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莲隽兮风(二小)-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现在,明明姐姐从来没离开过家乡,也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人那么小,却不怕陌生的环境,一下子就摸透了主要几点,吃的地方在哪儿,冲凉房在哪儿,住的地方在哪儿,不仅把地方记牢了,还不忘把两个小的照顾的好好的。
“阿屏,吃完了吗?”沉浸在回忆中的吴隽兮被大姐的喊声惊醒了,也许是人小吧,大姐到没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嗯,我吃饱了。”吴隽兮赶紧回答,还不忘把吃的光光的碗推到大姐面前,以示没有浪费粮食。以前家里受穷,一点粮食都不敢浪费,总是把自己碗里的食物吃的干干净净的。这种习惯,就是20年后,一家人也保持着这种作风。
“你看着阿妹,我去洗碗,等下去阿爸阿妈那里。” “嗯,知道了。”
帮着收拾碗筷后,看着大姐拿着碗出去后,眼睛扫射了一下房间,在置物台上看到了一卷纸巾,过去,拉了两小格,一小格自己擦了嘴巴,另一小格帮着小妹擦了下。看着小妹乖巧的样子,不哭不闹,就是你往哪儿走,眼神跟着到哪儿,像是怕你突然不在视线范围内。也是,到了陌生的环境,小孩一般情况下都是看着熟悉的人才比较有安全感。
4
4、第四章 一家现状 。。。
姐妹三人手牵手的走到王妈妈工作的便利店。爸爸王达在和福制衣厂后勤那里担任采购一职,专门管理采购大厨房柴米油盐之类的的日常用品,及食堂的所有相关事务。别说,那时的和福制衣厂是H市最大最好的厂房,能坐上采购这个位置,还是因为二舅是这个厂的合伙人。王妈妈没什么文化,于是舅舅就让王妈妈在这个厂区住宿部那里开了个便利店。
2012年的王爸爸,人不高172厘米,瘦削的很,快60的年龄了,体重就从来没超过120斤。人好胜没什么能力,易听信别人,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没啥上进心,愣是被王妈妈说了几十年都没变过。到下岗后,被堂姐夫妇忽悠着开了个小型制衣厂,被人卷款潜逃了,惹了一身债;又被程俊东叔叔忽悠了开了个青梅种植果场,几年就没见过有利润挣。总结一点就是王爸爸好骗爱逞能识人不清说不通,后来老了就喜欢到处跟人吹侃牛皮,喝酒,喝醉之后就喜欢唠唠叨叨说自己年轻时怎么样怎么样,好在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得。
王妈妈,155左右的身高,一生中生了5个小孩,人老实较宽厚,有点聪明但不精明。因为吴隽兮外婆生养了8个儿女,王妈妈排行第四,又刚好处于□时期,书没怎么读到,上到三四年级。后来就跟着下地干活。
可能是生活所累,到中年时,脾气暴躁,爱唠叨,喜欢跟人说三道四,也喜欢跟人说家里的种种情况,好的坏的,香的臭的,都喜欢跟别人说。虽不至于尖酸刻薄,但姐妹几个也是不喜的。到后来吴隽兮一听到王妈妈跟别人说家里的事,就一脸无奈,跟王妈妈提及家里情况别随便跟人说,王妈妈就发脾气,到后期也就不管了。
因为乡下人普遍重男轻女。王妈妈生了三个女儿(老大王琪;老二王屏,也就是吴隽兮;老三王紊),一个女儿终结者弟弟王霆。老大跟老二隔两岁,老二跟老三隔一岁,老四跟弟弟隔5岁。
在吴隽兮的记忆中,家里姐妹兄弟几个是极少跟父母相处的。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上都是早上姐妹兄弟几个上学了,王爸王妈还没起来;等晚上王爸王妈回来了,姐妹兄弟几个又睡着了。
九几年那时工人上班是没有周末一说的,只有轮休,那对于王爸爸跟王妈妈来说也就没有周末,到吴隽兮上初中,家里环境好了,王爸爸跟王妈妈还可以抽出空来陪陪家里几个小的。
到了高中大学都是住宿的,出来的第一份工作是包吃包住的,第二份工作还好,是离家近的,但也是朝8晚8的。说起来还真的没怎么好好相处过。到父母有时间相处了,反而是个个外出工作没时间了。
吴隽兮是个感情淡薄的人,对人对事都是没心没肺,好像什么事什么人都不放在心上,感觉无论外面世界如何混乱,自有自己一方天地自逍遥的主。好听点是无所欲求,难听懂就是挺自私自利只为自己。只有想到自家人或者几个走进心里的朋友时才会有较强烈的感情波动,但过后又像什么都不在乎,自己也根本不想去改变自己的性格。
一句话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吴隽兮从来不认自己这样的性格有什么不好的,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冷漠,除了偶尔出现的同情心外,还真没什么事能放进心里的。这个也许是吴隽兮从来没有经历过什么惨烈的事,身边的一切都是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
便利店早上一般过了10点都是比较空闲,特别是早餐过后的上班时间段。王妈妈看着自己的三个女儿,赶紧出小店门口,一弯腰就想抱起小女儿来,奈何王紊一见到有人想抱自己,立马往后缩到大姐王琪身后,有点怯怯的看着王妈妈,小手还揪着大姐王琪的衣角。
王妈妈走上前去,双手抱起王紊,边还哄着:“小妹乖啊,我是妈妈。”许是王舫对王妈妈还是有点印象的,一会儿就没那么排斥的任由王妈妈抱着走进了便利店的内室。
王琪和吴隽兮跟着走进内室,吴隽兮一看到内室的布置,一阵熟悉感就扑面而来。便利店的内室也是王爸王妈的卧室,一张1米8的床,铺着一套粉色梅花碎花床套,被子铺张平放在床上;一张拇指长椅,椅子上放着四个坐垫;一张茶几。简简单单的小房间,没有过多的装饰。
母女几个在内室说着贴己话,王琪说着家乡的一些事,王妈妈认真耐心的听着,吴隽兮时不时的补充,在母女几个说的投契时,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
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外出住在王叔叔家的三妹王紊也回来了,姐妹几个又黏糊起来了。吴隽兮看着自家三妹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统统拿出来,一股脑的介绍着,这个是那个阿姨给的绿豆饼,这个是那个叔叔给的小娃娃,哪个是什么姐姐给的小帽子,哪个是王爸爸王妈妈买的衣服。边说还边拿给吴隽兮几个。
吴隽兮知道王紊这个妹妹是个很心软的一个人,尤其是对家里人,只要自己有什么,都会跟家里人分享,以前就算出去吃饭,也会买些小零食什么的带回家给自己的姐妹。
在这个星期里,总算是一家团聚的王家人,王妈妈抽空给自家几个孩子买了一堆的衣服鞋子;剪了头发,大的三个发型一致,齐刘海,及肩小碎发。焕然一新的姐妹几个被制衣厂的叔叔阿姨们戏称为四小金花。
可能是因为一家团聚了,王爸爸跟王妈妈的心情都很不错,加上姐妹几个乖巧听话,聪明伶俐。王爸爸王妈妈因为工作繁忙,就把姐妹几个托给刘阿姨,充作保姆,每个月给100元的看顾费。也不用怎么带,就是帮忙洗一下姐妹几个的衣服,照看吃食,平时多加留意一下即可。
大概是因为觉得不是什么重活,刘阿姨平时除了要烹煮行政人员的吃食外,又有时间,就答应王妈妈,这样省了王妈妈很多的麻烦。平时这些琐事都不用管,王妈妈就可以专心致志的跟女儿们联络感情了。还别说,只一个星期,一家人的感觉大大的上升了。几个小的也没有初时的拘束感,可以说是完全放开胆了,已经开始了这个制衣厂的探索之路。
这段时间,吴隽兮虽然心里不大愿意跟着几个小孩到处乱窜,但是还是会但心几个小的会出什么事(吴隽兮完全完了自己还是个小破孩,以老妈妈的姿态跟着几个小的)。于是当起了军师一职,把偌大的制衣厂逛了个遍,在相对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后,吴隽兮终于可以静下来了,慢慢展示自己较聪慧的一面,有意的引导姐妹几个,做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好小孩。虽然吴隽兮自己懂得也不多,但是基本的还是会注意灌输给自家姐妹。反正懂礼貌的小孩走到哪都是受欢迎的。
5
5、第五章 小学开学 。。。
每天陪着妹妹们瞎玩,有空就在王妈妈的店里帮忙递递东西,那些王妈妈的的朋友们,晚上不用加班时,就教教姐妹几个加减乘除,或者是唐诗宋词之类的,逗逗姐妹几个,图个乐趣。期间吴隽夕就会表现得特别活跃,希望以此来表现自己完全跟得上新宇镇得教学水平,不用像前世那样重读学前班那么悲剧。
吴隽兮完全没有像那些小说重生女那样,改变家庭情况。一是自己还小,完全没有能力;二是就算说了要怎样怎样,父母完全不会听自己的。吴隽兮了解自己的父母,自己固执的性子很大部分就是遗传到自家父母的。别人怎么说都不会听进去。所以就算自己说了,也是徒劳。惹得自己被怀疑外,还可能会惹来一顿骂,何必呢。以后那些事情自己慢慢来,只要不至于太穷苦,小康以上一点完全是没有问题的。自己一家人的性子是没啥能力成为那种运筹帷幄那种人的。
在之前的几个月中,吴隽兮已经有意无意的教导着自己的大姐王琪。因为要在这里读书,王妈妈带着两小孩去了书店购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教科书进行补习,当时吴隽兮手里拿着三年级的课本硬是不放手,王妈妈就一并买了。
反正有三个月的空余时间,平时也没什么事做,就时不时的拉着自家大姐翻翻课本,顺便教一下三妹四妹一些基本的东西。虽然有些内容跟以前在农村的不一样,但是对于接近剩女级别的吴隽兮来说,还是很简单的。
期间在跟大姐一起复习时,就发现大姐王琪以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好好照顾妹妹中,对学习再努力认真,有些知识点还是有遗漏的地方。现在王琪在吴隽兮的诱导学习中,把该学该记该背的都学得差不多了。所以吴隽兮肯定,这次不会想以前那样要留级了。
时间哗啦啦如流水般消逝,转眼三个月就过去了。八月末的时候,也就是到九月就要正式入读新宇镇中心小学了。1994年8月28日这天,王爸爸借公司的车,开到新宇镇中心小学操场的三颗大榕树树荫下。望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吴隽兮心中却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也许是知道这里也不会停留太久的缘故。
与记忆中的校园有点变化,大概是自己离开的时候很多地方已经修改的比较齐整。没有了以后作为五六年级的五层大楼,有的是围墙以内的一片小沙地,其中有几个小土丘,有一道铁锈斑斓没上锁的学校后门,围墙大约2米高,整个学校除了东南面有建筑外,其余被围墙包围住,摆放着沙土。
东面跟南面是一栋五层半高的链接楼,南边作为教学楼;东边一二楼作为校长及各年级教师的办公室,三楼以上是教师宿舍区。在94年那会儿,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到96年那会儿就成为每个年级3-4个班,同时在北面修建了一栋新的教学楼,新教学楼里都是四五六年级的教室,里面的桌椅及其他教学设备都是最新的。在当时来说已经是最新最漂亮的了。
吴隽兮记得小时候在这上学,最喜欢的就是那三颗连在一起的大榕树了,树荫下有个黑板宣传栏,学校的大小事务都会在这个宣传栏里颁布。下课后同学们都喜欢在树荫下玩耍,跳绳,玩小石子儿,老鹰抓小鸡,或者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聊天。吴隽兮觉得儿时的快乐以现在的心境估计很难再体会那种全然的无忧无虑了。
跟着王爸爸来到校长的办公室,王爸爸跟刘校长寒暄了几句,就说明来意。吴隽兮已经忘了刘校长长什么样子了,只是记得刘校长是个很和蔼可亲的一位老人,现在看到刘校长,那点记忆也忆起来了。
刘校长穿着整齐,头发有点花白,但是梳的很齐整,一件深蓝色格子衬衣抱进黑色西裤里,皮带上别了个传呼机,一大串钥匙。环顾校长办公室,有着最简单的布置,一张约1米2长的土黄色办公桌配黑色办公椅,两件套黑色皮质沙发配玻璃纸两层茶几。
吴隽兮趁着王爸爸跟校长寒暄时,吴隽兮看完办公室的布置后就转为细细的观察刘校长一番了。刘校长也在不着痕迹的看着坐在王爸爸身边的两个小女孩,两个都是梳着齐刘海学生头,发长到肩上一点,一个乖巧的看着刘校长,目光清澈,有点害羞;一个眼神灵动,行为举止大方得体,有点洒脱的感觉。刘校长暗自点点头,还是不错的苗子。
“王先生,这两个孩子都不错,看她们年龄,该读二三年级了吧?”
“刘校长,这个是我的大女儿,叫王琪,今年的话本该读三年级了,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跟上这里的教育水平,您看能不能做个测试,看她们适合读哪个年级?”王爸爸摸了摸坐在自己右侧的大女儿王琪的头。
“这个是我的二女儿,叫王屏,也一起做个测试吧,您看可以吗?”王爸爸拍了拍吴隽兮的肩膀说道。
刘校长看着两个小女孩,点头说道:“嗯,这样也好,通过测试来定,也可以看看小家伙的水平在哪儿。”接着刘校长走出校长室,校长室门口是斜对着教师办公室的,所以可以看到校长的去处。
刘校长出门下了三阶楼梯直接走到对面办公室。吴隽兮记得那是一到三年级的任课老师的办公室。不用5分钟刘校长就手拿几张卷子回来了,手上同时也多拿了两支铅笔。
吴隽兮看着校长手中的铅笔,突然间觉得刘校长很细心体贴,很慈祥。曾经有段时间吴隽兮就希望自己的爷爷是刘校长。温和,慈祥,仁爱,有股儒雅的气韵。前世吴隽兮很小不懂得这些形容词,只是觉得要是我爷爷是刘校长那样的就好了。
“来,小家伙们,过来坐在这儿,现在爷爷让你们做做卷子,看看你们读几年级,好不好?”刘校长带着王琪和吴隽兮,在校长办公室的茶几边拿来两张小板凳,让两小孩在茶几边上写。
“校长爷爷,我也会做姐姐的卷子,我能不能跟姐姐一样啊?”吴隽兮不想浪费时间,声音清脆软和,眼神调皮的看着刘校长。
“哦?小朋友要做跟姐姐一样的卷子啊?”本来手要抽出一年级语文卷子的手顿了顿,满含兴味的对吴隽兮说,同时还看了眼坐在旁边的王爸爸。
“阿妹,别胡闹,乖乖的做你的卷子。”王爸爸有些尴尬的对着刘校长,满含歉意的看着刘校长。
“不嘛,不嘛,阿妹会做,阿妹都是跟姐姐一起学习的,姐姐学得阿妹都会。”为了自己以后的自由,幸福,绝对不能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故此各种撒娇卖萌一起。
“呵呵……没关系,那阿妹就跟姐姐一样,做二年级的卷子,但是等下遇到很多不会做的题目,可不许哭鼻子喔。”跟随王爸爸称呼,刘校长看着眼前的小女孩,好似自有一股信服力铺展开来,让人相信,她是绝对有能力完成的。
旁边的王爸爸也无奈了,只好由着吴隽兮了。王爸爸这段时间也发现自己的二闺女不同了,说话做事有条有理有主见,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时,只有打滚哭闹了,现在的阿妹平时都是乖乖的,跟着大姐帮忙带着两个小妹。王爸爸就觉得可能是从农村出来后,生活环境变化太大,见得东西事物多了,就跟着长大了。吴隽兮也就这样误打误撞的被王爸爸认为她所有的不同都是来自于此了。
“那好,坐好咯,要开始考试咯!”刘校长笑眯眯的对着吴隽兮说,这样的刘校长活像个老顽童似的。
6
6、第六章 小学生活 。。。
终于如愿以偿的吴隽兮,现在是吃嘛嘛香,一整天的心情都好的不得了了,吴隽兮无限感慨啊,终于踏出改变的第一大步了!
时间一晃而过,对于吴隽兮来说,小学的课程确是简单,尤其对于90年代末一些小镇子的教学,只有语文,数学,美术,劳动,体育,课外活动等几门课,最主要的还是语文和数学。英语是到四年级才有的。
吴隽兮从三年级起,在英语这方面就自己着手记单词,听录音了,课外活动学了毛笔字,不求有什么大的成就,过得去就行,起码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见人就行了。对于学习这一块,王爸爸王妈妈从来都不吝啬,只要是跟学习有关的,你提出来王爸爸王妈妈从来都不拒绝。
因为王爸爸跟王妈妈坚信只有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王爸爸王妈妈出生的年代不好,想读书都没得读,又碰上□,家里的老人受批斗的批斗,外公就是因为□时期被批斗没有熬过去而过世的。可见当时对家里人的影响有多大。那时的村里人基本上是有口饭吃,有点收入,不至于穷死饿死就满足了。其他的也不会多想。
王爸爸王妈妈各自家里的人口众多,王爸爸是6兄弟姐妹,王妈妈是8兄弟姐妹,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爷爷奶奶本就不满意王妈妈,加上连续生了2个闺女,那份不喜表现的更加明显了。无法王爸爸王妈妈就出来打工,挣点钱养活一家4口人。
在外打工几年,基本上一年就回一次家,王妈妈在孕期快要生产时才会回村里,生完后再带几个月的婴儿,就又出去跟王爸爸会合继续工作。直到因为二舅舅在妈妈十七八岁时,占了王妈妈的名额去了海港,后来说是挣钱了,回到离家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宇镇,跟人合伙开了现在的制衣厂。让王爸爸当采购,王妈妈在厂里开便利店后,生活才改善了许多。
关于二舅舅占了王妈妈名额的事,也听说过。说是那是村里分配的名额可以有门路偷渡去香港,王妈妈娘家就占了两个名额,奈何家里人太多,最后只能是抓阄。抓阄的结果是王妈妈和三舅舅,但是在出发前的一晚,二舅舅偷了王妈妈的车票,还把王妈妈跟大姨的房间门从外面锁死了,等王妈妈从房间里出来,车早就开走了,追也追不上了。王妈妈又是个老实的人,时间久了,也就把这事给过了。也没有怪过二舅舅的作为。
在吴隽兮的生活环境中,来来去去的都是些出来打工挣钱的人,想像吴隽兮看的小说里那样遇到那种大富大贵的人根本不大可能,遇到稍微大点的人物,也就是这个镇里的公安局的科长,混黑社会里的几个混混头。想认识知识渊博,气质出众的人?这个概率就跟吴隽兮连续买了三个月的彩票,却连小奖都没有中过的概率一样。渺茫啊!
反正吴隽兮也没什么大愿望,在将来有套房,有辆车,有能力养个小娃,生活富足点就行了。那些不该想的,吴隽兮从没想过。生活又不是小说。
这几年,吴隽兮保持着年级第一的优势到六年级,这几年中学校的变化朝着吴隽兮记忆中的样子方向发展,其中从来没断过的是对英语,书法的练习。学校教英语的韩老师,教书法的李老师对吴隽兮更是倾囊相授了。难得遇到有点天赋(两个老师认为的,吴隽兮也就占了重生的便宜)又肯认真刻苦,几年都不放弃的学生。就算自己水平有限,也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自己的得意门生。
在上小学的这几年中,吴隽兮代表学校,偶尔也参加参加H市组织的一些比赛,如英语演讲,数学竞赛,书法比赛,语文作文比赛等。这些比赛都是H市里举行的,都不是什么大赛,没有太多涉及到国家级别的,就语文作文比赛的了个小学组的国家一等奖,连续三年的。吴隽兮成了各个语文老师的宠儿了。
吴隽兮本来语文就好,都是当初在S市读初一时林老师带出来的。当时其他班的老师都是让学生写日记,只有林老师坚持让自己班的同学写读书笔记,经常把好的文章贴到班级里的后面黑板上,读书笔记的文章都是林老师自己根据班级同学的进度,读书的内容逐渐加深的。这种方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很庆幸的是初中三年无论班级怎么变,教吴隽兮语文的都是林老师,受了林老师的影响,吴隽兮就喜欢看书,写读书笔记,从而养成了爱读书,特别是喜欢读散文的习惯。
因为吴隽兮将来不想像前世那样呆在办公室里,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吴隽兮喜欢宅在家了,在家呆腻了,就出去各个城市转转,用自己的脚走过我国的风景名胜,或是甚少有人知道的深巷简路。
吴隽兮喜欢六七十年代的楼房,喜欢江南水乡精致景色,喜欢旧时人们遗留下来的任何古朴的事物。置身那些景物当中,会让吴隽兮觉得自己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气息,文化气息。那种心灵得到释放的感觉,能一下抚平心中的浮躁感。
故此吴隽兮喜欢看社会板块的新闻,喜欢看乡村信息传递板块,喜欢看所有有关于古朴乡镇的图片,信息等。
吴隽兮喜欢在自己有空在家呆腻时,到处去看看,去感受一下不同的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喜欢看着大街上的人们,根据街上行人的行为举止,自己心里猜测他们遇到了什么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而且根据行人的各种讯息,可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吴隽兮总是对这种观察人生活的兴趣,并且乐此不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