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妇贵-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骂完,也不管其他三个孩子,一手一个把自家两个孩子往家里领,嘴里依然狠狠的念叨:“你说你们两个是不是傻,人家别的孩子知道跟着齐三顺就有好吃的好玩的,你们和齐三顺是堂兄弟,就不懂跟上去?”

  第三百三十六章 菜品不是问题

  这样的话,张氏不知说过多少遍,而且家里的祖父祖母也不停地埋怨,埋怨他们不懂往有好处的地方扎堆儿。而齐从明自己知道,也解释过,他不是不想跟着玩儿,而是他领着弟弟,扎不进去那个堆儿里去。可是,每次他这么说,家里的大人好像没听见他说话似得,下次依然会用同样的话埋怨他。
  他默默地跟着娘亲往回走,听着弟弟从武跟着母亲咒骂齐三顺:“娘,你不知道,三顺哥就是个坏蛋,还是自家哥哥呢,拿着好东西,从来也不肯多给我们一点儿,我自己去拿,他还骂我,不带我玩儿。”
  齐从武这类话,张氏也听过很多遍。她很认同儿子的话,齐三顺和从文、从武是一家出来的兄弟,有好东西,当然要先给自己兄弟,剩下的才能分给其他人。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娘知道,齐三顺就是个分不清里外的,咱们不理他,明日给伯祖父告状去。”张氏领着两个孩子往自家院子回去。
  …………
  瑾融说大年二十九的晚饭准备便饭即刻,可哪个也不敢用便饭招待他。
  大年二十九中午的便饭吃过之后,李嬷嬷、金嬷嬷、安顺家的就开始领着人忙碌,准备晚饭。
  这顿饭虽然不像三十晚上那样隆重,却也准备了六个热菜、四碟凉菜、一份汤。
  齐家如今的日子好过,肉蛋禽这些足够,还有瑾融送来的很多稀罕食材,做些年节上常见的菜品,诸如红烧肉、四喜丸子、红烧排骨之类的倒是没问题。
  除了肉菜,还得搭配几个蔬菜的菜品。这个时代没什么反季节蔬菜,除了冬储的白菜、萝卜、洋芋这些,就是村民们夏季晒的干豆角、干菜、蘑菇之类。
  好在叶欣颜老早就担心自己冬季没蔬菜吃,夏秋之际,和家里几个嬷嬷晒了不少莴笋片、黄瓜片之类,在这严冬之际算是个新鲜一些的菜蔬。莴笋、黄瓜这些东西,村里人都不怎么晒,大概觉得这些菜又贵,吃起来又没多少饱腹的功效。
  虽说是物资缺乏的冬季农村,可是刘嬷嬷和厨房的几个婆子却也不觉为难,家里现成的菜品多得很,好好挑几样搭配就好。这都是大娘子闲着没事、爱折腾的功劳。
  这个时代没什么娱乐,叶欣颜闲暇之余,最大的兴趣就是给厨房的婆子们出主意,看着厨房有什么,就可着劲儿的试各种做法。
  诸如,厨房买来一大片排骨,一旦被大娘子看见,就会给婆子们支招,什么试试看能不能做成酸甜味的排骨?
  不会做?可以试试嘛,咱家有的是醋、有的是糖,试试不就行了。
  然后就是一份糖醋排骨。
  大娘子说道,要不炸一下试试味道?炸出来撒些调料,辣味、胡椒、花椒什么的……
  排骨就多了很多种吃法,香辣的、糯米蒸制的、炖汤的,反正多得很就是了。
  婆子们也不嫌烦,做饭嘛,做什么不是做,试个新鲜的汤菜,还能多些兴趣。
  这些个新鲜菜,日常吃着固然高兴,接待禹王殿下就更多了些可以选择的余地。能让王爷吃的高兴,自是比什么都强。
  瑾融和江一凡是打算在齐家住上几天的,齐家院子虽然后来加盖了东西两溜厢房,老院子的房子也推到了重建,但是齐家常住的人也在不断增加。所以目前来说,齐家的住房并不松快。
  瑾融和江一凡自然了解齐家住房情况,所以没多带人,各带了两个小厮,连护卫都没领,一行六人来到齐家。
  用瑾融自己的话说,齐家有关禾和七个侍卫,足够安全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有品级的工部官吏

  瑾融一行人一迈进齐家院子,早就候着的齐友年和章五四、汪桥就迎出来。
  齐友年身穿深灰色棉袍,没戴帽子,但发髻整齐,已经有了些当家人的样子。他当先给瑾融和江一凡行礼,“小老儿见过六爷、见过江大人。”
  江一凡连忙上前扶住齐友年,说道:“老爷子还是这么客气,我等年轻,当不得老爷子的礼。”
  瑾融也跟着笑道:“我们要在老丈这里住些天的,如果总是这么客气,住着也不畅快。”
  齐友年笑道:“虽说咱们和六爷、江大人熟识,但两位爷才刚进门,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之后常住,咱们再当别论。”
  江一凡笑道:“老爷子说的有道理,咱们住下之后再随意些。”
  章五四和汪桥给瑾融两人见礼之后,齐友年说道:“刘嬷嬷给六爷和江大人安排了住处,您两位先去房间外面御寒的衣物换下,稍事洗漱,咱们再来会客厅说话可好?”
  见瑾融点头应允,齐友年吩咐两个小厮:“你们两个,领两位爷去房间,伺候爷洗漱。”
  弘知连忙上前笑道:“烦劳两位小哥带个路,告知哪里取水即可,我们自会侍奉六爷和江大人洗漱和日常事务。”
  齐友年笑道:“小老儿也是糊涂了,没想起来还有几位小哥跟着。几位小哥自去服侍两位爷更衣,让承平、承安两个送水过去。”
  齐友年顿了顿,解释道:“承平、承安一直跟着金嬷嬷在小食店做事,他二人原本就是大户人家的仆从,再经过金嬷嬷教导,懂得规矩。几位小哥有事只管吩咐他们。”
  瑾融两人换了衣服,来到会客厅,齐友年三人已经等着了,见他们进来,起身迎上两步,让到上座。
  一旁伺候的婆子给两人端上茶。
  瑾融探头看了看茶盏里面,笑着问道:“当真是上的茶,怎的不是贵府的奶茶了?”
  齐友年愣了愣,才想起上次弘知和侍雨过来时的情景,随即笑道:“上次弘知两位小哥是冬日赶路,需要往返,才喝奶茶暖暖。六爷要歇在咱们这里,一会儿就是晚饭时分,六爷还是喝茶吧,一会儿吃饭才会有胃口好。茶和牛乳咱们随时都有,若是饭后六爷还有兴趣,可以少少的喝上一盏。明日早饭时,随六爷怎么喝都行。”
  瑾融听着又趣,转头对江一凡说道:“没想到一个茶汤,还有这般讲究。看来咱们只能明日再试了。”和江一凡说完,瑾融又笑着对齐友年解释,“弘知拿回去的茶和牛乳,说是完全照着刘嬷嬷说的方法熬制,我和远凡喝着还好,弘知却说不是老丈家里熬出来的味道。”
  哪里有这么神奇?齐友年失笑的看了弘知一眼,笑着说道:“都是一样的做法,哪里会有不同?刘嬷嬷几个早早就开始准备晚饭,若不是怕她们白忙活一场扫兴,咱们这就煮奶茶好好品一品味道,尝尝是不是一样。”
  瑾融看看天色,的确不早,大概再过半个时辰就是晚饭时间。他端起茶,喝了一口,笑道:“如果是齐老丈说的这样,咱们还真得先喝茶了。既然您这厨房早就开始准备晚饭,那一定是新奇可口的饭菜,咱们还是留着好胃口,品尝老丈府上的饭食比较划算。”
  齐友年一听,这还了得,他们这山野之地,又是时代贫民百姓出身,哪里有那许多新奇饭食?
  老爷子忙不迭的摆手,连声解释:“六爷不要在意小老儿的话,咱们这里只有寻常百姓家的饭食,六爷不要被小老儿一说,平白多了些期待,反倒让六爷对饭食扫兴。”
  江一凡好笑的看了瑾融一眼,解围道:“老爷子不必在意,六爷在您这里随意,一贯喜欢说些玩笑话。前几天弘知不是给老丈这里说过,咱们就是吃个便饭。过年嘛,大家凑在一起热闹人才是正经,若是喜欢美味饭食,六爷老早就赶回京城过年了。”
  瑾融呵呵的笑着,也跟着说道:“远凡说的对,老丈不必太过在意。咱们来你这里,自然是冲着一家人在一起的热闹而来。就是饭食也一样,咱不和那些世家豪门比饭**美,咱们冲着的,是那份他们比不了的野趣。”
  说完,瑾融转开话题,问道:“我听府里的人说,老丈在别府的工程进展不错。不知回家过年的工匠可安顿妥当,不会影响开春开工事宜吧?”
  “回六爷,已经都安顿好了。”齐友年回道,“这些人在咱们这里拿着日常的工钱,每季还有一份不错的季度奖励,年底也有年终奖励。只为这一年五份的奖励,工匠们也会回来继续做事”
  瑾融一听,诧异问道:“这工钱居然还能给出这么多别样的名目,老丈怎么想起来搞出这么些名堂来?”
  “唉,”齐友年先笑着叹了口气,才继续说道,“说起来惭愧,我和五四在营造行做了多年的,自己也曾领着人揽过工程。可做起事情依然全无章法,还不如叶子一个女孩子。”
  “咱们这个营造行刚做没几天,短时间招不到很多手艺好的工匠。随意提高工钱不但会在同行之间招恨,也容易乱了营造行多年的规矩。后来,还是叶子出的主意,给工匠和小工们许诺,工钱照行里的规矩发放,但做的好、手艺好的,咱们每季度和年底会酌情发给季度奖励。”
  “开始也就是寻常,大家照常做事。秋季末发了第一次季度奖励之后,工匠和工人们干活儿明显出力多了。不久就有别的工匠找上门,问咱们这里还要不要人。年底放工之前,不用小老儿叮嘱,工匠们自己就反复打招呼,开春儿他们一准儿过来做事,不要把差事许给别人。”
  瑾融点点头,齐家营造行能起家这么快,固然有齐友年、章五四和汪桥的好手艺,可是叶欣颜在里面起到的作用却也极大。以前他只知道她和汪桥商量着,在营造行用了些新巧器具,如今看来,管制工匠和用人上,叶欣颜也把人心把握的很到位。
  瑾融想起几个属下对汪桥评价,再对齐友年说道:“之前跟着叶子和汪桥做事的小吏曾经说过,汪桥在营造上极具天赋。这次别府的庭院动工,几个留守别府的下属更是对汪桥赞不绝口。齐老丈不单单自己手艺好,就连兄弟、后辈也个个厉害。”
  齐友年、章五四连称过奖、不敢当,汪桥则极为窘迫的跟着不断拱手。
  瑾融说道:“在民间营造行做事,也不过积攒些阅历,赚个工匠银子,向汪桥这样的手艺,埋没在民间营造行有些可惜。不知老丈可有意向让他给官府做事,说不得过上两年,就能做个有品级的工部官吏。”
  章五四听得眼睛一亮,连坐着的身板似乎都拔高了一些。齐友年则沉吟着,像是在思量什么。汪桥听了瑾融的话,并没有喜出望外之色,神情似乎有些纠结。
  瑾融是这么想的,先把汪桥送进工部,然后找几个大工程,让他在底层历练两年。以汪桥的天赋和勤奋,应该很容易引人注目,再有人刻意运作,他很快就能做个领工的头目。到两三年后,轨道运输的工程大概就能启动,汪桥就能派上正经用场。
  可是看见这几个人的神情,尤其是齐友年和汪桥,对他这个提议似乎并不是很热衷。
  “几位可是有别的想法,若是有,可以说说看。”瑾融说道。

  第三百三十八章 最没用的是读书人

  齐友年有些犹豫,按常理说,当然是六爷说的这条路更有前途,有品级的官员,这在普通匠人看来,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可是,他想起叶子说过的话,要做起一个天下数一数二的营造行,还要让匠人能挣到应得的工钱,得到应有的尊重,过上富足的日子。
  汪桥这样一个在营造方面有灵气的孩子,如果陷进官场,终其一生也就是个勉强入流的小官。如果叶子说的那些,真有实现得一天,那么,汪桥留在营造行才最有价值,也最有将来。
  他想了想,说道:“叶子曾经和小老儿说过,齐家营造行要做的足够好,就要有好手艺的工匠。以后,只要遇到工匠的手艺好,一定花重金聘用在营造行里。她还说,齐家营造行以后有了声势,又是这样上待匠人,别家势必会效仿。这样下去,工匠就能得到他们应得的待遇,受人尊重,还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瑾融听得怔了怔,在他看来,工匠的身份不错啊,至少要比商人要高很多。
  豪富商家不用说,那终究是极少数。在底层挣扎的商户,就算能挣得一日三餐,可是,科举对商户的限制,让他们的后代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只能小本生意的看人脸色过活。
  相比之下,工匠就好多了。底层一般工匠虽然收入不多,但也比辛苦劳作却吃不饱肚子的农户强。而手艺顶级的大工匠,那是有机会出头、甚至可以出任官职的,好不荣耀!
  瑾融诧异问道:“放眼天下,有手艺的工匠都是不愁温饱的,寻常百姓,能让一家人不愁温饱,何其难也。工匠不同于读书人和农户,读书人终究是读过书的,知书识礼。土地的收成,是天下的根本,而世代埋头在土地上劳作的农家,日子却最是艰难。可是工匠仅仅靠取巧,就能谋得一家人的生计。为什么叶子单单替匠人抱不平?”
  瑾融想到齐友年和章五四的身份,又追问道:“难道仅仅因为齐老丈身为匠人,所以叶子只是出于亲情才有这种想法?”
  “怎么会?”齐友年笑道,“我家叶子怎会那样不识大体?”
  “那是为什么?”江一凡也觉得奇怪。
  章五四和汪桥看着齐友年。他们倒是听叶欣颜说过,若是有好的工匠,多花些工钱雇用,会提高营造行的声望和做工的品质。至于让工匠得到尊重什么的,他两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齐友年略略思量一下,叶子不过说了她对工匠的看法,就是有些许的不妥,也无关大雅,对禹王和江大人说说也无妨。而且,他觉得叶子说的不错。
  “是这样。早先叶子曾说过,农耕固然重要,可若是只知道低头耕种,也不过就是种下种子,看老天是否肯给与恩赐,再看收获怎样。世世代代也就是这样的做法,不会有丝毫起色。”
  瑾融点点头,“对,就是这么回事。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民以食为天的根本,农耕依然是天下的重中之重。”
  齐友年笑一笑,原来他也这么认为,而且觉得上苍薄待了农家,农家辛劳一年,打下那许多粮食,却吃不饱自己一家人的肚腹。
  他继续说道:“六爷这么想没什么不对。可叶子是这么说的:若是历代朝廷能看重工匠,从事工匠行业的人也就会增多,很多灵秀之士也愿意在工匠技艺方面钻研。不要多,每代匠人中能出一个有成绩的,对这世间的作用,比十代读书人都有益。”
  齐友年说着,看了看江一凡,笑着说道:“叶子说,这世上最没用的就是读书人。”
  呃,江一凡愕然。要不要这么明目张胆的表示对他的蔑视?不知叶欣颜是什么时候说的这个话,难道因为他怀疑她的身份,然后她恼羞成怒了?
  瑾融点着齐友年,“继续说,还有什么?”
  齐友年说道:“叶子也不是无凭无据说这些,她说,就像书籍上记述的,南方很多地方使用的水车、很多农耕器具,若是匠人肯在这些事情上下功夫,比千千万万个农户埋头苦干、不知变迁更见成效。
  就像轨道运输,若是能成功使用,不但能加物资运输,更能节省很多劳役,这些劳役投身农耕,就又多了一份丰收保障。再比方说农具,就像耕梨,农书上记载,耕梨也是经过多次变更的,其中起很多作用的都是工匠。
  如果一个朝廷拥有一大批出色的工匠,远比拥有多几倍学富五车的学子有实力。出色的有创新的工匠,能带动一个朝代在各个方面的进步。”
  瑾融的视线从齐友年脸上移开,沉默了很长时间,才问道:“那么读书人又是怎么回事?若是没有读书人,哪里会有人记录下这些?汪桥不也是因为识字能写能算,才有所作为吗?”
  齐友年被瑾融这段沉默搞得心里没底,思量片刻才说道:“叶子指的是,以当官为目的的读书人,寒窗数十载,却于实务没一点儿用处。”
  瑾融扭头问江一凡:“远凡怎么看?”
  江一凡脸色不怎么好看,说道:“话虽然说的不好听,却也有些道理。”然后紧闭嘴巴,不肯说话了。
  齐友年心下暗自懊恼,好好的怎么会说起这些?说起来也是他大意了,叶子的这番言论是否有议论时政的嫌疑?
  齐友年干咳一声,解释道:“这些只是我们爷孙两个的闲话,并不牵扯别的,也不曾对别人说起。若是六爷和江大人觉得不妥,这个话咱们以后就不再提了。”
  瑾融摆摆手,“没什么,朝廷还没严苛到不让人说话的地步。我和江大人不过是从未听过这番言论,有些吃惊而已。”
  江一凡则正色说道:“这样的话,终究和当下的潮流不符,自己说说也就是了,最好不要和别人提起。”说着,严肃的看了看章五四和汪桥。
  章五四和汪桥不像瑾融两个听得明白,还能联想很多。他们只是听了个大概意思,似乎听懂了,但是很多地方似乎又不太懂。见江一凡的眼睛看过来,连忙点头:“我等明白大人的意思,以后不提就是了。”
  章五四还苦笑着补了一句:“其实,小老儿没太听懂大哥的意思。不知阿桥是不是明白?”
  汪桥也摇摇头,“没太懂,反正就是工匠做好了,一样能有大用处就是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得随意宰杀耕牛

  瑾融看他两个懵懂的样子,不觉失笑,问汪桥道:“刚才齐老丈没有这番言辞的时候,你神色间就很犹豫,似乎不很愿意去工部做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汪桥有点不好意思,能进工部做事,那是六爷提携他,是一等一的好事。可他却没有大喜过望的附和,很不识抬举。可是他真的只对工匠行感兴趣,在大伯父的营造行,他能见识到更多的新东西。
  汪桥说道:“小子过去也跟着营造行给官府派下来的工程做事。那些工程都是延续过去的做法,就算工程量大,也不过遵循过去的老路子,事情是挺多,却没新意。在咱们自己的营造行,接的都是新鲜活儿,又有叶子在一旁指点,小子能见识很多没经见过的事情和技艺。小子想跟着大伯父、四伯父和叶子一起做事,能更好的提高技艺。”
  瑾融点头:“难怪你年纪轻轻,就能让很多老匠人另眼相看,你能把匠人的技艺当做乐趣去钻研,这就比那些只靠手艺牟利的人高了不止一筹。”
  他又转回来,笑着问章五四:“章师傅是不是挺愿意汪桥当官?”
  章五四看了看齐友年,沉默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说道:“我想着,六爷说的,其实是匠人的一条晋身之路。我们兄弟七个,就数老七年纪最小,连儿子的面都没见到,早早的就把一条命丢在北疆。若是阿桥能去工部做事,再能得个有品级的官职……,”
  章五四的面色有些惨淡,“想来老七若是泉下有知,一定很欣慰吧。可是……若说学手艺,小老儿也觉着,和叶子一起做事,确实能多想、多见识一些,手艺也能更精湛。”
  瑾融不语。
  江一凡见场间的气氛有些凝重,插言道:“老爷子和汪桥考虑的也不算错。如果汪桥在齐家营造行做上两年大工程,一定会积累更多经验,应对新事物也更多些机变。说不定等到六爷需要帮忙的时候,汪桥更能派上用场。
  瑾融只得点头。他们意见相左,是因为这件事各有利弊,如果汪桥早些去工部做事,就能早一些有晋升的机会。但是相对于工匠的手艺而言,留在齐家营造行的确是个提高技艺的大好机会。
  算了,轨道运输的工程还没有开始运作,就算正式商量,只怕也得京城的轨道马车完工,使用正常之后才行。汪桥先在齐家营造行做一段时间也好,只要手艺足够好,晋升的机会自然少不了。
  他们这里商量事情的关键,还在叶欣颜这里,而叶欣颜一直都没见着人。
  瑾融问齐友年:“叶子在忙什么,怎么一直没见着人?“
  齐友年答道:“这不是过年吗,养牛场和工坊有些工人们回家过年,做事的人少了很多。叶子不放心,看着就是晚间了,她再去巡视一遍。”
  齐友年这么说这话,面上的神色却很精彩,看似觉得好笑,似乎又有些心疼,诸般说不清的神情在脸上堆积,极为有趣。
  瑾融追问:“看老丈的神色,莫非有什么事情?要不,让弘知几个过去帮忙?
  齐友年连连摆手,笑着说:“哪里有什么事情,不过是小孩子脾气而已,转一圈,巡视回来就好了。”
  “怎么?难道是谁惹她生气了?”江一凡甚感奇怪,问道。
  说起来,叶欣颜从京城出来一年多了。虽然也有犯脾气的时候,但是很少和哪一个人生气。难道在这清河村、清远县范围内的人,还真有人敢惹她不成?
  大概瑾融也想到这一层,眼睛里满是关切的看着齐友年,等他说话。
  齐友年看看瑾融,再看看江一凡,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这都什么和什么?本来没什么的事情,让他们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