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太子妃的彪悍日常-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诳滴跞拍辍
    只是,历史已经改变不少,所以,康熙提前册立贵妃,也是有可能的。
    那这个被册立的人选,可就值得推敲了。
    大阿哥刚被封为多罗贝勒,这个时候,惠妃能再进一步吗?
    “太子妃,奴婢说不好,圣心难测啊!”
    “本宫倒是希望惠妃能更进一步!”
    站得越高,摔得也就越狠。
    惠妃现在的性子,可是变了不少,嚣张,毫不收敛。墨晴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有句话说得好,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太子妃,您可千万不要乱来!”
    荣嬷嬷瞧见墨晴的表情,心里就咯噔一下,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墨晴面对荣嬷嬷的告诫,只是微微笑。
    不要乱来么?
    她当然不会乱来,她会正儿八经地来!
    在惠妃又一次到自己的面前耀武扬威之后,墨晴就到了御书房外,求见康熙。
    “儿媳叩见皇阿玛,皇阿玛万安!”
    “平身,赐座!”
    康熙见墨晴来见,倒也很和蔼,面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喜。
    “皇阿玛,儿媳就不坐了,儿媳前来,是请皇阿玛给做个裁定!”
    墨晴单刀直入,将自己的来意道明。
    当初惠妃跟戴佳氏和万琉哈氏闹了那一场,墨晴答应给戴佳氏和万琉哈氏一个公道,只是因为惠妃当时的心态问题,这事儿算是不了了之。
    如今,墨晴可以说是旧事重提。
    “皇阿玛,此事要如何处置,还请您示下!”
    “呃!”
    康熙是万万没想到墨晴来找他处理这事儿,这个事情,在他回宫后,就听太后讲过的。只是,大阿哥立下大功,惠妃又是担心大阿哥才会精神有些癫狂,康熙也不好苛责惠妃。
    “皇阿玛,您既然让儿媳掌理六宫事宜,那这事儿就得有个决断。若不然,以后儿媳还怎么面对他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宫里的规矩更不能乱。
    这些话,墨晴不用说,康熙自己也明白。
    “胤礽福晋,此事,可否大事化小……”
    “皇阿玛,您若是如此说,儿媳就请您收回成命,这掌理六宫事宜的差事,儿媳办不了!”
    墨晴干脆撂挑子。
    这世上,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不是小兵兵,都得有自己的威势。
    康熙让墨晴大事化小,就是要抹了墨晴的威势,若是如此,她如何还能服众?不能服众,如何能把差事办好?
    这道理,墨晴不信康熙不懂。
    

第一百零八章 册贵妃!

  不干了!
    撂挑子了!
    曾经历史上的太子妃,那是协理六宫事宜,而到了墨晴这里,就是掌理六宫事宜。这一字之差,却是天差地远的差别。
    康熙被墨晴的表态给刺激了,顿时有些愣神。
    若面前的是他的一帮儿子,他是绝对不会留情地开始训斥。可现在这里的人是墨晴,只是他的儿媳妇。
    虽然墨晴是太子妃,但康熙还是做不到跟训儿子一样地训斥墨晴。
    “这个,罢了,你先回去,朕考虑一二!”
    康熙不好意思直接对墨晴发火,只能用缓兵之计,暂且把墨晴给打发出了御书房。
    待到墨晴离开,康熙就无比郁闷地望向梁九功。
    梁九功则从一开始就低眉垂首,不言不语,除非康熙开口,否则他决定一直当木头人。
    “摆驾慈宁宫!”
    康熙望了梁九功好一会儿,心里其实在挣扎,要不要把太子喊过来训斥一顿。最终,康熙还是改了念头,总不能把太子喊过来说你媳妇儿撂挑子了,朕心情不爽,所以决定训你一顿吧!
    无奈的康熙找不到训斥的人,心里又憋着股气,思来想去,决定去找太后取经。
    这后宫里的事情,康熙其实也不熟。
    ……
    慈宁宫里,太后的心情挺好。
    大阿哥平安归来,内事外事都得到了解决,这兆头很好。
    等太监来报说康熙来了,太后就微微皱了皱眉,这个时间点,康熙來做什么?若是请安,这时间可是晚了。
    往常这个时候,康熙都应该在御书房处理朝政的。
    “儿臣见过皇额娘!”
    康熙见了太后,直接见礼。
    太后笑了笑,道:“皇帝这个时候到哀家这里来,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皇额娘,儿臣还真的是遇到了事儿!”
    康熙便将墨晴给他提的难题讲了出来,“皇额娘,您说,这事儿,儿臣该怎么处置呢?胤礽福晋掌理六宫,现在想想,的确是有些不合适!”
    “皇帝,你就没想过为什么吗?”
    太后望了康熙一眼,“中宫空置这么多年,你一日不立后,这后宫就算得上是一日无主。”
    “皇额娘,此事,儿臣不是没想过。可是,儿臣已经册立三位皇后,儿臣担心……”
    “皇帝,你乃天子,九五至尊,受命于天。怎能也有这般想法?”
    太后的面色顿时变得有些冷厉。
    康熙叹了一声,没有言语,但很显然,他依旧是没打算立后的。
    太后见状,也是一声长叹,道:“好吧,你不立后就不立后。那么,你至少在宫里物色个理事的,给个贵妃的份位,总成吧?”
    知道康熙有心结,太后也不好太过强势。
    事实上,康熙这心结,也真怪不得他多想。生母早逝,生父同样死的挺早,册立三位皇后,皆是离他而去。
    康熙觉得自己的命太硬,可以说是克夫克母克妻克子女。
    别看他子女众多,但他前面的那些儿子,十个只活了三个,每每想起这个,康熙的心就跟针扎似的。
    他是皇帝,但他也是人,为人夫,为人父!
    康熙不想再册立皇后,不想再害人。
    “一个贵妃的份位,足够掌理六宫事宜,皇帝,你以为呢?”
    太后退了一步,现在只希望康熙也能退一步。
    康熙想了想,点点头,道:“皇额娘可有人选?”
    “皇帝,这个事情,该是你自己拿主意的。那可都是你的女人,哀家早已不管事儿的!”
    太后给康熙提出了解决之法,但具体人选,她是断然不会掺和的。这种事情,必须康熙乾纲独断,如此,才不至于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康熙愣神想了会儿,缓缓起身,跟太后告辞。
    册立贵妃,虽然不如册立皇后一般要考虑各方关系,但这依旧不是一件小事儿。康熙的确是需要好好考虑一番,不能盲目而行。
    要知道,册立贵妃容易,但册立贵妃后带来的影响,他也是要考虑周详的。
    康熙出了慈宁宫,没有回转御书房,而是去了后宫。
    惠妃的延禧宫,德妃的永和宫,荣妃的钟粹宫,宜妃的永和宫……康熙将东西六宫基本都转了一圈,斟酌着人选!
    四月初一!
    康熙正式册立了他这一生的第二位贵妃!
    佟佳贵妃!
    不是近日一直被传着的惠妃,而是基本没什么存在感的佟佳氏,被册立为贵妃,同时佟佳贵妃也接替墨晴,得到了掌理六宫事宜的差事。
    消息一出,后宫震动,朝堂震动!
    佟佳贵妃,乃是孝懿皇后的嫡亲妹妹。
    孝懿皇后,曾经抚育过四阿哥。四阿哥在私下里见了佟佳氏,偶尔也会成一声“姨母”,这份亲近,可是其他的皇子阿哥不具备的。
    而今,佟佳氏进位贵妃,虽然她没有儿子,但依旧让朝堂上引发了不小的动荡。
    只是朝臣们都很乖,没有人会对康熙册立佟佳贵妃一事说三道四。
    康熙可不是一般的帝王,在他的手上,大清渐渐实现了君权至上。可以说,康熙的雄才大略,丝毫不逊于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
    这样的一位帝王,朝臣胆子肥了,才敢对他后宫的事儿指手画脚。
    只是,朝臣不言语,但暗流在涌动。首当其冲就是四阿哥。
    大阿哥彼时正志得意满,但四阿哥隐现崛起之势,不由引起了大阿哥的关注。
    倒是四阿哥,依旧谨言慎行,冷面阿哥之名,渐渐传开。
    而在宫里,惠妃几乎要气炸了!
    她的儿子如此出色,母凭子贵,凭什么她就不能被册封为贵妃?
    然而,虽然心中火冒三丈,惠妃却没有胆子去质问康熙,更不敢去佟佳贵妃面前耀武扬威。即便是佟佳氏之前的时候,惠妃也不敢放肆的。毕竟,这一位的姐姐,可是皇后,哪怕是已经薨逝的皇后,依旧是她惹不起的。
    “居然还是佟佳贵妃!”
    墨晴没想到折腾来折腾去,康熙册立的贵妃,依旧是佟佳氏。
    她还想着能借此让惠妃更进一步呢!
    可惜,惠妃是命里注定没这个命啊!
    ……
    【亲们,推荐票多来点,可好?藤子拜谢!】
    

第一百零九章 把大阿哥捧起来

  宫里有了佟佳贵妃,六宫诸事也就有了主事的人。
    作为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的表妹,佟佳氏的进位,看似突然,细思下来,倒也是顺理成章。
    而今,皇子们渐渐长大,太子作为嫡子,出身高贵,这很好。
    但若是忽然有了个贵妃所出的皇子,这事儿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的。
    诚然,十阿哥的生母是贵妃,但温僖贵妃早逝,影响不大。
    但若是活着的妃嫔成了贵妃,又有皇子傍身,难免不会闹出事情来。康熙的决断,不可谓不周详。
    “福晋瞧着不是很开心啊!”
    太子归来,见墨晴有些郁郁,不由有些不懂,“如今,六宫事宜跟福晋已经没了关系,福晋怎么还是不开心呢?”
    “臣妾没有不开心啊!”
    墨晴望了太子一眼,“臣妾只是在想,皇阿玛怎么会忽然就册立了佟佳贵妃,毫无征兆啊!”
    “这个,随便皇阿玛怎么想,六宫之事,本该早就有所决断的。”
    太子没有想太多,他只知道,如今雨过天晴。虽然大哥被封爵多罗贝勒,但大阿哥想要取代他的位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皇阿玛真的对大哥有意,此番被册立贵妃的人,就该是惠妃。
    想到惠妃没有进位,太子竟莫名地有些松了口气。
    “太子爷所言甚是,倒是我想岔了!”
    墨晴微微一笑,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
    好吧,这次没机会没能一鼓作气干掉惠妃和大阿哥,算是他们运气好。不过,来日方长,将来总是有机会的。
    墨晴没再在这个事情上纠结,康熙册立贵妃的册文旨意都发了,这事儿就成了定局。她这小蝴蝶再怎么扇动翅膀,也是改变不了既成事实的。
    宫里的事情告一段落,墨晴刚松了口气,朝堂上又出了大事。
    这次可是真正的大事!
    四月初六,山西平阳府地震,屋舍倒塌,伤亡甚众。
    地震,在这个时候被称为地动,被认为是上天的示警。
    早在康熙十八年,京城地震,康熙甚至都下了罪己诏。
    如今山西平阳府地震,康熙虽然不至于再次下诏罪己,但这个救灾工作,却不能马虎。
    朝堂上,山西知府噶尔图的奏折抵京,已经是地震发生的数日后,康熙第一时间派遣了户部官员出发赈灾。而巧的是,大阿哥正在当场,立刻表态,愿意前往震区救灾。
    而同样在场的太子却比太子慢了半拍站出来。
    “此事再议!”
    康熙倒没有同意大阿哥的奏请,但明显是有些意动。
    地动,可非小事,若是不甚,就可能引发流民暴动。如今国内基本无战事,康熙不想再起波澜,派遣重臣前往山西是必然。
    只是,派谁去,康熙还在思量。
    ……
    太子回到毓庆宫,兀自有些心气不顺,他是真没想到大阿哥居然这般的没脸没皮。赈灾这种事情,什么时候轮到皇子出场?
    “太子爷,为何动气呢?大哥既然要去,你就该助他一臂之力啊!”
    墨晴听太子说了事情的原委,却是乐了。
    这算是人贱自有天收吗?
    大阿哥这么喜欢蹦跶,可不就是在作死吗?
    康熙的年龄渐长,对权力的掌控欲望也就更加强烈。相应的,皇子阿哥越是蹦跶,将会越不讨喜。
    大阿哥既然什么地方都要彰显自己的影响力,那就顺着他,捧他!
    “孤助他一臂之力?福晋你在说什么胡话?”太子气恼地望着墨晴,“太子爷,人言,君欲取之,必先予之。大哥这么喜欢表现,太子爷何不成全了他?这世上的事情,向来是过犹不及!”
    太子闻言微微愣神,仔细思考墨晴的话。
    两句,太子的眉眼舒展开来,道:“福晋所言在理,得福晋一席话,孤茅塞顿开啊!哈哈,没错,孤这次便助大哥一臂之力吧!”
    太子被康熙教导这么多年,岂是蠢笨之人?
    只是,他是当事者,难免会当局者迷。
    ……
    翌日朝堂,康熙就将山西平阳府地震的事情拿出来说。
    大阿哥依旧是坚定地表示,愿意代康熙去平阳府赈灾救灾!
    太子也跟着站出来,说大阿哥出面,代表的是皇恩浩荡,彰显康熙的恩泽,一力表示,大阿哥是不二人选。
    大阿哥自己出来毛遂自荐,康熙还能理解,但是太子跟着出来凑热闹,而且是力捧大阿哥,这就让康熙有些莫名所以。
    “皇阿玛,儿臣以为,我们兄弟都大了,该是为皇阿玛您分忧的时候了!”
    朝会结束,御书房中,太子再度表态,对大阿哥出使平阳府,持乐观态度。
    “太子,这当真是你心中所想?”
    “回皇阿玛,儿臣先前想岔了一些事情,总觉得大哥在皇阿玛面前表现,对儿臣怀有敌意。现在想想,是儿臣的心胸不够开阔啊!”
    太子一番话,可谓发自肺腑。
    便是康熙,也瞧不出什么不妥。
    此刻的他,还没意识到他的儿子们已经开始展露獠牙,自然也就没有多想。
    “既如此,那么,此次平阳府地震,就由胤眩グ桑 
    康熙原本属意的乃是户部尚书富察马齐,但现在,他也被大阿哥和太子说动了,毕竟地动之事,影响甚大,皇子出面,似乎更有份量。
    数日后,康熙一道旨意传下,大阿哥以钦差身份前往山西平阳府,主持赈灾、救灾工作。临行前,康熙对大阿哥进行了一番面授机宜,为了防止大阿哥第一次领这样的差事出岔子,康熙还是将户部尚书马齐给指派为大阿哥的副手。
    在大阿哥刚立下战功获封多罗贝勒后,又一次被康熙赋予重任,可谓风光一时无两。
    宫里,惠妃知晓大阿哥以钦差之身出发平阳府,脸上尽是欢欣喜悦。
    康熙对大阿哥的重用,对惠妃而言,才是莫大的荣耀。
    惠妃在大阿哥被重用后,越发喜欢串门子,跟荣妃、德妃和宜妃等人说话,三两步不离大阿哥,张嘴就是“胤眩趺醋拧保霉锏牟簧冁慑际潜锪艘欢亲踊稹
    大阿哥被重用,至于这么炫耀吗?
    

第一百一十章 京中乱!

  惠妃这般蹦跶,心里美滋滋的,但却收获敌意满满。只是,这宫里的女人,都是人精,面上对惠妃各种恭维,对大阿哥各种夸赞,而在私下里,个个气到牙根儿疼。
    大阿哥这么出色,惠妃这般嘚瑟,于是,大阿哥成功地被惠妃树立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三阿哥原本跟大阿哥走得稍近,便被荣妃给招进宫,狠狠地训斥一顿。
    惠妃不会知道自己的炫耀,给大阿哥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此刻的大阿哥正在平阳府的街头体味民间疾苦。
    别说,大阿哥办起差事,还是很像那么回事。
    山西巡抚噶尔图因为赈灾不力,竟是直接被大阿哥给拿下了!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一片哗然。
    虽然康熙也是要办噶尔图的,毕竟噶尔图实在不像话,平阳府灾情颇重,而他只是去溜达了一圈,便悠哉悠哉地回转省城。
    但噶尔图可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要处置噶尔图,大阿哥至少也该跟康熙报备一下。
    谁曾想,大阿哥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当机立断,将噶尔图拿下了。
    如此举动,的确是让大阿哥在山西立了威,做到了令行禁止。便是山西总兵官周复兴也被大阿哥治得妥妥当当的。
    但从差事办得如何的角度来看,大阿哥这差事办的漂亮。
    只是,大阿哥却冒犯了康熙的皇权!
    “还真是蠢货啊!”
    当墨晴听闻大阿哥办的事,真是彻底服了。
    大阿哥到底要多愚蠢,居然会干出这种无视康熙的举动?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话是这个话,但你得看是什么时候。
    对待外敌,战场之上,这些时候,都是需要临机决断,不能有丝毫的时间耽搁。但大阿哥不过是去赈灾,仅仅是为了立威,就把山西巡抚给拿下了,这得是多么的心大?
    太子同样也是相当的开心,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他已经决定采纳墨晴的办法,把大阿哥高高捧起,所以,他是无论如何也得力挺大阿哥的。
    康熙接到马齐的奏报,没有直接批示。
    噶尔图被大阿哥下狱,是直接解职,还是解职后交刑部处置,这个问题,必须得康熙拍板。
    两日后,康熙降了旨意,噶尔图解职,不作他用,免送刑部。
    至此,大阿哥在山西闹出的风波,算是落下帷幕。
    康熙没有把大阿哥的做法驳回,看似给了大阿哥足够的体面,但他的心里,已经给大阿哥悄悄记了一笔。
    转瞬间,康熙三十四年的五月到了!
    朝廷在平阳府赈灾的消息,早已在京中传的沸沸扬扬,大阿哥直接拿下一省巡抚的壮举,更是被人广为传颂。
    大阿哥之名,在京中悄然鹊起。
    偏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事情。
    数千八旗奴仆忽然就聚集在了一起,为生计所迫,他们原本是静坐示威。但听闻朝廷给平阳府的赈灾,耗银不菲,就有人闹了起来。
    一群人冲击紫禁城,更有人突破了侍卫阻拦,闯过了御花园的第一道门禁!
    虽然大内侍卫和步军统领衙门及时做出反应,控制了事态的恶化,但这一举动,依旧是让京师震动。
    更有不法之徒,趁机打砸抢。
    京城的治安仿佛在一夜之间崩坏,步军统领衙门调动大批军兵上街,康熙更是将前锋营、骁骑营等京营人马调入京城,京中戒严!
    “混账,都是一群混账!”
    朝堂上,康熙直接发飙,一群人被牵连。
    “这就是朕的京城,居然说乱就乱了,朕要你们何用?”
    步军统领、顺天府尹、八旗在京的诸位旗主全都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他们也是挺冤枉的,下面的人办事不力,最终被康熙训斥的却只能是他们。
    “朕不管这件事情是为什么发生的,朕只要解决问题!”
    康熙训了众人一顿,火气也就渐渐消了下去。
    “万岁爷,此事,比较复杂!”
    说话的乃是内务府总管海拉逊,他这次也被牵连了进来。
    “怎么复杂?说给朕听!”
    海拉逊当即将目前在京八旗的情况做了大概的描述,“万岁爷,在京旗人生计匮乏,不少八旗兵丁连屋舍都不足,更有人,为了维持生计,借下了高利贷,可谓寅吃卯粮!”
    大清入关,入主中原,但因为满人的数量太少,为了保持旗人的战斗力,从立国之初,旗人便不农不商,衣食住行皆是朝廷负担。
    可是,随着大清坐稳了江山,没有了战事,八旗的人口急剧增长,消费水平更是与日俱增,但朝廷给八旗的银粮供给,却是没什么提高。
    如此一来,八旗兵丁便收入便有些低了。
    海拉逊说的还算比较详细,毕竟,他掌管内务府,跟旗人的接触是挺多的。
    康熙听了海拉逊的一番言语,久久不言。
    “都先退下吧!”
    知道事情的原委,康熙也是愁啊。
    现在的情况很清楚,旗人的衣食住行出了问题,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像这次的情况,以后可能还得发生。
    但旗人不农不商,却是祖宗的规矩。
    毕竟,这天下的汉人远远多于旗人,若是不能保证八旗的战斗力,一旦出了乱子,难道他们还能指望汉人来尽心守护大清的江山社稷?
    康熙当即传了一道旨意,召户部尚书富察马齐火速回京。
    要解决在京八旗的问题,少不得需要钱粮,而这种事情,必须户部出面。平阳府的赈灾,则被康熙全权交给大阿哥处置。
    在京八旗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其他地方的八旗,肯定要少不了各种的问题。八旗,乃是大清的立国之本,不容有失。
    毓庆宫中,墨晴跟太子面对面而坐。
    太子也是面带愁容,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八旗现状。可惜,祖宗的规矩摆在这里,不农不商,单靠朝廷的银粮,终究是杯水车薪。
    “太子爷,很发愁?”
    墨晴微微笑着。
    太子瞄了墨晴一眼,道:“能不愁吗?若八旗不稳,大清的社稷便不稳!”
    大清以八旗起家,一直到现在,都是以八旗兵丁为主战兵力的。即便是地方的军力驻扎,也是八旗军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子要变法!

  “福晋可是有什么办法?”
    太子好一阵诉苦,抱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