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农家乐-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飞道:“爷爷,是啊,先生说三教九流其实都有书记着呢,不过好些人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不看好那些个,觉得他们是不入流的下九流。”
  老柳头笑道:“那是他们不知道好处,什么下九流,他们以为那状元是谁都能当的?天下那么多人多读书,可考中的能有几个,还不如咱们这样老老实实地种地开磨坊呢。”说着让柳飞早点睡,他也去睡了。
  第二天秀瑶几个继续去秧地瓜,老柳头则去集上转悠转悠,去看看树苗的情况。转悠了一圈,集市上倒是有卖树苗的,不过多半是些果树,桃李杏柿子的,这些家里都不缺,村里有人家有,要想栽可以去让人帮忙压条分植一棵。看了一圈,就是没有银杏树。
  回来家里,他又去里正家走了一趟,里正家也没有银杏树,倒是给了几棵自家枣树旁边分出来的小树苗。他又去三姥爷家转了圈,要了两棵小桃树,另外六姥爷家要了两棵小柿子树,七老爷家给了棵小杏树和小梨树。
  一般庄户人家都会种棵果树在家里,为的是每年不花钱买什么也有个果子嚼嚼,既能哄哄孩子,还能送亲朋好友,姥爷家栽的就是棵石榴树。
  每年春天,偶尔也会有人去别人家预定要棵小树苗,果树主人家就会提前准备,帮忙压条,或者也直接分株小的送人,若是人家自己会扦插或者嫁接,就拿回去自己处理。
  姥爷家的石榴又大又甜,三姥爷家的桃子是正宗的肥桃,六姥爷家的柿子结果多,还甜,七老爷家的蜜杏和鸭梨,而任里正家的枣树也是一绝。为了保持果树的优良品种,大家一般都是压条、扦插、嫁接或者分株,很少用种子播种,因为种子会降低水果的品性。
  秀瑶看姥爷买树苗竟然收集了这么一堆果树苗,家里也没地方栽,就都拿去将要盖磨坊的地里根据设计好的位置栽上。梧桐树到处都是,一般大梧桐旁边就能分株小梧桐,十几株很容易就收集齐了栽上。
  栽好了树苗,老柳头对秀瑶道:“明儿咱俩赶驴车去岔口村看看,那里有户姓孙的,他们家有一大片果树林,看看去买点枣树。”
  秀瑶心下一动,岔口村不是小姨未来女婿的村吗?去年那个孙媒婆来说了亲,开始小姨似乎不同意,后来姥娘不知道怎么劝的,小姨同意了,订了亲要等柳芸表姐出嫁后再成亲呢。
  夜里秀瑶问柳絮,“小姨,明天我们去岔口村呢,你没有什么要我做的吗?”
  柳絮俏面微红,瞪了她一眼,“小丫头浑说什么呢。”
  柳芸笑道:“瑶瑶,你和俺爷爷回头去吃顿晌饭再回来。”
  柳絮忽的起身就胳肢她俩,秀瑶和柳芸合伙反胳肢她,三人闹成一团。李氏听见了喊道:“快睡吧,瑶瑶明儿一早还得和你姥爷出门呢。”
  秀瑶吐吐舌头,“小姨你饶了我吧,快睡觉吧。”
  柳絮笑骂:“你个小蹄子,还成我惹你了,赶明儿你和你姥爷再去五里沟子看看有没有树苗,最好住两天。”
  柳芸脸颊发烫,忙道:“是啊,去大姑家住两天。”
  柳絮嗤笑道:“自然是去她姐夫家了。”
  柳芸未来婆家就是五里沟子,和柳大姨是一个村的,柳大姨是前五里,柳芸未来婆家是后五里。
  柳芸不依了,“小姑你好坏啊。”
  柳絮笑道:“还敢惹我不了,我可告诉你,我报复心重着呢。”几个人又用被子捂着嘴笑。
  又大又亮的月亮爬上来,照得窗台明晃晃的,月光落在秀瑶的眼睛里,她盯了一瞬,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生来就是秦秀瑶,不是付瑶一样,那个付瑶离自己已经越来越远。
  天一亮,秀瑶习惯性地就早起,穿上柳絮给她做的新衣裙、柳芸给她做的绣花鞋,又被小姨和表姐打趣了一番,都说她是画里的小人儿。
  柳絮道:“来,我给你梳头。”先篦了头发,给她绾了个双丫髻,用红头绳系了,又把昨儿捡回来插在花瓶里的桃花剪了两朵给她插上。
  吃早饭的时候,都夸她好看,把秀瑶夸得直不得劲,小脸红扑扑的,直到坐着驴车和老爷出了门才好点。
  “姥爷,以后他们开我玩笑你得帮着我点。”秀瑶坐在车辕另一侧一边吃姥娘给她买的山楂片一边跟姥爷商量。
  老柳头笑嗨嗨的,“我家瑶瑶就是好看,可不是开玩笑。”看了看她身上穿的新衣裳笑道:“回头让你小姨多给你做两身,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的换。”
  秀瑶心里暖暖的,“姥爷,还是等咱条件好了再说吧,现在穿的太好,太张扬了呢。”
  老柳头不以为意,“大人朴素点,孩子穿得喜庆点,哪里算张扬呢。”祖孙俩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会儿说说磨坊的规划,一会儿又说说田地的安排,再不就是老柳头给她讲讲新鲜事儿,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岔口村。
  岔口村位于大清河、柴汶河、沙河的交界处,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三条河交汇冲出了一大片湖泊,然后又继续往西去。
  湖里面长满了荷花睡莲还有菱角萍草之类的,而且因为河流比杨柳村等村水流平缓,所以更加盛产水产物,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还有河虾、蛤蜊、蛤子、等等,另外因为这里鱼虾丰富,鸭子食物富足,所以富产一种麻皮鸭蛋,腌成咸鸭蛋之后尤其美味,那蛋黄吃起来能听见沙沙声,很受欢迎。
  岔口村西有片山地,那里有片果园,老柳头就领着秀瑶去果园里买树苗。果园是一个姓孙的人家的,排行老三,人称孙三郎,和孙大成算是没出五服的本家。
  不过这趟是来买树苗的,老柳头可没想去孙家看,两人赶着驴车径直去了山地的果园。
  果园里有个老孙头看园子,老柳头去说明来意,老孙头就让人回去跟孙三郎说一声,又请祖孙两个进去,然后拿出一些去年存储的果脯给秀瑶吃。
  秀瑶最喜欢吃那里面的杏脯和桃脯,酸甜可口,一边吃一边听姥爷和那人聊些果园收成的闲话。
  等了小半个时辰,孙三郎就匆匆过来,先和老柳头做了介绍,寒暄了几句,“柳老爹要买什么树苗?”果园里也培育一些树苗拿出去卖了换钱,另外也有一些是分株分出来的,扔了可惜,自己家也种不完,就拿去市集换钱的。
  老柳头道:“想要二三十棵枣树,另外要是有长得好结果差点的枣树也行,可以用来嫁接别的。”嫁接这活儿,六姥爷很会做。
  孙三郎笑道:“这好说的,果园里多得是,买完了可以送老爹些,反正每年我们也要疏果园的。”
  老柳头带着秀瑶跟他去参观果园,顺便让秀瑶再挑点果树,秀瑶就挑了几株樱桃、山楂,黄桃,家里有几株蜜杏、肥桃、石榴、柿子,再加这些基本就够了,其余的她就让姥爷都买枣树好了。枣树也好几种,有蜜枣、金丝小枣等几个品种,慢慢地装了一车。
  孙三郎看他们买的多,也不怎么还价,便道:“柳老爹,你一看就是实诚人,我也不是做生意的,就是种个果园罢了,这卖果树是不舍的祸害小苗子,既然你们喜欢,我就多送你们一些,你们是留着栽还是做嫁接都好的。”又让人送了十来株,另外还有一些修剪下来很适合当做嫁接枝子的果枝也送给他们回去可以嫁接。那些果枝子的切口都用草木灰处理过,回去稍微一清洗切去一小截就能用。
  老柳头看时候不早,就告辞孙家果园带着秀瑶回家,还没出岔口村,秀瑶就见一个人一边摆手一边朝他们飞奔而来,口中大声喊道:“柳大爷,柳大爷,留步,留步!”


☆、84第 84 章

  秀瑶忙对姥爷道:“姥爷;是不是咱们算错帐了;有人喊咱们呢。”
  老柳头勒住驴;回头看,就见一个青年已经飞快地跑到了跟前,到了驴车旁边深深作揖;道:“岳丈到了家门口;怎么也不去告知一声,小婿也好侍奉一顿便饭。”
  秀瑶这才知道他就是孙大成;小姨定亲的人家,看他偏上的个子,穿着得体,皮肤白净,模样挺耐看的;尤其一笑还有个酒窝。
  老柳头摆摆手,“今儿是来买树苗的,不是串亲戚的,咱们有日子要走动呢。”他说的是定亲的那些固定程序,两家在成亲前还是要走动的。
  孙大成笑道:“爹,那是媒人走动的,您老人家上门的时候可少,您可要给大成这个机会,要不您就这么走了,我娘该打我。”
  秀瑶见他这就叫上爹了,不禁抿着嘴直乐。
  老柳头还是不肯,其实他是真不想去,虽然这是自己闺女女婿家,可这女婿跟他孙子年纪一般,那亲家也年轻的很,他去了不那么得劲。
  孙大成却热情得很,那么短短的时间已经变换了几个称呼,越来越近乎,再说下去,老柳头都要是他亲爹了。老柳头招架不住,也不知道怎么拒绝,只好带着秀瑶赶着驴车跟孙大成去他家。
  秀瑶心里暗自高兴,恰好去看看未来小姨夫家什么样,现在这么一打眼,小姨夫人不错,不知道小姨未来的公婆如何,婆婆厉害不,不必像姥娘那么明事理,但是绝对不能像嬷嬷那样挑剔难伺候。
  孙大成在前面领路,逢人就问好,人家也都打趣他,“孙大郎,这是你老丈人啊。”
  孙大成乐呵呵地道:“是呢,有空家里来坐坐。”
  很快就到了一座宅院前,秀瑶打量了一眼,宅子就是常规的坐北朝南,大门在东南角,黑油大门,在南院墙的位置还开了铺子门,粉墙黛瓦,墙外种着榆、柳,看起来很气派。秀瑶断定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早有一个老仆人出来帮着卸了驴子,牵去喂上,亲家的牲口自然要喂精饲料。
  孙大成的爹娘也迎出门口来,见了老柳头热情地寒暄着往家里让,“亲家,可真是稀客呢,来买果树怎么不让人捎个话儿来,哪里还用跑啊,让大郎给送过去就好了。”
  老柳头笑道:“那怎么能行,这趟真没想叨扰的,谁知道大郎不知道听谁说的,就去追俺们。”
  孙大成笑道:“我在前头儿跟人说话呢,恰好果园子回来说有位柳老爹买果树,我就问了问,说是杨柳村来的,开始我也不知道是爹呢,我就想追上去瞧瞧,既然是杨柳村的,又姓柳,那就是一家人,哪里知道近前一看,还真是爹呢。哈哈。”
  几个人说笑着,进了屋里。
  秀瑶悄悄打量着,孙家宅子在普通农户家算是不小的,前面院子是铺子院儿,中院正房是待客厅,供奉着关二爷,两边厢房闭着,后面还有一进院落。
  她听着孙大成娘说等成亲了,小两口住后院,他们老两口就来住中院,心里想着这对公婆还不错,也算是小姨好运气。
  她因为是小孩子,问了好就吃点心糖果也不必跟大人说什么,只悄悄地打量这家子看,觉得孙大成为人爽朗,看起来像个阳光小伙子,爹娘也挺爽气的,男人说话声音亮堂,女人笑得不忸怩。
  秀瑶都记着,回家好跟小姨仔细说说。
  吃饭的时候,孙大成娘笑道:“亲家,听说老二的姑娘也今年成亲,怎么不先让孩子小姑成亲,反而让侄女走了头里去?”
  老柳头笑道:“还不是她小姑为孩子打算,说自己反正拖了两年,也不差再拖俩月,这就到年底了,让丫头在她头里出嫁。”
  孙大娘看了儿子一眼,笑了笑,孙大成脸颊微红,可能是因为喝了酒,红扑扑的,见娘看他,他咧着嘴嘿嘿地直乐。
  孙大娘嗔道:“你看这个傻孩子,当着你岳丈的面,怎么也得机灵点。”
  孙大成高兴得有点过头,忙端起酒杯,“爹,俺再敬您一杯。”
  老柳头笑道:“不能喝了,还得赶车家去呢。”
  孙大成呵呵道:“喝多了就住下,家里有地方。”
  孙大娘直笑骂傻儿子,孙老爹也嗔他,又劝老柳头多吃,让秀瑶别拘束。
  秀瑶胃口本来就不大,就算在姥娘家吃好饭也不会比在秦家多吃太多,到了这里来做客,更加注意。吃了一会儿她就饱了,说去院子消消食儿。
  她看孙家院子里栽着几株海棠花如今开得正好,一株垂丝海棠,一株西府海棠,开得都很娇艳。她走过去细瞧,这时候孙大成从屋里出来,喝得脸颊绯红,他冲她直乐,“小妹儿,你喜欢那花,我帮你剪一枝你拿回去插着。”
  秀瑶笑道:“你不能叫我小妹儿呢,我小姨以后要嫁给你,你就是我小姨夫。”
  孙大成呵呵地乐着,摸了摸头,从怀里掏出一只绣花的荷包,递给秀瑶道:“这个,你,你拿回去。”
  秀瑶明知故问,“是什么东西?给我的?”
  孙大成脸更红了,“给,给你小姨的。”
  秀瑶咯咯笑起来,“好吧,我帮你给小姨,不过我得看看是什么。”万一是什么不好的,唐突了小姨,她可要跟着受罚的。
  孙大成呵呵笑着,“没什么,你看,你看好了。”说着又掏出一只荷包,“这个给你。”
  哟,还有跑腿钱?秀瑶接过来看了看,里面是一只小小的银锞子,另外还有一只小银镯子,秀瑶忙道:“小姨夫,这个我可不能要,太贵重了。”
  孙大成挠了挠头发,“这个,这个不贵重,你刚来我家,给你见面礼。是你大娘给你的。”
  秀瑶冷汗,这小姨夫,又弄差辈分了,她也懒得纠正他,见是长辈给的,就收下了,另外小姨那里面是一对累金丝宝葫芦耳坠子,非常精致,秀瑶就替小姨收下。反正他们都定亲了,年底就成亲,应该没啥问题的,又不是跟外人私相授受。
  孙大成又让老仆拿了大剪刀来剪了大大的一枝海棠花,又让老仆挖了一株小花苗,也让秀瑶带回去栽着。
  晌饭之后又歇息了个把时辰,老柳头就告辞,知道他得回家呢,孙家也不强留。孙大成就把他买花木的钱还给他,另外收拾了一篮子麻鸭蛋。
  老柳头一扬头,“你们这是干啥,买苗子是俺买苗子的,跟你们可没关系。”
  孙大娘和孙老爹笑道:“亲家,这可就见外了不是。是人家三郎听说你是俺们亲家,自己送回来的,根本不是我们去花钱换回来的。”
  老柳头还是不许,“这可不行,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件事归一件事,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死活不肯要,孙家见状也只得作罢,但是那篮子鸭蛋因为是自己家的,非让老柳头带回去,他也拒绝不得只得让放上驴车。
  秀瑶小心翼翼地扶着鸭蛋篮子,抗着海棠花,冲一直送出村来的孙大成摆手,“小姨夫再见。”
  孙大成笑呵呵地道:“慢走,再来玩儿啊。”
  等看不见岔口村了,秀瑶笑道:“老爷,小姨夫人很好啊,我看他们家人也挺好,我小姨也好福气。”
  老柳头笑道:“等瑶瑶长啊了,找个比小姨婆家还好的。”
  汗,哪有姥爷这样打趣自己外孙女的啊,秀瑶吐槽,自己才八岁好不好啊。
  一路吹着春风,嗅着花香回到家,少不得又被李氏念叨,“怎么这么晚才回来,知道的去买花木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去县城乐呵去了呢。”
  老柳头笑道:“这不是大成那孩子知道俺们去,非要让我们去吃饭。”
  李氏又念叨他去打扰人家,秀瑶忙道:“姥娘,真的不是我们说的,是小姨夫自己找到我们的,我都走老远了他追出来的呢。”
  李氏也不过是说说,自然不是真怪他们,又把鸭蛋拎下来,让陈氏数了数,道:“给你三大爷家,六大爷、七大爷家都送把去,大家都尝尝,再留两把到时候让瑶瑶带回去。”(一把十个)
  陈氏答应了,就去分,打算明天找机会去送。
  吃晚饭前,秀瑶就把那枝海棠花抗去屋里,把花瓶里其他的花枝都拉出来将这一枝□去,柳芸看着咯咯直乐,柳絮脸颊微红,用力瞪了她们两眼,没说话转身就去织布了。
  秀瑶见小姨竟然不问她,便笑着上前道:“小姨,我去了他们给我见面礼了,是一个银锞子,还有一个银镯子呢。”
  柳絮哼道:“也不舍得送你一对,真是的。”
  秀瑶笑道:“小姨,小姨夫人可好了,阳光着呢。”
  柳芸奇怪道:“瑶瑶,什么是阳光?”
  秀瑶想了想,歪着头笑道:“就是,嗯,你想想啊,阳光是什么,就是让人很舒服啊,觉得很通亮啊。”
  柳芸点头,道:“嗯,那是很好的呢。”
  柳絮轻斥道:“你们俩就会磨牙是吧,真是的。”
  秀瑶以为小姨是害羞,便将那只荷包拿出来,“小姨,这是小姨夫给你的。”
  柳絮犹豫了一下,接过去,看也没看就揣起来。
  秀瑶和柳芸赶紧道:“打开看看啊,是什么东西呢?”
  柳絮白了她们一眼,“快吃饭去吧。”
  柳芸就拉着秀瑶出去,秀瑶躲在门口往里看,见小姨自己打开荷包,捏着那对耳坠子发呆,脸色——却不是那么欢喜。
  为什么啊?秀瑶很不解,不过她知道小姨不会说的,只得按下疑惑去吃饭。
  第二日大家照旧要忙活儿,秧地瓜的,种春地的,推磨的……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会有二更,有没有鼓励呀,嘿嘿。差不多要下午,14点钟左右吧,码完字还得修修。


☆、85第 85 章

  转眼到了四月;春地都种上;又要等芒种时候收麦子;这时候秀瑶就得回家。老柳头怕孩子回去挨说;就跟秀瑶说过两天他去送她回去,秀瑶自然欢喜,又好好地哄秦扬;告诉他要好好读书。
  秦扬如今读书懂事了好些,虽然想让秀瑶陪他玩儿;可也不那么黏人;而且秀瑶还说过,指望他读书以后中秀才举人,做大老爷;她好跟他过好日子呢。对于秦扬来说;让别人依靠自己,似乎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尤其那个人是姐姐秀瑶,他就更加欢喜,使劲儿读书。
  老柳头送秀瑶的时候顺便又让大舅给装点粮食,姚氏见了问道:“爹,这都要收粮食,咱就别给人家粮食了,不如割两斤肉,也给他们补补。”
  老柳头叹道:“北边今年麦子收成可不好,去年秋粮差,虽然减了几成地租也不当事儿,麦子种得晚又干旱,今年春地种得也紧巴,麦子……”他摇摇头,“我上次去说地瓜的事儿,就看那些麦子不怎么好,只怕收成有问题呢。”
  大舅便担心道:“爹,那怎么办?这样他二姑家今年不得难熬了?”
  老柳头嗯了一声,“谁说不是呢,可也没办法,我还劝他们秧地瓜呢,你大叔不同意。”
  那边二舅问道:“爹,那你说的那个想把磨坊开南边去还弄不,还是把钱先拿去帮衬帮衬他二姑家?”
  老柳头想也不想便道:“都说救急不救穷,咱们家好了,就饿不着他二姑家,不过咱也说好了,各家过各家的日子,咱们家也不能不过咱的,把钱拿去送给他们。一码归一码。”
  姚氏赞同,“爹,你说的对,我也这么想的呢。要是他二姑家分了家,那咱怎么帮都不亏心,现在难说,要他们那妯娌也像咱们家似的,咱们倒是也不吝啬说帮帮是吧,可这帮一点不解馋,帮十分咱没那个力气,你只要帮了,不帮到底人家就难受,说咱们不舍得,叫我说,咱们就还是亲戚里道的,该怎么走就怎么做,别牵扯钱就行。”
  二舅笑道:“你快中了吧,要是他几个舅家喝不上碗粥,你还不急了啊。”
  姚氏也笑起来,“俺娘家要是穷大发了,我还真没法帮,总不能为了帮一家,又搭上两家吧,没那个理儿,要不怎么说帮亲帮亲,帮就是根据咱们的情分和本事帮,没有本事也别帮人,要不到时候帮了人家不说好,反而成了仇家。”
  老柳头见秀瑶从后院过来,摆摆手道:“行了,我有数,反正你们这些孩子都明事理,我心里有数呢。”他拿家里的东西帮衬闺女家,媳妇们都没说什么,虽然媳妇不当家也没资格管他这个公爹,可老柳头觉得两个媳妇都挺能干,他也很尊重她们,有事儿还是愿意让儿子跟她们透信儿的。
  “丫头,咱们走吧。”老柳头招呼秀瑶。
  秀瑶换上原来的衣裳,把新衣裳包起来,还有小姨给准备的糖果点心之类的,秀瑶恋恋不舍地和大家再见,坐着驴车和姥爷一道去桃源村。
  路上姥爷问秀瑶齐风的事儿,另外还有那个常婆婆,秀瑶就指了路,到了门口的时候老柳头停下驴车,顺路去拜访。
  常婆婆正在家纺线,听到有人叫就出来应门,看门外站着一个老者,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仔细一看,她就笑起来,“哟,这不是秀瑶嘛。”
  秀瑶倒是没想到她怎么知道自己名字,寻思可能是齐风说的,就上前问好,“常嬷嬷好,这是我姥爷,齐风在我姥爷村的地,我们种着呢,他说租子交给你,我姥爷来认认门儿。”
  常婆婆笑了笑,又和老柳头寒暄,笑着往里让,“小风那孩子就是这样,他是照顾我呢,租子的事儿还是算了,我也不缺吃的,你们以后路过常来坐坐就好。”
  老柳头忙说还有事儿就不进去了,等有时间专门来拜访,他随意地聊了两句,便带着秀瑶告辞常婆婆去老秦家。
  祖孙两个到了秦家的时候也差不多晌午了,秦家人都在家里等着开饭,张氏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