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前夫刚死时-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里活计不用愁,有他爷爷奶奶呢。”
  罗翠珍脸色一放:“怎么说话呢,你公婆年纪比我们还大,早该享福了,你们年轻力壮不想着多干点给他们减轻负担,反倒要指望着他们?我罗翠珍可没教过你这种闺女!”
  听她妈语气严厉了,唐丰菊这才不情不愿答应,只是——“小峰回去也做不了啥,咱们那地儿鸟不拉屎,也让他跟着外公外婆在城里住段日子,长长见识吧。”
  老太太不同意,昨晚她就觉着对不住媳妇了,再把他留下,怕媳妇会多想。
  丰梅也不干了:“二姐可别,你们家这大少爷可别丢给我们,我伺候不了!”这臭小子才来两天,就把她做的饭从头到尾嫌弃了一遍,不是油少了就是味精少了。
  嫂子说了,味精吃多了不好,他们家都不兴吃太重,他来了不客随主便,还要指手画脚……丰梅还嫌心烦呢!
  眼见着唐丰菊又要借题发挥说混话了,李曼青灵机一动:臭小子,你不就是怕干活,想要混吃混喝嘛,我就让你美梦泡汤!
  就笑道:“也成,小峰都这么大了,昨天他舅舅还说矿上要招个运煤工人,短期的也行,把煤炭从二三百米深的井里运到地面上,一天干十个小时能有三块钱,老板把这任务交给他,正愁找不着人呢……现在好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就让小峰去,省得他闲着也是闲着,还能挣点零花钱!”
  仿佛真是一片“好心”。
  要不怎么说杜峰是个蠢孩子呢,他一听“三块钱”,居然跟着叫好:“好!我去!我喜欢!我要挣钱!”
  唐丰菊两口子急了,他们这傻儿子以为是在家里,偷奸耍滑蒙混过关就行吗?三块钱能做啥,丰年才九死一生呢,“二三百米深”“十个小时”就如魔音穿耳……他们的心肝宝贝哪里吃得了这苦?!
  生怕独苗苗真傻了吧唧的去,她赶紧道:“快,咱们收拾收拾,趁天还早,这就家去,地里包谷还得看看,估摸着可以掰了……”
  杜峰不乐意,觉着自己人生第一桶金被他妈阻挠了,又哭又闹,十三岁的人了,一屁股坐地上撒起泼来……丰梅在旁又把二姐数落了一顿,这都教的什么孩子,跟个泼皮无赖一样!
  当然,最后,一心想要“挣大钱”的杜峰是被二姑姐两口子连哄带骗拖走的。
  他们一走,唐家终于清净了。
  唐丰年当天回来过一趟,说是工作落实了,继续回煤矿上班,老板人好,还同意他半个月回来一趟,第三天就上矿了……所有人都下意识的以为是回云喜煤矿。
  唐德旺说是大平地地里庄稼能收了,让老婆子在城里好好修养,他跟闺女回去收了。大家都没意见,各司其职。
  天气更热了,曼青肚子更大,有时候走路也走不了多远,睡觉也睡不了多久,整日里只用做饭锻炼和睡觉,老太太终究舍不得后院那几圃菜和茄子,吃不完养老了怪可惜的,又拿去卖了。
  不过李曼青每天跟着她去,帮她找个阴凉的地儿,也不图卖多少钱,卖多卖少也不在意,不过是让她有点事做,她陪着她说说话,到饭点了再回去做饭。
  日子也过得逍遥快活。
  期间,顺道送菜进城,大姑姐又来过两次,给她们送了几样时鲜蔬菜……日子一晃就到了八月中旬。
  李曼青每天都要往县一中跟前走一趟——看录取情况。她问过了,每年校门口都会帖长长的告示栏,凡是被录取中的学生都会榜上有名,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会写在上面——算是光荣榜了。
  至于这种事,她这个县一中毕业的人为啥还需要问别人?那可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啊!
  她闲得无事,就每天去一趟。
  这天,刚从菜市场走到一中门口的路上,中途要经过县里的客运站,就是后世说的长途汽车站,里面的班车主要是发往省城和外地的,客流量很大。门口有两个卖包子的小摊子,才半人高,支两个风炉,一口大铁锅,放蒸笼就行。
  其实她也不喜欢吃面食,但人就是这样,自己一个人时可能不喜欢吃,但见人买,而且买的人还多的时候,也会想要尝尝味道。
  “包子怎么卖?有些什么馅儿的?”
  “豆沙香菇白菜酸菜洋芋,两毛一个!”
  李曼青心想,还真贵!两毛钱抵得上一斤土豆了。不过实在是太馋了,还是掏钱买了四个,两个豆沙,两个香菇,只成年人拳头大。
  才从蒸笼拿出来,她提着价值四斤土豆的包子也不吃,走了两步,突然心内一动,又转身问卖包子的:“大姐,你们家摊子支在这儿没城管来撵吗?”
  那大姐正好没客人了,笑道:“什么城管?”
  李曼青:……
  好吧,换个说法——“那你们每天交多少摊位费?”
  “交啥摊位费,车站也不管我们要,他们要了就一个月给个十块二十块的。”
  听她满不在乎的语气,这二十块根本不是钱一样,看来,别看人家摊子小,肯定能挣不少钱呢!
  李曼青心头欢喜,当即也顾不上吃包子了,提着就往菜市场赶。
  老太太正和旁边人聊天呢,见儿媳妇又折回来,奇道:“这是怎么了,忘带钥匙了吗?正好,妈这儿有,快拿了回去,别晒太阳。”儿子可是千叮咛万嘱咐别让她晒太阳的。
  曼青笑着摇摇头,把装包子的塑料袋递过去:“喏,有豆沙和香菇的,妈要吃啥哪一种?”甜咸的各吃一个怕她胃不舒服。
  “我不吃,你吃吧,待会儿回家吃饭去。”
  曼青不管,据她观察,老太太平时不喜欢吃甜的,就把两个香菇的塞她手里:“快吃吧,吃过跟妈商量个事儿。”
  老太太这才笑着接过去,旁边人知道这大肚子的是她儿媳妇,都羡慕不已,这么好的儿媳妇,跟亲闺女也不差了。她们家那几个媳妇,三天不吵上房揭瓦的德性,真该让她们瞧瞧什么叫别人家的儿媳妇!
  等吃过包子,喝了两口保温壶里的温开水,曼青才问:“要不咱们买几斤洋芋,待会儿炸洋芋吃吧。”
  “洋芋家里有,过两天让你爸背几十斤来,随你吃。”意思是别花这钱了,等几天再吃。
  曼青厚着脸皮撒娇:“咱们随便买几斤吧,我炸一次给妈尝尝,要不好吃随你怎么说我。”她只希望老人别当她是固态萌发。
  儿媳妇自怀孕后变了个人一样,懂事多了,难得这么犟,怕是真的想吃了,老太太只得道:“好好好,想吃就买。”当即揣钱去买了八斤。
  有了洋芋,老太太的茄子也卖光了,婆媳俩赶紧回家去。
  小葱和芫荽后院就有,大蒜和豆瓣酱从大平地带来的还剩不少,菜籽油是唐家自个儿种的油菜炸的。
  曼青削了三个洋芋,切成杏子大的块状,把油烧热,再把洋芋放下油炸几分钟,出锅用蒜泥、豆瓣酱、小葱和芫荽调拌均匀。
  一碗香喷喷的炸土豆就成了。
  老太太见她抱着大肚子折腾,说是要帮她做,都被拒绝了——她要自己试试,能做出个什么味道来。
  等不烫口了尝一块,又香又沙,微微放一点盐巴和味精,味道就再合适不过了。
  “妈怎么样,味道还可以吧?”她满眼期待。
  农村人连吃的油都不够,哪里舍得拿来搞这花样,却想不到洋芋还可以有这种吃法,老太太赞不绝口:“嗯好吃!怪香的,你爱吃我天天做给你吃,以后油锅面前还是别来凑了。”
  眼睛望着那剩下的小半锅油,心疼不已。
  “妈,你瞧这半锅油剩下多浪费呐,要不……咱们明天也这样炸,炸了拿去卖?”炸洋芋这种街边小吃,在二十年后的云岭省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个云岭人,就没有没吃过的。
  当然,在二十年前,省城有没有她不知道,但她逛遍县城可以肯定,在宣城县可没有。
  别小看这种街边小吃,后世本地新闻头条上常有“卖了五年炸洋芋的他,全款两套房”的新闻,大家都会开玩笑说上班不如炸洋芋……李曼青没想到自己这玩笑话也有成真的一天。
  “这东西真能卖?洋芋谁家没有,谁会花钱买了吃啊。”老太太节省惯了,不太相信会有这种“傻子”。
  曼青笑起来:“肯定会有的,白天那种包子妈觉着怎么样?人家都能卖两毛钱一个呢!”
  “啥?那种肉星子都没一点的包子还卖两毛?那可是一斤洋芋钱了,乖乖,城里人怎么这么傻……”
  “噗……”
  李曼青一口笑喷出来,这不是城里人傻不傻的问题,是市场!市场啊市场!大家手里有了余钱,总得换着花样吃吃吧,更何况还是客运站那种地方,人流量大,又都是出远门的,买点能吃饱肚子的东西,谁会在意那几毛钱?
  “没事,咱们明天去试试看就知道了。”
  当即,婆媳俩也不做饭了,就着开水吃光那碗洋芋。把风炉找出来,又找了几个搪瓷口缸,考虑到有人吃不来葱、蒜和芫荽,将每一样切细分开装,削了五六斤洋芋,切成块用清水泡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二人就起床,吃过早点赶紧肩挑手提的,搬了两次才把东西搬到客运站门口。
  反正也没人来驱赶,她们就选了个最宽敞的地儿,既挡不到进出的班车,又醒目得很,所有人进进出出都能看见。
  她们带了引火柴和煤炭来,等把煤炭烧红,天色已经全亮了。刚把油锅支上,就有人问:“这是卖啥,油条麽?”
  老太太不好意思说是洋芋……毕竟那东西真是谁家都有啊,吃不完还喂猪呢!拿家里喂猪的东西来卖钱,她怎么就是觉着城里人是人傻钱多呢?
  “炸洋芋,大姐可以尝尝。”李曼青也没做过生意,干巴巴说过这么一句就不会说了,夸都不会夸两句。
  好在这年头的人都比较朴实,卖东西的一客气,她们也有点心动,班车离发车时间还有一两个小时呢,索性也都站旁边看起热闹来。
  有人见她大肚子,就问“几个月啦”,曼青终于找到个自己能搭得上的话题,也跟她们聊起来。
  老太太不让她上手,没一会儿就炸出一锅来,分成几个盘子装好,几个热心的大姐尝过,都说好吃。
  “这怎么卖的呀?”
  老太太觉着吧,这喂猪的东西一毛钱一份都不值,反正她是不会买的。
  谁知李曼青笑道:“六毛钱一盘,这么一大盘,够大姐吃个饱了!”
  众人一听也是,乍一听六毛钱贵,其实量不少啊,买三个包子肯定吃不饱,还没油没盐的,但买炸洋芋就不一样了,又香,味道也好,还能吃饱!
  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围观的都说要来一盘。
  老太太一愣,刚想说“你们清醒一点,这是洋芋啊洋芋”,曼青已经应下,勤脚快手帮着装了五六盘递过去,又递了筷子。
  知道这盘子筷子是人自家吃饭用的,大家都不走远,就站在那儿吃,几分钟就吃完了。
  她们只带了十个盘子十双筷子来,以为也卖不了多少,哪知一会儿就用光了……洋芋却还有大半呢!
  没盘子装了,又没多余的水洗,老太太愁起来:“这可咋整,要不你看着摊子,我跑回去洗,洗了再拿来。”看着媳妇兜里的六块钱,老太太精神百倍。
  六块钱哪!相当于丰年在矿上两天的工资了,她罗翠珍从来没想到,自己能有半个小时就挣六块钱的一天!本来以为儿子在矿上就是高工资了,却哪里知道,媳妇一个主意就能挣这么多!
  有钱挣,她精神头就来了,二十年前年轻那会儿在大平地,要论干活的勤快劲,手脚的麻利,就没谁比得过她!
  “别了,妈你看着,我去那边瞧瞧。”曼青拦下她,老太太激动得脸都红了,万一路上走急了出问题可不好。
  穿过马路,斜对面就有个批发市场,各种日用品,锅碗瓢盆塑料制品啥都有……可惜就是没一次性餐盒。没法子,她只能买了两打小号的白色塑料袋,虽然知道不够卫生,但没餐盒只能将就一下了。
  这种时候,她就不得不感慨宣城县的落后。它的经济、通讯、交通和文化,仿佛都被困在这个高原山顶上,除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雷打不动的强烈紫外线,这里的人什么都接收不到。
  有多少人,尤其是公婆这样的老人,是终其一生连火车都没见过的,更何况飞机轮船了……就是小姑子丰梅,对这些也只是书本上学过。
  李曼青暗下决心,等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带老人出去走走,公婆这头,她连安娘家那头,让他们也坐坐天上飞的,水里跑的交通工具,该吃该玩的都要让他们享受一下。
  买了塑料袋回去,已经有人等着买洋芋了。
  曼青赶紧扯了个崭新的袋子,让婆婆在盆里拌好冷却一会儿,不那么烫了再盛进袋子里,每袋只有盘子装的一半,价格也就只卖三毛了。
  谁知,这可真是想对法子了!
  本来六毛的时候有些人还在观望,舍不得那钱,现在才卖三毛了,也就比一个包子贵点儿,还比包子管饱,比包子好吃,大家都排着队的买。
  婆媳俩忙得停不下来,婆婆负责切块下锅拌料,媳妇就负责收钱找零,考虑到肚子里的孩子,曼青都尽量离油烟远些。
  没一会儿,昨天买的八斤洋芋全卖光了。
  老太太尝到甜头,让媳妇守着,她赶紧又去买了二十斤,一面削,一面洗切,一面又炸又拌……等太阳落山,新买的洋芋也快用光了,客运站该发的车也发走,没什么人了。
  她们才发现——除了中午的两个包子,还没吃饭呢!
  “哎哟,瞧我,可把曼青饿着了,走,咱们收了摊子,下馆子去!”老太太难得这么大方和开心。
  李曼青坐在凳子上抹汗,还好她中途回家搬了两个凳子来,不然她这腰得酸痛成什么样啊。“馆子就别下了,等下星期丰年回来,爸和丰梅也来,咱们再全家一起去。”
  老太太笑得开怀:“走,管他们做什么,男人不在家女人就不能吃好的了?这都新社会了!咱娘俩自个儿去,你想吃啥咱们就吃啥!”死活硬要拖媳妇去,“奖励”她。
  曼青没法子,也只得先搬了东西回家,洗过脸手,去以前吃过那家,婆媳俩点了一荤一素一汤,吃得饱饱的,顺道又给她买了几斤水果回家。
  婆婆心心念念要买那天她说好吃的那种青苹果,但天色晚了大家都收摊了,走了两条街都没看见。
  老太太懊恼不已:“小峰那熊孩子,浪费那么多,下次再来我得收拾他一顿,他爸妈也是不着调的,这么大的孩子还惯着,以后有他们受的!”
  曼青心道:婆婆诶,您可真说对了,那小子上辈子就是坐牢的。
  但二姑姐的坏话婆婆能说,她却不能多嘴,只一笑而过。罗翠珍也愧疚得很,媳妇怀着唐家的孙子,被那臭小子乱说,要不是看在闺女份上,自己又刚出院,她都恨不得揍他一顿了。
  “曼青,妈知道委屈你了。以后他们再来,我让你二姐好好教教他,不教规矩了以后就别跟咱们来往了……你别多想,在妈心里,你们都是一样的。”
  曼青笑着点头。
  是啊,两老待她确实好,确实是跟闺女一样了,她还能有啥要求?那天的事她是生气,但她知道上辈子婆婆就是活活被气死的,在这种小事上,她不想再气她。至少要收拾他们也得等婆婆身体好了,或者挑个她不在家的日子再说,才刚做手术出院,她只能忍忍了。
  此事不提,回到家,婆媳俩在电灯下数起钱来。
  “呀!你没数错,这真有三十六块?”婆婆难以置信。
  三十六块什么概念?快赶上唐丰年半个月的工资了!
  李曼青点头,还有几毛零钱没算呢,她也没想到真能有这么多。刨除成本也还净赚三十块呢!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炸洋芋,居然能卖这么多钱!
  此时的她,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看来上辈子那些卖炸洋芋全款买房的新闻是真的!不是哗众取宠!只要找对了地儿,人流量大,生意怕是不用愁的。


第34章 
  有了这个意外的良好开端; 接下来几天; 婆媳俩都早出晚归,中午饭也不回家做了; 直接在客运站附近吃点; 要么下馆子; 要么是米线包子大饼,凑合一顿。
  曼青肚子大了,老太太也心疼她跟着出门; 说过几次让她别去了,她一个人也能卖,动作慢的话少卖点钱也没关系。
  但曼青担心的不是钱的问题; 而是怕上次卖菜的悲剧又重演; 每天跟着出门,平时没客人就远远坐开,尽量不闻那油烟味儿,实在累了就回家睡个午觉。
  持续了一个星期; 孩子胎动各方面都正常,她不止不觉着累,而且还因为白天有事做了; 晚间一沾枕头就睡着,梦都不做一个。
  人反倒愈发精神了。
  八月的包谷还绿油油的; 正戴红须; 公公和丰梅回去了几天; 把草给锄了; 化肥放完,就转回莲花村……顺便又背了两篓瓜菜米肉。
  “嫂子,妈说的是真的吗?你们真去卖炸洋芋了?”丰梅回去干了半个月的农活,脸蛋和胳膊晒得通红,人也黑了一个度。
  “去去去,小丫头,你老娘还会哄你不成?”老太太笑得红光满面,丰年出事这近半年的时间,这回她终于发自真心的,毫无负担的笑起来。
  “喏,这是你嫂子跟着我出摊卖的,六天时间卖了一百三十多。”老太太把一沓整整齐齐的钱掏出来放桌上,头两天大家图新鲜,每天都能进账三十多,后面过了那劲头生意虽没那么好了,但也能保持在十七八块。
  丰梅看了一眼红红绿绿的零钱,就缠着要吃土豆,曼青起身,准备去厨房做点给她尝尝。
  老太太却把她留下:“曼青等会儿,我把钱给你,你收好了。”将桌上那沓纸币推过去。
  曼青大惊:“妈这是做什么?钱不一直都是你们收的嘛。”又真心诚意道:“你们收着,比我们自己收还存得下钱来。”反正以他们对孩子的期待来看,等孩子出生了一切吃用他们都不会吝啬。
  她本人是花不了多少钱的,大头还是在孩子身上。
  “我们也老了,还有几年活头都不知道,拿了钱也没用,况且这还是全靠你出的主意,你出的力呢,让你收你就收。”
  “你收着,想吃啥就自个儿买点,别管我们,你们年轻人喜欢吃的我们也吃不来,有时候也顾不了你们口味。”老太太想起卖的炸洋芋,偶尔吃几块还行,吃多了她就舌头尖又辣又疼。
  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曼青满心的熨帖。
  本来她也不收,但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突然就冒出二姑姐一家来,尤其是那天早上跟老人不知道说了啥,哭得双眼通红……就当她小人吧,以后老人孩子都得花钱,还得赔偿季老板损失,担子确实很重。
  见媳妇收了钱,老两口这才笑起来。
  第二天,公公说要回大平地去挖洋芋,唐家地里种了不少,前几天还嫌吃不完,给邻居送了几篓喂猪呢。现在想想,不就跟把钱往大河里倒一样浪费麽?
  “爸,要不你回村里问问,有谁家要卖洋芋和菜籽油的,咱们也省得外面买……价格你就比着咱们在县里买的,比那价低点就行,让他们帮你送出村也省力!”因为还要多加运费呢。
  唐德旺一想也对,像老婆子说的,这生意肯定能长久,以后肯定要长期买洋芋的,跟外面是买,跟村里人也一样买,还能落两句好话。
  当即,老两口商量着去了。
  李曼青吃够了洋芋,见院角那几株丝瓜开始有婴儿臂粗,正是鲜嫩的时候,昨天买回来的豆腐还有,被婆婆拿清水泡了,正好可以烧个丝瓜豆腐汤。
  光想想,口水就控制不住了。
  于是,唐丰年进门看见的就是自家小媳妇一面心不在焉的削丝瓜,一面猛咽口水的场景……怎么跟几天没吃饭似的。
  “饿了?”
  “嗯?”
  曼青一喜:“你回来啦?”一手拿着长长的丝瓜,一手握着一把亮蹭蹭的水果刀。
  唐丰年看得眉头一皱,也不说话,赶紧接过刀子,先去洗了手,坐回小凳子上,问她:“还要再刮几个?”
  “什么?”
  唐丰年觉着他媳妇果真有点不一样——变傻了。
  以前多机灵个人啊,现在一问三不知,思想总慢了半拍……不过,她这模样更让他喜欢,也说不出是怎么吸引他的,就觉着这样一个小呆瓜,除了在家好好带孩子就啥也做不了了。
  这样也就不会跟谁跑了。
  他接过她手里的丝瓜,不小心碰到她软乎乎的手,有些惊奇……怎么会这么软!他们虽然孩子都有了,但却从未牵过手,顶多不小心触碰到一下,她就火速的避开。
  刚开始他也想偷偷牵一下,但被她骂过两次“臭流。氓”后就再不敢碰了。
  果然,女人怀了孩子,性子都要温和许多——他归咎于此。
  “怎么手是绿油油的?”
  曼青一愣,这才发现整个手掌心都是绿的,因为丝瓜还嫩,她舍不得削一层皮,只轻轻用刀刃刮,没想到那汁就染手上了。
  “要打香皂麽?”
  “嗯?”李曼青又愣了。
  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