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妇贵-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零一六章 朝廷来人了
年底最后一天上工,机械作坊的工匠们不但拿到当月的工钱,还有别家作坊没有年终奖励,数量很是可观。
更令人发指的是,不对,说得不够严谨,是令别家工匠发指的是:他们还有技术成果奖,以及大年二十六到二十九这几天三倍工钱的奖励。
工匠们拿到手里的,不再是过去那一串一串的大钱,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若是在多年前,他们这些靠手艺吃饭的人,就是做梦也梦不到,他们还有今日,只凭自家手艺,就能拿到这么多工钱。
过年放假虽晚了几天,但大家伙儿是做什么的?不就是靠做事赚钱养家的吗?这也就是齐家的产业,冬日里还有活儿干,还能赚工钱。别家早在上冻的时候就歇工,紧巴巴的吃老本了。
结果,他们不但有事做,东家还给了三倍工钱的补偿。就问你信不信,天底下居然有这种好事!
将近午时,机械作坊的会议室里,工匠们的工钱已经发放完毕,庆功宴也还没来得及摆开,作坊看门的小伙计就飞一样的奔进来。
一边跑,小伙计一边还手舞足蹈的大叫:“大奶奶,大管事,快、快,朝廷来人了,朝廷来人了!”
众工匠皆是一愣,朝廷来人了?来了就来了嘛,之前又不是没来过,请进来就是了,怎么还惊慌失措起来了?真是没见过世面!
他们齐家机械作坊的工匠,那和别家能一样吗?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不过是朝廷将作监的大监程大人,别家工匠那是想看一眼都难,可他们却是熟得很呢。
所以,既然程大人来了,请进来就是。他们见到大人当然也会恭敬行礼,只是没必要这样子大喊大叫,跌跟抢头的跑进来回报吧?
汪桥倒是察觉了其中的不一样,若是程大人来了,看门人当然会恭敬,却不会这么激动。难道是宫里来人了?
他看向叶欣颜。
叶欣颜当先从主位上站起,说道:“估计不是程大人,出去迎迎吧。”
齐家机械作坊好歹也算给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就算现在还没让朝廷官方宣布有功,但马上就要过年,若是皇上想表示一下态度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不知道这态度是什么?够不够分量?
施印不怎么在意这些事,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转那么多脑筋,只扫一眼带人迎出去的叶欣颜和汪桥,就继续和周围几个工匠闲话。
然后,机械作坊大掌事江大奶奶、汪大管事迎进来的,的确是皇宫里的人。
一个中年内侍,带着两个小内侍,在叶欣颜和汪桥的陪同下,笑呵呵的走了进来。一个小内侍受中,托着一个蒙着黄娟的托盘,后面还跟着一个好大的阵仗,抬着两块应该是匾额的东西。
牌匾上蒙着大红绒绸,看不出书写的是什么内容。
内侍进来,先客气的问了齐家家主何在?
叶欣颜愣了愣,因为这是齐家机械作坊,所以皇帝赏赐的匾额还有爷爷一份吗?
她看一眼作坊后勤管事邱润生。邱润生也从惊讶中醒悟过来,连忙出去,派了个伶俐的护院,骑马去请齐友年过来。
皇宫的太监,在没见到正主,没把皇帝的圣旨和口谕拿出来之前,那是不用众人跪拜的。
这里本就是会议室,之前发工钱的时候,大家也都是坐着闲话,等待新年聚餐的。
这时,一群人远远近近的坐着,陪内侍喝了好一阵子茶。内侍还尝了几粒作坊小伙计端上来的茶点,齐友年才脚步匆匆的赶来。
齐友年如今已经六十有三,可是身体硕键,满面红光。在京城接触的权贵多了,他早年的那身豪气也显现出来。
和内侍相互见礼之后,那内侍着实夸了老爷子身子骨康健,精神头也少见的好。
之后就是正式程序,内侍招呼捧着托盘的小内侍近前,看着眼前哗啦啦跪下的一大片人,拿起明黄卷轴打开来。
圣旨中,用大篇幅夸赞了齐家机械作坊勤勉,所做器物、器具于国于民有利。然后就是皇帝的恩赐。
两块匾额,一块是给齐家家主的,掀开大红绒绸,匾额上书四个字:老当益壮。
另外一块匾额稍大,想来是给齐家机械作坊,当门面使的。上写着:手艺精良。
随后是圣旨中没提到的两个坛子。内侍宣皇上口谕:听说机械作坊休年假前,会有聚餐活动,特赐宫中桂花酿两坛,给劳累一年的工匠师傅们助兴。
这两坛桂花酿比那块匾额更能引起轰动效应。宣读圣旨之后,下方众人眼里冒光的看着那块匾额,谢恩的声音,恭敬里透着激动。
可内侍说出皇帝赐给工匠桂花酿的时候,没人领头,下方拜谢的声音轰然响起,山呼万岁中夹杂着欢声雷动。
赐匾额,那是官方程序,有公事公办的意思。
这桂花酿就不一样了,那是圣上的体恤,是圣上对咱们这些卖苦力的人的关爱。没听皇上都说了嘛,工匠师傅们劳累一年。
这是皇上说的,皇上知道咱们劳累了一年!
这是多大的荣光。
齐友年也是心情激动,他作为齐家家主,拜谢皇上圣恩,接圣旨的双手止不住的颤抖着,让身旁的人担心老爷子会因一时激动,失手把圣旨掉到地上。那可就是大不敬,好事会变成坏事。
汪桥刚想上前扶住齐友年,帮他拿稳那卷尊贵无比的黄娟。
还没等他伸手,交付圣旨的中年内侍已经扶了齐友年的手,温言道:“老爷子小心。”
他们这些能进出皇宫,替皇帝宣旨办差的,哪个不是眼明心亮的。开玩笑,连圣上都愿意对这个民间工匠示好,他一个太监,当然也要顺势而为。能提早在江大奶奶和这位汪大管事面前,留个好印象,这也是机缘。
尤其这位江大奶奶,如今是真正的炙手可热。不但圣上看重,江大奶奶也是禹王殿下的得力帮手。现在的朝局……大家心里总要有个掂量不是。
说白了,齐老爷子的这份恩赐,虽然是圣上有感于齐友年老当益壮,于老迈之年,还能把广厦营造支撑起极大的场面。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圣上给江大奶奶面子。当年江大奶奶落难,是齐友年老爷子出面收留,一家人相互扶持度过了难关。
第一零一七章 这么一大块牌匾呢
内侍的这个想法是见得多了,知道的多,才能猜出皇帝的这份恩赐源于叶欣颜。
齐友年自己,虽然他是民间工匠,却也一样有自知之明。他自知的全部精力都在营造行,机械作坊完全是孙女没动用一个大钱,就给齐家攒下的家业。
就是这份家业,竟能让皇帝给他恩赐了一幅牌匾。有皇帝亲书的牌匾,他就更放心了,齐家的这份家业,算是保住了。
老爷子很有些神色恍惚的看向叶欣颜。他何德何能,竟能结识这样一个身份贵重、本事超群,却还心地善良的女娃儿。
原本他孤身一人落魄在外,已经没有丝毫希望的他,竟然能活着见证,他的齐家还有这一日的辉煌。
如今广厦营造的单子应接不暇,今年的工程还没做完,就有来年的工程委托下来。
原州和周边几个州郡的七个分号,也做得红火。有修建寺庙打下的良好底子,只要进香的人稍稍留意一下寺庙的规格和做工,就能招揽不少雇主。
虽然这七家分号这一年没赚回来多少银子,可分号的扩展速度和招收的工匠,却已经能雄踞一方,占据在各个州郡营造行的首位。
齐友年之前可不敢想,已至暮年的他,还能做起如此大的产业。就像他家叶子早之前说的,要做一个天下数一数二的营造行。
他们做到了。
宣旨的内侍进来时,是叶欣颜、汪桥,领着作坊里几个有头面的管事迎接的。而走的时候,却是被群情激昂、热情纷涌的工匠师傅们簇拥着送出去的。
叶欣颜见工匠们都热情激动,也就没制止,任由工匠们挥洒他们的狂喜。
而宫里来的三个内侍,尤其是那中年内侍,似乎也是第一次被这么多人不加掩饰的热情追捧。
摸着袖子里那放了实在物件儿的荷包,感受着身周的喜悦,内侍搜寻着他的记忆。在他的记忆里,他这样六根不全的人,还从未被这样真心实意的感谢和亲近过。
怪不得连圣上都格外青睐江大奶奶,人家这地方的人,果然就是讨喜。
邱润生做的是机械作坊场面上的事情,由于他打点的好,皇宫这趟来齐家机械作坊办差的人,是个个走得心满意足。
邱润生掌管机械作坊所有的物资和后勤事宜,是个极明白事儿的。他家营造行已经得了皇帝如此隆重的恩赐,用些许钱财给自家撑门面的道理,他这个管事还是懂的。
把宫里的人送走,工匠们的情绪依然亢奋,闹哄哄的簇拥着齐友年、汪桥和叶欣颜等人,回到会议室。
几个主力工匠和管事,围着齐友年几人,一边乐呵呵的说着话,一边打量着那两块被隆重放置的匾额,心情极为愉悦满足。
他们这一年的活儿做的,可真是赚的盆满钵满。不但工钱丰厚,还能在休年假之前,得到这样的意外之喜。
以后,他们再走出去,那就不单单是因为东家的待遇好,而受同行羡慕。更因为,他们做的营生,是皇上和朝廷都看重的。
作坊里其余那些工匠,则熙熙攘攘的围在“手艺精良”的匾额前,指指点点的议论着:
这几个字写得……一看就不同寻常,看到没?泛着龙气的。
还有那边儿上的花纹,到底是配皇帝手笔的,虽然花纹也是常见的,可人家这纹样,怎么看也显得不寻常的贵气。
再看看那烫金的大字和花纹上的烫金,怎么就能那么亮呢?真是好晃眼啊。
也有人会时不时的,瞟一眼放在主桌案上的两坛子酒。皇帝御赐的桂花酿,宫里出来的,想来尊贵之至吧,那味道也一定很不寻常。
“哎,你说,这手艺精良,说的应该是汪大管事和施老吧?算不算咱们?”一个工匠问身边一个人。
那人挺了挺胸,傲然道:“那当然要算了,这么一大块牌匾呢。咱们跟着汪大管事和施老做事,若是手艺不精,那也做不来事情不是?”
其余人再端详牌匾,是呢,这么大一块牌匾呢,指定说的是很多人。
然后又有人问道:“那你说,咱们在机械作坊做事,自然手艺精良。可若咱们哪天不在这里做事了,岂不是就没这个皇上御赐的名头了?”
身边的人鄙夷的看着他:“你还会不在这里做事?你莫不是傻了吧?多少人想来都进不来呢。”
那人挠挠脑袋,“也是哦,咱这里不但工钱高,东家也好呢。前半年,我一个亲戚是提着一条肉找我,想我求求汪大管事,让他也进了咱们这里做事呢。”
叶欣颜也很凑趣,乐呵呵的把那“老当益壮”的牌匾,很是热烈的议论赞美一番。
齐友年虽然知道叶欣颜这是讨他高兴,却也是发自心底的欢喜着。
别说这是皇帝亲书的牌匾,就是从宫中赐给他一块素面牌,那也是尊贵的,也能保他一家老少平安。
眼看就是午时,施印实在看不过眼,开口打断了众人那没营养的、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议论:“我说齐老哥,咱们大厨房飘出的饭菜香气已经弥漫了整个院子,你倒是给我个实诚话,咱还吃不吃饭了?你们不饿的话,那我就自己去厨房混饱肚子去。”
他说着话,又转头看向周围那些浅薄的工匠,是的,在施印眼中,这些工匠真是浅薄的可以。不过就是两块牌子,两坛子酒,至于这样子欢天喜地吗?
施印不屑道:“天下事情千千万万,吃饱肚子才是放在第一位的。你们不是早就喊饿,要吃这顿大餐吗?合着光看这两块牌匾、瞄两眼桂花酿,你们就能饱了不成?”
众工匠被说得面面相觑。也是哦,荣耀当然重要,可皇上御赐的桂花酿,那更是要尝一尝的。否则,岂不是辜负了皇上他老人家的圣恩?
“对对对,吃饭要紧,吃饭要紧。”
一个大胆的工匠,笑呵呵凑到齐友年身边,谄笑着说道:“东家,这桂花酿也给咱们尝尝呗。咱们祖祖辈辈多少代人,闻都没闻过皇宫里的酒是什么气味呢,您老给咱们开个荤呗。”
有一个人开头就有第二个人跟上来:“是呢,是呢,东家,咱们今日尝一尝这御赐的酒,等到老的走不动的时候,咱也能跟自家孙子、重孙子吹嘘一把,咱们可是喝过皇帝御酒的人,不一般呢。”
众人哄笑,应和的人也多。
第一零一八章 气死了
齐友年听了工匠的话,笑得合不拢嘴。可不就是这样嘛,能有点可说的辉煌过去,到年老时给子孙们说说,也是证明自己没白在这世上走一遭。
他忙不迭的点头:“都有都有,一定让你们都有年老时吹嘘的本钱。这酒原本就是皇上犒劳各位这一年的辛苦,咱们都能喝,大家伙儿一个也落不下。”
一旁邱润生忍不住笑骂道:“瞧瞧你们这点子出息,难道东家还能缺了你们什么不成?”
邱润生这话说的没毛病,周围工匠也一个不落的点头。
他们都是撞了大运的人,能最早一批着落在齐家机械作坊。
如今,天下的工匠分为两种。一种是齐家雇用的工匠,除了齐家之外的所有工匠,是另一种。
在齐家做事的工匠,不但能学出精湛手艺,而且东家是真的不会缺他们什么,该有的都有。别家没有的,咱们也能有。
新年聚会的饭食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这时开席,不用什么功夫,就陆陆续续端上来。
叶欣颜已经嫁做人妇,还带着个奶娃。她今天过来,主要就是安顿年前最后一天的事务。至于工匠们齐聚一堂,吃肉喝酒的场合,她是不适合在的。
所以,她已经早一步退出,比其他人早了半天,回去休年假了。
这里的冬日可没什么蔬菜,最多也就是冬储的大白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的菘菜,还有一些黄豆芽、绿豆芽以及泡发的干菜蘑菇之类,作为蔬菜类的菜品。
席面上最主要的,还是大伙喜欢的大鱼大肉。清蒸狮子头,红烧肉、糯米羊排,黄焖鸡块儿、清蒸鱼、梅菜扣肉、烤羊腿等大菜。
还有一大盘齐家独有的酱牛肉。这盘子酱肉可稀罕着呢,牛是农事中的重要辅助劳力,寻常人家,那是拿着银子都没地儿买的。
另外,还有每人一份、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堪称天价的乳酪小牛肉。
乳酪这东西,师傅们吃不吃得惯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齐家机械作坊的工匠,迎接新年是要吃一顿大餐的,大餐里面,有那顶级富贵人家才吃得起的乳酪菜品。
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那两坛子御赐的桂花酿,并没有像工匠说的那样,让大家尝一尝。而是由厨房的帮厨一提一提的灌进酒壶,放在桌上,供大家敞开来喝。
酒菜丰美,再加上今天又经历了好几件让人兴奋的好事。工匠们兴致起来,甚至有了千杯不醉的美好感觉。
…………
都说古代信息交流不发达,那是指江南的消息,没有半年六个月的时间,是传不到极北地区的。
如果在一个地域里,那消息的传播,绝对比现代社会还快、还详细。
而且人家古代也各有各的圈子,京城工匠界就有自己的社交圈。
大年二十七,齐家机械作坊的工匠聚餐,吃的无比丰盛的迎新年大宴,还喝了皇宫御赐出来的美酒。年里年外的几天间,工匠们过年时走亲访友、串门聊天儿,已经把这档子事传遍了。
对于这件事,工匠们除了羡慕,那就是嫉妒恨了。在齐家做事的工匠,娘的,是吃什么长大的?怎么就能那么命好呢?
这些货色,不但工钱比别家工匠好上太多,而且还能学手艺。
齐家作坊里的大匠师做活儿,从来不关着门、背着人。
只要你有心、有本事,尽可以去看、去学。甚至有人做的不好的时候,人家大师还能点拨你一二,这种事,那可是终身受益的。
更有甚者,齐家付了高额工钱给工匠,工匠做了自己本分的活儿之后,还有那叫什么来着?对,技术成果奖,反正就是有银子拿的意思。
就问你们做工的匠人们,希不希望东家的事情早一步成功?
最让人们目瞪口呆的是,皇帝、高高在上的天子,居然也能把视线落在齐家机械作坊,落在机械作坊里的工匠身上。
世世代代靠一双手劳作过活的工匠,居然能喝到皇帝赐下御酒,这是多大的恩赐?这种荣光,就是念叨一辈子,后辈儿孙和周围的人也听不烦。
还有皇帝赐下的“手艺精湛”的牌匾,有了这个身份,凡是机械作坊的匠人,在其他同行面前都会高人一等。
这一年大年,齐家机械作坊和营造行,再次被工匠们推到了顶尖位置。能进到齐家做事,也成了工匠们努力的终极目标。
…………
大年初五,禹王府邀请江一凡夫妇带着女儿阿秀,前往禹王府做客。
江一凡拿着禹王府送来的邀请函,对帖子上特意写出的“阿秀”两个字,心绪极为不畅。瑾融这厮是什么意思?怎么感觉这次的所谓王府家宴,最主要的宾客是女儿阿秀,而他和媳妇儿,只是在万般无奈之下,被捎带了一样。
瑾融这厮,总惦记着自家女儿是个什么情况?他到底能不能分清楚亲爹和干爹的区别!
饶是江一凡万分不乐意,可人家禹王殿下是正经下了帖子的,这不是举办大型宴会,只是关系亲近的两家人小聚,还真不能托词不去。
所以,大年初五这天,江一凡夫妇二人抱着阿秀,带着几个丫环婆子,前往禹王府。
马车进了禹王府的内门才停下,江一凡夫妇二人一下车,就见万伯亲自迎过来。慌得两人连忙行礼。
万伯还礼之后,大冷的天气,也不耽搁,一边闲话,一边把二人带到禹王府的内厅。
守在门外的丫鬟打起帘子,几人推门而入,厅堂里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大概为了专门接待阿秀,寻常接待内宅客人的内厅,排布的很是休闲、随意。桌椅都是舒适类型,座椅更是带扶手锦垫的曲背椅。
在一侧的位置上,还安置了一张宽大的矮塌,铺垫的甚是厚软,想来是给小孩子准备的。
江一凡几人刚迈进门,瑾融就迎过来。摆手让江一凡免礼的同,把视线看向叶欣颜手中的襁褓:“阿秀是醒着的吧?这大冷的天儿,襁褓里黑咚咚的,包了这一路,小孩子最容易犯困。”
江一凡看着瑾融那放光的眼眸,不咸不淡的说道:“我家阿秀精神着呢,才走这么点路,哪里就会撑不住了?”
瑾融好像没察觉江一凡的态度,不但毫无反应,还颇为自豪的样子,嘚瑟道:“那是,我就说嘛,我的干女儿,总要比别家女儿强的。来来来,赶紧的解开,包裹了一路,怪闷的,让阿秀透透气儿。”
内厅里伺候的丫鬟婆子听到瑾融的话,连忙把叶欣颜往矮塌方向请,一边还上前几步,把矮塌上本就平整锦垫再抚平一番。
江一凡气死了,这是他女儿好不好?瑾融这厮得意个什么劲儿?看这着急的,竟是比他们这亲生父母还要关心阿秀似得。
叶欣颜当然也想着早些让阿秀透气,也就顺着瑾融的话,把襁褓放在榻上,掀开阿秀的小被子。
小家伙果然没睡,随着小被子掀开,阿秀的小脸还微微往掀开处探着,眼睛亮亮的四处乱看。
第一零一九章 明明就是哥哥
瑾融一点儿不把自己当外人,扒拉开江一凡就凑上来:“阿秀啊,又有一个多月没见了,来,让干爹抱抱,看看咱们阿秀长大了吗?”
瑾融不但挤开了江一凡,连叶欣颜也无奈的退开,把地方让给这厮。
大概阿秀还没到认生的时候,也有可能对这个自称干爹的家伙还有些印象。她乌溜溜的眼睛看着凑过来的瑾融,把两只小手伸向他,一边还“啊啊”的,着实大叫了几声。
瑾融立即笑开了花,弯腰把阿秀抱起,逗着她,道:“瞧瞧咱们阿秀,好聪明的,这是认识干爹的吧?咱们爷两个就是有缘分,阿秀一见到干爹,就高兴成这样。”一边说着话,一边还让着江一凡两人,“你们去,去坐着,坐着说话。”
江一凡看一眼瑾融示意的椅子,再把视线看回来。他堂堂亲王不落座,他一个下官和家眷,怎么好大咧咧的坐下?
再说,江一凡看着瑾融抱着自己女儿在地上乱逛,那感觉,像割肉一般的心疼。你说你一个堂堂亲王,抱着一个小女娃满地转,像什么样子?
“那个,还是殿下先上座。把阿秀放下,让她自己玩耍就好。”江一凡委婉劝道。
叶欣颜低着头偷笑。禹王府今天设家宴待客,虽然瑾融的衣着不很隆重,却也是亲王的家常服饰。
身着王爷的袍服,抱着一个小奶娃乱转。这样子……很有点辣眼睛啊。
瑾融完全没有失了体面的自觉,斜着江一凡,不悦道:“你天天见阿秀,当然不稀罕。我这当干爹的,可是好长时间没见女儿了,当然要好好亲近亲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