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商女攻略-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院的学生被分成两批,每天轮流下山劳作。极大的缓解了人手的不足,虽然还是有可能完成不了这个巨大的工作量,但将离庄稼地最近的一部分荒地处理过是没有问题的。
  有人在城外忙忙碌碌,有人在城里也没闲着。
  元殷书头痛的看着这位大人,很是无奈的抚额,“您确定您家的师爷同意您这么做吗?”
  他一早看穿县衙里作主的是他带来的一位师爷,行事老辣圆滑,将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他会跑来找自己,八成是因为师爷不打算帮他,更大的可能是师爷觉得他的想法根本就是错的。

  ☆、第182章 求助

  周怀山虽然有些天真,却并不笨,加上之前和元殷书打过交道,一听叶青蕊所说就明白这件事只能找他。。ieba。
  他笑嘻嘻的摊手,“听说张家从江南运了不少粮食,正在回来的路上,嘻嘻嘻。”
  元殷书有些好笑,连他跟张家的宿怨都打听清楚了,看样子是赖上他了。
  小半个月的时间,叶青蕊黑瘦了一圈,但看着被处理过的土地越来越多,离庄稼也越来越远,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按叶青蕊所想,先建立这一条隔离带,就算后头的蝗灾开始发作,也能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机会。
  而山长则是坐在书院里,看着这些累的跟狗一样的学生,温和的一笑,“大家很累。”
  当然很累,却不敢承认。
  “你们谁能把这件事用最短的字写下来。”
  这个才是他们该干的事嘛,立刻有人提笔,统共不过十几个字,便将来笼去脉写的清清楚楚。
  山长点头,“你们的劳作和这十几个字相比,是什么感觉。”
  年纪小的一头雾水,年纪大一些的却有些明白了山长意思。
  “你们一张嘴,一提笔,不过是一句话一行字,可若将一句话一行字落实到实处,付出的则是数以百倍千倍甚至更多的努力。我希望今天在坐的每一个人都记住,你们用双手劳作过的这种感觉,记住你们流下的每一滴汗水。”
  不少当初天马行空写下建议的学生低下了头。
  “无知并不可怕,一个读书人即无知又无同情心,才是最可怕的。”
  山长一向不喜欢长篇大论,他更喜欢点到为止,让学生们自己去顿悟。悟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他们的天赋和造化,他并不强求。
  无数人质疑叶青蕊的作法,一直到山长带着学生加入,这些质疑才慢慢平息下来。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她所做的事,并不会产生什么积极的后果,该来迟早会来。
  该来的确来了,虫卵开始大量的孵化,他们的行动已经失去了意义。但也证明了,她的做法是对的。
  刚孵化的蝗虫成长速度极快,如果不快些扑灭,很快就要越过叶青蕊他们辛苦开垦出来的隔离带,冲向庄稼地。
  一旦冲过去,一切都完了。
  县衙里,师爷看着少爷指挥着下人准备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又下贴子请了全城有名望的士绅,不由出声询问。
  一听又是蝗灾之事,师爷忍不住劝道:“少爷,蝗灾一事多少年都没人能改变,你何必去趟这趟混水。”
  在他看来,管好粮仓,大灾之后开仓放粮比现在做这些无用功好多了。
  而且口碑和政绩都有了,比整这些有的没的强多了。还有一句他憋在心里早就想说了,您堂堂一个朝廷命官,整天被一个小姑娘支使来支使去,真的不嫌丢脸吗。
  周怀山丝毫没有被支使的自觉,他坚持道:“等需要救灾的时候,早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现在是十万火急,我不能不去。”
  师爷觉得十万火急这个词很好笑,叶青蕊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她不光觉得十万火急,还觉得自己很失败。明明她努力了这么久已经在蝗灾面前有了一点点的优势,只需要大家继续努力就能将优势不断扩大,很少可能将蝗灾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可她说服不了任何人来帮助她。
  扑灭蝗虫理该不是难事,但大家的表现却是那么的恐惧,甚至有年纪大的老人出来说蝗灾既然是上天示下的惩罚,那灭掉蝗虫岂不是大逆不道。
  这种愚昧的言论叶青蕊以前从未听说过,却意外的发现,大家宁愿相信老人的愚昧无知,也不肯站起来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
  “也许,只是因为还没有到他们自己的庄稼地里。”
  有人安慰她。
  可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她欲哭无泪,一家一家一户一户,从当地的乡绅到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她,一呼百喏只存在于美好的幻想中。
  做了这么多,终究是无用功吗?
  叶青蕊不甘心,嗓音嘶哑,双眼布满血丝,似乎也改变不了最终的命运。
  “看到了吗,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你做的再多,也不会有人领情。你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别人却只当你是疯子。”
  元殷书看着她好像随时会倒下的模样,终于忍不住出声,再热的血,沸腾过后也该冷却了。
  “这里也是你的家乡,你所有的亲人都在这里,你的心里难道从来没有一个想要守护的人或是美好的事物。”
  叶青蕊从来没想过去当什么救世主,她只是单纯的希望保护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让他们生活在更好的环境里,仅此而已。
  “我没有亲人。”
  元殷书脸色一冷,丢下一句话。
  叶青蕊也愣住了,她知道如果不是接了周怀山的贴子,恐怕说完这句话,他已经扭头走了。
  周怀山请的人陆陆续续到了,城中的士绅基本到全了,最奇特的是他请的人里还有附近的农户。
  一口大锅被人架了起来,点上柴火,很快锅里沸腾起来,咕咚咕咚翻腾着,围观的人才发现是一锅热油。
  周怀山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露面,但他是在场所有人中身份最高的一位,晚点到也理所当然。
  自然不会有人知道,他此时正坐在不远处一辆马车里,不停的给自己打气。
  油锅烧开后,一盘绿绿的东西端出来倒入了油锅,围观的人揉揉眼睛,没看清的在问旁边的人,看清的以为自己看错了。居然将一盘蝗虫倒入油锅,这么好一锅油不就废了吗。一些农户已经在跺着脚心疼,好可惜这一大锅油啊。
  翻炸过后,一盘炸至金黄色的蝗虫被捞了起来,周怀山也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众人赶紧上前见礼,他手一抬一压,颇有气势的动作让人越发摸不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
  油炸蝗虫上洒了一点胡椒面,周怀山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用手抓起一只,塞入嘴里。
  “嘎蹦”一声脆响。
  几乎咬在了所有人的心里,不少人吓的捂住眼睛,更有甚者嘴张的合都合不拢。

  ☆、第183章 带头吃

  
  “香,来……大家都来尝尝。”
  周怀山一口吞下去,装模作样的咂着嘴,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把盘子刚往前一递,站在前头的人自觉往后退了一步,最可怜的是个老农,直接吓的坐到地上,半天没有爬起来。
  “怎么?今天本官请客,大家好像不太给面子啊。”
  还别说,周怀山把脸一垮的样子,还真唬住了不少人。
  看大家犹犹豫豫,叶青蕊往前走了一步,抓起一只塞到嘴里。她这才是真正的咀嚼,发现洒了胡椒面的真的好吃很多,又抓起一只,直接将众人看呆了。
  元殷书面无表情的跟上,抓起一只扔进嘴里,咬的嘎蹦作响。看来大油一过,还真是香酥可口。
  有了人带头,加上这等同于阎罗宴,等闲推脱不得。想着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有些胆大的干脆伸了手,学着他们捞过一只扔进嘴里。
  一盘子取完,后头的油锅未停,另一盘又端了上来。心存侥幸的也不想了,看样子是非吃不可,也都闭上眼心想当毒药吞下去好了。
  一个个吞毒药的表情,慢慢的变成了疑惑。
  “咦”真的是蝗虫,怎么这般香脆,而且滋味一点不差。
  农户长年吃的清淡,本就馋大油之物,加上蝗虫滋味不仅不坏,反而十分可口。有人当场就伸手取了一盘一个人吃了起来,最后一算,最多的一个人吃了二盘,还砸着舌头,看样子是有多少准备吃多少了。
  士绅勉强着吃下去,让他们再吃或是当成日常饮食那是不可能的,但他们至少接受蝗虫可以吃的结论。
  反正只要不傻的人都不敢说蝗虫不是食物,没看到县令大人第一个吃下肚,敢说蝗虫不能吃或是不该吃,那县令大人成了什么。
  总之,周怀山喜滋滋的看着大家把油炸蝗虫吃下去,满足的摸了摸下巴,胃里的恶心感也不那么明显了。
  想让大家从内心深处不害怕一样东西,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吃。这是叶青蕊端着盘子去找周怀山时说过的话,而现在,周怀山生动的演绎了这句话。
  “大家看到没有,蝗虫并不可怕,也不是什么上天的警示,是大旱之年缺少食物时上天赐下的美味。”
  叶青蕊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没想到周怀山忽悠起人的时候,还挺厉害。
  要是之前说这种话,就算他是大人估计也没人敢信,可这会儿大家都被逼着吃下去了,谁还敢说这玩意不是人吃的。
  特别是几个老农,连连点头,这不是美味是什么,简直就是人间极啊。
  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去捉蝗虫,不管你是带回家喂鸡喂鸭还是自己炸了来吃,但一定要趁着他们翅膀长出来之前清理掉。
  一旦让他们长出翅膀,呼啦啦一片飞到庄稼地里,一年的心血就全完了。
  士绅的脸色都很难看,他们家里都囤了大量的粮食,外头还有源源不断送过来的。如果蝗灾真的治住了,他们的粮食该怎么办。
  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周怀山过来拍拍她的肩,“你一个姑娘家,做的事已经够多了,剩下的交给我。”
  元殷书的视线停留在周怀山搁在叶青蕊肩膀上的那只手上,一直看到周怀山拿下来,才微哼一声说道。
  “在家呆着,看看你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樊城已经遭灾了。”
  叶青蕊摸摸自己的脸,是在说自己象难民,有这么糟糕吗?不就是黑了点瘦了点,精神憔悴了点吗。
  周怀山同情的点头,“就是。”
  “噗。”
  叶青蕊简直想吐血,两个大男人合起伙来这么说她,有意思吗。
  在庄子上住了半个月之久的叶青蕊回到城里,第二天,叶青之放了假回家。之前去山下的劳作,书院没让年纪太小的孩子过去,所以他并没有机会下山。
  抱着姐姐的腰,叶青之仰头看着姐姐,一脸崇拜。
  “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太厉害了。还有周大人,他居然敢吃蝗虫,也很厉害。还有徐大哥,山长把他带在身边,说要收他做入室弟子了。”
  难怪这几天不见人影,原来是这样。叶青蕊腹诽过后,就是惊喜,成为山长的入室弟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山上的学生理论上都是山长的弟子,但并不是他的入室弟子。真正得到他承认的,磕头敬过茶的才算。
  这么说徐靖成是得到他的承认了,就连他中了举,山长也没说收他入室,这会儿是做了什么触动了山长心思了呢。
  别人无从得知,只知道徐靖成是山长的第七个弟子,上头还有谁,外人同样不得而知。
  人多力量大不是说着玩的,很快巩固了叶青蕊之前的成果。除了少量的蝗虫飞到庄稼地里,大部分都被灭在了去庄稼地的途中。
  周怀山还把那锅油留在了原地,天天炸着冒香味的蝗虫,去捉虫的人连饭食都省了。
  吃不了的捉回去喂鸡喂鸭喂猪,外头一派欢腾,倒成了樊城少有的盛事。
  樊城以外就没有这么好运了,陵州府除了樊城几乎都遭了灾,遮天蔽日的蝗灾如同下雨一般落到庄稼里,将庄稼啃食一空。
  周怀山将樊城的经验整理出来,无私的献上,但是到了蝗灾成形,之前的已经没了用处,只剩下可油炸食用这一条。
  有敢吃的就有不敢吃的,特别是当地官员如果自己都不敢吃,又怎么可能说服别人去吃。还有直斥这是胡闹的,引经据典说从未有食用蝗虫的前例,说明是不能吃的。
  一样有如同樊城老农那样愚昧的存在,连捉都不许人捉的大有人在,口口声声说这是上天的警示,看着他们吃光了庄稼。却不想一想,没了庄稼自己要吃什么。
  叶青蕊从周怀山那里听到外头的消息,难过的叹气,任何时候困难都不是最可怕的,僵化的思想愚昧的偏见才是最可怕的。
  “听说乡绅打算将粮食转运到隔壁的一些县城去卖,也不知道他们打算卖个什么样的天价出来。”
  虽然樊城目前来看保住了,但是周围那么多地方受了灾,他们的粮食一样有销路。
  “他们那是做梦。”
  

  ☆、第184章 出不去

  
  周怀山坏笑着摸着下巴,他才不会这么轻易放过这些梦想着在灾年发个大财的士绅商人们。。ieba。他是什么人,从来只有他一句话别人屁颠屁颠去执行的,而不是明着跟他作对。
  不错,这些打算趁着灾年发财的人都被周怀山划到了跟他作对的人当中。
  要说他不讲理,他才字典里可没什么道理要讲,随心所欲,让自己过舒服了才是王道。他既然身为樊城的县令,这些人就该唯他马首是瞻,而不是想着拆台。
  不听他话的,就是拆台,周怀山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而霸道。
  叶青蕊好奇的问他打算怎么做,周怀山却笑而不语,只说天机不可泄露。临走时,又告诉她,根据师爷夜观天象,最近会有一场大雨,让她做好准备。
  大雨,叶青蕊满怀疑惑走了,心想就是大雨她也不需要准备什么。
  但很快她就知道了,士绅们的粮食都在路上或是简陋的郊外农庄上堆着,如果大雨肯定会损失不少。于是这段时间粮食源源不断的进城,运进他们花了大价钱建的粮仓里。就算下大雨,也不会影响什么。
  左等右等大雨都没有降下来,但粮食却都堆进了粮仓。士绅们心里骂了一声倒霉,却没有当一回事,大不了再请人搬出去就是,不过人手而已,算不得什么。
  陵州遭了灾,朝廷的赈灾也来得极快,当年的赋税一免,对于樊城的百姓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不错,虽然樊城受的灾是最轻的,但朝廷指的陵州可没有单独把樊城划出来,同样免了赋税。就凭这一样,今年百姓的日子就要好过太多太多。
  很快,乡间的老农就请一位快百岁的阿翁亲手做了万民伞送到县衙,乐得周怀山嘴都合不拢。
  但别的地方老百姓就没有这么走运了,虽然免了赋税,日子一样过不下去,而且最要命的是粮食不够,去年的存粮一旦吃完,许多人家就要短炊。
  外头的米粮铺子,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就是这样还要限量,往往一开门,不到一个时辰就销售一空,把门一关,明天请早。
  但到了明天,是什么价格,就只能问老天爷了。
  有按纳不住的商人开始把粮仓里的粮食往外倒腾,让他们傻眼的是,粮食一运到城门,就被城门官拦下来,不许他们出城。
  简单说,人要出城可以,粮食想要出城,不行。
  这是个什么道理,商人自然要据理力争。哪有不让粮食出城的道理,那他们的生意还怎么做了。
  城门官轻咳一声,慢条斯理拿出一卷书宣读,读完这些商人越发急眼了。这是某一年,皇上亲自下令规定的,灾年不许本地的粮食运到外地,优先保证本地居民购买。如果明知故犯,则可当场罚没充入国库。
  这是某一年特殊情况下颁布的临时法令,过了当年,几乎就没人遵守,也没人拿这个事出来说嘴。怎么这会儿忽然拿出来说事,简直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当即就有人指出,这只是针对当年,而不是年年如此。城门官把手一摊,不好意思,颁布的法令上可没说只针对当年。而且这条法令一直没有取消,既然没有取消,他们就要照办。
  这回是警告,如有下回,就不是赶回去这么简单了。
  是皇上的法令大,还是你们这些商人大,自然不消说,这些商人灰溜溜将粮食拖回了粮仓。
  他们当然不会善罢干休,他们只是打头阵的小商人,重头戏是后头的士绅和大商人们。
  没人敢去打官司,质问皇上的法令这不是找抽吗?
  他们采用的是最符合传统的作法,送礼,送大礼!
  樊城的士绅无一不是认为这位新来的县令在索贿,你们倒卖粮食打算赚大钱,是不是忘了樊城还有一位县太爷。
  大家颇有默契的送上大礼,表示没有忘记您。
  周怀山来者不拒,送来的大礼他都收下了,士绅们放了心,又有一拨商人赶着粮队出城。
  很不幸,他们全部不仅被拦了下来,而且粮食被当场罚没,收入县衙的仓库之中。
  “哗。”
  这下可炸了锅了。
  士绅们自有自己的圈子,他们盘锯在当地数百年,甚至几百年,可不是吃素的。对于县令,说的好听一点是当养猪的一般养起来,喂的膘肥身壮,有事好商量。
  我不犯国法,你也别拿在我的地盘上指手划脚插手太多。
  而且上流社会讲究一个心照不宣,我送了礼,你收下了,就表示这事能办。不会有人跟二愣子似的,真的跑去问,皇上的法令是不是失效了,也不会真的有人回你一句,嗯,这坏事你能做了。
  可居然有人打破了了这种千百年传下来的默契,收了礼不办事不说,还继续坏事。这不是跟当地的士绅们宣战,又是什么。
  士绅里头凡是这次囤了粮食的,都聚集在元家大宅商议。不错,樊城最大的世家之一,就属元殷书的父亲元老爷。
  这也是元殷书做了许多事,也只有背后戳他的脊梁骨,却不会联手对付他最重要的原因。他们父子不和也好,定亲不成反成仇也好,都是家事,外人无权置喙。
  归根就底来说,元殷书是自家人,是樊城的的士绅之一。
  而周怀山,自然就是外人了,他们同仇敌忾的外人。
  “我说元叔,你们家殷书不是跟新来的县令关系不错吗,找他打听打听,给我们交个底,这位周大人到底想要多少。我们凑一凑,一次喂饱。”
  有关系不错的,开始发牢骚,他还认为,这位周大人只是嫌礼太少,想多要一些。对于朝廷命官,他们能不得罪尽量不会得罪。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的事,我儿子能听我的话,那些粮食我都送你,一不取。”
  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元老爷也不摆架子装什么有学问的人了,直接喷了回去。
  众人哄堂大笑,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恐怕这位周大人志向不在银子,而在于我们……”
  

  ☆、第185章 面子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可都是当地的大族,他一个外来的县令居然敢以一已之力对抗他们这些多人,不是失心疯。。ieba。
  说话的人是与元老爷身份相当的一位老者,姓风。他把手中的茶杯用力一放,“吵吵什么,都给我沉住气。”
  “对对,我们这么多人,还怕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
  “越是小儿才越可怕,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就连我们到底如何得罪他的,我到现在还没搞明白,风老可知道。”
  风老发出一阵冷笑,“有什么不好猜的,年轻气盛,嫌我们在灭蝗的时候没有出力。正义感使命感上来了,就想替天行道,惩罚我们这些在灾年渔利的奸商。”
  满堂又是一阵嘈杂的喧嚣,觉得好笑的不在少数。想想对方那位县令的年纪,和他这段时间做的事,倒也有人相信风老所言非虚。
  “风老所言极是,能当着全县人的面吃蝗虫,还逼着大家一起吃的人,可不就是这种二愣子。”
  满场的嘲笑也好,指责也好,都基于一个欢乐的氛围中。没有一个人觉得这位新来的县令大人真的可以只手遮天,挡住他们的财路。
  对付这种外来户,他们有的是办法。
  最好的办法便是走上层路线,但这一条不到万不得已,他们轻易不会动用。
  这些人的聚会当天晚上就传到了元殷书的耳朵里,他轻蔑的一笑,“还是这些老套的招术,这么多年过去,一点长进都没有。”
  三元自然是马屁拍的山响,那歌功颂德的模样,活脱脱一个谄媚小人。
  元殷书忍住笑,“你这都是打哪儿学来的这一套,我记得我身边没有这种人才啊。”
  “大少爷冤枉小人了,小人哪里需要学,这完全是肺腑之言。”
  “滚。”
  元殷书笑着把他赶出去,心情却从阴谋中解放出来,好上了许多。
  这个时代的人,除了官员和商人,大多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也造成了宗族势力的强大。你在外头可以是威风凛凛的差役,也可以是吃着皇粮的书,但回到家一样要听族长的话。
  很快,县衙里的差役和书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公差要回老家养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