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农家乐-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农们焉能不喜!
  他们奔走相告,都说这东西好,比谷子好,春谷子还好说,那夏谷子可就不怎么实诚,吃起来也没什么嚼头,喂牲口更不当什么的。
  可这玉米不一样了,那些没长成的就煮了吃,成熟的就推磨,细面子可以做大饼子,粗一点的可以熬稀饭。
  虽然口感没有细面那么好,但是却能果腹,人吃了也有力气,牲口也能吃。
  而且那番麦秸也是好东西,可以铡碎了喂牲口,剩下的可以烧火,那些结实的都能用来夹帐子……
  看到了好处,众人都纷纷表示来年要多种,自己种子不够的就来秀瑶家借,还有人去问里正,朝廷还发不发种子。
  秀瑶想的是以后大家都种,她若是需要粮食,也好跟他们买,所以本村来借种子的,她都借,当然要确保了自己家牲口的粮食,不能到时候自己家不够吃的。
  洪知县因为推广番麦效果显著,力度大,受到了省里的表扬。他任期已满,原本要平调的,最后这年因为番麦的时候获得了上司大力赞扬,所以得了升迁的机会,自然是高兴的,也感激秦家。他又在收番麦的时候亲自下乡劝农,巡视了一圈,又到了秦家走了走,让秀瑶陪着吃了一顿饭。这一次,他带了不少礼物来,给足了秦家面子。
  楼书办如今已经是县衙红人,洪知县走,他可不走。他对秦家已经不再是之前那样,如今可是恭恭敬敬的,还要教训同来的那些胥吏们,“这可是桃源秦家,以后都要恭恭敬敬的。”
  小子们都点头哈腰的,连说要的要的。
  之后大家又抓紧时间种麦子,农闲的时候,又要出夫,继续挖水渠。
  春种之后那次出夫水渠就已经挖到了桃源村前面,在一段时间,将这段水渠和北边连上,以后就可以通船了。以后除非是大旱灾之年,桃源村也就不会再缺水种庄稼。
  有了水,水车就更加方便,除了秀瑶家,另外几户人家也纷纷合伙打造水车,这样就不必再每次都挑水种地,可以省很多力气和时间。
  九月里,麦子已经种上,农活基本也没多少,大家又可以清闲一点。
  这日,张桂芳喜滋滋地来到秦家,一进门就笑道:“嫂子,今儿我也做了一会儿娇客,快,把你家的好酒端给我喝。”
  柳氏放下手里的簸箕,笑着迎上去,“哎呀可了不得了,你这是发了哪门子的风,不喝茶,来要酒喝。”
  张桂芳扬了扬手里的帖子,“我这可是喜事。”
  柳氏就知道了,这是来给徐振宜提亲了,前段时间她已经和家里人商量了,觉得徐振宜不错,是个好孩子,关键的是秀娴也认识,对他有好感,再去找别人,未必有这样知根知底的好,所以她也同意了的。
  她就让张桂芳进屋,又去叫了秦大福回来,三人商量,反正是早就说好的,如今先换庚帖,回去过几天,再来下小定。
  因为定亲事宜都是媒人和双方家里操办,根本不需要男女出面,所以徐振宜不在家倒是也没关系。
  过了几天,张桂芳领了徐家的人来下小定,定下来年底下大定。
  秦家又热闹了一天。
  秀娴倒是找了张桂芳要把话说清楚,“婶子,你可要和徐家说好了,以后我也是要常回娘家的,而且最好是过去就分家,公婆由我们养也可以。”
  张桂芳就哈哈的笑,“秀娴,你倒是个胆子大的,也不怕人家说你一去了就挑唆着分家。”
  柳氏也轻斥秀娴太直白了。
  秀娴却道:“我把话说头里啊,免得到时候又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大家不愉快就不好了。再说,我感觉分家好,你看现在越来越多人分家了。”
  张桂芳笑道:“还不是跟你们家学呢,看着你们分了家日子越来越好,都眼馋呢。”她顿了顿,又道:“你放心吧,人家徐振宜都说了,只要是秀娴你提的要求,都答应。”
  秀娴一扬头,“他就不怕我要个金山银山?”
  “连人家都了解你的性子了,我们还能不知道,你能要个金山银山?你能开口管人家要该要的就不错了。”
  张桂芳和柳氏等人都笑起来,秀娴也不脸红,跟着笑。
  张桂芳道:“人家徐家说了,家里本来就要分家了,只要老三一成家,他们就分家单过,父母跟着大房,你们小两口自己过日子就好。”
  秀瑶很为二姐高兴,不管嫁给谁,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才是好的。
  亲事定下来,因为是邻村,隔得不是很远,徐家父母找时间来了一趟。
  大家也都算熟人,相谈甚欢,没有平常谈婚论嫁,要聘礼嫁妆的那种吵闹嘈杂,更不用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什么。
  想想差点将闺女嫁给那么一户人家,现在再看徐家,柳氏就觉得各种好,起码知根知底,公婆兄弟嫂子什么脾性,大家都知道一二,以后过日子,就能心里有数。
  秀娴这样的直爽性子,没有坏心眼,但是那爽直的性子如果不是了解的人,只怕一时间人家也难以接受,说不定还以为她是故意耍横呢。
  所以,柳氏夫妇算是放了心。
  不过他们也尊重秀娴的意思,要等后年成亲,毕竟,今年徐振宜去了灵山卫,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回来的,起码要来年底。
  转眼进了冬天,日子好了,生活富裕了,这冬天也不难熬,反而觉得有滋味。
  大冷天的,屋里温暖如春,地窖里塞满了蔬菜水果肉蛋的,衣食丰足,怎么过都觉得舒坦。
  因为秋天玉米丰收,原本养一两头猪的人家也开始养三四头,家家户户都养家禽牲畜多了。而且再不舍得,也能弄一点粗拉的玉米糁子喂猪,总比只吃谷糠要上膘。
  都觉得年底肯定可以多卖点钱。
  秦三顺家因为自己还秧了地瓜,所以觉得粮食充足,就买了十来头猪。
  三婶逢人就说自己家托秀瑶卖猪,给十五文,结果她自己卖了二十二文,还说都是这个行情,下一次人家还要,有多少要多少。还让那些人也尽管把住留着,到时候她让那人连他们的猪一起收了。
  似乎是为了给柳氏添堵,让柳氏知道自己家猪卖便宜了很多钱,她还特意在大家都去老秦头家里吃饭的时候欢喜地提了好几次。
  总想着柳氏会主动问她卖给谁家,以后能不能也跟着她卖猪,可柳氏也似乎跟她耗上了,就是要憋死她,偏就不提,让三婶也很是郁闷。不过她又跟二婶道:“他们自然是气死了,知道我不会搭理他们,所以也不好意思问。他们就算问,我也不会管他们的,分了家,没有还来占我们便宜的道理。二嫂,你只管多养猪,反正有我呢。”
  好名声不能都让秦秀瑶他们赚了。
  秀瑶却不在乎,他们就算卖五十文一斤,那也是他们的本事,她的猪就卖十五文即可,这已经是赚钱的了,根本没必要人心不足。
  如今天凉了,齐风给她捎了信来,说是让她把白糖再做起来,到时候和粉条一起出船,这一次他自己做主让人捎回来一船货给她。他卖了个关子没说什么货,倒是让秀瑶心痒痒的,觉得他不是那么藏着掖着的人,怎么还不说呢,会不会是信少了一页?
  可翻来覆去的看,最后的落款和问好都在同一页上,她也只能耐心的等。
  他又说地点不固定,所以让她不必回信云云。
  秀瑶就安下心来安排出糖,如今织坊二姐和大嫂管着,糖坊就由爹和大哥负责,雇了人热火朝天的干活。
  这日秀瑶正忙着,小白跑过来,咬着她的裙子就往外扯,秀瑶被拖得差点一个跟头,“小白,小白,你给我老实点。”
  “啊呜……汪汪”小白一边瞪着大眼看她,一边往外看。
  秀瑶立刻明白,是齐风来了,只有齐风来,小白才那么激动。
  她赶紧洗了手,把手里的毛笔交给了秀容,然后跟着小白跑出去。
  她刚出门,就碰上柳氏过来喊她,“瑶瑶,齐风来了呢。”
  秀瑶嗯了一声,就跟着小白过去,木槿花障外,齐风站在那里正看过来,天清云淡,他穿着一身靛蓝色的衣裳站在那里,如松柏翠竹般挺拔俊秀,她朝他招了招手,“咦,不是说还要过段时间才回来吗?”


☆、232澄清误会

  信里他说要过年才回来的。
  齐风快步迎着她,随即放慢了步子和她并肩而行;小白就咬咬他的袍角扯扯她的裙裾。
  他笑道:“家里有点事;就赶紧回来了。”说完了;他竟然有点紧张地看着她,观察她的脸色。
  秀瑶点点头,可能是翁宝珠那事儿吧;毕竟未婚妻来了,不回家也说不过去。
  她没有什么异样;还是那么坦荡;倒是让他有点忐忑不安;一时间犹豫着该不该说下去。
  到了西院的书房;秀瑶请他坐,她亲自泡茶来;又端了一些自己家做的蜜饯还有点心,“你从县里过来吗饿不饿,我让娘帮你做点吃的吧。”
  现在过了晌饭时间,又不到晚饭,天又冷了,凉饭菜也不能吃。
  齐风却道:“不急。”然后又不说话。
  秀瑶看了他一眼,问道:“我问你个事儿啊。”
  齐风闻言立刻正襟危坐,眼中一丝莫名的亮光,“你问。”
  “那船货到底是什么?你信里卖关子,我也猜不透。”秀瑶笑嘻嘻的拈了一块杏脯一边吃一边问。
  齐风目光有点黯,道:“就是一些香料和染料。”
  秀瑶一听,欢喜地看着他,双眼亮晶晶的,“那可是好东西,真正的好东西呢,我听说进口的胡椒很好,还有一种辣椒,有没有?染料也是不褪色的,不像咱们这些矿物和植物颜料那么容易褪色。”
  大布庄、绸缎庄生意好,一方面就是垄断了那些染料,染出来的织物颜色鲜亮,不褪色。
  如果有了那些染料,那她的织坊以后生意就可以做得更好,最主要的是可以出口!
  看她那么兴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齐风也不禁被她感染了,笑起来,“你真是能干。”
  秀瑶却还在那里憧憬以后要这样做那样做,因为说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她神采飞扬,双眼亮晶晶的,说不出的灵动,让人觉得屋子里好像有一团光在流动着,闪耀着,晃了他的眼睛。
  鬼使神差的,他脱口道:“那个,那个翁宝珠,跟我可没有什么婚约的。”
  被打断的秀瑶愣了一下神,看向他,“嗯”
  齐风又郑重其事地说了一遍,秀瑶便笑起来,摆着手道:“其实翁姑娘挺好的,一派侠女范儿……嗯,跟你还挺配的。”
  想起他披风跨刀的样子,那么英俊气派,她觉得很像个大将军。
  齐风怔住,“挺配?”她是什么意思呢?
  “不过,她略微有点刁蛮,容易树敌。”想起翁宝珠对自己的敌意,她毫不掩饰地道。
  齐风冷汗都下来了,“那个,我和她没有婚约,她是金刀帮帮主的女儿,我只是副帮主罢了,不过,我现在也不算了。喜欢她的是帮主的大弟子和二帮主,可不是我。”
  秀瑶却话锋一转,没有问什么翁宝珠,而是问道:“你说算了,是不是他们排挤你?”
  齐风似是有点跟不上她的思维一样,嗯了一声,“也不算吧,可能是大家志向不同。”
  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可能靠着娶帮主的女儿来做什么帮主的,况且他的志向不在帮主之位,何苦去跟想做帮主的两人闹那份意气呢。
  秀瑶笑道:“我觉得你做的对,混个帮派也没多大的出息,你是个有抱负有本事的男人,做什么都不会差的,何必委屈自己呢。”
  齐风怔怔地看着她,她和三哥说得话倒是很像,他笑起来,“是啊,所以老子不爽,老子不干了,就回来读书跑船了。”
  秀瑶抿着嘴笑,“然后他们又不爽了,想把你拉回去,对吧。”
  齐风点点头,“算是吧,”他坦诚道:“之前帮主的意思,让我入赘,然后做帮主,我不同意。现在他的意思可以不用入赘,只要不纳妾,就可以做帮主。”
  那自然还是要靠裙带关系的。
  他自然不会答应。
  秀瑶笑道:“他们可能想着只有传给亲人才可靠,不纳妾倒是挺好。”
  齐风忙道:“我本来就不想纳妾的,不娶她不做帮主也不会纳妾的。”那神态倒像是急于澄清什么似的。
  秀瑶就连连点头,“嗯,这样挺好,纳妾是家庭不稳的根源。”
  说得齐风神色一黯,秀瑶想起他娘来,就安慰道:“你娘又不是妾,是续弦,正儿八经的,你没什么好难过的。”
  只不过是老夫少妻罢了,和妾自然是不同的。
  齐风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她总是那么善解人意,不会让人觉得尴尬。
  看起来,那事就算揭过去了吗?亏得他一接到小七的信儿就心急火燎的往回赶呢,都是小七那厮,说什么秀瑶姑娘都生气了,只怕以后都不会来了呢。
  谁知道看到了秀瑶,她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还是笑眯眯的,没有什么异样。
  那是不是只能说明她不在乎呢?
  可这话,也不好意思问吧。
  这时候秀瑶已经岔开话题,问他出船的事情,以及她家的糖坊、养殖场、沼气池等等,说得激动了,她道:“我带你去参观一下。”
  “荣幸之至。”他很开心她会对他说自己喜欢的事情,立刻就要去看。
  逛了一圈回来,柳氏也差不多开始做饭了。
  齐风又恭喜秀娴定亲送上了红包,柳氏推辞说还是等成亲,他却说先送定亲的,成亲再另说,柳氏拗不过也只好收了,和他聊了一会儿,让他等着吃饭。
  齐风留下吃了饭,结果傍晚时候天色阴沉的下起了小雨,冷飕飕的。
  秦大福道:“下雨了,这雨可不比雪,阴冷得很,齐风还是住下吧,和大业住东院。”
  齐风也没有拒绝,“那就叨扰了。”
  夜里大家一起说话,一致要求齐风讲讲外面的事情,齐风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喜欢讲话,可说有趣的事情的时候,却又总是能抓住重点,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的。
  时间过得非常快,气氛融洽,直到三更了大家还意犹未尽。
  天冷的时候出糖最好,农场的活儿也不会因为农闲而变少,所以秦家非常忙碌,除了必要的亲戚走动,其他的活动基本都停止了。而其他农家如今正是农闲的时候,秀瑶雇人来干活也是非常方便的,人多工钱还少,都抢着来。有想来但是人手够了没来成的还直懊悔,想方设法地找人讲情让秀瑶下次一定找他们,甚至还有一些邻居、亲戚都想推荐个亲戚之类的来帮工赚钱的。
  这日柳氏和秦大福带了秀瑶去公婆家吃饭,分家以后,老秦头家生活好起来,肉鱼菜粮的,柳氏从来不亏待他们,所以现在他们也大方,而且为了长辈的热闹和面子,每隔十天半个月的就让三房的都去吃饭。
  他们去的有点晚,二婶和三婶已经帮着将饭菜做好了,看他们进来,三婶就略带讥讽地道:“大嫂可真是好命,现在家里雇了人,什么活儿都不用干了,就当甩手大奶奶了吧。”
  柳氏道:“里里外外那么多活儿,那么多人要吃饭,可不如你们松闲,整天能串门闲聊的。”
  三婶二婶在后桃源如今活动频繁,和周小利家都走动起来,别以为她不知道,多少次是拿着大房做人情,去跟人家说大房的农场养殖场之类的如何如何的。
  反正周小利也不敢来捣乱,柳氏懒得理他们。
  张氏就让他们拾掇饭,赶紧吃饭了,秀瑶看到秀娟几个躲在一边说悄悄话,手里还拿着几样首饰,看起来还挺别致的。
  秀婷见她看过来,立刻表面遮掩实际显摆地让秀瑶看了一个遍,扬着下巴看秀瑶头上就绑着红头绳,也没什么好看的首饰,耳朵上也就就塞着粒小银疙瘩,根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她们觉得虽然说是大房可能赚了钱,不过他们那么显摆铺张,也都是去做面子了,所以秀瑶身上根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秀瑶看见其中一支金钗,怎么也要值几两银子,她有点诧异,二婶三婶舍得买这么好的金钗?
  最主要的是,他们有那个闲钱吗?
  分家的时候只怕家里连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来呢,这么快,就富足到可以享受这种奢侈品的地步了?
  不是说不能有奢侈品,可这支金钗她觉得不太像他们这些人用的,毕竟华而不实,还那么贵,不如留着钱做正事。
  她又听见秀美和秀婷说什么秀娟好命,生得好看就是不一样之类的,可以说个好亲。
  秀瑶就了然了,看来三婶给秀娟开始说亲?
  看这金钗的样子,只怕是已经说好了?
  一顿饭,基本都是三婶在显摆她娘家如何如何,她兄弟和付镯子帮忙如何如何掏心掏肺不抠门不偷懒之类的,给他们多少多少帮助,柳氏向来低调,不喜欢说自己家的事情,所以就当没听见她的,也不跟她置气,任由她显摆。
  “大嫂子,你给秀娴定的那门亲,听说是四眼井村的徐家?”三婶一副后知后觉地样子,瞪着眼问。
  四眼井徐家,他们都知道的,和周家有点八竿子的亲戚,那又如何,也不算是什么大户人家,不过是吃得饱穿得暖好了,没什么特别的。
  张氏看柳氏有点不高兴了,就笑道:“秀娴那丫头,嫁给徐家正好,快收拾一下,上了茶喝喝。”
  三婶就笑:“娘,其实我本来是有户好人家,想给秀娴说的,不过看俺大嫂那样子,估计也不稀罕。哎呀,那户人家家里有五六百亩地呢,去了就当少奶奶。”
  她就想看柳氏露出遗憾惋惜的神情,露出想巴结她的意思,结果又是一阵失望。
  柳氏看了她一眼,“他三娘娘,有这个心就行了,好好给秀娟找户好人家。”
  三婶撇撇嘴,之前说让柳氏帮着找,结果她只忙活自己闺女,根本不可能管秀娟。
  反正也就是那么一说,柳氏给找了她也不会要的,还得自己找才行,她笑道:“秀娟可好找了,人家媒人一看模样好,女红也不差,都抢着给找呢,哎呀,你们是不知道呢,真是一家女百家求,好多人家来求呢,我们都挑花眼了。大嫂,你们秀容也快了吧,不如来我家我那里还有好几个人家呢。”
  不等柳氏说话,秀瑶立刻问道:“三娘娘,你给娟娟姐姐说了哪里的人家?”
  三婶又不说了,支支吾吾地说这里那里,反正就是不说正题,秀瑶就觉得肯定有猫腻在里面。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562274、3979921、打酱油亲的地雷。


☆、233两门好亲

  进入十一月;天就开始冷了;北风呼啸的;从前冻手冻脚的,现在可好了,家里暖和和的,只要穿着小棉袄就好,写字做针线活都一点不冷。村里和柳氏要好的,也经常拿了针线活来;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做活。柳氏提供热水;常来的人也经常带点零嘴,大家一起热闹。
  曹月莲的婆婆和柳氏尤其好;因为儿媳妇在织坊干活,如今不少赚钱;她也轻快。
  家里攒够了钱,就给小子说亲,所以这段日子她也忙活着和媒人打交道呢,得了空来和柳氏说话。
  她闲扯了一通家长里短,又对那未来媳妇稍微有点不满意,然后用神秘的语气对柳氏道:“大业娘,你知道吧,你们老三家给他们大姑娘找个户人家。”
  柳氏笑了笑,“听他三娘娘说过的。”
  梯子娘神秘兮兮地道:“我说,你肯定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人家。”
  柳氏点点头,“估计是没谈拢,先不声张。”
  “哪里啊,我跟你说啊,她说的人家,倒是挺厉害的,不过——是去给人家当小的。”梯子娘撇撇嘴,她知道秦家三房的矛盾,所以也不避讳的,毫不掩饰自己对三婶一家的鄙视。
  正经人家,只要吃得起饭,谁会想着让女儿给人做小?
  做小的哪个不是家里穷得卖儿卖女的,要么就是窑子里姐儿。
  哪里有正经人家去给人做妾的?
  怎么不都是找个门当户对的正经人家做个正儿八经的媳妇?
  柳氏大吃一惊,她虽然和三婶不对付,可从来没有想过家里的闺女要去给人做妾的,她不由得严肃起来,“嫂子,你说的是真的?”
  “大业娘,咱们什么关系,我能跟你扯谎?再说了,我就算有那闲工夫,也不去扯他们家那些皮不是。”
  梯子娘又把哪里的人家跟她说了,竟然也是长清县的,也是姓高的,不过人家比高兴虎家更厉害的人家,是和冯家差不多的人家。
  柳氏觉得问题更大,遂向她道谢,“大嫂子,可真是太感谢了,你要是不来说,我们还被蒙在鼓里呢。”
  她立刻起身,收拾了一下,笑道:“大家只管在这里说话做事,我出去一下。”
  都让她随便忙去,不用管她们,柳氏就悄悄地去了。
  柳氏一径去了老秦头家,他出去找人下大梁了,张氏在家里拾掇几块布头,要让秀容给她做双新鞋。
  看到柳氏进来,她笑道:“正好你来了,我这里布头不够了,你添上,让秀容给我和你爹做双新棉鞋穿。”
  从前一年到头的穿草鞋,现在反正老大家开着织坊,布头有的是,棉花也不缺,想做几双就做几双。去年的张氏嫌旧了,给了自己娘家来探望他的侄子媳妇,今年就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