊?”
小男孩儿看起来三四岁的样子,显然是被吓坏了一个劲地嗷嗷哭,小手指着河里边哭边尖叫,“姐——姐姐——”
而这时候河里河面扑通的小人儿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圈圈的波纹来回的荡。
“完了,完了……”众人心里纷纷念叨着,这么凉的水,娃儿不见了,肯定凶多吉少了。
围观的人纷纷唏嘘惋惜,有会水的青年解腰带脱棉袄,有的却是做做样子,看着那晃悠悠的水面心里直发颤:这么冰冷的河水,跳下去多冷,万一抽筋了,又救不上人来怎么办?
那老人急得喊道:“会水的赶紧下去救人啊!救人一命,积几辈子的阴德!”
有和老人相熟关系好的青年道:“三爷爷,俺这就下去把瑶瑶小妹儿捞上来”,说着开始脱衣服了,毕竟穿着棉衣下水很危险的。
三爷爷急得不行,让他们快点,这要是自己年轻时候,大冬天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救人的。
正在这时候,大家忽然听得扑通一声,一条身影已经飞快地扎进水里,速度太快只留下一蓬水花,让人以为是水里跃起的鱼儿打了个转又回去了。
“谁?谁下去了?”大家扭头四顾,熟悉的村人互相看着,脱掉一半衣裳的青年摇摇头,“俺还没来得及呢。”
水里传来了声响,众人紧张地盯着水面,波光粼粼,耀得本来清澈的水面很是晃眼,几乎看不清什么。
站在另外一面的人指着水里喊道:“那里,那里!”
“快,快,哎呀,差点就捞着了!”
“栓子,梯子,你俩水性好,快点下去帮忙!”先前那老人摆着手,招呼水性好的青年赶紧下去救人。
虽说水寒,可人命关天,都是乡里乡亲,不能不管。
两个青年在岸边跺了几下脚,大喊了两声,也扑通扑通跳进水里,谁知道他们刚跳下去,水面一晃,哗啦一声,一人破水而出,双手托着个已然昏迷的小丫头。
小丫头冻得已经脸色青灰了,有的人就嘀咕不知道还能不能救回来。
“哎呀,可怜的小丫头!”
“可不是咋地,这丫头可勤快了,这么小就整天出来挖菜,见了人嘴还甜,真是可惜了。”
下水的俩青年冻得打了个哆嗦,赶紧划水,帮着把人一起送上岸,岸边的人七手八脚地将他们拉上来。
三爷爷赶紧把自己大袄脱下来包住瑶瑶,急忙喊着:“强子,赶紧把驴牵过来,快,快!”
叫强子的青年吆喝着驴飞奔过来,帮着三爷爷把抱起瑶瑶将她卧在驴背上,想尽可能地控出她肚子里的水。
围观众人都急得不行,“别是不行了吧?”
三爷爷伸手在瑶瑶背上啪啪拍了几下,她便“哇”的一声,哗啦啦地吐出一堆河水来。
三爷爷松了口气,“还魂儿了……”众人也跟着松了口气,暗暗地念叨了一句河神保佑,小丫头福大命大,捡了条命回来。
小丫头得救了,松了口气的人们就开始找寻那救人的小伙子,一看都禁不住愣了一下。
哪里是个小伙子,分明是个半大小子,棉袄湿哒哒地裹在身上显出细长的个子,一张脸冻得青白的,只是那双眼睛却比身后的水波还要明亮,看得人心头不禁一颤悠。
这时候远处有人一边急切地喊着,飞快地跑过来,“瑶瑶,扬扬!”
有人道:“大福叔来了。”
秦大福是小女孩儿的爹,一得到女而落水的消息就拼命往这里跑,飞奔到了跟前,他拱着手连连地给众人作揖连道多谢救了女儿。
三爷爷道:“大业爹,瑶瑶命大,快感谢救命恩人吧。”
秦大福忙上前也不管对方年纪还轻就一揖到底感谢救救命之恩,那少年却侧身避开,看小丫头已经活过来便道:“对不住,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
说完一刻不停抬脚就走,浑身湿淋淋的在身后拖出一道水痕,秦大福心道怎么也得问个名姓啊,他赶紧追上去,谁知道那少年似乎不欲跟他纠缠,走了两步一匹套好鞍鞯的马跑到他跟前,他翻身上马,打马便飞奔而去了。
秦大福叹了口气,遥遥望着恩人的背影眨眼间就几乎看不见了,他又忙回头跟大家道谢
众人连说不用,又纷纷说瑶瑶真是命大。
秦大福脱下大袄给三爷爷穿着,他把被棉袄裹着的女儿抱过去,“三叔,大家都来家里坐坐,让丫头给你们磕头。”
三爷爷道:“大侄子,乡里乡亲的都是互相帮衬着来,你就别多礼了,快送孩子家去吧。”
说着就招呼大家赶紧走吧,秦大福就抱着闺女又让三爷爷帮他抱着吓傻了的小儿子秦扬,一行人往家去。
路上秦大福打探那救命恩人是哪里人,好日后去拜谢,谁知道大家都说不认识。
强子道:“我看那人倒像是从沙河村方向过来的吧。”
“沙河村那方向可好多村子呢,”有人道。
秦大福心里默默记着,以后再想办法打探打探,总归要去面谢的,他又请大家帮他留意着,若是有认识的可要赶紧告诉他,好让他带丫头去给恩人磕头。
虽然家穷没有什么好谢礼,可心意总是要到的。
秦大福请大家去家里喝茶,略坐坐,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情况,纷纷说还得忙就不打扰了。
他也知道现在春耕呢,也不好太耽误大家时间,只得又再三道谢了,把女儿和儿子带家去。
不过他还是请三爷爷以及强子几个家去坐坐,也好让三爷爷帮着看看孩子,毕竟老人经验丰富。
那灭顶之灾的感觉浮浮沉沉地挥之不去,河水呛进喉咙的那一瞬间付瑶就觉得自己灵魂出窍——死定了!
当那些光怪陆离的影像在眼前金星似地乱晃着,她就感觉一双手抓住了自己,那双手强劲有力,带着一股子恶狠狠的力量把她从死神面前夺了回来。
逆着那清透的阳光,她似乎看到了一张泛着光晕的脸——得救了!她松了口气,然后又昏死了过去。
按说盛夏大暴雨的时候掉下河里也不会太冷,可她怎么觉得这么冷啊?就跟小时候冬天贪玩溜冰,掉进了冰窟窿里一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付瑶迷迷糊糊睁了睁眼睛,只觉得眼前有东西胡乱晃着,还有嗡嗡的声音很是嘈杂。
难道是在医院?
怎么这么冷?
这时候有热热的液体喂进嘴里,付瑶立刻张大了嘴巴,贪婪地咽下去,热辣辣的汤流进胃里,真是熨帖至极啊!
她张着嘴还要,希望没有落空,更多的热辣辣的汤喝进去,她心满意足地露出一个笑容,打了个饱嗝,喃喃道:“好暖和啊。”
醒来一定要好好感谢救命恩人。
看着怀里的小人儿终于张口把一大碗姜汤都喝下去,柳氏长舒了口气,擦了擦泪,又把女儿放在炕头上,拉过炕上仅有的两床破被子都给她盖上,想着三爷爷说孩子命大着呢,好好发发汗,保管又活蹦乱跳的去挖野菜。
柳氏叹了口气,又拿起针线活开始绣鞋垫儿,一边做活儿,她还时不时地就手摸摸小人儿的额头。
说来也怪,最开始烧得吓人,后来喝了姜汤,竟然真的开始退烧了,如今稍微还有点热不过应该没有大碍了。
柳氏终于松了口气,默念真是老天保佑,丫头命大。
此时天已经黑下来,屋子里暗暗的有点看不清柳氏就把针线活儿放下,对一旁正用拨锤子搓麻绳的大女儿秀芹道:“大姐儿,去问问嬷嬷,能不能给瑶瑶卧个荷包蛋吃。”
秀芹嗯了一声,把麻绳等物件都放在藤条编的笸箩里,揉了揉眼睛起身出去。
三妹秀容正在堂屋烧火做饭,秀芹对她道:“三妹,你去给娘把灯点上吧。”
家里的火镰火石等生火物件都在烟火盒子里放着,由嬷嬷张氏亲自把着。张氏生性吝啬,全家必须等她点了灯各屋才能来引火点灯的,说是为了省油和火绒等物,当然就算是从灶坑里引火,也是要张氏先开头,余人才能照做的。
否则,哼哼,等着被训得狗血淋头吧。
秀容歪头往西间瞅了瞅,嬷嬷已经把灯点起来了,今儿好像早了一会儿,平日怎么都要屋里黑漆漆的张氏才肯点灯的。
☆、2
她心里念叨着可能是方便照顾宝贝孙子才点灯的,便把烧火棍伸进灶坑烧了一下举着火把去东间点灯。
油灯在炕头墙上的小坎里,那小坎其实就是墙壁上一个不大的墙洞,也有人戏称是婆婆眼,专门盯着在灶间干活的媳妇的。
秀容将烧火棍伸进去就手点着了,然后往外拖了拖,好让屋里光线稍微亮一点。柳氏忙又借着灯光去看炕头的小女儿,见她下颌尖尖的没有丁点肉,整个人儿在黑影里显得更加瘦小,可能因为饿了,睡梦里还轻轻地吧嗒着嘴唇。
柳氏又摸了摸她的额头,惊喜地发现小丫头已经不烫了,还因为发出了汗,额头冰凉一片。
倒是全好了?真是不可思议,谢天谢地。
女儿刚被抱回来的时候,半死不活的,柳氏真是吓坏了。
婆婆既不肯叫大夫来看,也不肯让人抓药,还得赶着她爹赶紧下地别耽误活儿,说一个丫头片子没什么好盯的。张氏当时说的是“说不定她命好呢,投胎个富贵人家,不用在咱家里累死累活还吃糠咽菜。”
还是公公秦铁柱发话让秀容给熬了一大锅姜汤,又让在家做绣活儿的柳氏好好盯着孩子,要是厉害就再让人请大夫抓药去。
柳氏生怕女儿凶多吉少寸步不离地守着,这半天连炕也没下,真是谢天谢地,没想到半天光景孩子真的已经好了。
笑容浮在柳氏嘴边,她把棉被掀开一床,又问三女儿:“秀容,稀饭好了没?”
老秦家早晚都是稀饭,晌午才吃点粗面饼子卷子之类的充饥,如今还不是农忙,自然更没什么顶饱的饭吃。
秀容摇摇头,撇嘴小声道:“娘,你又不是不知道,俺嬷嬷让小细火熬,我哪里敢多烧一根草啊,我可不想被骂。”
柳氏因为女儿烧退了心里欢喜,笑了笑,道:“你嬷嬷说的也对,细火熬出来的稀饭香。”
秀容撇着嘴出去外间坐在灶前继续烧火了。
片刻,秀芹从嬷嬷张氏屋里出来,对秀容道:“三妹,嬷嬷说直接在稀饭里卧个荷包蛋。”说着伸手将一只鸡蛋放在风箱上的葫芦瓢里。
秀容盯着那枚鸡蛋狠狠咽了口唾沫,有多久没吃鸡蛋了?家里那几只鸡吃的是他们几个捡来的各种粮食草种子之类的,下的蛋却都被嬷嬷把着,一个都不给她们吃。
小妹儿要不是掉河里,估计也没得吃呢,嬷嬷这次还挺大方,秀容欢快地应道:“好呀。”
说着麻溜地往灶坑里添了一把草,推拉风箱、起身、掀锅、打蛋一气呵成,看大姐进了东间又拿筷子将鸡蛋扒拉了两下,立刻就有蛋清在边上凝固,她四下瞅了瞅没人,飞快地夹起一块蛋清塞进嘴里。
烫得她嘶的一声,却也不敢叫唤,嚼了两下忙又盖锅坐下烧火。
柳氏听得声音,往墙洞里瞅了一眼,叹了口气,三丫头这个馋嘴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她看向秀芹:“大姐儿,扬扬还睡呢。”
秀芹嗯了一声:“俺嬷嬷看着呢”,她看灯芯黑了,忙拿了针挑了挑,屋里光线就亮了一点,看了一眼炕头的小妹脸颊还有点红扑扑的,“娘,瑶瑶不会有事吧。”
柳氏笑道:“小妹儿命大,肯定没事的。”
秀芹也欢喜起来,松了口气,拍拍胸口,“娘,吓死我了。”
家里可没得钱看大夫抓药,如果厉害了,那可就麻烦。
柳氏听女儿肚子咕噜咕噜地响,估摸了一下时间,喊道:“秀容,把荷包蛋盛过来。”
秀容应了,忙掀锅、捞蛋,顺便舀了一勺野菜稀饭,然后用袖子垫着要端过去。
这时候西间的门开了,嬷嬷张氏冷着脸沉声道:“三妮儿,把荷包蛋端过来!”
秀容看看东间又看看张氏,立刻就明白了,这鸡蛋是给小弟吃的,不是给小妹吃的,就说嘛,抠抠搜搜的嬷嬷怎么舍得给小妹吃鸡蛋。
别说是落水,就算是死了也吃不着的。
她立刻端过去,张氏把碗一把扯过去,瞪了秀容一眼,“这么大了,别四六不懂。”说着就缩回去喂小孙子了。
秀容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听着柳氏提高了声音叫她:“秀容,鸡蛋呢?”
别看秀容才九岁,脑子转得快,最会察言观色,家里的这点里里外外的事儿她比谁都看得透彻。她知道娘这是跟自己唱双簧呢,立刻委屈道:“娘,鸡蛋是给小弟的。”
付瑶是饿醒的,肚子咕噜噜地叫唤着,就好像多少天没吃东西了一样,不过那种冷的感觉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
听见耳边有人说话,她赶紧睁开眼要东西吃,可惜因为生病力气太小,没有人回应她。
屋子里光线有点暗,这是哪里?不像医院啊,她迷瞪着眼睛看到了位于头上的光源——墙洞里面一盏小小的油灯?!这不是小时候家里点过的那种?完了,自己还是死了。
她努力地睁开眼睛,看到头上方一个梳着发髻的小老太太,模样陌生,嘴巴正一开一合鲜活的很。
这是嬷嬷,对自己一点都不好,动不动就打骂,嫌弃自己浪费粮食。
心里掠过这么一个念头,自己竟然还认识着小老太太!?
完了,完了,见鬼了!
付瑶使劲闭着眼睛,犹如五雷轰顶一样,脑子里掠过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是这家里里外外的人和事情。
“大业娘,又不做针线活,怎么还点着灯,咱家人口多,你也点灯我也点灯的,多费油啊。”张氏沉着脸,语气有点冲。
要说平时,这个大儿媳妇最懂事能干了,人前人后干活都不偷懒,吃东西让着,还知道从娘家拿东西回来补贴,张氏向来对她也是礼让三分的。
今儿没想到她这么不懂事,家里什么情况她不是不知道,还给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小丫头吃鸡蛋,以为家里鸡蛋吃不完了啊。
更可气的是,竟然还敢比着三妮儿说给她听,以为她不知道呢。
这个大儿媳妇,看着是个忠厚老实的,其实比老二老三更难弄,老二横拉吧唧的,老三小心眼,张氏都看得透儿透儿的。
就眼前这个大儿媳妇,看着顺从听话,实际上主意一肚子一肚子的。
想当年生二小子和嫚儿的时候,一对双儿,按照张氏的想法自然是奶水给小子吃,丫头就喝点糊糊好了,哪里知道这个大儿媳妇硬是不同意,为这个张氏没少生气。
本来奶水就不足,得喂俩孩子,还不偏不倚,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儿柳氏自然也知道不是点灯的事情,婆婆重男轻女的厉害,小丫头为了救弟弟掉河里,婆婆不但不关心反而责怪丫头没看好弟弟把弟弟吓着了,人还没醒就一副嫌恶的样子。
柳氏心里赌气,别的还好说,多干活,少吃饭,一大家子住一起,哪里没有个磕磕碰碰,都是你让一分我敬两分,把日子过下去就是了。
可她就是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孩子不好,就算是对她的儿子格外好,也不能对她的女儿格外坏。
况且,她也不想婆婆对儿子格外好,惯得不成样子,总是挑唆他跟亲娘生疏不亲,还不许自己教。
大姐秀芹不忍心,“嬷嬷,瑶瑶还烫着呢,娘得看着点儿。”
张氏更火了,“有什么好看的,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那么个丫头,烫不烫的摸摸也知道了。家里哪里有个吃闲饭还浪费东西的,你看看,你们爷爷爹叔叔的,哪个不是干到天漆黑的才回来?”
说着她瞪了一眼炕头的瑶瑶,一双眼跟锥子似的,瑶瑶赶紧闭上眼睛假装昏睡。
张氏哼了一声,伸手就去摸小丫头的额头,触手凉凉的,越发叫起来,“哪里烫了?这不是好好的。她倒是没事,把扬扬吓得嗷嗷的,都掉魂了,我给叫了好几遍还没好利索呢。”
说着不满地看了柳氏一眼,在怪她不关心儿子偏心这小丫头。
原本有亲戚说想要小丫头去,还给两石粮食,大儿媳妇非不肯,给了人家,孩子去吃好的,家里也改善改善,哪里不好?
柳氏知道她的意思,小儿子什么情况自己不是不知道,不过就是吓了一下,睡一觉就好了,没什么大碍的。
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哪个不疼?倒让婆婆弄得自己好像比她还偏心似的,整日挑唆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生二心。
柳氏道:“娘,扬扬是吓了一跳,又没大碍,瑶瑶可几乎没命了。”
张氏哼了一声,“什么没命,这不是好好的,一个丫头片子,大家都要回来了,该吃饭了,快别浪费油了。”说着气呼呼地扭头就走,恰在这时柳氏一扭头呼一声把灯吹了,张氏刚一迈步,“砰”一声撞在了门扇上,疼得她嗷一声,“干什么,干什么!”
付瑶撇撇嘴,把小手赶紧从门扇上拿开。
屋子里响起秀容的声音,“嬷嬷,你不让点灯,娘就吹了,谁知道你刚好转身走啊。”
张氏脑门疼得厉害,感觉起了个大包的样子,没心思磨牙赶紧闭了闭眼摸索着回自己房间去。
这时候外面天也彻底黑下来了,干活的家人都陆续回来,院子里热闹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嫚儿:北方某些地区对女孩子的称呼,懒得起名字,就直接叫嫚儿,嫚嫚之类。我以为是贱称。
这文没有绝对的好人,亲们有个准备啊,遇到问题柳氏也是会算计的,绝对不会是很大方的人,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计较,有人计较吃穿,有人计较别的。
再次恳请路过的筒子,新文时期求留言啊,作揖了嘿嘿。
☆、3
这时候外面天也彻底黑了下来,干活的家人都陆续回来,院子里热闹起来。张氏顾不得脑门子疼了,赶紧去指挥,生怕一个她看不到的就出点什么岔子。
屋子低矮窗小,屋里没有灯光,如今已经是漆黑一团了。黑暗里响起柳氏低低的声音,“秀容,赶紧去给瑶瑶盛碗粥。”
张氏都是按人头下粟米和黑面疙瘩的,大家一回来,老二老三媳妇领着孩子一动手,总要占别人点便宜。
不够的时候,张氏就克扣丫头们的伙食,大姐儿,二嫚儿,三妮儿能干活了,她不好意思克扣那碗粥,老二老三家人少,也不肯被克扣,论到最后就是瑶瑶吃不饱。
每次柳氏都省下自己两口给她吃,今儿丫头病了,受了这么大惊吓,柳氏不想再委屈她了。
黑暗里响起秀容吃吃的笑,“娘,你放心。”不但有瑶瑶的,她也跟着狠狠地多喝了几大口呢。还真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