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彪悍农女病娇夫-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抬头,韩友力正看着自己,那眼里的不舍和痛苦,让韩一楠心中一软不忍再看:“娘身体需要补,我去买些补血的食材回去。”
  莫小翠失血过多需要营养,韩一楠跟莫博文去买了几根大骨头和两斤肉,又买了两只乌鸡和一些当归枸杞红枣等。回来的时候看见韩友力没跟着韩大磊一起回去,而是站在莫家的牛车旁。
  “岳父,翠儿她还好吗?”一脸颓废的韩友力跟在莫家人身边,急切的打听莫小翠的情况。
  莫博文转过头没理他,他就一直跟在牛车后面,见状,莫鸿达拦住他:“以后我们两家再没有关系,你也不要再跟着我们,回你的琵琶村去。”
  韩友力不走,仍然跟在牛车后面。
  回去的路途遥远,他要走回去天就黑了。韩一楠见了让莫鸿信停了牛车,让韩友力上了牛车:“娘的伤口在慢慢愈合,爹你放心。以后我会把她们三个养的白白胖胖,离了韩家会过得更好。”
  “大妮子,爹想去看看你娘。”捏着衣角,韩友力乞求的看着韩一楠,犹犹豫豫。
  “我们娘几个以前不是你最在乎的人,以后更不是了。娘我会照顾好你不用担心,赶紧回你的琵琶村,那里才是你的家人,才是你心里最重要的人。”韩一楠丢下这句话,便不再说话。
  被呛了一句,韩友力低着头,不敢再问。
  一路无话,到了上河村的分岔路口,莫鸿达放下韩友力。
  牛车缓缓行驶,韩一楠回头看着依然站在路口望着牛车的韩友力,穿着一身补丁衣裳,耷拉着双肩,觉得他整个人就只剩下一个躯壳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之后才痛苦,晚了。
  直到看不见牛车,韩友力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琵琶村。
  走到家,天已经黑透了,花氏没给留晚饭,还尖酸刻薄的道:“你没跟你爹回来,老娘以为你要跟着回莫家沟做个上门女婿,就没给你留饭。”
  感觉不到肚子饿,韩友力低着头弓着背回了后院,倒头就睡。
  花氏朝门口呸了一声:“呸!和离了还长脾气了,要死不活的样子给谁看啊!不饿你几天,不知道老娘的厉害!”
  韩大磊没说话,坐在一旁抽旱烟。
  一路无话的回到莫家沟,已经是掌灯十分。
  拐弯就看到轩辕玉晟站在门口张望,这货不在家里等着出来做什么。
  看到韩一楠回来,轩辕玉晟松了口气,跑着迎过来:“一楠,你可回来了。”
  爷站在门口,等得腿都麻了。
  “回来了,进去吧!”看他一瘸一拐的,在门口站的时间不短。
  回到家,莫博文就将和离书递给莫小翠:“翠儿以后就安心待在家里,有爹娘兄嫂定不会让你们娘几个受苦。”
  “哎!”莫小翠应了一声,拿着和离书的手在颤抖。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拿到了和离书,韩家人是真不喜欢自己这个媳妇啊。
  眼眶湿润强忍着泪意,莫小翠问莫博文:“爹,三个孩子韩家愿意放手吗?”
  “那韩家就不是个东西,只要答应他们的条件,还有什么不愿意放手的。我们不去告他们,不要一文钱养孩子他们高兴着呢。”想想韩大磊和花氏的嘴脸,莫博文就一肚子气。
  “都是女儿不孝,让爹娘跟着受气。”莫小翠很愧疚,自己没做好让二老跟着受委屈。
  莫博文心疼女儿的身子,赶紧安慰道:“说的什么话,我们受这点气有什么,万幸你从那吃人韩家出来了。等身体养好了,以后带着孩子们好好过日子。”
  “嗯,爹娘和哥嫂们放心!”莫小翠说一会儿话就觉得累,加上心中难过脸色就不太好,梁氏赶紧扶着她躺下。
  莫家唯一一个认字的莫青宁在镇上读书,莫小翠看着户籍上的名字一个都不认识。问了韩一楠,才知道二妮和毛蛋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大姐,我叫韩碧萱,这名字真好听。哪个名字是我的?”二妮不识字,让韩一楠指出自己的名字。
  韩一楠指着两个名字道:“第一个是毛蛋的名字韩承泽,下来是娘的名字,接着是我的,最后一个是你的。”
  “原来这就是我的名字,长得真好看。”二妮摩挲着户籍上属于自己的那三个字,越看觉得越漂亮。
  毛蛋也要看,垫着脚伸长脖子看着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也好听,还挺气派的,比毛蛋气派多了。”
  “知道碧萱是什么意思吗?”韩一楠问二妮。
  二妮惊喜的抬头:“原来我名字还有什么意思,大姐,是什么意思啊?”
  “碧萱是一种忘忧草,祝你以后快快乐乐没有忧愁。”
  韩一楠刚说完,毛蛋就迫不及待问她:“大姐,那我的名字有什么意义吗?”
  “承,希望你能承担有担当,泽,希望你福寿绵长,恩泽。”韩一楠是真心希望毛蛋长大后,能承担起这个家。
  “太好了,我以后一定有担当,我要挣钱养娘亲和姐姐。”说完又和二妮喜滋滋的看户籍去了,还指给莫小翠看,终于有了笑声。
  这俩个孩子有了名字高兴成这样,也让气氛不那么沉重了。
  从韩家出来,二妮和毛蛋心里又高兴又惦记韩友力,那日爹爹为了大姐还受了伤,好像变得不一样了,要是爹爹也跟着一起来就好了。
  “爹他没事,伤也好了。”韩一楠收了和离书和户籍,“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只有有本事了,你才能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让韩友力走出韩家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得了重病治不好,韩家人才会放人,不是放,是被丢。
  “大姐,我以后跟着你学本事。”韩碧萱认定韩一楠。
  韩承泽也坚定的道:“娘,大姐二姐,我也会好好学本事,以后让娘和姐姐过好日子!”
  “好!”孩子们的话,让莫小翠很欣慰,感觉离了韩家,孩子们好像即将重生一样。这样想着,因为和离的心伤好了许多。
  “三个孩子都是好样的,小翠安心养伤,以后的日子定会好起来。”三个妯娌都纷纷安慰莫小翠。
  没想到这么顺利的与韩家和离,莫家人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为莫小翠悲哀。韩一楠反正是无比高兴的,终于离开了韩家,以后可以放心的甩开膀子干了。
  翌日天气晴朗。
  吃了早饭,莫家人齐聚在莫鸿达家的堂屋,商量莫小翠几人的事情。
  让莫鸿伟家的莫青婷在里面照顾莫小翠,韩一楠、二妮和毛蛋坐在堂屋参加会议,轩辕玉晟作为客人,坐在一旁旁听。
  “一楠,现在你娘病着,有什么想法你先说说看。”莫博文认为现在韩一楠才是自家闺女的主心骨,便先让她说说。
  莫小翠坐在里屋屏气凝神的听着,很想知道一楠有什么打算。
  昨晚莫小翠将剩下的三十四两银子又给了韩一楠,让她当家做主。既然这样,韩一楠也不推辞:“既然外公和舅舅们让我说说看,那我就托大说了。”


第72章 盖茅屋
  莫鸿达是看出来韩一楠是个有本事有想法的孩子,韩家不善待她把她推出韩家,是他们最大损失:“一楠只管说,我们都听着。”
  “现在手里没多少钱,就不准备盖大房子了。先买块地盖几间茅草房子住。不过暂时先暂住在大舅家,会不会太叨扰了?”手里这点银子在其他人眼里是笔巨款,可韩一楠嫌太少没花就没了。
  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先赚钱,有钱了什么房子不能盖呢?现在要真盖起来青砖大瓦房,韩家能不找过来。
  大舅母米粒拉着韩一楠的手:“大舅家日子是过得穷,屋子却是不少。说什么暂住,长住我们都欢迎。现在你们娘几个住的屋子,继续住着,住到什么时候都可以。”
  韩一楠家四口人,加上轩辕玉晟就是五个,占了两间主屋,三个表哥挤在一间厢房里。如果长期住下去,韩一楠觉得不好意思,但要搬到厢房去住他们绝对不会同意的:“谢谢大舅大舅母!”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般客套做什么。”莫鸿达故意虎着脸,“以后可别这么谢来谢去的,不然大舅可要生气的。”
  知道大舅是一片真心,韩一楠忙保证:“大舅放心,以后不会了。”
  “一楠,二妮,毛蛋,你们有什么需要就跟我和你二舅说,也别客套。”汪梨花是个爽利的人,不喜欢虚的,“昨晚我和你二舅商量过了,吃住在我们家也可以。你们愿意住在大哥家也行,我们每月出些钱。”
  “不用,几个人也吃不了多少,你们家青宁在镇上读书也需要钱。”自己会点手艺,多少能整几个钱,莫鸿达哪里会收他们的钱。
  这时候莫青佑扛着一袋面,柳叶手里的簸箕里放着菜和鸡蛋,莫鸿信也道:“大家都不容易,我们家屋子少,就拿点粮食过来。”
  拿来了,莫博文和梁氏就做主收下了,不容一楠他们推拒。
  三个舅舅,大舅会点编竹筐一类的手艺挣点钱,可三个表哥都到了说亲的年纪,负担重。二舅跟着村里人给人盖房子挣点工钱,供一个读书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三舅舅只靠种地,农闲去县城里找点搬运的活,都不富裕。
  舅舅舅母这般为自己几个着想,韩一楠心里很是安慰,这才是亲情啊。在你无助的时候,无私的帮你一把。
  轩辕玉晟见过了韩家人的嘴脸,这会儿再看莫家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心里替韩一楠高兴,也愿意住在莫家。终于吃上炒菜了,韩一楠三个舅母炒菜的手艺不错。
  儿子媳妇都是有担当的,莫博文和梁氏也很欣慰。
  莫小翠着急出来谢谢哥嫂,又被扶了回去。二妮和毛蛋都哭了,梁氏和柳叶赶忙安慰。
  莫鸿达想了想:“我家旁边有一块地,再把广昌叔家的一起换过来,够给妹子盖屋子。离得近,我们也放心。”
  “成,等会儿我现在就去找你广昌叔。”莫博文也是这么想的,闺女带着三个孩子,住远了真不放心。
  结果,莫广昌听说是小翠要盖屋子,立马同意了。还说砌墙的时候说一声,让四个儿子去帮忙。
  换了地,去村长那里写个契约就成,房地基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盖什么样的房子,土墙,茅草屋顶。
  “村里好的水田和山地没有卖的,卖一亩地也得四五两银子。除了河滩地和梨树林,就只有村东头那块荒地,都是石头不好种地。还有个大土破挡着,遮了半天的太阳。”莫鸿达认为还是要有田地傍身,妹子家没劳力,兄弟三个可以帮着种。
  莫鸿伟也皱眉:“有承泽这个男孩子,是要有田地才好。”
  将来大了说亲,你没有田地,吃都没地方讨,谁家闺女愿意嫁给你。
  三个舅舅为田地愁上了。
  “舅舅放心,我种的东西暂时没有地也可以。”韩一楠有手艺在手,暂时没有地也能种上。“暂时想买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如今先挣钱是头等大事。”
  这东西不种在地里能种哪里?
  不知道韩一楠有什么奇特的想法,问了,韩一楠神秘一笑:“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决定好盖房子的事情,莫博文去请了莫家族长看日子,今日就是黄道吉日。
  那就开工!
  莫鸿达和莫鸿伟跑去镇上买了一挂鞭炮香烛,一个猪头,梁氏蒸了馒头。需要鱼,这难不住,韩一楠做了个简易的鱼叉,去河里弄了五六条。
  请了莫家沟的村长和莫家族长过来主持仪式。
  在空地上放了案桌,摆上猪头、两条鱼和一盘馒头,香炉里点燃了香。莫博文带着韩承泽跪下磕了头,紧接着莫小翠、韩一楠和韩碧萱也跪下磕了三个头,祈祷顺顺利利。
  等用石灰放线,莫博文下第一铁锨挖地基,莫鸿达握着韩承泽的手点燃了鞭炮。鞭炮噼里啪啦,顺畅燃放完,代表此次盖房能够顺顺利利。
  中午请了村长和莫族长用过饭,下午开始挖地基。
  莫家男子出了莫青山和莫青宁,其他人都去挖地基。韩一楠三个舅母也没闲着,茅草屋用茅草盖最好,不漏雨,都去割茅草去了。
  莫广昌一家来了四五口人帮忙,看样子,今天就能把地基挖好。明天借来夯土的工具,就可开始垒土墙了。
  有人来帮忙,不给钱,肯定要管饭。
  农家人除了一些青菜什么的,再没有其他。
  肉菜韩一楠让莫小翠不要担心,自己去弄些回来就成。莫小翠让她当心点,别走得太深,由着她去了。
  韩一楠让韩碧萱找到莫青婷,让她带着自己上山,青山和韩承泽也要去。轩辕玉晟在家里没事情可做,韩一楠要上山肯定少不了他。
  一行六人要上山,梁氏以为她们上山采蘑菇并没有阻止。后山没出现过猛兽,只叮嘱别忘深山走,早些回来。
  前些日子下了雨,树林里能捡到蘑菇,莫青婷带了个篮子。
  让莫青婷和韩碧萱带着青山和韩承泽去一边捡蘑菇,韩一楠和轩辕玉晟去另一边打点野鸡野兔什么的。
  上次的教训是深刻的,这次韩碧萱很听话没有反驳。
  约好了就在分开的地方会合,几人兵分两路,各自行动。


第73章 上梁
  莫家沟后山人活动大,走了好远也没发现野鸡野兔,韩一楠和轩辕玉晟只好再往里走了一段路。
  捡了把石头子儿,两人猫着腰往里走。
  不一会儿韩一楠弄到了四只野鸡,一只野兔。还发现了蕨菜,捡嫩的拔了几把捆了,让轩辕玉晟拿着。
  两人出来的时候,那四人已经等在了原处,篮子里的蘑菇不多,够炒两盘子的。
  见到韩一楠手中的野鸡和野兔,青山和韩承泽欢喜的跑过来:“大姐姐好厉害呀!”
  两人跑过来摸兔子和野鸡,韩一楠给了韩碧萱两只拿着:“走!回家去了!”
  “大表姐,晟公子手里拿的草是药草吗?”莫青婷和韩碧萱认识这种草,以为是草药。
  空了之手,韩一楠接过轩辕玉晟手里的蕨菜:“它叫蕨菜可以吃,回家让大舅母她们做出来,肯定好吃。”
  等回到家,后院三间和主屋三间的地基已经挖好了,就剩前面三间厢房的地基。不过天黑前,能挖好。
  没想到韩一楠是去打猎的,正愁家里没有肉菜的梁氏和米粒,松了一口气。
  晚上杀了两只野鸡用蘑菇炖,萝卜炖野兔,红烧了两条鱼,炒鸡蛋,炒青菜,炒大白菜,还有凉拌蕨菜。
  韩一楠不会做菜,但是吃过蕨菜,大概就是洗干净焯水,然后按照凉调菜做就行。
  柳叶凉调菜做得好,是她动手弄的,果然味道鲜美。
  农家人有这么丰盛的饭菜,那是待贵客的。今日的菜,宾主尽欢。
  莫广昌答应明天天一亮就过来干活,不过不让管饭。农家人都不容易,要每天这样吃,自己也不好意思。
  第二天借来砌墙的工具,莫鸿达又在村里找了十几个帮忙的,他们三兄弟要去山上放树,晒干了做房梁。
  人多干得更快,挑土、和泥、夯土,有条不紊的进行。
  都知道莫小翠和离回来,以后日子不容易,事先打了招呼,忙完回家吃饭。
  乡亲们这般照顾,韩一楠记在心里,下午拿了鱼叉,轩辕玉晟和承泽拧着筐就出来了:“爷跟你一起去!”
  “大姐,我去给你帮忙。”承泽把筐往身上一背,像模像样的。
  会心一笑,韩一楠看着想跟去的韩碧萱:“二丫,背上背篓,拿了镰刀一起走吧!”
  “哎!来了!”把镰刀放进背篓里,韩碧萱高高兴兴过来,把承泽手中的筐也扔进了背篓背着。
  四人来到小河边,韩碧萱放下背篓:“大姐,你要用镰刀割什么?”
  韩一楠正在脱鞋袜,闻言指着低洼地里的芦苇:“咱家没有稻草引火,你去割几背篓。仔细些,别割了手。”
  “大姐,从六岁我就跟着爹娘下地割麦子割稻子,知道怎么用镰刀。你放心吧!”担心承泽贪玩掉水里,韩碧萱说完背着背篓,拉着承泽往低洼地的芦苇丛去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着两人欢快的背影,韩一楠感叹一声。
  站在身旁的轩辕玉晟没做声。
  看了他一眼,韩一楠卷起裤管往水里去,问道:“你六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六岁的时候?”轩辕玉晟想了想,“跑去御花园的荷塘看鱼,掉了进去呛了水,肺炎发烧,差点烧成了傻子。还好,太医医术高超,不然爷就跟以前的你一样了。”
  “你还真是多灾多难啊!”这娇贵的,呛个水也能成肺炎。
  满不在乎的笑了笑,轩辕玉晟拿着筐走在韩一楠旁边的石滩上:“要是爷烧傻了,和你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傻夫憨妻!”
  “洒了一把康,鱼就游了过来。盯着水里的鱼,韩一楠没注意听轩辕玉晟后面的话,还点了点头。
  瞧着韩一楠这是同意傻夫憨妻了,轩辕玉晟站在岸边咧着嘴傻笑。
  顺利的叉了一条大鱼,一转身就看到傻笑的轩辕玉晟。韩一楠摇摇头,这货估计脑子在小时候烧坏了一半。
  “接住!”扯下鱼,韩一楠扔向岸边。
  就见轩辕玉晟两手递着筐子来接,鱼接住了,人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下,坐在了地上。嘿嘿傻笑两声,轩辕玉晟举着筐子:“爷接住了!”
  还有的救么?韩一楠接着叉鱼。
  韩碧萱和承泽,一人割芦苇,一人往背篓里抱。够了就往家里背,韩碧萱背一背篓,承泽抗一小捆。一下午的时间,也弄了不少回去。
  两人决定,以后不跟着大姐上山,就来这里割芦苇。
  天黑前收工前,两人拿了十几条鱼回来了,来帮忙的人,一家分一条,舅舅家一家一条分了。
  房顶需要竹席,莫鸿达带着自家三个小子去砍竹子。韩一楠和轩辕玉晟也跟着去了。一来多砍一些后面用得着,二来看看有没有竹鼠。
  到了竹林,韩一楠让大家安静找洞,有竹子的地方就有竹鼠。
  放火,熏竹鼠。一人守着一个洞,最先出来的是轩辕玉晟守着的洞口,刚冒出头,就被韩一楠眼疾手快给逮住了。
  竹鼠牙齿厉害,韩一楠当场拿了棍子把它敲晕死过去。
  学着韩一楠的办法,莫鸿达四人不一会儿敲晕了四五个,再没有竹鼠出来,才开始砍竹子。几个干的有劲儿,晚上又有新鲜的肉菜了。
  盖房子期间,来帮忙的人隔天晚上回去,手中不是鱼就是野鸡或者一只野兔,也相当于请了饭了。
  来帮忙的人多,家里会木匠活儿的就是莫鸿达父子四人,砍来到木料和竹子也干了,准备开始做家具。对于古代的木工技术,韩一楠是相当佩服的。没有一根钉子和一片铁,他们做出来的家具比现代的更加精美,还耐用。
  先做的是床,比不上有钱人家的拔步床。在床框上,莫青翰和莫青渊雕刻出精美的花,栩栩如生。让韩一楠叹为观止,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形容了。
  反正,做床的这几天,韩一楠都跟在一旁看着。看他们做成一片一片的,让后平成一个完整的床,太神奇了。
  至于其他的家具,木料不够,基本上都是用竹子做的。
  泥墙夯好,就要上梁。
  上梁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莫博文和莫小翠非常重视。提前请莫族长选了黄道吉日,梁氏提前回娘家通知兄弟姐妹,上梁那日来庆祝。前一天,需要的东西列出来,韩一楠和轩辕玉晟借了村长家的牛车去镇上购置需要的东西。
  上梁前一日,想将其他辅助梁架好,两边的正柱特商红纸对联。对联上是轩辕玉晟龙飞凤舞的大字:上梁喜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
  最主要的栋梁,从砍回来到上梁都不能接触地面,今日被挂上了红布,两头各挂一盏红灯笼,等待明日上梁仪式。
  上梁这一日最热闹,莫小翠需要大摆宴席。除了莫族长和村长一家,莫小翠外祖一大家子,三个嫂嫂的娘家人都来了,村里人也过来庆贺。
  仪式仍然是莫族长主持。
  堂屋正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点了蜡烛和香,摆着糖果、瓜子、花生、酒、粽、麻糍条等等贡品。
  主人家烧香拜过敬酒祈祷,莫小翠带着三个孩子,跟在莫族长后面念道:房顶有梁,家中有粮,六畜兴旺!
  紧接着就是上梁的木匠烧香,斟酒敬酒祈福,接下来就是其他帮忙上梁的人上香敬酒。
  抬栋梁上梁的四人,腰间系着红麻绳。等莫族长开始唱上梁歌,他们抬着栋梁,左手撩衣,右手扶梯,和着莫族长的歌曲节拍,上梁。
  等栋梁上好,鞭炮和火炮齐鸣,梁氏和三个媳妇拿出五谷彩袋,分发给莫小翠娘四个人,让韩一楠亲自挂在房梁最中央,代表五谷丰登。
  接下来的抛梁仪式最热闹,莫族长和木匠将八仙桌上的糖果、瓜子、花生,麻糍条等,还有一小袋子铜钱,递给梁上的四个工匠。
  四人全部抛洒向前来祝贺和帮工的人群:上梁果抢得快,主人家发得快!
  宴席新屋的院子摆不下,莫鸿达家院子里摆了几桌,专门招待亲朋。
  众人不嫌弃来捧场,好在吃的一应东西准备的富足。鸡鱼肉蛋,兔子肉,野菌菇,凉拌蕨菜等等,十分丰盛。打的酒,是镇上最好的,这一顿宾主尽欢。
  午饭吃过,房梁晒了一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