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商女攻略-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封信,她终究是没有拆开。
被她原样夹入了一本书中,再整整齐齐码入书架里。等到某一天,她真的可以平静的面对这一切时,她想,也许才是打开的时机。
张家大老爷的死活,已经无人关心,大家关心的是靖王爷会不会真的挥兵南下,那他们该如何自处。
在元家得知张家一家被移入军营的大牢时,二少奶奶“嗷”的一声惨叫,眼前一黑摔到在地。滑掉了一个已经成型的男胎,让元家又添一桩愁事。
“灾民,他们为什么要来樊城。”
周怀山在听到有灾民往樊城来时,不由皱眉。
“这附近几个县城,只有我们受灾最轻,粮食的价格也平稳,还施了粥。所以消息灵通的,就想到我们这里讨个生活。”
报信的长随还很得意,说明自家大人治理的好啊。
“不能让灾民进城。”
师爷的眉头比周怀山皱的还要厉害。
一般人不知道灾民的厉害,老百姓一听都觉得灾民可怜,这话不假,若不是为了一条活路,谁会背井离乡。
但上位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老百姓可要多的多,灾民一旦安置不好,极容易引起问题。
治安,瘟疫,包括更严重的暴乱,这些都是有前车之鉴的。
“在城门外就地安置,施粥和发放御寒的衣服。”
对于周怀山的仁慈,师爷是有些不太情愿的,因为一旦开始施粥,灾民就会越聚越多。如果靖王选择这个时候攻城,这些灾民就是拖累。
但经过了自杀事件,他的心态已经改变了许多,不再像以前事事刚愎自用,而是开始更多的倾听周怀山的想法。
既然他决定了,师爷也没有反对,开始着手安排下去。幸好仓库里存着士绅赔给大人的粮食,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但师爷还是让周怀山写了几封追责的信去陵州,指责这些放任灾民离开的县城没有做好救灾的安排。
随着有人出城被灾民给抢了的消息传回来,樊城打算出去寻亲的人要么走官道,要么打消了原定的计划。现在是南有灾民压阵,北有靖王虎视眈眈,压力空前的大了起来。
山上的书院也放了长假,让学生们暂时回家。山长带着先生们将上山的唯一一条通道一封,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谁也不理。
“呆在樊城会有危险吗?”
叶青蕊希望元殷书能够给她一个答案,如果要走,现在还不算太晚。
☆、第227章 赐婚使
“如果有危险,你打算去什么地方?”
元殷书最不想问的,大概就是这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全天下当然是京城最安全。叶青蕊有些疑惑的抬头起看着他,心想难道不是吗。
等等,他的眼神好像又不对了,叶青蕊忽然发现自己的势态有些**,这么仰着头好像在索吻一样。想到当天树林里发生过的事,叶青蕊赶紧后退一步,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元殷书玩味的翘起一边嘴角,冲她淡淡一笑。
“你不想被人瓮中捉鳖的话,最好别往京城跑。”
她很想问为什么,可是看他的表情,自己如果这么问,一定会被他鄙视死。让她想想,是了,是因为五谷和丰登,他们这回立了大功,又是武将之后。如果开战,他们肯定会跟在靖王身侧冲锋陷阵。
那自己……
可不能去京城,难道要去北方?
等等,如果靖王输了,那她怎么办,叶家怎么办?她又抬起头,惊骇的看着他,难道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吗。竟然在很早之前就和靖王搅在一起,帮他做事,他就这么相信靖王能赢?
元殷书觉得她的眼睛很有意思,好像会说话一样,亮晶晶的眼仁配合着睫毛的扑闪扑闪,比她拿笔写字,甚至还能更清楚的表达出她的想法。
就好像现在,她的眼睛先是惊骇,然后是困惑,最后是疑问,就这么看着自己,好像在寻找答案。
下意识的用手拨了拨她额前的碎发,语气也不知不觉变得温柔了起来。
“当年为了对付张家,我不得不这么做,然后想下也下不来了,最后也不想下了。有些人,天生就是上位者,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看错人,希望不会。其实五谷和丰登的事也没有那么糟糕,你只要去衙门报备,说他们是逃奴,以后便与你无关了。”
终究还是舍不得让她为难,真的将她逼到北方,如果不是自愿的,也只会让她不快活。去京城,那里有徐靖成,有周怀山,这些人都会护着她的。她也会活的好好的,拥有精彩而富足的一生。
居然说了这么多的话,而且语气还这么温柔,叶青蕊真想摸摸他的额头,看看他是不是发烧了。
得到了答案,其实也是没有答案。
叶青蕊仍然不知道自己要逃往何处,但有一点她明白了,这一仗恐怕是难免的。京城里的新皇上,是明正言顺的继承人,他绝不会放弃自己的皇位。
而北方的靖王,有兵有粮又有野心,最关键的是,皇上饶不过他,他只要活着,就是皇上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山不容二虎,他们必有一战。
谁能获胜,只有天知道,叶青蕊不敢赌。只能说,若是去了京城,不管谁赢谁输,应该不会对京城大肆破坏。毕竟,谁也不希望把自己坐龙椅的地方打成乱糟糟一片。
可若是围城呢,叶青蕊越想越复杂,脑子里闪现的是自己前世积累下来的各种改朝换代的战争。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身处战争之中的老百姓,都是最苦最苦的。
至于北方,她只听说是极寒之地,其他的一概不知。看着母亲和幼弟,她便觉得北方不能去。这个时代的京城在南边,不管气候和繁华程度,肯定比北方要好的多。
就在大家以为要打起来的时候,朝廷忽然下旨,将京城一个大族家的千金小姐赐婚给靖王。赐婚的使臣直接派出了周怀山,让他去北方传旨。
周怀山论身份是皇族,论辈份是靖王的堂叔,除了年轻一点,倒是极佳的人选。至于仪仗的队伍,直接让军营里派出三百人借给他。
师爷想跟他一起去,却被周怀山拦了下来,“樊城不容有失,我不在,总要有个能作主的人。”
之前姓周的县丞,周怀山不喜欢他的为人,更不喜他之前家里发生过的龌龊事。上任之后就寻了个错处将他给革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这个位置便空置着。
师爷如果跟着走,的确就没了作主的人,这么关键的时候,樊城的确离不开一个主事之人。
“圣旨来的这么快,又这么急,看来……”
师爷也知道自己只能留下,可是想到少爷是第一回做这么危险的事,还是忧心不已。
朝廷连使臣都来不及派出,直接点了离得最近又身份合适的周怀山,大概是害怕靖王立刻起兵。他刚刚登基,还未坐稳江山,今年又有好几个省份受灾,他肯定不愿意打仗。
“主要是时机一过,靖王造反也没了由头,明不正言不顺,又能安静好多年。”
靖王如果现在起兵,大可以声称自己受到了皇上的迫害等等,总有个原因。但若是接下圣旨,同意迎娶,他再起兵就失了大义的名份。
所以皇上才会这么着急,希望能快点试探清楚靖王的底线。
他这么做从事情上来讲,没有错,可却有点不顾周怀山的安危。万一靖王真有反心,将周怀山扣在手里不放怎么办?
师爷当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不能说皇上有错,想提醒周怀山小心又觉得是句废话。深入虎穴,是自己小心就够了吗?端看人家想不想拿下你而已。
“放心,我好歹是他的长辈,有大义压着,他不敢把我怎么样。”
这天下是周家的天下,他想坐上去,便不敢把他怎么样。周怀山拍拍师爷的肩膀,以示安稳。
可这个消息却让叶青蕊坐立难安,周怀山当赐婚使去北方,如果看到了五谷和丰登,该怎么办?
元殷书也没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棘手,以周怀山的身份,靖王的确不会对他如何。就算被他看到了五谷和丰登,大概也只能眼睁睁放他回来。毕竟在这些大人物的眼里,他们这些小人物哪有大局重要,哪有他们的江山重要。
可这样一来,叶青蕊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元殷书取出纸笔,“你别太担心,我有一支商队还在北方,我试试……”
“你……”
元殷书手里的笔被叶青蕊夺下,她看着他,轻轻的摇头。
☆、第228章 离别和重逢
这个世上所有的事故最开始的时候,有大半只是一件小事。最后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酿成大事。
就如同一个谎言要靠越来越多的谎言去堵上漏洞,最后的结果却是全军覆灭。
就好像现在,如果有人看了元殷书的信会怎么样,只会拖他下水,最终酝酿成一场大灾难。倒不如事情到此为止,就算周怀山看到了五谷或是丰登,也是她的事,最好不要再连累到其他人。
元殷书捏住她的手,他在思考,要不要现在就送她走。可若周怀山遇到了五谷,送她去京城就是羊入虎口,送她去北方,万一以后靖王未能如愿,又该如何。
“大少爷,周大人派了人过来,请您过去一趟。”
三元在外头清了清嗓子,通报道。
自从某个时候开始,周大人同少爷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说是朋友,实则已经对少爷有了猜忌。
连三元都能感觉到的变化,其他人当然也能感觉出来。
元殷书愣了一下,听说他明天就要出发,今天应该很忙才对。没办法,父母官相请,他非去不可。
无他,周怀山邀元殷书一起去北方。理由自然是他长年出入北方经商,对那边的风土人情包括地形都非常熟悉。比起他的两眼一抹黑,有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办事无疑要方便许多。
说是邀请,问题是谁能拒绝,元殷书当然也不能。
叶青蕊只得到了木妈妈过来送的一个口信,明天一早元殷书会跟着周怀山的赐婚队伍出发去北方。
随着周怀山的大队人马出发去当赐婚使,叶青蕊的生活又重归了平静。商行也在城外设了粥棚,安排施粥。
“现在有一口吃的,这些灾民还能忍,可我们的存粮也总有耗光的一天。”
衙门里,师爷正和其他人商讨解决灾民聚集的问题。
天气越来越冷,到时候就不是施粥可以解决问题了,要不要搭简易的窝棚,要不要发放寒衣。不做,眼睁睁看着这些人冻死?做,这些人就更不会走了,等樊城无力供养的那天,恐怕就是大灾难来临的那天。
而且光吃不干活,时间一长,掺杂在里头的混混就会显形,到时候挑起什么事来,又是问题。
“不行,不能让他们这么呆着。都要给我动起来,开荒,修渠,铺路,除了老人和孩子,其其人都要干活才能换吃的。”
师爷最终决定了,樊城靠近北方,和南方的地少人多不同,这里并不缺土地,只是大多是荒地,又离城太远,没人愿意去开垦而已。
现成的人手还等什么,师爷赶紧将上下都动员起来,开始重新安置灾民。
聚在城门外的灾民很快就没了影子,以家庭为单位转移到了他们干活的地方,每家每户登记,多少岁以上和多少岁以下的每天可以免费领取口粮。有劳动能力的要靠干活,才能拿到口粮。
总算是将灾民的危机悄然化解,也让需要进入城门的人松了口气。
不过,那些想着离开樊城的人,却又没了动静,大家都在等靖王的消息。叶青蕊也在等,等的同时,也在准备出行的装备。
叶明看了半天才明白堂妹想要打造的是什么,不由有些紧张的问,“局势真的这么紧张了,不会真的打起来。”
在叶明的心里,堂妹是最聪明又懂得审时度势的,如果她都准备走人,那樊城可能真的呆不下去了。
“小姐是以防万一,这种事提早做个准备总是没错的。”
白芷帮叶青蕊回答了,随后上街采购时,明显发现物价比以前要高出不少,看样子,像他们一样提早做准备的人不少。
也许是想到自己会离开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叶青蕊忽然兴起了念头想要好好走一走,看一看。
麻衣胡同的巷口,叶青蕊远远看着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她多少次往返只是为了赚取一点可怜的养家银子。
元家的酒楼,她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元殷书,当然,只是个背影。
她还想去一个地方,站在桥边的这颗柳树下,这是她和徐靖成最后一次见面的地方。白芷站的很远,因为叶青蕊不想被人打扰。
她不是一个喜欢沉湎于过去的人,但知道和做到之间,却有一条鸿沟,让人很难简简单单跨越。
一个转身也许就是一辈子的永不再见,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叶青蕊常常会想,自己舍得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我还以为,你不会出现。”
一个青色身影从柳树后转出来,看着叶青蕊,一脸的激动。
这怎么可能,这不可能,他怎么会回来,他为什么会回来。仿佛有几千几万个声音一下子在叶青蕊的脑袋里轰鸣,让她一瞬间甚至失去了听力,只看到他的嘴形一张一合,却完全听不到他在说些什么。
徐靖成却不管这些多,双手握住她的手,“我从昨天就开始等在这里,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看,你还是来了。你的心告诉你,你还是想见到我的,对不对。跟我走,跟我走,好不好。不管以后面对的是什么,我保证,我会站在你身边,跟你一起克服。”
一起面对,一起克服吗?
可她现在是个哑巴,天知道什么时候会好,也许一辈子都好不了。未来的官老爷,不管需要的是一个长袖善舞的夫人,还是一个厉害的管家娘子,都可以肯定,他不需要一个哑巴妻子。
“为什么你不说话,你还在生我的气?我知道我错了,我错的离谱,可你不要不理我……”
面对徐靖成的哀求,叶青蕊张了张嘴,却只能发出几个短短的音节,她苦笑着闭上嘴,同时闭上了眼睛,走了,又何必再回来,徒惹伤悲。
“徐公子,别问了,我们小姐受惊过度,不能开口说话已经快半年了。”
白芷走上前,福了一礼,帮着叶青蕊说道。
“什么,怎么会这样,郎中呢,郎中怎么说。”
一回到樊城就直接到柳树下等待的徐靖成,压根就不知道他走后樊城发生的事,自然更不知道叶青蕊已经无法开口说话。
☆、第229章 上门提亲
叶青蕊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拆了徐靖成从京城寄来的信,果然他在信中说自己即将出发去樊城,他要向叶家提亲,堂堂正正带着她去京城。
他在信里约定,去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柳树下见面。
谁能想到呢,叶青蕊根本没有看过信,却阴错阳差的去了徐靖成所约的地点。若说这不是缘份,恐怕都没人相信。
但真是缘份吗?叶青蕊却发现,当他真的出现的时候,自己却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兴奋和惊喜。
明天徐靖成就要央媒人来提亲,叶青蕊不明白自己内心的烦闷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在他离开之前,他能上门提亲,他能明白自己一直在退让,他能明白今后的生活需要他不断的协调母亲和她的关系,她一定会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可为什么现在,他都明白了,他开始弥补了,自己却没了之前的冲动,愿意跟他离开的冲动。究竟她舍不下什么,是母亲还是弟弟,或者都不是。
没有答案,内心深处有个地方,象黑洞一样空落落的,让她感到害怕。
楼氏得知徐靖成上门提亲,可以说是无比的激动,这样才对嘛,上门提亲,让整个樊城的人都看看,她的女儿配得上最好的男人。
叶青之却不像母亲那么激动,最近的时局变化,他跟在姐姐身边,听到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不再像以前只会单线条的思考问题。
他喜欢徐大哥,母亲也喜欢,但最重要的是姐姐喜欢吗?或者说,还和以前一样喜欢吗?徐大哥真的能给姐姐幸福吗?
徐靖成找不着官媒愿意上叶家的门,因为之前周县丞的事,一个官媒因此受侮还失了以后做媒的资格。他们之间抱团也抱的紧,一听是叶家姑娘,只是摇头,再多银子也不去。
官媒不愿意去,总有私媒愿意,却让徐靖成的心头蒙上一层阴影,开头就有坎坷,似乎在预兆着什么。
楼氏喜气洋洋的换上了自己新栽的衣裳,插戴着自己的新首饰,等着媒人带着礼物上门。
媒人一进门自然是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她心里便有了数,看来这回只是走个过场,人家肯定私下里都说好了。
心中大定之下,这舌绽莲花的本事,在她的刻意卖弄下,简直让楼氏的脸笑成了一朵大红花。
叶青蕊躲在自己屋里,手指一下一下的敲着桌面,除了内心以外,这是她从前世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外在的习惯。
白芷知道这个习惯代表着小姐内心的犹豫不决,她还以为小姐会很高兴看到徐公子回来提亲。原来,不知不觉之中,小姐的心思已经有了变化。
媒人那边已经把叶青蕊夸成了地上少有,然后就是徐靖成这天上也难得的少年郎。夸的差不多了,言归正传,自然是第一步询问意向。
这几乎就是走个过程的事,楼氏自然是矜持了没两下,就点了头。
剩下的就是交换双方姓名和八字,这是需要拿去合一合的,如果双方合过都没妨碍,就算是正式订下婚约。
其实到了这一步,也就少有不成功的,合八字无非是个借口,最后打听一下对方可有劣迹。若是觉得不可匹配,便用八字不合推掉,也不得罪人。
真正拿去合八字,而出现不合的,几年间也出不了一个。
楼氏含笑让媒婆稍等,她亲自去室内取了女儿的八字出来,这还是当年女儿出生时,她亲笔写下的。
只要交出去,她最大的一桩心愿也便了了。
媒婆含笑伸出手去接,今天这活儿干的漂亮,叶家家底不薄,赏银肯定少不了。那徐家小哥也是个大方的,幸亏官媒不接,才让她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楼氏仔细用手摩挲着贴子,又翻开看了一眼,确定无误,将她递到媒婆手。
“您呐,就等着享福,我一辈子见的人多了,那徐家小哥一看就是个重情重义的,您就等着闺女当官家夫人。”
“慢着……”
随着一声断喝,白芷扶着叶青蕊走了进来,出声的自然是白芷,大家已经习惯了她经常性的代替小姐说话。
媒婆吓的“唉哟”一声,看到叶青蕊这一身穿戴已经明白了来人是谁。好听的话像不要钱一般涌了出来,心里却在拼命转着心思,这提亲的时候小姐到场是个什么意思,她还真的没碰上过。
“太太,我们小姐说,让您把贴子收回去。”
说完白芷就取出一个大大的红封,里头是十两银子的重礼,由叶青蕊亲手递给媒婆。
“谢谢您亲自跑一趟,这是请您喝茶的,还望莫要嫌弃。”
白芷帮叶青蕊说完,然后亲自把着媒婆的手,送她出了大门。
媒婆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已经怀揣着十两银子被送出了大门,她拎上门的礼物自然也是全数奉还。
主院里楼氏已经炸了,对着叶青蕊疯了一样拼命的喊叫,还是叶青之闻讯过来,才好不容易拉住了母亲。
“你姐姐她疯了,她疯了呀……”
楼氏已经没有办法形容她现在的心情,开始是要死要活要嫁他,没名没份也要跟人家一起走。后来终于想通了,不能这么走掉,楼氏可惜归可惜,也觉得女儿做的对。
可情况不同了呀,女儿不能说话等于是个哑巴,而徐靖成居然又回来了,不仅不嫌弃女儿,还愿意上门提亲。这样的好事,要从什么地方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结果她说拒绝就拒绝了,难道不该想想,错过了徐靖成,她还能嫁给谁。哪个好人家,会要一个哑巴儿媳。
“娘,姐姐这么做,自有她的道理,你不要这样。”
叶青之抱着母亲的腰,不让她再站起来发疯。
楼氏是生怕女儿没人要,叶青之从不担心姐姐没人要,只担心未来的姐夫能不能让姐姐幸福。
叶青蕊不得不站在原地,等白芷回来帮她解释,她不仅要拒绝徐靖成的提亲,还要马上离开。
☆、第230章 出发
元殷书出事了,或者说,周怀山所带的赐婚队伍出事了。就在刚才,媒婆在向楼氏提亲的同时,元家的木妈妈过来,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赐婚队伍半道失踪了,据说军营里将军大怒,已经派了齐副官带着人马赶往北方寻人,而他自己则点齐了兵马,大有探明情况,随时准备出征的迹象。
这是不是靖王的阴谋,谁也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出了事,否则几百人的人马,不会无缘无故不见踪影。她不能呆在樊城,她要去找他。
徐靖成看到媒婆退还的礼物,不敢相信的睁大了眼睛,他抓住媒婆的袖子急道:“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