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东阳一听那小太监的话,不等朱厚照说话,就说道:“皇上,定然又是江西地方官上奏宁王叛乱之事的奏章。”
“快宣焦方进殿!”朱厚照急忙说道。
转眼之间,焦方就顶着一额头的汗珠进了殿。“皇上,宁王举兵叛乱了!”
事情太紧急,焦方居然连给朱厚照行礼都忘了。
这会儿,朱厚照也顾不上计较这些了。如果说,第一封奏报还让朱厚照存在侥幸心理的话,那这第二封奏报的到来,无疑将朱厚照心中那一丝侥幸击得粉碎了。
“皇上,老臣提议,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应对之策。”李东阳立刻说道。
“臣附议!”焦方也当即表态。
“准奏!”朱厚照这时也只能从善如流了。
……
大半个时辰过后,文武官员全都进了宫。而在这段时间里,又有几封奏报抵达,这些奏报全都说了一件事,宁王起兵叛乱。但奏报的内容也略有不同,那就是宁王已经占领的地盘。前几封奏报还说宁王已然控制了南昌全境,到了后面来的那几封奏报,便说叛军已占领临近南昌的某县城、某府城。
叛军自然不可能会在短短的大半个时辰内就多占领这么多地方。而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反应速度有快有慢,传送消息的信使赶路的速度也有快有慢,这才导致朝廷仅仅是在大半个时辰之内接到的奏报,对于叛军已占领的地方出现了差异。
朝廷官员得知宁王举兵叛乱的消息,全都大吃一惊,他们立刻接头接耳的小声议论起来。
“众卿安静!”朱厚照一声怒吼,那些官员都不敢议论了。朱厚照又道:“朕召你们进宫,可不是听你们乱哄哄的议论的,而是要让你们商量出一个应对之策!”
朱厚照的话刚说完,就有一个大臣出班奏道:“皇上,臣认为应立即调集大军平乱。”
朱厚照说道:“调军平乱是一定的,但具体该怎么调动呢?”
“这……”那个大臣不说话了。倒不是他头脑愚钝,而是仓促之下,他想不出主意。
又有一个大臣出班,说道:“皇上,臣认为应先谕令江西周边府县,整合兵力自保,防止叛军扩大势力。”
这人的话刚说完,不等朱厚照有所表示,李东阳就说道:“这个主意倒无不可,但是,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从宁王叛乱到今天,已经过去十天了。十天的时间,足够叛军控制江西了。等朝廷的诏令再到达地方,最短也要十天时间,难保叛军不会在这十天时间里将势力扩展到江西之外。”
“李大人,叛军的发展势头不会这么快吧?”先前提议的那名大臣质疑道。
李东阳又道:“宁王举兵叛乱,自然知晓兵贵神速之理。即便他会拿出时间整合江西内的兵力,也不会用时太多。再者,若只让地方官员联合自保,力量也太弱了,难以与叛军抗衡。”
“李爱卿可有更好的主意?”朱厚照忙问。
李东阳道:“陛下,臣认为,宁王既然举兵叛乱,必然不会慢慢扩大地盘。他最好的进军方案便是,自南昌沿江而下,直捣南京。只要南京到手,宁王便可依据长江天险抗衡朝廷。然后,他再慢慢经略江南之地。最不济,也能跟朝廷分庭抗礼。
“因此,臣认为朝廷应该以大战之态来应对叛军。臣提议,朝廷指派钦差,赶赴金陵,整合江浙、安徽三省兵马,在金陵与叛军决战。顺则一举平定叛乱。最不济,也能保住南京不失。只要叛军攻占不了南京,朝廷就有足够的时间缓冲,再重新调集兵力平判也不迟。”
李东阳的这番见解,令朱厚照和一众文武都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便有官员出班附议,很快,更多的官员出班,表态支持李东阳。
朱厚照便道:“那就依李爱卿所奏。只是,这钦差的人选,朕该派何人呢?”
这个问题,才是最最要紧的。这次朝廷要派出的钦差,乃是挂帅平叛。这个差事,定有无数人眼红。于是,众官员全都开动脑筋琢磨开了,任谁都想推荐对自己有利之人。

☆、第399章 朝廷的应对(下)

李东阳的提议得到了皇帝和众多大臣的认可,那么接下来,就有一个顶顶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该派谁为钦差,挂帅主持平叛呢?
按说,既然是平叛,那就是战事,钦差的人选也应该是武将才对。但明朝跟宋朝有些相似,都是重文轻武,打仗时也多半是以文统武。武将只有带兵作战的权利,而没有制定战略、统筹谋划的权利。
像英宗、代宗时期的北京保卫战,主持战事的于谦就是文官。到了明末,朝廷派到前线统兵抗清的祖大寿、洪承畴、袁崇焕等人,也都是文官出身。
主持大战,不光是调兵遣将那么简单,战事一起,当地的一切力量,都要围绕战事服务。主持战事之人,也对当地的所有文武官员有节制使用之权,这无疑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差事。
所以,朱厚照一询问该有何人担任钦差,官员就立即开动脑筋,暗下择选起了他们想推荐的人选。
正直的官员,在考虑他们想推荐之人的能力和品德;有些滑头的官员,已经在考虑推荐何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了。
朝堂上一时安静了下来。
今日的朝会,因为不是正朝,而是临时召集官员举行的,因此没有那么严格。参加朝会的人,也不光有文武官员,连之前就在大殿里伺候朱厚照的刘瑾、谷大用、张永三人也在。
这三位太监,也开始思考起了合适的钦差人选。
新进的内阁大学士焦方稍加思索,就偷偷观察起了刘瑾的表情,而这时,刘瑾也在看焦方。
这位焦大学士,虽然贵为内阁两大辅臣之一,但其实他早已投靠了刘瑾。他之所以能入阁,就是刘瑾向朱厚照举荐的。刘瑾把焦方弄进内阁,为的就是制衡李东阳。
孝宗皇帝驾崩时,遗诏中钦点李东阳、谢迁、刘健三人为辅政大臣,帮助年幼的新君署理朝政。奈何,这三人都跟刘瑾不对眼。
好在,谢迁和刘健看不惯朱厚照登基后的所作所为,任性的一再辞职,要求告老还乡。朱厚照终究失了耐性,先后批准了这两个老臣致仕还乡。这下,李东阳独木难支,可把刘瑾高兴坏了,他立刻举荐了焦方入阁。由此,他的势力也大增。
刚才,李东阳的平叛之策受到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认可,已然出尽了风头,此时,也该轮到焦方出头了。
刘瑾朝焦方轻轻的点了下头。焦方会意,立刻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一人选,可担此职。”
朱厚照和大臣们的目光,立刻汇聚到了焦方身上。
“焦爱卿欲举荐何人?”朱厚照立刻问焦方。
“臣举荐刘瑾刘公公担任钦差,前往南京主持平叛之事。”
焦方此言一出,刘瑾的脸上立刻泛出微笑。这焦老头儿,敞亮啊,杂家没白照顾你。
刘瑾高兴了,李东阳、谷大用、张永三人却皱起了眉头。朝堂上的很多大臣,也都诧异的看向焦方。
“刘瑾?”朱厚照也稍感诧异,随即就转头问刘瑾,“你能行吗?”
“老奴愿替皇上分忧!”刘瑾当即表态。
“臣反对!”李东阳大吼。
刘瑾的目光望向李东阳,要多怨恨有多怨恨了。
“皇上,刘公公从未涉及兵事,也从未去过江南之地,不熟地理,不明江南兵马,如何指挥他们?臣认为难以担此大任。”不待朱厚照发问,李东阳就陈述起了他的理由,“况且,我朝土木堡之变旧事才过去了五十来年,皇上万不可再学英宗皇帝,以宦官掌兵,误国误民!”
李东阳前半段话只是在陈述事实,可这后半段话,就有些引人遐思了。
当年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听信太监王振的话,以王振掌军,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英宗皇帝也被鞑靼大军俘虏。之后,鞑靼一路攻至北京,这才有了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
李东阳拿王振和刘瑾作比,显然是有意为之,他这是在暗讽刘瑾如王振一般弄权,小人得势。
“李大人你什么意思?老奴对陛下忠心耿耿,岂是王振那般的奸佞!”刘瑾急眼了,当场对李东阳发飙。
“刘公公,老夫好像没说你是王振那般的奸佞吧,你非要自己对号入座,那老夫也无话可说。”
“你……”刘瑾气得嘴唇都打哆嗦了。
李东阳不想继续跟刘瑾多费口舌,直接转向朱厚照,说道:“老臣保举南京兵部侍郎王守仁,担任钦差,主持平叛之事。”
“臣反对!王守仁只是南京的兵部侍郎,官衔太低,恐难以驾驭江南众文武。”焦方立刻出言反对。
“皇上,老奴认为焦大人此言有失偏颇。”谷大用也站出来凑热闹了。
“老谷,你有何高见呢?”朱厚照笑眯眯的看向谷大用。这谷大用长得矮矮的,胖胖的,脸上五官都挤做一堆,尤其是那一对小眼,睁着也跟闭着似的。朱厚照每当看到谷大用,都觉得此人长得着为好笑。
谷大用道:“王守仁虽然是南京兵部侍郎,官职的确不高,可朝廷用人,首重能力。王守仁的才华,皇上和列位同僚都是知道的。而且,他本就是江南之人,对江南极为熟悉,主持江南的平叛自然得心应手。至于焦大人说的王守仁恐怕难以驾驭江南文武,那就更不足虑了。皇上若任命王守仁为钦差,那他代表的就是皇上和朝廷。试问,江南百官,难道敢大逆不道,不奉行皇上和朝廷的谕令吗?”
谷大用此言一出,焦方无言以对了。谁知,刘瑾又站了出来,对朱厚照说道:“皇上,谷公公说得倒是在理。不过,您应该还记得,这个王守仁在去年可是刚刚犯了过错,被朝廷贬官至贵州龙场担任过驿丞这样的微末官员的。万一他因此便对朝廷怀恨在心……”
刘瑾的话还没说完,张永就站了出来,嗤笑道:“刘公公,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王守仁既是官员,也是大儒,他的品行没有任何问题。”
刘瑾还想反驳,可张永根本就不给他再说话的机会,继续说道:“刘公公所谓的王守仁去年犯的过错,朝廷早以查明,乃是子虚乌有之事。朝廷也立刻调整了王守仁的职事,先是让他担任庐州县令,又改任南京兵部侍郎。他这升官的速度,就是拍马也赶不上。足以说明朝廷对他的器重了。他又怎会记恨朝廷?再者,王守仁极受江南之地读书人和百姓敬重。由他主持平叛之事,乃是顺应民心之举。”
“可是……”刘瑾还想找理由反对,但朱厚照此时却一摆手,说道:“你们不用再争论了,听听别人的意见吧!”
刘瑾只好讪讪闭嘴。
“众卿以为李大人推荐的王守仁如何?”朱厚照问那些大臣。
可那些大臣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大眼瞪小眼,一言不发。
刚才在争论的都是什么人啊?李东阳、焦方、谷大用、张永、刘瑾。这五个可全是大神啊!朝堂中的官员,哪一个也是人精,他们都知道,此时无论附和谁的意见,都会得罪另外的几个人。神仙打架,凡人还是躲开点好。
朱厚照见大臣们都不发言,便一挥手说道:“既然众卿都没别的意见,那就这个王守仁了!”

☆、第400章 奇葩想法

朱厚照一言已决,钦差的人选也便定了下来。
这时,焦方又发言了:“皇上,既然主将的人选已定,那是否再议一议监军的人选?”
“监军?还需要派监军吗?”
不光朱厚照一愣,朝堂上的很多大臣,也都是一愣。
刘瑾一听焦方之言,当即大喜,他立刻说道:“老奴认为派监军很有必要。一则,从宋时起这就是朝廷的规制;二则,王守仁要主持平叛之事,军中事务繁杂,他难免照顾不到。朝廷派出监军,替王守仁分担些军务,整肃军纪,也能让王守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战事上。”
刘瑾的话刚说完,李东阳就出言反对了:“刘公公,宋朝之时,朝廷每遇战事都派监军是没错。但我朝立国之后,却并无此定例,五十多年前的北京保卫战,不就没有设监军之人吗?”
刘瑾一摆手:“那不一样!李大人想必定然知道,北京保卫战时,鞑靼大军已经打到了都城。于少保是在国都主持军务,自有朝廷百官和各个衙门帮衬,监军有没有都是一样。但此番平叛却不同,乃是远离朝廷作战……”
刘瑾的话还没说完,朱厚照就不耐烦的说道:“行了,别争论了,就派一名监军吧!”
“臣举荐刘公公为监军!”焦方立刻顺杆爬,出言举荐刘瑾。
“老奴举荐张永张公公。”谷大用也不甘人后,笑眯眯的说道。
张永一听谷大用举荐他,立刻笑道:“我就不凑这个热闹。虽然我也对当这个监军很感兴趣,可我还担着京中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的差事呢。根本走不开!”
他这是在暗示谷大用,你老谷的人情我心领了,可我要是走开了,恐怕刘瑾又要对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下手了。
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都是卫戍北京的兵马,说其是御林军也不过分。这个差事的分量,张永和谷大用都心知肚明。他们自然不想让刘瑾夺去。
“不如你老谷当这个监军吧。你都去了两趟金陵了,对那儿比较熟悉。”张永立即举荐起了谷大用。
“老奴愿为皇上分忧!”谷大用和刘瑾同时表态。
这就让朱厚照为难了。他的目光在谷大用身上和刘瑾身上来回扫视了数遍,还是难下决断。于是,他询问起了李东阳:“李爱卿认为谁更合适?”
李东阳这会儿却打了个呵呵,说道:“臣认为谷公公和刘公公都合适,一时之间,臣也无法决断。”
别看刚才李东阳和谷大用、张永站成了一线,共同举荐王守仁。可这监军的人选,李东阳却不表态了。
无论是谷大用,还是刘瑾,都是宦官。李东阳内心是极为厌恶宦官干政的。眼下又是遇到了战事,他就更反对宦官参与前线战事了。可眼下,被举荐的人却偏偏都是宦官,朱厚照也没让别人再提议另外的人选,而是让李东阳从谷大用和刘瑾两人之中挑出一人。这就让李东阳为难了。干脆,我谁也不支持,谁也不反对吧。
朱厚照见李东阳不表态,又把问题抛给了百官:“众卿可有决断?”
谁知,朝堂中其余的官员,还是像刚才一样,全都当起了闷葫芦。
“陛下,此事就由您乾纲独断好了。”李东阳打破冷场说道。
朱厚照想了想,一咬牙说道:“就让谷大用去吧。他毕竟已经去过金陵两趟了,比起刘瑾来说,更合适!”
谷大用和张永立刻喜上眉梢,刘瑾却一张脸拉得比驴还长了。今日这个朝会,他算是丢进了脸面,两次被举荐,却两次被皇帝否决。
“刘瑾啊,你也不用失落。这战事一起,不光南京前线忙碌,朝廷也不轻松。朕留下你,就是想让你帮着李爱卿和焦爱卿处理朝务的。”
“老奴遵旨!”刘瑾总算得到了点安慰。
朱厚照面对文武百官,又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下了,着内阁偕同兵部、吏部、户部、五军都督府尽快拟出具体规章。后日早朝,朕便要正式下诏平叛。”
被朱厚照点到的衙门的主官,全都站出来领旨。
“众卿还有别的事吗?”朱厚照又问。
礼部尚书张升出班奏道:“皇上,臣有一事,朝廷也必须尽快决断。”
“何事?”朱厚照问道。
张升道:“下个月底,便是今年的会试举行之期。然而,宁王突然叛乱,江南道路必受阻隔,定然会有很多应试的举子无法如期赶至了。这会试之期,是否拖延一下?”
朱厚照也不问别人的意见了,直接一摆手说道:“都打仗了还考什么试?是你们有精力忙活还是朕有这个心情啊?会试之期延后,具体该何时举行,待定!”
“臣领旨!”
李东阳这时也站了出来,对朱厚照说道:“皇上,时下已经有不少举子赶至京城。若会试之期延后,又未有具体之期,那这些举子,必然去留两难。家中富裕的举子还能应付此事。那些贫寒的举子,进京的盘缠本就捉襟见肘,这该让他们如何置处?”
“这倒是个问题。”朱厚照皱起了眉头,“李爱卿有何提议?”
李东阳道:“臣认为,可由国子监出面,挤出部分银两,借给那些贫寒的举子,以让他们能安然度日。”
“准奏!”朱厚照点了点头。
该商量的事情都商量完了,文武百官也便散去。
朱厚照单独留下了谷大用,说是有事情交代。
“老谷,朕打算御驾亲征。”朱厚照一脸兴奋的说道。
谷大用大惊:“皇上,万万不可呀!”
朱厚照不高兴了:“怎么,难道你是担心朕指挥打仗的本领还不如王守仁?”
“不不不,皇上天纵英才,打仗自然不在话下。”谷大用急忙解释,“可您是天子,江山社稷存系一身,岂可妄动?”
“朕去年还不是去了趟金陵,这大明江山社稷也没出问题嘛!”
“可这次却是打仗,不比去年太平之时啊!”
朱厚照不耐烦了,一摆手道:“朕主意已定,你不用劝朕了。朕留下你,是想给你一道密旨,你到了南京后,叮嘱王守仁悠着点打,最好是只防守不进攻,免得朕还没到南京呢,宁王的叛军就被王守仁全吃掉了!”
谷大用实在无语了,这位皇帝的想法也够奇葩的,打仗之事,自然是越早胜利越好,怎么到了他老人家这儿,还担心胜利的太早呢?这也太不拿打仗当回事了吧?
“皇上……”谷大用还想再劝。朱厚照爱胡闹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可打仗毕竟是凶险之事,他可不能任由朱厚照想一出是一出。
“老谷,你要是再劝朕,这个监军你就别当了,朕让刘瑾当!”朱厚照火了。
谷大用的嘴唇张合了几下,说不出话了。
“就算老奴不拦您,朝中的大臣也必然不会同意您御驾亲征的。”谷大用又找到了一个理由。
朱厚照的脸色缓和了一些,小声道:“朕也自然知道朝中大臣不会答应,所以朕刚才在朝会上才没提这件事。朕就像去年一样,偷偷摸摸的去南京。”
“啊?!”谷大用傻眼了。御驾亲征也能偷偷摸摸的进行?
“你放心好了,朕不会乱来的。这件事情,你对谁都不要讲。你先行一步,朕挑个合适的时机,像上次一样,留下一道圣旨给文武百官。然后,让张永带上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的兵马,随朕南下。嘿嘿,到时候,朕要带着你和张永驰骋沙场,打宁王一个落花流水!”
见朱厚照如此兴奋,谷大用也不忍泼他冷水了。反正,有张永的兵马保护,料想皇帝也不会出事。大不了,等这位爱玩闹的皇帝到了金陵,杂家好生看着他,不让他与叛军真的交战就是了。到时候,皇帝的面子有了,杂家和张永的随驾之功也有了。大善!大善!

☆、第401章 新官上任

八月二十四,朱厚照正式发布诏令,以南京兵部侍郎王守仁为江浙皖三省行军大总管,加检校南京兵部尚书衔,担钦差之责,整合三省力量平叛。西缉事厂提督谷大用为监军,协助王守仁平叛。
所谓的检校,就是代理的意思。朱厚照给王守仁加了这个头衔,其用意无非就是为了提高王守仁的地位,以免地方官员不服管。毕竟,兵部侍郎的官位还是略显低了点。别说金陵城中的众多高官亲贵了,就是一省的巡抚、都指挥使的官位也比兵部侍郎要高。
八月二十五日,谷大用带上朱厚照的圣旨,以及行军总管的全套仪仗、兵符印信,仅带百名亲卫骑兵离开北京,南下金陵。
战事急如火,谷大用路途中不敢耽搁,他连马车都没坐,而是与属下官兵一下,直接骑马赶路。而且,为了加快行程,谷大用一行都是一人双马。一路行来,不到万分疲惫绝不驻扎停留。
即便如此,谷大用也用了七天才到达金陵。
七天的时间,谷大用吃不好睡不好,又着急赶路,整个人不仅瘦了一大圈,更是疲累不堪。
以至于,到达金陵后,他在迎接他的官员面前宣读完圣旨,连接风宴也顾不上吃了,直接就着急巴吼的让人给他安排住处,他要先好好睡一觉。
蒋谦提出让谷大用去内守备厅下榻,谷大用却有气无力的说道:“先不去内守备厅,你们就在离城门最近的地方找家客栈,等我先解解乏再说。”
金陵一众官员见谷大用居然累成了这样,一个个都对他敬佩不已。就连一直对八虎有意见的华观、王华等人,也暗自唏嘘。这个谷大用虽然跋扈专横,但其任事还是很用心的。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处。
于是,金陵的官员急忙为谷大用和一众属下安排了住处,又留下了一队官兵保护。
随后,众人就在新鲜出炉的行军大总管王守仁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外守备厅议事。
前文曾经说过,南京守备厅分为内外两所衙门。如果按朝廷的规制,外守备厅才是负责南京防御以及统管南京驻军的正式衙门。而内守备厅的职责,只是负责南京皇城和皇宫的警卫。
但是,明朝的政治体制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信重宦官而轻文武。在重要的城市,都设置守备太监一职,以节制地方官员。金陵作为大明的留都,这守备太监的职权就更大了。因此,外守备厅在平时也沦为了内守备厅的附属,南京兵权全在内守备厅。
但内守备厅在名义上毕竟是管理保护南京皇宫的衙门,战事一起,负责主持战事的官员在内守备厅办公就显然不合适了。因此,王守仁才把办公地点设在了外守备厅。这里,也便成了江浙皖行军大总管的行营。
一众官员来至外守备厅正堂,蒋谦率先请王守仁坐衙升堂。王守仁也不客气,直接坐到了大堂主位上。而以前的外守备厅守备廖峰,也只能沦为陪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