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贤妇入宅-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一路从京都去青城,只到了青城,才见到那青城有收割过的痕迹,可见青城果然有收成过的。我去看过王家的粮仓,确实黄谷满仓。”
“这真是我大丰之福。莫如,明日我便在朝堂之上与内阁商议。务必将此法宣扬天下。”
“嗯。”司马夫人面上带着鼓励的笑容。
第二日,萧丞相就在朝堂之上商议将稻谷种植之法传于百姓了。
内阁几位大臣本来还有些反对,担心若是不成功便引起民愤。萧丞相下军令状,若是不成,便以己身向天下百姓谢罪。
丞相立下军令状,其他人也不敢再多说了,有些人甚至有些落井下石的心思,等着稻谷种植失败,将萧丞相赶出朝堂。
此举在朝堂之上通过后,司农官就开始指派官员去各地教授当地的百姓种植早稻和晚稻了。
如今时节种植早稻不成了,正巧可以赶上晚稻。
朝中选取了京都周边的良田为种植之地,实验晚稻。
将谷种播种在秧田里后,萧丞相每日里都领着亲信亲自前去查看,直到月余之后,仲夏之际,秧田里的秧苗果然长的粗壮了。他才算是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秧苗成功了,说明晚稻是可信的,接下来就派人开始插秧了。
秋天来临的时候,满天满地金黄色遍布了整个大丰都城附近的良田之中。皇家的御用司农官亲自带着人前去将这大丰第一季的晚稻从稻田里收割出来。
有了这样成功的例子,朝中上下再没有人敢提出质疑之声音了。
皇帝听说是千古唯一的功绩,也难得的上了一次早朝,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更是亲自下旨,广传稻谷种植之法。
谢宛的早稻和稻谷种植的法子传遍了整个大丰。如今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直到百姓们种植了。朝廷为了表彰谢宛的功绩,特意赐了忠义之家的牌匾从京都而来。另外又将赐了五百亩土地给谢宛。
何宵带着牌匾一路敲锣打鼓的来到了王家村的时候,谢宛正在家里抱着福姐儿认字。听着外面热热闹闹的声音,还没有起身,就见德叔满脸激动的大门外跑进了中堂。
“夫人,何大人来了,说是京城那边圣人赐了牌匾。”
“啊——”谢宛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谢宛生活了两辈子,上辈子接触过最大的官就是某省长。如今接触到的最大的官就是司马夫人。但是没想到她这辈子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赐。
不得不说,谢宛觉得自己心里激动了。
毕竟在这个皇权集中的封建社会,皇帝也是被神化的存在了。能得到这么一件赏赐,她估计以后也要被自己儿孙们崇拜了。当然,这里说的儿孙自然是日后福姐儿和康哥儿他们了。
谢宛领着一家子人听了圣旨,迎了牌匾挂入了中堂之上,带着全家人对着牌匾又三跪九叩,这才算是完事。
为了表示庆祝,她赶紧让人去取了一些家中产的特产让何县令和特使大人带回去。
特使大人有些看不上这些东西,心道果然还是乡野农妇,送的东西也这般粗鄙不堪。
等随行的人迎着特使大人回了府衙后,何宵带着县丞留了下来。他让县丞拿出了青城县的土地登记册子,让谢宛自己选那五百亩的土地。
“如今皇恩浩荡,一下子有了五百亩良田,日后王家二娘子可要好好务农,来年大丰收了,好传入京都去让圣人也高兴。”
“民妇听命。”谢宛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了。之前为了这两百亩地,一家子累死累活的挣钱,如今这一下子就有了五百亩了。这以后该厂子搞农场,真是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谢宛自己在县丞提供的几个地方选了一番,一眼就瞧中了自家这附近的田地了。
那县城如今对王家虽然有些嫉妒,但是心里也明白王家不同往日了,心里有些巴结之心,见谢宛选的地皮都不是良田,忍不住劝道:“王夫人,不瞒你说,这些田地可不是良田,先前有好些人家种了粮食都颗粒无收。”
何宵在一旁闻言,忙走了过去,见那册子上果然记载了“恶田”二字。点了点头,“这里确实不佳,你虽然有些农桑本事,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是选些好地方为好。”
“这地方甚合我意啊。”谢宛忍不住有些想哀嚎。谁说她要田地就是种田了,她这些地方可还有别的用处呢。如今家里的田地高产,她们吃都吃不完,又不准备卖,哪里还需要五百亩去种植粮食。
“何大人,这五百亩地离着家中这地方近,日后好打理。”
“原来如此。”何宵见她坚持,也不再多说,转身对着县丞道:“先记录在册,回去后就过户,再派人将地契送过来。”
县丞忙道:“是,大人。”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终于回归了,你们还在看吗?作者君会加油写的,后面慢慢的还有别的事情哦。
☆、第八十五章
自从谢宛的早稻种植和晚稻种植都传播出去之后;天下百姓的收成都比往年多了几倍了。
各州县将税收报上来之后;朝廷上下又惊有喜,纷纷对皇帝歌功颂德。
皇帝如今求仙问道;听着这些好事连连;也深以为是天神庇佑,离他得道之日不远了。心里一痛快,就给谢宛家又赏赐了五百金。
先前有地,如今又有了银钱;谢宛富裕等级一下子就提升了几个档次了。
为了好好的经营好家中的生意;她又陆陆续续的请了一些伙计。家中而已添置了两个烧火的丫头,帮着德婶一起做饭,顺便做工人们的饭菜。
此时正值秋冬收成之际,谢宛去田地里转了一圈之后,就回来吩咐德婶他们加菜的事情了。现在田地里的工作量大了,谢宛对于这些荤菜都是很舍得的。
德婶子不能说话,只能一个劲儿的点头,好拍了拍心口,意思是让谢宛放心。
谢宛笑着道:“行,你老这手艺可是被大伙念着呢。”
看着德婶他们又忙活起来了,谢宛也不多待着了,转身就去了后院找谢刘氏他们。现在马上要过冬了,今年在大房子里过冬,谢宛想和他们商量一下在家里装地暖的事情。
谢刘氏此时正在和如意一起绣着衣服的花边儿,谢宛进来的时候,谢刘氏真指导如意怎样将衣服的边收的整齐细致。
福姐儿和康哥儿则在一边看着小人书。见谢宛进屋了,福姐儿立马起来跑过去抱着谢宛的大腿,“娘。”
“真乖。”谢宛摸了摸她的额发,“今天写过字了没有,夫子教的可曾学完了?”
“都学完了,刚刚还给弟弟念了呢,他可爱听了。”福姐儿还不忘了给弟弟说点好话。
果然,谢宛一听康哥儿也有懂事了,笑眯眯的看着康哥儿。走过去把康哥儿抱了起来,“康哥儿可真是好孩子,先跟着姐姐学字,明年也给康哥儿请个夫子来。”
“娘,不能让弟弟和我一起学吗?另外请人,又得多花银钱了。”福姐儿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肉疼。
谢宛见状,笑道:“咱们可不能心疼这点银子,关键是你们学好才是。你和康哥儿学的进度不一样,到时候师父肯定得偏向一边的,这偏向哪一边可都不合适。至于银钱的事情,你可不要担心,只管好好学就是了,左右还有我和你爹呢。”
福姐儿闻言,忙点头,“娘放心,我和弟弟肯定会努力的。”
康哥儿睁着圆鼓溜丢的眼睛看着谢宛,然后点头,笑的一脸开怀,“我也要好好学。”
“哎哟,我的乖宝。”谢宛一高兴,将两孩子搂入了怀中。
母子三人在一块儿腻腻歪歪的说了些话,谢宛就打发他们出去自己玩了。自己搬了个圆凳儿这到谢刘氏身边坐着,看着她和如意绣花。
谢刘氏见她过来了,边绣花,边笑道:“孩子们倒是乖巧聪慧,倒是比你和谢安都强。”说完这话后,她脸色又有些惋惜,“可惜不是你亲生的,若你也能得个一男半女的,那就好了。”
对于谢宛一直迟迟没有怀孕这件事情,谢刘氏心里似乎也猜到了几分了。不过这件事情她谁都不敢说,情愿是自己猜错了,也不敢让他人知道,就担心别人知道了,到时候自己闺女就要被女婿嫌弃了。
毕竟无子可是七出之一。
谢宛对于自己的这件事也看开了,眼下谢刘氏提起,她也装作没听见一般,反而扯着话题道:“娘你该教如意绣嫁衣了。”
她这话刚说出来,如意就脸红通通的偏过了头了。
如意如今也是到了十六岁了,正是待嫁的好年纪,再晚一些,可就是大姑娘了。谢宛心里觉得这个年纪还是太小,可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她也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的想法就耽误了如意未来的日子。
这个年纪,在人家家里,只怕早就出门了。
谢宛之前看着如意还小,总是也不急,如今这突然此想起来了小姑子要嫁人的事。谢宛心里不免一时有些急了。
出了谢刘氏的门后,她也还在琢磨着给如意找婆家的事情看。
这是原本不想起来还好,如今想起来了,这件事情就一直缠绕着谢宛了。对于这个唯一的贴心小姑子,谢宛是准备卯足了劲儿的要给她找个好人家的。
晚上王池回来后,她有给王池说了这件事情了。“一定要有品貌,家里简简单单的,人要勤劳……得知冷知热。”谢宛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标准。
王池作为兄长,对于妹妹的婚事也是关心。但是他却不大好说的这么直白,憋了半天,才憋出了一句话,“找个好人家就是了。”
这句话比较笼统,压根不能给谢宛多少建设性的意见。
谢宛翻了个身,干脆自己闷着头开始想着小姑子未来的生活了。
第二日一大早,谢宛就起床准备出门去城里了。她晚上想了一宿,发现古代能够正大光明的给如意找婆家的,还就是媒婆这号人物了。
要说这附近哪家的青年才俊,也只有媒婆知道的最清楚。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想多写点,可是时间不早了哦、。先发上来一些,明天继续。
话说明天另外一篇主更文就要完结了,这篇文后面会慢慢赶上来的哦。
☆、第六十六章
谢宛进城后;找了个摆摊小贩问了问行情;这摊贩老家是受过谢宛这晚稻的恩惠的,见她对这事情有兴趣;立马开始胡吹海聊。
“这青城县的王媒婆是一等一的铁齿铜牙。经过她这手上的姻缘可没有一处是不成的。方圆百里只怕要有办成的新媳妇都是她给说的媒了。”
“有这么厉害?”谢宛微微睁大了眼睛。
小贩赶紧着直点头。“那是,收的银子虽然比别处高点;但是做的事情却不含糊。”
谢宛见他这么驽定;心里也信了几分,心道只要如意能寻个好亲事;便是多花银钱又怎么样。
谢宛跟着他的指点找到王媒婆的时候,身上的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这王媒婆生的胸大臀翘,一身红杉喜庆的不得了,当然,最喜庆的还得她右边脸颊上的一颗媒人痣。
那王媒婆一听介绍的人说谢宛是刚得了圣人赏赐的那王家娘子,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热络了。再听了她的来意,赶紧着拍胸脯,“王夫人你且放心,我这两嘴皮子一动,就没有说不成的媒,只是不知道夫人您这边可有合心意的,若是有,我便直接去说了,也好赶紧成事,若是没有,夫人若是信得过,我也好好合计,给小姐寻个好人家。”
谢宛摇头,“我对这青城的好人家也不甚了解,烦恼你老去好生留意了,若是真能寻个好人家,这红银方面,自然也不含糊。”
一说这钱的事情,王媒婆笑的更欢了。
这王家刚得了圣人赏赐,再加上本身家底也丰厚,她可不担心会少了银钱。只等着把这门亲事办好了,她也好从中赚个钵满盆。
谢宛一出门,王媒婆就开始琢磨着这事情了,她赶紧把家里的俊男册给翻了一遭,立马就在里面仔细的挑出了几个合适的人家了。
她担心人家这些时日里私下里定了亲,少不得又费了些心思去打点打听了。
只花了三天,王媒婆就把这些公子哥们的家世脾性都摸得通透了,又确定了名花无主之后,就赶紧着拿着这些人的生辰八字和家世册子去找谢宛。
“王夫人,这些人家可都是城中富户,这位赵公子家中是开当铺的,那珠宝首饰可不缺。这位李公子家中是开砖瓦房的,生意都做到了外城了。还有这位张公子,祖上可是当过官的,虽然现在没落了,可是家里也有些产业。还有……”
王媒婆把这些人一顿巴拉巴拉的说了个通透,谢宛也认认真真的听着。
只等着王媒婆说完了,谢宛才道:“这些人家境倒是可信,只是家中可有妻妾?”
王媒婆帕子一甩,甩出一阵刺鼻的香气。熏的谢宛差点打了喷嚏。
她敞亮的笑道:“没有,这些公子可都没有成亲呢,我都私下里打听过了,连亲事都没有说。”
“哦,”谢宛点点头,又道:“可有通房和侍妾?”
“这个?”王媒婆为难的看了她一眼,心道这可是第一次有人问这个的。只是一瞬间,她又笑嘻嘻道:“这通房和侍妾也不打紧,谁家没个一妻二妾的,小姐过去了就是正室夫人,当家主母,日后绫罗绸缎穿也穿不完,珠宝首饰任她挑,还有下人使唤呢。”她可是知道的,这王家是后起之家,乡下人嘛,听到这些哪有不心动的。
看着她这笑嘻嘻的模样,谢宛反而心里凉了半截。这话的意思就是,这些人都是有通房和侍妾的。岂不是让如意一过去就要勾心斗角?
不说她排斥人家三妻四妾的,就光说说如意的性子,她都不能放心把如意丢在满是姨娘侍妾的宅子里去。
“这些人都不好,若是还有好的,你便去在帮忙找找。”
“还不好啊?”王媒婆纠结的皱着额头,“这可是咱们青城如今未婚公子们里拔尖的了。
“家世不比这么富贵,只需要家有余产,家中的人肯上进就好了。最重要的是这男子必须要品行好。烦恼你再去看看。”
谢宛放宽了条件,王媒婆立马就有了斗志了,赶紧着拍了胸脯保证能找到合适的。
“那一切就看王妈妈的了。”谢宛给她拿了三十文钱做路费钱,又让德叔送她出门了。王媒婆见这事情没成,还能那点花头,乐呵呵的接过了钱又跑去打听了。
送走了王媒婆后,谢宛心里一直还是不大舒坦。她心里自然也是想给如意找个家世好,品貌出众的好人家的,可是这样的人家必定又是小妾丫头的一大堆,也不合心意。
下午趁着如意午睡去了,她又将这事和谢刘氏说了一通了。
谢刘氏闻言,心里一动,倒是有了些心思,但是一想到什么,她又没开口了,只是让谢宛要用心。
“王池统共就这一个嫡亲的妹子,又是个品貌好的,总不能让她受了委屈。你这也得多费心思才行,免得日后如意过着不好,你也被人说闲话。”
谢宛无奈道:“我倒是没什么,只担心如意这性子日后被婆家拿捏。我有心教导她,但是这也不是一日的功夫。”
“品性不好改,你总得教教她管家,日后也不会被人欺负了。”
谢宛闻言,深觉有道理,这家里的东西都拿捏在手上了,就是有侧室也翻不出什么风浪了。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给如意传授几招宅斗功夫了。
等谢宛出门去找如意了,谢刘氏才长吁短叹。“好好的姑娘,也要嫁人了。”
小鱼儿正给谢刘氏端了热水来泡脚,听她这语气不大高兴,忙道:“老夫人心里可是有什么不痛快?”
谢刘氏刚刚憋住了,心里憋着慌,如今有人说话,也忍不住一吐为快。
“刚刚宛儿来给如意说亲事,我这想起来安儿也不小了,总得给他说个好人家姑娘才好。只是我腿脚不便,宛儿如今给如意说着亲事,也不好惊动她,这心里着急。”
“原来是这个。”小鱼儿笑嘻嘻道:“这事情可好办了。赶明儿就是十五了,我听说那城西郊外的云来寺香火繁盛,每到这日里都有好些人家去呢,老夫人若是不想让夫人知道,就拖了这个借口出去,到时候去城里寻个媒婆好好问道,只怕就成了。”
“这样倒是好。”谢刘氏闻言大喜,“这样一来,也没人知道了。你这丫头可真是机灵。”
“是老夫人教导着好。”小鱼儿适时的说着好听的话。惹得谢刘氏又是一阵高兴。
谢刘氏打定了主意,晚间吃饭的时候,就和谢宛说了。
谢宛惊讶道:“要去庙里?我和娘一起去吧。”谢刘氏腿脚不便,她还真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去。
见她要去,谢刘氏急了,赶紧道:“我这就去一趟庙里,你去干什么。如意的事情你还得操心呢。我和谢安去就行了,再说了,福姐儿和康哥儿也少不了你照看。”
“那让小鱼儿跟着把,谢安也不方便。”
“行。”这样安排正合心意,谢刘氏赶紧着应了。
到了十五这日,谢刘氏也只让了谢安和小鱼儿跟着一起去了城里。谢安赶着马车一路向西,沿途到岔道口的时候,谢刘氏就赶紧喊住了。
“安儿,为娘的去城里有些事情要办,你先去把车子赶到城里。”
谢安闻言,勒住了马,往车里问道:“娘,不是说耽误了上香的时间吗?”
“如今去了,也是排不上前面了,不如先去办了事情,再去庙里,也免得回去的晚了你姐姐担心。”
“娘说的是,我这就赶车进城。”谢安抽了马鞭,调转马头就往城里去了。
谢刘氏跟着去寻的也是王媒婆。
那王媒婆如今正帮着谢宛想看青年才俊呢,正是焦头烂额,一听是想给家中公子说媒的,便赶紧让人请了进来。
王媒婆是个眼睛精明的,只一眼就知道这谢安还是个未开荤的。又见他生的清秀,便赶紧着和谢刘氏问他家世。
只说如今也在自己姐姐资助下寻了生意做,算是寒门起步,家中虽然不富裕,却也有些资产,不至于让女方跟着吃苦。
“这可真是顶好的条件了。”王媒婆看着谢安两眼放光。
此时谢安真是臊红了脸。他刚进了门就觉得不对劲,他娘什么时候认识什么媒婆了,等他娘一开口,他才算是弄清楚什么事情了,只觉得全身烧的厉害,特别是被那媒婆子盯着,更是觉得有些如坐针毡了。
王婆子可不管谢安心里怎么想,她只关心谢刘氏的想法。
“家中可安排了通房侍妾?”虽然知道这个公子还没怎么着了,可是也得确定这些日子不安排才好。
谢刘氏笑道:“家里这样的条件,哪里还安排这些,就是日后成亲了,也只和他媳妇好好过就好了。旁的人,我们是养不了了。”
“不养才好,找个知心的,可顶人家十七八个了。”王媒婆真是笑的花枝乱颤了。她一个激动,拉着谢刘氏道:“我这正好有个好姑娘,长的是如花似玉,家中只有兄嫂,也是大户出身。女红功夫又十分了得,若是您老寻思着好,可让我去说道说道。”
“这样好的高门,怕不是看不上我们把。”谢刘氏心里有些没底。她虽然觉得儿子是好的,可是家里的条件,她自己也清楚的很。如今儿子虽然在做生意,可是也是刚起步,大户人家只怕看不上。
“看得上看得上。”王媒婆赶紧着道:“人家说了,不挑那些,只管公子人品好就行。再加上您老刚刚说的,这日后公子也不纳妾的,可正合了心意了。虽说娶妻娶低,可是这要是能娶个好人家的,您老也不要往外推了。谁家不想自己家的儿子娶个好的啊?”
她这话一下子说到了谢刘氏的心坎里了。儿子谢安从小就吃苦,受了许多委屈。如今若是能娶个各方面都好的,她也是欢喜。
这么一想,她赶紧着道:“那若是真的成,可就麻烦你跑一趟了。”末了她又问道:“只是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
王媒婆笑道:“麻烦倒是不麻烦,只不过这哪家的姑娘却是不能说。这日后亲事成了倒是好,若是不成,姑娘家的名声总得注意些呢。我得先去问了主人家意见,才能告诉您老了。”
谢刘氏一听还有这门道,也只好点头了。“那我们就等你这边的好消息了。”
作者有话要说:来场喜事热闹热闹吧,哈哈哈哈
作者君的新文,喜欢种田文的亲们可以点击看看哦,如果喜欢请收藏吧,作者君的人品很好的,更新有保证,么么哒
新文简介:她是宫女出身的嫔妃,貌美多才,从层层深宫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宠妃。在最艳丽之际被帝王舍弃。带着一抹不甘之心,她重生在另一个时空成为一个不贤惠的农家媳妇。他是从特种部队负伤退伍的大队长,忠诚隐忍;从血腥的战场负伤回乡。 本不该相遇的两人,相遇在八十年代的小村子,激荡出一系列温情而励志的生活。
☆、第六十七章
谢刘氏回去的时候;王媒婆让留个找人的地方;一是省得有了消息了找不着人。二是也要对这公子的品性再多加查看一下。
因为是给谢安说亲,谢刘氏也不好留自己女儿女婿的宅子地址;就干脆留了个谢安在镇上的铺子的地址,只说要是有了消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