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医女-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听了这份旨意之后,这才恍然,原来不是皇帝忘了绍远,是人家太特殊了,不能跟大家伙用一道旨意。
  绍远听了这份旨意,心里也是很高兴的。不管怎么说,他现在总算是名正言顺的皇室子弟了,不再是那个尴尬的身份。
  圣旨里还赐给了绍远一座亲王府,自然,这亲王府需要修缮。并且需要绍远在宫中成亲,住满三个月之后,才可以搬到亲王府去。对于这个,绍远倒是没什么意见,只要不让他进靖王府就好,其余的,住在哪里都没问题。
  第二道旨意宣布之后,接下来又是第三道,这份旨意说的,就是关于北狄可汗的处置问题了。皇帝和靖王商议之后,决定留北狄可汗在京城,给予北狄王的封号,赐一座府邸给他。同时,将北狄可汗的长子,送回北狄去,重新统治北狄。
  这个做法与以往的惯例不同,前朝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形,一般都是留下一位王子在京中做质子。还从来没有把可汗留下,却放王子回去的。这么做,也是皇帝和靖王,以及文武百官商议之后的结果。
  北狄可汗今年不过才三十几岁,正是男人最好的时候。若是让他回北狄,用不上三五年,只怕是北狄就可以重新恢复过来,到时候难免还是大齐的威胁。
  北狄的那位王子,今年才十三岁。若是让他回北狄,一来可以解决北狄如今群龙无首,各个部族混战的局面。如今北狄各部都在虎视眈眈,不少部族的首领都想要做可汗,并且因此而明争暗斗。
  与其让这些人再推举出一位能力卓绝的可汗,反而不如让一个年幼的王子回去。这样一来,在这位王子成长起来之前,北狄是没有实力跟大齐对抗的。
  二来大齐会派过去一些官员,辅助北狄王子治理国家。这样,各个部族的反抗肯定会遭到大齐的镇压,而北狄从此以后,也就算是控制在大齐的手里了。更何况老可汗还在大齐,只要老可汗还健在,北狄就不敢有任何的异动。
  不管大齐做出这份决定背后有多少用心,但无论如何,北狄可汗不会死,北狄王室的那些人也不会死。这对于北狄可汗等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了。于是,北狄可汗带领妻儿和臣子们,尽数跪地磕头,感谢大齐皇帝的恩典。
  与北狄王室的结果相对的,是北辽席丹部被抓的那些人,他们的结果,可就没那么美妙了。席丹部明着投降,暗地里却勾结孟根图谋不轨,实在是罪不可恕。故而席丹部所有人等,全部都被贬为奴隶,留在太仆寺做马奴,帮助大齐养马。
  席丹部的郎主一听这个,当即就差点儿晕了过去。落到如今的地步,怨不得旁人,谁让他不甘心来着。无奈之下,席丹部的那些人,也只能认命了。
  所有相关人员都有了安排,这一次的献捷仪式也就算是差不多了。接下来,自然是庆功酒宴,皇帝当中宣布,众将领前往武英殿,群臣同乐,共同庆贺这难得的胜利。
  于是,众将领便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一路从承天门进入了皇城,然后向着武英殿行去,准备参加庆功宴。
  自然,那些被抓获的俘虏,以及缴获来的大量金银,也有专门的人安排。俘虏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安顿,北狄可汗等人直接带到事先就预备好的王府。等到休息几天之后,会有人专门护送着王子回归北狄,至于王子要带哪些人回去,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所有的金银财宝,都要送到国库中去,充盈国库。今天封赏一众将士,可是动用了国库里的不少东西,当然要赶紧填补回来的。
  当然,这些缴获的财富,比起封赏出去的那些,可是多出来几倍甚至十几倍了。户部的官员一边清点,一边笑的眼睛都快要看不见了。国库充盈,他们户部的人才能理直气壮。不然的话,每每朝廷有事需要银钱时,户部的一众官员,全都是愁眉苦脸,还要面对皇帝的问责,真真是煎熬。
  不说外面的官员是如何处理善后的,只说此时的武英殿之中,早已经摆好了美酒佳肴。无数年轻的宫女打扮的美丽非常,来回穿梭于大殿之中,为这欢庆的气氛,增添了几许色彩。
  官员将领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坐下,皇帝坐在大殿的上方,左边是靖王,右边是绍远。其余的各皇子,则是坐在了下首,文武官员等,更是坐的远了些。
  按理来说,绍远是不应该坐在皇帝身侧的,毕竟说起来,他是晚辈,下头还有那么多的叔伯呢。但今天是庆功宴,就是为了庆贺大齐将士立下的战功的,所以皇帝特意让绍远留下,那些皇子,倒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大齐与北辽北狄对峙十数年,时有战事发生,各有胜负,大齐因此也消耗了不少国力。这一次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可以说是举国上下都高兴的很。皇帝看着大殿里这些年轻的将领,心中也是豪情万丈,兴奋不已。
  “诸位爱卿,今日是我大齐上下,庆贺北疆安宁的好日子,诸位将军都不要拘束,尽情畅饮便是。今日这武英殿内不分尊卑,不论官阶高低,尽可随意欢庆。朕年岁已大,又身体欠佳,饮不得酒,便以茶代酒,先敬诸位爱卿。”
  皇帝说完,便把手里的茶水喝了一口,下面的所有官员,便都连忙举起杯子来,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皇帝敬酒呢,哪个还敢不喝?大家伙心里都高兴的不得了,尤其是那些边关的将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有面见皇帝的时候啊。

☆、818。第818章 庆功、回乡

  皇帝终归是身体不好,所以三杯酒过后,便离开了武英殿,回到寝宫去休息了。皇帝一走,这边的气氛倒是热闹了几分,将士们对靖王还是特别熟悉的,不至于特别的拘束。
  靖王带着绍远,分别去拜见了其余的众皇子,绍远挨个叔伯都见了一遍,按照规矩行礼。这些皇子们早就猜到了今天会见到绍远,故而也都提前预备了见面礼,一圈叔伯见下来,绍远倒是收了不少礼物。
  这些皇子们出手,那都是难得的珍品,绍远见了难免有些为难,后来还是靖王劝着,这才收下了。
  武英殿内欢歌笑语,众人开怀畅饮,又有歌舞伎助兴,的的确确一副歌舞升平的气象。那些将领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好不容易熬到了如今的成就,一个个也是非常高兴。他们都是些豪爽的汉子,还没有在官场上打滚,依旧保持着最初的性子。故而也都不顾忌许多,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在场的那些官员,有的就觉得不成样子,这也太没个体统了啊。宫里的宴席就是个名堂,大多数时候,其实并没有人真的可劲儿去吃,只是意思意思罢了。像眼前众人这般的吃相,说实在话,也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那些官员心里这么想着,脸上眼神里难免就带出来了几分,结果不小心,就被靖王给看了出来。靖王心中有少许的不悦,脸色略微阴沉了两分。
  在靖王眼中,那些将领吃喝的样子,只觉得亲切,并不会觉得粗鄙。他们镇守边关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美酒佳肴?难得有机会吃一顿,难道还不许人家吃个过瘾么?
  “诸位将军,今天的宴席是特意为各位准备的,各位随意吃喝就是了。北疆苦寒,咱们在那边镇守十几年,也是吃尽了苦头。陛下有旨,诸位将军劳苦功高,故而庆功宴大宴三天,诸位尽可以随意,无须任何拘束。”
  “另外,陛下还特旨,今日这武英殿内伺候的宫人,皆是年轻貌美的妙龄女子。若是诸位将军有看中的,可以禀报于本王,本王愿意给诸位做个媒人。”
  这个也是历代以来的规矩,但凡这种庆功宴,都会安排一些年纪适合婚嫁,并且依旧是清白身的宫女过来。酒宴上难免就有看对眼的,这样一来可以解决这些将领的终身大事,二来也可以借机放一批宫人出宫,省得这些人在深宫之中蹉跎岁月。
  靖王看着面前的这些将领们,这其中还真的是有不少都是光棍一个的,如今不用再去边关打仗,该是解决他们终身大事的时候了。“当然了,原本家中有媳妇的就算了,还是回去好好跟媳妇团圆吧。”
  众人一听这话,就全都哈哈大笑起来,“王爷这话有理,俺离家也有七八年了,中间就回去过两回。俺家媳妇在老家,伺候爹娘,养育孩子,也是不容易,俺可是做不得那负心汉呢。等京城的事情都有了结果,还请王爷恩准,给俺在俺们县城找个差事,到时候也能离家近便些,俺也该好好孝顺孝顺爹娘了。”
  此话一出,在座的众人心里都有些不太得劲儿了。他们离家从军,在外都是不少年头,这期间有的回家去看了一两回,有的根本就没时间回去。一想到家里白发苍苍的爹娘,还有未曾谋面的孩子,众人的心里,难免有些怅然。
  靖王当然也是明白众人的心思,于是便点头道,“本王已经让人安排了,原籍有家室的,尽量就安排回原籍,若是原籍已经没有亲人的,可以留在京城附近。你们回去,跟其余的将士也说一下,如果有别的要求,可以提前说出来,本王好让人安排。”
  如今北疆战事结束,虽然说不至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这些人都在北疆熬了许多年,也该是他们回去享福的时候了。靖王对待下属向来都是很关切,也非常愿意为他们多考虑一些。
  “放心吧,你们的前程,本王都会好好安排,这么多年你们随着本王出生入死,本王不会亏待了任何一个人。”靖王郑重的向众人承诺。
  靖王的话,众将士自然是相信的,于是众将士都纷纷谢过靖王。没有了顾虑,众人更是敞开了吃喝,大殿里的气氛,再次热闹了起来。别说,还真有几个年轻未婚的将领,跟旁边伺候的宫女看对眼了,当场就求了靖王。
  靖王也很高兴,在问过了那些宫女的意见之后,便点头同意了。并且许诺,十日之内,给这些人一起办一回亲事。那些还打光棍的小伙子们一听,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朝着身边寻找。
  庆功宴从中午开始,一直进行到了晚上。等到最后,众人都喝的醉了,靖王和绍远也被人敬了许多的酒。于是,酒宴便结束。
  庆功宴之后,靖王果然是按照当时所说的,派人一番核实,根据众将士的要求,给他们都安排了恰当的去处。普通军士有想要回乡的,都发了不少的银两,然后安排他们回乡去。如今北疆不需要那么多的守卫力量,还是让人家回家去一家团圆好好过日子算了。
  自然,那些优秀的将领,靖王是不会允许他们解甲归田的。如今靖王初掌朝政,还需要很多心腹的力量才行。不少将领被安排到了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京畿大营,以及皇宫禁卫当中,有了这些心腹力量,靖王在朝中才能安如磐石。
  四月十六,绍远在宗室的见证下,于奉先殿祭拜了秦氏先祖,就算是正式的认祖归宗。同时,勇亲王府也已经预备了出来,礼部工部派人,按照亲王府的规格,开始收拾王府。
  与王府一同赐下来的,还有文韬和文平的侯府,那边倒是不需要费太多的工夫,稍微一收拾,也就可以了。自然,这些事情也不需要文韬和文平操心,工部自然会派人过来弄的。等到收拾妥当,他们再搬进去也不迟。
  王府和侯府都在修缮,再加上皇帝和贵妃都不许绍远和娇颜出宫,于是,绍远和娇颜俩人,就只能住在漪澜殿里了。反正他们住在哪里也都一样,没啥太大的区别,只等京城里各项事情都妥当了,他们还要回青山村一趟呢。
  绍远向靖王提出来要回乡的事情,靖王倒是也没有反对,衣锦还乡荣回故里,这是每个人的愿望。再者接下来还要预备绍远和娇颜的婚事,另外文平在京城也有自己的府邸,正经是应该把顾家人都接来。
  不过,靖王却是没有让绍远他们立即就回乡去,因为靖王也想着一起,他要去接苗素问回来。“远儿,你们暂时先等几日,父王这边还有一些政事要处理。三五日之后,父王与你们一起。”
  靖王的心思,绍远如何会不知道?他其实也很想将母亲接来,一家团圆。虽然不清楚靖王会如何安置母亲,不过绍远倒是也不担心,大不了母亲以后跟自己住,自己有亲王府,怕什么?
  就这样,靖王抓紧时间处理手上的事情,以便腾出时间,跟绍远他们去一趟青山村。为了接回心爱的女人,靖王也是接连熬了许多天,总算是把手里的事情处理差不多了,然后又把朝政大事托付给了方宰相等人。
  等到靖王将一切安顿妥当,就已经是四月二十往后了,此时娇颜身上的伤也养的差不离,于是就定下来二十二这天动身回青山村去。
  四月二十二的清晨,靖王带着绍远娇颜、文韬文平、朱泽青等人,从京城出发,一路朝着辽东府行去。
  文庆文景等青山村附近的人,也都跟着一起往回走。这一次回乡,文庆文景不仅仅是要回去跟家人团圆,还要接父母妻儿进京。他们如今都在京城有了差事,总不能把爹娘还扔在青山村里啊?
  这一次回青山村,其实还带着皇帝给顾承勇夫妻的圣旨封赏。顾家养育出文治文平文韬娇颜这么多优秀的儿女,尤其是娇颜,两次救了皇帝的性命,皇帝如何能不感激?
  娇颜已经是公主,也即将成为亲王妃,皇帝再也没什么可以赏赐的了,所以就只能封赏娇颜的父母。再者,如今文平是侯爵,总不好顾承勇还是一个六品的闲职,父亲的官职不说是比儿子高,但也总要说的过去才行吧。
  基于总总考量,所以皇帝才会让靖王带着旨意前往顾家。而对于皇帝的恩典,娇颜文平等人,当然也是很高兴的,顾家如今更上一层楼,也是他们这些做儿女最高兴的事情了。
  文韬跟着众人一起回乡,心情更是复杂。他离家一年多,如今婉凝应该早就生了孩子,也不知道孩子是男是女,更是不知道婉凝怎么样。他这个做丈夫的,也实在是没有尽到责任,太愧对婉凝了。
  这一次回乡,文韬定然是要接了婉凝进京的,同时,他还想把自己的名字从顾氏族谱上去掉。并不是他忘恩负义,但他毕竟是林家唯一的独苗,如今父母找不到,他总要恢复本来的姓氏,林家,总不能无后的。也不知道他的想法,顾家会不会同意,文韬心里,实在是有些忐忑。

☆、819。第819章 微服私访

  靖王带领绍远娇颜一行,回青山村,这路上可就热闹许多。当朝太子,带着亲王公主,还有三位侯爷,数位将军出行,这个阵仗还能小了?
  各地的地方官一接到消息,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的迎接,生怕哪里做的不好。这可是关系到官路前程身家性命啊,不小心伺候着,那也就不用当官了。
  各地的官员都想办法招待靖王一行,不过,也不是每一处的地方官都能得到靖王的欢心。尤其是那些命令全城百姓出来迎接,又大摆筵席款待的,当场就被靖王一顿训斥,并且拂袖而去。
  反倒是有一处县城的知县,并没有大肆张扬,只是带着衙门里的一应官吏出来迎接。之后也没有弄什么特别豪华的宴席款待,只是安排自家夫人带着下人,给靖王这一行做了一顿家常饭菜,结果却是赢得了靖王的喜欢。
  靖王身在边关十几年,平时吃住都跟普通士兵差不多,他最是不喜欢铺张浪费,也不喜欢大摆排场了。对于地方官如此朴实的接待方式,靖王觉得非常合心意,于是就把那知县叫来叙话。
  那知县听说太子召见,以为是太子发怒了,吓得不行。一见到太子,便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一个劲儿的磕头赔不是,“殿下,不是下官存心怠慢殿下还有王爷公主。实在是这泰宁县太小,人口少,百姓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下官实在是没那个银钱置办酒席啊。”
  靖王瞧见这泰宁知县如此,知道他是想错了,于是便摆了摆手,“起来吧,孤并没有怪你的意思。今晚的饭菜,听说是你家夫人亲自动手做的?虽然很家常,可是味道却不错。你倒是个有福气的,有这样贤惠能干的妻子呢。”
  靖王没有发火,说话语气又十分温和,那泰宁知县虽然还悬着心,但是却不再浑身发抖了。他依旧跪在地上,“回殿下的话,下官跟妻子乃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当初下官也不过是乡下的一个穷小子,家里穷,又要供下官念书,下官的妻子不嫌弃下官家境贫寒,执意嫁了过来。”
  “下官一心走科举,也顾不上家里,若不是内子家里家外操持着,下官根本没法安心读书考试。后来下官中了同进士,被外派到此地做了知县,就把内子也接了过来。下官夫妻在此地已经八年,一直都想办法试图让当地百姓富裕起来。”
  “只是太可惜了,这泰宁县不产别的,到处都是石头。唉,这边山上的石头多得很,土层顶多有一尺,有的就是半尺左右,下面就是石头了。种地不打粮食,百姓的日子过得实在是不好。”
  “下官不能为百姓谋一份出路,已经是愧对百姓了,还哪里能拿着百姓的血汗钱去挥霍?故而殿下驾到,下官也没能预备像样的酒席招待,实在是下官的过错。”
  这位泰宁知县也是个实在人,他瞧着靖王的态度还算不错,于是就大着胆子,把当地的一些困难讲给了靖王听。不管靖王相信或是不相信,他最少是问心无愧的,哪怕是因此而丢官,他也不后悔。
  靖王一边听着这个知县说话,一边打量着这人脸上的神情。此时瞧着这位泰宁知县一脸忠厚,并且颇有些舍身取义的架势时,靖王就忍不住笑了。“你起来吧,孤并没有怪罪你。说实话,这一路走来,孤也见过了形形色色的各地官员。但是像你这么老实的,孤还是头一回见到。”
  “泰宁县有你这样的父母官,是百姓的福气。你也别急,泰宁县不富裕,这个与你无关,实在是天然的条件限制,这个也是没办法。泰宁百姓生活困苦,朝廷也会适当考量的。”
  靖王并没有多说,因为他并不清楚眼前这人说的是真是假,总不能听信他一个人的话,然后就随意的做出什么许诺来。“你先回去吧,孤明日会在这里歇一天。至于饮食等,也就不需要你们烦心了,孤会让人安排的。”
  泰宁知县知道太子不怪罪他,就已经高兴的不行了,再一听太子还要在泰宁县住一天,那更是乐最都合不上。不管怎么说,太子殿下曾经在泰宁停留过,这就是泰宁县所有百姓的福气啊。
  “殿下能在泰宁多停留一天,可是泰宁百姓的福气。殿下一行的饮食,还是交给内子吧,能给殿下做顿饭,那是内子的荣幸呢。”泰宁知县连忙道。
  对于这些,靖王倒是也不反对,于是就这么定下来了,泰宁知县也算是有眼力见儿,连忙告退出去了。等着这泰宁知县出去,靖王才回身对绍远娇颜等人说道,“明日在此地停留一天,你们陪着孤出去走走。咱们好好看看这泰宁县城,是不是真的像那知县说的一般。”
  靖王是有心要提拔这个知县的,但是又怕这知县故意弄出这个做派来。故而才提出要出去走走,仔细打听一下,也能对这个泰宁知县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
  “娇丫头,孤还有一件事要托付你。都说你有七孔玲珑心,有点石成金的好本事,你帮着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着泰宁百姓把日子过起来。”靖王瞅着娇颜,笑道。
  娇颜还没弄明白咋回事呢,结果这么艰巨的任务就落到头上了,“王爷,泰宁县百姓发家致富的大事,可不能全都放到我的身上啊,我哪里能有那个本事?”
  娇颜觉得有点儿头大,她又没在这边生活过,不知道当地出产什么。明天一天的工夫,难道就能想出来什么好主意不成?
  靖王笑笑,“你尽力就好了,总归你的鬼点子比较多,指不定就有什么好主意了呢。明天咱们四处走走看看去,指不定你脑子灵光一闪,就有主意了呢。”靖王对于娇颜还是很有信心的。
  既然靖王都这么说了,娇颜哪里还有什么办法?于是也只能勉强答应,走走看看再说吧。众人都连日来赶路,也的确是累了,于是各自去休息。
  第二天早晨,娇颜带着一干伺候的丫头等人,弄了些饭菜众人吃了。然后大家伙都换了普通百姓的衣服,又带了些米粮以及做饭的物件,就这么离开了县城,到城外的村庄去走走看看,顺道打听一下这个泰宁知县的为人。
  还别说,那些百姓对于这位知县还真是推崇备至,提起这位父母官,老百姓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好一顿夸奖。只是提起这平常过日子,众人还是难免有些愁的慌,泰宁县的范围内大概都是这般情形,百姓的日子过得都挺苦的。
  他们路过一个村子的时候,娇颜就瞧见路边一群小孩子在玩儿,玩的那东西倒是也不陌生,就是平常孩子玩的弹子。就是一个个小圆球,然后把小球弹到指定的小洞里,这也是乡下孩子最爱玩的一样了。
  大多数的弹子都是用泥制作的,有的孩子会把泥弹子扔在火里烧一烧,烧硬了,这样玩的时间长。但是这一群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