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妇贵-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和村里稳稳地存在着。无论在哪里,她都没见过这么规整的农舍住处。
  赵氏新鲜之余,还让桃林的管事领着,进道没住人的院子里,把规格不同的院子都看了一遍,心下咋舌不已。
  这房子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已经是极好了。而且这些都是东家的资产,在齐家和养牛场做事的人在这里都是白住。这种好事,若不是亲眼来看过,任谁对她说,她也不会相信。
  这时的赵氏心里隐隐觉得,若是这样的普通工匠,能平静安稳的过日子,是不是做做也无妨呢?
  赵氏这么想着,一扭头,看见秀芹身穿粉蓝色轻绸衣裙,头上并不张扬的带着两支银簪子,手腕上的镂空银镯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她不由得觉着好笑,那平静安稳日子,是生计艰难的普通百姓的希望。若是有好日子过,谁还会过那种日日奔波,一个大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日子?
  这个时候的桃林,虽然没有桃花盛开的景色,却也绿色如荫。裹着紫色光皮的斑驳树干自然生长,或虬结曲折、或四散扩展长得生计盎然。虽然不甚规矩,却也自然有一番奇特野趣。
  野桃核包着翠绿的硬皮,挂在桃树的枝头,竟然也能看出硕果累累的收获景象。
  有齐三顺和齐嘉儿这些孩子们混着,这时节也算气候宜人,尹氏和赵氏等一行人,合着村里的大小孩子们,在桃林的一处空地上,野炊了一顿。
  养牛厂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清河村或者左近村里的人,有带着家小来这里定居的,这些孩子和尹氏领来的孩子们都熟识,被齐三顺看到,一个呼啸就招呼过来,凑在一起,热闹的拾柴、点火,准备烤肉,一边干活儿,一边吃点齐三顺和齐嘉儿等人带来的点心零食。
  而机械作坊的工匠带来的家属,大多是外来人口,都是从清河村转道,直接送到桃林居住,这些孩子们对齐三顺等人比较陌生。
  他们远远看着这群由管事殷勤领进来的人,更有一个衣着华丽的夫人和富贵小公子,在那里热热闹闹的吃吃喝喝、玩笑打闹,却不敢走到近前。
  齐三顺作为一个村子的孩子王,自然有他做孩子王的豪爽性格。看见远处八九个大小不等的孩子,他招呼小四道:“你去把他们喊过来罢,不过就是点吃食,咱们经常有的吃,在他们这里则是稀罕。咱们匀出一些给他们。不是不够了,咱们自己回去,在自家垫上一点。”
  小四听了齐三顺的话,看看那几个孩子,就想到他们之前过的日子。爽快的点头:“行,三顺哥还跟我解释这些干什么?咱们那些年过的还不如他们呢。现如今好了,哪里就能忘了过去,咱不是那样的人。”

  第五百八十四章 炫耀的方式

  齐三顺今年已经是十二岁,这个时代的十二岁已经是大孩子的年龄了。他不但时常帮家里做农活儿,还跟着关禾学了三年武艺,打几只兔子的本事还是有的。这时让些吃食给桃林的孩子,回头他得空就能出去打几只野兔野鸡什么的,给小伙伴们补上。
  所以,他自然能对其他孩子说这个大话。小四等和他相好的几个,平日里也跟着他学学腿脚功夫。若是齐三顺真打算出去打个小野物什么的,他们也能帮上手。
  总的来说,这帮家伙们这几年没亏了嘴,虽然齐家拿来的吃食都是好东西,对于给其他人分食,都不甚在意。
  小四听齐其三顺的吩咐,过去招呼远处那些孩子。
  而那几个孩子听了小四的邀请,却面面相觑,很是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概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好事,长这么大也没遇到过。这些村里孩子虽然穿的衣服和他们差不多。但是那草席和油布上摆的吃食点心,以及火堆上烤的肉食,那可都是他们平日里见不到的好吃的。
  那冒着油、滋滋作响的烤肉,火堆和烤肉上散发出的焦香味道,是他们长这么大也没吃到过的好吃食。这样的吃食能白白给他们吃?
  几个大些的孩子还在犹豫,一个年纪小的孩子经不住诱惑,趁着自家哥哥不注意,一溜烟儿的冲着野炊的人群跑过去。
  齐嘉儿正看着这边,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童颠颠儿跑过来,连忙把手里的一块芙蓉糕递过去,笑眯眯的说道:“小弟/弟,先给你吃这个。肉串儿一会儿就烤好,到时候哥哥给你蘸上蘸料,可好吃啦。”
  这个孩童的哥哥一把没拉住,紧张的看着他跑过去的方向。见那个衣着富贵的小公子扬着一张笑脸说话,还给自家弟弟点心吃。而那小子居然就接住了,不但吃的香甜,还不断地冲着他招手,让他过去。
  其他孩子一见这个状况,再被小四再次招呼,呼啦啦的都跟着小四围拢过来。
  齐三顺豪气的一招手,“来来来,大家一起动手,给,这个肉块,你们自己烤来吃。”
  赵氏惊讶的看着两拨二十几个孩子一转眼就混作一堆儿,几乎分不出彼此,又是诧异,又是感叹。
  叶大小姐手里这是有多少银子?就连跟着她家嘉哥儿一起玩耍的孩子也有这等豪气,可以把齐家带来的精贵吃食随意给别人挥霍。那点心和肉,还有那她见都不曾见过的蘸料,寻常百姓一辈子也吃不到一次,那个齐三顺就能随意的招呼人过来吃用。
  工匠的家眷和孩子们不认识清河村的人,可工匠们却是从清河村的工坊迁过来的,自是熟悉东家的小公子和小公子的玩伴们。
  几个工匠见自家孩子和东家少爷们混在一起吃喝,心中自是感激。
  可是自家又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咬牙杀了几只当年的小公鸡,委托杜大中等两个管事工匠,把剥洗干净的小公鸡送过来,让小孩子们烤来吃,算是给他们添一道菜。
  杜大中代表工匠村的匠人,表示了对世子夫人和两位小公子的感谢。
  …………
  到九月底的时候,叶欣颜和齐友年这里已经把豫远郡和清河村的事务处理完毕。
  木制轨道经过两个月的频繁使用,已经算是过关,虽然试行驶过程中有两次小故障,但是都是很容易处理的小毛病,并不妨碍运行。
  在这期间,还下了几场雨,然后又是日头暴晒,枕木和轨道也依然完好,算是能给朝廷交上一个满意的答卷。
  诸事完毕,齐友年和叶欣颜整顿人手,准备举家迁往京城。
  严格说起来,清河村才是叶欣颜在这个时代的家乡,是她最熟悉的地方。京城距离清河村路途遥远,她这次离开,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回来。
  看着她熟悉的村落和人们,叶欣颜心里酸酸的,说不清是什么感触。
  齐友年心中更是不舍。他年少之时负气离家,这才回来没几年,刚打下一些基础就又要远离。
  可是为了他心中的那个念想,为了孙子孙女的将来,这一趟是必须走的。
  只希望他能像孙女说的那样高寿,再干上十年,他就把营造行交倒孙女手上。让汪桥辅助孙女和孙子,把营造行继续做下去。
  那时,他就放心的回清河村养老,顺便也告诉地下的父母,他当年离家,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可他没白学那一身的手艺,他凭着这身手艺,给齐家祖辈挣来了一份荣耀。等到百年之后,地下见到父母,他也算有个交代。
  叶欣颜原本打算把豫远郡的三家小食店交给金嬷嬷,作为金嬷嬷养老的家当。可是她要回京,金嬷嬷在这里无依无靠,孤身留在这里很不让人放心。
  而且金嬷嬷自己也不肯要这几家店铺,尤其是豫远郡那家分店,已经是个两层楼的大买卖。在金嬷嬷心里,那是她给大小姐经营的,她还是要跟在大小姐身边才放心,对大小姐放心,对自己的将来也放心。
  最后,小食店交给齐成打理,把几家店铺的三成的股让给齐家大房,金嬷嬷则随着叶欣颜回京。
  临走这天,全村的老少和邻村一些有头面的人物都来送行。
  当年齐家二房回来的时候,坐着一辆破旧的驴车,带着一堆破旧的行李、物件,落脚在村北两间废弃的土房里。
  谁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三年,齐家二房不但挣下诺大的家业,还让清河村和周边村落兴盛起来。
  如今,豫远郡人炫耀自己的方式,都是以距离清河村远近来论的。清河村已经成了整个豫远郡闻名的富裕之乡,除了那等实在扶不起来的,只要肯花力气、肯干活儿,就一定有不菲的收入。
  而清河村周边村落,虽然比不上清河村村民的日子殷实,但比别的地方强的太多,光是在荒地种苜蓿、打草,就够一家老小吃饱肚子。
  若是一家之中有一两个人,能在齐家揽个活计,那就一准儿是好日子。
  如今,给他们带来好日子的人要离开,这些人心里忽然之间变得没着没落,就是少数几家日常对齐家有些怨言的,这时也分外的不舍。
  没了齐家二房、没了齐友年和齐叶,他们的好日子还能继续吗?

  第五百八十五章 送别和告别

  对于必须的行程,再难的离愁也挡不住离别的脚步。齐友年作为一家之主,先和里长、村长何全泰告别,然后才转身,对着齐有贵深深一礼。
  他少年离家,对父母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父母养老全靠大哥。四十年后,他落魄回来,大哥也没计较他的不孝,还对他对方帮衬。在他和叶子最初落脚的那段时间,让他们一家老弱的日子好过很多。
  这一礼,大哥当得起。
  叶欣颜那里也和王氏、徐氏等人告别完毕,站在一旁,等齐友年和齐三顺告别家人启程。
  齐有贵连忙扶着齐友年,说道:“快别这样。若是没有你,我这个家里,还有咱们村子,哪能过出现在这等光景。若是感谢,也是我和村里人感谢你才对。
  就是咱们爹娘,知道你给咱齐家如此光耀门楣,一定也不会埋怨你那些年离家。看着现在的你和现在的齐家,想来父母就是在地下,也是含笑的。”
  齐友年感叹道:“我这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父母跟前尽孝。爹娘都是由大哥供养终老的,这份情,二弟我什么时候都得领。”
  齐有贵听得连连摆手:“快别说这些外道话,你能让齐家门庭生辉,咱们祖辈都得为以你为荣,更不要说你还带着三顺进京。
  不说他以后有没有一份前程,就冲着在京城多的那些见识,也是值了。咱们齐家祖辈这么多年,除了你,三顺是齐家第一个走出清远县的人。”
  齐友贵说完,扭头对缩在他身后的齐友荣说道:“还躲在后面干什么?你二哥就要启程,好歹你也说两句好听的。”
  他这三弟,真是被养残了。吃不下苦、不负责任也就算了,最让人看不惯的是不知道好。老二和老二家叶子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三房别说感恩,就是稍稍知道个善恶对错,也不至于和老二一家处到不相见的地步。
  齐友荣从齐友贵身后转出来,讪讪的对齐友年拱手,说道:“二,二哥,以往都是三弟糊涂、不懂事,二哥是做大事的人,别和兄弟计较。那个,二哥一路平安。”
  齐友年看看不远处三房其他几人,那几张脸上堆出的笑容看着极为勉强、僵硬。两家这几年结怨颇深,他们送行想来也是无奈之举,并不见得有多情愿。
  自己已经要举家迁往京城,和三房更不会有什么牵扯,既然大哥有这个心愿,他就给大哥这个面子好了。
  齐友年给齐友荣还礼,说道:“我在爹娘跟前是不孝顺的,所以在你这里也没资格多说。计较不计较的就不说了,你也一大把年纪了,以后多听大哥的话,好好把自家日子过起来才是正办。”
  齐友荣连连应声,再看看刚刚和村里孩子分开、牵在齐叶手里的齐嘉儿,有心提一提这个孩子原本是他家的。可是想起大哥再三告诫的话,终于把话咽进肚子里,没敢说出来。心里却颇为不平,他那么好的孙子,二十两银子就给了二房,真是亏大了。
  齐友年顺着大哥的意思,和齐友荣说完了场面话,再和众人团团作揖,完成告别。
  齐三顺那里,和他娘的告别仪式还在进行。
  韩氏拉着齐三顺的手,眼泪就没有停止过。王氏和许氏多方劝解,也没让她止住悲泣。
  最后,还是齐友贵狠狠的踢了齐大根一脚,也是舍不得儿子离开的齐大根这才回过神儿,过去韩氏身边,粗声粗气的说道:“行了,你再哭一会儿,连启程的时辰也耽误了。”
  他见韩氏还是掉眼泪,怒问道:“你这到底想不想让儿子去京城?若是不愿意,干脆把他留下好了,不要耽误了二叔父的行程。”
  韩氏听得一惊,连忙把手放开。她已经耽误了一个儿子的前程,不能把小儿子更好的前程也耽误了。
  “三顺,你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年纪还小,很多事都不懂,你一定要好好的跟着大堂姐,听大堂姐的话,听二叔组的话。平日里勤快一点,别给二叔祖和大堂姐添麻烦、惹事,知道不?”
  韩氏絮絮叨叨地说着,把齐三顺送到马车旁边,看着他上了车、坐好。又追到叶欣颜的马车旁边,对叶欣颜又是一番的千恩万谢。这才被王氏和徐氏拉着退开。
  看着马车启动,韩氏的眼泪再一次涌出来。
  在她被泪水模糊的视线中,长长的一队车马渐行渐远,渐渐消失在秋收过后的原野上。
  村民们虽然不像齐家大房和韩氏那样不舍和悲切,心里却觉得空落。
  齐家二房的老爷子和叶大小姐都保证过,即使他们离开,清河村的产业会照原样运行,产业的用工依旧遵循原来的章程,养牛场收购草料也依然会按公道的价钱进行交割,保证不拖不欠……等等。
  可是,没有了公道的主事人,谁知道一年两年的运行下来,是不是依然照旧。
  直到这时,以往没有过分感触,只觉得他们付出劳动、正常得到收入的村民们才发现,原来齐家做生意不仅仅是自己赚钱,也真的是造福一方,给他们带来了富足。
  …………
  这次去京城和叶欣颜上次回京不一样。那次是连贵和瑾融的人相护,马车少,而骑马的护卫多,行程快了很多。
  这一次同行的有尹氏和众多的丫鬟婆子,还有赵氏姑侄两个。
  另外还有齐友年和他手下几个得力工匠。齐友年虽然身体健朗,可不管怎么说,老爷子年纪也是大了,他和那些工匠也是乘坐马车赶路。
  所以这一路走来,虽然天气还不算冷,可是用了比上次多一倍的时间,到十月底,天气已经上冻,他们一行人才将将到达京城。
  远远的城门,刚刚进入视线,前方就打马奔过来数名骑手。
  齐三顺还在清远县境内,刚刚离开韩氏的视线,就开始骑上他的专属马匹,和关禾一起冒充护卫行进。
  他的视野开阔,眼睛也好使,远远就认出来人,调转马头,转过来告诉叶欣颜:“大堂姐,是连管事领着人过来接咱们了。”
  齐嘉儿一听就坐不住了,从掀开的车帘处,探着脖子往前面看,“是呢,是呢,我也看到了,是连伯伯呢。”
  说着话,连贵已经领着五个随从,骑马奔过来了。在离着车队几步远的地方停下,侯在路边。

  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见

  领队的护卫是是安国公派给叶欣颜的,自然认得连贵,见连贵已经停下,忙把车队喊停。
  连贵和护卫、关禾和汪桥等人团团作揖之后,才上前两步,先去见过齐友年,才来到尹氏的马车旁,对着掀开车帘的尹氏施礼,道:“小的奉国公爷和国公夫人之命,前来迎接世子夫人和大小姐。”
  叶欣颜暗地里翻了翻眼睛,连贵连假借叶宏阳名义的表面文章都懒得做,直接奉安国公和国公夫人之命来接人了,可见叶宏阳差劲道何种程度,老妈这世子夫人的日子果真没必要接着过下去了。
  连贵见过尹氏,转过来问叶欣颜道:“大小姐看,齐老爷子是先在咱们府上住几天,还是直接前往齐家的宅子。咱们府上也备好了两处院子,随时可以住进去。”
  叶欣颜看看已经开始暗下来的天色,问道:“我看了府上传到清河村的信件,齐家宅子离国公府不远。”
  连贵答道:“国公爷为着以后大小姐照看齐老爷子方便,让小的就近买一处院子。卖宅子的事情是江大人一手操办的,宅子就在安国公府后巷。因为近处没有合适的,只能在国公府后巷买了三家的住房,打通之后,做成一个三进的院子。”
  叶欣颜挑了挑眉,诧异的多看了连贵一眼。安国公安排下来的事情,江一凡一手操办的,这是什么组合?老头儿忘了六十大寿的时候,江一凡怎么扫他颜面了?
  “如今天色已晚,既然不远,那就让爷爷先回自家宅子歇上一晚,明日再去拜见祖父。”叶欣颜说着,想起不知那个院子是否收拾利落,“宅子里一应事物、用品都安排妥当了吧?”
  连贵忙应道:“大小姐放心,全都安顿妥当。听闻大小姐和齐老爷子今日回来。小的昨日已经安排丫鬟泼妇过去整理一遍,这些下人如今还在宅子里候着呢。”
  “那好,那就麻烦连管事派人领爷爷过去。还有汪家伯母和汪桥也一起过来,一并安顿在齐家。”
  连贵听了叶欣颜的安排,不由得瞄了她一眼,面上有了些不一样的神色,含糊的答道:“小的知道,咱们这就进城吧。大小姐放心,自然有人安排老爷子住处。”
  听得叶欣颜应声,连贵这才退开,督促护卫再次前行。
  赵氏和秀芹乘坐的马车,紧跟在尹氏后面。
  当京城的城门遥遥在望时,赵氏已经被那巍峨凝重的城墙和城门楼所震撼。再看看过迎接他们一行人的管事,那气度,如若不说他是家奴身份,她会以为那是以为位高权重的官老爷。
  当车辆再次前行,赵氏才放下车窗帘,坐稳了。
  这就是京城,如果没有意外,照着齐大哥的计划,她和儿子会在京城住很长时间。如果儿子在这里发展的足够好,在京城娶妻生子。他们一家大概就要定居在此。
  像他们这些嫌远地区小老百姓,过去提起京城,那就是遥望不及的繁华之地,祖祖辈辈也没机会见识的地方。
  而如今,她却真真的来了。
  今后,她要寻着刘嬷嬷、周嬷嬷等人好好学京城大户人家的规矩。若是自家阿桥能谋得一家的富贵,她可不能因为不懂规矩礼数,丢了汪家的颜面。
  至少也要在她那个官宦人家出身的儿媳娶进来之前,有个正经富家太太的做派才行。要让别人看看,她虽然是贫苦农家出身,却也是又体面的,不比她那官宦人家出身的儿媳差,她嫁进汪家门,不委屈。
  叶欣颜和连贵说话时没注意,连贵说起领齐友年去齐家宅子时口齿含糊,等到一行人走到城门边上,听见坐在外面车辕上的齐嘉儿一声惊呼:“江大人。”
  她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连贵不但没明确答应领齐友年回齐家宅子,而且说起购买宅子的时候提了江一凡。
  听到外面说的热闹,马车也又一次停下,叶欣颜把车窗的棉帘子掀起一点,谨慎的向外面看去。可是,不期然的撞进一个含笑的眸子里,竟然和江一凡的视线对上了。
  这也太巧了吧?她不过就是想看看外面是什么情况而已。叶欣颜懊恼的把手放下,棉帘再次严丝合缝的挡在车窗口上。
  她这里刚把帘子放下,人家尹氏听到外面有心目中的准女婿来了,已经示意翠柏,把车厢前面的帘子整个掀起来。宽大的车厢里,尹氏母女和主仆一览无余。
  江一凡已经把齐嘉儿接到手中,正牵着他过去给齐友年行礼。
  齐友年见江一凡在马车前面躬身施礼,连忙就要下车,江一凡连忙拦住,“这是在路上,老爷子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已经很辛苦。您不用多礼,咱们还急着进城呢。老爷子安坐,我去见过世子夫人和阿颜,怎么就回自己家。”
  齐友年一听,也就停下,笑着说道:“江大人说的不错,小老儿就失礼了。大人自去见过夫人和叶子。”
  江一凡这才牵着齐嘉儿转身,看向已经掀起帘子的尹氏的马车。
  尹氏如今对江一凡,那是满意的了不得,看着她的准女婿领着可心的嘉哥儿过来,满脸都是欣慰的笑容。对小孩子这么有耐心的男子,对上阿颜也一定错不了。瞧瞧他看女儿的眼神,多么温情脉脉。
  其实江一凡已经在收敛心神了,他先向着尹氏躬身行礼,“远凡见过世子夫人,夫人一路辛苦了。”
  尹氏笑眯眯的探出手,在空中虚扶了一下,说道:“远凡才是客气,领着朝廷的差事,还能抽出时间来接我们母女,远凡有心了。”
  江一凡不但没起身,反而更深的躬身,再施一礼,惶恐说道:“世子夫人千万不要和远凡见外,长辈回京,远凡过来是理所应当,本就是分内之事。没有远迎世子夫人,远凡已是愧疚,夫人不曾责怪,小可已经极为欣喜。”
  叶欣颜在一旁冷眼看着两人你来我往的客套,心里颇不以为然。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天色马上就要黑下来,老妈还有心在这里虚假的客套,有没有一点儿正调?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