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农家乐-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对秦业道:“大哥,爹娘肯定不会让咱要的。”以前姥爷送粮食,是给了爷爷奶奶,不是娘想要的。而且就算要,也要娘点头,他们不能自作主张的,否则到时候将粮食拿回去,反而让娘为难,陷入被动。
  她觉得如果娘想要,到时候表姐和小姨出嫁,她肯定会来看的,那时候再要也不晚的。
  秦业虽然帮着盖磨坊,可那里也不缺他一个,他不过是帮着和泥打下手罢了,要走也是立刻就能脱身的。
  “姥爷,我娘说把扬扬也带回去,他住得太久了,俺娘怪想他的。”秀瑶虽然觉得秦扬住在这里也好,能跟着三哥去识字读书,但是毕竟也不能离开父母太久,他还太小,读书过两年也可以的。
  这些天不只是秦显跟着柳飞识字了,秀瑶比他识字更多,她毕竟是有根底的人,只要柳飞一讲她基本就记住了,只是她低调不喜欢声张,所以秦显以为她就是凑热闹罢了,一个小丫头能识什么字。
  秦显却犹豫道:“大哥,要不我先住几天,等娘来的时候我在回去?我想跟三哥再学几个字。”
  秦业想了想,家里也没什么活儿,能干的他自己也就干了,弟弟喜欢读书这也是好事。他笑道:“好,”又跟老柳头道:“姥爷,要不就让二显住几天,白天让他在磨坊帮帮忙,夜里跟着柳飞读书好了。”他又叮嘱秦显道:“二显,也别去学堂了,我们没交束脩总去不合适。”毕竟那学堂是任家的,没交束脩总去会让人说闲话,也让姥爷欠任家的人情,这样不好。
  秦显见能让他留下,很开心地答应了,不像之前那样有点愁眉苦脸的,他笑道:“大哥,我知道了。我不会偷懒的。”
  老柳头又道:“我还得看着磨坊,就不去送你们,让柳飞赶车送你们家去吧。”
  家里别人都忙着,只能柳飞赶车送他们了,秦业还怕耽误柳飞读书,说要秦显赶车也行,回头秦显再赶车回来。秦显却怕回家了娘不让他再回来,就道:“大哥,我在磨坊帮忙,我三哥去送也行,那驴不那么听我的话。”
  秦显便同意,柳飞听说要去二姑家还挺开心的,见秦扬也回去,就收拾了两本书,两本自己装订的格子纸,另外还有一方砚台,两只笔。他对秀瑶道:“瑶瑶,你和扬扬用啊,先生说扬扬有读书的天赋呢,让咱们尽可能给他读书。”
  秀瑶笑道:“三哥,我知道了。我会督促他的。”
  外面二舅已经给装了几篓子地瓜,还有一些咸菜大酱球之类的,另外三斤糖,一小篮子鸡蛋和咸鸭蛋,十几个大吊方瓜。因为秀瑶不肯要米面,老柳头也就没坚持,反正日子还长着呢,不过李氏还是送给他们一架三锭线的脚踏纺线车子。反正纺线车子做起来也不麻烦,用了一些旧家什儿上拆下来的木料,三姥爷一晌午头的功夫就给做起来了。老秦家没有纺线车子,用的时候都是管乡邻或者本家借借。
  见不是特别值钱的,秀瑶和秦业就没拒绝,拿回去给大姐用正好。
  秦扬见能回家也份外开心,坐在篓子上咯咯地笑,秀容看了他一眼,这小子就是个不知道愁的。她可巴不得多在姥娘家住几天呢,二哥就是好,还有读书当借口她可没什么好找借口的。
  不过想着柳芸表姐好小姨要出嫁了,娘是不是要来呢,到时候自己跟着来不知道成不成,反正现在也没什么农活,家里也轻快得很。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沙河村,秀瑶对秦业道:“大哥,把车停一停,我去给常婆婆家送几个地瓜。”
  她跳下车,秦扬也跟着她跳下去凑热闹,两人去敲了常婆婆家的门,半天她才出来应门,头上裹着块手巾,看样子是病了。
  秀瑶关切道:“常婆婆,你病啦?我们带地瓜回家,路过这里给你送点。”
  常婆婆看了一眼,有气无力道:“就是着了凉,不打紧,那敢情儿好啊,说着就去拿簸萁。”之前老柳头种的那块地,收了豆子,他已经给常婆婆送了一些来,说齐风关照的,常婆婆也收下了。
  秀瑶给她捡了一簸萁地瓜,秦业忙给她端过去,常婆婆笑眯眯地对他们道:“真是辛苦了,来家喝碗水吧。”
  秀瑶道:“不了,我们还得回家。婆婆你也快回去吧,别再着凉了。”
  常婆婆嗯了一声,看着他们上了车,赶着驴车走远了,她才叹了口气,“真是好孩子。”然后又扶着拐杖,颤巍巍地家去了。
  路上秀容好奇地问秀瑶:“那嬷嬷家里没有别人吗?”
  秀瑶摇头,“不知道呢,每次来都是她自己,可能不在家吧。”
  他们赶着驴车一进村就遇到了本村的人,那些人目光就有点意味深长,跟他们招呼了转而就去和人嘀咕去。这一分家,秦大福家可宽裕了,之前老丈人家不肯多接济东西,如今分了家没顾忌了,粮食什么的都舍得给。
  恰好二婶三婶搂草回来听人说,两人羡慕嫉妒恨;一通说长道短,气呼呼地就往家走。一进家门,就对正呵斥着秀娟做饭的张氏道:“娘,你可不知道啊,俺大嫂家可发了。之前不是买了荒地吗?现在又去娘家拿了东西了。一大车呢,得好几石粮食,不光这些,我看还有麻袋盖着的,肉呀鱼啊鸭蛋什么的,还有箱子呢,不知道装什么东西。”
  原本路人看到就够添油加醋的,这两人心里嫉妒得很,自然又更添枝加叶的,一棵树枝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让张氏一听,以前媳妇不肯从娘家要东西,是因为没分家!
  现在一分家,立刻就去娘家搬东西回来了,这是不孝!之前不肯为大家出力,现在分家了,倒是舍得了!
  张氏心里不舒服,气道:“就知道嚼舌头,有本事你们也家去要。”
  三婶笑道:“娘,我们娘家要是有,我早要了。”
  二婶转身就回了东厢,见三婶跟着过来,冷笑道:“我们家里有,也不用嫁到这样的人家来了。”
  指挥着秀娟做上饭,张氏就扭头出去,出了门往后走,转了条胡同就去了秦大福家。
  秦大福家因为儿女回来,侄子赶车送过来,正热闹吃饭呢,见张氏脸色不善地闯进来,原本热闹的气氛突然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的热锅,一下子静了下来。
  秦大福和柳氏立刻起身,笑着问道:“娘,吃了没?”
  张氏哼了一声,扫了他们一眼,看桌上是粗面卷子,一盆子炒吊瓜,一盘子切开的咸鸭蛋,一小盆蛋花咸菜汤,还有盆子炒菠菜,一大盘子咸菜。
  就这么几个人,竟然吃这么多菜,张氏觉得一阵阵钻心的疼,没想到大儿媳妇是这么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不过也说明娘家送东西来了,不用那么苦哈哈了吧。
  哼,娘家送了东西来,竟然不知道先孝敬她这个婆婆,这个儿媳妇,还真是个不上道的。
  越想心里越不平衡,总觉得分家自己是罪魁的,她没好气地冷笑道:“吃什么啊吃,今年收成不好,家里可吃不起,哪里有你们这么自在。”
  柳氏已经给她拿了碗筷来,“娘,不如坐下一起吃吧。”
  秦大福看了看,又道:“秀容,去给你嬷嬷炒个鸡蛋来。”
  张氏摆摆手,“不用了,我听说家里来客人,过来看看。”
  柳飞这才有机会跟她问好,叫了一声嬷嬷好。

☆、104冬夜惊魂

  张氏看了他一眼;笑道:“哎呀,都这么大了,能赶车来帮衬二姑家了呢。”说着眼睛就开始四处看;看看院子看看屋里;见院子里有几篓子东西用麻袋盖着,屋里却没看到什么。
  秦大福立刻道:“娘;那是他姥爷家秧的地瓜,给我们几篓子。吃完饭我就挑挑让大业送过去呢。”
  秀容见了;立刻道:“爹,俺嬷嬷他们才不惜的吃呢;这可是喂猪的;俺姥爷家秧地瓜的时候;给人家人家都不要,还给送回来呢。那个任里正更过分,还说那本来就是猪食,贱民吃的东西,你给俺嬷嬷吃,那不是让人笑话吗?”
  张氏气得嘴都歪了,却不能说什么,又看那里一堆吊方瓜,有心想要,可之前菜园子里的吊方瓜她都让人摘回来了,没有给柳氏,家里挺多的一时半会儿也吃不完,她就没要。
  张氏回头看了一眼桌子上,哼道:“你们还有咸鸭蛋吃呢?你爹都好些日子没开荤了。”
  柳氏笑道:“娘,这是小飞今儿带来的几个,我们都切了。”
  张氏眉头一挑,都切了?她才不信呢,从娘家拿来东西不先给那屋送去,倒是自己家吃独食了,还真是翻了天了。她一伸手就把那盘子咸鸭蛋端起来,道:“另外也不用给我切了,我端着个回去给你爹吃就行。”说着转身就走,秦大福和柳氏赶紧送过去。
  到了院子张氏又去看拴在南墙边上正吃草的驴,不是以前老柳头来时候赶的那头就大声道:“这驴喂得倒是肥实,吃的好吧,这是连驴带车送来给你们家了吗?大媳妇你爹倒是大方啊。”
  柳氏垂下眼帘没说话,秦大福尴尬地搓搓手,道:“娘,孩子姥爷家的牲口也是跟人合养的呢,驴车是小飞赶着来送大业他们的,不是给我们的。”
  张氏啊了一声,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不是给你们的啊?我还以为给你们送了多少好东西呢。”说着又往前走,到了门口一摆手,“行了吧,不用送,别耽误你们吃饭,我自己家去就行。”端着盘子就走了。
  秦大福看她走远了,才对身后的孩子们道:“都吃饭去吧,别凉了。”等孩子们都跑回去,他对柳氏道:“咱娘看分家管不到我们有点难受呢,你别生气,过些日子就好的。”
  柳氏扑哧一笑,“你能理解,我还有什么可生气的。反正家也分了,现在谁和谁过你弄清楚就好。”
  秦大福笑道:“你笑话我呢,我又不傻,能不知道谁跟谁过?”说完又打趣地道:“幸亏把咱们分出来,要不你还得被娘管着,现在你可开心了吧。”
  柳氏见他自分家后人也活泛了很多,不像以前那么呆板无趣,不禁也笑,“去你的,吃饭吧,都凉了。”
  吃了饭,柳飞和他们几个玩了一会儿就告辞家去,柳氏也没什么好回礼的,只能让他空手回去了,反正他们也习惯了,只叮嘱看着点秦显。
  那么多地瓜,也不能放在外面,冬天会冻坏的,家里没地窖,怎么放还是个难事儿呢。
  秀瑶给秦大福出主意,“爹,我有个办法,咱们活点泥,找几块土坯,在炕尾上垒一个炕上的炕洞子,把地瓜放在里面就好了。”
  秦大福一想,笑道:“果然好,平日里做饭生火,炕上也热乎,这样地瓜就冻不了。”
  秀瑶嗯了一声,“两三天我们煮一锅地瓜,平常可以馏着吃,还省柴火呢。”
  分了家,一穷二白的,怎么过日子是要精打细算的,能省就省点了。而且冬天不干什么大力气活儿,吃点地瓜也没什么。
  就算是吃地瓜烧心,晌午或者晚上少吃点其实也没什么,只要早上不吃就好。
  家里没有土坯,第二天秦大福就去村里新做过土坯有剩余的人家借了十来块,秦业和秦显活了泥,几个人又忙活着垒炕洞子。
  家里就两盘炕,东间睡五个女人,西间睡四男人,再打上炕洞子睡觉的时候就更挤了。
  柳氏道:“让扬扬跟着我们睡,你们三个挤挤,差不多也够。”
  秦业笑道:“娘,没事的,反正我冬天还得去出夫呢,就打在西间好了。”农闲的时候就要给朝廷出力役,不过春夏秋的少一些,一般都是到了深秋农闲,从入冬开始就去。虽然地冻天寒可朝廷不管,毕竟有任务在呢,要求每家必须出男丁出夫。
  秀瑶已经用木棍量出了尺寸,掀开炕席,把底下铺的麦草都抱走,拿烧火棍画上记号,等下就按着这个尺寸来垒炕洞子。
  秦大福手巧,把炕洞子垒得像工艺品一样,泥皮墁得溜光水滑的,没有一点支楞八翘的地方。不仅如此,他还在朝外面的两面小墙上用墁墙的铲子刻上了花纹,很简单的卷草纹。
  秦扬看到了,挥舞着沾满了泥巴的小手喊道:“爹,给我雕一只大鲤鱼,我要鲤鱼!”
  秦大福笑道:“好,我给你雕一只鲤鱼跃龙门。”说着就唰唰唰几下子,雕出了鲤鱼,虽然简单,却也鳞片分明,甩尾张嘴的非常生动。
  砌好了墙,秦大福道:“现在还湿着,都别动啊。”又对秀容道:“秀容,这两天做饭就烧这边啊,早点把炕洞子烤干了就能用。”
  秀瑶听见了哈哈笑道:“爹,咱家就一口锅,就在西间呢,东间想烧也不成的。”
  秦大福也笑,“过两天冷了,东间也得烧火,要不大冷天可受不住,回头我去想办法弄口锅回来。”
  那边秀容过来道:“爹,锅先等等,你还是弄个风箱吧,咱们家没风箱,做饭可费劲,总得扇风,天气不好的时候,扇风都不好烧。”
  秦大福想也是这么回事,他想让三姥爷家先帮忙做的,不过又觉得不那么好开口,毕竟自己家没钱,做也是赊账,回头还是老丈人欠的人情。
  天越来越冷,棉花也都拾光了,只剩下光溜溜的棉花柴。秦大福找时间带着两个儿子把花柴拔了,用担杖挑回家,垛在门口外面,上头用树枝子树叶子的盖上,免得下雪把里面的也湿透了。
  秦业过些日子要出差役,还去修河道水库,他就提议早点把家里的白菜收回来。柳氏就然秦大福去三爷爷家借了驴车,一家人去地里忙活了大半天,把白菜收回来。原本以为也就是一车白菜,哪里知道足足收了两车还多。
  秀瑶几个乐得直喊,“爹,娘,今年冬天我们就光吃白菜也饱了。”
  家里除了白菜,还有夏天晒得一点菜干,萝卜,地里还有菠菜,另外姥爷家还给了那么多吊方瓜,再加上之前借了二爷爷和里正家的粮食,还有秋天收的谷子,过冬是足够了。
  而钱这方面,收了棉花去卖了,也能应付一下丁钱了,这一年算是可以对付过去。等来年,情况就会更好了吧。
  柳氏跟秦大福商量,“咱那么多白菜呢,不如给他二爷爷和三爷爷家还有大娘家都送些去。过些天咱家去打条子割蒲子的也得用车,还得管他三爷爷家借。”
  秦大福自然同意,道:“收拾利索了,我就和大业去送。”
  三爷爷家虽然也有菜园,但是没有这么多白菜,他们家现在没什么好回谢的,也就空里去给人家帮点力气活儿,既然有了这么多白菜,不管稀不稀罕,总归也是自己家的心意。
  父子二人送了去,二嬷嬷和三爷爷家自然很高兴,二嬷嬷还特意来道了谢,回了一把鸡蛋,柳氏不肯要,她强行留下了。
  九月底柳芸出嫁,柳氏因为伤风生怕不吉利就没回去,绣了副鞋垫另外备了一些礼物让秦业送去,秦显不好多住就自己跟着回来了。
  进入十月,天就更冷起来,地里彻底没了活儿,孩子们的活儿主要就是去搂草。
  秀娴因为力气大又勤快,被周四奶奶介绍去给人看家做伴儿顺便帮着干点活儿,去年她就去过。有些家境还算殷实的寡妇人家,家里没有男人,就想找粗实有力气的姑娘壮胆,顺便也帮着干点诸如挑水挑粪之类的活儿,管吃管住,一个冬天还给两百钱。
  这日秦大福借了牛车,让柳氏给做了干粮,他带着秦业、秦显几个去打棉槐条子。桃源村没有山,但是西北方的凤凰村有座凤凰山,虽然远点,早早地赶着车去,当天夜里也能拉一车条子回来。
  棉槐条子拉回来,成捆地泡在河里,来年夏天都泡软了就能捞起来编筐子,这样比新砍回来直接编的筐子结实耐用,还美观得很。
  秀瑶和秦扬要跟着去看光景,一大早也哆哆嗦嗦地起了身,不顾柳氏和秦大福的劝阻就裹着棉袄跟着去。
  月初的早晨,还黑乎乎的,四周寂静得很,只有夜猫子的叫声偶然传来,在呜咽的西北风里,让人有点悚然。
  一家子在车上挤着团取暖,秦显吓唬秀瑶和秦扬,“你俩凑热闹,要是遇上马虎,我跟你们说,可要快点跑。”
  秦扬冻得丝丝哈哈的,他靠在秀瑶怀里,大声道:“我才不怕呢,这里根本没有马虎,你们吓唬人的。”说着他故意大声吼道:“吼——我是大马猴子!”
  秀瑶拍了他一巴掌,“快老实儿一会儿吧。”她把手插在棉袄袖子里取暖,有点后悔跟着出来体会这种苦了。只是来了这么久,她还没走那么远过,想去看看那凤凰山什么样儿。
  听说那山上秋天一片通红,跟着了火似的,她想去看看哪里有些什么树苗野草的,看看对自己家有没有用,来年可以来挖点。
  牛车吱呀吱呀地慢悠悠的,大家更冷了。
  秦大福跳下车,呵着手道:“冷的话就下来跑跑,一会儿就热乎了。”
  秦业也跳下去,秦显和秀瑶却不肯,秦扬突然道:“啊,马虎来了!”说着他就钻进秀瑶怀里。
  秀瑶笑着拧他耳朵,“你再狼来了,小心我们把你留下不管。”
  正说笑着,突然觉得地面一阵震动,秀瑶吓得大喊道:“地震了!”抱着秦扬就要跳下车。
  秦业忙拦着她,低声道:“没事没事,不是的。”
  秦大福也赶紧把车赶到一边,低声道:“没事的,咱们靠路边慢慢走,应该是路过的骑兵。”
  说话间,那震动声越发大了,转眼就有踏踏声传来,吓得那牛一个劲地要往前跑,秦大福死死地拉住。
  有人举着火把冲过去,秀瑶看他们穿着黑衣,披着斗篷,一个个神情冷肃,心里不禁瑟缩了一下,忙移开视线。
  这时候马队中有人朝他们跑过来,喝问道:“什么人!”
  秦大福立刻勒住牛车让秦业牵着牛,恭敬道:“回军爷,我们是桃源村的,要去凤凰山打车条子来年好编筐子。”
  那人扫了他们一眼,见不过是些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哼了一声让他们赶紧走。
  这时候秦扬从秦显身后钻出来,看着那些马有点兴奋。秀瑶忙将他拉回去,这小子,以前胆子也不这么大,自从被她洗脑之后,胆子也日渐变粗,尤其是见了马,恨不得立刻上去骑骑。
  骑马过去那人听见声音,突然回头厉声喝问:“你们到底什么人,老实交代!”说着呛啷一声,撤刀出鞘,寒芒在冬日的晨曦中带着一种摄魂的冷厉。
  军刀在魏国的晨曦中划过夺魂的冷芒便架在秦大福脖子上,吓得他哆嗦了一声,几乎说不出话来。
  秦业几个都慌了,他们都是老实百姓,何曾见过这种阵仗,秀瑶把秦扬使劲按在怀里,不许他探头来看,免得吓着他。
  他们回话一慢,似乎激怒了那人,他大喊道:“这群人行踪可疑,立刻抓起来。”
  秀瑶忙大声喊道:“我们是那边桃源村的,你们可以去查问,村里人都认识我们的。”


☆、105兄妹亲事

  那人见车上小姑娘说话;歪着头扫了一眼;目光充满了审视,依旧是凌厉冷肃的,秀瑶虽然害怕,却还是咬着唇勇敢地跟他对视着;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个眼神躲闪会害得爹被人砍死。
  这时候一道清冷的声音从后面传来;“陈千总;他们就是桃源村的百姓;不是贼人。”一人骑马过来,看了秀瑶一眼。
  虽然他穿着盔甲,头上戴着军帽;秀瑶还是认出来他就是齐风。
  齐风看了他们一眼;道:“我们正在搜捕几个人贩子,你们不必害怕,只管去干活儿就是。”说着就策马追上去。
  秦大福被吓得战战兢兢的,根本不敢抬头去看齐风,他说什么都没听仔细,眼睛里只有那明晃晃的刀锋,耳朵里也轰隆隆的都是马蹄声。
  秦业扶着他,“爹,他们都走远了,是抓人贩子的。”
  秀瑶望着那群骑兵远去的方向却有点疑惑,就算是几个人贩子,还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的出动骑兵她又好奇那个齐风,他不是什么什么金刀帮还是长枪帮的,怎么又成军爷了?
  见不是强盗也不是随便拿替罪羊的差役,秦大福也收住了魂,他看了看秦业几个孩子,又问秀瑶几个,“吓坏了吧,没事了。”
  秀瑶几个说没事。
  慢慢地天大亮,东方浮起鱼肚白,太阳露出一点脑袋,也把天空映得湛蓝如洗,大地一片光亮。
  虽然遇到了这么个小插曲,条子还是要去打的,他们去了凤凰山,秦大福和秦业几个打条子,秀瑶就领着秦扬在附近转转,捡拾一些种子,收获也颇丰的。
  打条子回来已经又是傍晚,他们还得把条子一捆捆的捆好,然后绑上大石头,沉在河底下浸泡着。等来年开春就可以拖上来,那时候条子浸泡得软软的了,想怎么编都行,一点不费力气,而且条子还更有韧性。
  除了打条子,他们也去沙河边割了一车蒲子回来放在家里备用,冬天可以编蒲袜。本来老秦家冬天都是在院子里挖地窖然后编高粱蔑席子的,如今已经分了家,秦大福就不能再去编席了。现在家里也没秫秸,他也没编席的材料,所以只能编草鞋。
  除了自用,也能换点钱回来补贴家用。
  对于路上遇到的惊险事儿,秦大福几个回来也就那么一说,只说是遇到官差捉拿人贩子什么的,没说被人拿刀指着的事情,生怕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