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医女-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就让王相等人,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虽然这行文之上并没有写的特别详细,但是王相直觉的认为,这背后,肯定还有可以利用的事情。荣郡王身边的人可不是废物,他们去,就是为了找机会寻事的,如今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就绝对不能错过。
  既然心里已经有了判断,王相等人自然是不肯讲事情就这样揭过的。“郡王这也是一片维护祖父的孝顺之心,虽说看上去是个小事儿,不值一提,与军国大事不能相比。但是说实话,此事还真是不能不理啊。”王相一党的另外一位大人如此说道。
  “不过,郡王这行文之中,也实在是写的含糊,这个举子家里如何?辽东府的态度如何?这些都没有体现出来。看来,应该找人前去辽东,具体负责这件事情才好。”既然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当然就要把事情闹大了才好。反正他们是不怕事情大的,越大,就越是有机可乘。若是可以借机再往辽东安插一些人手,那就最好不过了。
  “王相,如今朝中大事不知凡几,陛下又成日不上早朝,我等所要处理的事情已经不少了。这样的小事,王相还要如此慎重对待,倒是让人怀疑,相爷究竟是和居心了。明明就是有人嫉妒顾解元的才华,故意诬陷,王相却还要郑重其事的去处理,这不是因小失大么?”楚尚书的语气有些不好。

☆、593。第593章 皇帝大发雷霆

  荣郡王的行文到京城,还没等呈送到皇帝面前,就在众位阁老之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两位宰相,各部的尚书各抒己见,有提议从严惩处的,也有反驳小题大做的。
  王相和太子在内阁之中所占的势力并不算是绝对多数,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直接就定下来。再者王相也想回去细细盘问一下荣郡王派来的人,把郡王在辽东府的一些具体事情都问清楚再说。故而,这话题争论了一阵子,也就暂时停下来。毕竟还有那么多的大事要处理,不能总是纠结在这样一件小事上头。
  楚尚书稍稍的松了一口气,看今天众人的表现,对这件事并不是十分在意。这样是最好了,只要大家没把这件事当做大事,只要不把此事呈于陛下面前,那就有缓和的机会,自己再慢慢找机会把文韬就出来就好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众人谁也没再提起这件事。并不是王相忘记了,而是,西北传来消息,北狄已经很北辽联手,进犯西北边境了。此等军情紧急之时,谁还能顾得上文韬这点儿小事?王相就是有心想要提,也没那个工夫。
  所幸大齐一直都十分在意边关的守卫,而四皇子此时也正在西北镇守,所以西北虽然情势有些紧张,但是却还没有到一触即发的时刻。众人忙了几天调兵增援等事务之后,总算缓了口气。
  此时,王相才又想起了辽东府的事情,故而这天,又开始旧事重提,说起了文韬的事情。
  这一回还没等众人开始商议呢,辽东知府史大人的奏折就送到了。史知府在奏折里,参了荣郡王一本。指责荣郡王随意诬陷新科举子,无凭无据只靠几句诗文,就将新科的解元给抓进大牢,并且滥施刑罚,对顾解元施以酷刑。
  同时,还参奏荣郡王罔顾朝廷律法。不等朝廷公文示下,便随便派人,抓捕皇帝下旨赐封的承务郎顾承勇及其家人。堂堂大齐的官吏,就这样被关押至大牢之中,成为阶下囚。史知府在奏折中质问,究竟顾家犯了什么错?为何就要被抓起来?
  随同奏折而来的,还有辽东书院几百名学子的联名信。整个辽东府的学子共同为文韬喊冤,力证文韬的清白,并且请求朝廷,释放顾文韬还有他的家人。
  这下子,整个官厅可就炸锅了。众人并没有想到,只不过是一个学子的事情,竟然牵连出来了辽东府的几百个学子,还有那个刚刚被皇帝封赏的顾家。
  楚尚书也没想到,不过是这么几天的时间里,辽东府那边就闹到了如此的地步。顾家竟然会被牵连,这个也是楚尚书始料未及的,按理来说,荣郡王是不可能如此莽撞的啊。这其中,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楚尚书这边心中疑问重重,没人能够解答。就在此时,官厅这边,却有内侍来传旨,说是皇帝召众人去议事。原来,就在史知府送奏折进京的同时,荣郡王那边,也送了文书给太子。太子接到文书之后,竟然直接就去面见了皇帝,直接把事情捅到了皇帝的面前。
  既然皇帝召唤,众人当然是不敢怠慢,便一路来到了御书房。御书房里,此时却是一片狼藉,病中的皇帝在听完太子的话之后,就大发雷霆,将御书房里一通乱砸。众人进来之后,见到这个情形,各自也是心惊肉跳。
  楚尚书一见这样,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皇帝大发雷霆,这件事可就难办了。此时,也只能是尽力想办法吧,文韬的生死,恐怕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了。
  见到众人进来,坐在上首的皇帝就直接把手里的东西给摔在了地上,“你们看看,这都是些什么?真是好大的胆子啊,没想到,这都多少年了,还有人敢如此说。他们这是当朕老了,当朕要死了么?”
  六十几岁的永和帝,虽然因为疾病的缘故有些苍老,可是那一身的气势依旧是不容小觑。尤其是此刻龙颜大怒的模样,真的是让众人全都胆战心惊,没人敢发出半点儿声音。众人静静地站立着,没人敢说一句话。
  倒是一旁站立的太子,此时赶紧上前来,扶着皇帝轻声安抚,“父皇息怒,这些不过是几个跳梁小丑瞎胡闹罢了,原本也不值一提的。倒是康儿,非得大惊小怪的上什么奏折。要儿子说,直接砍了也就是了,何必费劲儿再惊动父皇?”
  “不过,这辽东知府也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竟然敢煽动学子胡闹,为那个什么解元的请命。这个风气可是不能纵容,不然的话,怕是以后那些学子的气焰更加嚣张了。”太子一边轻声安抚永和帝,一边却是暗地里使坏。
  永和帝刚刚发了一通脾气,此时火气也消的差不离了,听见太子这样说,就摇摇头,“就你莽撞,康儿要是像你这样莽撞,我倒是不放心他在辽东了。那是他能随意处置的事情么?他不过是去辽东监督粮草物资的,又不是参与地方政事,他要是莽莽撞撞的就行事,那还了得?”
  永和帝这时抬头看了看面前站立的这些臣子们,然后指了指地上散落的奏折,“把这些捡起来,给几位大人瞧瞧吧。”
  说话间,就有内侍上前来,把地上的一些奏折文书收拾起来,然后递给了陈相和王相等人传看。
  楚尚书也看到了那些东西,正是荣郡王派人送来的,参奏辽东知府煽动学子闹事的奏折。楚尚书心中暗叫糟糕,这件事一旦捅到了皇帝的面前,文韬这条小命,可就不知道能如何了啊。
  “陛下,臣等刚刚也接到了辽东知府的奏折,不知道陛下可愿意看一看?”陈相对于永和帝的脾气还是挺了解的,这位陛下虽然脾气暴躁,但绝对不是昏君,还是很能明辨是非的。
  “看什么?这辽东知府纵容包庇那胆大妄为的举子,他还敢说什么?这样的知府,我看他也是做到头了。康儿是什么人?康儿是朕的长孙,他还能做错了?”永和帝此时却好像余怒未消,根本就不想听别人说什么。
  楚尚书一听这话,心中真的是凉了半截,皇帝这乾纲独断的毛病,这是又犯了啊。“陛下,辽东府究竟发生了何事,臣等不知情,陛下在宫中也不知情。此时不过是荣郡王的一份奏折,陛下总要听一听史知府如何说吧?”楚尚书硬着头皮上前道。
  “听什么?听那个胆大的逆贼是如何辱骂朕的?还是听那个辽东知府是怎么包庇贼人的么?朕不想听,朕就知道,康儿做的对,这等狂妄之徒,就应该从严惩处。”永和帝很显然是脾气上来了,啥话都不肯听。
  “陛下,辽东知府参奏荣郡王肆意陷害新科举子,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以莫须有罪名将辽东府乡试解元顾文韬抓了起来,并加以严刑拷打。另外还有荣郡王并未接到朝廷公文,就擅自捉拿陛下下旨赐封的承务郎顾承勇,及其家人入狱。如今,辽东府的学子已经联名上书,恳请陛下查明事情真相,还顾解元,还有顾家一个清白。”
  楚尚书这时可是顾不得那些了,也不管皇帝爱听不爱听,直接就把事情一股脑的说了出来。这时候要是还不说,万一皇帝在太子和王相的挑唆下,直接下旨杀了顾家人可怎么办?
  楚尚书这样不管不顾的模样,让屋子里的众人都有些吃惊。这位楚尚书可是最老成持重的人了,朝堂上的纷争,他从来不轻易出头,今天这是怎么了?
  “楚尚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指责郡王么?郡王是陛下的亲孙,从小在陛下身边历练成长,行事向来稳妥。楚大人的意思,就是郡王做错了?”王相那边的人,还没等皇帝开口呢,便直接朝着楚尚书开火了。
  “郡王有没有做错,在下并不知情。在下只以为,此事既然出在辽东,那么辽东知府的话,就不能不听。难道单凭郡王一面之词,就要定了人家的罪么?若是真像郡王所言,为何辽东府数百名学子,都肯为那顾解元证明清白?此事定然是有蹊跷的,陛下,凡事不可偏听偏信啊。”
  楚尚书这时也顾不得了,他要是这时候还不力争,只怕是文韬就真的没希望了。“陛下,辽东知府做事向来谨慎周全,若不是事情真的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断然不敢上这样的奏折。还请陛下明察,不要冤枉了好人才是。”
  “楚尚书,在下倒是不明白了,那位顾解元究竟跟楚尚书有什么关系?前次本相提起这件事,楚尚书就一个劲儿的替他说好话,如今在陛下面前,还是如此。难道在楚尚书眼中,荣郡王堂堂皇长孙,还会平白无故去诬陷一个举人不成么?真是荒唐。”王相借着这个机会,又重新提出了质疑。
  楚尚书挺直了腰杆,“陛下,诸位大人,下官并非是针对荣郡王,只是觉得这事情太过蹊跷。诸位大人也可以看看,那些诗根本就看不出什么,要不是有人故意往上攀扯,谁会去想这些?陛下,这些在其间穿凿附会的人才是最可恶,他们才是用心险恶之人。”

☆、594。第594章 皇帝气晕

  辽东知府和荣郡王的奏折先后进京,送到了皇帝的面前,不想却是直接引发了一众朝臣的争议。楚尚书在御书房内,不顾皇帝已经暴怒的情绪,愣生生的为顾家辩护,同时指责荣郡王别有居心。
  而太子与王相一党,这时便极力抹黑楚尚书。双方僵持不下,直把带病的皇帝给气的头晕眼花,干脆把所有人又全都赶出了御书房。
  楚尚书回到府里,就赶紧让大管家去找了文修,把顾家的情形跟文修说了。文修一听说爹娘都被抓起来了,也不知道妻儿如何,当真是五内具焚,一个着急之下,就要回辽东去。还是大管家劝着,文修这才稳住了,然后众人开始商议对策。
  文修以为,荣郡王肯定是连娇颜也一起抓了,于是就跟大管家说起来了荣郡王倾慕娇颜的事情。大管家听了这话之后,眼睛一亮,然后便直接出主意,让文修前去找夏家,另外再联合安家等,共同上奏。参荣郡王贪慕女色,为了强夺旁人未婚妻,而构陷污蔑新科举人,罔顾朝廷法纪,私自抓捕朝廷命官。
  文修听了,当即便去拜访夏允辰。而文禄,则是前去找安运盛兄弟。此时不找他们也不行了,文齐也被抓起来了啊,还有瑾萱,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形。事关安家,总得要让安家人知道才行。
  文修来到夏府,夏允辰夫妻见了文修都很纳闷儿,等到听完文修的叙述,夏允辰气的直拍桌子,“荒唐,胡闹,这荣郡王果真是嚣张至极啊。文修,此事本官已经知道了,不过本官毕竟官阶低,上不得早朝。此事我即刻去见岳父和舅兄,他们想来会有办法的。”
  夏允辰依旧是当年的脾气,一听说这样的事情,便径直从家中出去,然后找到了方氏的父亲,大理寺卿方大人。方大人在听说了顾家的事情之后,沉吟很久,才点头答应,上奏折,帮助顾家。
  而与此同时,安家那边,也是经过了一阵紧急的商讨。安家老二安远盛本身就是侍郎的职位,官厅议事之时,他就在跟前。当时一听说辽东顾家出事,安远盛心里就咯噔一下子,安家跟顾家可是亲家呢,这样的事情,安家必须的想办法帮忙才行。
  等到文禄找到安运盛,然后一起来找安远盛时,不等文禄说什么,安远盛就直接允诺,一定会想办法救顾家的。众人商议之下,决定就像文修跟楚府大管家商议的一般,就按照这个来上奏。当今圣上虽然脾气暴躁,但是最重视人的品德,荣郡王为了一己私欲而陷害旁人,有了这个把柄,想来事情要容易许多。
  这一晚,京城里注定是不平静了,不管是安家夏家,还是楚家,众人都在为了救顾家而准备着。同时,王相和太子一党,这时也在精心策划着,怎么通过这件小事,来插手辽东府的事情。
  第二天,皇帝难得的上了早朝,结果就在朝堂之上,双方就因为文韬的事情而吵了起来。接着就直接有人参奏,荣郡王为了抢占旁人未婚妻,肆意构陷新科解元,并且抓捕朝廷命官之事。
  此事一出,顿时就掀起了滔天巨浪。至此,众人才算是弄清楚,原来那位被抓起来的举人,竟然就是柔嘉郡君的兄长。
  太子到这个时候,也是才弄清楚了那个顾文韬的身世。太子气的暗自咬牙,自家这个儿子办事竟然是这样的不靠谱,为何之前在行文之中,根本就没有提及这些?如今闹到这个地步,本身就已经失了先机。
  王相也是暗自懊悔,应该先派人前去查问清楚就好了。事到如今,反而是他们被动起来。当然,王相是不会轻易认输的,于是就极力辩驳,荣郡王断然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可是陈相还有楚尚书等人,却抓住了这个问题不放。非得一口咬定了,这就是荣郡王故意为之,为的不过就是逼迫顾家将女儿交出来罢了。
  双方就在朝堂之上争吵起来,互不相让。结果就把上面端坐着,原本就生病中的皇帝给气的不行。皇帝本来最近就身体不好,昨天又发了好大的火,此时再听见这个纷纷扰扰的事情,还有眼前众人的争吵,哪里还能再冷静?
  “够了,都给朕闭嘴,陈相,你派人,赶紧去辽东查看,事情究竟是如何?”皇帝气的头晕眼花,扶着额头勉强说道。
  陈相一听,便赶紧领命,这时楚尚书便自告奋勇,要亲自前去查看。不想,那边王相等人又不同意了,说是楚尚书从一开始就维护着顾家,指不定跟顾家有什么猫腻呢,绝对不能让楚尚书前去。
  众人又是一场争执,不想还没等吵出什么结果呢,就听见有内侍惊呼,“陛下,您怎么了?”远啦,竟然是皇帝晕倒了。
  皇帝在朝堂之上晕倒,这可是非同小可,一众人等也顾不上争吵了,这时连忙去宣来了御医,给皇帝诊治。可是等太医院的御医来了,却是连连直摇头,皇帝的病症,他们根本就治不了的。
  皇帝这毛病已经好多年了,之前就有几回特别危险,要不是后来四皇子从西域找来了一位高人给皇帝医治,还真是不知道什么样子呢。偏偏今年春天的时候,那位神医说是要回西域找一味极其稀有的药材给皇帝配药治病,结果走了就再也没回来。如今,所有的御医都只能看着昏迷中的皇帝儿没有任何办法。
  皇帝被气的昏迷不醒,群医束手无策,这个消息可就是很快的传了出去。前朝后宫,不用多少时候就全都知道了。朝堂内外,京城之中,迅速就掀起来了一股议论的风潮。随着众人的议论,顾家的事情,也被传出了许多个版本,众说纷纭。
  面对这样的情形,太子和王相等人即着急心焦,又有一些暗自窃喜。恐慌的,当然是因为皇帝此次生病,起因是荣郡王,若不是荣郡王整了这么一出的话,皇帝也不会被气坏的。不管是文韬的反诗,还是后来顾家的指责,都是荣郡王搞出来的,这个实在是开脱不掉。
  而窃喜,当然是太子的私心了。太子今年岁数也不小了,可是皇帝始终都不肯放手退位,太子苦苦盼着皇位,已经望眼欲穿。如今皇帝病势沉重,若是太子能够抓住机会,就可以借机登上皇帝的宝座,说实在的,也是件好事情。
  而抱有这样念头的,可不只是太子一个人。这几年诸位皇子都有些蠢蠢欲动,如今又遇见了这么好的时候,谁不想出头争一争?于是,朝中的局势迅速演变,一时之间,整个京城都气氛十分紧张。
  京城里人心惶惶,而此时的辽东府,也是闹得天翻地覆。安园里,从边关赶回来的朱泽青,正在质问荣郡王为何要抓起来顾家众人。
  “朱将军,本王最初真的是不知道那是柔嘉郡君的兄长啊。本王只是听人说起此事,一时心情激愤,就直接下令抓了人。后来事务繁琐,就把这件事情交给旁人去处理了。实在是不知道,下面这些人竟然如此胆大妄为。朱将军,请相信本王,本王真的是没有要针对顾家的意思啊。”
  荣郡王这时也是满心懊恼的,他根本就没想到,事情竟然会闹到了这个地步。顾承勇和冯氏被抓进来之后,史知府总算是找到了机会,见到荣郡王,然后就直接质问郡王,为何要抓捕顾家众人。
  那时,荣郡王才知道,原来那个所谓写反诗的举人,竟然是娇颜的哥哥。荣郡王当即就要释放顾家众人,不想却是被身边的人愣生生的给拦下了。此时各种行文已经送到了京城,皇帝也都知道了,此时再说放人,哪里可能?
  那些人就劝荣郡王,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了。一来太子一系的人可以有机会搅乱辽东府的军政事务,二来荣郡王也可以借这个机会,真正得到顾娇娘。只要顾娇娘出现,然后同意跟了荣郡王,这些人有的是办法替顾家洗脱罪名。
  荣郡王原本也不是什么正直的人士,不过是面对这娇颜时,为了讨好娇颜而故意做出些高义的举止罢了。此时被身边人这么劝说着,心里也是有些活动了。他对娇颜的念想始终都没有断绝,若是真的有这样的机会,他当然愿意抓住的。
  就这样,荣郡王便借口自己不知情,将所有责任推脱出去。然后又说此事已经上报朝廷,不能随意处置,就继续将顾家人关在了地牢里,不肯放出来。史知府一见这样,知道是不可能简简单单就救出来顾家人了,于是就一边上书朝廷,一边直接示意学子们在安园门前集结闹事。
  荣郡王因为贪慕柔嘉郡君美色,然后诬陷齐家人,将顾家人全部抓捕的消息,在辽东府已经是传遍了。众人皆是议论纷纷,这些传言,少不得也是传到了荣郡王的耳朵里,把荣郡王给气了个够呛,却又没法发作。

☆、595。第595章 荣郡王的转变

  荣郡王这几天也是被闹的有些心里直冒火了,而此刻,还要面对住泽青的责难,更是让他这个天之骄子十分的不爽。“朱将军,本王已经说了,这件事并非本王本意,本王最初确实是不知情的。”
  “事关皇爷爷的名声,本王既然接到旁人举报,就不可能不管,抓人乃是理所应当。至于后来的顾家,本王也已经承认了,是本王的疏忽,将军还要再说什么?这件事不管是真是假,总要有一个审理的经过,本王这样做,也算不得什么过错吧?”
  “京城与辽东相隔甚远,本王未能等到京城回复就去抓了顾家人,也是为了快点儿解决这件事啊。你看看你们这一个个的,前几天史知府跑来一顿质问,今日将军又来,怎么?本王抓了个人,反而自己成了罪犯不成?你们一个个的,凭什么就来指责质问本王?本王行事,还用得着向你们交代不成?”
  这荣郡王终究是皇长孙,那样一个受宠的人,哪里能够忍受别人的脾气?之前他是有点儿觉得心虚,这件事没弄清楚就抓了人,结果还是顾家的人,的确是觉得有点儿对不住娇颜。可是这几天在李先生等人的劝说之下,荣郡王的心理也发生了些变化。
  不管事情对错,他就是做了又能如何?别说顾文韬只是个举人,就是新科状元,他说抓起来,也没人敢反对才是。怎么到了这辽东府,这些人就一个个的都朝着他使劲儿了?不就是抓了个人么?不就是抓了顾家么?顾家又如何,顾家还不是他荣郡王一手捧起来的?今天他就是看着顾家不爽,又能怎么样?
  朱泽青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几岁的男子,这个从小就备受宠爱的皇长孙,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王爷,在下并非指责王爷,在下也没那个胆子。只是这件事太过蹊跷,在下也是害怕,王爷莫名其妙被人利用了而不知道啊。”
  “王爷也该知道,陛下如今的身体可是经不住折腾了。若是因为这些事情,再让陛下龙体有损,那可就是不应该了。这个在中间举报的人,恐怕是居心不良,故意陷王爷于不孝不义呢。”朱泽青原本的确是满心怒火的前来质问,可是面对荣郡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