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里见到亮光的老喇嘛直呼,天下最尊贵的女人降世了!

    李甜口中的疯女人穿越了,成了草原上的明珠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多尔衮的爱人布木布泰,皇太极的庄妃娘娘,大清朝顺治帝的圣母皇太后,康熙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

    当然,此时的大玉儿只是个两岁的女童。重病在身,她的母亲正在哭号女儿死去,哪儿想到一眨眼,女儿内芯换人活了过来。

    李甜也没想到诅咒会灵验,后来大玉儿给她带来死亡的危机,不然打死她也不会随便诅咒人。

    她果然只能做善事,一有恶念,自己就要遭报应。

    李甜回庄子,两个时辰后,才子们要回城里。

    她看到三哥正送别好友,满脸不好意思地说:“好友们,我要非常难过地告诉大家,你们喜爱的朱弟弟真实身份不是我表弟。”

    她猜三哥内心的小人一定在笑得打滚。两天前,他就忍不住来她那里狂笑过一回。

    才子们好奇了,在庄子大门口的马车上,把目光齐刷刷转向张泽云。

    张小秀才又享受一把万众瞩目的风头,他用无奈的语气说道:“当时,我让你们别那么热心,说一定要帮他去上学堂的。他家的情况有点特殊,怕你们讲出豪言壮语而不去兑现诺言,会有损君子的名声,可你们拉也拉不住,非说要帮他!”

    有几个性子急的插嘴:“你现在也拉不住我们要帮他!那是一块璞玉,怎能埋尘于土里?”

    又有人说:“是啊,是啊!张兄你快说,我等今天就去朱小弟家为他说项。”

    李甜给那些人面子,实在不忍心看他们马上要变脸色的尴尬样子,先回了庄子。

    随即传来三哥用无奈的声音说:“你们的朱小弟叫朱由校,他父亲是当朝太子,他祖父是皇帝陛下!”

    后面一片寂静,突然,传来一阵大吼:“张泽云,我们跟你友尽!”……

    “哈哈哈哈……”徐文彪小胖子大笑声传向四周。

 41章 毒鱼饵呀,太子吃不吃

    以后怎么面对朋友们先不说,现在还是让他回去大笑一场吧!张泽云一边大笑,一边迅速逃回庄子里,叫下人快点关门,不要放一人进来。

    幸好他逃得快!因为身后的才子们已经愤怒的向他扔东西,先是折扇和点心,最后臭靴子也砸了过来。

    门外传来才子们,不顾斯文的咒骂声,无奈张泽云那小子逃进庄子不出来,他们只好骂累了,准备走人。

    小胖子徐文彪看了一场好戏,他倒没愤怒,因为勋贵家的人走的就是亲近皇帝的路线。他一个勋贵家受宠的小儿子,又不是长子可以继承魏国公的爵位,那他的出路还真得自己找。

    现在他觉得自己个找到了,他决定要跟大哥朱由校征服天下!哇哈哈……

    下人看见自家小公子莫名其妙地狂笑,以为是那班儒生逗的,也跟着哈哈笑。

    徐家人的无礼行为,引来众才子的齐齐怒视。

    找不到罪魁祸首,有个出气筒也不错!

    小胖子才不给他们机会,对下人一声吆喝,一拍马屁股,十分嚣张的长扬而去。一路上,他大声喊叫:“小爷的马全是最优良的,你们那些劣质马,倒是来追我呀!来呀……”

    有人气得咬牙切齿:“是谁招来的小胖砸?”

    有人心虚回:“那不是出不了城门,小胖子轸机提出要跟随,用了他爹的名号,咱才出来的么!”

    众人又气又无可奈何,文人重名,重承诺。剩下的时间,还是都想想怎么让皇长孙朱由校能真正读上书吧,不然这回的事件将成为他们一辈子的污点。

    回城的才子们如何商讨摆平这件事,朱由校是不知道的。

    他回到太子慈庆宫,看到一个大太监送了两箱珠宝和四个美女来给他亲爹。正奇怪是谁胆子这么大,敢公然送女人来,一看就知道没安好心。

    可让他感到奇葩的是太子亲爹居然收下了,哎玛!是兴高采烈地收下了!

    朱由校想大声说:爹,咱能靠谱点吗?

    太子可不知道他做父亲的高大英明形象已经在儿子心目中坍塌倒下。

    他三十几年来,最烦心的事就父皇、嫡母王皇后和郑贵妃都讨厌他。

    可现在收下美女珠宝的太子,喜滋滋的心想:他作为皇长子,作为皇太子,一直不被宫里现在活着的长辈们喜欢和接受。今天郑贵妃派人来送美人和珠宝,那就是个接受他是注定太子事实的信号。

    这是个好消息!这件事说明郑贵妃一系在向他示弱服软,这是几天前他还想都不敢想的事。应该归功于东林那些君子们,对他这个皇太子的尽心,以及出谋划策辅佐于他。

    在内心深处,又给东林人记上一大功。他们让他在宫里有了面子,特别是在父皇最宠的郑贵妃面前有了说硬话的胆气。

    忠臣啊,东林人,他深深感激他们!

    当然啦,他虽然收下美女,但是自身可不是什么随便的人。

    侍读太监王安看太子朱常洛过于喜形于色,忙连连咳嗽提醒太子。

    朱常洛正欣赏美女呢,珠宝可以常保留。可鲜嫩的花朵却是看一眼,就少一眼。没见到他宫里的女人除了了西李选侍,其他的都是狗尾巴草吗?

    这个王安是怎么回事?太子脸上现出不奈,抬手指向门口说:“王安啊,你要是身体不舒服,就下去休息吧!”

    王安急啊,太子怎么能收下郑贵妃的毒鱼饵呢?他诚心劝阻:“殿下,郑娘娘这么大的手笔,我们可不能收下。万一让皇上知道,他会不会有什么误会啊?”

    太子还没说话,边上还没走的郑贵妃宫里崔太监阴阳怪气的说道:“王公公,你是不愿意看到太子殿下与我们娘娘相处和睦吧?

    就是有你们在一旁挑拨,娘娘与太子殿下的关系才会越来越僵。你看看,今天的事我们娘娘那是禀报过皇帝陛下的。你又瞎猜疑什么?”

    太子听了,面上有些不好看。给郑贵妃面子,那就是给父皇面子。他板着脸对王安说:“你先下去吧,让太医给你瞧瞧身子,可别小病拖成了大病。”

    王安谢恩后,却没走。郑贵妃的人还在,他怎么敢放心离开。

    崔公公面露讥讽之色,嘴角扯上笑说:“太子殿下,王公公不放心这些美人的清白,要不再找宫里验身的嬤嬤来当面检查一遍。”

    王安气得脸发白,手无意识地抓紧了衣袍。他是不放心美女身子的清白吗?他是不放心美女内心的清白,好不好?

    太子觉得王安这种态度,让他在郑贵妃宫里人的面前没有面子,很是有些恼怒。

    郑贵妃服不服软,他不知道,但他知道现在该是他硬一硬的时候了。抬手指着王安说:“你带着宫人们都出去!”

    他转过身又对另一边的崔公公说,“崔公子,你慢走。本宫现在要亲自检查这些个美女,看别人还怎么说嘴。本宫不是个随便的人,实在是要让所有人都放心,才这么做。”说完拖上美女们要进内室去。

    崔公子呵呵一笑说:“太子殿下,你自便,小奴这就去回娘娘,您对娘娘是很有诚意的。”心中却说,是啊!太子你不是个随便的人,但随便起来你就不是人!

    王安也知道不能再呆这儿,恨恨瞪了姓崔的好几眼,恨不得吃了这人。但他知道郑贵妃是个护短,他不能惹了这崔狗才。

    郑贵妃是个又爱表面现端庄的人,是不会送什么不清白的女子来的。因为她不会犯那么明显能让人抓住把柄的错误。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那个娘娘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爱皇帝的娘娘了,现在的娘娘,什么招数都会向太子宫使。王安一时大意,差点让太子送了性命,这是后话了。

    太子忙着快活,郑贵妃忙着使阴谋,万历帝忙着听暗卫的汇报。

    万历帝手指敲点着桌子,恩考了一会儿说:“龙十七,你是说校儿去了张顺家的庄子里收了玉米不说,还在那里结交到好几个举人和秀才,更离谱的是他还发现了一个武艺在大明国一流的将才?”

    曾一路跟随朱由校的宫内高手龙十七点头,一腿还跪在地上没起来回话,但脸上的神情表明他报告的是事实。

 42章 坑人啊,妥妥的

    万历帝真不敢相信那是太子能生出成儿子。他拍着桌子问:“那孩子真是太子亲生的?那真是太子那蠢货能生出来的?”

    这让龙十七怎么答,他也知道陛下不需要他的回答,所以他的跪资只能随着陛下明皇色的衣角而移动。

    万历帝五十多岁了,本身肥胖有高祖祖遗传的高血压,高血脂。身体太重,上半身的重量压迫得他的有一只腿脚受了伤,总是疼得利害。

    行动很是不便,所以走不了几圈又坐回龙椅上气喘吁吁。

    他喘完后脑中得了结论:“龙十七,你说皇长孙是不是遗传了朕当帝王的好资质啊?想当初,朕像校儿那么大的时候,天下人没有不夸朕聪明是神童的!对对对!一定是这样的,太子身上只显出他生母愚蠢笨拙的一面,而身体内隐藏的朕的血脉传到了校儿的身上。”

    他说着一拍手掌:“一定是这样!”就说嘛,朕怎么会生出那样一个废物点心。曾一度怀疑那不是他的种,现在完全明白过来了,原来是太子没福气体现出他英明神武的一面来。光会现王恭妃的蠢了!

    龙十七低着头,实在听不下去了,真想站起来离开。

    陛下,有人这么自夸的么?还有王恭妃真的是死了也要被你嫌弃,她要知道,在地下也会哭出来的。

    万历帝紧跟着详细问庄子上的一切。慢慢的,张顺家的小闺女引起了他的注意。

    据龙十七说的,张顺还不知道他的小闺女搞出玉米的事,也不知道小闺女认识皇长孙。更加不知道他的小闺女还专门做善事,收留无家可归或者有偏才的人!

    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万历帝好奇了,在他看来,世间比郑爱妃小时候更聪明,更善良,更有奇思妙想的女孩,这是第一回听说到。

    侍郎府内正被老爹批评教育的李甜正在烦恼,她从来不知道老爹也有这么不讲理的时间。

    张顺给闺女讲三从四德、闺训、闺戒的道理讲得口干,发现宝贝闺女心不在焉,连茶也不晓得递给他。

    他顿时怒了:“璐娘,想什么呢?有没有好好听爹讲的话?今天就让人去接回你的乳娘,看你敢不敢听?”

    李甜马上回神,双脚跳了一下,脆声答道:“有在听,爹你说得太对了,女儿一定记在心里!”

    头上双丫髻插着的小铃铛摇动,粉红色的儒裙随流动的风飘了飘,小小的女娃很是娇俏可爱。

    “你光记不照做是吧?”张顺控制住力道,轻拍闺女后脑勺一下。

    看来不给她这个小猴子找来紧箍咒,是治不了她乱认识人的毛病。那皇长孙,是她能随便认识的吗?那什么猛将邓虎是她能胡乱收留的吗?

    还有玉米花生什么的,也不早早告诉他,害得上朝被人问起,居然不知道自家发生的事。很是让那班老家伙嘲笑了一翻,不过他知道那些人是在羡慕嫉妒他,谁让玉米真是新食物,能让天下百姓饱肚的东西呢!

    谁笑得很起劲,他可记着呢。吩咐送新吃食玉米棒子去的时候,一个一点明谁家多送点,谁家又少送点。

    哼,看谁以后敢笑话他!得罪他张顺,利息要大大的减少哟!

    李甜撒娇:“爹啊,爹啊!放过我吧,你都重复念了三遍以上,早记住啦。三哥在庄子里可是得罪了不少士子文人,你快去教训他!”

    现在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三哥,你保重,妹妹先逃了这碎碎念的唐僧经文再说。

    张顺果然被转移了火力,气冲冲去找三儿子练拳法去。闺女嘛,他打不得,骂不得。儿子,他还打不得吗?

    一直奉信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至理名言,得认真执行!

    李甜轸机叫下人去庄子上传话,让邓虎家先去她另一个叫桃花源的庄子上躲躲。又让人叫另一户姓董的人来顶替邓虎的罪名。

    朱由校那小子,专会给她找麻烦。明明说好让邓虎顶罪,好轸机离开去从军的。可偏偏他看了邓虎的武艺后,生怕这个粗汉将军身背有偷卖主家财物的污点,将来被人诟病,所以让她另外换人。

    哎哟哟,还没怎么样呢,现在就护上了,朱由校该不会是那传说中的基吧?话说,前世也没见他和哪个女孩关系近的,都是听到他与某某男士友情不错。

    朱由校要是知道他在李甜心目中有这嫌疑,准得哭死过去。

    在李甜赶着坑哥后,去空间打理土地上的农作物和灵泉水啦。

    庄子上的玉米能长那么好,一方面是种子是空间中杂交过的优良品种。另一方面是她育苗时采用过保暖技术,还不的在水源里放上空间中的灵泉水,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玉米的旺盛生长。

    朱由校正式被万历帝叫去夸奖了一翻,这种待遇太子从来没有过。太子对儿子有点嫉妒羡慕了!

    他为了缓和与父皇及郑贵妃的关系,可是诚心接受了郑贵妃让人送来的美人计。非常卖力地连着做了四回新郎,现在身体还很不舒服,父皇也没夸夸他识趣和孝顺。

    他不服,父皇总是看不见他的努力,他的孝心。

    既然父皇不稀罕他这个太子的诚心诚意,那他听从王安的建议,暗下谕令让东林的人联合官员去攻击郑氏,那也不算不孝了哦!

    当晚,王安起草了与上一回意思完全相反的条子,传到了宫外东林党人的手中。

    杨涟他们大喜,太子真是及时雨!

    因为不知什么人搞到很多他们自己人的罪证,送到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引得三法司查证。

    眼看东林党人的三个高官和七八个小官就要落马,被革职罢官,他们东林将损失惨重。可是太子的条子一来,那他们完全可以说那些罪名是郑贵妃栽赃嫁祸给那些人。

    郑贵妃不止去慈庆宫威胁了太子,还弄虚作假,网罗罪名,要搞倒帮助太子的东林众君子嘛!

    东林人说它是真的,那他就是真的!

    杨涟等人告诉自己,一切都是为了正义!一点点小手段,也是可以用的嘛。

    越说越像真的,到了最后,他们所有人真的认为那些罪证都是郑贵妃搞出来的。

    于是,身怀正义的东林众君子怒火高炽,大呼:是可忍,孰不可忍!

    东林党的谋士汪文言一拍桌子大喊一声:“快给大明国外官一起发去文书,一起声讨郑氏的罪恶行径。讨贼械文写起来!”

 43章 文官的诛心之论

    张顺曾因为玉米的事,让万历特意叫进了宫。除了奖励他一些财物,还特意问起邓虎的事情。

    万历帝指着椅子让张顺坐。话不多,但表情很亲切,一副拿张顺当心腹在用的架势。

    内心非常不满的张侍郎真不想当皇上的心腹。没看到当了万历帝心上人的郑贵妃如今是什么处境吗?

    那还只是个小户人家选出来的女人,外面那些人还没肚量能容下。换了他这个吏部左侍郎张顺,估计想啃他骨头的官员可不少。

    他真想说:陛下,您离小臣远一点吧!真是怕了你爱的光环!

    要是别人知道他做了皇上的心腹爱将,那他张家离死也不远了。

    当然,万历帝是不知道张顺的心思的。

    他任为张顺是个大大的忠臣加能臣,想起张顺至今还缺个妻室,所以笑着说:“爱卿,朕给你指一门婚,怎么样?皇室今年少说也有上百个待嫁的乡君,给你从中挑一个做继妻,怎么样?”

    大吃一惊的张顺忙吓得跪地喊道:“多谢陛下美意,可小臣前几日已经定下了一门亲,实在是……”

    幸亏前几天,听闺女的丫头说过那么一嘴,好像小闺女给他相了一门亲。当时他这内心责怪闺女不懂规矩,现在真是万分感谢闺女太能干了,能提前帮了老爹的忙。

    回去后,马上去下聘礼。这一家不成,那也立刻找一家能成亲的,总之不能结皇亲。

    万历帝很遗憾,做不成媒也就算了。他只要张顺肯听话,不与那些搞事的混在一起就行。

    他想想,又对张顺说:“你把你家庄子上的那个什么邓虎的交给朕,谁给你那么大的胆子,用一个将才去挑肥?”

    张顺这回是真出了冷汗。不会是做不成媒,要给我小鞋穿吧?陛下你一向宽厚仁慈,今天可别变了性子。

    “陛下,邓虎的事,微臣也是才知道的。主要是那个庄子是亡妻留给小女的嫁妆,所以微臣很少过问庄子上的事。”

    万历帝故意吓唬张顺:“你是不愿交出邓虎吗?”内心偷笑,面对大臣,他很少有这么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个张顺真与其他的人不一样!

    张顺忙表明态度说:“微臣不敢,那个邓虎原本就是自由身份,他的前程全靠陛下一句话。微臣只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给了他邓虎一碗饭吃而己。”

    “邓虎此人,朕会让他去边军里练练手,是骡子是马,到时就知道了。现在告诉你,在史书上要记录是皇长孙发现的玉米,并提议推广到民间,你没什么想法吧?”万历帝转过头又抛个问题砸张顺。

    哎玛,万岁爷爷,只要你老别赐婚什么的,这点名声就让给你孙子啦!微臣现在只想尽快出宫,那就阿弥陀佛了!张顺连忙表态,这玉米本来就是皇长孙发现能食用的,他们张家当初种时,只是当做观赏植物而已。

    万历帝听后,对张顺更是满意了。

    然后君臣二人又对政事谈了不少时间,等张顺出宫时,不少人怀疑万历帝是否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张顺忙向人解释,皇上只是要把发现玉米的功劳在史册上记皇长孙朱由校的名字,给他本人只是一些财物而已,这才打消某些对张顺的恶意。

    京外的官员们得到东林党人,传出的郑贵妃作恶的消息。哦哇!原来她郑氏已经无法无天到这种地步了吗?真是不能忍。

    谁敢保证下一个被冤枉的不是自己呀?当外官,真的很不容易的,穷山恶水刁民多,山阻路遥消息落后。

    也许哪一天,京中的郑贵妃一个念头,就要他们头上的乌纱帽,可他们在远方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那可不行!谁不是十几年寒窗苦读,拼了老命才挣到一顶官帽子的,谁舍得扔了不戴啊?

    有了亲近太子的东林人作证又带头,讨伐郑贵妃那是紧随潮流。你身上穿着官服,不批上几句郑贵妃的恶行,那你就是官场中的异类,趁早滚回家中去。省得以后怎么死都不知道?怎么连累家里人都不知道?

    各路官员的奏本纷纷进京,堆满万历帝的案桌。万历帝打开一看,特么全都是让他严肃处理张差刺杀太子的梃击案幕后主使。

    有的直白小官,明明白白说叫严惩郑氏姐弟。更有一个最过份的人,这厮是山东临汾知县。

    他在奏折中不要命地斥骂道:郑贵妃身为庶母,却浓妆艳抹,前去慈庆宫以姿色媚感长子。有违伦常!令人不得不怀疑郑氏有乱太子心志的嫌疑,企图逃脱谋划梃击案的罪责。

    “噼里啪啦”一阵响。

    万历帝气得把那些奏横扫在地上,他要罢工,先去吃颗治心疾的药丸。

    不然,被这些混帐气得血冲脑袋,那太不划算了。

    临汾知县那厮是千里眼吗?他在山东还能看到,几千里外皇宫内郑爱妃的妆容。也不怕朕挖了他的那双狗眼作收藏品?

    是的,郑爱妃是很美丽,可今年她都近五十岁高龄了,能比十多岁的少女更有姿色去魅惑太子吗?

    “啪啪啪啪啪!”万历帝砸了一堆瓷器,口中又连连唾道:“呸呸呸呸!”

    他差点让那该死的竖子气昏了头。爱妃端庄又高洁,怎么能让这种污水泼脏了她?

    他得先休息休息,脑子全都乱成一锅粥。

    回到室内小憩的帝王,内心深深地疲惫不堪。往前三十年,那他是一个中兴之主,雄心壮志,浑身充满力量,脑中兴国治民的点子用也用不完。

    可近些年,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大脑也转动得越来越慢。没办法呀,人上年纪,不太爱费脑力和心力啦。

    本想安安心心过后面的日子,朝政大事以平稳为主,所以他才想了办法踢走爱挑事的沈一贯和叶向高。专用温和宽厚的方从哲主政内阁,朝政制度也算稳固。

    可东林这班子小人要搞事,那他也是不怕的,谁要杀他的爱妃,他就让谁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大概时间久了,别人都快忘了他这个帝王曾经也是个铁血的人。万历三大征时,帝王的的杀伐决断让那些人都忘记了吗?

    必要时,他不介意让他们回想起来。

    万历帝吃过药,身体舒服很多。他叫来司礼监的太监,吩咐下去,让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官员在辰时二刻,聚齐在慈宁宫前,他万历帝有话要对群臣说。

    这是从万历十八年至万历四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