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妇贵-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几个差役再次把他堵了嘴、捆上,带到大堂侧面的小间,听了问案经过,梁启源仓皇了,若是真的定罪冲撞衙门,那就是跑不了的造反。造反有大有小,公然聚众冲撞公堂,那是大罪。
二堂比问案的大堂小了不止一半,江一凡冷着脸端坐在上位,两侧椅子上坐着县衙的主簿和县尉,两个文吏持笔坐在桌案后,等着做笔录。
梁启源一进门就被两个押解的衙役,一把推倒,跪在地上。
江一凡冷冷的声音问道:“梁启源,刚才大堂问案,你可听明白了?”
这时的梁启源已经取掉嘴里的麻核,他面色灰败的仰头看向记忆中面色淡然、说话得体和气,现在却阴沉着脸、目光如锋刃般的知县,抖着嘴唇说不出话来。
江一凡再问:“你不做声,是在抗拒公堂、抵制朝廷律法吗?”
又一个罪名。
梁启源吓得一激灵,磕磕绊绊的开口:“草,草民不敢,不敢。草民都听到,听到了。”
江一凡继续说道:“听到了就好,县衙的差役捕快已经撒出去拿人了,现在能确定你家的两个杂役,曾经频繁接触几个在押人犯。并且这两人也已经供认,所有买通地痞闹事,都是梁府管家安排的。
如今的事情也简单,梁府管家即刻就能拿到,有人证对质,再辅以讯问或者刑问,事情的经过很容易问清楚。”
梁启源面如死灰,他花了那许多银子,还费尽心力筹划的策略手段,居然这么不堪一击,顷刻就被识破击毁。
第二百四十六章 惹不得的人
江一凡放缓语气,对梁启源说道:“大堂讯问你已经听过,差役正在各处拿人,梁大爷是现在就把事情说清楚呢,还是等人犯拿齐之后一同审理?”
梁启源煎熬了整个晚上,又被刚才审案惊到,这时听江一凡语气和缓的问话,心里升起一丝希望,泛着血丝的眼睛巴巴的看着江一凡,问道:“大人可否先让我见见家人?”
江一凡似乎想了想,才点头道:“可以。你犯的是聚众冲撞衙门的大罪,梁府已经被看管,府里的人无故不得随意进出。”梁启源听得脸色更白了白,“你想见什么人,让差役传话进去,明日安排他们来大牢探视。”
梁启源心里有了希望,想着最好让管家或者刘氏过来。只听江一凡继续问道:“你想好了,一定要见过家人才肯述说案情?”
鉴于他还攥在人家手里,本不愿再开口的梁启源扣头说道:“望大人成全。”
江一凡看了他好半天,才缓缓说道:“早有早的好处,早一些说清楚,可以早一些结案,梁大爷也能有个合作官府的姿态,没准儿可以宽大处置。”
梁启源不断地磕头,嘴里反复哀求:“望大人成全,望大人成全草民一点心愿。”宽大处理那也是有罪,他要等着姐夫来搭救他出去,等着姐夫把江一凡这知县踢下去。
江一凡点头:“既然你想清楚了,那就等见过你家里人才说吧。”然后吩咐张越,“带下去吧,记得好好对待,案情没定下来,梁启源只是嫌犯,不要苛待了。”
张越应诺。
衙役也不拖延,早早就把梁启源要求见家人的口信带进梁府。
梁府管家、还有几个得力的仆从被衙门叫去问话,一整天也没见人回来,刘氏想着自家大老爷做的事情和县尉大人说的话,想来这几个人办事的人也逃不脱罪责,一定被收押了。这么看下来,府里也每两个得用的人,只好她自己走一趟了。
第二天,刘氏带着两个婆子来大牢探望梁启源。当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下人从梁府后墙不起眼的小门溜出去,待到天亮城门开启,雇了辆马车,前往豫远郡,给梁启源的姐姐报信求援。
有这几天的时间,江一凡已经把涉案的一干人犯全部缉拿,安排人分头审问清楚,把口供画押、收挡
期间,江一凡又在二堂提审一次梁启源,象征性的问了问口供。
梁启源已经叮嘱刘氏安排人给姐姐姐夫送信,有了主心骨,见江一凡这次又是在二堂问案,认为江一凡不敢罔顾周秉义的面子。他心下自是不惧,面对知县和县尉的审问,只闭口不言,百问没有一答。
江一凡也不过分为难他,见得不到口供,吩咐押下去等候再审。
他估算一下时间,估计梁家报信的人已经走到半道,也就安排快马,带着这个案子的卷宗附件和他的一封信,送往豫远郡交给知府大人。
周秉义刚刚接到家里梁氏递过来的口信,说是府里有急事,等他即刻回去处置。
刚安顿了下属几句,还没起身,就有贴身长随报上来,清远县知县江大人有私信给大人,说是急事。
都是急事,急事还赶着往一起凑。
还是公务重要,周秉义把清远县的人叫进来,先看江一凡的信,看的心里就是一跳,还带着些恼怒。这江一凡也太不懂事了些,就算他和禹王交好,可也不能这样不顾上官颜面。梁启源不过是指使几个刁民闹事,私底下解决不就行了,还闹到公堂,他这是想干什么?
恼怒之下展开卷宗,一路看下来,不禁看的心惊肉跳。梁启源这个蠢货,自己犯蠢就算了,还要搭上一家老小不成?这罪名若是坐实了,就是他这个当知府的姐夫都跑不了!
自己坐镇豫远郡,小舅子却在豫远郡境内聚众冲撞衙门,岂不是自己从容他造反?
又想到适才梁氏的口信,没准儿也是这件事,且回去听听梁家来人是怎么说的。
周秉义心急火燎的往家里赶。
梁氏早早就等在房门口,来来回回的在门前转着圈子,心里急得不得了。见自家老爷回来,连忙迎上几步,急急说道:“老爷,启源那里捎信来,说启源出事了。老爷快看看信,看看该怎么办?”
“急什么?进去说!”周秉义没好气的说道,一边急步往房里走。
看了刘氏的信,再对照江一凡送来的案卷附件,只把周秉义气的咬牙切齿。
梁氏一旁看的心急,问道:“这些是清远县县衙送来的?怎么说的?老爷给清远县知县知会一声,咱们启源绝不会造反就是了。他一个小小知县,总要听上官的话,官位才能做的牢。”
周秉义怒斥道:“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做能继续做这个知府,才是江一凡的上官,若是有罪被降职、解职、甚至被羁押,那我就不是人家上官。可被你那个蠢兄弟害死了!”
梁氏又是刚才的惊吓,又是现在的委屈,几乎落下泪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吗?妾身是妇道人家,可是妾身再没见识,也知道自家兄弟是个什么人,他怎么会造反?他就是有心有胆,也没那个本事呀。”
“好了,好了。”周秉义压了压火气,“知道你兄弟是个没本事的就好,我这就找幕僚商议。你就放心好了,为着咱们这一家人,我也不能让这个案子照着这样结案,你兄弟不会被杀头的。”
梁氏心下稍安,瞄了瞄周秉义手里的卷宗,问道:“清远县怎么问案的,怎么就能把这么简单一件事定论做造反?”
周秉义没好气说道:“已经惹了惹不得的人,他却还不自知,还硬要往上撞,人家给他定个造反的罪名很奇怪吗?”
惹不得的人?梁氏一下想起儿子从清远县带回来的消息,失声问道:“是那个和安国公府大小姐长得一样的齐娘子?”
周秉义都要被气笑了,“且不说人家到底什么身份,安国公府都把人家当孙女看了,你兄弟却让人家去他府上,伺候他一家老小的点心。真是好大的脸面!”
第二百四十七章 金嬷嬷的反应
梁氏的心几乎坠落谷底,若是齐娘子仗着国公府,不肯和梁启源干休,这件事就绝对不能善了。事情闹大的话,梁家和自己的周家……
周秉义冷笑,“人家有身份、有后台,还是掌管六爷买卖的掌事,却连买卖都不做了,就看着他不断地往牢里送人。他居然一点儿都没担心、不害怕,竟然还有后手,有后手把他一家老少都送上断头台。这个蠢货!”
是啊,清远县还有禹王爷,老爷就是想往下压,面对王爷,可怎么压得下去?梁氏越想越怕,若是这样,自己这两家人可怎么办?
梁氏央求道:“求老爷去一趟清远县吧,找那江一凡好好说说。老爷至少现在还是他的上官,他怎么也得给老爷一些颜面,哪怕给启源定个低一些的罪名也好。还有……容六爷那里,也不知能不能递上话去。”
周秉义甩袖子站起来,沉声说道:“你急什么?人家如今等着我找上门去呢。”
梁氏一噎,没明白周秉义的意思,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了,“难道容六爷早就对老爷有所不满,只等这个时候发落老爷?”
“哪有的事,整日胡乱想些什么?”周秉义不耐烦的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这些事不是你们女人操心的。你只管把宅子里的事情管好,不要自家再生出事端就好。”说着,把手中的信件、卷宗一并拿起,往外院书房找幕僚商议去了。
…………
在清远县衙门前开始有人闹事之初,金嬷嬷就让齐二成专门注意这件事的发展,所以那天下半晌县衙开衙问案,知县大人下令,即刻到清河村传被告的时候,齐二成就飞一般跑回小食店,告诉金嬷嬷,衙门要去村里抓大堂姐来衙门问话。
金嬷嬷愣了愣,怎么想也觉得不可能。这件事江大人知道的清清楚楚,江大人还派人给自家通过气,让他们不必理会闹事的人,衙门自有处置。这才没几天,因为有人诬告,江大人就会差人上门捉拿大小姐?
金嬷嬷虽然心里想着不可能,但还是把小食店交给齐二成照看,心急火燎赶回清河村。
齐友年和叶欣颜,一个在工地监工,打理乳制品作坊的营造工程。另一个不是在新房子的会客厅指点文吏书写文案,就是照管养牛场,或者试制乳酪。主事人一个都不在。
二房老院子只有刘嬷嬷和安顺家的几个整理老房子里的东西,准备再过两天,就搬家到新房子。
安顺家的还奇怪金嬷嬷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金嬷嬷一进院子门,安顺家的就问道:“今日这么早回来,可是店里有事?”不是说这几天已经消停下来吗?
金嬷嬷见家里家外、院里院外啥事没有,一颗心才算真的踏实下来,她探头往外看了看,又转回头说道:“这几天,我不是让二成每天都在县衙外面打听县衙的动向吗,今天去县衙闹事的人多,江一凡开衙问事了。”
“哦?”听见有关小食店闹事的案子,刘嬷嬷也放下手里正在整理的一摞本子,和她两人凑到一起。
另一个做事的婆子见三人凑在一起低声说话,虽然不知道说的什么,但也很识眼色的去院门口望风。
金嬷嬷继续说道:“适才二成跑回来说,江大人已经接了那些诬告的状子,说即刻派人来清河村传被告堂上审问。这不,我就急着赶回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若是真的要传被告,那就我去,总不能让叶子对簿公堂吧。”
“嘁,你也真是白担心,有六爷和江大人在清远县,怎么也不会让大娘子去到衙门大堂。”刘嬷嬷对金嬷嬷这紧张的态度很是嗤笑。
金嬷嬷答道:“我也想着不大可能,但保险些还是好的,万一闹差了,真的把叶子带到大堂,那不就闹笑话了。”
安顺家的有些奇怪的说道:“按理说,衙门不会来人。不过若是不来带人,到明日升堂的时候,没有被告出现,江大人怎么应对那些告状的人?”
三人说着话,在院门口的婆子打招呼的声音传来:“连管事辛苦了。”
连贵领人架着马车回来搬运不常用的家什器具,听王府的婆子和他打招呼,下意识的回了一声,进院子的时候才感觉奇怪,多看了这个婆子一眼。好端端的,怎么就安排人守在院门口了?
刘嬷嬷一见连贵看那婆子的眼神,不由得笑道:“咱们正在说衙门里的事情,怕被外人听见,就留了人守在门口。”
“哦?小食店闹事的案子有信儿了?”连贵问道。
连贵早几天就不耐烦小食店被人闹事了。依着他的意思,直接把人绑到小食店后面扩出来的院子里,拷问背后主使。然后直接上门,把姓梁的暴打一顿,让他在床上躺上一年半载的,看他还敢不敢招惹齐家。
他就不相信了,姓梁的那个姐夫,豫远郡的那个知府,还敢去京城找国公爷的麻烦。
金嬷嬷又把事情对着连贵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我这主要是背着叶子,又不敢提早让她知道衙门传唤。让她知道了,一定不愿意别人替她上公堂听审。”
连贵一摆手,说道:“不碍事,明日我早早就去县衙候着,若是审案真的要带被告,我就上去看看。当日,梁府的人是我领着人打的,我倒要看看这清远县有多大的人物,怎么把安国公府上的人冤枉在一个小县城里。”
金嬷嬷看了看连贵,重重的点头,“行,连管事能去最好。那明日就麻烦连管事走一趟,没事就不说了,有事的话,连管事的身份应对他们绰绰有余。”
人家连贵是亮明身份来的清远县,京城安国公府里的管事,站在清远县县衙的大堂上,那是有大身份的,寻常人不敢轻视。
于是,第二天江一凡升堂问案,连贵领着两个国公府的仆从,混在县衙大堂外看了整个过程。
看着二三十个原告争抢着冲出县衙,躲着围观的人群,瞬间跑的杳无踪影,连贵很是想了一会儿江一凡的用意。再想到前些日子江一凡派人递过来的话,说是衙门自会处置,明白江一凡大概老早就等着这一天,把这件事当个正经案子处置呢。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这么明显的事情
连贵溜达着去到小食店,先是让齐二成去梁家左近,打听打听梁家动静,看那梁启源对县衙大堂上发生的事情有没有反应。然后坐在小食店依然冷清的店里,对金嬷嬷讲述了县衙问案的情况。
金嬷嬷一听,立即喜笑颜开:“那就是追究到梁家了呗,咱们以后也就能消停的做买卖了。这些天闹得,虽说不多影响家里的进项,可买卖不是那么做的不是。还得开门做生意,才像个正经买卖。”
连贵拿起茶杯,慢慢的喝着茶,打量着小食店。
若是以前,这么个小买卖完全不放在连贵眼里,可如今他却不敢小视这个小店。
在齐家做事理事的这些天,有时人手紧张,连贵也领着人往县城送东西带信儿,来来回回几次,经见了小食店的经营方式,也在小食店厨房看过小食店的一应小点。
他自小就在国公府做事,加之后来又是近身伺候国公爷的,不能说没见识。可是,大小姐和金嬷嬷经营的小食店的点心、汤品,却是他没见过的精致、味美。
而跟着大小姐,在国公府吃尽苦头的金嬷嬷,如今却如脱胎换骨般,不但能在小食店当家作主,还能得到大小姐一份别样的尊重。
他见过大小姐和金嬷嬷商量小食店事宜,若是和金嬷嬷意见相左,大小姐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让金嬷嬷自己做主。这个做主完全不是气话,而是实打实的把买卖交给金嬷嬷打理。做人奴才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极致了,难怪安顺家的总说金嬷嬷是苦尽甘来。
所以,他听金嬷嬷说,还得开门才像正经买卖的时候,是全心赞成这个话的。这么精致的买卖,就是开在京城,也完全做得起来,自然不能随便放弃。更有小食店是金嬷嬷的心血,金嬷嬷格外看重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连贵说道:“金嬷嬷放心好了,江大人能在给事中的职位上做了好几年,自然不是白给的,岂能让一个地方上的小乡绅难住?嬷嬷只管用心经营这个小店,再做上个一年半载,积攒些银两,可以开在豫远郡,那样的收益会更大。”如果不是身份限制,这个买卖就能直接开在京城。
金嬷嬷连忙谢道:“谢连管事吉言,咱们才在清远县打点妥周围邻里,还是在这里多做些日子,等做熟了、有了根底,再作别的打算。”
连贵点头说道:“金嬷嬷好福气。”
金嬷嬷一听,立即露出齐友年式的笑容,连连说着:“哪里哪里,都是叶子的本事,我一个奴婢,只是跟着叶子荣光而已。”
连贵回村的路上思量再三,觉得还是把衙门的处置对大小姐说了比较好。所以中饭吃过,连贵就把江一凡审案的过程对叶欣颜说了一遍。又告诉她,齐二成打听了确切消息,梁启源已经被连夜缉拿,现正在牢里。
叶欣颜听得愣了愣,问道:“江一凡是什么意思?若是为了捉拿主使人,还用等到现在?那许多人闹到县衙门口,齁不住了才发力,这也太被动了吧。”
“齁……齁不住?”连贵也愣了愣。
叶欣颜连忙解释:“不是不是,那个,就是管不了、压不下去的意思,齁不住,懂不?”
“嗯嗯。”连贵连忙点头表示明白,大小姐这说话,还真不容易跟得上。
“大娘子想来,江大人这么做,是什么意思?”连贵问道。
什么意思?叶欣颜想了想,试探道:“难道江一凡等的就是这些人闹到大堂?”
连贵点了点头,“小的也是这么想的。大娘子再想想,江大人为什么要等到这些人去衙门闹事才动手?”
叶欣颜看着连贵,这是要考考她的智商几何?她皱着眉、来回的翻着眼睛,想了好半天,忽然想到电视剧里常见的一个镜头:一个官员跳着脚的吼叫,“大胆刁民,想造反吗?”
真是这样?叶欣颜感觉有点狗血,她再次试探道:“安个造反的的罪名?”
她的试探再次得到认可,连贵赞许道:“大娘子果然聪敏急智,小的以为,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让江大人等了这些天。”
叶欣颜“哦”了一声,对古人脑力的回转程度赞叹不已。小食店被人闹事,她想的简单,自己家的生意不是很受影响,又能消耗梁家的钱财,何乐而不为呢?
但人家古人做事的方法明显和她不一样,比她是聪明多了。梁启源居然奔的是找江一凡的麻烦,没准儿还想就着这个势头,把江一凡拉下马呢。
按说梁启源能做下这个局,让老百姓把江一凡逼入绝境,也不算太弱。谁知遇到的是江一凡,人家等的就是老百姓闹事。
这下好了,造反啊,多大的罪名,多严重的事件。封建朝廷,最忌讳的就是这个。梁启源的那个倒霉姐夫,不是得脱层皮,才能把梁启源保下来?
关键是,要不要脱这层皮由不得他姐夫做主,他是必须得保下这个闹心的小舅子。不然被一个造反的小舅子拖累,他这知府的大好职位,只怕就做不了喽。
叶欣颜想的太过入神,竟然就这么问出来:“他姐夫想保下他,岂不是得脱层皮?”
连贵心下大安,大小姐有这等智慧,想来日后不至于做出不着调的事情,不会再给国公爷惹麻烦,他赞许道:“原来大娘子不是想不明白,而是没去想这些糟污事情,果真是大智如愚。”
叶欣颜听得连连干笑。真没什么大智,只是电视剧里的狗血情节太多。
…………
这么明显的事情,周秉义和幕僚没商量几句就定下,亲自跑清远县一趟。整件事,就是人家江一凡借着梁启源闹事,顺水推舟把案子做成聚众冲撞官衙,给齐娘子出头。
为了事情能好办一些,周秉义把此女周碧瑶带上,一同赶往清远县。不管怎么说,女儿上次来清远县,曾刻意和那齐叶交好。让女儿先过去和齐叶说上话,把齐叶的气消了,他再禹王和江一凡面前也好说话一些。
完完整整的考量这件事,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个齐叶,不知这齐叶到底是什么身份,能让禹王和江一凡全力相护。
不过就是长得像安国公府的孙女而已,还是个名声狼藉的孙女,不至于连禹王殿下都要派下人过去伺候吧?
第二百四十九章 气的肝儿疼
更让周秉义想不明白的是江一凡,江一凡是因为和前妻极端不睦,才拼着尽毁前程,借机与前妻和离,转瞬就被发落到清远县当县令。那是能在皇帝身边行走的给事中啊,和边远县城的知县相比,差的多了去了。
一个和她前妻长得酷似的女人,应该会勾起他的不堪回忆才是,他怎么会这样维护那女人?
周秉义越想越是心思烦乱,本来他想的挺好,自己女儿心思灵透,容貌秀美,品行也是上佳。只女儿要能看在禹王眼里,就算不能做王妃,做个有品级的妾室也是可以的。谁知半道上冒出来一个齐叶。
据女儿说,这个齐叶言行做事极具大家气质,在很多事情上,就是男儿也比不上。这也就罢了,终究是个乡下弃妇,再大的本事又能怎样,难道她还真能抬进禹王府?可若是搀和上国公府的话,就不好说了。
周秉义身着便装,领着几个随从和下属,以去清远县查看秋收情况为名,于接到信后第三天未时先一步赶到县城,他没有从县衙前面进去,而是在衙门的后角门递话,说是豫远城有人来访。
没用多大会儿功夫,小角门就打开了,一个小厮恭敬的领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