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女从良[封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喜笑着捥过她的胳膊,“就知道嬷嬷最心疼我,谁让我是吃你的奶长大的呢,奶兄都说嬷嬷偏疼着我呢。”
    房妈妈笑的合不拢嘴,“好好好,就由你胡闹去。”
    绿竹找了布出来把盒子包起来才重新递给房妈妈,房妈妈拿着盒子走了,绿竹才问,“姑娘,咱们是不是还要偷走回西北?”
    “到时再说吧。”元喜也希望自己今日做的多此一举,可想想府中长辈的薄凉,又觉得这样准备不多余。
    梧桐院那边,难得五房的人都聚到了赵老太太这里,赵老太太逗着怀里的鼎哥,一边夸着,“看看这小子才三岁,就像个小大人是的,什么都懂。”
    包氏在一旁抿嘴笑,“还不是老太太疼他,知道在老太太这里怎么来都行,他可精着呢,谁对他好他可知道。”
    赵老太太听了这话高兴,抱起曾孙又亲了一口,才递给一旁的奶娘,“这孩子知道对我笑,看来阎王还不急着招我去。”
    “母亲身子好,可不得说这些个话。”包氏不知道哪里做错了,让老太太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忙站了起来。
    赵老太太心中郁闷不是因她,摆摆手,“坐吧,你们都是好孩子,知道让我省心。”
    不是他们,那就是另有其人了。
    包氏昨晚也听说是因为府内的事老太爷才被斥责在家,府内这阵子的事除了二丫头,也没有别的,只是包氏也有自己的打算,娘家是太子那边的人,丞相府真倒了,靠着娘家他们的日子也不会难过,眼下重要的是给五爷寻个差事当着才是,不然真等丞相府散了,各房分了家,五爷这样整日里呆着也不是回事,所以今日包氏才到了老太太这里来。
    这还没有等开口,老太太就不悦上了,弄的包氏也不敢把话说出来了。
    外面有小丫头挑着帘子,冯氏走了进来,看到包氏在,心下差异,面上却不动声色,笑着打招呼,“五弟妹也在啊。”
    “二嫂。”包氏站起来见礼。
    冯氏笑了笑,才跟上面的赵老太太见礼,在左边下首的位置坐下,才开口,“今儿易府二房带着姑娘过来,鹤哥的八字我已经让三弟妹备好了,一会儿三弟妹拿过来直接放到母亲这里,等到时交换八字就由母亲来做主吧。”
    赵老太太点点头,脸上没有多少的高兴之色,“席面可备好了?即使你父亲不是丞相了,也不能冷落了对方。”
    “母亲放心,这些昨儿个就备好了。”冯氏就把菜色简单的说了一下,“让庄子上现杀了只羊,早就烤上了,还备了青菜包着吃,京城现在可流行这个吃法了。”
    赵老太太点点头,她这辈子就不愿输人,如今丞相府遇了这事,更不能低头,这时听到外面有小丫头说三夫人来了,就见帘子一动,高氏带着赵元晴走了进来。
    见过礼,高氏才把八字拿出来递过去,赵老太太不愿看她这副畏畏缩缩的样,“以前怎么样我也不说,到义是在一起过日子,可如今府里是个什么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日后这个家早晚是要分的,你这副样子怎么做好当家主母?就是娶了儿媳妇也会让儿媳妇笑话。高府也算是大世家,怎么把你养成这副样子。”
    当着晚辈的面,赵老太太毫不留情面的直接给高氏没脸子,这可还是头一次,众人心知老太太这是心里不舒服,高氏正好撞了上来。
    高氏站在那里坐也不是站着也不是,低着头,眼睛红红的,也不说话。
    赵元晴也小心翼翼的站在那,母女俩个这副样子,赵老太太看了筋骨气得生痛,“行了行了,一副受了多大委屈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给了你们母女俩个受多大的气呢,暗下里回去指不定怎么骂我是个老不死的呢。”
    这话说的,让冯氏和包氏在一旁听得都觉得没有脸。
    “三弟妹,厨房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你带着元晴过去看看吧。”冯氏给高氏找了台阶下。
    高氏连忙应下,转过身走的时候一边掏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
    ps:
    感谢右翼恶魔的打赏,丫头们,有票投票啊,八八很努力的在写啊。

  ☆、第六十一章:几家愁(二)

赵老太太看着就有气。
    包氏一看情况不妙,这才寻了借口回去,“鼎哥早上还没有吃米糊,母亲我就先带着他回去了。”
    “回去吧,天凉了,一早一晚给鼎哥多加件衣裳。”到底是最疼小儿子,赵老太太到没有给包氏脸色看。
    包氏带着奶娘和孩子走了。
    偏厅里除了采清和采荷,只有冯氏,冯氏才开口,“姑母,左右都这些年了,三弟妹就是那副样子,你又何必当这么多人的面给她没脸。”
    “她要真是那副样子我还不说什么了,你看看她算计二丫头的事,要不是她起了那心思,二丫头的名声能这样?你父亲也不会受牵连,要不是给老三面子,我说的可 就不是这几句了,到底老三这些年在府里过的不如意,也没有争过什么,我这才睁只眼闭只眼。”赵老太太由着采清捂着胸口,身子靠在软枕上,“说我偏心我也承认,让二丫头回来也是你父亲的主意,现在又闹出这么些事,看着吧,等你大嫂回来还指不定说什么呢?月阁院那边有什么动静?”
    赵老太太想了一晚,越发的心虚,这才早上找了高氏发了一顿脾气,让她落下脸去主动低头,赵老太太又做不到,偏又遇到老爷下课,更没有心思了。
    “姑母放心,二丫头在院子里很安份,到也没有什么事,只是今儿早上听说身边的婆子带着包裹出府了。”冯氏原本让人盯着,可那房婆子似乎知道有人跟着,绕了几圈之后,就把跟着的小厮给甩掉了。
    赵老太太双眉微蹙,“不是又要弄什么事吧?可让人盯着了?罢了,左右府里现在已经这样,她要闹腾随她去吧。”
    不用担责任,冯氏自是高兴,“我配得了。”
    正当这时。外面有小丫头进来禀报王家夫人来了。
    赵老太太还疑惑一声,冯氏先抿嘴笑了起来,让丫头去迎人,一边给赵老太太解释。“是我那个姨妈来了,这到真没想到,今儿众人都躲着咱们府上,我这姨妈到是迎头来了。”
    被冯氏这么一说,赵老太太也没有多想,等王氏带着女儿桂姐进来的时候,脸上的笑也大大的,招呼着人坐下又命人上茶,雪中送炭总是让人高兴。
    王氏没有料到赵老太太这么热情,也受宠惹 惊。接到冯氏安抚的眼神,一颗心才平静下来,佟佳桂静静的坐在那,赵老太太看着就喜欢。
    “年岁小却有这份稳妥劲,真是难得。你把姑娘养的很好。”
    王氏笑道,“你可别夸她,她啊最不经夸。”
    嘴上不承认,可王氏的心里美滋滋的。
    虽然自己家门槛低,可女儿管家那可是把好手,琴棋书画虽不精却也都拿得出手,性子稳妥又心性稳。就凭这个也不信找不到一门好的亲事。
    至于被夸的佟佳桂则含羞的低下头,她长的并不算出挑,一张脸团团圆圆的,可一般老人都喜欢这样的,身子也不胖却也不瘦,看着就结实。许多人家都喜欢娶这样的当儿媳妇,觉得好生养,看着也是生儿子的身子。
    蓝色对襟的过膝长褙子,里面配着一条白色的儒裙,简单又不失庄重。发髻上只带了一只金镶玉粘红宝石的簪子,耳朵上是蓝色猫耳石的坠子 。
    赵老太太越看越喜欢,再想到三房要说的是易家的姑娘,心微微一沉,吩咐冯氏,“让人带着桂姐去……二丫头的院子玩吧,坐在这里陪咱们也怪无趣的。”
    原本赵老太太要让人去四丫头那里,待想到今日易府要过来送贴子,去了反而让人多想,五丫头在禁足,只有二丫头那能招待客人。
    冯氏笑道,“也好,我现在让人送她过去。”
    就叫了身边的安兰带着桂姐去了月阁院。
    元喜正坐在屋里闭目养神,就听院子里有说话声,从榻上坐起来往窗外望,就看到安兰带了个姑娘进来,待看到人之后,微微一惊,虽然现在看着还年轻,可仍旧让人一眼就能认得出来,上一世这人不是嫁给包府的大少爷包桧了吗?
    还没有想到人怎么到这来,就见帘子一挑,安兰带着人进来了。
    “二姑娘,这是我们夫人姨妈家的姑娘,到府里做客。”安兰见了礼,一边介绍。
    元喜下了软榻,跟佟佳桂见礼,“见过姐姐。”
    佟佳桂回礼,“妹妹。”
    安兰抿嘴笑道,“夫人那边还有事,佟姑娘就麻烦二姑娘招待了。”
    元喜欢快的应下,拉着佟佳桂坐下,一边让绿竹去送安兰,又有小丫头上了茶,两人才说起话来,“听说妹妹回了京城,只是府里母亲生子不妥,也一直不得空过来探望,今儿可算是见到妹妹了。”
    佟佳桂说话的时候语气不快,说出来的话带着一股憨厚劲,哪怕明明是客气的话,听着就是让人觉得是发自心里的,元喜看着这样一个好姑娘,最后嫁给包桧而看着一个个姨娘被抬回来,可见日子过的并不好。
    “能见到姐姐我也高兴,到底我在京城也没有几个认识的人,整日里一个人在这院子里,今儿难得有姐姐来一起说话。”元喜并不擅长与人攀谈。
    书写画画元喜上辈嫁到庄府后学了很多,也算过得去,只是此时却不想表现出来,毕竟在外人眼里她是个什么也不懂的,最拿手的该说是做针线活,元喜有时还挺感谢庄启源的,让她这辈子活起来轻松多了。
    两人在这里说话,不多时安兰又来了,这次送来的却是易家的姑娘,院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同来的还有三房的赵元晴。
    见到元喜这里还有位姑娘,赵元晴微微差异,快速的打量了佟佳桂一眼,元晴做为主人,就给大家介绍,至于易揽寒也算是见过,不过却从来没有接触过。
    听到佟佳桂之后,赵元晴就仔细的打量了她一眼,她自然是知道二伯母那边曾要把这位定给大哥,不过却改成了今天的易府二房的易揽寒。
    两人都在,这样一相比,易揽寒的小家碧玉就与佟佳桂的端庄比起来,到显得略色了一些。
    佟佳桂到把大姐姐的形像做的很好,四个人当中,到是她一直在引导没有让气氛冷下来,等梧桐院那边叫着吃饭的时候,正好房妈妈回来,元喜让众人先过去,又说自己身子这阵子不妥便没有过去用饭。
    等没有了外人,元喜才叫了房妈妈进屋里说话,“妈妈,事情可办妥了?”
    “办妥了,奴婢出去的时候看到有人跟着,就绕了几围把人甩了之后才去办的,那一盒子的首饰当了七百两,租了个房子一个月三两银子,又按姑娘交代的买了粮食米面放到里面备着。这还有六百五十五两,加上之前的三百多两,姑娘一并收起来吧。”房妈妈把银票递过去。
    元喜没有接,又推回去,“妈妈收着吧,我自己收着万一落在哪里就白瞎了。”
    房妈妈想想也是,这才收起银子,“姑娘,奴婢在外面看着京城里好像有些不对,多了许多的将士在巡逻,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元喜一惊,“妈妈可看清楚了,真有很多的将士在街道上走动?”
    房妈妈不懂,却一点点头。
    元喜紧张的手不自觉得握成拳,“没事了,妈妈也下去歇着吧。”
    压下心底里的震惊,元喜才扯出一抹笑。
    房妈妈不知道姑娘怎么了,知道问也没有用,这才退了出去,元喜独坐在榻上发呆,上一世就是皇上驾崩,太子隐瞒实情,又调了京外大营的人进了京,然后才出皇上驾崩的事情,又让大营的人守在皇宫和京城进出口处,要说太子登基原本是正常的事,偏太子登基的时候出了蝗灾,弄得天怒人怨,原本就不支持太子的人就蠢蠢欲动起来,太子又以刺客之名而每个大臣府都查,最后到真查出一些事情来,就是没有罪的大臣也多被陷害,加上蝗灾,各世家出逃的很多。
    那时庄府是太子堂的人,自然不用出逃,她又是出自丞相府,祖父已不是丞相,各房又夹着尾巴做人,到也算是安稳,直到父亲战死母亲出事,她的惨死,一生才算是做罢。
    如今皇上是*不离十是驾崩了,眼看着京城也要有一场动乱,与上一世比较,这一世太子早早的对丞相府下了手,不知道等皇上的消息传出来后,丞相府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波及。
    梧桐院那边,赵易两府交换了八字,只等着找人合了,就把亲事订下来,这也算是订下来了,用过饭之后,赵老太太的脸才沉下来。
    “这也是没有外人,不然让人怎么看?她身子不舒服能招待客人一上午?”这根本是在打自己的脸。
    各主心都在,除了被禁足的赵元婉和元喜。
    就连赵丞相也回来了,坐在首坐上眯着眼睛,细细的品着茶。
    “我看不如把人送回西北去。”赵玉樊不以为意,“父亲被斥责还不是她闹腾的?就是大哥大嫂把她宠坏了。”
    ps:
    今天仍旧是三更啊,接着写去。

  ☆、第六十二章:交替(一)

赵玉舒微皱起眉头,内宅之事,哪有男人插嘴的份,何况老五自己还糊里糊涂的,却去说别人,到底出在说出这番话差强人意。
    不但二老爷赵玉舒这样想,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如此想,除了上面偏向老来子的赵老太太。
    包氏看了暗暗着急,眼下丞相府败落,大房独占鳌头,想巴结还来不急,他到是好还在这里欺负上人家的女儿了。
    赵玉樊见开口没有人说话,自任为说的对了,不勉扬扬得意,“母亲,正好这几日我有朋友要去西北,不如让二丫头跟着回去,有他们照顾也放心。”
    冯氏低头不语,有父亲在,她是从来不多嘴的。
    至于三房一家,是根本什么事都不掺和,四房经了元婉一事,如今也老实了,眼下只剩下五老爷赵玉樊在那自顾的说着。
    不等赵老太太应承,赵丞相手里的茶杯一摔,“你整日里写诗作画,学的就是这些?一点做人的道理也不懂,我看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以后把那些诗会都推掉,把学业捡起来,你看看你几个兄长,你在看看你,等我们老的一天你靠谁去?”
    “小五也是心中有气,你说他做什么?在说他做诗还不是与人探讨学时,哪里是玩。”
    “你也不用帮他说话。”赵丞相一脸的阴沉,“你今日这样不是爱他是害他,只盼有一日你不后悔便罢。天色也不早了,都散了吧。”
    各房的人走了,赵丞相才说起元喜的事,“二丫头的事你打算瞒我多久?”
    赵老太太的脸就是一僵,国公府的事赵老太太并没有跟自家的老爷说。
    采清一看,忙带着下人退了出去,将门从外面带上。
    “这不是你刚刚出了事,我也想着不拿这个让你心烦。”赵老太太到底还是心虚。
    赵丞相冷哼一声,“以后这府里还要靠着大房。二丫头被人这样欺辱,父母又不在身边,你这个当祖母的也不帮着出头,到时让老大怎么想?岂不是寒了孩子的心?当初我让老大把二丫头送回来。就是希望拉近些大房与家里的关系,你看看你做的这些事,让其他四房看在眼里怎么看你?今日还当着各房的面说二丫头,你是真想寒透大 房的心是不是?”
    赵丞相不勉失望,如今事情已凿成 ,他也听了二丫头反驳的话,那是个有心思的丫头,想把人心哄回来难啊。
    “她委屈?那老爷呢?现在都闲赋在家了,还不是她闹腾的。”赵老太太不瞒,“今日易府过来交换八字。用饭的时候二丫头没有过来,易府的人回去还不知道怎么编排,我这心里就好受?”
    “罢了,你这心里认准的事,说了也没有用。”赵丞相府的话音刚落。外面就采清就闯了进来。
    她大惊失色,“老太爷老太太,大事不好了,外面出事了。”
    采清向来是个稳妥的,能这样突然闯进来定是出了大事。
    “出了何事?”赵老太太忙问。
    采清指着门外,半响愣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赵丞相已起身大步的出了屋,待站到门外看到外面的景象。整个身子一僵,院子里已乱了起来,听到下人四处躲避的惊呼声,蝗虫也像冰雹一样迎面扑着赵丞相的身上来。
    赵老太太才搭着采清的手到了门口,就被这被扑天盖地的蝗虫给吓到了,连连往后退。“这是蝗灾?”
    “天象易变,定要出事。”赵丞相神色浓重,吩咐下人把门带上。
    坐在屋子里面还能听到外面蝗虫撞窗子劈里啪啦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声音格外的大,活了这么大年岁。赵老太太也是头一次看到这样的蝗灾。
    “天灾过后就是*,要民不聊生了啊。”赵丞相心下担忧。
    赵老太太嘴上不说,心下却不在乎,人都不在朝中了,还管什么百姓。
    这一晚过后,京城里别乱的东西怎么样不知道,丞相府里的花草树木却被蝗虫啃得大半,看不到一片好的叶子,遍地是蝗虫的尸体 。
    蝗虫的事情弄得民不了生,那眼看着要收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百姓哭都找不到地方,当天京城里各粮食米铺就翻了三倍的价钱,有些钱财的抢粮存起来,可没有钱的只能挨饿,只三日的功夫京城里就涌进来大批要饭的难民。
    赵家的各房爷们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聚在梧桐院里脸色都不好看。
    “京城里来的难民越来越多,朝廷一直也没有动静,这粮不下来,怕是抗不了多久就要出事啊。”平日里半个时辰到家的路,足足走了一个半时辰,赵玉舒不勉担心起来。
    赵玉尉也一脸的不快,“都察院那边现在也没人出声,平日里一个比一个嗓门大,这真有事个个缩着头装孙子。”
    只有三老爷赵玉然没有说话,低着头坐在那。
    赵丞相扫了几个儿子一眼,才缓缓开口,“府上的庄子也遭了灾 ,家里备的粮食到还能够用些日子,可府里加上庄子上的人过百口,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明日你们都休沐,看看往家里添办些粮食吧。”
    这么大的一场蝗灾,要等到明年秋天粮食下来才会有新粮,要么从江南运来,可如今这个情况,府里的粮食也就够用三四个月。
    “父亲,我看没有那么严重。”赵玉尉不以为然,“难民都是百姓,我看过不了多少时日,江南那边就会有粮食过来。”
    赵玉舒也觉得父亲太过担心,“说起这个来,国公府和庄府都设了粥棚 ,咱们要不要也设粥棚?”
    “老二媳妇弄吧。”赵丞相见儿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多说。
    到底要细了教训,才能长近。
    若通过此事,让他们学会些道理,也算不错。
    月阁院里,房妈妈脸上的笑都合不拢,“要不是打小看着姑娘长大,我真以为姑娘是神仙,能知道要有蝗灾的事情发生。咱们存的那些粮食,可真真挣了一大笔了。姑娘,那咱们什么时候卖了?现在可番三倍了。”
    房妈妈到没有多想。
    元喜也松了口气,笑道,“留着吧,趁着现在挣那些钱,也有些德行,昧良心。”
    房妈妈心慰,“姑娘,你长大了。夫人要是知道了,一定高兴。”
    房妈妈怎么也没有料到姑娘会想到这些,心下感动又是知足,别人都说姑娘被宠坏了,可放眼看京城里的闺中女子,哪一个有姑娘这般胸怀的?
    “也不知道母亲那边什么时候才能回信。”京城到西北要走一个半月的路程,算算钟颜走也不过半个月,等着父亲接自己还不知道何年何月,“这几日妈妈就不要出府了,外面四处是难民,也不安全。”
    “姑娘放心吧,我这心里有数。”房妈妈心慰的笑了。
    就听到外面丧钟响起,顿时众人脸色都变了。
    “姑娘,是皇上……”虽然没有听过,可这钟声代表着什么,众人都明白。
    “绿竹去找些素衣衫出来,把首饰和鲜亮的衣服都收起来。”元喜也不等梧桐院那边派婆子过来指导就吩咐起来。
    绿竹应声去准备,房妈妈也起来帮着弄,等冯氏把府里的事情安排完,才想起月阁院那边还没有让人通知,忙让安兰过去,等安兰回来说都换好了,冯氏多少有些惊呀,又忍不住叹气。
    “都说二丫头不妥当,可真遇到大事,还是二丫头能独挡一面。”打丧钟响了之后,冯氏的心也沉了下去。
    丞相府这回是真的败落了。
    皇上大丧,在京的军民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
    再加上蝗灾,整个京城显得越发的萧条,连新皇 有登基也草草的举行大礼,改年号为嘉庆 ,嘉庆元年,民不聊生,各地有平民百姓涌进富户官宦之家抢粮,更有官宦人家遭受图害。
    一时之间弄得人心惶惶,天还没有黑,京城里的街道上除了难民,就寻不到衣着华服的各家子弟。
    这样一来,到让赵府的人心里舒服了些,毕竟不景气的不指赵府,各府也都缩着头观望着,新皇登基,到让那些保太子的人成了新贵,其中就有庄府、包府、古府、国公府和亲王府,几家走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