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玉环见姐姐对自己爱答不理的,也没见怪,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她杨玉照心里想的什么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这个八姐向来小心眼,又爱炫耀,这几天她上蹿下跳的折腾,又防着自己接触齐家人,现在看到自己心里不舒服也是有的。
  杨玉环望着李清他们住所,悠悠的叹了口气,带着阿蛮回去了!
  要说杨玉环对李清的感受,连她自己恐怕都不能说清楚,说不喜欢吧,看着那个少年对自己不假思索,她心里就像是有只猫在挠一样难受;可要说自己喜欢他吧,两人才认识不到一个月,那人还一直躲着自己,自然也说不上有什么感情。
  杨玉环知道虽然自己出身在家室不显的杨家,但就凭自己长得这幅相貌,想要嫁入豪门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她生来就受到身边众人的追捧,自然眼光高得很,既希望未来的夫君身居高位,威武不凡,还希望夫君心里眼里只有她一个。这么想来,就算是对李清的感觉不一样,杨玉环也没想过要嫁给李清,人家也是有自己的骄傲的好不啦!!
  只是不知道等将来玉环妹子知道“齐公子”原来是十八皇子,会不会后悔自己如今的犹豫呢!
  这边杨家姐妹春心荡漾,而那边,刚收到长安来信的李清可没有闲情逸致谈什么“恋爱”!原来就在李清他们慢慢向长安走回来的时候,大唐与吐蕃相交的边关却传来了战报。
  早年间吐蕃就屡次犯唐,五年前更是占领了唐朝辖地石堡城,之后每年一入秋,吐蕃军队就有不少的小动作,边关百姓深受其苦,所以玄宗早有志向要收复石堡城。
  而就在月前,吐蕃三皇子古日勒带着麾下分队再一次犯唐,而且这次不知道是不是受吴冼农之事败露的影响,这位吐蕃三皇子竟然将石堡城周边的城镇袭了个遍,行事颇是嚣张!这让原本就好大喜功的玄宗下定主意出兵吐蕃誓要将石堡城收回来。李清知道消息的时候,玄宗已经命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与河西、陇右地区驻防将帅共议攻城大计,朝廷也开始集结军队西行援助边境。
  李清当即写信给正在陇右军区服役的张勤,向他询问具体战况。可惜此时大唐和吐蕃战况激烈,李清的信到达陇右的时候,张勤所在的部队恰好被古日勒的一支军队围困,一时之间这份信当然送不到张勤手里,而这边李清等了好些日子都等不到张勤的回信,自然也猜到前线危急。
  李清现在一不知道边界的形势,二不知道朝廷的对策,只能瞎着急,频频去信长安,才在裴桓芝的回信里知道了事情的发展。
  原来玄宗下令反攻吐蕃后,考虑到河西陇右两个地区屯兵不足,立马下令兵部召集安北的军队支援。可是安北都护府的军队向来是为了防范突厥犯境而设下的,偏偏突厥得知吐蕃犯境,也蠢蠢欲动,颇有要分一杯羹的架势,这种情况下安北都护府的人怎么敢将军队调离,只能上报朝廷。可惜这么一来一回,浪费了不少时间,原本兵力就弱于吐蕃的朔方军队如今已经形势不妙,被古日勒的兵压着打了!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立马从剑南召集军队,星夜兼程赶去支援前线,才能缓解那边的情况。
  裴桓芝的情报自然比朝廷的调令迟不了多少,李清和剑南节度使差不多是同时收到长安来的消息的。两边也差不多是同时有了行动,李清他们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剑南方面则是连忙准备粮草,召集军队。
  接到裴桓芝来信的那一刻,李清几乎按耐不住心中的冲动,想要赶赴沙场,可是仔细想想,就算他去了前线,也不可能以皇子的身份出现,但是作为寻常人,去了前线也没什么大用处,就算自己真能想出妙策解了现下的困境,也没人肯听自己的,倒不如快马回长安,做回自己的十八皇子,说不定还能出一把力呢!
  这么想着李清当即叫阿俊收拾行囊,立马就回长安。
  至于等杨家人得知李清要走时是什么反应,呵呵,反正杨八姐当场就绷不住了,要不是杨玉环拉着,她能立马找李清哭诉去,而杨玉环估计心里也不好受,只是强忍着没表现出来而已,还要估计面子拉着姐姐,真是难为她了。
  但是她实在是想不通,自己到底有什么做错的,让这个齐公子避自己如蛇蝎,如今更是编出什么家中长辈急招的烂借口,就是为了摆脱自己!她杨玉环从小到大还从来没被人这么对过呢!倒是谢阿蛮脑洞大开,居然安慰她玉环姐,什么说不定是齐公子正是因为对玉环姐起了心思,又有什么苦衷,才不得不避走的呢!
  当然,心急着要回长安的李清现在可没时间理会杨家人的心情,简简单单收拾了一下,李清就挥挥衣袖带着自己的人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没捉虫~~没呀没捉虫~~

  ☆、怀化将军+丹书铁劵

  当然,也有将箭头瞄准太子和三皇子的,这理由也是现成的,有好大一部分大臣;站出来举荐太子或者三皇子领兵出站,他们的说法是:“两位殿下乃天之贵子,理当在此时出面,代天子前去慰问边疆的战士。相信有殿下的亲临,必定能鼓舞我方军队的士气!”
  得,这样一来,将当红的两个皇子都拉入了泥潭,惹得这两个皇子最近在朝堂上连句话都不敢说了!
  坦白说,这要是去了,而且还真的大胜仗了,那无疑能大大提升自己在民间的声誉,太子和三皇子也不是笨人,自然能想到这一层,可是事情不能单看好的一面!打仗这种事,本来就说不好胜负,就现在前线那种情况,吐蕃兵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得不要命,太子和三皇子还真没把握说自己去了一定能大胜仗。
  另一方面,这兄弟两也都想到了,万一自己去了前线,军功没挣着,反而自己在朝内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人脉被对手搅和没了怎么办?若是自己出了长安,那对手还不得死命撬自己墙角啊!
  这么一想,两人谁也不愿意担如此高的风险去打仗。所以两人难得默契了一回,纷纷低调做人。
  正在朝内吵吵嚷嚷的时候,李清他们已经到了长安郊区。而玄宗自然也知道老十八回来了!
  接到底下人说老十八回来的时候,玄宗忍不住就将李清和他的那两个哥哥做了比较,在朝的那两个,瞻前顾后,一个个就想着天上掉馅饼,坐等着军功朝自己身上砸,却没一个人肯站出来替自己分担些个。而倒是在外边的那个,一听到消息就往家赶,就是写回来的信,也是句句不离自己的报国之心。这么一对比,好坏立显,也怪不得玄宗偏爱李清呢,谁家大人不喜欢有担当的孩子?!
  可怜太子和三皇子一时的退缩,导致他们在自家父皇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而他们还不自知,还在前朝互掐呢!
  于是就在前朝吵翻天的时候,大Boss唐玄宗抽冷子,给所有人来了个会心一击,他老人家轻飘飘一道圣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圣旨曰:“门下: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 今外地犯境,满朝文武皆震惊,皇十八子清,人品贵重,自荐于朕,特册封其为从三品怀化将军,主领押运粮草一事,另特赐其丹书铁劵,可代天子镇守一方,遇宵小之徒可先斩而后报知。”
  这下所有人都呵呵了,陛下,您真逗,十八皇子不是在养病吗?什么!!宫里给出的官方解释居然就简简单单一句“皇十八子天命所在,今秋时分其病就已经痊愈”!!
  你妹,你妹,你妹妹!!痊愈了你还躲起来养病,你坑谁呢!
  好嘛,这下但凡是个长心眼的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感情人家父子从来都是亲亲热热一家人,单耍着他们这些大臣们玩!
  这大半年在朝堂上蹦弹的□□和三皇子党这下都傻了眼,呜呜呜呜~而幸存下来的朝臣们倒是开心了,让你们这么早站队,没戏了吧,该~
  但是这道圣旨的关键可不是十八皇子康复这件事,而是怀化将军这个称号和丹书铁劵这样神器!
  人十八皇子虚岁才十三吧,皇帝陛下还真偏心,对待小儿子一上来就给封个从三品的官,再看三皇子到现在也不过正三品罢了,呦呦,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不解释~
  至于丹书铁劵,那东西就实在太实惠了,本朝开国以来就没出现过几次吧!还自带先斩而后报的特异功能!!皇帝陛下没事吧,这东西送出去容易收回来难,等到下一任皇帝继位,还不得恨死这个专给自己留烂摊子的父皇啊!唉!不对啊,陛下的意思,是不是。。。。。不会吧。。。。难道。。。。
  好吧,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圣旨下发之后,按照惯例,李清是要前去谢恩的,看着跪在殿前英姿笔挺的十八皇子,众臣工怎么想的没人知道,倒是太子李鸿和三皇子李浚,那必定是不爽快的。
  忍功差一点的李鸿已经将自己的情绪暴露在脸上了,城府深一点的李浚脸上倒是还挂着笑,就是那嘴角也太僵硬了些吧,看着就没人信他是真的开心。
  好吧,这时候还要求人家发自内心地恭喜别人,真是太难为我们三皇子了!你要知道自从李清走了之后,李浚是时时刻刻提防着他回来,就是想着要在李清回来前把自己的根基稳固下来。
  结果呢?!他筹谋了这么久,只不过疏忽了这一会儿,就让李清钻了空子,他怎么能不懊恼!恐怕这几天李浚做梦都会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有提早站出来拿下押运粮草的职务,那可是丹书铁劵啊!!!吐血!!!
  (小剧场:李浚:“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老天总是要和我作对!”
  作者君(扣鼻屎):“你这么说是怪我咯!”
  李浚:“就怪你,就怪你,你个坏人!”
  作者君╮(╯_╰)╭:“烦死了,我拍~”
  李浚卒)
  连一向稳重的李浚都这样了,可想而知李鸿那边反应有多大。李鸿一回了东宫,就把自己关在书房,将书房里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他就不明白了,老十八都走了大半年了,怎么父皇还念着他,一个小屁孩,连及冠的年纪都没到呢,就封他做从三品将军,也不怕福气太大撑死他!父皇也太不把自己这个太子放在眼里了吧!
  李鸿越想越气,偏偏这几年他脾气越发乖张,留在身边伺候的全是一帮只会顺他心意,奉承人的奴才,这群人不说劝解主子爷,没火上浇油就不错了!一个个就知道给李鸿出馊主意,惹得李鸿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拉都拉不回来!
  什么,你说高尚?高尚早八百年前就失宠了,李鸿做事也够绝的,直接将昔日的心腹打入冷宫不说,还放出口风说高尚私德败坏,直接断了人家的生路!要不是高尚在那之后已经进不了太子的身了,不然他会不会分分钟砍死这个前主子也未可知!
  有了高尚做例子,哪还有能人异士敢投奔太子啊,这半年里要不是有玄宗暗中放水,李鸿早就被李浚那个笑面虎斗倒了!
  而与死气沉沉的东宫不同,今日的德福宫是分外热闹,这皆是因为十八皇子归来了!
  自从咸宜公主出嫁后,武皇后就一直低调做人,除了保下梅妃之事出了下面,其余时间都待在德福宫,甚至连每日妃嫔的请安都免了。大家还以为今年过年都要在这种冷清的气氛中过了呢!
  没想到一直被传说重病的十八皇子不但痊愈了,更是强势回归,一回来就被封为从三品将军了呢!我的个乖乖,这位要是能从前线平安归来,那真是皇子中的第一人啦!
  可是,咱们的武皇后现在是一点都不高兴!儿子回来是好事,可儿子小小年纪就要上战场,武皇后能不担心吗!这会儿,她连玄宗都怪上了,她儿子连及冠的年纪都没到,陛下怎么就派他去前线呢!!这不是要人命嘛!
  所以当李清来德福宫拜见自家母后的时候,武皇后是一个好脸色没给他,一见到儿子,就将左右伺候的人屏退,板着脸问儿子:“清儿,母后听说是你自己求着你父皇派你押运粮草的,此事可属实?”
  李清当然明白武皇后在担心什么,也没和她兜弯子,开门见山地对她说:“李清见过母后,母后说的却是属实,是儿子主动要求去朔方的。”
  “你!糊涂,你知不知道那边有多危险!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母后不准你去!你父皇那儿母后回去交待,反正你就是不许做这个什么怀化将军!”
  李清无奈,走近武皇后,慢慢对她分析:“母后,父皇的圣旨都下了,怎么还能收回,那样岂不是让天下人都嘲笑皇家!母后您就放心吧,不过是押运粮草,又不是让你儿子亲自上战场杀敌,能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了父皇已经下旨让张珏当儿子的副手,他您还不放心嘛,最是知道分寸的人啦,有他帮着儿子,儿子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的!”
  武皇后见李清说的认真,看着就一副非去不可的架势,一番劝诫的话都不知道怎么说,她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向来有主意得很,更何况现在圣旨也下了,自己能改变此事的机会渺茫,只能将要说的话吞入腹中,如此,再加上李清赌咒发誓说一定会多加小心,不会让自己出事,武皇后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转而将一片慈母心放在为儿子准备行囊一事上!                    
作者有话要说:  

  ☆、崔家玉媖

  李清说的这个张珏,就是小伙伴张勤的哥哥,前宰相中书令张说的长子!这个张珏和裴桓芝差不多年纪,不过和裴桓芝走的官路不同,裴桓芝的目标是中书令,而张珏的目标则在兵部!
  你想啊,人家老爹就做过中书令,所以张珏能再进三省的几率基本上为零,既然这样不如就朝六部发展好了。再加上张珏有个立志于做大将军的弟弟,所以他一直是在兵部发展的!
  再说张珏本来起点就高,人家老爹就算退下来了,可是总还是留着几分香火情的,连玄宗那儿,张说都为自己的长子挂了号,这样一来,还有谁敢暗地里捉弄张珏。当然,张珏也不是得到了多少特权,只是至少不公平的事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了。而且张珏不但有背景,自己能力也还不错,办的事件件让人挑不出错来,不然玄宗怎么会想到让他辅助李清呢!
  原来当日,玄宗封完李清为怀化将军,也知道一个才十三岁的皇子肯定会被边关那些将领轻瞧了去,干脆大笔一挥,将兵部侍郎张珏点为监察使,跟着李清一同押运粮草。反正张家那个小儿子也在朔方军队里嘛,听说都做上游骑将军了呢,有这兄弟两帮着清儿,自己也能放心不少!
  只是这样一来,此次出战的就多是十八皇子一派之人了,这难免让众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要是打了胜战,朝廷上就不是两虎相争的局势了,说不定就变成三足鼎立了呢!于是就有某些见不得李清起来的庸人,居然天天拜神仙求菩萨,希望前方战事不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圣旨下了没两天,李清就要扛上重任带着人马出京了~
  且不说李清他们一路劳累,运着粮草前往朔方,朔方那边的战事也慢慢有了转机。前面不是说了张勤他们的军队陷入了吐蕃兵的包围圈了嘛,当时情况混乱,主将根本没想到吐蕃兵如此狡诈,一不留神就进入了地方的包围圈,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大唐军队一时不敌,被吐蕃兵冲散了开来。
  而张勤带领的一小支队伍也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幸好张勤对着属下及时藏进了深山,不然估计这支队伍就保不住了!
  不过张勤他们藏入的深山位于吐蕃兵的势力范围,时常有吐蕃兵上山演练,搞得张勤他们躲在里边动都不敢动,就怕出去了遇上人数远超于己方的敌军。
  更要命的是行军打仗,张勤他们并没有随身带多少干粮,西北的荒山,也没有可以果腹的东西可寻,一时之间,张勤简直陷入了绝境!
  张勤带的兵本来也不多,这么折腾下来,到那时跟在张勤身边的就只有不到三百人了。而且这三百个兵,几乎也都已经丧失斗志了,甚至已经有人偷偷自杀过了,要不是张勤发现及时,恐怕如今人心早就散了!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张勤压的了一时,压不住一世,必须赶快想办法解围,不然所有人都得交代着这儿!
  好在张勤这个人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在如此情境之下,他居然还是不放弃,心一狠牙一咬,学项羽破釜沉舟,鞭策着一群没有后路可退的属下与吐蕃兵打游击,硬生生杀了不少敌军!
  这样一来,原本意志消沉的三百战士慢慢有重燃了信心,有的生谁想着死啊!在张勤的带领下,他们一鼓作气,烧了吐蕃兵三分之一的粮仓,还趁着大唐和吐蕃又一次正面交锋的时机,闯出重围,回到了大部队!当然,最后活下来的这不到三百人的队伍自然就成了张勤的生死弟兄,他们也就是后来令外敌闻风丧胆的张家军的原型,此为后话~
  没亲身经历过那种情况的人可能会觉得张勤也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可这些话说起来容易,要真能做出来,那就太难了,光是张勤当时承受的心理压力,别人就无法想象!就是成名多年的老将在那种情形下估计都没有张勤这般的魄力!这一战,使吐蕃方面元气大伤,也使张勤一战成名,让他少年将军的名号传遍了大江南北,说起张勤来,谁人不是赞声有勇有谋!
  李清接到张勤突围的战报时,也是直接拍案叫好,恨不能飞身直到前线,和张勤喝上三大白!
  自从他知道张勤被围困的事后,虽然表面上没什么反应,可是心里却焦急得很,打从长安出来,就死命的加速,就是为了早日赶去前方,如今知道小伙伴已经脱险,自然好好的松了口气!更不要说李清将自己的将军梦加注在了张勤身上,看到如今小伙伴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他内心的欢喜真是无语言表,比自己打了胜仗还要高兴!张珏将李清对自己弟弟的情谊看在眼里,也更是觉得弟弟没跟错人,自此对李清更加忠诚!
  不过粮草一事是打仗的重中之重,李清根本不敢有半分松懈,怎么可能脱的了身,他只好按耐的着性子拼命往前线赶了~
  而前方的战事到底也影响到了大唐内陆,李清他们越往前线赶,就越能看到为数不少的难民,这些难民大多都是因为家园被战火波及,才不得不流离失所。自开战到现在,才不过月余,有不少难民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期间也不是没有难民想要对朝廷运送的粮草动手,不过李清所带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这才没让那些人得逞。
  这日,李清他们行到了天水郡,还未到城门,就看见一群难民正在闹事,乌压压的一群人围住了两辆马车。等李清再走近一看,那两辆马车虽然看上去不怎么起眼,可上面还都写着一个硕大的“崔”字。马车周围还围着些许家丁,被难民们拉来扯去,场面几近失控!
  李清身边的张珏也看到了前方的情景,驱马想着李清靠近,小声询问到:“殿下可要出手帮一把?”张珏接着又说道:“臣看着那马车是属于崔家的,只是不知道这个崔姓,是博陵崔家还是清河崔家。”
  李清于是说:“难民当道,我们当然要出手助人家一把,不过也不需要可以和那家人接触,当前还是粮草要紧!”
  说着,李清正指挥手下官兵上前驱散难民,没成想那两辆马车中靠前的一辆上,出来一女子,那女子穿着一身孝服,带着同样颜色的面纱,头上只簪了一朵百花,只见她挺着了身子站在马车外的座驾上,大声说道:“诸位乡亲听小女子一言,小女子一家也是和诸位一样被吐蕃人毁了家园,出来逃难的!”
  弱者难免会同情与自己遭遇一样的人,那些难民们听到女子的话,手头拉扯家丁的动作不自觉就小了。而女子也趁机又说:“小女子的父亲也是在前线打仗的军人,可惜日前已经被那些该死的吐蕃人杀了!我们孤儿寡母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才想着出城投靠亲戚!”
  这样的遭遇,要是在和平时期,少不得要赚人不少眼泪,就是在现下,那女子一番言语,也激起了难民们对她的怜悯。
  不过也有刺头出来说:“你说的可怜,向你们崔家这样的大家族,就算是出逃肯定也带足了钱财,哪像我们这些人,都快要活活饿死了,谁还有闲情来管你,识相的,就交出钱财粮食,咱们或可放你们一马!”
  李清看戏看到现在,也对那女子接下去的行为感到好奇,不知道她会怎么解开难民的刁难!
  那女子也没有让李清失望,只见她接着说:“诸位有所不知,我家虽姓崔,可不过是小小一旁支,平日生活也多是靠着爹爹的俸禄,如今仓皇出逃,连自家的口粮都没备全!诸位大可以翻开后面那辆马车,其中不曾有半点钱财粮食,通通都是爹爹生前的藏书!”
  说着,还真有人去看那辆马车,发现还真如女子所说,装的都是些圣贤之言。这才信了女子的话!
  接着,女子又言:“小女子也知道大家都过得不容易,可是我家真的也没多少余钱,只能讲我与母亲平日里的首饰赠与大家,望大家别嫌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