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味香-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怕大张旗鼓的沈福海和张氏不肯收,便悄悄的做了。
  本也想着直接把衣裳送过去,可因着是偷偷的做的,也没量尺寸,就是大致比划了一下,心里头有了数估摸着做的,也怕做的不合适,送过去之后好心给人添堵,索性就叫了孩子回家试,若是边角不合适的,直接改了。
  说定了这个事儿,等日头略升高后,沈文韬、沈文武和沈巧慧便跟着吕氏和沈香苗去他们家。
  到家之后,沈香苗先给几个孩子各自拿了天蚕土豆和凉虾来吃。
  因着是小孩子,天蚕土豆没敢放太多辣椒,凉虾的红糖水也没有冰镇过。
  三个孩子依旧吃的不亦乐乎。
  尤其是沈文武,大口咬大口嚼的,连连夸赞好吃。
  沈文韬倒是颇有些得意的扬了眉:“怎样,好吃吧,我在镇上就帮香苗姐做这个的,都说好吃的很呢。”
  沈文武顿了顿咀嚼的动作,斜了斜眼睛:“骗人,哥哥明明在家里面煮棒子面粥都会糊锅,烧的土豆连旺财都不吃的……”
  沈香苗险些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沈文韬瞧着沈香苗忍笑忍的难受,顿感难堪,脸唰的一下红到了耳朵根儿,忽的站了起来:“我才没有骗人,这是真的,我如今跟着香苗姐学了不少本事呢,就这天蚕土豆,大多也都是我炸的,火候掌控的很好呢……连香苗姐都夸赞我手艺好,是不是,香苗姐?”
  沈文韬的确是聪慧,学东西学的极快,跟着沈香苗学做了几次之后,就做的有模有样,炸土豆条的火候和油温掌控的十分好。
  因而沈香苗也就肯定的点了点头,算作是作证了。
  “看到了吧。”沈文韬再次得意起来。
  沈文武看了看沈香苗,又看了看沈文韬,最后盯着自己手里头的天蚕土豆看了半天,最后幽幽的说道:“香苗姐也是用心良苦。”
  这话一出,沈文韬立刻就跳起脚来了:“香苗姐才不是为了维护我的面子……总之我现在手艺不差,等哪天你去了镇上,亲眼瞧一瞧我是如何做的,你也能心服口服。”
  “也好。”沈文武点了点头:“那便抽空去瞧上一瞧吧。”
  沈文武说这话时,脸上猛地浮了一层的笑意,尤其是眼中眉梢的得意,几乎都要溢了出来。
  沈文韬发觉自己上了当:“该不会是你耍了小聪明,哄骗我带你去镇上玩吧。”
  “哪里有这等事……”沈文武虽是这么说,眼皮却耷拉了下来,拿碗遮了脸。
  瞧着这样子,怕是默认了。
  沈文韬自然不肯绕过他,伸手去挠沈文武胳肢窝底下的痒痒肉。
  两个兄弟立刻闹做了一团。
  沈香苗瞧着笑了半天,这才开了口:“你们先在这里吃着,等下祥和爷爷的车子怕是就过来了,文韬你先装了东西往镇上走,等下我在大柳树村的路口等你们。”
  昨儿个沈香苗让铁蛋带了话给苏先生提及束脩一事,苏先生便说了今日上午可以去,沈香苗便盘算着先把束脩给交了,再去镇上。
  “成。”沈文韬点头。
  沈香苗便从屋子里拿了早已准备好的东西,连同银两一起出了门。
  吕氏则是看管着几个孩子,等他们吃的差不多了,带到里头去试她已经缝制好的新衣衫。
  沈香苗一路到了苏家的门口。
  旁边的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之声,以及先生的讲解之声。
  已站在苏家门口的沈香苗便犹豫了片刻。
  盘算着苏文清既是在学堂里讲课,要不要在这里等上片刻。
  就这思索的片刻,苏家的大门“嘎吱”便响了一声,大门打开,苏文清便出现在了门后,瞧见沈香苗在外头,便笑了笑:“沈姑娘到了,我刚要去学堂看一看学生,可巧你来了,先进来说话吧。”
  沈香苗随着苏文清到了院中葡萄架底下的石桌前坐下,老仆进来送了杯茶。
  “苏先生在此,那学堂里头刚才讲课的人,是……”沈香苗顿感疑惑。
  据她所知,苏文清膝下无子,只有一女,早已嫁人成家,而大槐树村,应当也并无能担任的起“先生”二字的人。


第074章 金玉其质
  “是我堂兄家的小儿子,平日里都在县城里的青梅学院读书,眼下是夏日炎热,学院里放了假,便回来了,他学识过人,我便叫他在学堂里给学生讲课,一来学生们总不至于只对着我这张老脸而乏味,二来教学相长,学生们也好,堂侄也好均能从中受益。”苏文清捋了胡须,悠然答道。
  “先生睿智。”沈香苗微微一笑,应了一句之后,将随身带的东西放在石桌上,打开来:“这是在镇上寻来的宣纸与笔墨,虽是算不得上等名贵的品类,却也是实用的东西,先生平日里也都用得上。”
  “沈姑娘费心了。”苏文清没有推辞,坦然收了下来。
  “沈文忠束脩一事……”沈香苗发了问。
  “我这里的学堂,每个学生所交束脩并不相同,不一而论,沈文忠天资聪颖,又肯用功刻苦,算是上上等的学生,他每月交上五百个钱便够了,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只准备笔墨便好,书暂时不用准备,等沈文忠读上一两年,再去自行买书。”
  沈香苗眯了眯眼睛。
  一个月五百个钱,若是除去冬日与夏日的假,每年也就是读上十个月的书,一年也就是五两银子。
  古时读书最是耗费银两,主要是书本昂贵,一人读书,全家出资供应的案例比比皆是,沈文清一年收五两的银子,这已经算是一个十分低廉的价格了。
  若是真论起来,怕是连书本费都不够的。
  沈香苗瞧着苏文清手指上厚厚的老茧,大约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怕是学生读的书大多都是苏文清平日里自己抄写的,如此一来,沈香苗也明白为何苏家的学堂每年招收学生及其严格,数量十分有限的主要原因了。
  也明白为何今日送纸和笔墨来,苏文清显得颇为欣慰的原因。
  “先生金玉其质,令人拜服。”沈香苗站起来,对苏文清深鞠一躬。
  苏文清急忙示意沈香苗不必过于客气:“不过是博了一个清名罢了,说起来倒是书读的久了,有些执拗罢了。”
  读书人,大多有自己的骄傲和清高,若是那些只晓得舞文弄墨,写上几首酸诗便要表现的自己高人一等的那些,沈香苗自是不会高看半分,只是苏文清这般的,已是完全舍了世俗的高风亮节,着实让人佩服。
  束脩本是按月来教,沈香苗因此也一下子交了一年的五两银子。
  又聊上了几句,苏文清要去学堂看上一眼,两个人也就一同出了苏家的大门。
  学堂里方才琅琅的读书声这会儿停了,隐约能听到里头孩童们说笑打闹的声响,想来是课间休息,学生们都在谈笑玩闹。
  “要不要去瞧一瞧沈文忠?”苏文清问道。
  沈香苗摇了摇头:“不了,我还去镇上卖吃食。”
  学生们即便是休息,也是上课,若是有人随意去探望,怕是引起一阵小小的波澜,孩子们都是年岁小,很是容易被旁的的事情吸引注意,她一出现,怕是一上午的课都不能安心听了。
  沈香苗不想打扰了旁人,因而也就忍了心理那份想瞧瞧铁蛋上课模样的冲动心思。
  苏文清赞许的微微一笑。
  面前却是忽的出现了一个青衫的年轻人,瞧着神采奕奕,长相清秀,头上扎了一方书生巾,俨然一副书生的模样。
  “先生。”来人见了苏文清,深鞠一躬。
  “修远不用每次见我都行如此大礼。”苏文清一瞧见苏修远便笑了起来。
  “先生是修远恩师,又是修远长辈,对修远更是恩重如神,行礼是应当的。”苏修远抿唇,眉眼间俱是笑意。
  这位被称为修远的人,想必就是苏文清口中那位饱读诗书的堂侄了。
  沈香苗下意识的看了他一眼。
  而苏修远因为好奇这位出现在这里的年轻姑娘,便也瞧了一眼。
  一时间,双目对视。
  苏修远顿感尴尬,忙垂了眼皮,脸羞的通红。
  沈香苗因为上一世的经历,倒是颇为坦然,微微一笑,对苏修远欠了欠身,算作是第一次见面的行礼。
  对方姑娘表现的落落大方,倒显得他一个男子扭扭捏捏了,苏修远的脸涨的更加通红,慌慌张张的回了礼,再次垂了眼皮,但忍不住偷偷的打量起沈香苗来。
  约莫十二三岁的年纪,面容清秀,皓齿明眸,瞧着十分好看,尤其那双眼睛,如星辰一般,透着灵光,瞧上一眼便是让人移不开了眼睛。
  苏修远的脸莫名的红了又红。
  沈香苗察觉到苏修远打量的目光,并未动作,只对苏文清微微一笑:“先生留步。”
  “慢走。”苏文清微微点头。
  沈香苗转了身,缓步离开。
  苏修远抬了头,倒是瞧了许久。
  苏文清瞧见了,不免觉得好笑:“怎的一直盯着沈姑娘看,莫不是她脸上有花儿?”
  苏修远的脸再次涨成了猪肝色:“先生又来取笑学生,学生方才只是看那姑娘举止娴雅,落落大方,颇有气度,心生敬佩,便多看了两眼罢了。”
  “只是,不知刚才那姑娘来找先生,所谓何事?”苏修远犹豫了片刻,还是厚着脸皮说了这么一句话来。
  “方才那沈姑娘是沈文忠的姐姐,来送束脩来的。”苏文清老实答了话。
  苏修远的心思便又动了动。
  这几日在学堂这里帮着苏文清照看学生,也会上去讲课,对底下的几个学生情况倒也是知道了个大概。
  沈文忠虽是开蒙晚,却是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并且十分明事理,假以时日,便是一个栋梁之才。
  有这样一位弟弟,那姐姐自然是不差的。
  苏修远摸了摸鼻子,忍不住低头一笑。
  苏文清瞧着苏修远那小姑娘一般扭捏含羞的表情,顿时哑然失笑。
  可细细想来,苏修远过了年便是十六了,是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也就微微一笑,瞧了瞧枝头上吱吱呀呀的麻雀打闹声,不由的低声念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苏文清的声音很低,苏修远倒是听的不太真切,便开了口问:“先生方才念什么?”
  “不曾念叨什么……”苏文清脸上带着笑的摆了摆手:“去学堂看一看学生罢。”


第075章 酥鱼
  “是。”苏修远欠了身,将方才的旖旎心思都收了起来,随着苏文清进了学堂。
  沈香苗对这一切倒是浑然不知,到了大槐树村的路口等了沈祥和驾的马车过来,随沈文韬一起往月满楼去了。
  月满楼里头,沈记的生意好,天蚕土豆和凉虾自不必说,这两日的卤味里头,五香卤蛋和新推出来的酥鱼,卖的是异常火爆。
  五香卤蛋就不做额外的介绍,还是之前的老卤汤,卤出来的鸡蛋咸淡适宜,口感美味。
  这酥鱼,倒是大有来头。
  酥鱼的来历已久,在前世的现代社会,河北菜和浙江菜中都有这道菜,口感浓郁,骨酥刺烂,鱼肉香鲜,去了鱼头,连小孩子都可以大口大口的嚼,而不怕鱼刺扎到。
  制作酥鱼可以用草鱼、鲤鱼、鲫鱼、带鱼等多种鱼类,这个时候的乡下,河里野生鲫鱼、鲤鱼居多,而且人们又往往因为鲫鱼和鲤鱼刺多肉少,又不擅长烹饪,很少有人做来当菜吃,这倒是给了沈香苗一个低价收购鲫鱼和鲤鱼的机会。
  收上来的四五寸大小的鲫鱼或鲤鱼,杀好去鳞洗净,挂了一层薄薄的面糊,放在油锅里煎成两面金黄,在砂锅中放入葱段、姜块、大蒜、花椒、大料、酱油、草果、白酒、砂糖、九层塔等各种调味料,边上挨个铺好鱼,大火煮了之后,放进去小米水,没过鱼身,小火熬煮上三、四个时辰之后,便可以出锅了。
  这样熬制出来的酥鱼,鱼形完整,骨酥刺烂,肉入口即化,更是因为鱼肉和鱼骨可以一起吃,营养十分丰盛,鱼刺直接可以食用,更是老少皆宜。
  如此,倒是不怕家里头的老人或者孩子因为吃鱼被鱼刺卡到了。
  来买酥鱼的人自然也是络绎不绝,满口称赞。
  晌午照例是在月满楼后院里同其他人一起吃的晌午饭。
  沈香苗发现,比着往常,桌上多了一个生面孔。
  十三四岁的年轻后生,长得瘦瘦的,尖脸大眼,吃饭的时候满脸堆笑,十分殷勤的给吴大勺拿筷子递馒头,时不时的还帮忙布菜,忙碌的很。
  而吴大勺显然对此也十分受用,满脸笑容,时不时的夸上两句。
  上首的掌柜方怀仁,瞧着这一幕,时不时的耷拉了脸皮,眼观鼻,鼻观心的吃饭,瞧着倒是没什么事的模样,可沈香苗眼尖的瞧的出来方怀仁眼梢处的一丝不悦。
  其他众人,也都是默默的吃饭,就连平日里最爱说话的乔大有,今日也是一言不发的,只是埋头吃饭。
  气氛一度十分怪异。
  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沈香苗觉得方怀仁和吴大勺之间有了什么不愉快,而导火线应当是那位脸生的人。
  好在一顿饭倒是相安无事,并没有发生什么。
  只是饭后那年轻后生一脸狗腿的跟着吴大勺后头直接走了,并没有收拾碗筷,这让乔大有最终愤愤不平起来:“狗仗人势!”
  乔大有素来性格开朗外向,脸上从来都是带着笑的,同今日一般愤慨生气的,沈香苗还是头一次见,便问了句:“何事让乔大哥如此生气?”
  “还能有谁?还不是因为刚刚那新来的和吴大勺?”乔大有瞧着方怀仁已经走了,也就毫不隐瞒的说道:“这吴大勺前几日跟掌柜的说后厨活多人少要再找个人来帮忙切墩儿,掌柜的也允了,我也贴了红纸出去。按惯例来说,这请人来帮忙,若是有人愿意来,一般是吴大勺先见上一见,若是合适了,就让掌柜的把把关,掌柜的点了头这人才能来咱们月满楼来做活。可那吴大勺倒好,自己看上了刚刚那个叫做常三的,也没跟掌柜的打招呼,就直接用了人。”
  “按说,这倒也不是大事,吴大勺资历老,从前是跟着老掌柜的,掌柜的多少也给面子,这事儿就算心里头不痛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就过去了。可那常三倒是个不安分的,每日里活儿做的差强人意,却总爱搬弄口舌是非,说什么这个月满楼里头也就靠吴大勺才能撑的起来,掌柜的能沾吴大勺的光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了……”
  “还说什么,月满楼是酒楼,就该堂堂正正的做自儿个的生意,不该放低了身价的找一些阿猫阿狗的一起合伙做生意……这摆明了不是看不起你们沈记嘛!掌柜的因此恼了那常三的,不想再用他,可这常三不知道给吴大勺灌了什么迷魂汤,这吴大勺竟是因此和掌柜的大吵了一架还一直嚷嚷着头疼……”
  “吴大勺早年因为劳累过度,时常会头风发作,掌柜的念在吴大勺往日的功劳,也就妥协了,答应不再撵这常三出去。只是这常三着实是不知道眉眼高低,平日里除了在吴大勺面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外,其他事情一概不做,对其他人冷淡有加,还时常颐指气使,着实让人看不过眼。掌柜的因为这事心里头也不痛快,连带着和吴大勺之间也有了些过节……”
  乔大有一口气说了这么说,沈香苗倒是听了个明白。
  这事儿,倒是都出在这常三的身上,不好好做活,偏偏做了搅屎棍,到处惹是生非。
  沈香苗本来对吴大勺印象不佳,现如今对常三自然也没有好印象,只是她讨厌归讨厌,这月满楼的事情到底是方怀仁说了算的,她若是贸然插手,倒是显得不太合适。
  而且方怀仁和吴大勺之间关系微妙,她也实在不易过多评论,以免影响了方怀仁自身的思量和打算。
  因而沈香苗也就没因此此事讨论太多,安慰了乔大有几句:“晌午天热,待会儿我和文韬多冰些凉虾,乔大哥拿给大家解解暑气,乔大哥也劝劝方掌柜,莫要过于生气。”
  乔大有本就拿沈香苗当了亲妹子看,见她好言好语的劝解自己,心里头早就畅快无比了,如今又能吃到冰凉虾,更是高兴不已,方才的那些恼怒倒是都抛到了九霄域外去,只欢天喜地的去帮着沈香苗和沈文韬一同去盛凉虾去了。


第076章 “孝顺”(加更)
  晌午很快就过去,大约到酉时,天边刮起了凉风,刮散了暑气,日头也躲在了云后头,顿感凉快的人们纷纷出了门,该干活的干活,该上街的上街。
  徐氏这会儿瞅了个空,一溜烟的到了沈顺通和杨氏的小院子里。
  杨氏对徐氏不喜,连笑都没给上半个:“老大家的,有事?”
  “嗯。”徐氏接连点了点头,脸上堆满了笑,道:“娘,你这会儿有空不,能跟我出去一趟不?”
  “去哪儿?”杨氏颇为诧异。
  “儿媳听说冯家庄那有个老大夫,施针功夫最好,最会治腰疼腿疼的,儿媳妇惦记着娘一到阴天下雨天冷的时候就喊腿疼,就寻思着带娘一起去瞧瞧,若是扎扎针真能除了根儿,那是再好不过了。”徐氏笑嘻嘻的说道。
  杨氏年轻时操劳过度,家里又贫寒,到了冬日里衣衫单薄,冻得有了腿疾,这平日里倒是无事,若是到了阴天下雨的,倒是疼的厉害,就如同许多蚂蚁在咬一般,难受的很。
  因着不影响平日里生活,这几年家里头也还过得去,经常拿了草药擦洗,状况也有所改观,杨氏倒是时常忘了这茬,今日徐氏提及,她倒是想了起来。
  “你倒是孝顺。”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又是一心想给她看病的,杨氏也就露了笑脸。
  “娘为这个家操劳了半辈子了,儿媳能体会得到,孝敬娘也是儿媳的本分,应该的。”徐氏这番话倒是说的十分在理,又颇有些大义凛然之感。
  杨氏和沈顺通的心里头,倒是一阵的舒坦。
  这些日子没少冷落老大一家,平日里好脸色给的也极少,兴许老大和老大家的能认到自己的错处,知道孝顺长辈了。
  老两口的脸上不由的就带了笑。
  “趁着这会儿凉快,我专门让栓子借了牛车来,咱们一起去吧,福田待会儿去地里头点芝麻,就不去了,文松倒是嚷嚷着要去,就带上他罢。”徐氏笑道。
  小孩子嘛,总喜欢往外到处跑,杨氏也就没在意的点了点头,道了声“成。”回屋子里换了身干净体面的衣裳,和沈顺通一起随着徐氏出了院子。
  沈香苗和沈文韬照例在戌时的初时关了沈记的“门”,收拾东西准备回了。
  如今沈记的卤味卖的好,每天用的肉、菜量也大,自有会做生意的屠户和菜农找上门来,按时按量的每日将肉和菜都送到沈香苗的家中,如此倒是省去了每日去买食材的功夫,方便了不少。
  沈香苗和沈文韬每天傍晚倒是也能轻装回去。
  刚收拾了东西,外头响了一声的闷雷,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砸在地上,很快就溅起了水花。
  方怀仁见状,从里头拿了油纸伞出来,递给沈香苗与沈文韬两个人:“这会儿开始下雨,怕是天也黑的走,你们两个怕是走不到家就黑透了,你俩就稍等上一会儿,我喊大有去街东头喊了马车来送你们回去,这样也方便一些。”
  外头大雨滂沱的,的确是不好走,风大雨大,怕是灯笼也不好打,沈香苗便应了下来。
  方怀仁立刻喊了乔大有去喊车,片刻之后,披了蓑衣的车夫赶了带棚的马车过来,沈香苗和沈文韬上了车,往河西村去了。
  到了村里头,先送了离村口近的沈文韬回去,这才往自个儿家里走,到了门口,沈香苗付了车钱,道了谢,打了油纸伞下马车。
  吕氏一直在门口张望着,瞧着外头有动静,便撑了伞出来瞧,瞧见是沈香苗回来了,这才松了口气:“天儿不好,雨这么大,还一直想着你和文韬可怎么回来。”
  “方掌柜帮着叫了车送我和文韬回来,到村口那先让文韬回去了。”沈香苗答道。
  吕氏这才彻底放了心,急忙去灶房拿碗。
  “娘,我吃过饭了。”沈香苗一边说,一边把已经湿漉漉的裙摆拧干。
  铁蛋本在温书,瞧见沈香苗身上都湿了,赶紧拿了干巾子过来。
  “铁蛋真乖。”沈香苗揉了揉弟弟的小脑袋。
  铁蛋嘿嘿一笑,又帮沈香苗拿了干鞋子过来,让她换上。
  吕氏捧着碗走了过来:“这是姜汤,我瞧着下雨就赶紧熬了些,虽说这会儿是夏天,天热,可这雨也是凉的很,若是着了凉就不好了,一直在灶上温着,你趁热喝吧,喝了姜汤就一起去趟你爷爷奶奶家。”
  沈香苗接过碗,咕咚喝了一口:“这么晚了去爷爷奶奶家作甚?”
  “不晓得。”吕氏摇摇头:“只是半黑天的时候,你爷爷奶奶打发了静秋过来喊咱们过去,说是有大事要商量,还说咱们家如今你是顶梁柱,在家说的起话,也就一起去听听。这会儿这么晚了,怕是你三叔、三婶儿都在那了。”
  沈香苗把剩下的姜汤咕咚咕咚的喝了个干净,抹了抹嘴巴:“打发静秋来喊咱们,怕是这事儿跟大伯一家有关系呢!咱们先去瞧一瞧,看看究竟是什么怎么回事,再做应对吧。”
  “是这么回事。”吕氏点头,拨了拨油灯的灯芯儿,仍旧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