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徐氏-可可宝-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念头至此,徐书怡自是扶起了崔庆森,缓了脸色道:“娘不过这么一说,你们房里的事,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你。只是,娘再多说一句,我们做人呢,要讲点良心,别总想着一味的索取得到,也要想想付出。二郎,跟你媳妇讲讲你小时候去靠山坳,你小姨一家怎么待你的事儿吧。”
崔庆森一听完,霎时羞愧难当。扪心自问,这次小姨他们住在家里,媳妇不高兴,自己难道真的一点也没注意到?不,自己其实有注意到了的,只不过被他有意无意地给忽略掉了。那么自己又为什么会忽略掉呢?他不敢想下去了,怕再想下去,他会更加唾弃自己。
良久,崔庆森抬起头郑重地道:“娘的教诲,我记下了。”
徐书怡能听出话里的真心实意,满意地道:“好,娘看着你们。”
经此一事,方氏再也不敢对徐月菊母子摆脸色了,对着徐书怡更是小心翼翼,恭敬有加。她不是笨蛋,一个媳妇,她丈夫是个孝子,而她却被婆婆难看掉了,今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为了不落个被休掉的下场,所以她决定了,一定要夹起尾巴做人,千万别再触怒了婆婆。
又过了两日,崔家门口来了一辆马车,却是宋半夏夫妻上门拜年来了。
他们的到来,让崔家人喜出望外。
吃罢午饭,宋半夏特意拉着崔兰花说了会话,离开时还留下了一只漂亮的金簪。
面对送他们出门的徐书怡,宋半夏附耳提醒道:“月桂姨,别忘了正月十五的约定哦!酉时正,咱们在四明楼相见!”
徐书怡笑道:“知道了,不会忘的。”
目送着宋半夏夫妻的离去,徐书怡不由地感慨道:“时间过得好快啊!没想到这么快就到十五了!”
崔长河笑道:“可不是吗?这几天忙碌,不知不觉日子就过去了。正好妹妹妹夫也在,十五那天,我们一起去镇上热闹热闹。”
徐书怡为难道:“好是好,不过兰花是去相亲呢。这么多人去,会不会不合适?”
崔长河呵呵笑道:“他娘,你糊涂了不是?兰花那边,你带着去好了,妹妹妹夫自有我带着,放心。”
徐书怡拍拍自己的额头,失笑道:“瞧瞧我这脑子,都没转过弯来。那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十五一起看花灯去!”
第57章来客
明日就是元宵了呢!崔兰花绣着绣着,眼神渐渐迷离起来。
“兰花,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徐月菊看着外甥女越来越红的脸蛋,心里不住地担忧:“唉呀,不会是伤风了吧。过来,过来,让小姨摸摸你的额头。”
崔兰花一震,慌得一下跳起来,行动间,凳子“嘭”倒在了地上。
“没,没有。小姨,我好着呢,您别担心。我。。。。。。我去娘那里看看,看看她需不需要我的帮忙。”
“哎。。。。。。”
房门外,崔兰花先是朝四周看了看,发现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才用手捧着发烫的脸颊,偷偷地做了几次深呼吸。
蓦地,院子门“吱呀”一声开了。
崔兰花惊得赶紧把手放下,一双眼睛直直朝门那边望去。
视线中,一个身着藏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手提着一盒点心,缓步踏入,朗声道:“请问这里是崔长河家吗?”
崔兰花刚要应答,中年男子背后猛地窜出来一名少年。她被唬了一跳,整个人不自禁地往后退了一小步,待站定了方说道:“是,请问您是哪位?找我爹有事吗?”
中年男子呵呵一笑,说道:“我姓韩,是你爹的一个朋友。”
正说着,其他人从屋里出来了。
徐书怡打量着来人,心头隐隐有一种熟悉感,但又说不上来在哪里见到过。
还在思索间,耳中响起一道笑声:“嫂子,我是韩谷岳,今日上门,是为探望你家庆和而来。”
这一声总算唤起了徐书怡的记忆,怨不得有熟悉感,原来是韩家人啊!
上次见过一面,彼此之间也就算不得陌生了。徐书怡面上浮起笑容,客气地说道:“两位请进,孩子他爹出去了,你们先坐,我这就去叫他来。”
“兰花,你去叫你爹。大郎,二郎,你们陪着客人坐坐,娘去沏茶。”
不多时,崔长河赶到了。一进屋子,他便大声笑道:“韩老弟,没想到是你啊!难怪我今早一出门,竟然碰到了冬日里很少见的喜鹊!原是贵客要上门!”
韩谷岳听得心花怒放,笑道:“我们可不是贵客哦!都跟大哥你约好了,怎能不来?”
寒暄过后,五个人几乎同时坐了下来。
徐书怡端着茶上来,韩谷岳忙起身谢道:“叨扰嫂子了。”
徐书怡笑了笑,说道:“区区一杯茶,不用客气。你们聊,我先下去了。”
韩谷岳再次将视线放到崔长河这里,问道:“不瞒大哥,此番前来,主要就是想问问庆和的情况,不知庆和恢复得如何?”
他问话一出,坐在下首的韩勇一双眼睛就眨也不眨地看向了崔长河。
崔长河也注意到了他,伸手指着韩勇道:“这是你家大儿吧?”
韩谷岳反应过来,一拍脑门道:“大哥,看我这记性,都忘了给你介绍了。对,他是我大儿子,今年十五了。”转头责怪儿子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叫人的!”
冤枉啊!韩谷岳的话令韩勇欲哭无泪,是谁啊,一进门就亲亲热热地打招呼,旁人根本插不了嘴好不好?
心里这般想着,但他嘴上却是一点也不含糊,亲热地冲崔长河道:“大伯好,我是韩勇。您叫我阿勇就好。”
“好好,阿勇啊,”崔长河从善如流,对这个看上去活泼的少年很有好感,和蔼地道:“你也记挂庆和吧?那就去看一看他。”
说着,他又吩咐崔庆林道:“大郎,你领着阿勇弟弟去。”
崔庆林应道:“好的,爹。”
屋里一下子少了两个人,这让仍然留着的崔庆森觉着有点坐不住了。爹和韩叔说话,没我什么事啊,早知道,刚才就别出来了!
好在他不是那种闷着不会说的人,趁着两位长辈喝茶的间歇,赶忙说道:“爹,你和韩叔聊着,我也去看看三弟。”
崔长河便笑着对韩谷岳道:“我记性也不好,把二郎落下了!”
正如韩谷岳之前所说,他和崔长河一见如故,这次再见面,两人聊得非常开心。
期间,徐书怡出来给两人添了三回茶,到第四回时,她向韩谷岳提出了邀请:“你们父子在我家用午饭吧。”
韩谷岳怔了一会儿,问道:“嫂子,莫不是已到了午饭点儿?”
见徐书怡点头,他显得很不好意思,起身道:“我竟不知这般迟了。大哥,嫂子,用饭就不必了。庆和住哪个房间,我去瞧上一瞧。”
接着,他似是想起了什么,从袖口里摸出一个蓝色布袋子,说道:“这是我给庆和的药钱,你们收好。对了,我家住在柳庄,你们到时一定来我家做客啊!”
崔长河不想再收钱,可又推辞不过,无奈收下了。转过身,他便朝徐书怡使了个眼色。
不得不说,徐书怡和他,做夫妻时间越久,这心灵就越相通。
徐书怡回到房间,赶紧备下了压岁钱。
韩谷岳看着崔长河递过来的一大串用红线连起来的铜钱,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虽说开头不大好,但结果却一点不差。崔大哥这一家,值得深交。
“大哥,我现在人在金家,金家老大金建军是我大姐夫。以后你若有事,也可以直接找我姐夫。”
金建军?这个消息于崔长河而言,不啻是意外之喜。崔长河兴奋地道:“韩老弟你怎么不早说?我和金大哥是多年的交情了。怎么,他没告诉你?”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记起来了!”韩谷岳拍抚掌笑道:“怪不得我说起你时,大姐夫的表情似乎有点不对劲,原来你们居然这么熟!”
崔长河哈哈大笑:“韩老弟,以后你在这上河村,又多出一户可以走动的人家喽!”
韩谷岳连连点头:“说的是,说的是。大哥,跟你说好了,以后定要来柳庄一聚。”
两人相聚短短半日,生出的却是长长的友谊之情。自此以后,世间又多了一对诚挚的朋友,真好啊!
第58章扑灭
下午的时候,崔兰花的其中一个手帕交来找她。
“兰花,明日看花灯一起去吗?”
“一起?”崔兰花为难地摸摸耳垂道:“媛媛,明日我和家里人一起去呢。”
“那有什么关系?我家里人也去啊!他们看他们的,我们看我们的。”
“不是。。。。。。”崔兰花不知怎么说才好:“除了看花灯,我们明日还有别的事。要不。。。。。。要不你去问问巧巧。”
王思媛失望地道:“这样啊。。。。。。不瞒你说,我已经去问过巧巧了,她今年似乎另有约了。兰花,真的不行吗?不是先看花灯再办事吗?”
崔兰花不忍地拒绝好友道:“我娘说了,叫我跟着她,所以。。。。。。不好意思。”
王思媛沉默了会,脸上突地露出一个略带羞涩的表情,两手绞着衣服道:“兰花,你三哥。。。。。。去不去?”
崔兰花摇头道:“三哥不去,他前阵子伤了腿,不能去。”
“呀!什么时候的事?”王思媛惊呼道:“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没告诉我?”
崔兰花对好友的话很是奇怪:“这事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了!”王思媛飞快地答道。可随即她就看到了崔兰花显得更加迷惑的神色,她脑筋一转,意识到了问题,赶紧补救道:“明日人来人往的,肯定要有男孩子跟着。你知道的,我只有一个弟弟,他才八岁,总不能叫他护着我吧。”
崔兰花依旧不解,说道:“你不是和家里人一起去吗?有王叔在,一样的。”
王思媛嘟起嘴巴道:“有大人在,怎能玩得尽兴!”
崔兰花词穷了,半响才道:“那你要怎么办?我三哥的腿受了伤,没办法。”
王思媛咬着嘴唇道:“我知道了,以后还会有机会的吧。对了,庆和哥住在哪个房间,我看看他去。”
崔兰花觉得今日好像特别的怪,几次都有点不晓得如何接话。像现在好友的这一句,又让她犯了愁。
“媛媛,谢谢你了,我三哥那。。。。。。真不用你特意去看望。”
王思媛翻了个白眼:“兰花,我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能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吗?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情分,我得去。”
“呃。。。。。。”
这个时候,王思媛已站了起来。
崔兰花一看,明白好友定是下了决心,便跟着站起来道:“好吧,我和你一块去。”
到了崔庆和的房门口,两人恰巧遇上刚从里面出来的徐书怡。
徐书怡问她们道:“你们俩个干吗?”
在长辈面前,王思媛顿时变得有些扭捏,小声说道:“桂婶,我听兰花说。。。。。。庆和哥受伤了,我想看看他。”
徐书怡一听,眼里快速闪过一抹不赞同,嘴上客气地道:“媛媛,谢谢你了。只是上次大夫来说了,庆和需要好好休养,平时少打扰他为妙。说起来,他受伤的事情,除了家里人,我们还没告诉过别人呢,也是担心大家都来上门探望,反倒让他不能休息。”
“媛媛,你的心意我知道了。回头我就告诉庆和,行吗?”
王思媛不死心地道:“桂婶,就连看一眼都不行吗?我不会打扰到他的。”
徐书怡内心摇了摇头,这孩子怎么就听不出我话里的意思呢?之所以拒绝,为的就是两个孩子好。他们一个十六,一个十四,这年纪太敏感了。万一不小心传出什么话来,男孩子还好些,女孩子的名声可是很会受影响的。
今天这种情况,如果崔王两家儿女在议亲,哪怕只是有意向,她或许也会放人进去看上一眼,但现在嘛,她不知道王家怎么想,反正崔家这边从来没有过此类的念头,所以小姑娘的一点子心思她怕是不能成全了。
涉及到感情问题,徐书怡觉得还是趁早说清楚来得好,毕竟长痛不如短痛。
“媛媛,你们年纪大了,不好像小时候那般了。你。。。。。。懂我的意思吗?”
王思媛浑身一震,苍白着脸色道:“桂婶,您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徐书怡上去握住她的手,语气很温和地道:“你是聪明的孩子,我很喜欢你。以后多来找兰花玩,姑娘家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崔兰花听着母亲和好友之间的对话,忽然心中就闪过一丝明悟。原来媛媛她。。。。。。怪不得,怪不得!
等好友一走,崔兰花疑惑地问道:“娘,媛媛是个挺好相处的姑娘,您和爹。。。。。。没有考虑过她吗?”
徐书怡细细解释道:“娘前面跟你说过了,两家做亲,考虑的东西可没那么简单。我承认,媛媛是个不错的姑娘。若你三哥不举业,两家算得上门当户对,说不准媛媛就是个好人选。可是你三哥念书十年,若为她安排一个大字不识的姑娘,你说他的心里能乐意?虽说婚姻大事,父母之言,但该考虑的,我和你爹一定要考虑,总想着你们以后都和和美美才是。”
“娘,做您的孩子真好。”崔兰花感慨的出声道。
徐书怡欣慰地笑了:“有你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也是父母的福气啊!”
崔兰花搂住了徐书怡的一只胳膊,说道:“娘,我能不能不嫁,一直陪着您和爹?”
徐书怡哑然失笑:“哪有一辈子不嫁人的?再说了,等娘和你爹都去了,只留下你一个人,岂不是让我们走得不安心?”
崔兰花撒娇道:“我不是舍不得你们吗?你们是这世上对我最好的人了。”
徐书怡轻笑道:“以后等你成了亲,有了自己的孩子,想法就不一样喽。”
崔兰花道:“才不会的。”
徐书怡拍了拍她的手,眼里满满都是温暖的笑意。
第59章定下
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永和镇上三条主要的街道上挂满了灯笼,火树银花,光彩夺目。
月亮尚未升到树梢,许多看灯的人就出现在了大街上,他们或结伴,或独行,脸上一律带着欢喜的笑容。
四明楼的房屋四角飞檐上挂上了走马灯,大门左右两边各挂着几串长长的红灯笼,里面灯火通明,喜气洋洋。
仍旧是在上次的那个雅间,宋半夏笑着为徐书怡母女介绍袁氏:“月桂姨,这位是我的大堂嫂。”
徐书怡抬眼看去,见起身的妇人长得秀气白净,眉眼柔和,心下便有了几分安定,这样的长相,多半不是难相处之人。
“你好……”徐书怡顿了顿,她有点搞不清楚应该如何称呼对方。宋半夏叫自己姨,那岂不是说自己的辈分是这里最大的?唉呀,这可怎么称呼才好?
她还在想着,那边袁氏已经热情地跟她打起了招呼:“你是崔家姐姐吧,真没想到你竟这么年轻。”
被夸年轻,徐书怡自然欣喜非常,嘴上则谦虚地道:“哪里,哪里,我看你比我年轻多了。”
她这句话倒不全是恭维,袁氏和她一样,皮肤比较白皙,脸又圆圆的,皮肤看上去显得相当饱满,确实也年轻。
袁氏同样高兴,笑道:“快坐,快坐。”
徐书怡朝跟在后面的崔兰花打了个眼色。
崔兰花上前,微微屈了屈膝,轻声道:“见过婶婶。”
袁氏实际早就注意到崔兰花了,只是之前小姑娘低着头,半个身子又被挡住了,她没有看得太过清楚。
现下,崔兰花往前一走,整个人便暴露在了亮如白昼的灯光之下,这下袁氏总算能看清楚了。
好在袁氏深知姑娘家面皮薄,因而目光只在人身上停顿了一下,随即笑着赞道:“崔家姐姐,你这姑娘长得真秀气,一看就知道是个好性子的孩子。”
徐书怡客气了一句,和崔兰花一起坐了下来。
为了此次的会面,徐书怡帮着崔兰花精心打扮了一番,上衣特意挑了比较素净的颜色,是一件新做的淡蓝印花交领长袄,下面搭配一条白色绣梅花折枝的马面裙。
还别说,这套衣服一上身,崔兰花整个人的气质便提升了一截。以她的长相,素净的衣服本就比较衬她,淡蓝色则令她显得更加温婉了一些。
袁氏对崔兰花的第一印象比较好,她喜欢的就是这种干干净净的小姑娘。
因此,在坐下后不久,她伸手从发上拔下了一支荔枝金簪,说道:“这孩子我是越看越喜欢,不如送你一支簪子做见面礼吧。”
崔兰花惊了惊,不知所措地去看徐书怡。
徐书怡是知道规矩的,笑着对袁氏道:“多谢秦家妹妹。”
一听这话,袁氏心中一喜,站起来为崔兰花插上了簪子。
大越国的习俗,男女双方相亲时,如果男方的母亲看中了女方,她会用“插钗子”的方式来进行表示。
所以在看到袁氏这么快就表明态度后,徐书怡不舍女儿的同时,心中也不可抑止地产生了一股自豪。自家女儿,果然是不错的吧。瞧瞧,未来婆婆不是也比较满意吗?呵呵,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从一开始的不大情愿,到现在的欢喜,徐书怡的心情也是经历了较大的转变。如果说之前她还有一些忐忑不安,待看到袁氏的那一瞬间,她的心终于有了踏实的感觉。
徐书怡不由自主地看向身边的宋半夏,眼里流露的是深深的感激。
宋半夏眼角含笑道:“我说什么来着?你们两家结亲啊,那是最好不过了。你们等等,我去叫我那大侄儿。”
不多时,秦雨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了房间里。
面对着一桌的女眷,特别其中一位还是未来媳妇人选的情况下,秦雨只觉整张脸犹如火烧了一般滚烫,目不斜视地见礼道:“给诸位长辈请安。”
袁氏温和地说道:“过来坐吧。”
秦雨找了个离崔兰花最远的位子,双手捧着茶杯,开始一口一口喝起茶来。按照他的喝法,自然一杯茶很快就见了底,可他像是完全没有发觉似的,依然将脸埋于茶杯之中。
只不过茶杯很小,而他的脸又比较大,因而看上去颇有几分滑稽。
宋半夏头一个没忍住,“嗤”笑了出来。
尽管一声笑之后,她便硬生生憋住了接下来的笑,但耳聪目明的两个少年人早就听见也看见了。
气氛正有点尴尬着,忽然外面传来“嘭嘭嘭”的声音。
宋半夏走到窗边道:“快看,是烟花!外边放烟花了,真好看!”
徐书怡听得蠢蠢欲动,跟着站了起来。古代的烟花,她很有兴趣。
“兰花,瞧瞧烟花去。”
这时,坐在母女俩对面的袁氏忽地笑了,说道:“让两个孩子出去看烟花吧,他们年轻人真是爱热闹的时候,把他们拘在这里,着实为难他们了。”
元宵节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日,说它特殊,是因为在大越国,这个节日其实就相当于男女晚上的相亲节。
大越国注重礼法,男女婚姻讲究的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就使得很多男女在婚前根本没有见到过对方。
但在元宵节这一天,这种情形却是有了一点改变,最起码在这一天,少男少女们可以出现在街头,借着赏灯的名义,找寻找寻心仪的对象。
如果相互心仪,那自然最好不过。男方可以请一位媒人上女方家一趟,两家结亲成功的话,那就不是盲婚哑嫁。
当然了,也有像徐书怡和袁氏这样的,两家之间先相个亲。不过多数情况下,男方的母亲是不会亲自出面的,最多派个亲近一点的女眷代替她来相上一相。
崔秦两家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宋半夏既是媒人又是男方这边的亲戚,袁氏这才亲自来了。
没想到来了后,倒是给了袁氏不小的惊喜。对于宋半夏这位妯娌的办事能力,她表示相当的满意。
早前,宋半夏掏着心窝子这样跟她说:“嫂子,你既然拜托我给侄儿看亲,那我就做主了。你和大哥都是和气人,侄儿呢,随了你们的性子,所以我想啊,你们要的也一定是脾气温柔,能踏实过日子的姑娘家。正好,我认识一户人家,打交道很多年了,两夫妻的脾性我摸得清清楚楚。”
“说起他们,嫂子,你记不记得我一年年送过来的那些吃食?其实都是他们送来的。还有那些小孩子的鞋和衣物,虽说我也能做,可你也看到过的,月桂姨做得有多用心。衡儿他们就最喜欢穿月桂姨送来的鞋子,说舒服不硌脚。这份心意,你说能不让我记着吗?”
“他们夫妻俩,膝下有一个小女儿,只比侄儿小了两岁。都说女儿像娘,真是一点不错,这脾性,这绣活,这长相……真是个很好的姑娘。”
袁氏同宋半夏交往有五六年了,知道她不会胡乱夸大,当时心中便生了结亲的意愿。
眼下,姑娘家钗子一收,袁氏的心终于落定了。
嗯,既然定下来了,让两个孩子多处处也无事。袁氏一思忖,方才有了上面的那番提议。
徐书怡的心思和她差不多,听罢点头道:“秦家妹妹说的是,让两个孩子出去耍会儿,等下再来。”
将两位主要的长辈都提议他们出去,秦雨遂说道:“几位长辈且坐坐,我和崔妹妹去去便回。”
原本下巴快要抵到衣襟上的崔兰花,闻言惊讶地抬起了头。巧的是,她的视线和秦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