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妇贵-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来事情,他们的做事效率一定会比同僚高很多。
  皇帝点点头,若这是这样,那每人五百两的银子就不算白花。
  他转而对王贤说道:“你们辛苦点,这两天,让他们两个书吏把木质轨道筹划给负责工事的官员讲讲。休衙这些天,让他们稍稍用点心,开衙之后,直接准备工程。”
  王贤怔了怔,难道现在不是马上过年吗?这个时候了,还安排这么大的事,这,这么点时间,什么也做不了吧?
  王贤忙道:“圣上容禀,这才两天时间,就是勉强把活儿派下去,只怕也做不了什么。臣以为,不如年后开衙再安排,一鼓作气做下来岂不是更顺当。”
  皇帝脸色不太好,“年前先接触了,年后就是接着做,上手自然快。若是直接安排在年后,吃朝廷俸禄的大小官员,等到年后开衙,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做好一鼓作气的准备。”
  王贤面色有些讪讪的。虽然给公家做事的确有推诿现象,可也不至于像陛下您说的那么严重吧。
  福王起身,开口说道:“父皇,儿臣有话想说。”
  “说。”皇帝看向福王。
  “儿臣认为,咱们做事,还是用熟手比较好。既然六哥手下的营造行有铺设轨道的经营,是不是把这个工程交给六哥来做更好一些?”

  第六百六十五章 总觉得不对

  皇帝微微皱眉,又来了。之前福王就提过把工程交给瑾融,他这是嫌工程造价低了很多,差事不够肥吧?
  “轨道运输是个大工程,不是民间小打小闹的几十里路程。瑾融没做过工事,只怕他没经验承担这么大的工程。”
  福王似乎也觉得不妥,想了想,又说道:“父皇说的是,要不这样,六哥和齐家的营造行只管铺设轨道,轨道、枕木和各种辅助零件由工部提供,咱们只管照着路程长度领用材料,把轨道组装铺设出来就行。”
  皇帝再把福王打量一番,所有材料都做成成品,直接运抵铺设工地,那么,这铺设的活儿就很简单了,工程里面也就没有伸手的机会。而制作轨道、枕木和零配件,加上做防腐处理,要经过多道工序,自然容易钻空子。
  这种大工程所用轨道材料,只怕也只有工部的组织能力才能做下来。问题就在于,福王虽然私心很重,可这个提议却不差。
  皇帝脸色阴沉,却让人把禹王宣进来。
  瑾融进来御书房,给皇帝见礼之后,听皇帝说,要把铺设木质轨道的任务交到他的手上,而且,仅仅是把已经成型的轨道和各种材料组装铺设即可,别的一概不用管。
  然后,皇帝把改用他领这个差事的理由说了一遍。
  瑾融没有立即答应,只认真的把福王和王贤挨个儿看了好几遍,才无可不可的应了一声,“哦,儿臣这就回去找人商议。”
  皇帝听着这种回应,不由得皱了眉头,“什么叫找人商议?这事就交给你了,你先计划一下,年后就去工部、户部接洽材料和民夫事务,务必保证明年按原计划开工。”
  瑾融再次瞟了福王一眼,说道:“是,儿臣这不是应了吗?父皇还是多督促二哥和七弟,把民夫和材料准备妥当才好。那些才是大头,尤其是铺设轨道的材料,需要很多工匠人手和多道工序,麻烦的很呢。”
  福王脸色沉了沉,把视线转开,装作没听见瑾融的话。
  皇帝见瑾融脸色不好,心中也有些歉疚。老六是没怎么给朝廷出过力,可他也的确没伸手贪墨朝廷的银钱。这首次领实务差事,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难为他还没推诿。
  …………
  齐家给朝廷交了差事,就安排手下的人歇工了,城北的广厦营造已经上门板关门,而安国公府又不方便过去。
  所以,瑾融和江一凡商议事情就只能来齐家。
  事情倒也不用避着人,齐家的下人上茶的上茶,端火盆的火盆,期间,弘知和侍雨还上手帮忙。一时间,原本冷清的会客厅立时就热闹起来。
  瑾融把来意告诉齐友年,然后说道:“老爷子觉得能否揽下这个工程?”
  瑾融没想到皇帝会把铺设轨道的差事交给他。若是当下硬要推拒,想来也行。
  可是,一来,瑾融不愿惹皇帝不高兴。再一个,齐家营造行明年不一定能揽到大活儿,先把这个大工程做下来也不错,和官府合作过的营造行,也算在京城的营造业有了根基。
  至于齐家是不是能做下来,瑾融却是礼节性的多问一句而已。其实,这种担忧完全不在瑾融的考虑范围内。
  齐友年虽然年纪大了,但他真是个人物,只不过早年际遇不好,有本事也没地方发挥。而且,在瑾融看来,齐家还有叶欣颜,齐友年加上叶欣颜,大约就没有齐家做不下来的工程。
  齐友年略作沉吟,说道:“我只能领工做事,多大的工程倒是无所谓。只是,你们两位知不知道阿桥明年就不在齐家做事了?若是施工地距离京城太远的话,只怕叶子也不能时时看视工程。”
  齐友年虽然觉得这个工程他能做,可也得问清楚了。他终究年纪大了,万一王爷有这个担心,再知道齐家营造行没了汪桥,叶子又不能时时看顾,王爷不放心呢?
  瑾融笑道:“今年不远。这次修建的是津州到鄂州的轨道,今年修津州这一半,剩下的一半明年修,我觉得地方还行。今年老爷子和叶子辛苦一点,把人手带出来。明年工程若是还交给我,老爷子只管派手下做事就好,我府上那几个小吏可以全程督管。”
  齐友年说道:“只要王爷信得过小老儿,小老儿就一定不让王爷失望,交给我就好。更何况,咱家还有叶子辅助,王爷更是不用担心。”
  齐友年说着,又问瑾融道:“这么说,王爷知道阿桥要回乡了?”
  瑾融含糊应道:“知道一点儿。”
  江一凡笑问道:“广厦营造已经歇工了吧?不知阿桥和汪家伯母可说过,什么时候启程?”
  齐友年把瑾融和江一凡两人看了一遍,这两人明知道汪桥在家,和他商量营造行的事情时,没见到身为齐家大管事的汪桥,丝毫不觉奇怪,甚至连问都不问一声。要知道,他们两人和汪桥很熟识的。
  就算江一凡知道汪桥打算回乡,可他知道的不多、不确定啊,起码他应该不知道赵氏在外面听了别人的话,心忧之下病了吧?
  齐友年看着微笑的江一凡,心里更拿不准他们是怎么回事,只回答江一凡的问话:“阿桥原本打算正月初十就启程,可是,赵氏昨日不舒服,早上才请了郎中,开了几付药。看情况吧,若是年后能好些,就照原计划走。若是没好利索,就多住些日子。”
  江一凡也不问怎么就不舒服,只点头道:“是呢,京城到合州虽然不像豫远郡那么远,可也不近。汪家伯母妇道人家,又有了些年纪,一定要好的爽利了才好上路。若是能多住些时日最好,能等到周大人一家来京城,把事情和周家说清楚。”
  瑾融也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很随意的点头附和。
  齐友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赵氏闹事情,逼得汪桥要放弃前程,回老家混日子。江一凡当日的表现就很奇怪,不但没多做挽留,而且还怂恿汪桥马上对齐家说不在齐家做事了。
  瑾融也一样,他一向很看好汪桥,甚至曾经想把汪桥安排在工部当个小吏。而这时,竟然一句不问,好像汪桥完全就是个不相识的陌生人一样。
  这两人一向和汪桥关系不错,现在这种态度,完全就不是他们的风格。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为这么一点点事

  齐友年心中有了些疑惑,试探说道:“唉,可惜了,阿桥真是个好孩子,不但在手艺上有灵气,心性也是少有的好。若是就这么在合州混日子终老,那真是太可惜了。”
  齐友年说完,一边吹着茶水上的浮叶,一边留意着两人的反应。
  瑾融听了,很简单的应了一句,“的确可惜,只是汪桥有那样一个母亲,他这当儿子的,也的确没办法。那个,不知远凡和叶子的亲事议的怎样了,应该差不多了吧?眼看就是过年,若是拖到年后,只怕远凡就闹心的很了。”
  瑾融竟是直接把话题转开,转而问起叶欣颜两人的亲事,还顺便调侃了江一凡一句。
  齐友年喝了一大口茶,看来叶子猜测的、江一凡使的坏主意,不单单是把赵氏吓唬病了,应该还有后招。要不然,他们不会对汪桥把一副好手艺埋没了无动于衷。
  这小子这么有心眼儿,叶子和他成亲以后闹个别扭什么的,岂不是会处于劣势?
  …………
  无论赵氏多么接受不了,可也没别的办法。事事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边的人大概是太熟悉,或者有戒心,所以他们说的话无法让亲近的人接受。可是,同样的话,让无关人士说出来,就很有效果。
  赵氏本来兴致勃勃,打算年前把需要的东西都买到,用过年期间的闲暇时间收拾行装。可是,那位路人钱太太这当头一棒,让她再没有丝毫心气儿。
  而且,她是真的感觉心头发闷,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似得,连饭都吃不下。汪桥无奈,不顾赵氏阻拦,请了郎中过来。
  说起来,赵氏身体的确不舒服,可她也知道,这份不舒服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心情。
  不单单是因为她之前想好的富贵成了泡影、成了祸患,导致的心绪烦闷。而且更憋屈的是,她这份烦闷说不出口,她不想让齐友年和叶欣颜等人知道她的真实情况。
  她前几天刚和齐友年掰扯了那三千两银子的事情,紧接着汪桥就告诉齐友年,他们母子要回乡,以后不在齐家做事了。然后,她就受了打击、积郁成疾。
  她宁肯让人觉得她是因为给家乡的亲朋购置礼物受凉了、累病了,也不想让齐友年等人从郎中口中得知,她是心绪不畅导致的心病。
  可是,眼看就要过年,他们计划正月初十启程回乡,总不能拖着病体赶路吧?赵氏一向把脸面看的极重,她可不能在齐友年这些人面前,灰溜溜的离开。哪怕是回家吃苦,那也要提起腰杆做人,不能让人看低了自己。
  之前,赵氏不断埋怨,眼看就要过年,汪桥还是那么忙绿,甚至更忙碌了,都没时间帮着家里做活儿。
  可是,这时汪桥歇下了,却没别的事情可做,只是留在屋子里陪赵氏说话,不断的宽慰她。
  说起来也真够可以的,赵氏亲手把他们母子平静无忧的生活打乱,甚至毁了汪桥的前程,可是如今,却反过来需要汪桥不断的安慰她这个始作俑者。
  大年二十九晚间,赵氏神色恹恹的坐在炕上,把秀芹端来的那碗药喝尽,空碗递还给秀芹,说道:“剩下那副药可不能再熬了,大过年的喝药可不好,咱还盼着明年有个好兆头呢。”
  秀芹迟疑一瞬,瞄了汪桥一眼。请郎中是表哥坚持的,熬药也是表哥坚持的,三副药喝了两副,大姑的病情也有了起色,这断不断药的,到底听谁的?
  汪桥坐在赵氏旁边的炕沿上,劝赵氏道:“我觉得这药还是挺管用的,您今日的气色就好多了,还是把剩下的那副药喝了。明天才是大年三十,也不算正经过年。”
  赵氏不耐烦的挥挥手,说道:“不用,原本我就没什么大事,这不是好好的嘛。人家郎中都说了,我没大毛病,就是有点着急,心情郁结。你这样和我拧着劲儿来,我这心情能好吗?就是吃再多药也没用。”
  汪桥无奈只得对秀芹说道:“那就听我娘的,你早些去歇着吧,这里有小翠照看。”
  秀芹只得答应一声,收了药碗出去。她虽然不用做多少活儿,可是每天一步不落的陪着赵氏,很不自在,好在她懂得顺从,日子倒也不算难过。这两天表哥在,她能有很多空闲时间,做些自己的事情。
  她一边往外走,心里还在怅然。本来好好的日子,结果大姑谁的话也听不进去,直闹到表哥不能在齐家做事。让人咋舌的是,外人不过几句闲话,大姑居然就听进去了,而且还上了心,这不就病了吗?
  早知道这样,表哥岂不是也能花几个钱雇人,给大姑絮叨絮叨,也许他们就不用回乡了。
  唉,现在,她只盼大姑以后依然小家小业的过日子,还能看得上她,让她嫁给表哥,留在汪家才好。总好过回自家,被爹娘嫁给不知什么样的人家。
  认真说起来,若是有选择,她还是希望能留在齐家,不管用什么样的身份都行。之前伺候大小姐的碧凝姑娘,不过是个丫鬟,可她出嫁时,就是自己挑了一个年轻的工匠做丈夫,不但脱了籍,而且大小姐还给了不菲的嫁妆。如今,两口子都在清河村桃林做事,那日子过的,可随意的多。
  她当然不敢和碧凝相比,人家终究是王府过来的,虽然王府把身契给了大小姐,可大小姐也得另眼相看。但她觉得,只要好好给齐家做事,结果一定比给大姑当儿媳强得多。
  汪桥见天色已晚,对赵氏说道:“娘您早些歇着,明日一早,我陪你出去走走,郎中不是说了,多活动活动,精神能好些。”
  赵氏很没心情,不甚热心的说道:“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子,在家闲话,准备晚间的饭食。外面的店铺也都关门收摊,冷清的很,还是不去了。”
  汪桥站起身,笑道:“咱们不过是出去走一走,又不买什么东西,管他街上是否热闹。”
  赵氏依然摇头,沉默了好一会儿,问汪桥道:“你可有记恨娘?你原本好好的在齐家做事,没准儿以后还能在京城做个风光的大管事。若是和娘一起回合州,就得重新做回普通工匠,挣那份劳碌的辛苦钱,你可怨娘?”
  赵氏说着,紧盯着汪桥的脸色,生怕错过一点儿汪桥的神色变换。他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拼着一己之力,又当爹又当娘的把他养大。他若是为这么一点点事情就嫉恨她这个当娘的,那她可就太命苦了,这么多年的辛苦也是白费了。

  第六百六十七章 节礼

  汪桥没让赵氏失望,一点儿不犹豫的说道:“娘您说的什么话,咱们是回乡做事,又不是进鬼门关,哪里说得上怨恨。娘您就放心好了,我手艺好着呢,就算自己做不来,也能轻易依附大的营造行,不愁那份养家的工钱。”
  赵氏为着汪桥不记恨她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情也更是低落。
  这两天,她前前后后,想了又想,盘算了又盘算,又回忆了钱太太说的话。若是回乡之后,汪桥只能召集几个小工匠揽些小活计,这样子肯定又操心又费力。大的活儿不敢揽,而小活儿不但赚的少,也不长久。
  零散工匠一直都是这样的,揽上活儿就赚一次的工钱,揽不上就吃老本,虽然日子比寻常贫苦百姓好一些,可也要算计着度日,绝比不上大富大贵的人家。
  就算汪桥的手艺好,活计不断,一年最多也就一百两银子的进项,甚至连一百两银子的收入都没有。
  一百两银子对于前几天心怀抱怨的赵氏来说,哪里能看得上眼,可对于普通百姓人家,一年能挣百十两银子的,那就是殷实的好人家了。是有积蓄,能买房子置地的人家,慢慢积累,过个十几年、二三十年,就能积累成偏居一方的小乡绅地主。
  而赵氏现在一想到慢慢积累这个词,就觉得因为喝药稍稍松快一些的心头,瞬间又压上了沉重的大石。
  他想想缝在里衣的七千多两银票,再想想一年能赚百十两人银子的殷实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赵氏感觉欲哭无泪,似乎她的病情又重了几分。
  要知道,这一年百十两银子的收入里面,并没去掉日常的生活用度。如果照着这一年多在齐家过的日子,厨房有专门的厨娘和烧火丫头,屋里屋外的事情有小翠和秀芹伺候,院子里的杂物有粗使婆子来做。
  还有她们一家的衣食穿戴,不能说非常讲究,却也不是村里有田产的地主家舍得花银子置办的。
  她们汪家,以后要和这样的生活告别了。
  赵氏百转千回的想着,依然不肯死心,她问汪桥道:“如果是你自己领着人做事,一年可能赚一百两银子?”
  汪桥想了想,点头道:“如果做好了应该可以。”
  赵氏觉得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又重了几分。儿子说做好了应该可以。也就是说做不好的话,一年连这一百两银子都没有。这样,家里还养的什么奴仆?自己过日子都要算计着过呢。
  赵氏用力的拔着气,长长的出了两口。
  不行,她不能认命,她不能放着好日子不过,继续过那种每年百十两银子的进项,还得节俭算计着花每一文大钱的日子。
  赵氏对汪桥说道:“阿桥,你说,叶大小姐一个女子都能和禹王爷合伙开作坊,你若是找个有权势的合伙人,也合伙开作坊或者营造行成不?”
  汪桥愕然的看着赵氏,他娘这是还不死心吧?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不甚感兴趣的说道:“只怕不行。”只四个字,多一个字也懒得说了。
  赵氏坐直了身体,急道:“你瞧瞧你这没出息样,怎么就不行了?你十岁出头就跟着营造行做事,那时你还是小孩子呢,哪个师傅不夸你有灵气、有天分?叶欣颜一个女子都能和人合伙做生意,你怎么就不行了?”
  汪桥淡淡说道:“我的确有天分,无论拿给我什么器具,只要我看过一眼,就能做出来。或者有人告诉我,他想做个什么东西,要达到什么效果。就像叶子那样,给我说她想做个什么东西,甚至商量着提点我,用什么样的结构可以达到目的。这些,我都能试着做出来。”
  “这不就行了。”赵氏道。
  汪桥笑了笑,“娘,我到哪里找那能想出新点子的人去?若是做平常的物件和建筑,人家有权有势的人家雇人做就可以,顶多多用几个人,多用些时间而已,用得着和我合伙吗?”
  赵氏上下打量着汪桥,心里掂量着这话的真实度,是否她这个儿子已经和她离心,拿这种话敷衍她。
  “嗯,我知道。阿桥,不早了,你也去歇息吧。”
  汪桥离开,赵氏在小翠的服侍下洗漱完毕。
  她躺在黑暗之中,心里想着,也许她可以再找找客栈的钱太太,也许钱太太见多识广,在工部又有亲戚,会有个好推荐呢。
  …………
  江一凡和叶欣颜再议的亲事果然顺利,年前全部商议妥当,除了没定下成亲的确定日子,其它全部商定。
  大年三十这天,江一凡母亲秦氏身边的洪嬷嬷、和主理江一凡事务的崔成一起来到安国公府,给叶家送节礼。
  那整整装了一马车的年礼里面,除了秦氏从云中州带来的地方特产和过年的各样礼品,还有一个箱子是专门给叶欣颜的。
  这个箱子抬进尹氏的屋子,放在地当间,尹氏则眉开眼笑的接待了洪嬷嬷,不要钱的好话不知道说了几箩筐,临走时,洪嬷嬷和两个抬箱子的婆子每人得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拿在手里的触感,竟然是年节用来封赏的小银锭子,不少呢。
  黄嬷嬷送洪嬷嬷出门的时候,还另外包了红封,给二门外没进来的江家下人。
  打理国公府宅子的赵姨娘很会做事,亲自把江家送来的礼品单子拿到尹氏房里,询问如何处置。
  这次尹氏倒是没不耐烦的把赵姨娘打发走,而是拿过那礼品单子仔细看了一遍,看着那湖绸、蜀锦几匹,暗花罗、捻金纱几匹,绡纱几匹,再有腊肉、板鸭等各几样,香料、调料多少等等。
  尹氏越看心情越好,远凡对阿颜真是有心呢,瞧瞧这东西备的,这么短的时间,居然能备下这么多。只怕不但把秦太太带来的东西都送来了,就地购买的也不少呢。
  赵姨娘坐在下首一个锦凳上,见尹氏心情好,也凑趣道:“咱们姑爷真是喜欢大小姐呢,只看这年礼备的,就知道亲家太太和姑爷很用心。”
  尹氏笑眯眯的接应:“是呢,远凡是个好孩子,亲家太太也亲和的很,对咱们阿颜那是没的说。”
  叶欣颜头坐在尹氏身边,头也不抬,重重的咳了一声。话说,你们说话能不能收敛一点儿,她这本主还在呢,合着都看她脸皮厚,不懂得害羞是吧?

  第六百六十八章 走个过场

  赵姨娘这段日子过的很舒心,之前叶缘住在国公夫人的院子里,虽然小孩子的安全有保障,可儿子不在她跟前啊,甚是连看都不怎么看得到,她心里是多煎熬、多痛苦啊?
  她指望的大太太和大小姐回来了,可结果比她指望的还要好。她如今不但能自己养儿子,她儿子还能抱到大小姐屋里,和国公爷喜欢的齐家两个哥儿玩耍。
  就说现在,缘哥儿的乳母和国公夫人派过来的嬷嬷就带着他,在大小姐房里玩耍呢。齐家两个哥儿都喜欢他,尤其嘉哥儿,每日弟弟长、弟弟短的叫着,真把缘哥儿当亲弟弟呢。
  她可不会嫌弃齐嘉儿是乡下人身份,人家是大小姐当做亲弟弟的孩子,能给嘉哥儿当亲弟弟,她的缘哥儿自然也就是大小姐的亲弟弟,绝不是府里大公子和二公子那样有名无实的弟弟。
  赵姨娘不是个惹人厌的,懂得适可而止,自然不会那么不开眼的过分套近乎,她笑问道:“大太太您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