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太子妃的彪悍日常-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清以八旗起家,一直到现在,都是以八旗兵丁为主战兵力的。即便是地方的军力驻扎,也是八旗军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子要变法!

  “福晋可是有什么办法?”
    太子好一阵诉苦,抱怨,忽然眼前一亮,盯着墨晴。自家福晋可不是寻常女子,或者能有什么奇思妙想也未可知。
    墨晴轻笑,道:“太子爷说笑了,这等国家大事,岂是臣妾一个后院女子能置喙的?”
    “没事儿,就当咱们唠嗑儿!”
    太子越发肯定,墨晴是有想法的。
    墨晴笑了笑,道:“那么,臣妾就姑且言之,太子爷也就姑妄听之!”
    “好!”
    墨晴微笑,道:“太子爷,臣妾有一个问题,还请太子爷能解惑!”
    “福晋请讲!”
    “大清以八旗开国,而今鼎定天下。皇阿玛更是倡导满汉一家,为此做了不少的努力。那么,臣妾就不懂了,既然满汉一家,为何在有些事情上,却分的这么清楚?旗人,汉人,在很多场合,泾渭分明啊!”
    墨晴目光淡淡地望着太子,这个问题,她这些天其实早就想问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今的八旗,早已不是大清入关的时候的八旗,战斗力已经衰退了太多。
    后世,当西洋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门的时候,八旗军兵早已是老爷兵,太平天国的一群农民兵,都能打的八旗节节败退。
    最终,还得依靠绿营、湘军之类的汉人武装,才能镇压了太平天国。
    归根究底一句话,没有竞争,便没有进步。
    如今的八旗,从上到下,都少了那份危机意识。
    “福晋到底想说什么?”
    “太子爷,汉人为何不能从军?”
    “八旗的战斗力还剩几分?”
    “就像街上的店铺,若这一条街上,只有一家店铺,那么他随便怎么经营,总是有客人来的。但若是街上有了两家店铺,客人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福晋暂且等等,孤要想想!”
    太子眉头皱紧,虽然墨晴没有点出竞争二字,但以太子的聪慧,他总是能自己想到这一点的。
    墨晴不再多言,她把意思点到了,太子自己去想,才能更好地体味到其中的真谛。
    竞争!
    优胜劣汰!
    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不过,达尔文老先生还得一百年后才能出生,墨晴不介意剽窃了他老人家观念理论。
    要解决八旗的问题,就得将八旗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拉下。
    大清立国,靠的是八旗,但却不是现在的八旗。
    好男儿该凭自己的本事去争一份功勋,而不是靠着祖宗荫庇,混吃等死。
    只是,要改变这一点,就得改了大清的祖宗规矩。
    顺治爷在位的时候,可专门对此下过旨意。旗人不得经商,美其名曰,不与民争利。但事实上呢,许多汉人像旗人投献,这些汉人经商,难道就不算是旗人经商?
    不过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太子没有再跟墨晴闲聊,而是匆匆回了书房,就墨晴的说法,开始深思。
    对此,墨晴自然是乐见其成。
    若是能解决八旗弊病,对大清的稳定,绝对是一大促进。
    ……
    太子又是折腾了一夜,整出了一份折子。
    不过,他没有直接将折子呈递给康熙,而是先拿来跟墨晴商议。
    虽然墨晴很欣慰太子的看重,但这绝对不是好事儿啊!
    “太子爷,您这是在为难臣妾啊!朝堂大事,臣妾也就是随口说说,哪里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见解?”
    折子,墨晴是断然不会看的。
    她不想成为武则天,太累!
    更重要的是,她不想最终被卸磨杀驴。
    康熙早有旨意,后宫不得干政。若是康熙知道太子连给他的奏折,太子都会先送给墨晴看一遍,墨晴的死期,只怕也是不远了。
    “是孤想岔了,福晋莫怪,此种事情,以后不会再有!”
    太子被墨晴拒绝后,也是恍然惊醒。
    “太子爷言重了!”
    墨晴微微笑着,“臣妾知晓太子爷是看重臣妾,只是,臣妾也就是随口一说,朝堂如何,臣妾一个妇道人家,可是真的不懂!”
    总算是把太子给打发了后,墨晴觉得自己需要再低调一些。
    太子这般看重她,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固然,她在毓庆宫的地位更加稳固,但过犹不及啊!
    ……
    太子入宫,将奏折呈递康熙。
    在奏折里,太子很大胆地提议,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
    事实上,太子想到的跟墨晴的想法略有差池,但总体而言,太子的想法似乎更加切合实际。
    “太子,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康熙看完了太子的奏折,脸色跟着大变。
    若真的按照太子奏折上所言去办理,着实会大大提高八旗的战斗力,而且能加速满汉融合,当真是一件壮举。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难度不小。
    八旗不再是单纯的血脉之分,而是实力之分!
    现如今的八旗子弟,若不能在演武中胜出,便会被剥夺旗人身份。同时,全国征兵,不分满汉,优胜者可以抬旗,汉人可以进身八旗,三代以内享受旗人身份。
    但汉人抬旗后,若想一直保持旗人身份,家人子弟必有人能在军中保持优胜。
    被剥夺旗人身份的满人,同样可以重新回归八旗,只要子弟争气!
    拥有八旗身份,方可享受朝廷的俸禄养老。
    而被剥夺旗人身份的八旗子弟,将如同汉人一般,可以经商,可以务农,可以做任何事情。
    “儿臣也是偶有所感!”
    太子没有把墨晴点出来,“先前,一群八旗奴仆都能冲破禁宫侍卫的防守,可见我大清八旗子弟已经今非昔比。”
    “皇阿玛,八旗已经糜烂,若不加改变。昔日横行天下的八旗劲旅,将成为历史!”
    “儿臣以为,八旗当变!”
    “《吕氏春秋》有《察今》篇,说,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捐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
    “宋时,王荆公也说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太子目光坚毅地望向康熙,就一个态度,八旗要改变!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太子请客

  跟太子的目光对视片刻,康熙面上露出了几分的宽慰,几分的欣许。
    “好!”
    康熙心中十分欣慰,太子有这般魄力,是大清之幸啊。
    祖宗不足法!
    这一点,康熙是十分认同的。
    改革八旗,康熙早几年就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头绪。八旗是大清的根基,轻易动摇不得。太子的这份折子,倒是给康熙指了一条路。
    这条路究竟是不是合适,康熙也不确定,但康熙自己却是觉得,这法子不错,有可行性。
    他不敢轻易对八旗下手,就是担心影响了八旗的战斗力。若是按照太子的法子,或许真的能重树八旗子弟的荣光。
    “皇阿玛,您同意了?”
    听到康熙的一个“好”字,太子都有些惊讶,他写了这份折子,心中其实挺忐忑的,但他是太子,是储君,有些话便不能不说。
    若八旗的弊端不早点儿动手解决,将来他继承了帝位,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势必更加难以下手。
    “主意不错,但,此事,还得徐徐图之!”
    康熙望向太子,“首先,朕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一个能让八旗的旗主都无话可说的理由!”
    “这个,儿臣倒是有些想法!”
    太子昨夜想这个折子的时候,可是想了方方面面的。
    “哦?讲来听听!”
    康熙望向太子,对太子的想法也是挺好奇的。毕竟,折子上的主意,可是太子第一个提出来的。关于这法子,太子想的肯定足够深刻。
    “演武!”
    太子微微一笑,道:“八旗的战斗力如何,一场演武就足够了!”
    “妙!”
    康熙眼前一亮,心中已经有了更详细的章程。
    “此事,暂且保密,待朕布置妥当再说!”
    康熙身为帝王,看问题的高度,比太子还是要高一些的。太子想到了演武,但演武要有由头。总不能无缘无故地来一场演武吧!
    再者,演武也分几种的。
    要如何才能看出八旗的真实水平,这些,都是康熙需要全盘筹谋的。
    “儿臣遵旨!”
    太子见康熙认可了自己的折子,这心情就是大好。至于何时演武,如何演武,后续如何发展,这些都是康熙要乾纲独断的。
    ……
    从宫里回转毓庆宫,太子的脚步都带着风。
    相比大阿哥的战功,还有他在平阳府的赈灾,太子觉得他这一道折子,就能全部抵消,而且还更胜一筹。
    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他有个好福晋。
    “太子妃在哪儿?”
    回到毓庆宫,太子看到乌禀迎面而来,就笑呵呵地开了口。
    “回太子爷,太子妃去见宜妃娘娘了!”
    “出了什么事情吗?”
    太子微微愕然,好像从墨晴卸下掌理六宫事宜的差事后,便很少入宫了。
    “奴才不知,是宜妃娘娘遣了严嬷嬷过来,请太子妃入宫的!”
    乌禀虽然是毓庆宫的主管,但这种事情,还真不是他能问的。
    “这样,那你去忙吧!”
    太子有些意兴阑珊,本是打算回来跟墨晴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顺便带着墨晴出宫玩一趟,如今,只能回去书房,继续想八旗变革的事情。
    ……
    翊坤宫中,墨晴见到的可不单单是宜妃,还有刚被康熙进位的佟佳贵妃。
    给这两位娘娘见礼后,墨晴就在两人的旁边落了座。
    名义上是宜妃请墨晴进宫,实则是佟佳贵妃要见墨晴。
    佟佳贵妃进位,掌理六宫事宜,她之所以要见墨晴,居然是要跟墨晴取经。
    “贵妃娘娘,咱能不逗乐吗?”
    听了佟佳贵妃的话,墨晴半晌没有回过神来,跟她取经?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太子妃,本宫并未逗乐。前段时间,你掌理六宫事宜,各宫自治的策略,是真的很好的。只是,本宫不能沿用那些,所以呢,就想跟你唠唠,取取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佟佳氏虽然进位贵妃,但想要把六宫事宜打理的妥妥当当,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她在这宫里一直都是小透明一样,这忽然天降鸿运,佟佳贵妃有那么一段时间都是恍恍惚惚的。
    “贵妃娘娘,这个,我真的是帮不了您啊。当初那一套,我能说那只是赶鸭子上架,不得已才弄出来的吗?”
    墨晴才从这些烂事里挣脱出来,又怎么让自己重新陷进来?
    至于佟佳贵妃这里,墨晴只能说声抱歉。
    再者,历史上的佟佳贵妃在这事情的处置上,就办得十分妥帖。曾经佟佳贵妃能做到,如今,自然也不在话下才是。
    墨晴在翊坤宫跟佟佳贵妃和宜妃胡扯了一顿,看看时间差不多,便告辞出了翊坤宫。
    “太子妃圣明!”
    出得翊坤宫,荣嬷嬷就从墨晴竖起了大拇指。
    换作别的女人,或者就会碍于佟佳贵妃的面子,重新掺和进这些烂事里。毕竟,跟当朝唯一的贵妃娘交好关系,即便是对太子妃来讲,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壮举。
    所幸,墨晴没有利欲熏心。
    “这点自知之明,本宫还是有的!”
    墨晴轻笑。
    康熙后宫的事情,就该他后宫的女人自己去折腾。连太后都不掺和其中,墨晴一个做儿媳妇的,更没资格没理由去掺和。
    ……
    墨晴回到毓庆宫,太子很快就找了过来。
    “太子爷这是有急事?”
    墨晴见太子匆匆而来,不由有些诧异。
    太子展颜一笑,道:“的确是有急事!”
    “太子爷请讲!”
    “孤今儿请福晋吃饭,福晋可否赏光?”
    “……”
    墨晴愕然,有些傻傻地望着太子。
    “我们去宫外找个馆子,孤请福晋尝几道家常小菜!”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听了太子的话,墨晴莫名心动,这应该算是约会吧!
    好吧,这个时候的人不懂什么是约会,她就权当自娱自乐了!
    很快,墨晴就换了一身寻常的妇人装束,带着荣嬷嬷和听琴,随着一身富态公子扮相的太子,出了毓庆宫,直奔京城大街。
    墨晴曾经对京城很熟悉,但康熙时候的京城,可是跟她认知中的京城,一点都不一样。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清这么穷,西洋人怎么看?

  古老,陈旧!
    这个时候的北京城,给墨晴的直观的感受就是苍老!
    习惯了大都市的车水马龙,霓虹灿烂,再看这个时候的京城,怎么都觉得不适应。
    只是,随着太子在街上慢慢走着,看着,墨晴倒是慢慢习惯了眼前的一切。这个时候的京城,就该是这个样子。
    一个时代,便有一个时代的样子。
    墨晴不是那种矫情的人,既来之则安之。
    虽然此刻的京城没有后世那么繁华,但这个时候的天空开始蔚蓝如洗。夜晚的天空,有着灿烂星河,那是她很小的时候才能看到的美景。
    如今,碧水蓝天,浩瀚银河,日也可见。
    “福晋,咱们去前面,那里的煎饺,是京城一绝!”
    太子虽然自小在宫里长大,但也不是没有出过宫的笼中鸟。京城的大街小巷,不说十分熟悉,但这京中的美食,太子却也是基本了解的。
    墨晴自然是随着太子随便走,看看这只能在影视剧里虚构回放的景致,至于美食什么的,还是听太子指路吧。
    对墨晴这个吃货来讲,她现在就相当遇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太子就是当地的地头蛇,导游,美食指南针。
    太子找到的小饭馆位置还是挺偏僻的,饭馆的门面更是不大,但前来的食客倒是不少。
    更有很多人在排着队。
    “福晋,咱们在那边坐会儿吧,让高德忠他们去排队就好!”
    看到排队的人挺多,太子果断决定,高德忠和听琴去排队,他们去对面的茶楼坐等。
    “听爷的!”
    墨晴笑着点头,“今天,可是太子爷您请客,臣妾,就客随主便咯!”
    “这个好!”
    太子嘿嘿笑着,打发了高德忠和听琴去排队,而荣嬷嬷则在两人身边跟着。
    三人进了对面的茶楼,点了一壶茶水,有点了些糕点,便悠然地在窗边的位子坐下。
    荣嬷嬷则靠着两人的旁边一张桌子,坐了。
    “这里的糕点还行,虽然比不得御膳房,但也是有些特点,福晋尝尝!”
    太子指了指他点的几道糕点。
    墨晴笑笑,茶楼里的糕点做工比较粗糙,自然是比不得御膳房的精雕细琢。不过,她又不是那苛求的人。
    “咸味的哎,这个,好!”
    捻起一小片的梅花糕,墨晴小口咬下,顿时眉开眼笑。
    宫里的梅花糕,都是甜味的,至少墨晴还不曾吃过咸味的。
    “福晋喜欢?”
    “嗯,估计是个人口味不同吧!”
    墨晴笑了笑。
    她并非真正的瓜尔佳氏,但穿越而来后,她的饮食习惯慢慢又恢复了前世的样子。前世的她,吃饭的味道比较重。
    毕竟,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些。
    在福利院的时候,很多菜都是放了很少的油,倒是放了不少的烟。咸菜下饭,至少能填饱肚子,不至于忍饥挨饿。
    久而久之,墨晴对饭菜的口味颇重。
    “这个简单,等回宫,孤跟御膳房的人说一声便是!”
    这茶楼往来的都是些贩夫走卒,糕点都是填饱肚子,充饥补充体力的。若没有足够的盐分,吃着根本就不得劲。
    茶楼的生意还不错,大碗茶配糕点,倒是有不少的人进来。
    不过,这些人似乎都是来吃午饭的。
    “太子爷常来这里么?”
    墨晴小口吃着并不怎么可口的点心,抬头望向太子。
    太子耸耸肩,道:“也不常来,只是偶尔想起来就来走走。”
    “那太子爷可是有所感悟?”
    “什么感悟?不过是吃点东西,喝杯茶水,能有什么感悟?”太子望着墨晴,“福晋想说什么?”
    “太子爷看那些人,难道就没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有吗?”
    太子瞪眼望向茶楼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可惜,什么发现都没有。
    墨晴叹了口气,道:“太子爷就没发现很多人来这里点一碗茶,吃不少的糕点吗?而对面,可是正儿八经的小饭馆!”
    现在可是午饭的时间,进饭馆吃饭的人,竟不如这一家小茶楼喝茶吃糕点的人多。
    经过墨晴一番点拨,太子总算是发现了问题。
    只是,这有什么问题吗?
    太子还是懵懂啊!
    墨晴叹息一声,道:“太子爷,若是你,到了饭点儿,你是愿意到饭馆吃饭,还是愿意就着茶水,吃点儿糕点呢?”
    “当然是去饭馆吃饭!”
    这个问题,在太子看来,根本就毫无意义。
    “那么,那些人为什么不去饭馆吃饭?饭馆里好像没有几个人吃饭啊!”
    墨晴微笑望向太子。
    太子微微皱眉,道:“对啊,为什么?难道是那边的饭菜不好吃?”
    “若是饭菜味道不好,小饭馆就该关门了,而不是继续开门!”
    做餐饮的,靠的就是味道。
    一家饭馆,没有人来吃饭,如果是因为饭菜的味道,那么,这家饭馆就该关门。可现在的情况,明显不一样的。
    “或许是因为没钱吧!”
    太子想到这些糕点总共才花了几文钱,立刻想到了关键点。
    “对啊,没钱!”墨晴表情淡淡的,“京城的百姓尚且没有钱下馆子,地方百姓就更别说了。太子爷觉得呢?”
    “福晋这是在悲天悯人?”
    太子笑意盈盈地望向墨晴,不过,他心里却不认为自家福晋会这么无聊。只是,墨晴忽然提起这个,到底是为什么?
    “臣妾可没这么伟大!”
    墨晴呵呵笑,道:“只是觉得,京城的百姓太穷了点啊!”
    “京城,可是天子脚下,代表的是大清的脸面。臣妾听闻京城中有不少的西洋人在,他们瞧见大清这般的贫弊,未必就不会有什么想法!”
    此时的大清,距离闭关锁国还很远。
    等到康熙晚年,闭关锁国才慢慢露出苗头。
    或许,她可以先给太子敲个警钟。
    若是将来太子注定要被废,那么,他们还可以多条后路。
    天下之大,大清不过占了一隅之地,他们完全可以到海外去。
    西洋人,如今正在大肆全球殖民,大清为何不加入进来?八旗子弟不是生活贫弊吗?那就去抢!
    不农不商的八旗子弟,完全可以为大清继续开疆扩土!
    

第一百一十四章 打个赌吧!

  “西洋人?”
    太子愕然,这事儿怎么又跟西洋人扯上关系了呢?说起西洋人,他倒是知道几个,前些年的汤若望、南怀仁,都是小有名气的。
    对了,还有那个戴梓,就是被南怀仁跟人一起给参了的。
    “太子爷对西洋了解多少?”
    墨晴面上带着淡然的微笑,望向太子,“可否给臣妾说说?”
    “这个,孤,不是很了解!似乎,西洋挺乱的,他们那里的国家挺多,听说经常打仗。但西洋国家的地盘,太小了!”
    太子在康熙的教导下,也关注过西学,只是,他对西学没那么感冒,谈不上多用心。相应的小,西洋国家是个什么情况,他就更加不怎么关注了。
    “那,太子爷可想过,西洋人为什么满世界的跑?”
    “呃,他们不是为了传播教义吗?”
    关于这一点,太子倒是知道的。
    汤若望、南怀仁等人来到大清,就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义。这一点,他们都是多次跟朝廷申明,希望朝廷的名义,允许天主教的合法传播。
    “是啊,他们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义!”
    墨晴幽幽一叹,道:“在数百年前,天主教的教皇曾经授意主导过一次宗教性质的军事行动,在西方,被称为十字军东征!”
    “那是一场持续了将近两百年的战争,十字军一共八次向东进军。宗教是排他的,曾经有十字军东征,那么,以后,会不会也有?”
    “再有,圣人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皇阿玛从郑氏家族手中收回的台湾,可是一度被荷兰人占领了的。这一点,太子爷应该很清楚的,对吧!”
    “福晋是想说,西洋人对大清心存不良?”太子怔怔地想了一会儿,“若是如此,福晋是多虑了。大清如今虽不敢自比汉唐盛世,但区区西洋人,想要对抗大清,绝无可能!”
    虽然八旗兵丁的战斗力下降,但大清的强盛依旧是毋庸置疑的。曾经罗刹人在北方挑衅,还不是被大清打败了吗?
    如今罗刹人虽然贼心不死,但却不敢在明目张胆地挑衅大清,只敢暗地里挑拨漠北蒙古的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