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医女-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氏扯着娇颜的手,仔细打量,果然见闺女的气色很好,人也胖了一圈,看起来养的的确不错,这才放心了。“这就对了,你生孩子这么危险,就该是好好养着,月子坐好了,以后才不会落下毛病。”
  “怎么没看见孩子呢?”冯氏瞅了瞅,没见到两个外孙,便问道。
  “他俩刚刚吃了奶,又尿了,这会儿困了,奶娘带去睡觉了。”

☆、958。第958章 苦心相劝

  两个小娃睡着了,自然是不好再抱过来折腾一回,干脆,冯氏就让袁姑姑领着她,去西屋看外孙。瞧见了那两个躺在被子里,睡得十分香甜的小娃,冯氏这心里美的,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夫人,两位小主子很好伺候,也很乖,不哭不闹的,吃饱了就睡。开始王妃身子弱,也没有奶水,我们都劝着,说是不如就全都交给奶娘喂养。可是王妃坚持,说是还是尽量自己喂一些,我们拧不过王妃,没办法也就同意了。”
  “倒是没想到,王妃养了一阵子之后,竟然喂两个孩子也差不多。两个小娃吃了王妃的奶,长的更好了,跟王妃也亲。”袁姑姑跟在冯氏的身边,微笑着说道。
  冯氏点点头,“在村子里,都是自己喂孩子,孩子长的都很结实。这俩小娃看着可真是稀罕人,你瞧他们这胖乎劲儿就知道,娇儿的奶很养孩子呢。好,这就好,有你们这些人帮衬着,她就是喂点儿奶,也不算多累,行,对孩子好。”
  两个小娃都睡着,冯氏也不好吵着他们,只是看了一会儿,就从这边出来了,又重新回到娇颜的屋子去跟娇颜说话。娇颜没出月子,再者顾承勇和文修文平都是男人,也不好进娇颜的屋子,于是绍远就说,不如去前面的屋子说话。
  几个人刚从这边出来,还没等出了院子呢,就见到永康帝和苗素问两人肩并肩的走了过来。
  绍远一看,老爹的胳膊上很明显还带着血迹,看样子当时母亲那一口咬的实在是不轻。母亲那边,应该是重新梳洗过了,但依旧能够看得出,眼睛又红又肿,明显是哭过了。
  不过,此时这两个人并肩走来,永康帝的目光始终都黏在苗素问的身上,苗素问神情上还多少有些不自在,看得出她心情还是不错的。
  见到这样的情形,绍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看样子,老爹和母亲很有可能重新再一起。这就好,哪有明明相爱的两个人,非得要分开的?父母这半辈子都吃了不少苦,也该是好好享受享受生活了。
  永康帝和绍远等人走了个碰头儿,顾承勇父子连忙向永康帝行礼,永康帝摆摆手,示意众人无须多礼。“远儿,正要问你安南的事情呢,走吧,咱们找地方说话去。”说着,他扭头看看苗素问,“婉如,我先去跟远儿商量点儿事情,你等我,待会儿我来找你。”
  苗素问点点头,眼中闪过些许羞窘与欢喜之意,然后便直接进屋去看娇颜了。屋子里,娇颜和冯氏正在说话呢,冯氏见到苗素问进来,急忙站起来,上前就扯住了苗素问的手,“亲家,可算是见到你了,你说你这些时候都去哪儿了啊?”
  冯氏跟苗素问相处的不错,彼此也是情同姐妹,这么长时间没见,冯氏怎么可能不激动?“亲家,你这岁数也不小了,往后可千万别再折腾。你在外面,娇儿很绍远两个,不知道多担心呢。”
  “如今咱们各家都好了,你这也有了孙子孙女,咱们往后一起,团团圆圆的过日子,多好?”冯氏是个热心肠的人,再加上她跟苗素问也不见外,故而一见面就出言相劝。
  苗素问听着冯氏的话,非但不觉得厌烦,倒是心里一暖,“亲家,你放心吧,往后我不走了,真的不走了。”刚刚,她已经答应了永康帝,不再离开。出门走了这一年多,她也累了,想安定下来,过正常的生活。
  “母亲,父皇是怎么说的?他要接您进宫么?您也别跟父皇闹别扭了,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苗家的事情,也是一个误会。皇爷爷早就后悔了,这些年他一直活在愧疚悔恨中,也不容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京城里还有二舅舅,还有几位表哥,母亲难道就不想见见亲人么?”
  娇颜一直都没敢劝苗素问,她生怕苗素问一气之下又走了。不过,今天既然永康帝来了,而此时苗素问的情绪也还算稳定,娇颜大概也能猜到,这两个人应该是把话说开了。直到此时,娇颜才敢劝苗素问。
  苗素问听见娇颜这么问,不由得略微有些发窘,“我倒是答应他不走了,可是,我不想这时候就跟他进宫去。唉,怎么说呢,我觉得别扭,还是让我再想一想吧。你还没出月子呢,等你出了月子再说。”苗素问现在心里还是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来,所以也没法决定接下来怎么做。
  娇颜瞅着苗素问这心乱的模样,心中不由得窃喜,看样子,婆婆对皇帝还是有很深的情意嘛,不然也不会这么犹豫了。这样就好,只要大家伙帮忙劝着,皇帝再努努力,基本上也能成了。
  不过,娇颜虽然心里清楚,嘴上可啥都不敢说,只是笑嘻嘻的说道,“反正母亲只要不离开就好了,母亲若是不愿意进宫,那就去勇亲王府呗,王府里正好还愁着没人坐镇呢。”能把苗素问哄着进京,就算是大功告成,至于皇帝怎么努力的,就跟旁人无关了。
  苗素问是娇颜的师父,这么多年把娇颜当成闺女疼的,娇颜的那点儿小心思,苗素问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她瞧着娇颜带着得意和窃喜的笑容,不由得摇头。
  “你这个鬼丫头,我是你师父,还是你婆婆,你不帮我,竟然要帮他,看来我这些年白疼你了。”苗素问一边说,一边瞪了娇颜两眼。
  娇颜一见这样,赶紧就抱住了苗素问的胳膊,“师父,娇儿也是为了你好嘛,父皇那么好的人,师父难道还真的要错过不成?既然当年的误会也都解开了,你有何苦再难为彼此啊?师父这些年吃了那么多的苦,也该享福了啊。”娇颜抱着苗素问的胳膊开始撒娇。
  苗素问就是拿娇颜这一招没辙,自从当初在村子里娇颜和绍远拜了堂之后,娇颜就很少管苗素问叫师父了,只有特别激动,或者是要撒娇的时候,才会这么称呼。
  偏偏苗素问就是对娇颜这一招没有辙,“你啊,都当了娘的人了,怎么还这么赖皮啊?”苗素问伸手,搂着娇颜,无奈又感慨的说道。
  “就算是七老八十,在娘和师父的面前,我也是你们的娇儿,我永远都是孩子。”娇颜才不管那些呢,厚着脸皮得意的说道。
  苗素问和冯氏都被娇颜这赖皮功夫给逗笑了,“亲家,娇儿说的也对,你跟陛下这么多年不过是些误会,如今误会解除了,也该是重新在一起。说句不好听的话,绍远都这么大了,亲家难道舍得让绍远一直背负着私生子的名头么?”
  “亲家原本就是陛下的未婚妻,不过是因为一些事情才不得已分开了。如今既然重聚,就该在一起,也算是给绍远正名啊。”冯氏是一个母亲,她最是知道,用什么话才能打动苗素问了。
  果然,苗素问一听这话,就愣了,“是啊,我不该只想着自己,还有远儿呢,我也该为远儿着想才是。”半晌,苗素问才幽幽叹道。
  这边冯氏母女劝解苗素问,而前院的书房里,永康帝正在听绍远和文平讲述着安南的事情呢。
  “父皇,如今安南已经被大齐攻占,而且安南王室的血脉,已经全都不在了。安南该如何处置,还需要父皇做定夺。”绍远把这一仗的所有经过都讲完,然后向永康帝请示接下来该如何做。
  永康帝听了绍远这一番话,沉吟片刻,然后抬头问绍远。“远儿,你觉得呢?该怎么做?”他是想要考验一下绍远。
  绍远倒是也明白,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父皇,依儿臣的意见,不若把安南正是纳入到大齐的疆土中来。一个,是安南王室血脉全数断绝,旁人继任,肯定是不行。二来,其实安南百姓过得也挺苦,若是大齐可以派几个能干的官员来,此地发展起来,肯定是富裕繁华的好地方。”
  永康帝点点头,“此话倒是颇合我的心意,安南虽然是地处偏僻,民众生活困苦,但是毕竟与大齐相邻,若是放任为祸,终究不妥。倒是不如划归大齐的治理,这样一来,也省得祸乱大齐边境了。”
  永康帝和绍远商议这些,顾家父子都没有插话,到了此时,文平才说道。“陛下,此事勇亲王之前也与臣商议过。安南其实并非物产不丰,只是当权者不知如何为百姓谋福祉,一味巧取豪夺,才会造成了这个局面。”
  “大齐若想是让边境安稳,安南百姓甘心归附,就得真正的拿出一些态度来,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才行。百姓日子过得好了,自然感念陛下的恩德,自然就会诚心归附大齐。若是大齐官吏也如同之前一样,欺压百姓,民怨沸腾,只怕就算是大齐占领了安南,也未必能够长治久安。”
  文平是个直性子,说话也是比较直爽干脆,即便是面对永康帝,还是那么不转弯儿。幸好永康帝也知道文平的个性,倒是没有不高兴。“这话倒是真的,这边,朕必须派一个正经有能力的人坐镇才行。”

☆、959。第959章 暂留南疆

  永康帝刚说了这句话,绍远就直接跪在永康帝的面前,“父皇,儿臣有一事求父皇允准。儿臣想要暂时留在此地,不回京城去了。”
  绍远不等永康帝反对,便径自说了下去,“父皇,颜儿才生了孩子不久,身体虚弱,不适合长途跋涉。两个孩子更是不用说,如今京城怕是已经冷了,两个孩子此时回京,根本受不了,孩子太小,实在不适合出门赶路。”
  “二来,安南本就是儿臣带兵打下来的,儿臣费了一些工夫,才让安南的百姓对大齐不再抗拒。若是朝廷再派来的人,不能照着儿臣的办法去做,只怕是会引起民众的反抗。倒是不如暂时由儿臣在此地镇守,也好以防万一。”
  绍远这样子,永康帝很显然是没有想到的,可是永康帝也不得不承认,其实绍远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绍远不回京城,苗素问恐怕就不能回京,永康帝千里迢迢的前来寻找苗素问,哪里肯甘心自己一个人回去啊?
  “远儿,你这是在难为父皇么?朕一心要立你为太子,你势必要回京城去的,怎么可以驻守此地?如今百官纷纷上奏,要朕早日确立储君。朕就等着你这次出征回京,论功行赏,名正言顺的册立你为太子呢。”
  “你现在说你不回京,这怎么成?朕好不容易找到了你娘,还有了一对孙子孙女,咱们一家人正是该团聚的时候啊,你怎么可以不回京呢?”永康帝不愿意这样一家人分作两处,故而便不肯同意绍远的意见。
  “父皇正当盛年,何苦那么早就立太子?那些文武百官,不过是闲着没事,就爱指手画脚罢了。父皇,此时并非立太子的好时机,太子也并非只有儿子一个人选,还请父皇三思。”绍远跪在地上不起,恳求道。
  “父皇登基不过一年,大齐如今,也并非就是四海升平,去年废太子谋逆所带来的后果,至今还未平复。父皇,太子之位并非是越早确立就越好,还请父皇三思,不要太急切了。儿臣说过,不管是谁做太子,儿臣都愿意真心辅佐,此时,真的没必要立太子。”
  刚刚绍远一跪下提出不回京城,那边顾承勇父子就悄悄地退出去了,他们很清楚,接下来的话肯定是不宜外人在场的。父子三人从书房退出来,然后就守在了书房外面,禁止别人靠近。
  顾承勇脸色也是有点儿不太好看,该来的躲不过,看样子,绍远跑不掉要卷入这立储的风波中去。按说,以绍远的能力,储君之位,当之无愧。可是自家闺女那脾气,还真就是未必适应太子妃。
  顾承勇忍不住摇头叹气,“唉,谁能想的,事情会到今天这一步啊。”
  屋子里,绍远也是不再顾忌,“父皇,儿臣这么做,也是为了父皇好。如今南疆尚未彻底平定,南绍那边也是时有叛乱发生,朝廷必须要在南疆留下足够的兵力震慑这些小国。儿臣此一战平定安南,虽不敢说有多大的功劳,但是有儿臣在,那些番邦小国,就不敢乱动。”
  “父皇,儿臣此时实在不宜回京,别的都不说,父皇费劲千辛万苦找到了母亲,难道还能只见这一面然后就分开么?父皇肯定是要带母亲回京的,但是母亲回京,儿臣就不好在此时回京。”
  “这是什么话?你母亲进京,朕必然要封她为后,你回京,朕立你为储君,这不是正好么?”永康帝不解,为什么苗素问进京,绍远就不能回去了?这又是什么道理?
  “父皇,朝中众臣一直都反对父皇痴心等候母亲,若是儿臣与母亲一同回京,那些朝臣肯定就明白父皇的意图了。到时候,若是满朝文武齐声反对父皇立后,父皇要如何收场?儿臣不回京,而是留在了南疆镇守,朝中大臣想来就不会有太多人反对父皇立后。”
  “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若是将来父皇还一心要立儿臣为储君,儿臣断然也不敢推辞。只是这世间上有所缓和,众朝臣也有个适应的阶段,不然,父皇怕是要直接面对众多朝臣的反对,这个情形,父皇也不想见到的。”
  “父皇,您才登基一年,朝政之上,还有太多地方被朝臣束缚着放不开手脚,此时真的不能跟这些朝臣闹得太僵。”绍远把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完完全全的说了出来。
  永康帝默然无语,他当然知道,如今朝政还有不少地方都把持在高相等人的手中。这些人都是老顽固,又大多都是开国功臣,最是难办。若是他真的打算立苗素问为后,就真的只能将立储一事延后。
  “罢了罢了,这件事依你,不过,朕可不许你在这边耽搁的时间太久,知道么?南疆这边只要安定下来,你就得带着妻儿返回京城去。”永康帝最终只能妥协,允许绍远夫妻在南疆多住一阵子。
  “这样,安南国从今往后,改为交趾府,等朕回京,会派知府等一干官员过来。另外,朕将整个儿南疆赐予你做封地,云南、广西、广东,连同交趾,全都归你统辖。远儿,别让父皇失望。”
  大齐亲王的封地,大多都是一府或是一州,最多的就是一个行省。像这样一下子赐封三个布政司的情况,大齐立国一来,还从未有过呢。这样的荣耀,足以显示了皇帝对绍远的宠爱,也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并不是嫌弃绍远,才让绍远留守南疆的。
  对于这些,其实绍远并不在意,不管封地是一个城,还是大齐的半壁江山,对于他来说都一样。他在意的,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绍远只希望,能够跟娇颜两个一起,过一段平静安宁的日子。
  “谢父皇成全,只要南疆安定下来,儿臣一定带着妻儿返回京城。”绍远这才从地上起来。
  永康帝拍了拍绍远的肩膀,“你的心意,朕明白,可是远儿,这大齐江山若不能交给你,朕实在难以安心。不是你有没有心去争,也不是劭安有什么心思,只是等着到了那一天,万事都由不得你们。”
  永康帝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身在帝王家,就是这般的无情,不管你有心还是无意,终有一天要面对的。”
  绍远也懂这些,只是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罢了,“父皇,儿臣会为父皇,为大齐镇守好南疆的,有儿臣在的一天,南疆不会再有变乱。”绍远很是认真的承诺。
  永康帝笑了,“朕信你,你比朕当年还要优秀出色,再加上娇丫头那个福星,朕相信,你们会让南疆更加安定富饶。远儿,你记着,父皇在京城等着你,等着你们夫妻带着孩子一起回京,咱们一家在京城团聚。”
  父子两个总算是商议妥当,而此时,天色也不算早了,袁姑姑派了人过来,请永康帝等人前去用晚饭。
  娇颜还在月子里,肯定是不能去吃饭的,其余的众人,则是不论男女,都在前厅里用饭。永康帝的目光,一直都盯着苗素问,倒是把苗素问给看的有些抹不开。苗素问气的狠狠瞪了永康帝两眼,可永康帝依旧不改,炽烈的目光,一直围着苗素问打转。
  众人看着这个情形,不由得也都低头偷笑,这一对分别将近二十年的恋人,这一次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亲家,娇儿还有三天就出月子了吧?”冯氏瞧着苗素问有些抹不开,干脆就随便找了个话题,也省得苗素问太尴尬。
  果然,一提起娇颜的事情来,苗素问就忘了刚刚的不自在,“对,还有三天,十月二十二,就是娇儿出月子的时候了。”
  “哎呀,那可得赶紧预备满月酒啊,不管咋说,两个娃儿满月,可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冯氏就有些着急了。“对了,是不是孩子还没取名啊?”
  众人都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到现在为止,两个孩子还没有取名字呢。绍远看着永康帝,“父皇,两个小娃的名字,还请父皇帮忙起吧,儿臣可是想不出什么好名字来。”
  永康帝这时也想起来,他竟然把这件事给忘了。来之前,永康帝可是跟太上皇商议过的,要给两个孩子起名儿,结果到了这边,因为苗素问的事情,竟然就把这事儿给忘记了。“看看这事儿闹的,太上皇给俩孩子起了名儿的,在这儿呢。”
  永康帝说着,就从怀中掏出了一个荷包,然后从荷包里拿出一张红纸来,那上面,是太上皇亲自给两个小娃起的名字。
  绍远的长子起名秦靖烨,长女则是名为秦静娴。这两个名字,说起来都有些绕口,皇室子孙,一般为了避讳,都不会起太过寻常的名字,尤其是太上皇亲自给起的,更是不一般。
  冯氏和顾承勇都觉得这名字有点儿不太合心意,太文了,叫起来可能不太顺口。不过他们也不敢说啥,这是秦氏的子孙,不管齐什么名字,都没有顾家做主的道理。
  “亲家,这名字起了,其实平日里也不常用,咱们可以再按照自己的心思,另外给孩子起乳名,以便日常之用。”那边,苗素问也不管永康帝什么意思,直接就出言安慰冯氏和顾承勇。

☆、960。第960章 天伦之乐

  太上皇给起的名字,绍远也不敢说不用,况且这名字虽然刚开始觉得绕口,细细一品,倒是也不错。于是,绍远的一双儿女,就此有了名字。
  众人欢欢喜喜吃过了晚饭,那头两个小娃也醒了,苗素问让人把孩子抱出来,给永康帝看了看。永康帝一瞧见那两个白白胖胖,长的也很相似的小娃,简直就乐坏了。
  绍远和劭安小时候的模样,永康帝根本就没见过,这些年他一直在边关,更是无处留心这样大的小娃。此时见到那两个瞪着大眼睛四处打量的小娃,永康帝几乎是一眼就喜欢上了,在苗素问的帮助下,永康帝接过来小靖烨,小心翼翼的抱在怀里稀罕着。
  “婉如,咱们儿子小时候是什么样?我都没能见到儿子小时候的模样呢。”永康帝看着怀里的小孙子,不由得就问起了绍远小时候的事情来。
  苗素问笑笑,“你看你孙子,就等于是见到远儿小时候的模样了,你们爷孙三辈,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差不多。远儿小时候,就和靖烨一个模样,只是没有靖烨这么胖乎。”
  苗素问那时一个年轻女人挺着大肚子住在村子里,对外只能宣称是丈夫死了,生孩子的时候也没人帮忙。好在房东家的老太太人不错,跟着忙前忙后的张罗着,月子里也帮忙做些吃食,不过终究是没有多么精心。
  那种条件下,苗素问坐月子是不可能特别精心的,所以绍远小时候,长的没有靖烨这样好。
  永康帝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苗素问话里的意思,当下便心疼起来。“婉如,是我不好,害你吃苦了。”当年酒醉后的放纵,竟让苗素问吃尽了苦头,永康帝此时想想,心中仍旧是愧疚不已。
  一个没成亲的女孩子,结果却挺着大肚子生娃,这在哪里也是够惊世骇俗的了。即便是苗素问用死了丈夫这种话来搪塞,怕是也少不了受别人歧视的目光。况且苗素问又长的那么好,还不知道有遇到过多少不怀好意的人。永康帝真的不敢想,当年这母子两个是怎么过来的。
  苗素问抬眼,瞧了瞧永康帝那个心疼的样子,不由得就笑了,“都过去了,还想这些做什么?那些年要不是有远儿,我怕是早就熬不下去了。为了他,我必须好好活着。”
  苗素问语气平静,并没有再说其他的,但是永康帝却是心中剧痛。因为他知道,以苗素问那刚烈的性格,当时那种情况,苗家人只剩下她一个了,她真的很有可能想不开。
  永康帝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是却又忍住了,此时再说任何抱歉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他要是真的心疼她,就在往后的日子里多疼她爱她。此时就是说的天花乱坠,也弥补不了什么。
  永康帝抱着小靖烨呢,可是却不逗靖烨,只跟苗素问说话,结果怀里的小靖烨闲不住了,干脆出声逗人。小家伙蹬着小腿,小手也胡乱的挥动着,咧着小嘴朝永康帝直笑。可永康帝还是不搭理怀里的小孙子,把人家惹急眼了,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