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鸡崽穿越了-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税桑俊�
“剿灭野猪?”文琪皱着眉,“他不会一个人去做这种事吧?感觉挺危险的啊。”
阿杨望望天,并没有觉得那有什么危险的。野猪群又不是野狼群,他们几个碰到野猪群也是能游刃有余地脱身呢。
说曹操曹操就到。
郑宇还没进家门就大声喊着鲁祸头他们的名字,从声音里都能听出他的神清气爽来。“鲁祸头,来几个人跟我去山上拉肉去!”
他带着爽朗的笑容走进来,看到在院里的文琪,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下意识地把右手背到身后去了。
本来文琪都没注意他有什么不对,见他故意藏着一只手,就走过去要看看,“怎么了,你把手藏起来是怎么了?”
郑宇咽了一口口水,脑门上冒出了一点冷汗。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藏着,就是看到文琪在这,脑子里一根弦就绷紧了,整个人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害怕的情绪。
“没、没什么啊。”他话音有点抖,还像小媳妇似的后退了几步。
在家的几个弟兄们就站着不动,在那看热闹。文琪被郑宇这副样子逗乐了,她也搞不懂,为什么会感觉到郑宇有时候有点害怕她的样子——她好像没有做过什么让人害怕的事情吧?
她拎着郑宇的衣袖,把他的右手拽出来,却发现他掌心被一个布条给裹住了。
“这是受伤了吗?”打猎的人受点伤也是正常的,文琪让郑宇把这个绑带解开看看,“要是跟上次一样,伤口是被脏东西划破的,那得拿烈酒消毒呢。”
郑宇攥紧了拳头,僵笑着说:“没有脏东西,我就是被茅草边边划了一下……”
“宇哥你不是从来不会让植物划伤自己吗?”鲁祸头身后的一个汉子突然插嘴道,他脸上有块疤,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那副一看就很和善的面相。
鲁祸头咳嗽一声,只把眼珠子盯着地面,也不说话。谁都知道郑宇因为不擅长区别各类植物,为了避免接触到有毒的植株,会特意避开那些会伤到人的植物,但是,现在好像不太应该提起这个事吧?
越是藏着掖着,就越是会让人好奇。文琪撇嘴看了慌张的郑宇一眼,好笑地直接自己上手,把他手上的绑带给解开了。
郑宇又想阻止,有僵硬着不敢动,只能眼睁睁看着文琪把他打得结给解开了。
“松手。”文琪抓着布条的一端,让郑宇松开攥着的拳头。郑宇脸上出现了丧丧的表情,听话地松开了手。
文琪本来以为他就是被什么割伤了而已,等看清楚他手心的伤口,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没了。“你这是被什么东西刺穿了吗?”
这样的伤口看起来很严重啊,一个还带着未完全凝固血液的圆洞正正出现在郑宇掌心,把他的手掌刺了个对穿。
文琪瞪大了眼睛盯着郑宇,问:“这样的伤口你都不找大夫处理吗?”
“不是,我等带大家去把山上的猎物带回来,然后再去镇上找张大夫看一下……”虽然他一开始并没有那种打算,但是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让他学会了胡说八道,“这种程度的伤势对我来说并不严重,就算不找大夫,等过几天也能长好的。”
文琪呵呵一声,心里突地冒出来一点火气。
见文琪脸色不好,郑宇又往后退了几步,小声解释说:“我这次是走了个神,不小心被伤到了。但是我有将军给的特等好药,等我把伤口洗洗,涂上那个药,真的过不到几个月就能完全恢复了。”
刚刚还说几天就好呢,现在改口说要几个月了。
文琪深吸一口气,抿着嘴盯着郑宇看了一会,把他看到腿打摆子之后,才重重叹了一口气,“随便你吧,这是你自己的事。我回去了。”
“我马上就去找大夫处理!”郑宇紧跟在要回家的文琪身后,“你能跟我一起去吗?”
他不明白文琪为什么生气,就像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开始就确定文琪会生气一样。原本他是想立刻认错,让文琪别生气的,结果他看着文琪的眼神,心里一慌,想让她陪自己一起的想法就突然脱口而出了。
☆、第40章
看提要
文琪最受不了别人可怜巴巴的模样。她知道郑宇明明可以喊个兄弟一起去镇上, 可看到他那满含期待的目光,文琪突然就心软了。
反正她最近也要去找唐老板一趟,不如就在今天跟郑宇一起过去吧。
脸上有疤的那个汉子看了看都保持沉默的其他人,突然上前一步说:“宇哥, 我们刚好攒了不少皮子, 我今天跟你们一起过去,把皮子都带过去卖了吧!”
鲁祸头和阿杨对视一眼, 继续盯着地面发呆。
郑宇瞪了说话的那个兄弟一眼, “不就一担皮子吗,我自己顺手带过去就行了。陆八你要是闲得慌, 就在家帮鲁祸头他们清理房子。”鲁祸头跟阿杨前不久刚买下了村里唯一一户闲置的房屋, 打算在就在青阳村定居了。
除了鲁祸头和阿杨之外,袁大、袁二也决定留在青阳村生活, 他们四个此前已经找村长谈过两次,约定等他们在这生活了半年,确定不再搬去别的地方之后, 就把他们的户籍改登记到青阳村来。
随着天气转凉,大家再继续在郑宇家打地铺也不合适了,鲁祸头跟阿杨是结拜的异性兄弟,说好合资买下了青阳村一个废旧的屋子,打算先对付着住一段时间,等到明年开春后再找人帮忙重建房子。两个人占据的地盘平分,并且院子中间也用薄墙分开,若是成亲了, 也不会影响两家人的生活。
而袁大袁二分别买了一块不大的宅基地,目前在筹备自己建房子。种金银花树这件事让他们想起了童年,加上他们本来就愿意过安稳的生活,于是决定一心帮郑宇弄好金银花树的事情,然后顺便在村里租几块地种着。
等他们四个从郑宇家搬出去,郑宇家里也不用这么挤了。其他九个人中,陆八等五个人打算去贤郎村,跟青阳村来往会很方便,而且贤郎村男丁少,他们那边的村长对于陆八几人的入住表示十分欢迎;最后四个人其实不太确定要去哪,只是其他的弟兄们都有了规划,他们便根据武泰镇几个村子的现状,分别选择了去有渡口的宁口村,以及铁匠比较多的杨东村。
武泰镇几个村子中,属青阳村人口最多,但是其中的人员外流不多,男女比例相对均衡,村长并不怎么愿意接纳太多的单身男性。虽然鲁祸头他们看起来都是不错的人,但他们毕竟年纪跟郑宇都差不多,还各个都没成家,留在青阳村,会给村子带来一点负担。
村长是这么想,但村里有待嫁姑娘的人家却不同意。那群人可都是有军官地位的,要是身体素质、为人肯定都不错,姑娘嫁过去都会享福。可惜最后只有四个留在了村里,这就让村里的媒人有些焦急了。
要是鲁祸头知道媒人打算给他们做媒,一定高兴得要跳起来,说不定他们比郑宇还要先成家呢,到时候就可以好好嘲笑他一番了。
他们暂时不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女婿人选,在郑宇跟文琪一起去镇上之后,就一起去山上找被郑宇弄死的野猪。秋季正是猎物肥美的时候,郑宇把靠近青阳村这边的山体下方都游走了一圈,一晚上杀了五十多头野猪,够弟兄们忙活两天的。
文琪让郑宇先清洗了伤口,重新绑上干净纱布之后,才离开他家一起往外走。路过她家玉米地的时候,她拉着半框玉米回去,改用背篓装了整整一篓,这才把轩轩又托给胡婶照顾,跟郑宇两人一起去镇上。
她之所以要带着玉米,是为了去找一趟唐老板,让他试试在制作麦芽糖的时候,把糯米改成玉米。文琪想在青阳村推广玉米种植,但是可能很多人刚开始并不能接受玉米的口感和味道,那么她先把玉米的销路找好,村民们知道有收获就能卖钱的情况下,就更容易接受这个新作物。
在去找唐老板之前,文琪先陪郑宇去找了张大夫。张大夫刚开始还以为是文琪有什么事,没想到这次是郑宇受伤了。刚好他做了一些银黄药粉,之前多次实验都证明是有效的,这次问了郑宇愿意用新药之后,就直接给他用上了。
郑宇还记得这个药是文琪提的,所以即使他知道自己家里的药的效果更好,但还是只用了张大夫弄的这个银黄粉。
张大夫给郑宇再次把伤口仔细清理了一遍,才给涂上用银黄粉作主药调制的药膏,然后再用干净纱布给缠上了。
“好了,好在没伤到血管和筋脉,现在天气凉,你每天或者每两天换一次药就行了。好好养着,别又去山上折腾。”张大夫一边嘱咐着,一边又给包了药,让郑宇带回去自己换。
文琪看大夫处理伤口很老道,心里的担忧减淡了许多。这里没有特效消炎药什么的,她面上虽然表现的很平淡,但其实心里有点担心那样的伤口会发炎腐化——这在古代绝对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你换药的时候记得看看伤口有没有烂掉的地方,要是有哪里不对,就得再来镇上找大夫看看。”文琪忍不住嘱咐了一句,她总觉得自己要是不提的话,郑宇根本不会注意伤口的问题。
郑宇摸摸后脑勺,笑着应了。他身上受过很多伤,倒也不会完全不把伤口当回事,只是他习惯了自己冷静地处理,在别人看来就有点草率的感觉了。
付清诊费之后,文琪便直接去了唐老板的糖店。
唐老板很长时间都没有功夫去糖店了,还好糖店的伙计认识文琪,直接带她去刚开张的切糖工坊找唐老板。
“诶呦,这可是巧了!”唐老板一见到文琪就笑起来,“我们这边刚刚建好了工坊,正在制作第一批切糖呢。我本想带着第一批糖去拜访你,没成想你自己过来了。”
唐老板带着文琪他们去工坊逛了一圈,里面环境相当干净,干活的工人们身上也是干干净净的,让人不由得心生好感。
制作麦芽糖和切糖的地方被分开了,这次唐老板打算先推出三款糖,一个是糖稀状麦芽糖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粘牙糖”,一个是各种坚果口味的切糖,还有一个是米花糖。其中米花糖需要的糖最少,定价相对很低廉,是唐老板想要通过薄利多销来赚钱的一款产品。
他已经开始让糖店伙计开始给顾客们做宣传了,等这边工坊能够持续大量供货之后,他就开始在糖店里售卖几款新糖。
文琪在制作麦芽糖的地方看了一会,对唐老板说:“我这有个可以替代糯米的东西,你能试试用这个来做麦芽糖吗?”
这点要求当然不会被拒绝了。唐老板马上安排人听文琪的,把玉米粒剥下来蒸熟,然后替代糯米来跟麦芽混合发酵。
唐老板不是第一次看到玉米了,他知道只有文琪家种了这个东西,那么玉米的产量一定很有限,就算它能用来做麦芽糖,那也完全不够用啊?
看出了唐老板的疑惑,文琪把自己的计划简单跟他提了一提。
“玉米的产量很高,若是青阳村有很多人愿意一起种玉米,那你们就可以收购玉米来制作麦芽糖。比起价格较高的糯米,玉米会给你们省下不少的原料费。”
糯米比普通大米贵,而玉米因为好伺候,产量大,定价肯定会比大米还低。
发酵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唐老板带着文琪跟郑宇在工坊里找个地方坐下,泡上一壶好茶,开始聊聊最近的一些事情。
文琪住在青阳村里,只要不来镇上,基本上就不会知道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就连村长都经常错过新政令的发布,因为朝廷下发什么公告,只有城镇会有专门的公告栏张贴新政策,而村庄是由各村长到镇里获取消息,然后回村再告知村里的所有人。
唐老板给文琪还有郑宇倒上茶水后,提到了银两事件的后续。
“府衙里昨天才派人出来贴了告示,说朝廷监督银庄制作了新的银票,称为交子,以后将用交子把银票完全替代掉呢。你们若是家里有银票,就带去银庄换成新交子吧。”唐老板说着,还叹了口气,“朝廷公示以后物品对应的交子价格按照铜板来换算,唉,虽然总体上还是没什么变化,但总觉得自己好像变穷了。”
“我先前就猜到新货币的价值会比银票高,你这么说,难道交子比银票的价值要高很多?”若只是一交子等于两银票这种程度的话,应当不至于会让唐老板叹气说穷的。
唐老板苦笑着摇摇头,“你自己去换一次交子就知道我的感受了,一万两银票换一千交子……换谁都觉得心里不舒坦。而且,一交子等同于一千个铜板,朝廷为了人们不需要带一堆铜板来交易,同时推出了小交子,小交子的价值是交子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跟现在银票的价值等同。”
朝廷弄得这么麻烦,还是想要让银票彻底退出交易市场啊。其实他们本意只是要禁止使用银子本身来交易,但是因为之前的银票一直跟银子互通,若是不改用新的纸质货币,人们还是难免会用银票的价值来衡量银子。
这件事虽然让很多人心里不太舒服,但毕竟官方规定了物品价格还是按铜板算,不会因为换货币而产生价格波动,人们最多就是嘴上抱怨几句,并没有闹成上次禁用银两交易时那样的乱子。
就这件事聊了一会之后,唐老板话题一转,提到了马上会发生的一件好事。
“郑宇你在大城里生活过,一定听过安都连戏的名头吧,顾氏戏馆一直说要把连戏带到所有的城镇,我们武泰镇太偏远,等了十几年,这才等到顾氏把戏馆开到我们这边来。”唐老板似乎很中意那个顾氏戏馆,眼中满是期待,“他们家已经在搭戏台子了,我去打听过好多次,他们当家的说最迟到十一月下旬,就能开始表演顾氏十几年来最火的几场连戏了。”
☆、第41章
关于玉米
唐老板兴致颇高地说了很久“连戏”, 但是文琪和郑宇两个人其实都没有去过戏馆,所以并不能理解唐老板的那种热情。文琪时不时附和俩句,唐老板就能一个人说许久,看来他是真的很喜欢去听戏。
在他们聊着天的时候, 负责制作麦芽糖的工人小跑过来, 说是玉米发酵的麦芽糖也做成功了,目前正要开始熬糖。A_C_T_D_D_J_Z_L文琪一开始就没想过这件事会失败, 不然她就不会干脆地带着这些玉米来找唐老板了。
看着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把麦芽糖熬好、出锅, 弄到铁模具里冷却,文琪有种回到了现代工厂的感觉, 这让她觉得有点亲切。
唐老板用木筷沾了点糖浆尝了一口, “甜度没什么差别,若是我们工坊里面确实需要很多原料, 青阳村出多少玉米,我们全部接收。”没等文琪高兴,唐老板接着说:“但是, 虽然我们对切糖这些产品有信心,但并不能保证它们就真的能卖得好,若是工坊的生意太差,那我就不能说会把你们那边的玉米都买下来了。”
作为商人,唐老板不会把话说的铁板钉钉的,总要给大家留点后路。不过他这种担心或许有点多余,到时候他能不能供应得上武泰镇的糖类需求都不好说呢。
文琪并不在意唐老板没有给予确切的答案,她只要确定玉米这东西有能销出去的价值就行了。等村民们真的种出玉米, 就算唐老板这边没法全部接手,她也有办法弄出新的东西来消耗它。
唐老板知道村里人不喜欢走夜路,就没有留文琪他们吃晚饭,而是让工人装了些今天做好的糖送给他们,还说等顾氏戏馆开张的时候,他会找班主讨两张戏券赠予他们。
那个连戏听起来就像连续剧一样,文琪对此有点兴趣,若是有空闲时间,也不妨来镇上看一看。
回村的第二天,文琪就去找了村长,提出希望村里有人一起种玉米的请求。在村长同意后,她带着人到她还没收完的玉米地里,现场估测出亩产量,还说明玉米的易打理、易收成特性,当时就有人动心了。
按照文琪的说法,玉米产量远高于水稻,村民们可以将一些土质不太好的地用来种玉米,这样即使它的售卖价格要比水稻低,村民们也会获得相当不错的收益。
青阳村大部分人都靠着土地吃饭,黄橙橙的玉米一看就让人心里舒坦。比起水稻需要管理稻田的水位,玉米更容易伺候,收成时也只需要用手掰下来,晒干后剥下玉米粒就行了,而不像水稻要弯腰割稻、晒稻、打稻、脱粒才能获得大米。这样的作物收成居然还比水稻高,哪个农民会不动心?
之前文琪把家里剩下的绝大部分陈年玉米都给了郑宇家,他们还没有吃完,刚好把那些玉米粒简单煮一煮,给村民们尝尝。大部分村民都挺喜欢玉米这种新口味,即使不好卖,留着自家吃也很划算。
青阳村一半的农户愿意明年就跟着一起种玉米。文琪表示第一年的种子由她来提供,作为交换,村民们得优先把收获的玉米卖给唐老板那个工坊。
村民们本来想按照稻种的价格来买玉米种子的,但是文琪坚决不收。因为她觉得村民们尝试新作物是承担着一定风险的,她要是收钱,难免会有人心里不舒服。
她这两亩地玉米留下的种子,足够供给大家种五十多亩地,等到玉米收成的时候,青阳村到处都有黄橙橙的一片,看起来一定很美。有了这种期待,她自己亏点银钱也是开心的。
村长从文琪这拿了一个玉米,按照她说的贮存方法,先晒干了,然后仔细包裹好,让人带去给安都的苏家。这次他没有写什么推荐信,只是说对这种作物有点好奇,希望苏家能告诉他这是什么而已。
整个九、十月份,青阳村都处于很忙碌的状态。今年风调雨顺,家家的收成都不错,但是文琪各类作物的亩产量最亮眼,在知道稻田养鱼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后,不少人家私底下过来找文琪,问她能不能教他们也在稻田里养鱼。
文琪当然不会拒绝了。不过为了减少风险,她并不建议村民们跟她一样,在一亩地里放那么多鱼苗。其实一亩地的最佳投苗量是一百到两百条之间,她自己是中途捞了一次半大的小鱼,这才没有出问题。
对于新手来说,首次尝试稻田养鱼,可以先在一亩地里养个一百条试试,这样即使发生鱼疫病,家里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至于要养什么鱼,生命力强的鲫鱼是最佳的选择,然后村民们可以混一些草鱼在一起养,自家平时捞几只做菜也挺不错的。
十月份的农忙一过,鲁祸头、阿杨他们赶紧忙着请人翻新旧房子,袁大袁二也开始修建房屋。除了留在青阳村的这四个,郑宇另外的兄弟们也陆续搬去了其他的村子,开始了新的生活。贤郎村跟青阳村来往很方便,陆八他们搬过去之后,还能时常过来串个门。
据说,贤郎村那边的媒人都把陆八他们家门槛给踏破了,好些个待嫁姑娘愿意同他们结亲呢。他们来郑宇这显摆了一次之后,回去慢慢都定下了亲事。
武泰镇这边的民风很不错,村里姑娘们大多都淳朴的很,陆八他们收到媒人的帖子,大大方方地在贤郎村搞了个迁居宴席,把整个村子的人都请过去,同时也见到了那些被媒人提过的女孩儿们。
军人做事风风火火的,他们在宴会上偷偷观察着几个姑娘,等宴席一结束,就找媒人说了自己中意的人家。贤郎村实在是缺男郎,他们几个竟是都在年前把亲事给定下来了。
比起他们这种速度,郑宇这边就有点好笑了。只是每次他们故意说这事的时候,郑宇都在诚心恭喜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嘲笑了,其他兄弟们反而不好意思再提这个话头,只能在心里祈祷他能早点达成心愿。
郑宇的金银花树都交给袁大袁二管理,但是他自己也并没有闲着。他找出家里所有记录着釉料配方的书本和纸张,把父亲特意标注的那几个配方抄录了下来。
或许就像文琪说的那样,他并不适合去做地里的活,但是,他爹曾说过他捏的瓷器土胚很有灵性,或许,他可以在这上面做点什么东西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回来的太晚了,只能写这么多,抱歉啦
☆、第42章
傻不溜秋的十一月
十一月到来之后, 村里人清闲了好多,往年这个时候,村里壮年青年们是要到镇上或者城里找点小事做做的,不过今年有鲁祸头他们要修建房子, 大部分村民们懒得往外跑, 就留在村里帮鲁祸头他们干活。
文婶子一家也在这时候回来了。她大闺女在十月中旬生了个大胖小子,现在虽然还没出月子, 但身体恢复的很好, 他们一家人就提前回村了。毕竟现在到了十一月份,大门大户的人家已经在筹备过年了, 文婶子觉得自己一家子不好帮什么忙, 再待下去,感觉像是要留在刘家过年一样, 所以跟女儿提前说了一声,就以要回家拾掇拾掇的理由告辞了。
回村之后,文婶子先随便把家里收拾了一下, 然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