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书良缘-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臣看来此画浓墨淡彩,线条流畅,最关键的是那水,线条干净生冷让人感觉犹如秋风瑟瑟。而且款式上面也确实是双款,以为天一山人和轩兰居士。除过罗山道人的《明远志》里的《与友记》里面提到文兴的另一号是轩兰居士外,柳公明先生的《天一山话》里也说了文兴大师但凡认认真真完成且认为不错的画作上面都会有双款。”
    刘靖明惊讶过后立马补充道:“大哥和二哥都说的不错,微臣这里也没什么太多的补充了。微臣便在这里提一下文兴大师的画的主要特点及成就吧。”
    文帝点点头。
    刘靖明说道:“文兴大师的画之所以这么有名,而且难以超越便是源于他的画的艺术价值。画画的最高境界不是惟妙惟肖,而是画出骨髓。能让人看了画立即便有深刻的感受,所谓‘画人画虎难画骨’其实又何尝不是说画画最难刻画的是画的灵魂。……”
    文帝听后高兴的说道:“不愧是世代书香,个个都是不错的。”
    文帝这句话一出大家不免想到玉山长公主曾说过刘府的女儿个个都是不错的话来,于是一些心怀嫉妒的大臣无不腹诽道:不愧是兄妹俩!
    但是这些此时已经不是他们所斤斤计较的。
    因为阮太尉从听了文帝那句话后直接不顾礼仪体面的用朝服的袖子不断的擦着头顶不断冒出的汗珠。
    接下来文帝说道:“今儿朕也卖弄一下接着咱们状元郎之后再说两句。”
    “大家都知道文兴大师现在所留下的画也只有《春景陌上花开》、《秋雁秋水凫鸟图》、《冬雪梅蕊妍》。又因为书画大师晁绥远说文兴大师最擅长画动物家禽。尤其善画鸟,所以文兴大师现存的三幅画价值最高的便是《秋雁秋水凫鸟图》。”
    文帝说完便说道:“朕之幸,竟然有幸看到文兴大师的真迹。”
    大家一听文帝说完立马齐刷刷的跪在地上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此时听着众位大臣山呼万岁,一时之间心情和之前得知《秋雁秋水凫鸟图》出现的时候一样的激动。
    过了一会儿文帝缓过来了才对大家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刘靖平此时心里确实隐隐有些不舒服的。
    本来文帝这一番宣布那就意味着刘府此次的危机是确确实实的渡过了。可是刘靖平却是知道他在说的时候还留了一点。这一点本来打算是让文帝自己说出来的。他知道文帝喜爱文兴大师的画,也对此颇有研究。
    而刘靖平也是同文帝一样。对于文兴大师的画十分喜爱,经常翻阅典籍查找相关资料的。正因为如此,他明白一个若是真的对文兴大师的画很是喜爱,研究颇深的话,那么他自然便明白文兴大师画的鸟不仅出色还有一点就是文兴大师画的鸟类在画上永远都是只露出一只眼睛。这一点却是文兴大师在《轩兰志》里自己写出来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升官

只是《轩兰志》也在那场火中付之一炬了。
    但是文兴大师的同门师弟宁安智却是借阅过。所以宁安智的所写的《山水异闻》中就曾经提到过,说是文兴大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另一只眼睛是留给观画者的心。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一样,透过眼睛看到的事物也不一样。宁安智将文兴大师书画中的这一表达称为魂眼。
    文帝高兴之余对着诸位大臣说道:“朕得了这幅画是刘府和七皇子献画有功,该赏!”
    这文帝也是个能人,在先前宣布这幅画是真的时候不说这画是谁的,也不说他得到了,只说是有幸看到文兴大师的真迹。这会却是说他得到了画了紧接着就是赏献画之人。
    这可是不落人口实啊!
    大家见好戏没看成反而让七皇子和刘府三兄弟得了赏,心中很是郁闷。再一想到七皇子还不是拿着他们的银子做人情此时得了赏的却不是他们。
    于是大家对于文帝的这种决定可是十分不满的。
    到此为止他们若是再不说上一二,就算文帝会发火将他们发落了,也比现在他们就这样憋屈死强多了。
    再说了不是七皇子之前还说请罪之类的话了吗?
    但是大家一脸不满的样子却是尽收文帝的眼中。
    这些文帝都料到了,但是文帝其实只想让那些大臣此刻堵堵心。谁让他们在朝为官一个个都只做家族的个人的官而不做他的能臣良将。尤其是那些没有及时反馈灾情的那些朝廷命官,简直是该死。
    若不是文帝私下查了一番那些官员现在盘根错节,现在国家有难一时不宜大动干戈,文帝非得连他们头上的顶带花翎一起将脑袋给摘了!
    所以此时文帝只能近乎恶作剧般出了口气后便对着诸位大臣说道:“只是刚才小七也说了昨日之事也是他胡闹了,那便不赏不罚了。至于刘府肯定是要赏的。”
    文帝说完对着刘靖业兄弟三人说道:“不知道三位爱卿有什么想要的赏赐没?”
    一般来说这可是天大的恩赐了,一般来说皇帝的赏与罚都是你得受着的,哪里容得你去挑三拣四的。
    但是既然文帝这般问了那就是给了刘府天大的脸面的。
    刘靖业和刘靖明都很是高兴,偏生刘靖平还因为文帝没有将文兴大师那独有特色的一点说出来而失落不已,所以此刻刘靖业和刘靖明高兴而又诚恐的样子与刘靖平的失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于是文帝对着刘靖平笑着问道:“刘爱卿似乎还是不高兴啊?”
    刘靖业和刘靖明听后立马看向刘靖平,刘靖平此时早都被吓得差点魂飞魄散哪里还有什么失不失落了。
    刘靖业此时连忙说道:“陛下厚爱。臣等高兴而又激动,日后定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帝本来是见刘靖平似乎还是有什么看法,所以来问上一问,谁知竟然是刘靖平发呆。刘靖业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文帝觉得这是意外之喜。
    先前虽然刘靖业虽然也是是私底下帮文帝做事一些事情,可是毕竟那些是文帝亲自吩咐的,这和刘靖业先表态度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而文帝确实也需要有人在朝中做一把他手中的刀。
    所以高兴的文帝在此时却是丝毫没有隐藏自己的情绪,高兴的连声说道:“好!好!好!”
    刘靖平却在此时回过神来,一时不知道该不该再去回答文帝的那个问题了。
    孙皓钺却是在此时感觉有些头疼。虽然文帝是他的父皇。可是更多的也是一位君王,尤其是重活了一世的孙皓钺更是清楚明白什么时候是父子,什么时候是君臣。
    而孙皓钺心中明白,不管哪个皇帝手中的刀都不是好做的。尤其是此时文帝手中的刀。
    孙皓钺更是不明白文帝怎么会挑刘家的人做手中的刀,按说像刘府这样与皇子有姻亲关系的做纯臣都没有多大的可信度,做皇帝手中的刀又有多少把握呢?
    文帝却是因为刘靖业的态度再加上得了文兴大师的《秋雁秋水凫鸟图》,文帝此刻却是高兴异常,所以此时文帝用较之前很是亲切的语气问道:“刘府的几位卿家确实让朕刮目相看哪!如今可以将文兴大师的画说出这些的人已经是不多了。”
    文帝是借着文兴大师的画来夸赞刘府是得他心的,但是文帝的这句话却是让刚刚恍神的刘靖平此时心中的感觉又起来了。
    于是刘靖平此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再次落入文帝的眼中。
    只是这次文帝却是不着急开口想问,反而是笑着定定的望着刘靖平。好像在说:“有什么话就说吧。”
    纵使刘靖业平常再是沉稳淡定此时若不是文帝在跟前,且所处的位置是金銮殿,刘靖业真想敲一敲它那二弟的脑袋今日是出了什么问题了。
    刘靖平此时只好小心翼翼的说道:“微臣适才听到万岁爷所说心中有些惭愧。”
    文帝听后一脸不解的“哦”了一声。
    刘靖平说道:“微臣惭愧的是适才没有立马想起来文兴大师画的一些问题,所以对于万岁爷先前所说的夸赞心中感觉不安。”
    刘靖平说完略微停顿了一会,见大家似乎都等着他继续说下去便说道:“说来文兴大师画的鸟不仅出色还有一点就是文兴大师画的鸟类在画上永远都是只露出一只眼睛。这一点却是文兴大师在《轩兰志》里自己写出来的。”
    文帝听到这里先是沉默了一会儿,但是若是仔细观察便还是能察觉出文帝眼中那一闪而过的亮光。
    其他大臣听后却是觉得这刘家老二今儿脑子却是有些问题了。不说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文兴大师还写有《轩兰志》,就说文帝已经肯定了刘府的贡献及才能又如何需要多此一举呢?
    刘靖平此时也感觉到了大家的异样,正在忐忑间,文帝开口说道:“原来刘爱卿也知道《轩兰志》。”
    刘靖平此时听到文帝这般回答已经顾不得其他,心中只是很是激动。原来文帝不是不知道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果然文帝说道:“说来也是可惜。《轩兰志》也在那场火中付之一炬了。还好文兴大师的同门师弟宁安智却是借阅过。所以宁安智的所写的《山水异闻》中就曾经提到过,说是文兴大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另一只眼睛是留给观画者的心。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一样,透过眼睛看到的事物也不一样。宁安智将文兴大师书画中的这一表达称为魂眼。”
    顿时刘靖平有一种寻到知己的感觉,虽然那人是皇帝。并不能当做真正的知己。
    大家却在文帝说完之后又伸长了脖子瞄了一眼文兴大师的那幅《秋雁秋水凫鸟图》,果然画上面雁的眼睛只有一只,只是刚才大家却是没有注意。现在即使不是对书画很是喜欢的大臣此时也是对文兴大师十分佩服的。
    怪不得人家是大师,一副画就那么贵。还是有价无市那种的。人家这画纵是是只有一只眼睛也是丝毫没有违和感。
    刘靖平不知道不仅他内心激动,文帝此时也对刘府更有好感了。心思转年间,给刘府的赏赐又加重了些。
    于是最后文帝说道:“说来刘府一门三兄弟都是在朝为官,说来原本也就是佳话一件。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今老大在吏部。老二老三却是许久未动了。”
    文帝此话一出大家的眼睛都直了。
    这可是要给刘家兄弟升官啊!
    刘家二老爷刘靖平因为在科举上并没有位列前三甲,也只是得了个一甲二十八名,但是谁知刘家二老爷运气好,这些年再加上刘靖明的提点如今也是五品工部侍郎中。这也是薛氏能时不时的能在满府里刷一下存在感的主要原因。
    刘家三老爷刘靖明虽是状元但是却是多少受了身份所累,再加上本来年纪小,等到了他的时候刘府一门三兄弟皆在朝为官的情况却是让有些有心思的人有些多起心来,于是刘靖明却是在清水衙门里的翰林院任职。
    但是大家都知道翰林院虽然清苦,但是却是最是容易熬到入阁拜相的。
    所以说来纵是文帝三年五载都不升刘家三兄弟得官,刘府也是顶厉害的。尤其是刘府男的争气但也罢了,女儿家家的更是争气。
    刘家老大不管什么原因人家现在已经是吏部天官了。
    如今就不知道文帝打算让刘家兄弟再怎么个升法?
    于是大家便都屏息凝视的准备听着文帝接下来的话。
    文帝却在此时对着刘靖平说道:“若是朕没记错的话。刘爱卿的名讳是靖平吧?”
    刘靖平激动的说道:“皇上圣明!”
    文帝点点头说道:“朕看你才华不错,你若是没有广泛涉猎诗书,怕是也不能知道宁安智的《山水异闻》,更别说文兴大师的《轩兰志》了。刚好朕觉着鸿胪寺卿就需要有考究有学识的人来担当,否则若是没有安排好外宾,让人看了笑话那就不好了。”
    得了,这文帝一张嘴这么上下一张一合,刘二老爷可是从正五品工部侍郎中变成了从三品的鸿胪寺卿。
    大家原以为文帝顶多只是升一级。这下刘三老爷这个状元郎也不知道会升多少级了?
    刘靖平先是惊讶,最后连忙说道:“微臣叩谢吾皇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谁知文帝对着刘靖明却是说道:“听说翰林院正在编修《经史子集》。朕记得刘爱卿可是状元之才,不若此次就由你主持吧。做好了朕有赏!”
    刘靖明刚才忐忑的心,此时也是不受控制的激动起来。
    刘靖明忙对着文帝叩谢:“微臣叩谢吾皇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大臣此时心里发酸眼睛发红。
    文帝虽然没直接升刘靖明的官。说起《经史子集》,那是在文帝登基之初就开始准备编修的书。说白了就是将科举考试重要的知识的囊括梳理。这部书要是编修完成,那可是具有重大意义了,以后怕是有不少学子因此收益的。
    偏偏那些负责编修的不是劳累过度生病不能担任,就是因为其他事情牵连而被罢免的。所以到现在那部《经史子集》便一再耽搁至今。
    但是谁不知道《经史子集》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只要再看着抄录不出差错就好了。据内部消息说。《经史子集》还有差不多一年便完全就编修好了。
    偏偏那些负责编修的不是劳累过度生病不能担任,就是因为其他事情牵连而被罢免的。
    这些是能看得到的好处,那些看不到的好处就是只要是读书科举之人都是要读《经史子集》中囊括的内容的,而主持编修的人将会在上面署名的,那可是千千万万的学子都能看到的,历史上也是会有记载的,这可是千古留名的好事的。
    等刘府的赏赐结束,文帝便说了一些劝勉之类的话,然后便宣布退朝了。
    此时若是有和楚心悦所说的采访一样,那么不少人在此次朝会结束后都会有一个一字感言,而且是不约而同的会说“悔。”
    他们是真的悔。
    对于文帝对于文兴大师的画颇有有研究,朝中的人不说全部知道了,但是知道的也有十之八九,可是却是没有一个人找文兴大师的画,更没有人认认真真研究过。
    本来文兴大师的存画不多,研究起来的效用也不是很大,所以往往被大家忽略了。却是没有想到,刘府的人却是因为这样一副画得到文帝的这般赏识,而且还得到了最实惠的赏赐,升官。
    可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虽然有刘清素刘安贞孙皓钺三人的重生外加楚心悦的穿越。
    但是没事大家还是都是希望活着的。
    而和园里,刘清素和玉山长公主已经吃过早膳此时已经到达了温泉池边。
    云诺和魏嬷嬷已经让下人们衣物洗浴之类的准备妥当。两人准备开始体验这不一般的温泉之浴带来的享受了。(未完待续。)
    PS:  都快要疯了。今天一天都没水群,儿子上吐下泻,临到最后电脑死机一小时,所以今天算是断更了。没有全勤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目的达成

这温泉确实不错。水温适合,关键这里面似乎还加了些药材,整个人进去没多久便感觉浑身舒泰,昨日的疲劳更是一扫而光。
    玉山长公主和刘清素两人在一个暖阁里却是在不同的浴池。
    玉山长公主看着刘清素的样子说道:“清素觉得怎么样?”
    刘清素说道:“不错,感觉很是舒适,很轻松。”
    刘清素说完想了一小会又说道:“感觉身心愉悦。”
    玉山长公主笑着说道:“你还年轻,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知道身体好,才能做什么都是高高兴兴的。”
    刘清素听着玉山长公主这话感觉很奇怪。好像没听人说玉山长公主身体有什么不适啊?而且瞧着玉山长公主的气色还是不错的,身体不好的人气色不是应该不好的吗?
    就在刘清素满心的疑惑的时候,玉山长公主说道:“京中陈将军的夫人要是真正说起来拿日子除过陈将军公务繁忙外再没有其他糟心的事了,可大伙瞧着她一天仍是愁眉不展,非是她故意拉个脸,实在是遭受病魔之痛,哪里又来得好脸色。所以说来人还是要有个好身体才是高兴的前提。”
    玉山长公主口中的陈夫人刘清素是知道的。其实说来陈夫人大家伙都知道。
    这倒不是陈夫人才高八斗,或者是什么绝色美人,更谈不上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之所以那么多人知道她,只因为她有一个二十四孝全的好老公。
    这个世道若是有一个只有通房没有纳妾的男人,那绝对是好男人一个了,若是再有哪个连通房都没有的男人那可是极品好男人。当然有问题的除外。可是陈将军却是整个大裕朝比极品还极品的好男人。
    陈将军没有通房没有妾室。这是其一。他之所以被称为二十四孝好老公是因为能处处为陈夫人着想。陈将军让陈夫人每天的日子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管家的事情只要将最后的账本给陈夫人过目一下即可,这中间的检查就是陈大人亲自加班加点的忙碌。
    这些都不算,陈夫人要吃西市的牛家驴肉火烧,陈大人就能天不亮了去买。
    为什么要天不亮?因为天不亮,路上的行人少,陈将军的马可以很快的穿过东市西市到达陈将军的府邸。然后陈夫人就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驴肉火烧。
    按理说陈将军如此操劳应该身体会瘦弱不堪。陈夫人这般享福应该会发福,偏偏陈夫人自从生了小女儿后身体越发的差了下来。整个人看起来活脱脱是来路不明的前人汪大师带来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又因为陈夫人的身体娇弱,陈将军越发的疼惜她。再加上陈将军说来也是孤儿一个,之前是靠着一寺庙的和尚养大,最后凭借出色的武艺和不俗的头脑挣得军功。所以陈夫人可是不用每天侍奉公婆的人,再加上陈将军的独家溺爱。陈夫人的日子可是让京城一干妇人心酸眼红不已。
    刘清素听了玉山长公主的话心中知道其实说不定玉山长公主也是羡慕陈夫人的。
    听说玉山长公主和驸马也是两情相悦,感情甚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驸马爷在20年前竟然到西北御敌去了,结果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所以玉山长公主也因此更得老百姓的爱戴和尊敬,文帝也是对玉山长公主颇有眷顾。
    于是刘清素说道:“一直都听说玉山长公主是个和善有大智慧的人,这几天说来也是我的运气了。倒是可以在玉山长公主跟前受教不少。”
    玉山长公主刚开口说道:“就你嘴甜!”
    话音刚落便听见细微的脚步声。
    刘清素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云诺来了。
    刘清素见云诺先是走到玉山长公主跟前然后附在玉山长公主耳朵跟前说了几句话,玉山长公主便朝着刘清素这边看了一眼。然后开口道:“云诺快将这个消息也好好告诉清素一声,让她也好生高兴高兴!”
    刘清素一脸疑惑的望着云诺。
    云诺则是高兴的对着刘清素说道:“刘二老爷升官了。升了从三品的鸿胪寺卿。刘三老爷负责编修《经史子集》,若是完成之后定是也有不少的赏赐的。”
    刘清素听了也很是高兴。虽然刘靖业并没有再升官,但是刘清素依然高兴。刘府未分家谁升了官都是对刘府有好处的。尤其是三妹妹和四妹妹。
    再者说刘靖业之前连升三级已经是极打眼的,短时间内刘靖业肯定是不会再升官了。
    刘清素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对着玉山长公主和云诺说道:“多谢长公主和云诺告知清素这个消息了。”
    玉山长公主却是说道:“本来让你和本宫一起是想着咱们在一处等着看好戏呢,结果却等来你们府上的好消息。本宫估计现在清素感觉这温泉浴应该是更舒服了。”
    刘清素知道这玉山长公主也是略带调侃,于是便也笑着回应道:“长公主越发神机妙算了,清素可是佩服的紧。”
    玉山长公主笑着说道:“本宫能算的更多着呢。”
    玉山长公主说完还伸出手故意做出那么掐指一算的动作说道:“清素,你知道本宫刚掐指一算算出什么来了?”
    刘清素不过随口开的一句玩笑,谁知道玉山长公主竟然像是真的会算命一般有模有样的算起来,还问她能算出什么来。这一般像玉山长公主这样问猜算出什么来的情况一般多是真的猜出什么来了。
    于是刘清素楞楞的看着玉山长公主说道:“算出什么来了?”
    刘清素此时因为在温泉池里泡着,因为温泉池的温度使得刘清素的脸部微微泛红,再加上暖阁里的层层水汽晕染,刘清素的脸上也是细密密的水珠。
    这样的刘清素看在玉山长公主的眼里一副萌萌哒的样子,再配上刘清素认真的神情让玉山长公主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刘清素却是被玉山长公主笑的更是莫名其妙。
    于是刘清素只好小声音的说道:“我确实不知道长公主算出什么了。我不会算命。”
    玉山长公主听了刘清素的话只好忍住脸上的笑意一本正经的说道:“本宫猜。本宫那侄儿一会就会过来。”
    刘清素不想玉山长公主会说这个,一时之间略有些尴尬。
    玉山长公主却是以为刘清素觉得是她提前得了消息于是便说道:“本宫那侄儿做什么向来随心,不过本宫觉得本宫应该不至于才疏学浅算错。”
    刘清素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