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徐氏-可可宝-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嫁从夫。。。。。。若是今儿你的话传了出去,叫我今后怎么做人?就连我家兰花今后的名声也。。。。。。亲家,你倒是跟我好好说说,你是哪儿听来的这种话?”
刘氏被徐书怡的话说得面色一白,糟糕,自己说错话了!她赶紧补救道:“亲家母,我随口乱说的,你别放到心里去。我只是替力儿着急,我。。。。。。”
“亲家,我以后可不想听到这样的话了。”徐书怡此时已失了耐性,站起来道:“我去看看厨房的饭做好了没,亲家就留在这里陪陪孩子吧。”
第15章生隙
因这个小小的插曲,徐书怡后面愣是没给刘氏再次开口的机会。
一吃完饭,徐书怡便道:“亲家难得来一趟,多和二郎媳妇说说话。我们旁的人就不打扰你们了。”
然后又对崔兰花道:“兰花,娘今儿领了荷包回来做,锦绣阁那边催得急,等会儿我们就抓紧时间做。”
刘氏闻言,眼里划过了一丝失望。
等母女俩个坐一起时,刘氏面色黯淡地道:“妮儿,娘前面说错话了,你婆婆她怕是生我的气了。”
方氏心里“咯噔”一下,忙问道:“怎么回事?”
刘氏隐约意识到自己给女儿添了麻烦,心虚地说道:“不是你说家里由你婆婆说了算吗?可我一提你弟弟的事,你婆婆却说做不了主。。。。。。我一生气就。。。。。。就。。。。。。”
“就怎么了?”方氏提着心问道。
“我就把你告诉我的话说了出来,那个。。。。。。”刘氏不敢低头看女儿的眼睛。
“什么?”方氏惊得跳了起来:“娘,你怎么。。。。。。怎么能。。。。。。”终归是自己的母亲,方氏没有把指责的话说出口,但脸色难看是一定的了。
见女儿此刻面孔通红似要落泪,刘氏也跟着难受起来,说道:“妮儿,娘。。。。。。不是故意的。说不定。。。。。。。说不定你婆婆不会想到你身上去呢。”
“娘你不知道,我婆婆那人精明着呢。”方氏苦笑道:“娘一走,婆婆肯定要收拾我的。”
刘氏心疼地望着女儿,脑中忽然灵光一闪,说道:“要不我去同你婆婆说,就说这些话是从你大嫂那儿听来的,你看怎么样?”
方氏摇头道:“不行。若在从前,娘的这番打算定是有用,可如今嘛。。。。。。婆婆不知怎的,待大哥一家好了许多,倒是我和芬儿他爹。。。。。。唉!不说也罢!”
“怎么?”刘氏被勾起了好奇心,问道:“难道是你婆婆脑子糊涂了?自个儿的亲骨肉不亲近,反倒看上前头婆娘留下的孩子了?”
说起这些日子婆婆的突变,方氏是满腹牢骚,但偏又不能在丈夫跟前说,现下自己的母亲来了,她顿感找到了可以一吐苦水之人。
“可不是吗?不是我埋怨婆婆,她近些日子做的事情也太离谱了。先是教大嫂刺绣,后又带着玉梅识字。。。。。。娘你说,我婆婆奇不奇怪?便是想搏个好听的名声,也不至于这样吧。”
刘氏听罢,不屑地撇嘴道:“你婆婆的名声。。。。。。啧啧,不是我说,能好到哪里去?她也真是笨,崔庆林又不是从她肚子里蹦出来的,何必呢?”
方氏很是赞同母亲的话,凑近去压低声音道:“我怀疑我婆婆是中了邪了,不然哪会变得这么快?”
刘氏心头一震,问道:“你和女婿也说过了?”
方氏点头道:“说了,还被他教训了呢。”
刘氏不满道:“女婿怎么回事?你一心为他打算,他倒好,还怪起你来了。你不说我还忘了,娘做姑娘的时候,村子里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当年,老张家有一位姑娘,也不知怎么回事,生了一场大病醒来后,那性子就跟从前完全不一样了。后来啊,那家人请了贾神婆来,贾神婆说啊,那姑娘沾染了不干不净的东西。你听听,是不是同你婆婆的情况差不多?”
“真的吗?”方氏听得有点害怕了,拉着母亲的手道:“娘,要是我婆婆也是那样。。。。。。”
母女俩不知道的是,门口这会儿正站着一个人。这个人越听脸涨得越红,到了后面,他青筋暴起,显然已是极度愤怒。随后,“啪”地一声,他手上一支木簪断了开来。
顾不得手掌上冒出来的鲜血,崔庆森看了眼半关的房门,转身恨恨离去。
眼看着日头渐渐西沉,刘氏站起来道:“天色不早了,娘还要赶回去呢。”
方氏眼里露出了不舍:“娘,您今后多来看看我啊!”
“娘知道。”刘氏爱怜地道:“娘只生了你和你弟弟,你们俩个啊,我一样疼。”
方氏面上绽放出一个笑容来:“娘你先等会儿,我去叫婆婆。”
她走到外面,刚刚迈了几步,脚下忽地踩到一样东西,低头一看,却是一根断裂了的木簪。咦,这儿怎么会有木簪,而且还是断掉了的?
跟着后面出来的刘氏疑惑地看着女儿的背影,问道:“妮儿,怎么了?”
“娘,你看看这个。”方氏摊开手,将木簪露了出来。
“啊呀,这么好看的簪子,怎么就断了?”刘氏惊呼道:“太可惜了!”
看着木簪,方氏隐隐的生出一丝说不清的担忧。
“娘,婆婆今日去了镇上,你说这根簪子会不会是她买来的?”
刘氏笑道:“怎么会。。。。。。”但她的话才开了个头,脸上的笑容又突然一下子僵住了,怔怔地看着女儿道:“你是说。。。。。。你是说你婆婆有可能听到我们说的话了?”
方氏白着脸道:“现在还不知道,我去叫婆婆出来。”
说着,她来到了崔兰花那间屋,朝里面喊道:“婆婆,我娘要走了。”
徐书怡放下手中的绣活,拉开门走了出来,直接对站在院子里的刘氏道:“亲家要走了,家里还有些鸡蛋,走的时候就带去吧。”
母女俩个听徐书怡这么一说,心顿时放了下来。
刘氏说道:“亲家母客气了。”
徐书怡笑了笑,也不多说,转身去了厨房。
“妮儿,你就是爱瞎想,把我吓得哟。。。。。。”刘氏走过去轻声道。
方氏的心却仍旧没轻松起来,一双秀眉微微拧起,不是婆婆,那会是谁呢?总不会是什么人往家里投簪子吧。也怪自己粗心大意,光顾着和娘说话了,门也没关紧。和娘说的话要是被大房一家子听去了倒也没什么,但要是被家里别的人听去了呢?
第16章衣架
徐书怡觉得崔庆森夫妻突然变得有些奇怪,好像两个人一下子就沉默了许多。
她不知道夫妻俩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她觉得,有事情就要尽早说开来,也省的拖下去成为真正的麻烦。
晚饭过后,她把崔庆森叫到一边道:“那根木簪给你媳妇了吧?她可喜欢?若是不喜欢,娘这里还有一根没戴过的,你带去让你媳妇瞧一瞧。”
耳听得母亲诚挚的话语,崔庆森心里越加不好受,喑哑着声音道:“那根木簪。。。。。。芬儿娘很喜欢,谢谢娘。”
徐书怡沉默了会,问道:“二郎,娘看着你今日好像不大对。是不是和你媳妇吵架了?别怪娘多心,你前面可是一个眼神都没落到你媳妇身上。以你们两夫妻的感情,这事。。。。。。”
“娘,没什么。”崔庆森不想自己母亲担心,故作没事人似的笑道:“我这么大个人了,难道还会不知道?不过是下午干活累了。”
徐书怡不是看不出崔庆森的心思,但既然他都这么说了,她也不会执意要求个答案。点了点头,她说道:“那你好好休息,娘不打扰你了。”
“嗳,娘你也早点歇息。”崔庆森笑着应下了,可是当他转过身去的时候,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芬儿她娘,他们崔家一家是不是对她太好了?有哪家儿媳妇在背后这样说婆婆的?亏得娘没听到,若叫娘听了,岂不是得伤心死?
这天晚上,崔庆森虽然和方氏睡在一张床上,可他一直背对着方氏,并不愿意搭理她。而方氏呢,本就不是傻子,丈夫的突然冷淡立时让她想起了那根断掉的木簪,心中原本的那点子猜测到了这时候终于得到了证实。
她有心跟丈夫做解释,无奈崔庆森根本不给她开口的机会,一进屋便说道:“我累了,有什么事明儿再说吧。”
嫁进来一年多了,方氏第一次感受到了丈夫对她的冷漠。她看着丈夫宽阔的后背,委屈的眼泪不断地从两颊滑落。
崔庆森不是没有听见后背传来的抽泣声,他咬着牙,使出全身力气控制住想要伸手去抱女人的冲动;最后实在忍不住地闷声说道:“快睡吧,明日我还要早起。”
对面的东厢房里,崔庆林夫妻俩亲亲热热地搂在一处说话。
“娘真好,还给我买了这么漂亮的一支簪子。”
“呵呵,你喜欢就好。本来我想给你买的,但娘说她来买。娘还很细心,给咱家玉梅买了红头绳呢。”
“玉梅很是开心,娘比我想得周到。唉!玉梅五岁了,我都没为她买过什么好东西,好在孩子乖巧懂事,从没开口问咱们要过。”
“玉梅这孩子像你,以后也是一位贤妻良母。”
被自个儿的丈夫夸奖,陈氏的脸当即红了,口中道:“不说了,咱们早点歇了吧。”
崔庆林摸摸她的肚子,愁眉苦脸地道:“孩子啊,你快点出来吧,不然你爹都要憋坏了。”
陈氏瞪了他一眼,娇羞地道:“你说什么呢?也不怕污了孩子的耳朵!”
崔庆林搂紧她道:“好好好,我不说,不说了。”
太阳慢慢地露出云层,开启了新的一天。
徐书怡拿起一个馒头递到崔长河手上,随后把思考了一整个晚上的话说了出来:“他爹,你和大郎今日先别急着出去,我这里有件事情要同你们说。”
“啥事?”崔长河好奇地问道。
崔庆林也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徐书怡。
徐书怡低头喝了一口粥,说道:“昨日我在锦绣阁看那些绣品时,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我也不多说,你们俩先看看这个。”说罢,她从袖口里掏出来了一张纸。
崔长河接过纸看了一会儿,问道:“这画的什么?”
徐书怡笑道:“我管画上的东西叫衣架。”
“衣架?”崔长河低头又看了会儿,然后将纸递给了崔庆林:“你看看,觉得怎么样?”
崔庆林眯起眼看了看,抬头道:“娘说这叫衣架,难不成就是用来挂衣服的?”
徐书怡笑盈盈地点了点头:“不错。平时我们把衣服叠在一起放在箱子里,再次拿出来穿时,衣服难免会皱掉,所以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用个东西把衣服挂起来。如此一来,起皱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崔庆林听后,目露崇拜地道:“娘是看了锦绣阁墙上挂着的衣物才想到的吧?娘你真是聪明。”
“呵呵。”徐书怡干笑两声,聪明一词用在自己身上,好像不大合适吧。
然后便听崔长河附和的话在她耳边响起:“大郎说的不错,你娘就是聪明。”
徐书怡只觉的脸孔发烫,讪讪地接话道:“你们俩能不能做出来?”
“怎么不能?”崔长河快速说道:“这东西容易得很。”
徐书怡眼睛弯了起来,说道:“那行,你们先做着。不过我要提醒你们,衣架的事可别泄露出去,我下个月要去县城探望红莲姐姐,到时候带着衣架过去。”
“你的意思是。。。。。。”想明白的崔长河,双眼猛地爆发出一阵喜悦地光彩:“把衣架献给宋家?对对对,他娘,你脑子动得真快!要是宋家觉得衣架好,到时一定忘不了咱家人!”
徐书怡诧异地看了崔长河一眼,心说,这个男人也不笨嘛,竟然马上就想到了她的用意。
“他爹,还有二郎,我跟你们说,正因为衣架简单好做,一旦泄露出去,别人肯定能马上做出来。那样的话,献给宋家便毫无意义了。所以你们。。。。。。”
“他娘,放心,这事除了我和大郎,定不让别人知晓了去。”崔长河说着将图纸收了起来,面上闪过一抹坚定。
徐书怡点点头,提醒道:“衣架可以用木头做,也可以用竹子做。他爹,等衣架做好了,你就和我一道去县城。”
第17章探望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清江宛如一条闪闪发光的金带。微风拂过,江面偶尔波动几下,那些金点点便跳动雀跃,看上去真是美极了。
一艘艘小小的船悠然地飘荡在平静的江面上,船头站立着一个个观赏美景的船客。徐书怡便是其中之一,她一边呼吸着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一边领略着清江风光。
“清江真的是很美,你看那些小岛,还有水鸟。。。。。。”
站在她身旁的崔长河点头道:“清江可是很出名的,听说很多外地人来了咱们县,都会来清江这边看一看呢。”
许是风景怡人的缘故,徐书怡并没有觉得旅途漫长。
不知不觉间,他们坐的船便靠了岸。
踏上码头,徐书怡当先说道:“我们先去找红莲姐姐。”
崔长河当然不会有意见,拎着包裹在后面“嗯”了一声。
玉慈县虽不大,但很是繁华。一路过去,徐书怡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店铺,也看到了不少大户人家夫人和小姐的身影,她们大大方方地漫步在街上。和她们擦肩而过的时候,徐书怡还闻到了她们身上散发出的脂粉芳香。
按着记忆中的路线,徐书怡带着崔长河拐入了一条长长的胡同。
这条胡同名为雨花胡同,两人来到了一处房舍跟前,徐书怡用手叩环敲门。
没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探出来一个脑袋,见是徐书怡,她忙把门打开,嘴里说道:“哎呀,是您呢。快进来,快进来。”
徐书怡微笑着抬脚进去,一脸的亲切:“你家夫人最近身体如何?”
身穿浅绿色比甲的小丫头回道:“夫人身体还好,你们先在厅里坐坐。我去叫夫人。”
夫妻俩刚坐下,便有一个老妈子端着两杯茶上来。
徐书怡接了茶,刚想低头喝上一口,便听外面脚步匆匆,余红莲捏着帕子走了进来。
“月桂,你可算是来了!你自己数数日子,有多久没来看我了?”
徐书怡站起身笑道:“红莲姐,我其实老早想来看你了。听半夏说你前阵子身体不舒服,如今怎么样了?”
“大夫说了,是天气的缘故,养一养就没事了。”余红莲同样笑道:“难为你有心,一直惦记着我。”
寒暄了一阵,徐书怡指着桌上的包裹道:“不瞒姐姐,此番我进城,一是来探望探望您,二来嘛,我们新做了一样物事,拿过来让你瞧瞧。”
哦?余红莲露出了好奇的神色,看着徐书怡将包裹打了开来。
包裹最上面放了两双鞋子,徐书怡说道:“我这次来,还是给姐姐姐夫带了两双鞋。另外,还给小海做了身衣裳。”
余红莲一双眼睛弯成了月牙状,说道:“你啊,就是太客气。人来了就好了啊,干嘛每次带东西?”
“又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姐姐何必跟我客气?”徐书怡笑了笑:“再说了,姐姐一家平时对我们的照顾难道还少了?我还打算着,下个月等地里的芋头熟了,再给姐姐稍过来呢。”
“那我先道声谢了。”余红莲脸上的笑容止不住:“你来得巧,昨儿正泽媳妇娘家送来了三个香抛,走的时候你带一个去尝尝味道。”
徐书怡点点头,把放在最底下的衣架拿了出来:“姐姐看看这个。”
余红莲疑惑地接过衣架一看,问道:“这东西。。。。。。是挂衣物帕子的?”
“是的,姐姐好眼力。”徐书怡夸了一句后道:“你看这衣架能不能用到店里?”
余红莲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你等着,我让人去把你姐夫叫回来。”
说真的,徐书怡等的就是这句话。她虽然在家里人面前再三肯定了衣架的用途,但她其实心里也很没底,保不齐这种小东西,宋家人压根没兴趣呢。余红莲的丈夫算是宋家家主的一个心腹,管着宋家最赚钱的绸缎铺子,若是衣架能得到他的肯定,那之前的那番打算才有可能成。
想到这里,徐书怡面露感激:“姐姐,麻烦你和姐夫了。”
余红莲却摇摇头道:“咱们姐妹一场,别说见外的话了。”
过了一刻钟的样子,宋又千出现了。
余红莲迎上去,低语道:“是月桂妹妹来了,她带了个东西让你瞧一瞧。”
宋又千是知道自个儿妻子的,若不是大事,她轻易不会派人去铺子里叫他。因而在听见妻子后面半句时,他眉一挑,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客厅里,徐书怡夫妻拘谨地站着,对宋又千问了声好。
宋又千客气地点了点头,说道:“坐。”两眼早已放到了八仙桌上。
徐书怡识趣地说道:“姐夫,这桌上的是我们夫妻做出来的东西,名曰衣架,是专门用来挂衣物的。早就打算要来探望姐姐的,顺便就把衣架带过来了,想让您看看,不知这东西。。。。。。”
话虽没说完,里头的意思宋又千却是懂的。
事实上,在看到桌上的东西时,宋又千就搞明白了它们的用途。也正因为如此,他收起了先前对徐书怡夫妻的轻视之心。
宋又千指着衣架询问道:“你们之前做了多少?”
徐书怡回道:“就做了两个,因想着衣架容易做,怕泄露出去。。。。。。姐夫知道的,我们家供着一个孩子读书,明年他要下场,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这才。。。。。。这才。。。。。。”说到后来,她已是满脸的尴尬之色。
宋又千似是没看出她表情的不自然,和气地说道:“你们夫妻俩在这里吃了午饭回去。我呢,回宋府一趟。若家主看重了,必少不了你们的好。”
徐书起起身行了个礼,语带恳切地道:“烦劳姐夫您了。”
宋又千捻须笑道:“既然叫我一声姐夫,那么就别那么见外了。红莲啊,你好好招呼着,我去去就来。”他有预感,家主一定会对衣架感兴趣的。
大约末时,徐书怡夫妻走出了宋家的大门。
怀揣着三十两银子,夫妻俩个很是开心。
“他娘,真没想到啊。。。。。。”
“嗯,有了这些银子,我们先去街上逛一逛,给孩子们买点东西回去。对了,回去后我们家里添头牛吧,毕竟那么多的地,你太辛苦了。”
“好好,听你的。”
第18章借钱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去了几天。
徐书怡正在教陈氏刺绣,外边突然传来一道响亮的女音:“大姐在家吗?”
这个声音有点熟悉,徐书怡边想着边起了身,走到院子里说道:“谁啊?”
来人一见徐书怡,立即笑出了声:“哎哟哟,是我啊,大姐。”
徐书怡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对方一会,眉心微微蹙了蹙,应道:“是鹏飞媳妇啊,今儿怎么上家里来了?我娘身体还好吗?”
荣氏其实知道这位大姑姐对她不待见,但是没办法啊,几个亲戚当中,也就大姑姐能帮他们家一把了,所以她唯有厚着脸皮上了门。
即使有再多的不喜欢,徐书怡也只能把人客客气气地领进屋,最后还奉上了一杯糖水。
荣氏一口气喝光了糖水,用袖口擦着嘴巴道:“大姐家的日子可真好,用白糖水招待客人,啧啧。。。。。。”
难道用糖水招待你还招待错了?徐书怡有点懊恼,早知道,端碗白开水来就好了。
她深吸了一口气,耐着性子问道:“是不是我娘生病了?”
“没,娘的身子好着呢。”荣氏挪了挪屁股,陪笑道:“大姐,你们村的里正来说过了没?再过几天,服劳役的日子又要到了。我们当家的身体。。。。。。你是知道的。。。。。。”
在听到“劳役”两个字的时候,徐书怡的心思便没放到荣氏接下去说的话当中了。劳役,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按照大越国律法的规定,凡年满十六周岁者视作成丁,而成丁必须服丁役。服役一年两次,每次约一个月。
谁都知道徭役的辛苦,虽官府也颁布了可以让人代服徭役的政策,但其中要求的钱财着实让很多农户人家望而却步。你不去可以,交上二两银子。一次二两,一年就是四两。一般农户人家,一年收入都没有几两,哪还花得起钱请人代服徭役呢?
徐书怡随后想到了卖衣架赚来的三十两银子,遂放宽了心思。
“大姐,大姐?”荣氏喊了两声,大姑姐不吭声算是怎么回事?她还指望着从她这里借点钱回去呢。
“嗯?”徐书怡回过神,淡声道:“你有什么事,直接说好了。”
荣氏一脸讪讪地:“我这次来是想跟大姐你借点钱,把今年劳役的事扛过去。”
借钱?徐书怡看了看容氏身上黛绿色的长背心,料子瞧着像是不错的样子,勾起嘴角道:“你打算借多少?”
荣氏听了,双眼大亮,以为有戏了,忙说道:“不多,不多,借个二两就够了。”
徐书怡气得笑了:“我倒不知你眼界竟如此高了。二两银子都不放在眼里,呵呵。”
荣氏一下愣住了,大姑姐什么意思,难不成是在讽刺我?
“大姐,你误会了,我怎么会不把银子看在眼里?这不是交了二两银子就不用去服劳役了吗?”荣氏急忙解释着。
徐书怡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既然你知道二两银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