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贵嫔连忙安抚道:“我儿,你反过来想想,这陛下和瑞王都走了,长安城中必定要有人镇守,众皇子中有能力又有资格能担当起监国重任的人,可不就只有你一个嘛!他李瑁去泰山,好坏未料,要是出了什么事,便足够说明此人德行有亏,连上天都看不过去了,就算让他顺顺利利回来,也只不过是得些虚名罢了。可是你在长安监国,得到的好处是实打实的,你要是能做出什么名堂来,众臣只有称赞你的份,这实打实的功劳和李瑁那些虚名比起来,百官自然懂得怎么选。”
  李玙讲杨贵嫔的话听了进去,心里一想,母妃说的真有几分道理。杨贵嫔于是再接再厉的说:“趁此机会,若是能多交些朋友,对你以后不是也有好处嘛!”
  如此这般多番劝阻,李玙才平静了下来,将以往示人的伪善面具有重新挂在了脸上,装作没事人一般,从杨贵嫔的宫里走了!
  可笑这两母子都以为监国之职势必已经被他们拿在了手心里,李玙甚至都想好了到时候要怎么谦虚地向玄宗推脱几次,然后再将这个权利接过来。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边忠王府里,某人还在做着春秋大梦,那边已经准备动身的玄宗已经交代了张九龄将每日政务快马加鞭送给他,由玄宗亲自批示。至于在长安城镇守这个职务,玄宗让张九龄并着李林甫两人共同担任,一句都没有提到李玙。
  这下,就连杨贵嫔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儿子了,玄宗都表现得这么明显了,他就是在防着自己不在,留下来的皇子兴风作浪,此时李玙做什么都是错,连在自己的府里发泄发泄,都要被人说不敬父命,做人那个难啊!
  至于李瑁和武皇后,他们此时又要忙着准备泰山之行,又要为留在长安的咸宜公主张罗。依然是忙得脚不沾地了。
  本来此次咸宜公主和驸马周元杰也是要去泰山的,可是偏偏咸宜公主在这个时候被诊出有云,周家人得知此消息差点喜极而泣,周夫人甚至连夜赶到公主府照顾这个公主儿媳的衣食起居,让咸宜赶到受宠若惊。
  咸宜嫁到周家门满打满算都已经四年了,却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进门头一年的时候,倒是怀过一次孕,可是当时咸宜自己都感染风寒身体不适,孩子一坐胎就胎像不好,最后也没能被留住,咸宜却为此伤了身。虽然之后周家没人说过咸宜的不是,周元杰也体贴如以往,可是咸宜自己心里不是没有遗憾的。
  没想到崔玉媖刚进门,咸宜就被诊出有云,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武皇后在高兴女儿终于不用背负那么大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无形中认可了崔玉媖是个福星这个说法,对崔玉媖很是好了几分。
  崔玉媖一开始还惶恐了几日,因为她自然从没有做过什么,连咸宜公主也只是见过两次而已,皇后娘娘突然将这个功劳算在自己头上,她如何能心安。
  好在李瑁忙碌之余,也看出了妻子在自家母后面前过于小心翼翼的表现。于是当晚李瑁从外边忙完回家,就到了正院。
  李瑁不让跟着的小军子禀告,就率先进了屋,此时崔玉媖正在和丫鬟一起整理账本,崔玉媖一嫁进来,李瑁就把后院的事物都交给她来管,好在崔玉媖不是一般的女子,这些东西她处理的得心应手,让李瑁省了不少的心。
  此时崔玉媖坐在一片霞光之中,由着身边的丫头将账本读给她听,自己则手不带停地检查起要给咸宜公主送去的小玩样。
  李瑁看到这一幕,便觉得心里暖暖的,有个媳妇照顾家里,还真不是件坏事!
  于是咱们的瑞王殿下难得不庄重一回,从侧边将崔玉媖一把搂在怀中,随口就将房里伺候的下人打发了出去,自己先是和妻子温存了一番!
  等李瑁满意了之后,崔玉媖也被他轻松的气氛感染,将一直放在心里不敢说的话也说了出来:“王爷怎么没有先去看看才进门的刘妹妹啊!”
  李瑁心情好,不和崔玉媖计较,反而调笑道:“什么才刚进门,你和刘氏进门时间也差不了几天,怎么你说话像是比她大了不少岁数啊!”说完又怕崔玉媖乱想,李瑁于是解释道:“你知道我待你的心意,怎么还吃这些飞醋啊!咱们和和美美一起过日子不好嘛!至于刘氏,我也不怕和你明说,她既然嫁给了我,那我李瑁必定会好好对她。可是她和咱们的情分自然是比不上的,我这一辈子,算是栽在你这妮子手上了,你若是还不相信我,那我堂堂一个王爷可是要被冤死啦!”
  李瑁向来正经,偶尔说说这样的俏皮话不但不找人反感,反而让崔玉媖觉得心里痒痒的,恨不得把这个男人藏在自己心里才好。
  这是李瑁也想起来自己本来要说的话了,只听他又对崔玉媖说:“玉媖,你是我李瑁明媒正娶的妻子,这个正妃的位置,你当之无愧,就为着我对你的一片心意,你也要自己立起来。近日我总觉得你在母后面前终日诚惶诚恐的,你可愿告诉为夫,这是为何?”
  被夫君问道了心病处,崔玉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难道要说自己怕一个做不好召来皇后娘娘嫌弃嘛?崔玉媖不想李瑁为难,于是只能沉默以对。
  李瑁看她一副有苦难言的模样,他心里也不开心了,于是带着些情绪的说:“本王是不知道你在害怕什么,难道有我在你背后给你撑腰,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嘛?我李瑁今日可以告诉你崔玉媖,我不是那种喜新厌旧的人,我一日说过喜欢你,便一辈子会将你放在心上,你未嫁我之前都有勇气等下去,怎么如今成了亲,你反而迟疑起来了?”
  李瑁收拾好自己的衣服,又将崔玉媖的衣衫整理妥当,才对她说:“我要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满意,你尽管可以向我提,你是我的妻,难道还要和我见外?可是玉媖,你真的做好准备和我并肩前行了吗?”“我~”
  “行了,你好好想想,等我从泰山回来,我要看到一个行的正坐的端,任谁都压不过风采的瑞王妃。”
  说完,李瑁就自己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时间有点赶,所以我没时间捉虫了,大家别介意!

  ☆、东海之神

作者有话要说:  同志们,我最近忙着准备考试,所以发的都是存稿,每天都打算晚上回来捉虫再发,可是每天都没时间,所以这一章又没捉虫,大家先将就一下!对了,这是最后一篇存稿,明天开始,我就只能断更了,大概会断四天,然后我会一口气多写几张补一下。希望大家注意!
  自上次吵架之后,李瑁和崔玉媖就陷入了冷战,连武皇后都劝李瑁好好和崔玉媖相处,可是李瑁就不,他就是想要崔玉媖自己想明白,他给她的爱来的正大光明,来的理直气壮,她不是孤身一人要面对种种压力,他就是她最大的仰仗和依靠。
  李瑁知道崔玉媖不过是不够自信,才会对武皇后等人小心翼翼的,可是他知道崔玉媖骨子里不是懦弱的人,一旦她能够自己想开,那事情就都好办了,所以现在李瑁就是在逼崔玉媖打开自己的乌龟壳,正视自己确实弱于他人的家室,同时也正视自己现在拥有的筹码,能够堂堂正正的站在自己身边!
  于是就这样,在小两口冷战十多天之后,就到了玄宗定下的启程的日子了,各位随行之人以及所带物件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在玄宗开坛祭祖之后,这位皇帝陛下就带着浩浩荡荡地一群人想着泰山方向行去!
  李瑁这边一走,瑞王府里的正牌娘娘就开始落泪,崔玉媖现在是走到死胡同里出不来了,她就是害怕,她就是想要缩在自己的乌龟壳里,谁来都不能把她拉出来。
  而住在正院旁边的颐涟院里,刘彤轻蔑地望着正院的方向,带着从家里带来的两个大丫鬟默默的回了内屋。
  本以为是什么难对付的人物,没想到那个崔玉媖就是个绣花枕头,端不住自己的身份,都不用自己对付,就已经难支撑了!
  刘彤笑着对身边的大丫鬟絮柔说:“这段时间让咱们院子里的人都注意点,别让正院那边抓住把柄。哦,还有,等会儿你去正院请示那位,就说明天本侧妃有闺中好友前来拜访,让她给个方便。”
  絮柔连连称是,讨好着说:“娘娘放心,明日要用的一应物品奴婢已经都准备好了,到时候咱们就让那位看看,什么叫豪门世家的气派,娘娘您就放心吧!”
  没错,刘彤就是要让崔玉媖永远活在自卑里面走不出来,她就不信,瑞王殿下还能一直护着那个没有用的女人!
  果真,崔玉媖此时心神俱伤,一如刘彤所料,坠入了刘彤一手安排的阴谋之中。
  而另一边,行了数日的玄宗等人已经渐渐逼近泰山。当时是,高力士为了讨取玄宗的欢心,命随行的马队换上各色的衣服,每种颜色为一千匹马,多种颜色有序排列,组成了夺人眼球的多色方队。
  玄宗看了果然欢喜,直道此次泰山之行必定一帆风顺。可是没多久,队伍行到泰山西侧,却无端生出好大的强风,将队伍吹散,连已经准备好贡所有人休息的帐篷都被吹飞了!等到好半天之后,强风终于退散了,可是其所到之处,却一片狼藉,万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
  此次主持封禅的,是已经退下来的张说,玄宗爱惜他好文采,所以便把他也带上了。如今看到有这样的怪风出现,众人都心生恐惧,整个队伍里人心惶惶,张说急的手足无措,这可是帝王的封禅大典啊,要是传出些风言风语,他张说有几个脑袋都不够被砍的!
  好在李瑁在一开始就带着手下来到了玄宗和武皇后所在的帐篷,强风来的时候,李瑁就将这两位大唐的国父国母接出了帐篷,由李瑁手下的一只亲卫将玄宗和武皇后围住,保证了他们的安全,而李瑁自己,则是挡在玄宗的正前面,以防有人趁乱袭击。
  等到强风过去之后,玄宗看到四周人仰马翻的场景,心里也不经慌了神,古人多是相信有鬼怪只说的,凭空生出这么一股怪风,玄宗不免就要多想,难道是上天不认可他,不愿意让他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陛下,臣已经命人加紧时间修复主帐了,您和皇后娘娘很快就能入住了,至于这里的情况,臣也已经派人前去统计损伤,很快就可以有结果了,请陛下安心!”张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做好了所有善后的安排,他现在就怕玄宗一不开心,那自己做出气筒。
  当然,就算张说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安排的最好了,可是玄宗还是觉得开心不起来,这不是废话嘛,他现在可是在全天下百姓面前丢了人,等这事传出去,指不定他这个皇帝要怎么被别人编排呢!
  “好好,父皇,依儿臣看,咱们现在最先做的,除了查清现下的损伤,还有对着东海方向谢谢龙王的招待之礼。”李瑁此时已经将武皇后先一步扶到一旁休息了,看见张说在和玄宗回报,便插话说。
  “瑁儿的意思是,刚才必定是东海之神欢喜父皇途径此地,所以前来迎接,只是这口气大了些,才误伤了人,不过人家既然是真心前来,咱们还需谢个礼才是,不是父皇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玄宗也反应过来了,顺着李瑁给他搭的梯子说:“这是自然,瑁儿说的有理,就由你替朕好好谢谢那东海之神吧!”“是,儿臣谨遵圣命!”
  张说悄悄抬头看了眼前这对父子两,玄宗一脸正色倒还好理解,毕竟是做了数十年皇帝的人,情绪缓过来之后自然就收敛了,难得的是才十六的瑞王也是一脸正经之色,这位可是临危不乱,又才思敏捷,一张巧嘴把如此明显的天灾说成祥瑞的人物,嗞嗞,自家二儿子还要比这个瑞王殿下大一岁呢,怎么就没有人家这么巧的心思!
  而李瑁代父向东海之神谢过礼之后,顿时天色晴朗,接下去连着数日都是明媚的好天气,冥冥之中,似乎印证了李瑁的话不假,让玄宗难看了数日的脸色得以慢慢会转过来!
  等守在长安的李玙知道玄宗车队遇险之事时,李瑁险中救父,又替父向那东海之神谢礼的奇闻早就从“知情人”的嘴里传开了。李玙当即扔了手中的银筷子,将面前整桌的山珍海味全掀翻,带着怒气闯到了杨贵嫔的宫里。
  “不是说等他们出了事,咱们就坏了他名声的嘛!现在好了,人家那是转危为安,母妃你知道现在外边都是怎么说他李瑁的嘛?不是说他纯孝,就是说他得天照佑,儿臣早些年好不容易攒下的一丁点好名声全被他压下去了!不过是有些小聪明,他能比得上我这么多年在朝中做的那些大事嘛!怎么什么好处都让他一人占了,我不服,我不服!”
  杨贵嫔难得的不想理这个儿子,儿子现在都二十多岁的人了,当年陛下在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懂得和太平公主联手扳倒韦后了,怎么到了儿子这边却越活越回去了呢!
  “行了,不是就用了什么鬼神之说嘛!这些招都是当年本宫用烂了的,陛下要是真信这些东西,当年本宫说你是金龙入梦所生之时,你父皇就立你为储了,那还轮得到李瑛那个短命鬼啊。所以你也不用急,且看着吧,我就不信李瑁还能永远不出错!”
  有时候有个好儿子真的是福气,像李玙这样的,表面看着还像那么一回事,可是内里就是个坑娘货,杨贵嫔这都这个年纪了,还得为了儿子和一帮水嫩嫩的小妃嫔争存在感,也真是醉了。而像武皇后这样的,却在担心儿子太能干,都用不到自己帮忙!这就是差距啊!
  当然,咱们武皇后可是女中豪杰,儿子再用不着自己帮,她也不能拖儿子后腿吧!自从高宗带着则天女帝一同上过泰山之后,群臣其实是对玄宗这次带着武皇后一同上泰山的行为感到不满的,这要再出了女皇帝,李唐的江山可经不起折腾了!
  所以等到了泰山脚下,武皇后就带着江淑妃,顺便抱着才实际上才三岁的怀仙公主,亲自向玄宗请命,请玄宗同意她在泰山脚下设封祭坛祭地神,就不跟着玄宗上泰山顶祭天了!
  武皇后如此知情知趣,张说也帮着说话,玄宗哪里会不答应,还应景儿地赐武皇后一块镶金玉笏。
  这个笏啊,就是大臣们上朝手里拿的那个,大臣们可以将要进言的内容记在这上边,现在玄宗给了武皇后一块特制的玉笏,不但有同意她设祭坛祭地神的意思,还变相提高了武皇后的身份,认同了她可以与自己一同享受上天招抚,同时,也意味着玄宗还给了武皇后名正言顺以臣子的身份想自己进言的权利!
  当然,在场的所有人也都明白,玄宗做出这个决定,也许有临时起意的原因在,但是更多的,是为了奖励李瑁之前拿命护驾的功劳。可是李瑁已经位列亲王,再要封赏就不合适了,所以玄宗干脆抬高武皇后的地位,以此来增强李瑁的势力!
  不管怎么说,最后的结局是好的,于是武皇后就带着随行的女眷留在了泰山底下,而玄宗则择日带着一众大臣和李瑁开始登山。

  ☆、初露风采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武皇后到现在还理不清楚头绪,只知道自己刚带着女眷搭了祭坛,开始祭地神,那边,原本跟着李瑁一同上泰山的小军子就返回山下,告诉她,陛下他们遇上了大风,行途不便,所有人都要返回山下,要武皇后马上准备姜汤和干净的换洗衣物,以防有人生病。 
  可是这边武皇后刚吩咐下去煮姜汤,就听见平地一声巨响,原本还能见点阳光的天立马暗了不说,还开始打起了闪电。武皇后当即就觉得不好,连忙派身边的人去看看玄宗他们已经到哪了,却没想到一阵大风袭来,再加上环境昏暗,山下的人被风吹得都睁不开眼,更不要说去探什么路了。只能派人在玄宗他们上山的路口处等着,看看有没有人回来。
  这么一等,就是半天,可就是看不见玄宗他们回来的身影。
  武皇后经过一段六神无主的晕眩之后,很快就振作起来,命令留守在山下的部分军队赶紧组织队伍前去营救被困在山上的玄宗等人。
  可是老天爷却像是有意不放人上山一般,除了大风和雷电以外,此时已经开始下起了大雨,雨势来得突然,一下子就下大了,按说这个季节的泰山不应该有雨的,可是这场雨,却像是要把一年积攒的两一次下完一般,玉珠大的雨点一下一下、密密麻麻地打在地上。山下一些稍小一点的帐篷已经经受不住风雨的摧残,彻底罢工了,就连江淑妃也抱着怀仙公主躲到了武皇后的大帐篷里去。
  留守军队的最高长官李呈田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找了个当地人,想要问问可不可以给带个路,让军队可以赶快上山。可是那人却说这样的天气,说不定会有山泥顺着雨水滑落,这时候上山实在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就会把小命交代在山上,建议大家等等再上山!
  李呈田不敢自作主张,把实情禀告给武皇后,让她做主,可是武皇后也没办法啊,她当然希望早些把玄宗和李瑁救出来,可是总不能让所有人跟着冒险吧!要是有把握救出山上的天子,那牺牲再多的人武皇后都无所谓,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就算让李呈田带着人上山,也救不了陛下,然而会损失仅有的兵力,让山下的人也陷入危险!
  想到这儿武皇后就不禁感到一阵阵的无力:“那派去长安的人呢?还有去河南郡搬救兵的人到了没有,情况又怎么样?”武皇后按着额头问李呈田。
  “回娘娘,派去河南郡的人大概已经到了,可是调动军队不是容易的事,就算有娘娘的手书,臣估计最快也要等三天才能等到救兵。至于长安那边,想来应该还没有送到娘娘的懿旨,一旦有消息,臣会立马禀告的!”李呈田此时脸色也不太好,紧张了一天一夜了,他能尽量保持冷静就不错了,还想他怎么样!被困在山上的可是大唐的天子,一个弄不好自己的脑袋就得给人家陪葬,此时李呈田只能希望帘子后面的皇后娘娘能够镇住场面,赶紧拿出办法来!
  “行了,你下去吧,随时准备好上山的人手,一旦天气稍好,就带人上山,此事宜早已不宜迟,否则你知道自己的下场!”
  山下的武皇后等人已经乱开了,而山上此时的情况也不算好。大风起的时候,李瑁就联想到之前的那场风波,建议玄宗立即返回,可是此时玄宗正在兴头上,当然不会同意,李瑁还欲再劝,甚至派了小军子下山来,可是玄宗说什么也不愿意,没想到马上情况就继续恶化,风把人都吹得东倒西歪的,大家赶紧寻了个落脚处整顿。凑巧,当时众人所在之处旁边正好有一个比较成规模的寺庙,众人正好躲在了那里。
  寺庙里的僧侣倒是和善,将玄宗他们好生安顿了下来,可是外边风雨渐起,明显已经不能于行,而且风势雨势正盛,根本没有要停的意思,那家寺庙里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大家总不能都所在那儿等着人救吧!
  说来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玄宗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又是受风吹,又是被雨淋的,一下子就病倒了,随行的太医也没带够药材,只能勉强控制住玄宗的病情,却没办法进一步治疗。
  如此在寺庙里缩了一晚,大家见外边风雨依旧,都不免人心惶惶起来。李瑁日夜守在玄宗床前,照顾着病中的玄宗,也开始担心起如今的境况。
  再说长安那边,武皇后派去的人也终于到了,来人带着武皇后的懿旨,闯进了张九龄的府中。可是这样的动静没能瞒过一直和张九龄敌对的李林甫,同样知道这个消息的,还有忠王李玙。
  张九龄和李林甫在这个时候还是知道要通力合作,抛却往日的不愉快,联手解决危机状况,可是李玙他不这么想啊!要是玄宗和李瑁再也回不来了,那岂不是给了他李玙趁虚而入的机会嘛!
  再来看看此时长安城里的势力分布,玄宗临走时,将大权交到了张九龄和李林甫手中,所以这两人毋庸置疑是此时话语权最大的两位,可是李玙作为皇子,还是一位最年长,入朝领事多年的、已经封王的皇子,他的意见别人也不能不听。
  所以李玙“为父担忧”,主动插手营救玄宗的做法没人能说他不对,可是事实却是插手后的李玙根本就没真心想着怎么救出玄宗他们,李玙只不过是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接触到京师的守卫,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势力,在玄宗回来之前,将长安直接拿下,这样一来,要是玄宗直接死了回不来了,李玙就是最适合的皇位继承者,就算玄宗能回来了,李玙已经大权在握,让玄宗当个太上皇什么的,也是可以的嘛!!
  朝堂上李玙春风得意,后宫里,一直被武皇后,甚至是江淑妃压下一头的杨贵嫔也嘚瑟了起来,这女人甚至将手都伸到德福宫去了。作为武皇后唯一的嫡女,咸宜公主此时最是有资格站起来,当然,咱们的咸宜公主也是有血性的人,要不是怀着孕,她说不定还真会和杨贵嫔好好干一架。
  可是,咸宜公主她怀孕了呀,这一胎还怀的胎像不好,玄宗他们走的时候,咸宜就只能躺在床上休养了,这时候她是有心无力,做不来什么事来阻止杨贵嫔了!
  杨贵嫔就是料准了咸宜公主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